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黃茶種植加工技術規程2_第1頁
天臺黃茶種植加工技術規程2_第2頁
天臺黃茶種植加工技術規程2_第3頁
天臺黃茶種植加工技術規程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臺黃茶種植加工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天臺黃茶的術語和定義、自然環境與生產、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和保質期等。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7718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11767茶樹種苗

GB14881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

GH/T1070茶葉包裝通則

GH/T1071茶葉貯存通則

NY/T2019茶樹短穗扦插技術規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23號(2009)《關于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的決定》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天臺黃茶

以茶樹[Camelliasinensis(L.)O.Kuntze]“中黃1號”品種鮮葉為原料,經特定加工工序制成

的茶葉。

4自然環境與生產

4.1自然環境

該品種適宜種植范圍為年活動積溫大于3200℃的區域,地域海拔600米以下,土層深度80cm以上,

土質呈偏酸性(PH值4-6),應選擇陽光充足的區域種植。

4.2栽培技術

4.2.1茶樹品種

應選用“中黃1號”茶樹品種。

4.2.2苗木繁殖

1

DB3310/T27—2014

以短穗扦插的方式進行繁殖,插穗枝條應來自“中黃1號”母本茶樹,剪枝宜在早上進行。扦插按

NY/T2019規定執行;苗木按GB11767規定執行。

4.2.3種植時間

春季種植:2月中旬-3月下旬;秋季種植:10月中旬-11月下旬。適宜氣候:宜在氣溫適中的雨期

前移栽,并在種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4.2.4種植規格

采用單行雙株種植方式,以行距120cm-150cm、株距25cm-30cm、種植深度8cm-10cm為宜。

4.2.5茶園耕作

4.2.5.1淺耕:在茶樹生長季節進行,深度10cm-15cm;幼齡茶園宜一年1-2次,成齡茶園宜一年2-4

次。

4.2.5.2深耕:宜在秋季茶園停止采摘后進行,深度20cm-30cm。幼齡茶園深耕:應在茶樹種植前進

行一次,種植后一年挖30cm左右深的基肥溝,溝應離開茶樹20cm-30cm;成齡茶園深耕:結合施基肥

進行作業,寬度在40cm以內。

4.2.6茶園施肥

4.2.6.1施肥時期:春茶前少施肥;夏秋茶追肥,宜在春茶結束后的5月上中旬進行;秋茶前追肥,

宜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期進行;秋冬季施基肥,宜在9月底至10月中旬結合深耕進行。

4.2.6.2施肥方法:沿樹冠垂直投影面進行作業,施追肥時挖深10cm左右的施肥溝,施基肥時挖深

30cm左右的施肥溝。

4.2.6.3肥料種類:基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宜結合少量磷、鉀肥;追肥以無機氮肥為主,禁用含

氯肥料。

4.2.6.4肥料配比:宜按氮、磷、鉀為3:1:1比例配施。

4.2.6.5幼齡茶園施肥:(1)發酵完全的沼液:水為1:1,全年施肥;(2)腐熟后的家禽、家畜的糞

便等有機肥,肥料上蓋8cm-12cm土壤,年施肥量宜在300kg/畝,時間宜在4月底5月初和11中下旬

施用。

4.2.6.6成年茶園施肥:施肥量宜按干茶確定。每生產100kg天臺黃茶應施N肥45kg-60kg,其中基

肥施肥量占總量的60%以上,基肥以農家欄肥為主,每(667m2)用量1000kg-2000kg,或餅肥150kg-200kg,

茶葉專用復合肥50kg-80kg。

4.2.7茶樹修剪

4.2.7.1定型修剪

幼齡茶樹應在茶苗移栽定植時用整枝剪在離地12cm-15cm處進行定型修剪;在栽后第二年3月上旬

用籬剪在離地30cm-35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cm-15cm處修剪;在定植后第三年春茶采摘后,用籬剪

或修剪機在離地45cm-50cm處修剪。

4.2.7.2輕修剪

成齡茶園宜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春茶采摘后剪去冠面3cm-5cm的枝葉。

4.2.8農藥的使用

使用農藥應符合GB4285、GB/T8321的規定。

2

DB3310/T27—2018

4.3鮮葉

4.3.1采摘

4.3.1.1采摘標準

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二、三葉初展。

4.3.1.2采摘時間

茶樹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個茶芽符合鮮葉分級要求時即可開采。

4.3.1.3采摘方法

分批分次,手工采茶應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捋采、抓采和帶老葉雜物采摘,保持芽葉完整、新鮮、

勻凈;不采病蟲葉、對夾葉、破葉、瘦小芽葉。

4.3.1.4盛裝

應用清潔衛生、透氣性好的籃、簍類盛器,不應使用布袋、塑料袋等包裝材料密閉盛裝。

4.3.2鮮葉等級

芽葉新鮮、完整成朵、勻凈,色澤嫩黃,不應含有非茶類夾雜物。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鮮葉,其嫩度、

勻度、凈度、新鮮度應基本一致。鮮葉分級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鮮葉分級要求單位:cm

級別分級要求

特級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于葉,芽葉長度不超過2.0,芽葉勻齊肥壯。

一級一芽一葉為主二葉初展10%以下,芽稍長于葉,長度不超過3.0,芽葉完整、勻凈。

二級一芽一葉為主二葉初展30%以下,芽葉長度基本相等,長度不超過3.5,芽葉完整、勻凈。

三級一芽二、三葉為主,三葉初展不超過50%,長度不超過4.0,芽葉完整。

4.3.3鮮葉運輸、貯存

4.3.3.1鮮葉采摘后應及時運到加工場所,運輸工具必須清潔衛生,運輸時避免日曬雨淋。

4.3.3.2運輸、貯存過程中,應輕放、輕翻,不得加壓,不得與有異味、有毒的物品混裝,應貯放在

潔凈、陰涼處,注意保質保鮮。

4.4加工

4.4.1場所與人員

應符合GB14881的規定。

4.4.2工藝

4.4.2.1扁形:鮮葉攤放—→青鍋—→回潮—→壓扁做形—→分篩—→輝鍋—→整理、拼配包裝。

4.4.2.2毛峰:鮮葉攤放—→殺青—→回潮—→揉捻—→理條整形—→干燥—→整理、拼配包裝。

4.4.2.3炒青:鮮葉攤放—→殺青—→揉捻—→烘(炒)二青—→回潮—→炒干—→整理、拼配包裝。

5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和保質期

3

DB3310/T27—2014

5.1標志標簽

產品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定,產品標簽應符合GB7718、第123號《關于修改<食品標識管理

規定>的決定》的規定。

5.2包裝

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符合GH/T1070的規定。

5.3運輸

5.3.1運輸工具必須清潔、干燥、無污染、無異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

和混運。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