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0435-2021 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_第1頁
(高清版)GBT 40435-2021 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_第2頁
(高清版)GBT 40435-2021 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_第3頁
(高清版)GBT 40435-2021 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_第4頁
(高清版)GBT 40435-2021 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240.01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GB/T40435—2021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 2 2 2 36.1基本數據功能 36.2遠方控制 36.3通信狀態監視 46.4時間同步 4 46.6遠程瀏覽 46.7設備管理 46.8運行維護 5 57.1基本性能 57.2絕緣性能 57.3電磁兼容性 67.4機械性能 7.5連續通電穩定性 7.6可靠性 8其他技術要求 8.1環境條件 8.2電源條件 8.4軟件 8.5結構外觀 9.1試驗條件 9.2試驗系統 9.3功能試驗 9.4性能試驗 9.5其他技術要求試驗 附錄A(規范性附錄)事故總信號復歸處理方式 附錄B(規范性附錄)日志文件定義 附錄C(規范性附錄)遠動配置描述文件定義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2)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中國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Ⅲ1GB/T40435—2021變電站數據通信網關機技術規范電廠相關數據通信網關機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GB/T2423.1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GB/T2423.2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GB/T13729—2019遠動終端設備GB/T15153.2—2000遠動設備及系統第2部分:工作條件第2篇:環境條件(氣候、機械和其他非電影響因素)GB/T17626.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GB/T17626.3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GB/T17626.4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GB/T17626.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GB/T17626.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GB/T17626.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GB/T17626.10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GB/T17626.11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GB/T17626.12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振鈴波抗擾度試驗GB/T17626.2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直流電源輸入端口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DL/T476電力系統實時數據通信應用層協議DL/T634.5101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1部分:傳輸規約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DL/T634.5104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104部分:傳輸規約采用標準傳輸協議子集的DL/T667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部分:傳輸規約第103篇:繼電保護設備信息接口配套標準DL/T719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部分:傳輸規約第102篇:電力系統電能累計量傳輸配套標準DL/T860(所有部分)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DL/T1171電網設備通用數據模型命名規范DL/T1403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技術規范IEC62361-2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長期互操作性第2部分:監控和數據采集(SCADA)端到端品質碼[Powersystemsmanagementandassociatedinformationexchange—Interop2GB/T40435—2021erabilityinthelongterm—Part2:Endtoendqualitycodesfor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SCADA)]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2014年〕第14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件的傳輸服務。一種在主站遠程調閱變電站實時監控畫面的功能,將變電站監控系統的實時監視畫面經過規范化一種主站經數據通信網關機對站內二次設備進行維護的功能,變電站運維人員在主站通過變電站CIM/E:基于CIM的模型高效交換格式(CIMBasedEfficientModelExchangeFormat)CIM/G:基于CIM的圖形交換格式(CIMBasedGraphicExchangeFormat)IED:智能電子設備(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RIG-B:B型串行時間碼(Inter-RangeInstrumentationGroup-B)SNTP:簡單網絡時間協議(SimpleNetworkTimeProtocol)SOE:事件順序記錄(SequenceofEvent)VQC:電壓無功控制(VoltageQualityControl)5總體要求5.3應滿足相應安全分區的應用要求,I區數據通信網關機應滿足運行控制數據的實時、安全可靠傳輸要求,Ⅱ區數據通信網關機應滿足運行控制類數據安全可靠傳輸要求,Ⅲ/IV區數據通信網關機應滿足管理類數據安全可靠傳輸要求。3GB/T40435—20215.4應支持雙機冗余運行,提高運行可靠性。5.5應采用安全可靠的硬件架構和操作系統,應符合《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的6功能要求6.1基本數據功能數據采集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通過站控層網絡采集主站所需的電網運行數據和設備運行數據,采集的數據范圍和來源應遵循DL/T1403的規定,應支持保護實時信息、故障錄波信息等信息的采集;b)應支持采集量測數據的時標、品質信息,支持數據時標和品質信息的存儲與遠傳;c)應支持雙網冗余運行方式,其中任一網絡故障時,應能夠自動進行雙網網絡接口的切換。當采用DL/T860(所有部分)通信時,雙網冗余連接應支持同一個報告實例號。數據處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支持采集信號的檢修狀態處理,正確識別采集信號的檢修品質位;b)應支持裝置通信的中斷處理,將采集的相關數據置可疑品質位,通信中斷恢復后應對相關裝置進行數據總召喚;c)應支持將采集協議的數據品質碼映射轉換為遠傳協議的數據品質碼,不同協議之間的數據品質碼映射轉換關系應遵循IEC62361-2的規定;d)應支持生成事故總遙信,支持自動延時復歸與觸發復歸兩種方式,自動延時復歸時間可配置,事故總遙信生成及復歸原則見附錄A;e)應支持量測越限判別,越限閾值可配置;發源的信號時標,運算方式應支持周期定時計算和變化觸發,應可配置。數據遠傳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支持變電站與各級調度、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等主站系統進行通信,按需傳輸站內數據;b)應支持串口和網絡通信方式,支持DL/T634.5104、DL/T634.5101、DL/T667、DL/T719、DL/T476、DL/T860(所有部分)等多種遠傳通信協議,并具備新協議擴展能力;c)應支持與主站的雙通道通信,支持通道狀態監視,支持雙通道自動切換;d)應支持雙主、主備冗余等多種雙機運行方式;e)雙機主備機切換、雙通道切換時應保證遠傳數據的正確性和完整性;f)系統重新啟動后應先完成對接入裝置的數據總召喚,然后再向遠方發送和接收數據,應保證遠傳數據的正確性和完整性;g)網絡通信時應支持主站IP地址識別,拒絕非指定IP地址的主站聯接;h)應支持量測數據越死區遠傳的整定,并逐點可調。6.2遠方控制遠方控制應滿足如下要求:4GB/T40435—2021a)應支持全站控制唯一性原則,數據通信網關機(包括雙機運行方式)任一時刻只允許執行一個遠方控制命令;b)應支持調度主站對管轄范圍內的斷路器遙控或同期操作、電動刀閘的遙控、變壓器擋位調節、無功補償裝置投切以及輔助設備的遙控;c)應支持調度主站遠方切換定值區、投退軟壓板以及裝置信號復歸;d)應支持調度主站對站內VQC功能的遠方投退以及目標值設定;e)應支持調度主站對站內設備的順序控制功能,支持順序控制命令及相關信息的傳輸;g)宜采用數字證書認證方式,提高遠方控制的安全性。6.3通信狀態監視通信狀態監視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具備與站內IED通信狀態、與主站通信狀態的監視與告警功能;b)應支持與主站通信報文的在線監視,并支持監視通信報文的導出。時間同步應滿足如下要求:a)能夠接受主站和變電站端的時鐘源對時,時鐘源優先級可設;b)應支持SNTP、IRIG-B碼等對時方式;c)應支持閏秒處理。6.5告警直傳告警直傳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通過篩選或合并現有變電站告警信息,生成符合標準格式的告警條文直接上送到主站;d)單一事件的時標應取遙信位置變化時標,多事件綜合分析結果的告警時標,應取啟動綜合分析流程的觸發遙信SOE時標,精確到毫秒。6.6遠程瀏覽遠程瀏覽應滿足如下要求:a)遠程瀏覽變電站監控界面,不應有設備操控能力;b)不同用戶端應建立不同的鏈路,至少支持16個鏈路同時鏈接;c)瀏覽范圍應包括索引圖、主接線圖、各間隔分圖、光字牌索引及各光字牌圖、各類應用功能分圖、各類二次設備狀態監視圖、監控系統網絡通信狀態等監控畫面;d)應采用符合CIM/G標準的圖形文件進行交換,文件名應統一、規范。6.7設備管理設備管理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具備自診斷功能,自診斷結果能夠上送主站;b)應具備操作人員權限控制,區分使用、操作和維護權限;時間不應小于一年,支持運行日志的導出,格式見附錄B。5GB/T40435—20216.8運行維護運行維護應滿足如下要求:a)運行維護操作應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確保設備運行的安全可靠性;b)運行維護操作應具備身份認證、數字證書等安全防護功能,確保維護操作的安全性;c)宜支持主站對遠動通道配置信息的召喚與下載,遠動通道配置信息格式見附錄C;d)宜支持主站召喚運行日志數據;e)宜支持主站召喚歷史數據,包括遙信變位、事件順序記錄以及故障錄波等歷史數據。7性能要求7.1基本性能基本性能應滿足如下要求:a)單個網口支持網絡接入的裝置數量不小于255臺;b)網口數應不少于6個,單網口支持的主站建立鏈接數量應不少于32個;c)遙測信息響應時間(從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入到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出)≤500ms;d)遙信變化響應時間(從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入到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出)≤200ms;e)控制命令響應時間(從數據通信網關機接收到主站控制命令到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出裝置控制命令)≤200ms;f)告警直傳處理時間(從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入到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出)≤500ms;g)支持遠程瀏覽連接數≥16個,每個連接支持遠程瀏覽畫面數≥16個,支持遠程瀏覽同一主站IP連接數≥4個;h)在200點遙信每秒變化一次,連續變化40次的情況下,變位信息應記錄完整,時間順序應記錄i)每個通道的SOE緩存條數≥8000條;j)控制操作正確率100%;k)IRIG-B同步對時精度優于1ms,SNTP同步對時精度優于100ms;l)CPU平均負荷率正常時(任意5min內)≤30%,故障時(5min內)≤50%;m)雙機系統可用率>99.99%;n)當采用雙機主備運行方式時,雙機切換時間應≤10s。7.2絕緣性能絕緣電阻應滿足如下要求:a)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1;b)溫度+40℃±2℃,相對濕度(93±3)%恒定濕熱條件下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2。表1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絕緣電阻額定絕緣電壓U?絕緣電阻≥5MQ(用250V兆歐表)≥5MQ(用500V兆歐表)注: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U?>60V的要求。6GB/T40435—2021表2濕熱條件下絕緣電阻額定絕緣電壓U?絕緣電阻≥1MQ(用250V兆歐表)≥1MQ(用500V兆歐表)注: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U?>60V的要求。介質強度的要求見表3。表3介質強度的要求額定絕緣電壓U?試驗電壓有效值注: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試驗電壓采用125V<U?≤250V的要求。在正常試驗大氣條件下設備的電源輸入回路、交流信號輸入回路、型號輸出觸點等各回路對地,以的標準雷電波的短時沖擊電壓試驗。當額定絕緣電壓大于60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5kV;當額定絕緣電壓不大于60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1kV。試驗后設備應無絕緣損壞和器件損壞。7.3電磁兼容性按GB/T17626.2規定的方法,在施加表4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功能正常、性能不下降。表4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級別試驗值(直接放電)試驗值(間接放電)靜電放電抗擾度24436848注:級別說明:2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3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4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7GB/T40435—2021能不下降。試驗項目級別試驗強度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23342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3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4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能不下降。試驗項目級別共模試驗電壓峰值試驗回路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2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3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4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注1:級別說明:2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3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4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注2:除平衡信號回路外,其他回路還需作差模試驗。差模試驗電壓值為共模試驗值的一半。GB/T40435—2021能不下降。表7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級別共模試驗電壓峰值試驗回路浪涌(沖擊)抗擾度2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3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4信號輸入、輸出回路電源回路2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3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4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注2:差模試驗電壓值為共模試驗值的一半。7.3.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按GB/T17626.6規定的方法,在施加表8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功能正常、性能不下降。表8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頻率范圍150kHz~80kHz級別電壓(e.m.f.)U?/dBμVU?/V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11233注:級別說明:1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2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3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按GB/T17626.8規定的試驗方法,在施加表9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功能正89GB/T40435—2021試驗項目級別電壓/電流波形試驗值(接觸放電)工頻磁場抗擾度3連續正弦波4連續正弦波5連續正弦波注:級別說明:3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4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5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按GB/T17626.9規定的試驗方法,在施加表10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功能正表10脈沖磁場抗擾度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級別脈沖磁場強度(峰值)脈沖磁場抗擾度345注:級別說明:3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4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5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按GB/T17626.10規定的試驗方法,在施加表11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于正常工作狀態,功能表11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級別電壓/電流波形試驗值(接觸放電)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3衰減振蕩波4衰減振蕩波5衰減振蕩波注:級別說明:3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4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5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GB/T40435—2021按GB/T17626.29規定的方法,在施加表12規定的干擾下,裝置應處性能不下降。試驗項目級別試驗值△U(暫降幅值)△t(暫降時間)電壓突降1級2級電壓中斷1級2級性能不下降。a)波形:衰減振蕩波,包絡線在3周期~6周期后衰減到峰值的50%;c)重復率:100kHz時至少40次/s,1MHz時至少400次/s。表13振蕩波抗擾度試驗的主要參數試驗項目級別共模試驗電壓峰值試驗回路振蕩波抗擾度2信號3信號和電源回路4信號和電源回路注1:級別說明:2級:安裝于受到保護的環境中的設備。3級:安裝于典型工業環境中的設備;工廠或電廠內被控站的遠方終端設備及處于特別居民區內的遠方終端設備。4級:安裝于惡劣工業環境或嚴重騷擾環境中的設備:極靠近中、高壓敞開式開關裝置、GIS氣體絕緣開關裝置或真空開關裝置或其他電氣設備的被控站或遠方終端設備。注2:除平衡信號回路外,其他回路還需作差模試驗。差模試驗電壓值為共模試驗值的一半。見GB/T15153.2—2000中第6章的規定。GB/T40435—20217.5連續通電穩定性b)將輸入直流電源的正負極性顛倒,裝置應無損壞,當電源恢復正常后,裝置應自動恢復正常c)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應不低于30000h。環境條件應滿足如下要求:a)環境溫度和濕度見表14;表14環境溫度和濕度安裝地點級別環境溫度濕度范圍℃最大變化率相對濕度%最大絕對濕度室內遮蔽場所室外特定環境與用戶協商電源應滿足如下要求:b)直流電源電壓應支持110V或220V,允許偏差—20%~+15%;c)直流電源電壓紋波系數應小于5%;d)電源失電應有硬接點輸出。硬件應滿足如下要求:a)應采用工業級無機械旋轉器件的嵌入式裝置;GB/T40435—2021軟件應滿足如下要求:c)應具備軟件升級及版本管理功能;d)宜與監控主機采用一體化設計,實現與監控主機的一體化配置與一體化運行維護。8.5結構外觀結構外觀應滿足如下要求:a)結構外觀滿足GB/T13729—2019中5.3.4的要求;b)應具備運行、告警、電源、對時狀態等運行指示燈,宜具備每個通道上行和下行監視的運行指示燈。9試驗方法9.1試驗條件除非另有規定,正常試驗大氣條件應不超過下列范圍:a)環境溫度:15℃~35℃;b)相對濕度:45%~75%;9.2試驗系統數據通信網關機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有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DL/T634.5104傳輸規約測試錄波文件等)。試驗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模擬主站模擬主站其他主站系統全隔離裝置機數據服務器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網絡報文分析儀綜合應用服務器網關機安全I區安全Ⅱ區I區數據模擬監控后臺時間同步裝置模擬裝置圖1數據通信網關機測試系統拓撲圖GB/T40435—2021數據采集試驗方法如下:b)分別采用帶時標和未帶時標數據源上送數據至網關機,通過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查看網關機數據時標采用是否正確;c)通過DL/T860傳輸規約測試系統設置周期性上送、數據變化上送、品質變化上送及總召時e)采用雙網冗余連接方式,通過DL/T860傳輸規約測試系統查看雙網是否共用一個報告實f)用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查看雙網報文傳輸情況。數據處理試驗方法如下:a)采集信號為檢修品質時,通過DL/T860傳輸規約測試系統查看采集的數據是否帶檢修品質恢復。104報文的品質信息。時復歸時間10s,通過模擬裝置設置分信號遙信值及持續時間,查看新增事故總的值及復歸情況。事故總遙信生成及復歸原則應滿足附錄A的要求。e)數據通信網關機量測值超越閾值,通過模擬主站查看有沒有越限判別告警。根據數據通信網看運算結果。通過模擬主站查看合成信號時標。檢查裝置運算模式是否可配置。數據遠傳試驗方法如下:a)通過模擬主站查看裝置是否能根據傳輸變電站的各類數據,并應支持向多主站獨立傳輸不同b)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的通信方式,應支持串口和網絡通信方式,支持DL/T634.5104、DL/T634.5101、DL/T667、DL/T719、DL/T476、DL/T860(所有部分)等技術規范要求的GB/T40435—2021e)模擬主站用合法IP地址與數據通信網關機鏈接,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模擬主站用非法IP地址與數據通信網關機鏈接,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f)設置量測數據在死區范圍內,通過模擬主站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是否上送數據。設置量測數據在死區范圍外,通過模擬主站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是否上送數據。對于不同的點,進行不同遠方控制試驗方法如下:a)在模擬主站上進行控、遙調和設點、定值操作等遠方控制操作,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能否正確下發操作命令并上送返校信息給主站,并將操作命令正確傳送至模擬裝置。c)統一時間進行多個遙控操作,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d)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遠方控制操作全過程日志信息。e)在模擬主站上進行遠方順序控制操作,模擬生成操作票,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能否按操作票正確下發控制命令并上送返校信息給主站,并將控制命令正確傳送至模擬裝置。f)模擬異常信息傳輸,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g)對于控制過程,進行數字證書認證,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9.3.5通信狀態監視試驗通信狀態監視試驗方法如下:a)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站內IED通信狀態、與主站通信狀態的監視功能,斷開通信,查看數據通b)在模擬主站上進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報文的實時監視,通過數據通信網關機對通信報文導出,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的響應。時間同步試驗方法如下:a)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的時鐘源設置,是否可配置為主站或者變電站端的時鐘源對時。b)設置為某一對時方式后,將裝置的時間同步接口與北斗/GPS同步時鐘的IRIG-B或1PPS的輸出口連接,檢查裝置接收IRIG-B碼或1PPS與報文相結合的時間同步信號正確性。c)當裝置與同步時鐘同步或失步時,檢查裝置指示的正確性,檢查裝置識別同步信號可用性的正d)當裝置失去時鐘信號時,檢查裝置是否具有守時功能。e)用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為被測設備提供授時信號,分別利用時間同步測試儀模擬正閏秒和負閏秒發生場景,測試被測設備是否按照試驗要求正確處理閏秒信息。告警直傳試驗方法如下:a)模擬監控系統告警信息上送至數據通信網關機。b)通過模擬主站查看是否收到告警信息及信息格式是否滿足要求。查看告警直傳信息是否按照c)通過模擬主站查看告警信息的時標,應滿足單一事件的時標應取遙信位置變化時標,多事件綜合分析結果的告警時標,應取啟動綜合分析流程的觸發遙信SOE時標,精確到毫秒的要求。GB/T40435—2021遠程瀏覽試驗方法如下:設備狀態監視圖、監控系統網絡通信狀態等監控畫面等至數據通信網關機。b)通過模擬主站遠程調閱數據查看是否正確,數據是否實時刷新。通過遠程瀏覽變電站監控界面,不應有設備操控能力。應采用符合CIM/G標準的圖形文件進行交換,文件名應統一、規范。c)不同用戶端應建立不同的鏈路,模擬16個主站同時鏈接數據通信網關機,重復以上操作。設備管理試驗方法如下:率過高等異常,查看是否有異常告警,查看異常告警是否有日志記錄,查看日志記錄格式是否滿足要求。c)觸發運行日志,查看其日志格式是否滿足要求。存儲時間不應小于一年,支持運行日志的導出。運行維護試驗方法如下:a)模擬主站對數據通信網掛機進行遠動通道配置信息的召喚與下載,起格式應滿足技術規范要b)模擬主站召喚運行日志數據,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c)模擬主站召喚遙信變位、事件順序記錄以及故障錄波的歷史數據,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d)重復以上操作,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響應,數據通信網關機應正常運行。e)對數據通信網關機進行身份認證、數字證書等安全防護功能的驗證,查看數據通信網關機的響應。9.4性能試驗基本性能試驗方法如下:a)仿真系統導入測試用例SCD文件,模擬255臺保護測控裝置與網關機建立DL/T860通信,查看網關機接入裝置的通信狀態,實時數據刷新情況。b)查看記錄網口數,網口數不小于6個。模擬主站開啟32個不同IP客戶端與數據通信網關機的同一網口建立32個通信鏈路。c)數字信號發生器與數據通信網關機已對時,數字信號發生器模擬量輸入變化,用網絡記錄及分析裝置查看數字信號發生器送出模擬量的MMS報文時標與數據通信網關機上送主站模擬量報文時標的時間差。d)數字信號發生器與數據通信網關機已對時,數字信號發生器狀態量輸入變化,查看數字信號發生器送出狀態變化的MMS報文時標與數據通信網關機上送主站狀態變化報文時報文時標的時間差。e)模擬主站與數據通信網關機已對時,在模擬主站下發遙控選擇及遙控執行命令,用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查看主站下發報文時間與網關機命令出口時間差。GB/T40435—2021f)模擬裝置模擬某個遙信變位上送,多次記錄網關機告警直傳處理時間。g)模擬主站向網關機發起16個遠程瀏覽連接,在調控主站畫面上打開16幅畫面,在四個調控主站工作站上調閱遠程瀏覽畫面。h)正常通信狀態下,模擬裝置批量200個遙信每秒變化一次,連接變化40次,雪崩測試期間遙控測試,遙控命令響應滿足要求。網絡報文記錄及分析裝置記錄分析變位信息。查看網關機變位信息記錄和時間順序記錄時間。i)通信網關機與模擬主站斷開連接,模擬裝置批量200個遙信每秒變化一次,連接變化40次,變位數量總計8000個。數據通信網關機與模擬主站恢復正常通信,在模擬主站上查看接收SOE信息的個數是否一致。j)將裝置的時間同步接口與北斗/GPS同步時鐘的IRIG-B或1PPS的輸出口連接,檢查裝置接收IRIG-B碼或1PPS與報文相結合的時間同步信號的精度。k)SNTP同步對時精度試驗方法如下,見圖2:對時信號被測設備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圖2被測設備的對時狀態測量功能測試原理圖1)按圖1搭建試驗環境,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為被測設備提供對時信號,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配置為NTP乒乓協議的客戶端,并與被測設備(服務器端)建立通信連接;2)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以1次/100ms的頻率向被測設備發送帶TSSM標志位NTP乒乓報文,測試被測設備是否回應帶有TSSM標志的報文,且記錄測量的對時偏差結果;3)利用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將對時信號偏差調整為△t,重復步驟2);4)時間同步系統測試儀以1次/100ms的頻率向被測設備發送不帶TSSM標志位NTP乒乓報文,測試被測設備是否無報文回應。1)CPU平均負荷率正常時(任意5min內)≤30%,故障時(5min內)≤50%的試驗方法如下:1)正常時:數據通信網關機與模擬主站正常通信。任意選擇某個5min的時間段,在數據通信網關機查看CPU最大負荷是否超過30%。2)故障時:數據通信網關機與模擬主站建立連接,模擬裝置批量200個遙信每秒變化一次,接連變化40次,變位數量總計8000個。模擬變位開始的5min內,在數據通信網關機查看CPU平均負荷是否超過50%。m)由雙主機工作模式切換至主備模式,模擬裝置觸發遙信變位,查看數據傳輸是否正確;模擬主機故障(斷電、復位、斷開對下雙網),導致被動進行主備切換,觸發遙信變位和遙測越限,檢查遙信和遙測越限是否正確上送。查看遙信和遙測上送時間,應≤10s。用導電短接線分別將同類型回路短接后,儀器穩定后測試時間不小于5s,通過兆歐表測量各帶電的導電電路對地之間、電氣上無聯系的各帶電的導電電路之間的絕緣電阻值。使用絕緣耐壓測試儀檢查各帶電的導電電路對地之間、電氣上無聯系的各帶電的導電電路之間可承受的短時過電壓。GB/T40435—2021在恒定溫度+40℃±2℃,相對濕度93%條件下,試驗結束前1h~2h內,用兆歐表測量各外引帶電回路部分對外露非帶電金屬部分及外殼之間、以及電氣上無聯系的各回路之間的絕緣電阻值。裝置不上電,施加1.2/50μs沖擊電壓各3次后,試驗電壓的峰值為1kV(額定絕5kV(額定絕緣電壓>63V)。試驗結束后上電檢查裝置運行工況。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2的規定和方法進行靜電放電試驗;c)在靜電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3的規定和方法進行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c)在施加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4的規定和方法進行快速瞬變干擾試驗;b)試驗回路為:裝置的電源及輸出信號回路;c)在快速瞬變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5的規定和方法進行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b)試驗回路為:裝置的電源;c)在浪涌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6的規定和方法進行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b)試驗回路為:裝置的電源端口和信號端口;c)在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8的規定和方法進行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GB/T40435—2021b)在工頻磁場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8的規定和方法進行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b)在振蕩波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10的規定和方法進行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b)在阻尼震蕩磁場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裝置在電源暫降、短時中斷干擾條件下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電源暫降、短時中斷干擾試驗按GB/T17626.11和GB/T17626.29規定的方法進行;b)在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振蕩波抗擾度試驗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按GB/T17626.12的規定和方法進行1MHz和100kHz的脈沖群干擾試驗;b)在振蕩波干擾過程中,查看被測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是否符合試驗要求。裝置不上電,固定在電振動臺上。振動頻率范圍:2Hz~9Hz,振幅0.3mm;頻率9Hz~500Hz,加速度1m/s2,振動方向:三個軸向,每個軸向掃頻循環20次。試驗結束后上電檢查檢查裝置運行工況。數據通信網關機在常溫工作條件下,連續通電運行72h裝置應能正常運行。滿72h后試驗裝置的功能和性能指標應滿足要求。可靠性試驗方法如下:a)通過網絡測試儀向所有網絡接口施加線速100%的背景流量或廣播流量,同時產生遙信變位和遙測越限,下發遙控命令,試驗裝置記錄的遙信、遙測數據的正確性以及執行遙控命令正b)拉合直流電源以及插拔熔絲發生重復擊穿火花時,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輸出正確,無誤輸出。c)將輸入直流電源的正負極性顛倒,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應無損壞。將電源正負極性恢復正常后,檢查數據通信網關機的工況,能自動恢復正常運行判定為合格。9.5其他技術要求試驗被測裝置在8.1規定的環境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功能、性能符合要求,具體測試方法如下:a)高溫影響檢測:高溫室的溫度偏差不大于±2℃,相對溫度不超過50%(+35℃),設備在高溫GB/T40435—2021室內以下超過1℃/min的變化率升溫,待溫度達到規定的高溫溫度并穩定后開始計時,保溫2h,再使設備連續通電2h(交、直流電壓均為額定值),裝置然后將設備斷電,以不超過1℃/min變化率降溫,待高溫室內溫度恢復到正常溫度并穩定后,將設備取出高溫室進行外觀檢查,試驗細節按GB/T2423.2進行。溫度分級表如表14所示。b)低溫影響檢測:低溫室的溫度偏差不大于±2℃,設備在低溫室內各表面與相應室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不小于150mm。低溫室以不超過1℃/min變化率降溫,待溫度達到規定的低溫溫度并穩定后開始計時,保溫2h,再使設備連續通電2h(交、直流電壓均為額定值),裝置應正常工作,功能、性能符合要求。然后將設備斷電,以不超過1℃/min的變化率升溫,待低溫室內溫度恢復到正常并穩定后,將設備取出低溫室進行外觀檢查。試驗細節按GB/T2423.1進行。溫度分級表如表14所示。裝置在電壓允許偏差條件下應按以下試驗方法進行:a)檢查裝置是否具有雙直流電源獨立供電;b)模擬任意一路電源故障,檢查是否造成裝置故障或重啟,檢查裝置性能是否滿足要求;c)向裝置電源回路施加偏差為-20%和+15%的直流電壓,檢查裝置性能是否滿足要求;d)檢查電源電壓紋波系數是否小于5%。硬件檢查內容如下:a)檢查裝置結構及散熱方式,是否采用工業級無機械旋轉器件的嵌入式裝置;b)檢查裝置是否采用自然散熱方式,有安全警示標識。軟件檢查內容如下:a)檢查軟件是否采用安全性高、實時性好、成熟可靠的操作系統;c)是否具備軟件升級及版本管理功能;d)是否與監控主機采用一體化設計,是否能夠與監控主機的一體化配置與一體化運行維護。a)檢查結構外觀是否滿足GB/T13729—2019中5.3.4的要求;指示燈。(規范性附錄)事故總信號復歸處理方式A.1事故總信號方式事故總信號分為全站事故總信號和間隔事故總信號,間隔事故總信號宜采用斷路器跳位繼電器接點和合后繼電器接點串聯生成,全站事故總信號應由所有的間隔事故總信號以及重要的非電氣量信號進行或運算合并生成。事故總信號應支持自動延時復歸和觸發復歸兩種方式,可以同時使用,相互配合。A.2自動延時復歸方式當事故總信號為合,且保持時間超過了設置的延時復歸時間,則系統自動將事故總信號復歸,復歸時標取觸發信號時標加上復歸延時時間。在事故總信號自動延時復歸周期內,再次發生參與量由分到合的變位,事故總信號不響應,延時復歸周期以最新的變位時間為基準。當有多個參與事故總信號的分量為合時,應以第一個觸發源的信息分量時間為基準,只有當延時復歸時間到或全部分量信息復歸,事故總信號才復歸。A.3觸發復歸方式當事故總信號為合,且延時復歸時間未到,則在延時復歸倒計時的過程中,若引起事故總信號合的GB/T40435—2021(規范性附錄)日志文件定義B.1日志文件分類日志文件分為運行日志、操作日志和維護日志。a)運行日志:記錄數據通信網關機一段時間內的運行信息,運行日志應由數據通信網關機自動維護,應至少包含以下內容:3)接入設備的通信中斷與恢復,與各級主站的通信中斷與恢復;b)操作日志:記錄預期會對數據通信網關機和接入設備的運行造成改變的遠方操作,包括對數據通信網關機自身運行參數的調整,來自主站或其他來源(如液晶面板、調試軟件)的控制命令等。c)維護日志:記錄數據通信網關機的維護操作,包括:1)配置更改記錄;2)程序升級記錄。B.2日志文件記錄日志文件的書寫格式采用CIM/E文本格式。編碼采用UTF-8。規范日志文件以統一的方式命名,完整的文件名格式為:[文件類型識別符]_[標識符].[后綴]。其文件類型識別符:根據日志文件記錄的內容不同,使用不同的識別符。規定運行日志識別符為RUNLOG,操作日志識別符為OPRLOG,維護日志識別符為MNTLOG。識別符統一采用大寫英文字母。后綴:對于文本格式文檔,規定后綴為cime,后綴統一采用小寫英文字母。文件名格式示例如下:a)運行日志b)操作日志OPRLOG_1.cimec)維護日志GB/T40435—2021B.3日志記錄構成日志記錄單元由以下信息元素構成:a)ID:每個文件中的記錄的ID號唯一,從1開始累加,類型為整形,該條目必選。b)TimeStamp:日志記錄單元對應的時間戳,格式為YYYY-MM-DDhh:mm:ss:sss,類型為字c)Sponsor:發起者,該記錄內容的觸發主體。對于主站的遙控操作,其操作源為調度主站。對于液晶/調試工具的遙控操作,其操作源為液晶/調試工具。該條目用于篩選某一操作源相關的d)Behavior:行為,該記錄對應的行為類型。行為用來說明發起者所實施的活動的分類,類型為e)Target:該記錄行為對應的實體靶標對象,類型為字符型,內容為空用null,該條目可選。其范圍為配置入網關機的所有接入設備、主站、網關機本體或者本體的部分(如對時插件、信號燈)。由保護設備的行為觸發的日志記錄,如保護設備突發上送擾動數據,其發起者為保護設備,而靶標對象則為通信網關機。由調度主站發起的操作過程,其發起者為調度主站,靶標對象為待操作的設備。f)BehaviorResult:行為結果,用于填寫該記錄中行為的返回結果,類型為字符型,內容為空用null,該條目可選。g)AttachInfo:附加信息,類型為字符型,內容為空用null,該條目可選。當前述的各種信息屬性仍不足以覆蓋該日志記錄的全部信息時,可以在該信息屬性中補充。對該條目信息不做規范,由各制造廠商自行記錄。h)對于以上詞匯表無法覆蓋的行為,可由制造廠商與用戶協商后,按要求擴展。i)所有字符型信息體,均要求不超過256個字節。B.4日志文件格式定義日志文件支持CIM/E格式查詢和導出,采用橫表式結構,其中<類名::實體名>為<日志文件::運行>、<日志文件::操作>、<日志文件::維護>,數據塊頭定義格式如下:@IDTimeStampSponsorBehaviorTargetBehaviorResultAttachInfoGB/T40435—2021(規范性附錄)遠動配置描述文件定義C.1遠動配置描述文件定義遠動配置描述文件(RemoteConfigurationFile,簡稱RCD)采用E格式描述及UTF-8編碼方式,規定后綴為cime,后綴統一采用小寫英文字母。RCD文件命名為[變電站名]_[通道名]_[序號].cime,通道名與表C.1屬性link保持一致。息、遙調轉發信息及遙脈轉發信息等內容,RCD文件應滿足如下要求:a)每個遠動通道對應一個RCD文件;b)同一變電站的RCD文件引用的SCD文件版本信息應一致;c)同一變電站的RCD文件的合并計算參與量及合并計算生成量信息應一致。基本信息至少包括變電站名及轉發通道名,基本信息屬性見表C.1。表C.1基本信息屬性表屬性名解釋屬性值類型變電站名稱,滿足DL/T1171的規定VisString255標識鏈接的轉發通道,如轉發國調、網調、省調、地調及省備調等VisString255C.3版本信息版本信息至少包括遠動轉發信息版本及SCD文件版本,版本信息屬性見表C.2。表C.2版本信息屬性表屬性名解釋屬性值類型序號,從1開始,依次遞增model_type模型類型,SCD指SCD文件,RCD指遠動轉發信息VisString255版本號VisString255C.4合并計算參與量信息合并計算參與量信息至少包括DL/T860(所有部分)路徑名、中文描述及數據別名,合并信息別名屬性見表C.3。GB/T40435—2021表C.3合并計算參與量信息屬性表屬性名解釋屬性值類型序號,從1開始,依次遞增referenceDL/T860(所有部分)路徑名,路徑名到數據屬性VisString255中文描述,從SCD文件提取VisString255別名,由英文、數字、下劃線組成,全局唯一,首個字符為字母。用于合并計算生成時對合并參與量的引用VisString255,建議以OPR1、OPR2形式C.5合成計算生成量合成計算生成量至少包括合成信號名、本地標識及公式,合并計算生成量屬性見表C.4。表C.4合并計算生成量屬性表屬性名解釋屬性值類型序號,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