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含答案)_第1頁
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含答案)_第2頁
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含答案)_第3頁
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含答案)_第4頁
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新教材必修上下文言文梳理

(含答案)

教材文言文梳理【必修上冊】

(一)勸學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⑴木直中繩,以為輪

⑵雖有槁暴

⑶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⑷君子生非異也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絕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③群響畢絕(《口技》)

⑵假

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③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④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龋ā短K武傳》)

⑤因求假暫歸(《孔雀東南飛》)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⑵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爪和牙是猛禽、猛獸的武器,比喻壞人的黨羽

⑶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______

今義: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

上)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4)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5)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6)用心一也

(7)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8)木直中繩,以為輪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3)今者出,未辭也(《鴻門宴》)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2)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末期趙國人,

思想家、教育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又

稱其孫卿。先秦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提出“性惡論”“天

行有?!焙汀叭硕▌偬臁钡臉闼匚ㄎ镎?。《荀子》今存32篇,內容涉

及哲學、政治、治學等多方面,是古代論說文成熟的標志。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君子:特指—的人?!熬印币辉~出自《易經》,被全面引用

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品質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學

派不斷完善,成為中國人的道德典范。

(3)故不積蹉步

蹉步:古代跨出一腳為“”,跨出兩腳為“

........................................[參考答

案].............................

1.答案:(1)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2)同"又";

同“曝”,曬(3)同“智”,見識(4)同“性”,天性

2.答案:(1)①動詞,橫渡②形容詞,隔絕的,封閉的③動

詞,停止,中斷,(2)①動詞,借助②動詞,假裝③動詞,借給

④形容詞,臨時的,代理的⑤名詞,假期

3.答案:(1)廣泛地學習(2)爪子和牙齒(3)托身,藏身

4..答案:(1)名詞作動詞,游泳(2)名詞作狀語,每天(3)

名詞作狀語,往上;往下(4)形容詞作名詞,高處(5)形容詞

作動詞,變直;變鋒利(6)數詞作形容詞,專一(7)使動用法,

使快(8)使動用法,使...彎曲

5.答案:(1)……的人(2)略表停頓,引出判斷(3)語氣

助詞,不譯

6.答案:(1)判斷句標志詞:者……也(2)判斷句標志

詞:者……也(3)狀語后置標志詞:于(4)狀語后置標志

詞:于(5)定語后置標志詞:之

7.答案:(1)況戰國儒(2)有學問、有修養(3)蹉步

(二)師說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或師焉,或不焉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吾師道也

③吾從而師之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⑤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⑥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

⑵傳

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④朔氣傳金柝(《木蘭詩》)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吾從而師之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

(3)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大家;許多人

(4)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年以全面

的基礎教育

(5)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6)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小學而大遺

(4)吾師道也

(5)吾從而師之/孔子師鄭子

(6)而恥學于師

(7)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8)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則

①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②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⑵而

①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②則群聚而笑之

③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⑤劍閣崢噪而崔嵬(《蜀道難》)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不拘于時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5)而恥學于師

(6)師不必賢于弟子

(7)生乎吾前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句讀:古人指文辭休止和停頓處。文辭語意已盡處為

未盡而須停頓的地方為O

(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六藝經傳:六經的經文和傳文。

六藝,即六經,指《MXM》

《》《》六種經書,其中的《》久已失

傳。“六藝"有時是指、、、、

、六種技藝。

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如《春秋左氏傳》《詩經毛氏傳》等。

“六藝經傳”一詞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馬談之言:

“夫儒者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

究其禮。"

...........................................[參考答

案].................................

1.答案:(1)同“授”,傳授(2)同“否”,不

2.答案:(1)①名詞,老師②動詞,學習③意動用法,以……

為師④動詞,尊師學習⑤名詞,掌握一定技藝的人⑥名詞,軍

隊,(2)①動詞,傳授②動詞,流傳③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著

作④動詞,傳送,傳遞

3.答案:(1)求學的人(2)跟從并且(3)一般人(4)

小的方面學習(5)不一定(6)用來……的;……的原因

4.答案:(1)名詞作動詞,低于(2)形容詞作名詞,圣人;

愚人(3)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名詞作動詞,

學習(5)意動用法,以……為師(6)意動用法,以……為恥(7)

名詞作動詞,尊師學習(8)意動用法,以……為恥辱;以……為

諂媚

5.答案:(1)①連詞,表轉折,卻②連詞,就③副詞,表判

斷,是,(2)①連詞,表順承②連詞,表修飾③連詞,表遞進④

連詞,表轉折⑤連詞,表并列

6.答案:(1)判斷句標志詞:者……也(2)判斷句標志

詞:也(3)被動句標志詞:于(4)賓語前置標志詞:之(5)

狀語后置標志詞:于(6)狀語后置標志詞:于(7)狀語后

置標志詞:乎

7.答案:(1)句讀(2)詩書禮樂易春秋樂禮

樂射御書數

(三)赤壁賦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山川相繆

⑵馮虛御風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賦

①《赤壁賦》

②橫槊賦詩

③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

④省刑罰,薄賦斂(《管子》)

⑤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捕蛇者說》)

⑵望

①七月既望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⑶將

①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②田園將蕪(《歸去來兮辭》)

③將數百之眾(《過秦論》)

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⑤出郭相扶將(《木蘭詩》)

⑥宮使驅將惜不得(《賣炭翁》)

⑦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氓》)—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⑴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________

今義:美貌的女子

(2)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古義:_______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在9月7、8或9日

⑶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失意的樣子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歌窈窕之章

⑵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3)順流而東也

⑷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5)烏鵲南飛

⑹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7)侶魚蝦而友麋鹿

(8)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⑶相與枕藉乎舟中

⑷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游于赤壁之下

⑵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⑶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⑷寄蜉嶙于天地

⑸托遺響于悲風

⑹凌萬頃之茫然

⑺客有吹洞簫者

⑻何為其然也

⑼而今安在哉

(10)而又何羨乎

(1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3)固一世之雄也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赤壁賦

“賦”本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

、、、)之一。按朱熹《詩集傳》

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

是直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

漢代時,“賦”成為一種文體。該文體介于和

之間,講求文采、韻律。其特點是“鋪采搐文,體物寫志”,側重于

寫景,借景抒情。

(2)七月既望

既望:過了望日(農歷為望)后的第一天,通常指農歷

__o古代對農歷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稱謂。如每月第一

日為“",十五日為“",十六日為“”,

最后一天為“"o

(3)徘徊于斗牛之間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國有宿之稱,其中

北方七宿為斗、牛、女、虛、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

就是,勺子狀。牛宿,有星六顆,因其星群組合如牛角而得

名。

[參考答案]

1.答案:(1)同“繚”,盤繞,圍繞(2)同“憑”,乘

2.答案:(1)①名詞,一種文體②動詞,朗誦③動詞,創作

④名詞,賦稅⑤動詞,征收,(2)①名詞,農歷每月十五日②動

詞,眺望,(3)①連詞,假如,如果②副詞,將要③動詞,率領

④名詞,帶兵的人,將領⑤動詞,扶持,扶助⑥助詞,無義⑦

動詞,請

3.答案:(1)所思慕的人(2)白茫茫的水汽(3)曠遠的樣

4.答案:(1)名詞作動詞,唱(2)名詞作動詞,攻占(3)

名詞作動詞,向東進發(4)名詞作動詞,捕魚砍柴(5)名詞作

狀語,向南(6)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7)意動用法,以

為伴侶;以……為朋友(8)使動用法,使……起舞;使……落淚

5.答案:(1)助詞,形容詞詞尾(2)語氣助詞,用于句末,

相當于“嗎”(3)介詞,在,相當于"于"(4)介詞,比,相

當于“于”(歡迎關注“應鳴閱讀與寫作"近13萬粉絲)

6.答案:(1)?(5)狀語后置標志詞:于(6)定語后置標

志詞:之(7)定語后置標志詞:者(8)賓語前置標志詞:

何(9)賓語前置標志詞:安(10)賓語前置標志詞:何(11)

被動句標志詞:于(12)?(13)判斷句標志詞:也

7.答案:(1)風雅頌賦比興詩散文,(2)每月十

五日每月十六日朔望既望晦(3)二十八北斗七星

(四)登泰山記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須臾成五采

(2)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當

①當其南北分者

②崖限當道者

③僻不當道者

④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2)限

①越長城之限

②崖限當道者

③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⑶道

①道皆砌石為磴

②道少半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六國論》)

⑤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4)始

①余始循以入

②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項脊軒志》)

③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④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諫太宗十思疏》)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⑴至于泰安

古義:_______

今義: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2)多平方,少圜

古義:________

今義:數學用語

⑶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古義:________

今義:不穩固、不堅定,使動搖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⑵道少半

(3)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⑷崖限當道者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⑵余始循以入

⑶回視日觀以西峰

(4)皆以美于徐公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2)云中白若樗藉數十立者,山也

(3)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4)余所不至也

(5)此東海也

(6)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7)崖限當道者

⑻與子潁坐日觀亭

(9)生石罅

(10)余始循以入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陽:山南水北。陰:O

(2)戊申晦,五鼓

鼓:的代稱。古代夜間擊鼓報更。一夜分,一

更又分五點(點,古代用銅壺滴漏水或沙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

點合現在24分鐘。

(3)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

行宮:古代京城以外供出行時居住的宮室。

(4)望晚日照城郭

城郭:內城和外城,現在泛指城或o城指,郭指

[參考答案]

1.答案:(1)同“彩”(2)同“圓”,圓形的,指山石

2.答案:(1)①介詞,在..的地方②動詞,擋?、蹌釉~,

面對④動詞,對等,比得上,(2)①名詞,界限②名詞,門檻③

名詞,限度,(3)①名詞,路②動詞,走,走路③名詞,道義④

名詞,原因⑤動詞,取道,(4)①名詞,開始②名詞,最初③

副詞,才④名詞,開頭、開端

3.答案:(1)到達(2)方方正正的,指山石(3)晃動搖

4.答案:(1)名詞用作動詞,照(2)名詞用作動詞,走,走路

⑶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4)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5.答案:(1)介詞,在,在……的時候(2)連詞,相當于“而”,

表修飾(3)助詞,表方位(4)動詞,以為,認為

6.答案:(1)(2)判斷句標志詞:……者,……也⑶?(5)

判斷句標志詞:……也(6)判斷句標志詞:皆(7)定語后置

標志詞:者(8)省略句省略主語“余”,介詞“于"(9)省略句

省略主語“樹”,介詞“于"(10)省略句省略代詞"之”

7.答案:(1)山北水南(2)更五更(3)帝王(4)城市內

城的墻外城的墻

__【必修下冊】

(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鼓瑟希

(2)莫春者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如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②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③宗廟之事,如會同

④求!爾何如

⑵方

①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

③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登泰山記》)

④方宅十余畝(《歸園田居?其一》)

⑤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赤壁賦》)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宗廟之事,如會同

古義:_______________

今義:跟有關方面會合起來(做事)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

(2)三子者出,曾皙后

(3)浴乎沂,風乎舞零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以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毋吾以也

③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④加之以師旅

⑤以俟君子

⑵則

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②居貝I曰:“不吾知也!"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⑶而

①子路率爾而對曰

②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③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

④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⑷乎

①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攝乎大國之間

③異乎三子者之撰

④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⑶則何以哉

(4)加之以師旅

(5)以吾一日長乎爾

(6)浴乎沂,風乎舞零

(7)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8)異乎三子者之撰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

千乘之國:擁有許多兵馬的國家,春秋時指。春秋時代,

戰爭頻仍,國家的強弱都用的數目來計算。

(2)加之以師旅

師旅:古代o為一旅,為一師。

(3)宗廟之事,如會同

宗廟:天子、諸侯供奉或舉行祭祀的處所。帝王的宗廟

制是天子廟,諸侯廟,大夫廟,士人

廟,庶人不準設廟。

會同:古代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天

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

(4)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這是做小相時的穿戴。端,古代

的o章甫,古代的O

相:諸侯、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的司儀官。

(5)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舞零:魯國求雨的壇,在今曲阜南。古代,設壇命女巫

為舞,故稱。

...........................................[參考答

案].................................

1.答案:(1)同“稀”,稀疏(2)同“暮”,日暮,黃昏

2.答案:(1)①連詞,假如,如果②連詞,于,至于③連詞,

或者④“何如”連用,意為怎么樣,(2)①名詞,合乎禮義的行事

準則②形容詞,計量面積用語,多用以計量土地,后加表示長度的

數詞或數量詞,表示縱橫若干長度的意思③名詞,方形,與“圓”

相對④名詞,方圓,周圍⑤介詞,當

3.答案: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

4.答案:(1)端,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禮服;章甫,名詞用作動

詞,戴著禮帽(2)名詞用作動詞,落在后面(3)名詞用作動詞,

吹風(4)小,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指做小相;大,形容詞用

作動詞,大事,指治國為政

5.答案:(1)①介詞,因為②動詞,一說同“已”,止;一說

是“用”的意思③“何以"連用,意為“怎么做”④介詞,用,

把⑤連詞,來,(2)①連詞,表假設,那么②副詞,那么,就③

連詞,表轉折,去葭可是④副詞,表判斷,就是,(3)①連詞,表

修飾②連詞,表順承③連詞,表并列④連詞,表轉折,但是,

卻,(4)①介詞,比②介詞,在③介詞,和,跟,同④語氣詞,

表推測

6.答案:(1)賓語前置標志詞:知(動詞)、吾(名詞),(2)

賓語前置標志詞:以(動詞,用/止)、吾(名詞)(3)賓語前

置標志詞:何(4)狀語后置標志詞:以(5)狀語后置標

志詞:乎(6)狀語后置標志詞:乎(7)省略句“使"后省

略代詞“之”(8)省略句省略主語;主謂倒裝“三子者之撰

異乎"

7.答案:(1)中等諸侯國車輛(2)軍隊編制五百人兩

千五百人(五旅)(3)祖宗牌位七五三一諸侯朝見天

子(4)一種禮服一種禮帽祭祀(5)求雨祭天(歡迎關注“應

鳴閱讀與寫作”近13萬粉絲)

(六)齊桓晉文之事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無以,則王乎

(2)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為長者折枝

(4)刑于寡妻

(5)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7)蓋亦反其本矣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9)是罔民也

(10)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度

①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②度,然后知長短

③王請度之

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

⑤秋月春風等閑度(《琵琶行》)

⑵明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③是故明君制民之產

④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赤壁賦》)

⑤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勸學》)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義:_______

今義:連詞,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

⑵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古義:_______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動詞);表示另提一事(介詞)

⑶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義:_______

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⑷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

古義:_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名詞,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

⑸聲音不足聽于耳與

古義:_______

今義:聲波通過聽覺所產生的印象

⑹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⑺不能進于是矣

古義: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

引起的

(8)請嘗試之

古義:______

今義:試,試驗

(9)然后從而刑之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

(10)樂歲終身飽

古義:_________________

今義:一生,一輩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特指婚姻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刑于寡妻

(2)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欲辟土地,朝秦楚

(5)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8)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9)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10)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

(H)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之

①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③牛何之

④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⑤輿薪之不見

⑥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⑦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⑵以

①是以后世無傳焉

②無以,則王乎

③將以釁鐘

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⑤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⑥挾太山以超北海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⑨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⑩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⑶若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③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是乃仁術也

(2)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⑶是誠不能也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5)臣未之聞也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7)何由知吾可也

(8)牛何之

(9)然則一羽之不舉……輿薪之不見

(10)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百姓之不見保

(13)天下可運于掌

(1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15)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6)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17)夫子之謂也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春秋五霸:春秋時期,衰,興。一些強大

的諸侯國為爭奪天下,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后稱霸的五

個諸侯,即—叫作“春秋五霸"。它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當時的諸侯爭霸,為以后戰國時期的兼并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⑵將以釁鐘

釁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釁,。

(3)吾力足以舉百鈞

鈞:古代重量單位,相當于現在的o

(4)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四夷:古代漢族對四方的統稱,分別指、西

戎、、O

(5)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

商賈:古代對的稱呼,釋為行商坐賈,即—為商,

—為賈。泛指做買賣的人。

(6)謹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后泛稱學?;蚪逃聵I。殷代稱

周代稱o

(7)申之以孝悌之義

孝悌: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孝,對還報的愛;悌,

的友愛??鬃臃浅V匾曅J為孝悌是做人、做學問的根

本。

..........................................[參考答

案]......................................

L答案:(1)同“已”,停止(2)同“悅”,高興(3)同“肢”,

肢體(一說“折枝"指彎腰行禮,另一說“折枝”即折取樹枝。均喻

指常人較易辦到的事情)(4)同“型”,典范,榜樣。句中作動詞

(5)同“彩”,彩色,絢麗(6)同“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7)同“盍”,何不;同“返”,回,歸(8)同“途”,道路(9)

同“網”,作動詞,張網捕捉,比喻陷害(10)同“斑”,花白

2.答案:(1)①動詞,揣測②動詞,丈量③動詞,考慮④

動詞,越過,穿過⑤動詞,過,指時間,(2)①名詞,視力②副

詞,明白地③形容詞,賢明④形容詞,明亮⑤名詞,智慧

3.答案:(1)從而推廣到(2)推廣到(3)妻子和兒女(4)……

的原因(5)音樂(6)中原地區(7)到這一步(8)試行(9)

接著就(10)終年

4.答案:(1)名詞用作動詞,做榜樣(2)名詞用作動詞,開L

處罰;罔,同“網”,張網捕捉,比喻陷害(3)使動用法,使……安

定(4)使動用法,使……朝見(5)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6)形

容詞用作動詞,敬愛;愛護(7)使動用法,使……興;使……受到

危害(8)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歡迎關注“應鳴閱讀與寫作"

近13萬粉絲)

(9)形容詞用作名詞,想要的東西(10)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味

的食物;輕軟暖和的衣服(11)形容詞用作名詞,小的國家;大的國

家;人口稀少的國家;人口眾多的國家;弱小的國家;強大的國家

5.答案:(1)①助詞,的②代詞,他③動詞,至U,往④助

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⑥

代詞,這⑦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2)①介詞,因為②副詞,同“已”,停止③介詞,用④動

詞,認為⑤介詞,憑借⑥連詞,表修飾,相當于“而"⑦連詞,

表承接,相當于“而”⑧連詞,表遞進,相當于“而"⑨介詞,

把⑩連詞,表目的,相當于“而”

(3)①動詞,像②連詞,如果③代詞,如此④動詞,比得

6.答案:(1)判斷句標志詞:乃……也(2)判斷句標志

詞:……也,非……也(3)判斷句標志詞:也(4)狀語后置標

志詞:以。主謂倒裝標志詞:宜乎前置(5)賓語前置標志詞:

聞(動詞)、之(代詞)(6)賓語前置標志詞:御(動詞)、之(代詞)

⑺?⑻賓語前置標志詞:何(9)賓語前置標志詞:“之"起提

賓作用(10)賓語前置標志詞:何(H)賓語前置有(動詞)、之

(代詞)(12)被動句標志詞:見(13)狀語后置標志詞:于(14)

狀語后置標志詞:以(15)狀語后置標志詞:以、于(16)省略

句省略賓語“之”(17)固定句式標志詞:……之謂也

7.答案:(1)天子諸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

楚莊王(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縫隙(3)30斤(4)少數民族

東夷南蠻北狄(5)商人行走販賣貨物坐著出售貨物(6)

地方學校序庠(7)父母兄弟姊妹

(七)庖丁解牛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害然向然

(2)技蓋至此乎

(3)批大郤,導大莪

(4)善刀而藏之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族庖月更刀

(2)雖然,每至于族

(3)士大夫之族(《師說》)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所見無非牛者

古義:_____

今義: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輕里說)

(2)依乎天理

古義:______

今義:天然的道理

(3)因其固然

古義:______

今義:連詞,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表示承認甲事

實,也不否認乙事實

(4)技經肯繁之未嘗

古義:_______

今義:未曾;加在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

沒)"相同,但口氣較委婉

(5)雖然,每至于族

古義:______

今義:連詞,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

呼應,表示承認甲事為事實,但乙事并不因為甲事而不成立

(6)吾見其難為

古義:_______

今義:使人為難;多虧;客套話,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

(7)視為止,行為遲

古義:______

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活動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足之所履

(2)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

(3)以無厚入有間

(4)善刀而藏之.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為

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②吾見其難為

③怵然為戒

⑵然

①奏刀然

②因其固然

③雖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為戒

⑤然,誠有百姓者(《齊桓晉文之事》)

⑶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發于硼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⑷乎

①技蓋至此乎

②進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況大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良庖歲更刀,割也

(3)而刀刃若新發于硼

(4)技蓋至此乎

(5)視為止,行為遲

(6)技經肯繁之未嘗,而況大乎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庖?。衡?,;丁,特指從事專門勞動的人。古代對一些

以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職業的字,

如"庖丁"師襄”。

(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名?!渡A帧繁緸樯坛环N大

型的、國家級o史載,商湯祈雨成功,萬民歡呼,作歌頌揚

湯之德。因商湯祈雨在宋國睢陽桑林門,故名。

《經首》:傳說中時的樂曲名。

(3)技經肯繁之未嘗

肯繁:筋骨結合的地方???,;繁,筋骨結合處。

............................................[參考答

案]...............................

1.答案:(1)同"響"(2)同“盍",何、怎么(3)同“隙”,

空隙(4)同“繕”,揩拭

2.答案:(1)形容詞,眾(2)名詞,(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3)名詞,類

3.答案:(1)沒有不是(2)此處指牛體的自然結構(3)本

來的結構(4)不曾去嘗試(5)雖然如此(這樣)(6)

難下刀(7)動作因此

4.答案:(1)名詞作動詞,踩(2)名詞作狀語,每年;每月

(3)形容詞作名詞,沒有厚度(4)形容詞作動詞,揩拭(歡迎關

注“應鳴閱讀與寫作"近13萬粉絲)

5.答案:(1)①介詞,替,給②動詞,解③動詞,作為,(2)

①擬聲詞詞尾②副詞詞尾,……的樣子③代詞,這樣④形容詞

詞尾,……的樣子⑤形容詞,對,正確,(3)①介詞,引出對象②

介詞,從③介詞,對于④介詞,比⑤介詞,被,(4)①疑問語

氣詞,呢②介詞,相當于“于”,比③介詞,相當于“于”,不譯

④反問語氣詞,呢⑤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6.答案:(1)判斷句標志詞:……者……也(2)判斷句標

志詞:……也(3)狀語后置標志詞:于(4)省略句“至”

后省略介詞“于"(5)省略句“為”后省略代詞"之"(6)固

定句式標志詞:況……乎

7.答案:(1)廚師技藝(2)樂曲祭祀活動堯(3)附

在骨上的肉

(八)燭之武退秦師

1.寫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含義

(1)無能為也已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3)夫晉,何厭之有

⑷秦伯說

(5)失其所與,不知

2.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許

①許君焦、瑕

②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③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

④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

⑵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則名微而眾寡(《隆中對》)—

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行李之往來

古義:_______

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⑵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_______

今義:尊稱男人的妻子

⑶敢以煩執事

古義:_______

今義:掌管某項工作

⑷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_______

今義: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4.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

(1)與鄭人盟

(2)夜繾而出

⑶朝濟而夕設版焉

⑷既東封鄭

⑸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6)越國以鄙遠

(7)共其乏困

⑻鄰之厚,君之薄也

⑼若不闕秦

(10)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n)既東封鄭

(12)越國以鄙遠

5.指出下列句中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⑴與

①秦伯說,與鄭人盟

②失其所與,不知

③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齊桓晉文之事》)

④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⑵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

②敢以煩執事

③越國以鄙遠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⑶其

①以其無禮于晉

②君知其難也

③共其乏困

④失其所與

⑤吾其還也

⑷之

①公從之

②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③是寡人之過也

④許之

⑤夫晉,何厭之有?

⑥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⑦子犯請擊之

⑧亦去之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⑴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⑵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⑶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⑷是寡人之過也

⑸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⑹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⑺夫晉,何厭之有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7.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

(1)《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體史書,相傳是春秋

末年魯國史官所作?!皞鳌币鉃?《左傳》即是給儒家經

典《春秋》所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