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感潮河道監測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感潮河道監測的基本要求、監測項目、監測流程、成果提交和成果應用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感潮河道全潮水文測驗、河道地形測量、河道斷面監測和河道堤防沖刷監測。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179河流流量測驗規范GB/T50159河流懸移質泥沙測驗規范GB/T42640多波束水下地形測量技術規范SL257水道觀測規范SL732感潮水文測驗規范SL337聲學多普勒流量測驗規范SL42河流泥沙顆粒分析規程JTS131水運工程測量規范SL/T247水文資料整編規范CH/T8023機載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技術規范CH/T80241機載激光雷達數據獲取技術規范CH/T2009全球定位系統實施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感潮河道tidalrivers流量及水位受潮汐影響的河道。3.2河道監測monitoringofrivers為掌握河道一般特性與演變規律,定期進行的監測,包括河道水文要素監測,河道地形與斷面測量,堤防堤腳監測。3.3全潮水文測驗hydrometry在兩個完整潮期內,從水文測驗垂線布設到測量、收集、整理水文資料的全部過程。測驗要素主要包括:潮位、流速、流向、流量、水溫、鹽度、含沙量、懸沙粒徑級配、底質粒徑級配、底質成分等。23.4河道地形測量rivertopographicsurvey以服務行洪、清淤、通航為主要目的,為獲取河底地形、地貌、地質等資料,對河道和陸域特征進行的測量。主要包括控制測量、水深測量、陸域測量。3.5河道斷面監測riversectionmonitoring選取能夠代表河道水文地形特征狀況的斷面并布設監測設備開展水文地形監測。3.6河道堤防沖刷監測riverembankmenterosionmonitoring為掌握沿岸重要河道堤防的沖刷演變規律,定期進行堤腳高程監測以及對沖刷情況的評估和分析。4基本要求4.1感潮河道監測項目應包括全潮水文測驗、河道地形測量、河道斷面監測、河道堤防沖刷監測。4.2感潮河道監測項目工作流程分為監測啟動、準備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驗收階段、后續服務,詳細工作流程如圖1。圖1工作流程圖4.3感潮河道監測設備的布置和定位應符合監測要求,作業儀器設備均應檢校合格,滿足數據采集和分析的需要,具體設備的選擇和使用應視實際需求和環境而定,建議選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及技術指標詳見附錄A。4.4監測過程中應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定期進行質量控制,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對監測數據的處理應遵循科學嚴謹的方法,保證數據真實、完整、一致。4.5監測采樣的頻次應根據工作需求確定,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時效性和有效性。4.6監測應委托有相關專業資質的單位實施。5監測項目5.1全潮水文測驗5.1.1應對監測斷面的潮(水)位、流速、流向、流量、水溫、鹽度、含沙量、懸沙粒徑級配、底質粒徑級配、底質成分等開展監測。監測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a)潮位觀測為收集監測斷面覆蓋全潮水文測驗的連續半個月潮位資料,無法收集數據的應布設臨時潮位站進行潮位觀測;3定點水文測驗是在監b)測斷面布設3條測驗垂線(圖2),垂線布設位置應覆蓋河道左、中、右岸,測驗內容包括:流速、流向、水溫、鹽度、含沙量、懸沙粒徑級配、底質粒徑級配、底質成分等,測驗時間選取大、小潮進行觀測,覆蓋兩個完整潮期,每潮觀測時間不小于27h;斷面流量觀測是在定c)點水文測驗斷面同步開展流量監測。5.1.2監測設備宜采用潮(水)位儀、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溫鹽濁深儀等自動監測設備。5.1.3監測方法應按GB50179、GB/T50159、SL732、SL337、SL/T247的規定執行。5.1.4監測頻率宜每年度春、夏、秋、冬季各開展1次,至少應在汛前和汛后各開展1次。5.2河道地形測量5.2.1應對河道地形的岸上和水下兩個部分進行測量,岸上部分應從水邊線測至監測范圍線,河道岸上和水下地形宜同步測量,并能完整、如實反映地物、地貌及地形。5.2.2水下部分地形測量宜采用多波束測深系統,岸上部分地形測量宜采用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機載、船載、手持三維激光雷達等新技術進行數據采集工作。5.2.3測量方法應按GB/T42640、SL257、JTS131、CH/T8023、CH/T80241、CH/T2009的規定執5.2.4監測頻率宜每3年至少1次,遇特殊水情應加密監測頻次。5.3河道斷面監測5.3.1斷面測量兩端應測至兩岸監測范圍線,并能完整反映斷面上的地形高低起伏變化。斷面布設宜均勻布設,建議斷面間距500米,重點關注河道(彎道、清淤)斷面布設可適當加密。5.3.2斷面水下部分宜采用單波束測深儀進行測量,斷面岸上部分宜采用RTK、全站儀等設備進行測量,岸上和水下斷面測量宜同步進行。5.3.3監測方法應按SL257、JTS131、CH/T2009的規定執行。5.3.4監測頻率每年宜在汛前、汛期、汛后進行監測。5.4河道堤防沖刷監測5.4.1應定期進行堤腳高程監測以及對沖刷情況的評估和分析,具體包括岸上部分監測和水下部分監測。5.4.2岸上部分監測宜采用機載、船載、手持三維激光雷達采集堤岸、堤腳區域的三維點云數據,水下部分監測采用多波束測深系統采集水下地形三維點云數據。岸上水下點云數據拼接后應制作三維模型。點云數據經抽稀處理后,應按1:500比例尺要求繪制地形圖。如有施工變化,應根據要求進行更新。5.4.3監測方法應按GB/T42640、SL257、JTS131、CH/T8023、CH/T80241的規定執行。5.4.4水下部分測量每年宜在汛前、汛后進行監測,遇特殊水情應加密監測頻次;岸上部分測量每年1次,有特殊情況應加密監測頻次。6監測流程6.1監測準備6.1.1監測工作前應開展需求研究。需求研究包括項目概況、現狀評估、監測需求和其他要求研究的6.1.2監測工作前應制定監測計劃,確定監測的目的、對象、方法、指標、采樣頻次、監測范圍、周期等內容。6.1.3監測工作前應根據監測要求和計劃,在河道上合理布置監測點位,覆蓋監測范圍。46.1.4監測工作前應根據監測目的和指標,選用適當的監測設備,確保監測數據精確、可靠。6.2外業實施6.2.1應嚴格按照監測計劃執行。6.2.2根據外業實施環境,應選擇合適的測量船、無人船、無人機等監測設備載體開展數據采集,并與當地執法部門溝通,完成審批許可工作。6.2.3應采用高精度定位設備,保證監測點位和路線的準確性。6.2.4應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并根據監測要求選擇合適的監測設備和技術方法進行數據采集。包括潮位觀測儀器及方法、流速(流向)觀測儀器及方法、流量觀測儀器及方法、水溫觀測儀器及方法、鹽度觀測儀器及方法、含沙量觀測儀器及方法、泥沙粒度分析樣的采集儀器及方法、定位定向觀測儀器及方法、水深測量儀器及方法、點云測量儀器及方法等。6.3內業處理6.3.1內業處理內容應包括潮位、水深、潮流、含沙量、溫度、鹽度、懸沙及底質粒度、水下地形、斷面等數據和資料的處理。6.3.2內業處理步驟應包括數據整理、數據處理、質量控制、數據分析、成果整編等。6.3.3成果整編及過程記錄應按附錄B形成感潮河道監測規范表。6.4成果質檢6.4.1成果應實行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即在項目組自查互檢的基礎上進行過程檢查和最終檢查。各級檢查和驗收工作應獨立進行并做好記錄,不應省略或代替。檢查驗收按下列程序開展:項目組自查互檢并提交自檢報告,監測部門開展過程檢查并提交過程檢查單,監測單位開展最終檢查并完成最終檢查報告,項目管理單位依次逐級驗收。6.4.2項目結束后,項目組應對所執行的每項工作開展全面自查,包括儀器設備設置、數據處理方法、現場記錄、資料匯編等全流程環節,并對項目質量作出結論。全部資料通過自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提交下一質檢流程。6.4.3過程檢查應由監測單位在項目組自查基礎上對監測成果開展一次全面檢查。對不合格的監測成果資料,立即返回項目組并查明原因。返工后的監測成果資料應重新檢查直至合格。過程檢查人員在檢查過程中應按要求記錄檢查的問題和處理結果并簽名。檢查記錄應隨監測成果一并提交至最終檢查。6.4.4最終檢查應由監測單位在過程檢查的基礎上對監測成果再一次進行全面檢查。最終檢查人員在檢查過程中應按要求記錄檢查的問題和處理結果并簽名,檢查記錄應當隨生產成果資料一并上交;對不合格的監測成果應全部退回到上一工序修改或返工,返工后的成果資料應重新檢查直至合格。6.4.5驗收工作宜由項目管理(委托)單位組織專家或者第三方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進行驗收。7成果提交7.1提交要求成果檢查驗收后,應對監測成果進行清點、整理、匯總,應裝訂成冊、編制目錄、開列清單,進行提交歸檔。7.2提交內容7.2.1提交成果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技術設計書、技術分析報告、監測年報、項目原始記錄資料、儀器設備檢驗資料等。7.2.2全潮水文測驗提交主要圖表應包括下列內容:a)全潮水文測驗斷面和垂線布設表;b)逐時潮位觀測報表;c)潮流觀測報表;d)含沙量觀測報表;e)鹽度觀測報表;f)水溫觀測報表;g)斷面綜合要素成果表;h)斷面潮流成果表;i)斷面輸沙量成果表;j)懸沙粒徑級配報表;k)底質粒度分析成果表;l)底質粒徑級配報表。7.2.3河道地形測量應提交1:2000地形圖,水下地形按1m的間距表示出等高線和沿線岸墻墻腳處需測量相應高程。7.2.4河道斷面監測應提交1:200斷面圖,斷面圖中以河道左岸為起點,以河道右岸為終點,可疊加其他測次的斷面線作對比分析。7.2.5河道堤防沖刷監測應提交1:500地形圖,水下地形按1m的間距表示出水下等高線。7.3成果分析7.3.1全潮水文測驗應對各水文要素成果進行概述性描述,概述性描述應包括下列內容:a)應從斷面形態、平均高程、變幅等方面進行斷面地形分析;b)應從各潮位站的最高潮位、最低潮位、最大潮差、平均潮差等方面進行潮汐分析;c)應從各斷面實測最大流速極值和垂線平均最大流速的平面分布特征等方面進行潮流分析;d)應從上中下游、大小潮等方面對含沙量分布特征進行含沙量分析;e)應從年度、季節、潮汛、各斷面等角度進行水溫、鹽度、懸沙及底質顆分、斷面潮量、輸沙量分析。7.3.2河道地形測量應與歷史河道地形測量成果進行對比,可通過DEM、特征斷面等方法分析河道地形的沖淤變化。7.3.3河道斷面監測應與歷史河道地形測量成果進行對比,可通過斷面過水面積、斷面河寬、斷面平均水深、斷面深泓高程以及斷面深泓里程等特征參量分析河道斷面的沖淤變化。7.3.4河道堤防沖刷監測應與歷史河道的堤防沖刷監測成果進行對比,可通過DEM、特征斷面等方法分析堤防堤腳以及堤前灘地的沖刷情況。8成果應用8.1河道管理和治理應通過河道常態監測數據的分析和評價,了解河道環境特征和變化規律,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措施,保障河道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8.2防洪減災和水資源調控應通過對河道潮(水)位、流量等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了解水文情況與變化,掌握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的發生及預測,為防洪減災和水資源調控提供依據。68.3常態清淤范圍確定應通過河道常態監測數據的分析和評價,精準制定清淤計劃、判斷清淤周期、優化清淤方法及提高清淤質量。主要監測儀器設備及技術指標表感潮河道監測采用的主要監測儀器設備需符合表A.1的規定。表A.1主要監測儀器設備及技術指標表1),);動態:水平±(10mm+2ppmRMS),垂直2慣導系統定位精度:平面±0.8cm+1ppm,高程±1.5cm+34567889):):濁度:測量范圍:0-250/500/1000/8感潮河道監測規范表感潮河道監測成果整編及過程記錄需符合表B.1-B.18規定的格式要求。表B.1全潮水文測驗斷面和垂線布設表表B.2逐時潮位觀測報表日20212223月日表B.3潮流觀測報表面底表B.4含沙量觀測報表水深含沙量(kg/m3)面0.2H0.4H0.6H0.8H底垂線平均表B.5水溫觀測報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開采業的資源儲量與利用現狀考核試卷
- 竹材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考核試卷
- 童車制造企業市場拓展與渠道建設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實現路徑考核試卷
- 那一段什么的時光初三語文作文
- 理想初二語文作文
- 工藝美術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移動通信技術在智慧金融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生產中的質量檢測與控制考核試卷
- 建筑工程安全知識課件
- 鋼材三方采購合同范本
- 貿易安全培訓管理制度
- 全民營養周知識講座課件
- 2025年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門牌安裝施工方案
- 人教精通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單元測試卷
- GB/T 24477-2025適用于殘障人員的電梯附加要求
- 風力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 2025-2030中國PH傳感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福建詔安閩投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