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試卷: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期中試卷: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期中試卷: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期中試卷: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期中試卷: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區中學2021-2022學年第二學期期中測試七年級歷史(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十課)(時間:60分鐘滿分:90分)一、單項選擇題(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要求)1.成語“一衣帶水”出自《南史·陳紀下》,隋文帝對宰相高颎(jiǒnɡ)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定都長安,發展經濟 B.創立進士科,選拔人才C.滅掉陳朝,統一全國 D.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隋文帝于589年,滅掉陳朝,統一全國,C項正確;唐高祖定都長安,發展經濟,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選拔人才,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2.唐代繼承了隋大運河的建設成果,利用運河交通形成了以北方長安為政治文化中心,依靠東南財富生存的格局,唐人記載“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這說明A.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政治經濟交流的大動脈B.大運河促進了運河沿岸城市工商業的發展C.唐代統治者利用大運河壓迫南方人民D.大運河成為溝通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可以推斷,隋朝大運河成為溝通南北政治經濟交流的大動脈。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3.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下列與材料所描述的景象相關的有①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②統治者的勵精圖治③選賢任能、虛心納諫④科舉制度的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開元”可知是唐玄宗統治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虛心納諫,重視科舉制的發展,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是唐太宗統治時期,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C和D項。故選B項。4.《舊唐書·崔融傳》中記載:“天下諸津(指碼頭),舟航所聚……弘舸巨艦,千舳萬艘,交貿往還,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況是()A.海外交通發達 B.商品交流繁盛C.中外交往密切 D.社會風氣開放【答案】B【解析】材料“舟航所聚……弘舸巨艦,千舳萬艘,交貿往還,昧旦永日”反映了唐朝商業貿易繁榮,B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商業活動是海外貿易,無法體現海外交通發達,也無法體現中外交往密切,排除A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社會風氣開放,排除D項。故選B項。5.1999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唐代沉船上打撈到近7萬件中國瓷器,包括數量不等的越窯青瓷、北方白瓷等。瓷器種類多樣,部分瓷器的形制、圖案、色彩有明顯的西亞、波斯藝術風格。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說明()①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②景德鎮已成為唐代制瓷業中心③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代表④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7萬件中國瓷器”“在印尼海域發現……唐代沉船”說明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材料“數量不等的越窯青瓷、北方白瓷”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唐代,青瓷、白瓷都較為典型;材料“部分瓷器……有明顯的西亞、波斯藝術風格”說明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所以,①③④均符合題意。景德鎮在明朝時成為全國的制瓷業中心,所產的青花瓷,造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②不符合史實,排除所有含②的選項。故本題選C。6.如圖為唐代長安城商業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為“市”以外的商業區域,與“安史之亂”前的長安城相比,“安史之亂”后A.“市”以外經營行業的種類大大增加 B.商業活動日趨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對交易場所的限制更加嚴格 D.官府逐漸失去對長安城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唐代長安城商業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為“市”以外的商業區域,與“安史之亂”前的長安城相比”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后的長安城內在以前的東市和西市以外,增加了更多的商業活動區域,能夠看出商業活動日趨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B正確;材料只能看出商業經營的范圍有所擴大,但看不出種類增多,排除A;材料并沒有體現對交易場所的限制更加嚴格,應該更加寬松,排除C;材料看不出這一現象是由官府操縱的,排除D。故選B。7.唐代社會各階層包括女性都愛好體育。唐高祖愛下圍棋,唐太宗是射箭好手,唐玄宗不僅是馬球能手,還愛好圍棋、斗雞、打獵等,很多皇帝都愛好馬球。大詩人杜甫曾是足球愛好者。這反映了唐朝()A.君主專制加強 B.崇尚重武輕文 C.社會經濟繁榮 D.社會風氣開放【答案】D【解析】根據“唐代社會各階層包括女性都愛好體育”可知,對體育的愛好表明唐朝社會風氣開放,故選D;愛好體育不能說明是君主專制加強和社會經濟繁榮,排除AC;崇尚重文輕武是宋代,排除B。8.從以下史料,我們可以推斷唐朝社會的特征是()莫高窟第220窟唐代壁畫臨摹圖圖中人物體態豐腴,線條圓潤,舞蹈具有劍器舞和少數民族胡旋舞的風格。莫高窟出土文獻《放妻書》放妻書為唐代的離婚證書。其用語遣詞風雅,語氣溫柔。如“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喜歡”等。A.民間的舞蹈已經成為藝術主流B.婦女的社會地位已經超過男子C.社會風貌兼容并蓄、相對開放D.經濟繁榮發展,物質生活豐富【答案】C【解析】根據“圖中人物體態豐腴,線條圓潤,舞蹈具有劍器舞和少數民族胡旋舞的風格”“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喜歡”可得出唐朝的服飾及社會風俗都體現出相對開放的一面,C項正確;材料不能反映主流,排除A項;嫂子地位沒有超過男子,排除B項;材料看不出物質生活豐富,排除D項。故選C項。9.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的情景。該圖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體現了A.西域風情與中原文化的交匯 B.統治階層與市井民眾的共處C.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結合 D.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融合【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結合所學可知:《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畫面上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宮女抬著的步輦上,另有數名女或掌華蓋,或持扇。祿東贊身著吐蕃民族流行的聯珠紋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動地刻畫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機敏的性格特征。該畫線條勁細流暢,色彩濃麗,人物神形兼備均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同時,《步輦圖》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普松赟干布,有利于研究唐朝的民族關系,因此具有史料價值。由此可知,閻立本的《步輦圖》體現了藝術審美與史料價值的統一,故C項正確;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輦圖》的畫面上沒有反映西域風情,故A選項錯誤;《步輦圖》中沒有體現市民生活和市井風情,故B選項錯誤;《步輦圖》中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的情景沒有體現浪漫主義重視想象、突出情感等特點,故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10.對安史之亂的理解正確的是()A.各民族之間的戰爭 B.軍閥之間的混戰C.農民戰爭 D.為奪取中央政權而發動的叛亂【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55年,唐玄宗后期,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叛軍從河北大舉南下,先攻占東都洛陽,又攻下潼關,逼近長安,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唐朝將鎮守西北地區的精兵悉數內調,并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援助下,反擊叛軍;安史叛軍接連內亂,最終在763年被平定。因此對安史之亂的理解正確的是“為奪取中央政權而發動的叛亂”。選項D符合題意;各民族之間的戰爭與安史之亂史實不符,排除A項;軍閥之間的混戰,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農民戰爭與安史之亂不符;排除C項。故選D。11.“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常與知州爭權。每云:‘我是郡監,朝廷使我監汝!’舉動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西漢的諸侯王C.唐朝節度使D.北宋的通判【答案】D【解析】材料中“故常與知州爭權”,可以看出這是宋太祖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中央的措施。宋太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了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三個方面的措施,在削實權方面,設置通判監察地方官員。ABC三項說的是秦朝、西漢和唐朝明顯錯誤。所以答案選擇D12.北宋宰相趙普曾推出“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下列體現北宋在經濟上“制其錢谷”措施的是()A.將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B.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C.設通判監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權利D.設置轉運使,收回地方財賦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宋太祖下令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D項正確;將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是軍事方面的措施,排除A項;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排除B項;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設通判監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權利,排除C項。故選D項。13.“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論和之后,武備皆廢。”下列觀點客觀反映材料內容的是()A.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B.維持長期和平,但削弱了宋的軍事力量C.對宋朝來說是屈辱的D.北宋在戰敗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簽訂的【答案】B【解析】“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可見作者認為澶淵之盟有利于北宋與遼國之間維持長期相對和平的局面,雖然要給遼“歲幣”,但是不及用兵打仗的百分之一二,因此澶淵之盟并非完全是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論和之后,武備皆廢”可見作者認為澶淵之盟的問題在于削弱了宋朝的軍事力量,不重視武備,B項正確;題干不是強調澶淵之盟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也沒有突出這是屈辱的和約,排除AC項;題干意圖客觀分析澶淵之盟的利弊,沒有強調北宋是在戰敗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簽訂的,排除D項。故選B項。14.北宋的山水畫大氣磅礴,南宋的只有“殘山剩水”。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的主觀意識 B.宋代重文輕武C.商品經濟的發展 D.南宋偏安一隅【答案】D【解析】南宋時期,山河破碎,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據,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山水畫中的“殘山剩水”即是這一現實的寫照,故選D;作者的主觀意識不是導致南宋山水畫變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北宋建立時,重文輕武就是基本政策,與南宋山水畫的只有“殘山剩水”無關,故排除B;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風俗畫發展,與南宋時的山水畫無關,故排除C。15.下表是北宋和南宋時期南北方在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例情況。能對表中反映的史實進行準確解釋的是()朝代項目南方北方南北比例1045年(北宋)賦稅(貫)358110004509500044:561196年(南宋)賦稅(貫)600000001431900081:19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B.東南形勝,三吳都會C.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D.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北宋和南宋時期南北方在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例情況”可以看出,北宋時政府收入北方所占比例超過南方。南宋時政府收入南方所占的比例大大超過北方,可知南宋時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南方,“國家根本,仰給東南”,D項正確;“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反映的是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排除A項;“東南形勝,三吳都會”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生息,所呈現的繁榮太平景象,排除B項;“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反映了宋代的“草市”具有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排除C項。故選D項。16.比較“唐宋北方與南方詩壇占比圖”,二者的差異可以說明A.民族交融利于文化發展 B.經濟重心南移帶來文化重心南移C.宋代文化發展優于唐代 D.科技進步推動文化發展【答案】B【解析】由圖表可知:唐代詩人北方占比多于南方,而宋代南方遠多于北方。結合所學可知:唐中后期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同時也促進了南方的文化發展,故B正確;民族交融確實有利于文化發展,但是圖表表達的是經濟發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并沒有涉及到民族交融,與題目無關,故排除A;“宋代文化發展優于唐代”說法錯誤,二者文化沒有可比性,更談不上誰優誰劣,故排除C;科技進步確實有利于文化發展,但是圖表表達的是經濟發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也沒有涉及到科技進步,與題目無關,故排除D。故答案為B。17.以下三幅圖中人口密度的變化反映出()A.中外交流頻繁 B.疆域面積擴大 C.經濟重心南移 D.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根據圖片內容可知,從西漢末年到宋朝末年,人口最大密度從北方逐漸轉移到南方,反映出經濟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期完成,C項正確;圖片沒有涉及中外交流頻繁,排除A項;疆域面積擴大沒有體現圖片反映的人口密度的變化,排除B項;圖片沒有體現政治中心南移,排除D項。故選C項。18.據記載,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農業稅占全國稅賦總收入的30%,工商稅占70%。南宋紹興末年,政府僅對進口商品征收7%—10%的關稅,而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的關稅收入就達200萬貫。由此可知宋代()A.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 B.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發達C.自然經濟已開始解體 D.農業不再是主要生產部門【答案】B【解析】根據“政府僅對進口商品征收7%—10%的關稅,而廣州、泉州、兩浙三個市舶司的關稅收入就達200萬貫”可知,兩宋時期關稅收入很多,說明當時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發達,B項正確;兩宋政府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A項;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爭以后,排除C項;兩宋時期,農業依然是主要生產部門,排除D項。故選B項。19.《東京夢華錄》記載:茶坊每五更點燈,買賣衣服圖畫花環之類,至曉集散,謂之“鬼市子?”……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此生活場景反應的是()A.隋朝人口南遷南方,成為全國經濟中心 B.唐朝經濟繁榮,飲茶成風C.宋代都市生活豐富,商業繁榮 D.明代社會開放,文學興盛【答案】C【解析】根據“茶坊每五更點燈,買賣衣服圖畫花環之類,至曉集散,謂之‘鬼市子?’……大抵諸酒肆瓦市,不以風雨寒暑,白晝通夜?”可得出這反映的是宋代都城中的場景,包括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中娛樂生活等,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東京”,不是隋唐及明朝,排除ABD項。故選C項。20.江南社會經濟在東晉南朝、五代十國及南宋三個時期得到很大發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廣普及鐵制農具提高生產效率 B.黃河流域人口因動亂大規模南遷C.政府改革稅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D.官府組織民眾屯田擴大耕地面積【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晉南朝、五代十國和南宋時期由于北方戰亂導致人口大規模的南遷,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發展。B正確;ACD可以促進農業發展,但不是江南農業發展的共同原因。ACD錯誤。綜上故選B。21.元朝規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來自中央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征收制度,也不得調動軍隊。”這說明行省制度()A.不利于管轄遼闊疆域 B.使地方官員沒有權力C.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 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沒有來自中央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征收制度,也不得調動軍隊”可知,材料說明行省受到中央的限制,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D項正確;不利于管轄遼闊疆域、使地方官員沒有權力,表述錯誤,排除A、B項;材料沒有涉及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排除C項。故選D項。22.“是月,與金國和議成,立盟書,約以淮水中流畫疆,割唐、鄧二州界之,歲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對材料分析正確的是()A.北宋與遼簽訂和議互送歲幣B.南宋與金和議中,金割讓領土給宋C.北宋向金稱臣并送歲幣D.南宋與金和議,以淮水為界雙方休戰【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大散關一線為界,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同時,岳飛被冤殺,D項正確;材料說的是金,排除A項;南宋割領土給金,排除B項;南宋向金稱臣并送歲幣,排除C項。故選D項。2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中國古代北方杰出的少數民族首領,其主要功績是()A.建立元朝 B.消滅南宋 C.建立明朝 D.統一蒙古【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鐵木真統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權,被尊為成吉思汗。故選D。24.《元史·百官志》載:“因唐制吐番來朝見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關于宣政院表述不正確的是()A.最早設立于元朝 B.使西藏開始納入中國版圖C.元朝地方行政機關 D.兼管全國佛教事宜【答案】C【解析】宣政院是在中央設置,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元朝設宣政院,兼管全國佛教事宜,使西藏開始納入中國版圖,AB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25.如圖為首都博物館所藏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多穆”為藏語音譯,意為盛酥油的桶。多穆壺則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手和壺嘴而成的壺形。此文物可以用來說明元朝時期()A.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B.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C.市民都市生活豐富多彩 D.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的描述說明瓷器設計吸收多元文化,B項正確;元代景德鎮生產的白釉多穆壺不能體現農業生產,市民都市生活,邊疆地區的治理,排除ACD項。故選B項。26.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發明與發現可能有一半來源于中國。”傳入歐洲并對近代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動儀 B.造紙術 C.雕版印刷術 D.指南針【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根據古代文化科技常識可知,地動儀是東漢的張衡發明的,造紙術最早在西漢已經發明,雕版印刷術在唐朝時已經出現,北宋時期制成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故選D。考點: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燦爛的宋元文化(一)27.《世界文明史》記載,“元代戲曲的地位提高,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部分原因是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在以往不屑一顧的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論述揭示出元代戲曲興盛的原因是A.國家政策的影響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民族交融的促進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才對戲曲這種文娛形式下工夫”,分析可知:材料說明科舉制的中止促進了元曲的興盛,故A選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由于元朝中止了科舉制,使學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從事元曲創作,無法體現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元曲興盛,故B選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民族交融的信息,無法得出該項結論,故C選項錯誤;元曲興盛不是因為科考功名的需要,故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28.小明同學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搜集了“契丹的興起”、“澶淵之盟”、“宋夏和戰”、“岳飛抗金”的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題是()A.中華文明的起源 B.統一國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權的并立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民族政權并立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契丹的興起和遼的建立有關,澶淵之盟是在宋遼之間,“岳飛抗金”發生在南宋和金之間。ABD和題文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答案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29.貿易的發展使貨幣需求劇增,到1085年,銅錢的產量較宋初增加近八倍,每年為60億貫;1120年政府征收了1800萬兩白銀的賦稅。以上狀況導致()A.鑄造五銖錢 B.歲幣的增加 C.白銀的外流 D.交子的產生【答案】D【解析】題干材料提到宋代貿易發展,導致貿易往來中所需的貨幣增多,大量的銅錢不方便攜帶和交易,所以便攜的紙幣在宋代營運而生。由于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導致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故D符合題意;鑄造五銖錢是銅錢的一種,與題干沒有直接聯系,故A不符合題意;歲幣,舊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輸納的錢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國家繳納的錢物。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未涉及宋朝出現貿易逆差,白銀外流,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30.面對遼闊的疆域,元朝統治者設置專門的機構對臺灣和西藏進行有效管理,它們分別是A.宣政院;澎湖巡檢司B.伊犁將軍;駐藏大臣C.澎湖巡檢司;宣政院D.樞密院;御史臺【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元朝設置的管轄臺灣的專門機構是澎湖巡檢司。元朝進一步加強對臺灣的管理,在臺灣(琉球)設澎湖巡檢司,以加強對那里的管轄,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設置機構進行管理,使臺灣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統治范圍之內。元朝時,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元政府設宣政院管理西藏,所以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31.在南宋初年和南宋滅亡之際,各有一位愛國英雄,他們為了捍衛中原漢族政權進行了不屈的斗爭,他們都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是()A.岳飛和文天祥 B.文天祥和寇準 C.文天祥和秦檜 D.岳飛和寇準【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領導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深受人民的愛戴,被稱為“岳家軍”。他從金軍手中收復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敗金軍騎兵主力,收復許多失地。“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出自南宋岳飛的《滿江紅》。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后,抗戰派大臣文天祥繼續抗元,兵敗被俘后堅貞不屈,表現出崇高的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過零丁洋》,A項正確;寇準是北宋政治家,促成了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秦檜是南宋奸臣,排除BCD項。故選A項。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0分)二、材料解析題(31題14分,32題16分,共30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注重通過加強中央集權和地方管理等措施來鞏固統治。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機構材料二: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民兵、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宋史˙職官志》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唐朝還完善了隋朝的科舉制,哪個科目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武則天統治時期,創立了什么制度來面試考生?(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哪兩個地方官職之間權力互相制衡?在此基礎上宋朝增設了什么官職管地方財賦?(4)除此之外,北宋還通過哪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舉例。【答案】(1)三省六部制(2)進士科;殿試制度。(3)知州和通判;轉運使。(4)杯酒釋兵權;分化事權。

【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唐朝中央行政機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定旨出命,長官中書令二人,門下省掌封駁審議,長官侍中二人,中書、門下通過的詔敕,經皇帝裁定交尚書省貫徹。尚書省職責為執行,長官尚書令一人,副長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各部門之間既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牽制,加強了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小問2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