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原中汽大道)DL-01第PAGEI頁共11頁施工圖設計說明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DL-01PAGE第11頁共11頁一、概述1.1初設批復執行情況(一)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深化補充“海綿城市”、“建筑工業化”、“建筑信息模型技術運用”、“噪聲防治”、“危大工程”等相關設計內容。回復:按意見補充相關設計內容。(二)道路專業1.復核路基最小強度和壓實度。回復:按意見復核調整。2.復核喬木與管線之間的間距。回復:在符合規劃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合理布置管線,加大喬木與管線間距。3.復核行道樹分枝點高度。回復:行道樹分枝點高度≥2.5m。4.路基填料可合理利用原道路破除材料。回復:施工中應盡量利用原路基合適填料,避免浪費。(三)給排水專業1.補充現狀管線情況,論證改建的必要性。回復:按意見補充現狀管線情況,論證改建的必要性。(五)電氣專業1.補充照明負荷等級。回復:已按意見復核,滿足規范要求。2.復核T形交叉口燈具設置。回復:已按意見復核,滿足規范要求。3.復核道路配電線保護措施。回復:按意見核實道路配電線保護措施。(六)其他1.按照"成都治堵十條"相關精神,完善道路交安專項設計并報交警部門進行專項審查。回復:按意見執行,施工前報交警部門進行專項審查。2.根據規劃部門的要求,結合管線單位的使用需求,優化道路管綜設計。回復:按意見優化管綜方案設計。3.按照成城【2016】95號要求,復核檢查井蓋設計。回復:檢查井蓋按成城【2016】95號要求執行。4.復核市政消火栓的相關設計。回復:消火栓納入給水工程同步設計施工,本次設計做好預留位置。5.復核5G基站是否預留。回復:已按意見預留5G基站。6.補充現狀道路的調查、分析,以及改造提升的依據;復核施工期間對周邊生產生活的影響。回復:按意見執行,補充現狀道路的調查、分析,以及改造提升的依據;復核施工期間對周邊生產生活的影響。1.2工程概況1.2.1工程范圍及規模本次工程為大成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原中汽大道),位于成都市新都區。大成路南段改造道路起于現狀南豐大道交叉口,止于現狀大成路,全長456.938米,道路規劃紅線寬20米,為改建道路。車行道寬度13米,兩側分別設置3.5m人行道。1.4.2建設內容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電力工程、通信工程等工程。1.4.3功能定位本項目為城市支路,功能定位為以服務功能為主,主要服務于周邊居民出入。1.5設計依據及采用的技術標準、規范1.5.1設計依據本工程設計委托書或設計合同本工程道路規劃紅線圖擬建道路沿線1:500地形圖本項目地質勘察資料本項目沿線相關的已建和已設計道路資料業主提供的其他相關設計資料國家和地方現行各項設計相關法規等1.5.2采用的技術標準、規范《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建設部2013;《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范》GB55011-2021;《成都市城市道路瀝青路面道路結構設計導則》(2012版);《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51038-2015);《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GB02-2013);《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2022版《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T51328-2018現行其他的國家和地方的規范、標準。施工時,如有新的規范、規程頒布實施,則應按新的規范、規程執行。1.5.3采用的施工規范、規程及工程驗收標準《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36-2016);《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17);《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成都市城鎮道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與質量驗收補充規定》1.6改建的必要性1.6.1道路現狀分析本道路成形于1997年,因為年代久遠,現狀大成路南段路面破損十分嚴重,病害主要為混凝土板破損、路面沉降、網裂、錯臺、擠泥等,板塊破損率超過80%,對交通出行帶來嚴重影響;路面積水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通信、電力等架空線林立,車輛亂停亂放,影響城市美觀,與周邊城市環境嚴重不協調。現狀道路急需進行路面改造,改善交通條件,提高行車安全性,架空線統一下地,改善周邊環境,促進片區開發,提供土地價值。同時,錦添公館位于新都大豐街道大成路南段606號,計劃于2023年底交房,作為小區樓盤的出入要道,道路改造迫在眉睫。1.6.2管網現狀分析根據現狀管線資料和現場踏勘,現狀道路下已敷設一段雨污合流管道,管徑為DN500,由西南向東北敷設接至大成路北段。目前該管道年限較為久遠,并未進行雨污分離,接入支管雜亂無章,同時管位不符合該路段最新規劃,因此急需進行改造,廢棄原雨污合流管道,進行雨污分離,在道路下重新按規劃新建污水管和雨水管。1.6.3建設的意義為了加快市政建設,依據大豐街辦整體規劃,完善周邊路網等,啟動了本工程建設。本項目的建設對于完善小區區域路網和市政配套設施、提升小區的出行條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本項目的建設是完善區域路網結構的需要,是改善周邊廣大群眾出行條件的需要,是提升大成路南段開發利用價值和加速該區域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同時,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新都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二、地質概況2.1地形與地貌新都區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其間成都平原是在成都拗陷基礎上發育起來的地貌格局,其延展方向受華夏系龍門山斷裂帶與新華夏系龍泉山斷裂帶的控制。它在古老構造的基礎上,表現為間歇性的差異抬升和下降,構成平壩與臺地,其上第四系堆積深厚。全區地貌形態,主體為平壩,部分為臺地。平壩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帶部分,臺地即成都平原東部邊緣構造地帶部分。區境地形狹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平均以坡降2~3%,從西北向東南傾斜。高寧公毅村海拔572米,新繁外西街海拔536米,桂湖通站路海拔494米,石板灘西江河邊海拔476米。全區最高點在三河鄉回龍寺,海拔592米。最底點在太興鄉先豐村東部,海拔472米,高低差120米。丘陵略凸起,相對比高20~50米,星馬鞍狀,坡級長,谷寬坦。根據它的成因,可歸為侵蝕堆積地形類。2.2氣象、水文(1)氣象新都區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征是: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溫濕同季,水熱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早,但不穩定;夏季炎熱暴雨多;秋季降溫快,多綿雨;冬季干燥多云霧。新都區境內氣溫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升高。累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最高氣溫16.7℃,年平均最低氣溫15.4℃,高低差為1.3℃。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1℃(2006年8月21日),最低為-5.4℃(1975年12月15日),極值相差42.5℃。大多數年份最高氣溫在33~35℃,最低在-3℃左右。累年平均無霜期279天。(2)水文新都區境內河流,北有清白江,屬都江堰蒲陽河水系;南有毗河,屬都江堰柏條河水系;中有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錦水河分干渠,以取代原“寬、淺、彎”的天然河道蟆水河、錦水河,此兩河大部還耕,個別地段留作區間行洪道,老錦水河下段保留作為泄洪道;東有西江河,自南向東北流,為龍泉山脈行洪河道。2.3地質該場地適宜建筑。場地屬建筑抗震可進行建設的一般場地。該場地土類型為中硬場地土,場地為Ⅱ類建筑場地。擬建場地內無液化土。特殊性土描述:素填土主要為粘性土和粉土,少量碎磚、卵石,回填約數十年,自重估計基本完成,有一定承載力。六、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根據前期勘測結果,結合相鄰工程的勘察資料和建設經驗,建議地基基礎設計及基坑支護設計采用各巖土層工程特征參數值如下表:地基土承載力及巖土參數建議值表巖土參數巖土名稱重度γ(KN/m3)凝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壓縮模量Es(Mpa)變形模量Eo(Mpa)承載力特征值fak(Kpa)擋墻基底摩擦系數u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frbk(kpa)回彈模量(mpa)坡比<5.0m①1壓實填土20.0/20//130///1:1.25①2素填土18.5882.5/60/25/1:1.5②粉質粘土19.725135.5/1400.2545小于201:1.25③粉土18.915145.0/1000.2540小于201:1.25④1細砂18.5/207.08800.2850/1:1.5④2中砂19.0/2512.0101200.30601:1.5⑤1松散卵石19.5/3016.3152000.40100/1:1.25⑤2稍密卵石21.0/3523.5203200.44120/1:1.0⑤3中密卵石22.0/4041.5326000.47160/1:0.75⑤4密實卵石23.0/4552.0408000.50200/1:0.5三、設計原則和技術標準3.1設計原則3.1.1服從城市總體規劃和成都市新都區綜合交通規劃精神,保證道路實現城市支路功能。維護城市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3.1.2遵從功能合理、結構安全、經濟實用的原則,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優化道路橫斷布置。3.1.3設計中應與交通、市政規劃管理及相關市政工程管線單位充分溝通,力爭各部門協調一致,統籌安排。3.1.4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城市道路設計理念和生態邊坡防護技術,確保設計水平一流。3.2技術標準設計技術標準(大成路南段)表3.1項目單位規范大成路南段道路等級/城市支路城市支路紅線寬度m/20道路總長m/456.938計算行車速度Km/h40/30/2020Km/h標準路幅3.5m(人行道)+13m(車行道)+3.5m(人行道)交通等級中交通路面設計標準軸載BZZ-100設計年限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15年瀝青砼路面結構設計年限10年橋涵荷載等級城-B級地震烈度7度凈空要求4.5m四、工程設計4.1平縱面設計4.1.1平面設計大成路南段改造道路起于現狀南豐大道交叉口,止于現狀大成路,全長456.938米,道路規劃紅線寬20米,為改建道路。本項目道路設計平面線形與規劃完全一致,道路紅線與規劃完全一致,具體指標如下表:平面主要技術指標表表4.1-1項目單位規范大成路南段道路等級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設計速度Km/h40/30/2020紅線寬度m/20路線總長m/456.938平曲線圓曲線最小半徑m701500圓曲線最小長度m2098.308平曲線最小長度m6098.308本道路平面設置一個平曲線。道路平面設計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本工程平面坐標系采用成都坐標系。4.1.2縱斷面設計大成路南段:大成路南段改造道路起點順接現狀南豐大道交叉口,沿線與周邊地塊標高協調一致,終點順接現狀大成路(待改)。縱斷面主要技術指標表表4.1-2項目單位規范大成路南段道路等級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設計速度Km/h40/30/2020豎曲線最大縱坡%80.869最小縱坡%0.30.359最小坡長m60120凸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m15012000凹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m150/豎曲線最小長度m5060.469道路豎向設計滿足國家現行規范要求。本工程高程系采用成都高程系。4.2橫斷面設計道路橫斷面設計完全按照規劃道路紅線寬度執行,道路橫斷面形式、布置、各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符合道路類型、級別、設計速度、設計年限的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組織、地形等因素的要求,且與現狀道路保持一致,保障車輛和人行交通安全通暢。大成路南段路幅寬20米,單幅路形式。設計道路橫斷面分幅形式如下:B=3.5m人行道+2.5非機動車道+8機動車道+2.5非機動車道+3.5人行道=20m道路橫斷面示意圖4.3路基工程設計4.3.1路基設計原則1、路基設計總體原則(1)路基必須做壓實、均勻、穩定,表面不得有積水,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節應達到干濕或中濕狀態,填土層應分層夯實,根據《成都市瀝青路面設計導則》要求,其土基設計回彈模量值應大于等于30Mpa,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強度。(2)路基填料材料應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當地材料或者工業廢料;(3)路基設計應經濟、技術安全;(4)路基設計要注意環境保護要求,注意工程景觀效果。2、路基的壓實標準、壓實度及路基填料強度路槽底面土基回彈模量應≥30Mpa,路基壓實標準按重型壓實標準執行,填方路基應分層鋪筑,均勻壓實;如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應根據地質情況采取換填砂礫石等合理措施保障地基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路基最小強度和壓實度要求表4.3-1項目分類填挖類形路床頂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強度(CBR)(%)壓實度(%)填料最大粒徑(mm)填方路段上路床0~306≥95100下路床30~804≥95100上路堤80~1503≥94150下路堤>1502≥92150挖方及零填路段上路床0~306≥95100下路床30~804≥95100注:表列壓實度數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根據該區當地實際情況,填方材料優先選用砂卵石或砂礫石分層碾壓回填。料源由業主根據當地綜合開發情況就近指定。4.3.2一般路基處理1、地表處理:清除表層的素填土、雜填土、人工填土,并清除路基范圍內的樹根和草皮,清表后應在填筑前進行夯實。全路段按平均清除0.5m厚計。清表后若表面松散土層厚度大于0.2m時,應將松散土層反開挖后,再分層回填并壓實。2、按實際厚度清除了素填土、雜填土、人工填土后,應進行原地碾壓,壓實度達到表4.3-1要求。3、路基填方均應分層回填,均勻壓實。4、若地下水影響路堤的穩定性時,應進行翻曬,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滲水性好的材料攔截引排地下水。5、路基范圍內的水溝堰塘,應采取排水、清淤換填或設置片石墊層等方式處理。6、清表后地面高程與路床頂面設計高程差值小于0.8m視為低填淺挖路基,將路面結構層以下換填0.8m砂卵石或砂礫石進行路床加強處理,保證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具體處理段落詳見低填淺挖路基處理工程數量表。4.3.3半填半挖路基設計及填挖交界處理地表自然橫坡陡于1:5.0的斜坡地段(包括縱斷面方向),原地表須開挖成向內傾斜2~4%的反向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2.0米,當覆蓋土層厚度小于2.5米時,須清除表層覆土,并在基巖上挖反向臺階,以確保路基穩定。為了減少半填半挖路基的路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開裂、錯臺現象,在路基填挖交界處,橫、縱向填挖交界處均應將原地面開挖成臺階狀,臺階寬不小于2m,向內傾2%。對地下水豐富的路段,還應在填挖交界處設排水碎石盲溝,并將水引入排水溝中,碎石盲溝的縱坡不得小于1%。1、填方區宜優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片碎石等填筑,可利用路基挖方中的較好的碎石土或借砂礫石填筑。2、挖方區當為土質時路床范圍應采用砂礫石、碎礫石等水穩性較好的填料換填;3、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幅應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換填處理,以減小路基橫向不均勻沉降。對于橫坡陡于1:2.5且填高≥8m時,同時應在路床范圍內鋪設三層土工格柵。4、縱向填挖交界處應設置過渡段,其填方區長度應不小于10m,且應采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或較好的片碎石屑填筑壓實。4.3.4新老路基銜接段處治為解決新老路基因不均勻沉陷造成路面縱向開裂,應加強對新老路基接合部的處治。在新老路基接合部處治采用清除老路基邊坡坡面表土,挖臺階并設置土工格柵的處置方法。4.3.5路基邊坡大成路南段:結合工程實際,取填方路堤邊坡坡比暫定為1:1.5,挖方邊坡坡比暫定為1:1.5,下階段設計中根據詳勘報告推薦的安全放坡要求設計。4.3.6路基防護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周邊地塊已開發,地塊高程與道路設計高程一致,無放坡需求。4.3.7軟弱地基處理軟弱地基厚度一般均小于3m,本次設計做淺層換填處理。換填填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以及天然級配良好的砂卵石或砂礫石,不含有機質、粘土塊和其它有害物質;最大粒徑不大于10cm,含泥量不大于5%,碾壓密實度不小于96%(重型擊實標準,下同)。如若地基土軟弱到機械不能直接工作,先拋石擠淤,在進行換填處理,拋石擠淤工程量由現場據實核定。施工中嚴格執行《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4.4路面結構設計4.4.1路面結構組成機動車道土基設計回彈模量值應大于等于30Mpa,不能滿足時應采取換填措施提高土基強度。路面結構采用標準軸載BZZ-100單軸雙輪組荷載,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根據《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1)及地方經驗,結合沿線的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筑路材料和交通量等條件,經計算確定路面結構組合。交通等級:中等交通累計軸載(萬次/車道):750車行道路面結構:表面層:5cm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13(SBS)上面層粘層:陽離子乳化瀝青(PC-3)下面層:7cm密級配中粒式瀝青砼AC-20C下面層粘層:陽離子乳化瀝青(PC-3)稀漿封層:0.6cm乳化瀝青稀漿下封層透層:陰離子乳化瀝青(PA-2)基層:20cm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上基層底基層:25cm4%水泥穩定級配碎石下基層墊層:20cm級配碎石墊層總厚度:77.6cm道路路面橫坡為1.5%,基層橫坡同面層。土基回彈模量的取值參照《成都市瀝青路面設計導則》,并結合以往道路的路面設計經驗,以及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車行道路面彎沉值計算時土基回彈模量取Eo=30Mpa。瀝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設計參數瀝青混合料材料的設計參數表4.4-1結構層名稱及選材20℃模量(MPa)15℃模量(MPa)劈裂強度(MPa)改性瀝青瑪蹄脂碎石-13(SBS)140020001.4密級配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120018001.0基層材料的設計參數表4.4-2結構層名稱及選材推薦配合比或類型15℃模量(MPa)劈裂強度(MPa)(彎沉計算用)(拉應力計算用)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石5:95140036000.54%水泥穩定級配碎石4:96130030000.4級配砂礫石200人行道路面結構:人行道路面結構:無色透明密封(雙丙聚氨酯密封處理固體成份>40%)8cmC30透水水泥混凝土(彩色)18cmC20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層15cm厚碎石墊層(重型壓實度≥93%)壓實路基(重型壓實度≥93%)總厚度41cm。人行道應設置防滲土工布,及DN100UPVC多孔管,并與雨水口連接排水。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15%,滲透系數≥1.0×10-2cm/s。4.4.2路面壓實及彎沉值檢驗要求路面壓實要求:瀝青路面上面層的壓實度應不小于98%,中、下面層的壓實度應不小于97%,禁止超過100%。水泥穩定碎石上基層不小于97%,下基層不小于97%,級配碎石不小于95%。路面抗滑技術指標:橫向力系數SFC60≥50,構造深度TD(mm)≥0.5。路面采用多層彈性體理論進行路面結構計算,各結構層竣工驗收彎沉值的要求如下:路面結構層及土基彎沉值要求表4.4-3結構層上面層AC-13C(SBS)下面層AC-20水穩上基層水穩下基層級配碎石墊層土基厚度57202020彎沉值≤(1/100mm)2328.431.459.2162.82604.5路線交叉設計本工程道路共3處交叉口,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交叉口設置一覽表表4.5序號交叉口位置相交道路交叉口形式1K0+000已建南豐大道現狀為T型平面交叉2K0+270.873規劃道路(現狀接路口)T型平面交叉3K0+250.076規劃道路(現狀接大成路)規劃十字平面交叉4.6附屬設施設計4.6.1路緣石、嵌邊石預制路緣石材料采用花崗巖,規格為15×35×100(50)cm;預制平道石材料采用花崗巖,規格為15×25×5cm;嵌邊石材料采用花崗巖,規格為10×15×100(50)cm。路緣石及嵌邊石表面不得有蜂窩露石、脫皮、裂縫現象。兩節間采用M水泥砂漿安裝后勾縫寬1.0cm,安裝路緣石、嵌邊石在直道上應筆直,彎道上應圓順,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開,不得阻水。4.6.2無障礙設施設計為了方便殘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設施,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靠人行道綠化帶一側以及道路交叉口處,設置盲道、三面坡緣石坡道,供殘疾人使用。1、盲道設計人行道盲道寬0.3m,距圍墻、花臺、樹池、綠化帶0.3m,盲道連續設置,中途不得有電線桿、拉線、樹木等障礙物,應避開井蓋鋪設。盲道面磚顏色及材料根據景觀設計,與人行道面磚協調。人行道成弧線形路線時,行進盲道應與人行道走向一致。距人行橫道入口、廣場入口等0.3m處應設提示盲道,其長度與各入口的寬度相對應。2、無障礙通道平面布置根據道路人行道、人行橫道線設置及各路口的實際情況確定。三面坡緣石坡道適用于無設施帶或綠化帶的人行道,人行道與緣石間有設施帶或綠化帶時,設單面坡緣石坡道。所有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人行橫道均應設置供殘疾人通過的緣石坡道,供手搖三輪車及輪椅為工具的殘疾人通過。在人行橫道與緣石坡道處不得設雨水口,如有沖突,可稍微移動緣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錯開。緣石坡道處車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結構及做法與路段上相同。緣石坡道用人行道面磚鋪砌,路面結構組合與人行道相同,坡面轉折處人行道面磚須切割齊整。4.6.3路基路面排水路面本次道路采用平篦式雨水口接雨水管道進行縱向排水。雨水口的布置根據市區暴雨強度、道路寬度、路面結構和縱橫坡度,并結合雨水口的排瀉能力,選用單篦、雙篦雨水口布置。當道路縱坡小于0.3%時,設計采用鋸齒型偏溝,路緣平石按設計圖坡度安砌,以利于將地面水排入雨水口。4.6.4綠化設計行道樹大成路南段樹種選用藍花楹(或者業主決定),胸徑≥12cm,分枝點高度3.5m,需樹形美觀,冠副均勻。樹池大成路南段樹池間距均為6米,樹池尺寸為1.5m×1.5m,樹池嵌邊石采用花崗巖。五、環保降噪、管線保護、工業化設計5.1環境降噪1)生態環境影響道路施工期間,要求施工方通過合理安排預制場地和施工工期,對廢方建議由業主方確定幾個堆棄場集中堆放,廢液進行必要的處理后再排放,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2)大氣和噪聲的污染影響施工期間,由施工機械排放的廢氣和形成的噪聲是暫時的,遠小于國家規定的II級CO、NOx排放標準和環境噪聲標準,但也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免擾民。3)施工期間的安全措施施工方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安全設施到位,文明施工,隨時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員和設備的安全。4)營運期間的安全措施道路按規范設置標志、標線和照明設施。5.2市政道路施工地下管線等設施的保護措施1、詳細閱讀和熟悉掌握設與建設單位提供的地下管線圖紙資料,并在工程實施前召開各管線單位配合會議,進一步收集管線材料。2、施工范圍內地下管線有燃氣、給水、排水、電力等各種管線,地下管線的拆改、吊掛、保護、改遷工作成為施工過程中的重點,在結構施工完畢回填土的階段,所有管線的重新就位需得到管線產權單位認可。5.4工業化設計本次設計采用預制路緣石、樹池邊框、成品玻璃鋼格柵等。六、施工注意事項(1)平面應按照“逐樁坐標表”及“道路平面圖”等進行準確定位。路線縱斷面放樣應注意高程設計線位置,各道路設計高程關系要根據“道路縱斷面圖”、“道路標準橫斷面圖”及“道路平面圖”相互校核使用。施工前應復核現狀道路的高程及控制坐標,并注意平面位置與豎向的順接。(2)路基施工在破除舊路、平整場地、路基開挖、路床碾壓前,必須調查清楚地下設施的種類、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請相關單位派人現場監護和指導施工。路基開挖不得亂挖、超挖,開挖中發現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質情況有變化時,應通知設計單位處理。臨近現狀建橋涵、房屋等建(構)筑物的開挖應注意觀測和防護,確保建(構)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施工過程如發現其它不良地質現象,應及時會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設計單位研究解決。路基填料優先選用級配砂礫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