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單元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江蘇專用)_第1頁
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單元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江蘇專用)_第2頁
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單元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江蘇專用)_第3頁
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單元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江蘇專用)_第4頁
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 單元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江蘇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選擇題1.[2023江蘇南京高三模擬]美國政府把分類法應用于幾乎所有文官職位,文官“無過失不受免職處分”。國家通過立法明確規定:文官必須忠于國家,嚴守國家機密;文官一律不準從事任何與本部業務有關的盈利事業;文官不得參加政黨活動,不得公開發表政見,或對政府施政任意批評,使政府感到為難。這()A.彰顯官員選拔公正和社會公平 B.杜絕了官員權力濫用和腐敗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續和穩定 D.提高了文官系統的辦事效率2.[2023河北高三模擬]1883年美國通過了《彭德爾頓法》,規定文官不從屬于任何政黨,并將文官固定化和職業化。改變了以往文官跟隨本政黨在政治上共進退的狀況。這種變化()A.改變了美國民主制度的結構 B.強化了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C.削弱了政黨對國家政治影響 D.促進了國家管理水平的提高3.[2023山東濟南高三一模]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彭德爾頓法》規定,任何公務人員無義務向政治基金會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務,也不應該因拒絕上述捐獻和服務而受到歧視;任何公務人員無權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這些規定()A.導致政黨對政治的影響力削弱 B.推動了美國的文官制度發展完善C.有利于行政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D.確保了美國文官隊伍的公正廉潔4.[2023江蘇淮安高三模擬]下面為民國初年江蘇地區具有雙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況統計表,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國內()舊功名新學歷占原功名人比例進士留學54.6%新學堂3.0%舉人留學31.0%新學堂12.1%生員留學66.7%新學堂25.0%A.新式教育占據主導地位 B.傳統的社會結構受到沖擊C.儒家的義利觀念被拋棄 D.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5.[2023河北高三模擬]唐代科舉考生可以“懷牒自列于州縣”,允許自由報考。自宋真宗朝始,各級考試的試卷一律“封彌”“謄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實行初考、復考、詳定三級評定制度,而且錄取的人數大大增加。材料反映了宋代()A.選官完全公平公正 B.嚴密了考試程序C.豐富了考試的內容 D.杜絕了科場舞弊6.[2023江蘇泰州高三統考]兩宋時期,政府奉行“依資序遷”的官僚選人原則,重視對人事管理、財務審計、考察磨勘等諸多事務的復核。士大夫們對于政府行政運作程序及其內容密切關注。據此可知,兩宋()A.官員選拔方式趨于多樣化 B.政府行政運作繁瑣且低效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學影響 D.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較高7.[2023山東德州高三三模]如表所示為漢武帝時期部分官員的任職及學術方向狀況。這反映出當時()姓名官職學術方向公孫弘丞相學《春秋》雜說主父偃丞相學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張歐御史大夫治刑名韓安國御史大夫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汲黯主爵都尉學黃老言……然好游俠鄭當時大農令以任俠自喜……好黃老言A.百家爭鳴局面延續 B.選官方式走向多元C.儒生成為官僚主體 D.用人標準靈活務實8.漢朝官秩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監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監察官秩萬石之丞相;唐朝官僅七品的察院院長,可察尚書省;宋朝御史臺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違法、失職皆可彈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監察機構()A.地位越來越高,可彈奏宰相B.是朝廷的耳目,對朝廷負責C.成為解決相權威脅的主要途徑D.位卑權重,以小制大9.英國內閣制確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勝選黨派組閣,政府官職就由該黨成員擔任。19世紀中葉,英國規定負責具體行政事務的官員不得參選議員,不得介入黨派活動。這種變化說明()A.議會被政黨操控阻礙民主政治發展B.文官制度是英國民主制度改革的根本C.這一規定的目的是保證施政措施的連續性D.內閣制不具備分權制衡的特征10.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曾對常務次官們說:“你們沒有我們也能辦事,而我們沒有你們則不能做任何事。”這說明文官體系()A.在政黨競爭中具有重要地位B.對國家政策的執行具有決定作用C.決定了國家的政策走向D.已經控制了執政黨11.1912年7月頒布的《銓敘局官制》規定銓敘局職務范圍為“薦任官以上任免事項,薦任官以上履歷事項,文官高等考試事項,恩給及撫恤事項,榮典授予事項,外國勛章受領及佩用事項等”。這說明銓敘局的主要職能是()A.官吏的選拔與考核B.前朝官吏的甄別C.制定選拔官吏的制度D.篩選獎勵有功人員12.1902年的科舉考試共有順天、浙江、江西等12省開考,順天府試題為“各國選將用兵皆出學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試題為“各國改用金幣始于何時,金價日增其故何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試順序上,將“各國政治藝學策”提升到頭兩場進行考試。這反映了()A.經濟發展推動科舉制度革新B.科舉制度不再重視傳統倫理C.教育改革適應了時代潮流D.科舉制度推動了社會轉型二、非選擇題13.[2023江蘇南通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官體系萌芽于西周時代,秦始皇時代的文官制度已極為龐大,極有效率,不過在整個治理過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終究只是工具性的。漢朝尤其在漢武帝時大力打擊社會勢力,國家得勝的結果是發展出察舉制度。察舉使各地的俊杰之士進入政府,政令也經由俊杰之士達到各地;同時,文官體系也獲得了儒家意念。照理說,文官體系應該與國家互補,但因為文官體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論,所以與王權實際上不斷有對峙的緊張。專業的官員總是懷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現象時,國家的文官體系就會用社會的后援力來與王權對抗。——摘編自許倬云《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材料二西方國家借鑒科舉制而建立了現代文官制度,原因在于,18世紀以前歐美各國文職官員的選用,或實行個人贍徇制,或實行政黨分肥制。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導致任用私人,帶來結構性的貪污腐敗。在西方社會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時期,科舉制體現出的“機會均等”原則曾使許多人大為驚嘆。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方國家基本上經歷了從中世紀向近代化的轉型,在官員選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西方的文官考試吸取了科舉制的合理內核,即考試的平等競爭原則和擇優錄用方法,而舍棄了科舉考試空疏無用的古代經典內容。——摘編自劉海峰《科舉制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文官體系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方選官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10分)14.[2023湖南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漢代察舉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習經術文法于家,在具備了基本知識技能,并獲得輿論對其人品的好評之后,然后仕郡縣為佐吏掾屬;由之獲得基層吏務經驗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舉。舉至中央,則有經術、箋奏之試加以檢驗,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職事官,而是入三署宿衛為郎,“以觀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過程。此后再經一次選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舉制卻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雖然設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課之以能”之意,但設想絕不可能完全成為現實,二者間仍然時時表現出牴牾不合之處。眾多士子在狹窄的考試一途上競爭拼搏,不得不竭盡心智揣摩辭章苦誦經疏,精力才華為之耗盡,浮華迂腐之性因之而成。——摘編自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請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2分)觀點:察舉制和科舉制各有其優缺點。官員的選拔與管理一、選擇題1.[2023江蘇南京高三模擬]美國政府把分類法應用于幾乎所有文官職位,文官“無過失不受免職處分”。國家通過立法明確規定:文官必須忠于國家,嚴守國家機密;文官一律不準從事任何與本部業務有關的盈利事業;文官不得參加政黨活動,不得公開發表政見,或對政府施政任意批評,使政府感到為難。這()A.彰顯官員選拔公正和社會公平 B.杜絕了官員權力濫用和腐敗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延續和穩定 D.提高了文官系統的辦事效率[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文官的穩定存在以及政治中立讓政府事務有更好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故C項正確。2.[2023河北高三模擬]1883年美國通過了《彭德爾頓法》,規定文官不從屬于任何政黨,并將文官固定化和職業化。改變了以往文官跟隨本政黨在政治上共進退的狀況。這種變化()A.改變了美國民主制度的結構 B.強化了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C.削弱了政黨對國家政治影響 D.促進了國家管理水平的提高[解析]文官不再與執政黨共進退,有利于減少任人唯親和貪污腐化的現象,保持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促進了國家管理水平的提高,故D項正確;這些變化并沒有改變美國“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體制,排除A項;文官不再屬于任何政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當選總統的文官任免權,進而弱化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排除B項;作為典型的兩黨制國家,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依舊牢牢掌控著白宮和國會,排除C項。3.[2023山東濟南高三一模]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彭德爾頓法》規定,任何公務人員無義務向政治基金會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務,也不應該因拒絕上述捐獻和服務而受到歧視;任何公務人員無權利用職權或個人影響強迫別人或別的團體采取政治行動。這些規定()A.導致政黨對政治的影響力削弱 B.推動了美國的文官制度發展完善C.有利于行政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D.確保了美國文官隊伍的公正廉潔[解析]《彭德爾頓法》是美國文官改革運動的重要法案,根據材料可以得出該規定有利于文官不受黨派控制,政治上保持中立,有利于行政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故C項正確;該規定是為了使文官政治上保持中立,并不會導致政黨對政治的影響力削弱,排除A項;該法案標志著美國現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完善,排除B項;“確保了”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4.[2023江蘇淮安高三模擬]下面為民國初年江蘇地區具有雙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況統計表,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國內()舊功名新學歷占原功名人比例進士留學54.6%新學堂3.0%舉人留學31.0%新學堂12.1%生員留學66.7%新學堂25.0%A.新式教育占據主導地位 B.傳統的社會結構受到沖擊C.儒家的義利觀念被拋棄 D.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解析]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民國初年的進士、舉人和生員中,有新學歷的群體占據了一定的比例,這是對傳統教育的沖擊,說明傳統的社會結構受到沖擊,故B項正確;有新學歷的群體并不占據優勢比例,不能說明新式教育占據主導地位和儒家的義利觀念被拋棄,排除A、C兩項;根據表格信息不能說明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排除D項。5.[2023河北高三模擬]唐代科舉考生可以“懷牒自列于州縣”,允許自由報考。自宋真宗朝始,各級考試的試卷一律“封彌”“謄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實行初考、復考、詳定三級評定制度,而且錄取的人數大大增加。材料反映了宋代()A.選官完全公平公正 B.嚴密了考試程序C.豐富了考試的內容 D.杜絕了科場舞弊[解析]宋代各級考試的試卷一律“封彌”“謄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實行初考、復考、詳定三級評定制度,這樣對考試程序進一步嚴密,有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故B項正確;A項中的“完全”表述過于絕對,排除;材料涉及的是考試程序的嚴密而非考試內容的豐富,排除C項;D項中的“杜絕”表述過于絕對,排除。6.[2023江蘇泰州高三統考]兩宋時期,政府奉行“依資序遷”的官僚選人原則,重視對人事管理、財務審計、考察磨勘等諸多事務的復核。士大夫們對于政府行政運作程序及其內容密切關注。據此可知,兩宋()A.官員選拔方式趨于多樣化 B.政府行政運作繁瑣且低效C.士大夫深受程朱理學影響 D.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較高[解析]依據材料“重視對人事管理、財務審計、考察磨勘等諸多事務的復核”,可見政府對官員的管理更加的規范,反映官僚政治制度化程度較高,故D項正確。7.[2023山東德州高三三模]如表所示為漢武帝時期部分官員的任職及學術方向狀況。這反映出當時()姓名官職學術方向公孫弘丞相學《春秋》雜說主父偃丞相學長短縱橫之術,晚乃學《易》《春秋》百家言張歐御史大夫治刑名韓安國御史大夫嘗受韓子、雜家說于騶田生所汲黯主爵都尉學黃老言……然好游俠鄭當時大農令以任俠自喜……好黃老言A.百家爭鳴局面延續 B.選官方式走向多元C.儒生成為官僚主體 D.用人標準靈活務實[解析]據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漢武帝時期的部分高級官員的學術方向并不統一,方向多樣,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不拘一格,標準靈活務實,故D項正確。8.漢朝官秩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監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監察官秩萬石之丞相;唐朝官僅七品的察院院長,可察尚書省;宋朝御史臺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違法、失職皆可彈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監察機構()A.地位越來越高,可彈奏宰相B.是朝廷的耳目,對朝廷負責C.成為解決相權威脅的主要途徑D.位卑權重,以小制大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監察官員的品階都較低,但他們可以監察品階較高的官吏,這有利于監察官員聽命于皇帝,表明古代的監察機構位卑權重,以小制大,D項正確。9.英國內閣制確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勝選黨派組閣,政府官職就由該黨成員擔任。19世紀中葉,英國規定負責具體行政事務的官員不得參選議員,不得介入黨派活動。這種變化說明()A.議會被政黨操控阻礙民主政治發展B.文官制度是英國民主制度改革的根本C.這一規定的目的是保證施政措施的連續性D.內閣制不具備分權制衡的特征解析:根據題干材料“規定負責具體行政事務的官員不得參選議員,不得介入黨派活動”,可知文官成為政府中不參與黨派之爭的人,有利于保證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故C項正確。10.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曾對常務次官們說:“你們沒有我們也能辦事,而我們沒有你們則不能做任何事。”這說明文官體系()A.在政黨競爭中具有重要地位B.對國家政策的執行具有決定作用C.決定了國家的政策走向D.已經控制了執政黨解析:在西方文官制度下,決定國家政策走向的是執政黨的核心官僚,執行者是文官體系,這使執政黨不得不依賴文官體系,B項正確。11.1912年7月頒布的《銓敘局官制》規定銓敘局職務范圍為“薦任官以上任免事項,薦任官以上履歷事項,文官高等考試事項,恩給及撫恤事項,榮典授予事項,外國勛章受領及佩用事項等”。這說明銓敘局的主要職能是()A.官吏的選拔與考核B.前朝官吏的甄別C.制定選拔官吏的制度D.篩選獎勵有功人員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對文官的選拔、考核、獎罰是銓敘局的主要職責,A項正確。B、C、D三項都是銓敘局職能的一部分,不全面,故排除。12.1902年的科舉考試共有順天、浙江、江西等12省開考,順天府試題為“各國選將用兵皆出學校,其要旨若何策”;浙江試題為“各國改用金幣始于何時,金價日增其故何在,主之者何人”。在考試順序上,將“各國政治藝學策”提升到頭兩場進行考試。這反映了()A.經濟發展推動科舉制度革新B.科舉制度不再重視傳統倫理C.教育改革適應了時代潮流D.科舉制度推動了社會轉型解析:題干材料說明1902年的科舉考試已經關注各國政治、經濟和軍事,這反映了中國科舉制度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下進行改革,故C項正確。二、非選擇題13.[2023江蘇南通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官體系萌芽于西周時代,秦始皇時代的文官制度已極為龐大,極有效率,不過在整個治理過程中,秦代文官制度終究只是工具性的。漢朝尤其在漢武帝時大力打擊社會勢力,國家得勝的結果是發展出察舉制度。察舉使各地的俊杰之士進入政府,政令也經由俊杰之士達到各地;同時,文官體系也獲得了儒家意念。照理說,文官體系應該與國家互補,但因為文官體系具有儒家意念的目的論,所以與王權實際上不斷有對峙的緊張。專業的官員總是懷有儒家的理想,碰到不合理的現象時,國家的文官體系就會用社會的后援力來與王權對抗。——摘編自許倬云《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材料二西方國家借鑒科舉制而建立了現代文官制度,原因在于,18世紀以前歐美各國文職官員的選用,或實行個人贍徇制,或實行政黨分肥制。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導致任用私人,帶來結構性的貪污腐敗。在西方社會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啟蒙時期,科舉制體現出的“機會均等”原則曾使許多人大為驚嘆。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方國家基本上經歷了從中世紀向近代化的轉型,在官員選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西方的文官考試吸取了科舉制的合理內核,即考試的平等競爭原則和擇優錄用方法,而舍棄了科舉考試空疏無用的古代經典內容。——摘編自劉海峰《科舉制對西方考試制度影響新探》(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文官體系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方選官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10分)(1)特點:悠久性;工具性;目的性;經世性。(2)變化:從個人贍徇制或政黨分肥制到現代文官制度。原因:西方原有選官方式存在弊端;科舉制具有優越性;科舉制選拔理念與啟蒙思想有契合之處;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贊譽;工業革命的完成;社會轉型的需要。(任答四點)14.[2023湖南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漢代察舉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習經術文法于家,在具備了基本知識技能,并獲得輿論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