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對比研究讀書筆記_第1頁
英漢對比研究讀書筆記_第2頁
英漢對比研究讀書筆記_第3頁
英漢對比研究讀書筆記_第4頁
英漢對比研究讀書筆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漢英對比研究一百年》讀書筆記文章:英漢對比研究一百年作者:潘文國發表時間: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1期(總第59期)定義對比研究:所謂對比研究,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進行共時的比較研究,描述它們的異同,尤其是不同之處,以促進人們對所對比語言的研究,并為語際翻譯、語言教學和雙語詞典的編纂等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語言學中的這種比較研究,稱作“對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cA),也稱作“對比語言學”(ContrastiveLin—guistic)。一、起源與發展1、國外19世紀20世紀初二戰后拉多:正式成立(1957)弗里斯拉多:正式成立(1957)弗里斯歐洲葉斯伯森美國沃爾夫洪堡特美國沃爾夫2、在中國的發展第一時期:以對比實踐為主的時期1898年馬建忠《馬氏文通》,漢語語法學的奠基之作。1904年嚴復《英文漢詁》1932年趙元任《英漢語調初探》1933年林語堂《開明英文文法》、黎錦煕《比較文法》20世紀40年代王力、呂叔湘、高名凱,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漢語語法體系。第二時期:有自覺學科意識的時期1977年呂叔湘《通過對比研究語法》比較語言學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形成。1994年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在長沙成立,會刊《英漢語比較研究》。學科史的研究可以使人們在總結以往的成績、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更好地看清學科的意義、價值和發展方向。學科建設的角度看,我們把這兩個時期分別稱之為“以對比實踐為主的時期”和“有自覺學科意識的時期”。二、以對比實踐為主的時期對前者的批判對前者的批判西方新理論傳入普世語法觀觀照下的對比研究普通語言學觀照下的對比研究西方新理論傳入1、普世語法觀觀照下的對比研究馬建忠:《馬氏文通》“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證繁引”。《馬氏文通》因為過多的“模仿”而為時人所詬病,其實當時漢語沒有現成的語法體系沒有參考可循,起步之難而不得已而為之。因而馬建忠的貢獻在于建立了一個漢語語法體系,并進行了最全面、最細致的對比。不過它雖有首創之功,但是一味地模仿西方的語法,忽略了漢語自身的特點,也是其一大弊端。黎錦煕:給“比較文法”下了漢語的定義《新著國語文法》,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奠基之作,第一部將現代漢語與英語作對比的著作。《比較語法》,這是漢語歷史上第一部以“比較”命名的語法著作。馬建忠和黎錦煕都認為思想乃至語法都是全人類共同的,他們都將這種思想貫徹到漢語語法研究中,因而出現了以英語語法為“先存之理”來看待漢語的詞類、句子等,并使它們盡可能地和英語語法保持一致。陳承澤:《國文法草創》(1922年),“以少許勝人多許”。《國文法草創》在對比研究上徹底批評了《馬氏文通》以來的比附性做法,提出了以漢語為主的原則,預示著中國語法研究將開始向注重漢語語法自身特點的方向發展。2、普通語言學觀照下的對比研究林語堂:《開明英文文法》(1933)意義→形式“語法是表現的科學,一切語法形式和結構只是表達意念的手段。”(序言,林語堂,1933)王力:《中國文法學初探》,批判了《馬氏文通》的弊端。“發出了文法革新運動的宣言,標志著中國文法研究新紀元的開端,并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正確的道路。”《中國語法理論》,“中國語法學上唯一一部著眼于漢語自身特點的全面而系統的語法理論專著”。研究漢語語法的特點:①具有普通語言學的眼光。②鮮明的民族語言觀和“以我為主”的語法研究觀。③“歐化的語法”的研究。高名凱:理論的自覺性/比較研究的自覺性和洋為中用的目的性。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1942)/《中國人學英文》(1947)向對比論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寫給說英語的人看的,其中充滿了漢英對比的內容。三、1977年以來的對比研究鳥瞰以1977年呂叔湘先生發表《通過對比研究語法》為開端,出現了大量的對比研究的文章。通過仿照第一時期的以人為中心的分析法,特別是統計發表5篇論文以上的作者,來發現對比研究的主要人員,并且可以對自成體系的作者的學術觀點進行個案研究。通過按發表論文的數量,對雜志和論文集進行定量統計,從中也可看出當今在國內從事對比研究的主要團體力量和學術陣地。其中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與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是重要的研究力量。通過對語言研究的各個“平面”,按年代順序作一番縱向的梳理,把所收集到的1374篇文章,分成14個大類、37個小類,以每五年為一個單元進行統計,旨在看出各個領域這20年來發展的總趨勢。通閱讀大量文獻過程中的總體印象進行歸納、概括,旨在得出整個學科研究的發展大勢。四、1977年以來漢英對比研究的八大趨勢1、強烈主張把漢英對比研究作為一門學科學科的自覺意識越來越強專業學術團體的成立和專題論文集的編纂。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2、學科的理論自覺意識越來越強:劉宓慶、錢冠連、潘文國、楊自儉。3、從微觀走向宏觀:語言層面的提升/從結構走向思維。4、微觀研究的深化①越來越“細”化:增補、擴充、“小題大做”。②注意與宏觀相結合:邵志洪的《英漢語研究與對比》(1997)從宏觀上探索規律形成的原因。③注意吸收國外理論成果。5、積極引進和運用國外的理論和研究方法。6、理論與方法的多元化。7、對研究者的知識結構的關注。8、漢語主體意識的覺醒。馬建忠:1898《馬氏文通》開端普世語法觀黎錦煕第一時期:陳承澤以對比實踐為主林語堂普通語言學觀照下王力高名凱對比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