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重點高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1第四至六單元+選擇性必修2前兩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常占卜預測收成好壞,故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字句,但未見“求麥”“求稻”字句。由此可推知()A.黍的種植在商代得到全面普及 B.稻麥作物在商代尚未出現C.黍在商代農業中占據主體地位 D.商代依靠宗教來發展農業〖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商代甲骨文中關于“黍”字的記載最多,而且在占卜中多次出現“求黍”及“求黍年”字句,由此可推斷出黍在商代農業中占據主體地位,C項正確;“全面普及”表述過于夸大,排除A項;早在河姆渡文化時期,水稻就開始種植,排除B項;商代依靠宗教來發展農業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2.《周禮·考工記》記載,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此外,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據此可知,先秦時期()A.生產力進步促進手工業發展 B.手工業門類多樣且發達C.民營手工業生產發展較緩慢 D.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可知,先秦時期手工業門類多,據材料“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可知,先秦時期的手工業發達,B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先秦時期生產力與手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材料體現的是先秦時期手工業門類多樣且發達,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官營手工業,不是民營手工業,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涉及手工業規模,材料信息涉及手工業門類,排除D項。故選B項。3.貴州清鎮平壩13號漢墓出土的漆耳杯上有題字:“元始三年(公元3年),廣漢郡(位于今四川)工官造乘輿霖羽畫木黃耳格??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階、銅耳黃、涂工常、畫工方、羽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護工卒史惲、守長音……”這些文字介紹了漆耳杯制造的時間、地點以及參與制造和監督的人員名單。據此可知,當時()A.政府重視監管市場交易 B.私營手工業發展速度加快C.官營手工業的分工細密 D.國家對生產的壟斷性增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3年(中國)。根據材料“工官造乘輿霖羽畫木黃耳格”“介紹了漆耳杯制造的時間、地點以及參與制造和監督的人員名單。”可看出,官營手工業的分工細密,C項正確;政府重視監管市場交易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材料是在說明官營手工業的制造情況,與私營手工業無關,排除B項;國家對生產的壟斷性增強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唐天寶九年(750年),鑒真到達廣州后記錄道:“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種類極多。”這反映了當時()A.廣州成為貿易中心 B.中外貿易繁榮 C.中西陸路交通不暢 D.朝貢制度完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750年唐朝(中國)。根據材料“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種類極多。”可知,廣州港口船舶眾多,裝載大量的商品,中外貿易繁榮,B項正確;材料主要在說廣州中外貿易繁榮,無法體現廣州成為貿易中心,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西陸路交通不暢說法有誤,排除C項;材料與朝貢貿易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北宋的救助機構種類增多,設置較前代更為普遍。北宋初年,政府于開封設立東、西福田院,收容老幼、乞丐及殘疾之人;此外,類似機構還有慈幼局(資助貧窮人家生兒育女)太平惠民局(為平民提供低價藥品)等。北宋這些機構的設置()A.維護了封建綱常禮教 B.減輕了民眾的差役負擔C.踐行了儒家民本理念 D.徹底解決了社會的危機〖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宋代除設立居養院等機構外,還有為資助貧窮人家生兒育女而設立的舉子倉、舉子田、慈幼莊,為平民提供低價藥品而設立的和劑局、惠民局,為收治患病囚犯而設立的病囚院等等”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政府上述機構的做法帶有明顯的惠民性質,踐行了儒家民本理念,C項正確;綱常禮教指封建時期的三綱五常和束縛人的思想行動的禮節和道德,材料所述措施與維護封建綱常禮教無關,排除A項;材料所述舉措不涉及政府的差役,和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無關,排除B項;徹底解決了社會的危機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6.明代晚期,時任南贛巡撫的王陽明作出規定:“十家之內,但有爭訟等事,同甲即時勸解和釋,如有不聽勸解,恃強凌弱,及誣告他人者,同甲相率稟官,官府當時量加責治省發,不必收監淹滯……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勸諭,務令講信修睦,息訟罷爭……”這項措施是()A.實行里甲制 B.推行十家牌法 C.實行鄉里制度 D.制定什伍連坐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材料時間和“南贛”“十家之內……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勸諭”并結合所學,十家牌法,是古代鄉間管理方法,由明朝王陽明創造,B項正確;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層組織形式,而材料涉及的是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監督機制,排除A項;秦漢時期,縣下設鄉里,排除C項;商鞅在秦國變法,始創什伍連坐之法。秦漢時期也設什伍組織,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督,排除D項。故選B項。7.從1928年到1934年,國民政府與各國締結了新的關稅條約,先后四次頒布了進口稅則,使平均進口稅率由1927年的3.5%,提高到1935年的27.2%。這些舉措()A.反映了中國完全實現關稅自主 B.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逆差局面 D.使關稅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題意可知,國民政府通過與其他國家締結新的關稅條約,提高了關稅的稅率。關稅稅率的提高增加了外來商品的成本,從而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項正確;僅根據國民政府提高關稅稅率無法說明中國實現關稅的完全自主和扭轉對外貿易的逆差局面,排除AC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關稅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排除D項。故選B項。8.1941年5月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提出:“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1946年,中共中央明確指出:“根據和平建國綱領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應提出獨立自治口號。”這表明,這一時期()A.開創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C.踐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 D.扎實穩妥地推進少數民族工作〖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材料“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根據和平建國綱領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應提出獨立自治口號”體現的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這為后來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1949年確立的,排除A項;踐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是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后,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非扎實穩妥地推進少數民族工作,排除D項。故選B項。9.如表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份文件名稱1986年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96年國務院頒布《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2009年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簽署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框架協議》A.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健全 B.醫療保險主要惠及城市居民C.政府的行政職能不斷擴大 D.農民養老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材料表格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醫療保障方面的規定,體現了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和體系化的發展,A項正確;醫療保險惠及的是人民,并非僅僅惠及城市居民,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政府的行政職能在不斷擴大,材料體現的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排除C項;D項“徹底”的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0.如圖是關于古代煉鐵的示意圖。以下對古代煉鐵技術說法正確的是()A.由兩河流域的居民首先發明 B.最早出現在小亞細亞地區C.由尼羅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 D.最早出現在我國春秋時期〖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公元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東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后來這一技術逐漸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B項正確;由兩河流域的居民首先發明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由尼羅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最早出現在我國春秋時期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11.到18世紀末期,倫敦克拉肯維爾區每年能生產12萬塊鐘表,其中60%出口。對此,有人形象地說:“倫敦幾乎就像是在生產時間本身。”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B.工業革命的開展C.科學技術的深度變革 D.壟斷資本的積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末期的英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8世紀末期的英國已經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工廠制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對于遵守時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工業革命的開展,B項正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學技術的深度變革以及壟斷資本的積累都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不能說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項。12.18世紀后期開始,英國民眾的勞動實踐日益專門化、規范化,并且在時間上有了嚴格的要求,規定了什么時候開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時,一周工作多少天,等等。這些變化()A.提高了工人勞動積極性 B.加大了工人勞動強度C.增強了人們的時間觀念 D.惡化了城市生活環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在時間上有了嚴格的要求,規定了什么時候開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時,一周工作多少天”可知,時間要求的出現,反映了工業革命增強了人們的時間觀念,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提升人們的勞動積極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工人的勞動強度,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城市生活環境的惡化,排除D項。故選C項。13.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藝術家格德在游歷不列顛島的伯明翰和什魯斯伯里時,感嘆方圓數英里“冒著火光的山川”像“噴火的火山”一樣映紅了地平線,“被煤炭閃耀的火光映襯得如此絢麗,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羅馬火與鍛冶之神伍爾坎的工場!”這段藝術描寫()A.謳歌了工業化時代的恢宏氣象 B.說明工業革命激發了藝術靈感C.旨在使人們關注工業污染問題 D.隱含對手工鍛冶業衰落的惋惜〖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2年至1803年英國。1802年至1803年,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化進程,材料中的"冒著火光的山川"像"噴火的火山"一樣映紅了地平線,"被煤炭閃耀的火光映襯得此絢麗,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羅馬火與鍛冶之神伍爾坎的工場"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不能說明工業革命激發了藝術靈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污染問題,材料反映了德意志藝術家格德英國工業化的成就,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不能體現對手工鍛冶業衰落的惋惜,排除D項。故選A項。14.20世紀50年代,日本從美國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鏈物流隨之出現,在其后的20年間,日本冷庫庫容年均增長約14萬噸。20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迎來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時期。材料說明,日本()A.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設施現代化的加速發展C.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提高 D.冷鏈物流促進食品市場發展〖答案〗D〖解析〗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日本)。據材料“冷鏈物流隨之出現,在其后的20年間,日本冷庫庫容年均增長約14萬噸。20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迎來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時期”可知,伴隨冷鏈物流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推動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這些食品市場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服務業在經濟中占的比重,排除A項;材料未提交通設施及,排除B項;材料也未提及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排除C項。故選D項。15.美國在冷戰期間研發了包括核武器、洲際導彈、航空定位系統、火箭發動機、電子對抗系統以及通信衛星等。蘇聯的科技領域在冷戰期間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術方面。這說明()A.冷戰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發展 B.大國憑借經濟實力相對抗C.現代科技決定了戰爭的形式 D.科技競賽惡化了美蘇關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時期的美蘇。材料反映了美蘇在高尖端科技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結合材料的時間可知,冷戰期間,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雙方在科技領域展開了競爭,這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反映美蘇科技成就,未涉及經濟實力的對抗,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冷戰時期美蘇科技成就,未涉及戰爭形式,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美蘇爭霸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而非科技競賽惡化了美蘇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6.圖1、圖2可用于說明此時期美國的農業生產()A.率先開啟了近代化進程 B.嚴重缺乏勞動力C.推動了農業勞動力轉移 D.技術領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圖1可知,美國的農場勞動力下降,據圖2可知,美國農業機械使用規模擴大,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經濟發展等因素,農村勞動力的數量下降,導致農莊勞動力的價格上升,這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也促進美國農業向勞動力低廉的國家與地區轉移產業,C項正確;世界上,率先開啟了近代化進程的是英國,而非美國,排除A項;“嚴重缺乏勞動力”是表面現象,不是本質原因,排除B項;“技術領先于世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的農業教育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為主,與農民、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貫穿于古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呂氏春秋》寫道:“后妃齋戒,親東鄉躬桑,禁婦女無觀,省婦使勸蠶事。”中國古代還設勸農官,督導農業生產和勸課農桑。北京圖書館主編的《中國古農書聯合目錄》中收錄農書643種,其中《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授時通考》是中國的五大農書。這些農書有的是按照朝廷命令頒發的,有的是官府組織編寫的,有的是根據個人的實踐經驗和地方特點編寫的,這些農書在傳播農業知識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摘編自時赟《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材料二20世紀是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是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在中國產生,中國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歷史時期。1949年以后,新中國對世界農業的認識和研究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以社會主義國家為主的農業交往和對世界農業研究的探索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2.走向世界的農業交往和世界農業研究的深化發展時期(20世紀六七十年代);3.開拓農業對外交流新途徑和世界農業研究的全面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摘編自張法瑞、李穎、王東春《20世紀中國對世界近現代農業的認識和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農業教育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中國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化的因素。〖答案〗(1)特點:教育內容廣泛;教育形式靈活;統治者極為重視;參與人員廣泛;重視總結生產經驗;利用農書傳播農業知識。(答出三點即可)(2)因素:科技發展;國家政策;對外農業交流;農業教育研究。(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一“與農民、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可得出,教育內容廣泛;據材料一“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貫穿于古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可得出,教育形式靈活;據材料一“勸農官”“按照朝廷命令頒發的,有的是官府組織編寫的”可得出,統治者極為重視;據材料一“后妃”“勸農官”“朝廷”“個人”可得出,參與人員廣泛;據材料一“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可得出,重視總結生產經驗;據材料一“這些農書在傳播農業知識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得出,利用農書傳播農業知識。【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二“是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在中國產生”可得出,科技發展;據材料二“新中國對世界農業的認識和研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國家政策支持;據材料二“走向世界的農業交往和世界農業研究的深化發展時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對外農業交流;據材料二“世界農業研究的全面發展時期”可得出,農業教育研究。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乾隆初年,黃可潤說:“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錢大昕在《鄞縣志》中也提道:“番薯……今明越諸郡多于山中種之……大可為救荒之助。”溫州府所屬五縣一廳,還培植了一些好品種。瑞安縣大山中所產番薯“味尤嘉美”,樂清則又稱番薯為“花薺、紅薺”等。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摘編自郭松義《番薯在浙江的引種和推廣》根據材料圍繞清朝初年“番薯引種”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清晰)〖答案〗示例論題: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闡述: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逐漸外傳,原產于美洲的番薯傳入中國。由于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等優點,番薯在中國得到推廣。番薯的引種豐富了中國農業種植結構;促進了丘陵、山地的開墾.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豐富了飲食結構;有利于貧苦農民生活的改善,豐富了救荒物資,增強了抗災能力。但是,番薯的引種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根據題干“番薯引種”結合材料“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與“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其次,結合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明清經濟的發展等知識分析闡述。根據“乾隆初年”結合新航路的開辟的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逐漸外傳,原產于美洲的番薯傳入中國。由于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等優點,番薯在中國得到推廣;根據材料“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與“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番薯的引種豐富了中國農業種植結構;促進了丘陵、山地的開墾.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豐富了飲食結構;有利于貧苦農民生活的改善,豐富了救荒物資,增強了抗災能力。但是,番薯的引種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表述。結論: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軋花用攪車沿用明代的腳踏機,但增加了一個飛輪。利用飛輪的慣性,不但可以省力,而且使車軸旋轉得更加勻速平穩。棉紡車大體承襲了前代工藝,分為手搖式和腳踏式兩種,錠子數通常是1-3錠。蘇、冀、湘、貴、川、閩等地都生產過一些頗負盛名的布,其中尤以江蘇的松江布最負盛名。此外,南京棉布也頗受關注,1833年出版的《中國博覽》說:它“在顏色和質地方面,仍然保持其超過英國布匹的優勢地位”。而冀州布之精美亦可與松江布匹敵。——摘編自何堂坤《中國古代手工業工程技術史》材料二1769年,英國人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兩年后,他在水力資源豐富的克羅姆福德建立了紡紗廠,幾百名工人跟隨機器節奏而勞動,此后,源于棉紡業的工廠制生產模式逐漸在全國推廣,這也推動了織布業的技術革新。1787年,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自動織布機,并在敦卡斯特建立織布廠。到19世紀中期,動力織機基本普及。但是使用水力機,工廠只能設在水流湍急、落差較大的河邊,河流的流量及落差存在季節性差異,造成工業生產的季節性變化。1782年,瓦特制造出復動式蒸汽機;1785年,諾丁漢郡一家棉紡廠引入蒸汽機,蒸汽動力取代水力的巨大優勢逐漸體現出來。隨后,一些新建的工廠直接引入蒸汽機,使用水力機的工廠也逐漸改用蒸汽機。1791年,蒸汽機開始進入英國的棉織廠。——摘編自劉金源《論近代英國工廠制的興起》(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朝前中期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狀況。(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清朝前中期中國棉紡織業相比,18世紀中期后英國棉紡織業生產的不同,并簡析其對英國的影響。〖答案〗(1)發展狀況:棉紡織技術水平提高;棉紡織行業生產效率高;棉紡織品質量優良;棉紡織產品聲譽好。(答出三點即可)(2)不同:機器生產逐漸普及;形成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即工廠。影響:促進了英國工業化;提高了英國棉紡織品競爭力;推動了英國城市化。〖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前中期的中國。由材料“清代軋花用攪車沿用明代的腳踏機,但增加了一個飛輪。利用飛輪的慣性,不但可以省力,而且使車軸旋轉得更加勻速平穩。”可得出棉紡織技術水平提高;棉紡織行業生產效率高;由材料“蘇、冀、湘、貴、川、閩等地都生產過一些頗負盛名的布,其中尤以江蘇的松江布最負盛名。”可得出棉紡織品質量優良;由材料“南京棉布也頗受關注,1833年出版的《中國博覽》說:它‘在顏色和質地方面,仍然保持其超過英國布匹的優勢地位’。而冀州布之精美亦可與松江布匹敵。”可得出棉紡織產品聲譽好。【小問2】本題是對比、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朝前中期的、18世紀中期后的英國。第一小問不同:由材料“棉紡車大體承襲了前代工藝,分為手搖式和腳踏式兩種,錠子數通常是1-3錠。”“1769年,英國人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源于棉紡業的工廠制生產模式逐漸在全國推廣,這也推動了織布業的技術革新。……到19世紀中期,動力織機基本普及。”可得出機器生產逐漸普及;由材料“源于棉紡業的工廠制生產模式逐漸在全國推廣”“一些新建的工廠直接引入蒸汽機,使用水力機的工廠也逐漸改用蒸汽機。”可得出形成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即工廠。第二小問影響:由材料“1787年,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自動織布機,并在敦卡斯特建立織布廠。到19世紀中期,動力織機基本普及。”及所學可得出促進了英國工業化;由材料“1785年,諾丁漢郡一家棉紡廠引入蒸汽機,蒸汽動力取代水力的巨大優勢逐漸體現出來。隨后,一些新建的工廠直接引入蒸汽機,使用水力機的工廠也逐漸改用蒸汽機。1791年,蒸汽機開始進入英國的棉織廠。”及所學可得出提高了英國棉紡織品的競爭力;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推動了英國城市化。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國際金融領域,仍然維持著以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國際貨幣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塑造國際經濟新格局的同時,也強烈沖擊了金本位制度。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是毀滅性打擊,也再次動搖了20世紀20年代短暫重建的金本位制度。20世紀30年代,國際貨幣體系的英鎊霸權最終逐漸轉向英鎊、美元、法郎三大貨幣集團并立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調整了大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美國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由此孕育了新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的。——摘編自谷夢瀅《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構想與實踐——以懷特計劃為中心的考察》材料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各國進一步認識到了以美元為核心的金融體系的種種弊端并對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各國開始積極尋求新的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同時,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國際政治和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考慮選擇人民幣作為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可能性。于是,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區域合作的雙重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摘編自周敏《論人民幣國際化路徑選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界貨幣體系的發展歷程及其反映的實質。(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一條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建議并說明理由。〖答案〗(1)發展歷程: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英鎊居于主導地位;1930年至1944年,構建以美元、英鎊、法郎三大貨幣為中心的貨幣集團;從1944年至今,世界主流貨幣為美元;進入21世紀,人民幣、歐元和日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實質:國家經濟實力的變化。(2)示例一建議:繼續深化對外開放,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理由: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都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增強其他國家對于人民幣的信心。示例二建議:積極開展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貨幣業務和金融合作。理由: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世界各國經濟依存度不斷增強。(“示例”僅供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世界。歷程:據材料“19世紀末,美國經濟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國際金融領域,仍然維持著以英鎊為中心的金本位國際貨幣體系。”可知,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英鎊居于主導地位;依據材料“20世紀30年代,國際貨幣體系的英鎊霸權最終逐漸轉向英鎊、美元、法郎三大貨幣集團并立的局面。”可知,1930年至1944年,構建以美元、英鎊、法郎三大貨幣為中心的貨幣集團;依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調整了大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美國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由此孕育了新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的。”可知,從1944年至今,世界主流貨幣為美元;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21世紀,人民幣、歐元和日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實質: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經濟實力的變化。【小問2】本題是認識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當代中國。建議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繼續深化對外開放,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因為世界主要貨幣的國際化都是建立在國家強大的經濟基礎之上的,只有不斷提高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才能增強世界其他國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中國的經濟才能更好的發展。建議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積極開展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貨幣業務和金融合作。因為隨著世界經濟快速的發展,世界經濟全球化也在不斷的深入,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也在不斷的加強,中國只有積極開展開展和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貨幣業務和金融合作,才能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中占據有利局勢,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河北省邢臺市部分重點高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1第四至六單元+選擇性必修2前兩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常占卜預測收成好壞,故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字句,但未見“求麥”“求稻”字句。由此可推知()A.黍的種植在商代得到全面普及 B.稻麥作物在商代尚未出現C.黍在商代農業中占據主體地位 D.商代依靠宗教來發展農業〖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商代甲骨文中關于“黍”字的記載最多,而且在占卜中多次出現“求黍”及“求黍年”字句,由此可推斷出黍在商代農業中占據主體地位,C項正確;“全面普及”表述過于夸大,排除A項;早在河姆渡文化時期,水稻就開始種植,排除B項;商代依靠宗教來發展農業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2.《周禮·考工記》記載,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此外,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據此可知,先秦時期()A.生產力進步促進手工業發展 B.手工業門類多樣且發達C.民營手工業生產發展較緩慢 D.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可知,先秦時期手工業門類多,據材料“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可知,先秦時期的手工業發達,B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先秦時期生產力與手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材料體現的是先秦時期手工業門類多樣且發達,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官營手工業,不是民營手工業,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涉及手工業規模,材料信息涉及手工業門類,排除D項。故選B項。3.貴州清鎮平壩13號漢墓出土的漆耳杯上有題字:“元始三年(公元3年),廣漢郡(位于今四川)工官造乘輿霖羽畫木黃耳格??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階、銅耳黃、涂工常、畫工方、羽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護工卒史惲、守長音……”這些文字介紹了漆耳杯制造的時間、地點以及參與制造和監督的人員名單。據此可知,當時()A.政府重視監管市場交易 B.私營手工業發展速度加快C.官營手工業的分工細密 D.國家對生產的壟斷性增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3年(中國)。根據材料“工官造乘輿霖羽畫木黃耳格”“介紹了漆耳杯制造的時間、地點以及參與制造和監督的人員名單。”可看出,官營手工業的分工細密,C項正確;政府重視監管市場交易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材料是在說明官營手工業的制造情況,與私營手工業無關,排除B項;國家對生產的壟斷性增強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4.唐天寶九年(750年),鑒真到達廣州后記錄道:“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種類極多。”這反映了當時()A.廣州成為貿易中心 B.中外貿易繁榮 C.中西陸路交通不暢 D.朝貢制度完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750年唐朝(中國)。根據材料“江中有婆羅門、波斯、昆侖等舶,不知其數,并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種類極多。”可知,廣州港口船舶眾多,裝載大量的商品,中外貿易繁榮,B項正確;材料主要在說廣州中外貿易繁榮,無法體現廣州成為貿易中心,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西陸路交通不暢說法有誤,排除C項;材料與朝貢貿易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北宋的救助機構種類增多,設置較前代更為普遍。北宋初年,政府于開封設立東、西福田院,收容老幼、乞丐及殘疾之人;此外,類似機構還有慈幼局(資助貧窮人家生兒育女)太平惠民局(為平民提供低價藥品)等。北宋這些機構的設置()A.維護了封建綱常禮教 B.減輕了民眾的差役負擔C.踐行了儒家民本理念 D.徹底解決了社會的危機〖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宋代除設立居養院等機構外,還有為資助貧窮人家生兒育女而設立的舉子倉、舉子田、慈幼莊,為平民提供低價藥品而設立的和劑局、惠民局,為收治患病囚犯而設立的病囚院等等”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政府上述機構的做法帶有明顯的惠民性質,踐行了儒家民本理念,C項正確;綱常禮教指封建時期的三綱五常和束縛人的思想行動的禮節和道德,材料所述措施與維護封建綱常禮教無關,排除A項;材料所述舉措不涉及政府的差役,和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無關,排除B項;徹底解決了社會的危機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6.明代晚期,時任南贛巡撫的王陽明作出規定:“十家之內,但有爭訟等事,同甲即時勸解和釋,如有不聽勸解,恃強凌弱,及誣告他人者,同甲相率稟官,官府當時量加責治省發,不必收監淹滯……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勸諭,務令講信修睦,息訟罷爭……”這項措施是()A.實行里甲制 B.推行十家牌法 C.實行鄉里制度 D.制定什伍連坐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國。據材料時間和“南贛”“十家之內……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勸諭”并結合所學,十家牌法,是古代鄉間管理方法,由明朝王陽明創造,B項正確;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層組織形式,而材料涉及的是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監督機制,排除A項;秦漢時期,縣下設鄉里,排除C項;商鞅在秦國變法,始創什伍連坐之法。秦漢時期也設什伍組織,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互相監督,排除D項。故選B項。7.從1928年到1934年,國民政府與各國締結了新的關稅條約,先后四次頒布了進口稅則,使平均進口稅率由1927年的3.5%,提高到1935年的27.2%。這些舉措()A.反映了中國完全實現關稅自主 B.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逆差局面 D.使關稅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題意可知,國民政府通過與其他國家締結新的關稅條約,提高了關稅的稅率。關稅稅率的提高增加了外來商品的成本,從而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項正確;僅根據國民政府提高關稅稅率無法說明中國實現關稅的完全自主和扭轉對外貿易的逆差局面,排除AC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關稅成為主要的財政來源,排除D項。故選B項。8.1941年5月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提出:“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1946年,中共中央明確指出:“根據和平建國綱領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應提出獨立自治口號。”這表明,這一時期()A.開創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C.踐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 D.扎實穩妥地推進少數民族工作〖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材料“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根據和平建國綱領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應提出獨立自治口號”體現的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這為后來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奠定基礎,B項正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1949年確立的,排除A項;踐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則是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后,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積極探索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非扎實穩妥地推進少數民族工作,排除D項。故選B項。9.如表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年份文件名稱1986年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1996年國務院頒布《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2009年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簽署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框架協議》A.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健全 B.醫療保險主要惠及城市居民C.政府的行政職能不斷擴大 D.農民養老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材料表格體現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醫療保障方面的規定,體現了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和體系化的發展,A項正確;醫療保險惠及的是人民,并非僅僅惠及城市居民,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政府的行政職能在不斷擴大,材料體現的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排除C項;D項“徹底”的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0.如圖是關于古代煉鐵的示意圖。以下對古代煉鐵技術說法正確的是()A.由兩河流域的居民首先發明 B.最早出現在小亞細亞地區C.由尼羅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 D.最早出現在我國春秋時期〖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公元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5—前14世紀,小亞細亞東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后來這一技術逐漸傳入兩河流域、中亞、北非和歐洲,B項正確;由兩河流域的居民首先發明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由尼羅河流域居民最先使用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最早出現在我國春秋時期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11.到18世紀末期,倫敦克拉肯維爾區每年能生產12萬塊鐘表,其中60%出口。對此,有人形象地說:“倫敦幾乎就像是在生產時間本身。”該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B.工業革命的開展C.科學技術的深度變革 D.壟斷資本的積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末期的英國。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8世紀末期的英國已經進入工業革命時期,工廠制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對于遵守時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材料中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工業革命的開展,B項正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學技術的深度變革以及壟斷資本的積累都是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不能說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項。12.18世紀后期開始,英國民眾的勞動實踐日益專門化、規范化,并且在時間上有了嚴格的要求,規定了什么時候開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時,一周工作多少天,等等。這些變化()A.提高了工人勞動積極性 B.加大了工人勞動強度C.增強了人們的時間觀念 D.惡化了城市生活環境〖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在時間上有了嚴格的要求,規定了什么時候開始上班和下班,一天工作多少小時,一周工作多少天”可知,時間要求的出現,反映了工業革命增強了人們的時間觀念,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提升人們的勞動積極性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工人的勞動強度,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城市生活環境的惡化,排除D項。故選C項。13.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藝術家格德在游歷不列顛島的伯明翰和什魯斯伯里時,感嘆方圓數英里“冒著火光的山川”像“噴火的火山”一樣映紅了地平線,“被煤炭閃耀的火光映襯得如此絢麗,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羅馬火與鍛冶之神伍爾坎的工場!”這段藝術描寫()A.謳歌了工業化時代的恢宏氣象 B.說明工業革命激發了藝術靈感C.旨在使人們關注工業污染問題 D.隱含對手工鍛冶業衰落的惋惜〖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02年至1803年英國。1802年至1803年,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化進程,材料中的"冒著火光的山川"像"噴火的火山"一樣映紅了地平線,"被煤炭閃耀的火光映襯得此絢麗,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羅馬火與鍛冶之神伍爾坎的工場"反映了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不能說明工業革命激發了藝術靈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污染問題,材料反映了德意志藝術家格德英國工業化的成就,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工業化的恢宏氣象,不能體現對手工鍛冶業衰落的惋惜,排除D項。故選A項。14.20世紀50年代,日本從美國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鏈物流隨之出現,在其后的20年間,日本冷庫庫容年均增長約14萬噸。20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迎來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時期。材料說明,日本()A.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設施現代化的加速發展C.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提高 D.冷鏈物流促進食品市場發展〖答案〗D〖解析〗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日本)。據材料“冷鏈物流隨之出現,在其后的20年間,日本冷庫庫容年均增長約14萬噸。20世紀70年代之后,日本迎來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時期”可知,伴隨冷鏈物流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推動了便利店與餐飲等行業和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這些食品市場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服務業在經濟中占的比重,排除A項;材料未提交通設施及,排除B項;材料也未提及農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排除C項。故選D項。15.美國在冷戰期間研發了包括核武器、洲際導彈、航空定位系統、火箭發動機、電子對抗系統以及通信衛星等。蘇聯的科技領域在冷戰期間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術方面。這說明()A.冷戰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發展 B.大國憑借經濟實力相對抗C.現代科技決定了戰爭的形式 D.科技競賽惡化了美蘇關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冷戰時期的美蘇。材料反映了美蘇在高尖端科技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結合材料的時間可知,冷戰期間,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雙方在科技領域展開了競爭,這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反映美蘇科技成就,未涉及經濟實力的對抗,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冷戰時期美蘇科技成就,未涉及戰爭形式,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美蘇爭霸客觀上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而非科技競賽惡化了美蘇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6.圖1、圖2可用于說明此時期美國的農業生產()A.率先開啟了近代化進程 B.嚴重缺乏勞動力C.推動了農業勞動力轉移 D.技術領先于世界〖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圖1可知,美國的農場勞動力下降,據圖2可知,美國農業機械使用規模擴大,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進入20世紀以來,由于經濟發展等因素,農村勞動力的數量下降,導致農莊勞動力的價格上升,這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也促進美國農業向勞動力低廉的國家與地區轉移產業,C項正確;世界上,率先開啟了近代化進程的是英國,而非美國,排除A項;“嚴重缺乏勞動力”是表面現象,不是本質原因,排除B項;“技術領先于世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的農業教育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為主,與農民、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貫穿于古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呂氏春秋》寫道:“后妃齋戒,親東鄉躬桑,禁婦女無觀,省婦使勸蠶事。”中國古代還設勸農官,督導農業生產和勸課農桑。北京圖書館主編的《中國古農書聯合目錄》中收錄農書643種,其中《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授時通考》是中國的五大農書。這些農書有的是按照朝廷命令頒發的,有的是官府組織編寫的,有的是根據個人的實踐經驗和地方特點編寫的,這些農書在傳播農業知識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摘編自時赟《中國高等農業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材料二20世紀是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是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在中國產生,中國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歷史時期。1949年以后,新中國對世界農業的認識和研究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以社會主義國家為主的農業交往和對世界農業研究的探索發展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2.走向世界的農業交往和世界農業研究的深化發展時期(20世紀六七十年代);3.開拓農業對外交流新途徑和世界農業研究的全面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以來)。——摘編自張法瑞、李穎、王東春《20世紀中國對世界近現代農業的認識和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農業教育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中國傳統農業逐漸向現代農業轉化的因素。〖答案〗(1)特點:教育內容廣泛;教育形式靈活;統治者極為重視;參與人員廣泛;重視總結生產經驗;利用農書傳播農業知識。(答出三點即可)(2)因素:科技發展;國家政策;對外農業交流;農業教育研究。(答出三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一“與農民、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可得出,教育內容廣泛;據材料一“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貫穿于古代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可得出,教育形式靈活;據材料一“勸農官”“按照朝廷命令頒發的,有的是官府組織編寫的”可得出,統治者極為重視;據材料一“后妃”“勸農官”“朝廷”“個人”可得出,參與人員廣泛;據材料一“善于積累農業生產中的經驗”可得出,重視總結生產經驗;據材料一“這些農書在傳播農業知識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得出,利用農書傳播農業知識。【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二“是近代農業科學技術在中國產生”可得出,科技發展;據材料二“新中國對世界農業的認識和研究”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國家政策支持;據材料二“走向世界的農業交往和世界農業研究的深化發展時期”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對外農業交流;據材料二“世界農業研究的全面發展時期”可得出,農業教育研究。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乾隆初年,黃可潤說:“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錢大昕在《鄞縣志》中也提道:“番薯……今明越諸郡多于山中種之……大可為救荒之助。”溫州府所屬五縣一廳,還培植了一些好品種。瑞安縣大山中所產番薯“味尤嘉美”,樂清則又稱番薯為“花薺、紅薺”等。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摘編自郭松義《番薯在浙江的引種和推廣》根據材料圍繞清朝初年“番薯引種”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闡述清晰)〖答案〗示例論題: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闡述: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逐漸外傳,原產于美洲的番薯傳入中國。由于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等優點,番薯在中國得到推廣。番薯的引種豐富了中國農業種植結構;促進了丘陵、山地的開墾.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豐富了飲食結構;有利于貧苦農民生活的改善,豐富了救荒物資,增強了抗災能力。但是,番薯的引種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清朝時期的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根據題干“番薯引種”結合材料“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與“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其次,結合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明清經濟的發展等知識分析闡述。根據“乾隆初年”結合新航路的開辟的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物種逐漸外傳,原產于美洲的番薯傳入中國。由于具有產量高,適應性強等優點,番薯在中國得到推廣;根據材料“南方番薯一項……今則浙之寧波、溫、臺皆是,蓋人多米貴,此宜于沙地而耐旱,不用澆灌,一畝地可獲千斤,食之最厚脾胃,故高山海泊無不種之,閩浙貧民以此為糧之半。”與“乾隆以后,大批棚民進入山區租山墾荒,促進了番薯的推廣。相對說來,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區,像杭嘉湖一帶,人們種植桑棉等傳統經濟作物,水稻的產量也很高,所以番薯的推廣就晚得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番薯的引種豐富了中國農業種植結構;促進了丘陵、山地的開墾.擴大了耕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豐富了飲食結構;有利于貧苦農民生活的改善,豐富了救荒物資,增強了抗災能力。但是,番薯的引種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最后,總結歸納,完成表述。結論:番薯的引種對明清中國社會影響巨大。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軋花用攪車沿用明代的腳踏機,但增加了一個飛輪。利用飛輪的慣性,不但可以省力,而且使車軸旋轉得更加勻速平穩。棉紡車大體承襲了前代工藝,分為手搖式和腳踏式兩種,錠子數通常是1-3錠。蘇、冀、湘、貴、川、閩等地都生產過一些頗負盛名的布,其中尤以江蘇的松江布最負盛名。此外,南京棉布也頗受關注,1833年出版的《中國博覽》說:它“在顏色和質地方面,仍然保持其超過英國布匹的優勢地位”。而冀州布之精美亦可與松江布匹敵。——摘編自何堂坤《中國古代手工業工程技術史》材料二1769年,英國人阿克萊特發明了水力紡紗機,兩年后,他在水力資源豐富的克羅姆福德建立了紡紗廠,幾百名工人跟隨機器節奏而勞動,此后,源于棉紡業的工廠制生產模式逐漸在全國推廣,這也推動了織布業的技術革新。1787年,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自動織布機,并在敦卡斯特建立織布廠。到19世紀中期,動力織機基本普及。但是使用水力機,工廠只能設在水流湍急、落差較大的河邊,河流的流量及落差存在季節性差異,造成工業生產的季節性變化。1782年,瓦特制造出復動式蒸汽機;1785年,諾丁漢郡一家棉紡廠引入蒸汽機,蒸汽動力取代水力的巨大優勢逐漸體現出來。隨后,一些新建的工廠直接引入蒸汽機,使用水力機的工廠也逐漸改用蒸汽機。1791年,蒸汽機開始進入英國的棉織廠。——摘編自劉金源《論近代英國工廠制的興起》(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朝前中期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狀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上冊 課外古詩詞復習
- 2024-2025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統編版)
- DB41∕T 1785-2019 承壓類特種設備內部受限空間檢驗檢測安全規范
- 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李洪梅57課件
- 三年級體育上冊 游戲中奔跑的動作方法和要領教學設計
- (12.2.2)文學與圖像文化(上)-樊淑敏
- 七年級數學上冊 第一章 有理數1.3 有理數的加減法1.3.1 有理數的加法第1課時 有理數的加法教學設計(新版)新人教版
- 任務利用順序結構程序解決實際問題順序結構程
- 熱點07 中國元素及傳統文化(閱讀理解之首字母填空題)(原題版)
- 2025學年2 表內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
- 2025年職教高考對口升學 護理類 專業綜合模擬卷(4)(四川適用)(原卷版)
- 天然氣液化技術發展-洞察分析
- 浙江省J12共同體聯盟校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 高校實驗室耗材管理制度
- 零售店員工管理
-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
- 《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案
- 24秋國家開放大學《科學與技術》終結性考核大作業參考答案
- 《測試反應快慢》說課稿 -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下冊教科版
- 聲帶息肉課件教學課件
- 2024年考研政治復習要點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