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綜合測試一、單選題1.如表為兩宋描述農民的詩歌。這些詩歌可用于印證宋代(
)出處內容《吳門田家十詠》(其一)去年一澇失冬收,逋債于今尚未酬。偶為灼龜逢吉兆,再供租約賃耕牛《視田五首贈八弟無敦》(其三)薄游廢家務,待子營糗糧(干糧)。莊奴不入租,報我田久荒《砸稻行》分時往往只論簽(竹器),主客四六無偏頗。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誰家收最多A.階級矛盾的激化 B.人身依附關系松弛 C.封建經濟的發展 D.自耕農經濟的衰退2.《宋史·食貨志》載,哲宗紹圣年間(1094-1097年)“界率贈造(交子),以給陜西沿邊糴買及募兵之用,少者數十萬緡,多者或至數百萬緡,而成都乏用,用請印造,故每歲書放亦無定數。”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是A.北宋時交子已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 B.交子使用范圍主要局限于我國西部C.交子已喪失信用和流通功能 D.北宋政府缺乏有效管控貨幣發行量的體制3.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換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這說明元代的行中書省A.不利于君主專制 B.容易導致地方割據C.強化了中央集權 D.一定程度限制皇權4.根據《遼史·太祖紀》記載,突厥、吐渾、黨項、小蕃、沙陀、室韋諸部,這些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部族在遼建立初期多被太祖征服,俘虜中有大量有伎藝者。這(
)A.推動了契丹文化事業的發展 B.體現了中原華夏文化的先進C.造成了遼代治國能力的下降 D.阻礙了草原絲綢之路的暢通5.陸九淵在《與張元鼎書》一書中,針對金溪農民在農閑時從事制陶業評論說:“今時農民多困窮,農業利薄,其來久矣,當藉他業以相補助者,殆不止此”。這一現象(
)A.緩解了人地矛盾突出的問題 B.加速了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C.推動了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弛 D.反映了社會經濟的多元發展6.遼人在自稱“中國”的同時,并不反對宋人稱“中國”;金人入住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同樣金人也未將宋人排除于“中國”之外。這一現象(
)A.消除了各民族間的隔閡 B.說明了夷夏觀念開始瓦解C.增強了民族共同體意識 D.反映了大一統局面的形成7.下圖為隋唐大運河與元代大運河的對比圖。從圖中可知,元代把隋唐大運河從人字形改成了直線,這種改動反映了A.政治中心轉移 B.航海造船技術進步C.經濟重心南移 D.山東沿海經濟崛起8.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是以軍事為主,其原因不包括(
)A.社會背景的需要 B.本人經歷的體會C.歷史經驗與教訓 D.農民戰爭的歷史作用9.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提到,都市化是宋代社會的一大特點,城市人口增長后,高雅文化開始呈現市民化傾向……平民格外重視生活水平而對戎馬生涯不屑一顧……都市的娛樂方式也興盛起來,都市的生活是自由而奢華的。據此可知,宋代A.已經完成了城市化B.重文輕武影響漸深C.平民生活高于前朝D.高雅文化趨于低俗10.北宋東京(今開封)“通宵不絕”的夜市和“終日居此,不覺抵暮”的瓦子(文娛場所)里,隨處可見流連忘返的市民身影。這一生活圖景表明A.商業活動不受官方管理 B.市場已經遍布城鎮鄉村C.文娛場所多由官府經營 D.商業活動不受時空限制11.有學者說,“在唐以前的中世”,“強有力的貴族-旦壓倒皇室,就要發生篡奪”,“宋以后,便看不見篡奪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穩定”。該學者強調的是宋代A.政治局勢相對穩定 B.君主專制得到加強C.皇權已經超越相權 D.世襲制度得以終止12.下列城市中因皇帝年號而得名的是A.長安 B.成都 C.開封 D.紹興13.下圖是中國某一時期的地方機構設置示意圖。該朝代是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4.地圖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載體。觀察古代浙江及附近地區行政圖,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15.“它是秦朝以來郡縣制的一大發展,有效地加強了對遼闊疆域的管轄,以及中央對邊疆地區特別是對西藏,臺灣的管轄。”“它”是指(
)A.西漢郡國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軍機處16.北宋時期銅錢鑄行量達到了中國歷史的最高峰,神宗熙寧末至元豐初年(1077年前后),銅錢歲鑄行量達到了600萬貫。銅錢之外,鐵錢也在很大區域內流通。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宋代A.國家貨幣體系混亂 B.通貨膨脹問題嚴重C.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D.國家財政入不敷出17.如圖為元朝運河、海運路線圖。元朝開辟圖中運河航線、海運航線的主要目的是A.征調南方財賦 B.發展海上絲綢之路C.傳遞官方文書 D.促進南北文化交流18.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的商業革命。”下列屬于宋朝“商業革命”的是(
)A.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體 B.官方在邊界設榷場進行互市交易C.專業化的商業市鎮崛起 D.紙幣作為主幣在全國范圍內發行19.金朝猛安謀克的編制,實際是將已經存在的認同單位——傳統的部族改造為新建立的金政權的軍政合一的地方機構。這既是對此前女真人認同的認可,又體現著以地緣組織人民。金朝的這一做法(
)A.構建了政權的法理基礎 B.促進了民族交融的發展C.體現出鮮明的國家特征 D.彰顯出儒家文化的影響20.元末,許有王在(陜西行中書省題名記》中云:“世皇(元世祖)宏規遠模,立中書省總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憲以治所屬,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據此可知,元代A.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B.中央與地方實現了權力制衡C.行政建制適應了統治需要 D.地方政府社會治理效能低下21.下圖為元朝元鈔與白銀、黃金比價變化趨勢圖,由圖可知元朝A.一直在增加紙幣發行量 B.對經濟的控制迅速加強C.通貨膨脹速度不斷加快 D.后期面臨嚴重財政危機22.宋人林之奇在《墨染絲》中寫道:“繅絲自喜如霜白,輸入官家吏嫌黑”,“墨絲歸織家人衣,別買輸官吏嗔遲”。此詩描寫的是A.官營絲織業壟斷市場 B.民營絲織技術落后C.家庭手工業者的遭遇 D.資本主義萌芽產生23.據南朝《宋書》記載,“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的自然條件優越B.北方人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C.江南統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會較為穩定二、材料分析題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他(秦始皇)廢除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下令遷徙各國的舊貴族到首都,以監視他們。——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樣,把地方分成路、府、州、縣,而實際上元代的地方政權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所以中書省正名定義,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據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這一制度與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進步意義?(2)據材料二,指出元朝實施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分析其歷史作用。25.閱讀與遼夏金元相關的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關于遼、西夏、金的制度建設遼代官職,分北、南兩院,北面治宮賬、部族、屬國之賬,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年(1036年),遼興宗親臨禮部貢院試進士。——據《遼史》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保留了原有蕃官體系,如寧令(大王)等官職。人慶四年(1147年)復設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宋史夏國傳》女真初起,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學習遼南北面官制度。金承遼后,進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損之。——《金史》(1)比較遼、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處。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從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角度,談談你的認識。材料二至北宋時期,石介對當時“中國”一詞的概念進行了總結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國是指以“九州”為主的傳統意義上的漢族聚居之地,大體上就是指長城以南的黃河流域和長江、珠江流域,即所謂“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中國之人”主要是知“禮樂”、服“衣冠”、從事種植農業的漢族,少數民族也不在其中。——鄭煒、崔明德:《遼金時期民族關系思想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2)指出材料中“中國”觀的內涵。材料三遼人自稱炎黃子孫,并不否認宋人也是炎黃子孫。遼人自稱“北朝”,稱北宋為“南朝”,認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進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但金人并沒有將宋人排除于中國之外。——據趙永春《“中國多元一體”與遼金史研究》整理(3)指出材料中的“中國”觀發生的變化。材料四元朝實現了全中國的統一,“中國”一詞的地域意義突破九州而演變為十一行省,人民意義突破漢人而演變為漢、蒙、色目等眾多民族,其文化意義演變為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變化,乃是“中國”主權行使,可以是漢族政權,也可以是少數民族和漢人的聯合政權。元朝同時承認了遼、宋、金“各與正統”的地位。——何志虎《“中國觀”在元代的轉換》等(4)指出元朝“中國”觀的新變化。三、論述題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學者對“帝國”的界定,強調的是“征服”“從屬”及“殖民”等。英國學者斯蒂芬·豪在《帝國簡介》一書中談到,“帝國是一個龐大的、復合的、多族群或多民族的政治單位,通常通過征服而建立,被劃分為統治中心和從屬的(有時是遙遠的)外圍”。一些西方學者將“帝國”概念用于世界歷史上的大國,將屬于西方國家的標簽貼在非西方國家身上。“帝國”被普遍化之后,意味著中國等古代東方大國也是有“擴張”行為的“帝國”,“帝國”就不只是西方歷史上的特有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摘編自劉文明《“帝國”化敘事解釋不了中國歷史》根據材料,圍繞“‘帝國’概念普遍化”這一角度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要求:論題合理、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C2.D3.C4.A5.D6.C7.A8.D9.B10.D11.B12.D13.C14.C15.C16.C17.A18.B19.C20.C21.D22.C23.B24.(1)制度:郡縣制。意義: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2)制度:行省制度。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地方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的發揮;開創了以省為單位的行政區劃,為后世省級行政區劃奠定了基礎,是中國省制的開端。25.(1)相同之處:行漢法,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認識:從民族政權并立的角度來看,遼、西夏、金崛起之后與宋朝之間發生了戰爭或沖突,不利于全國統一;從民族交融的角度來看,遼、西夏、金相互學習,又積極學習漢人先進文化,并同宋朝通過議和維持了長期相對和平局面,加強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也利于少數民族自身的發展。(2)內涵:地理上指中原集聚的漢族;族群上指知禮樂、從事農耕的漢族。(3)變化:“中國”包括了遼、金等少數民族;“中國”從區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民族標識變成了多民族共有的政治符號。(4)新變化:地域上突破中原概念,十一行省統治區都是中國;民族上突破漢族概念,包括了元朝轄區眾多少數民族;文化上突破農耕文化概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種子批發市場客戶關系維護與提升考核試卷
- 取暖初二語文作文
- 看花燈初三語文作文
- 發酵豆醬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生態系統穩定性監測與預警考核試卷
- 水電工程案例分析與啟示考核試卷
- 煤炭批發市場供需平衡分析考核試卷
- 2-15邏輯函數的化簡-卡諾圖法4
- 山西農業大學《統計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數據描述與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能源汽車行業融資模式探析:以蔚來汽車為例》11000字(論文)】
- 超聚變 FCIA 考試題庫
- 勞動實踐烹飪課程設計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利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徑問題(教案)-2023-2024學年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
- 2024年社區工作者面試題庫與答案
- 銷售人員工資方案底薪+提成+獎金
- DB34∕T 3221-2018 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規程
- 地震監測設備維護保養手冊
- 上海市市轄區(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統編版期中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全冊測試卷(含答案)
- 專業勞務派遣服務行業發展方向及匹配能力建設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