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威十八中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卷高二語文考試時間: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第Ⅰ卷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材料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具有憂患意識,自然、社會、人都足以成為憂患的對象。這種憂患意識在中國古代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憂生意識和憂世意識。憂生可以理解為對生命本體的憂患,表現為生死之憂、生活之憂與生存之憂;憂世可以理解為儒家入世思想的情感,表現為憂國、憂君、憂民。在原始社會中,當生命受到自然原始力量的威脅時,先民們會采取一切方法來反抗自然、征服自然,這種對生的執著和對死的抵抗就是憂生意識的體現和源起。到了《詩經》時代,人類已經能夠逐漸認識到生命的世俗現實狀態,人們開始憂慮生命活力是否能夠舒展,生命能夠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體現它的價值。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空前活躍,其中的道家學說不同于儒家思想強調倫理道德觀念,更多考慮的是人的生命本體。老子高舉個體生命的旗幟,認為個體生命在世間萬物中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存在,各種名利得失都是外在的東西;莊子出于對生命短暫、人生無常的憂慮,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與方法,這也都體現了道家的憂生意識,但此時社會有關生命意識還沒有形成一個自覺的命題。直到漢末魏晉,這種憂生意識才體現得自覺而凸顯。當時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戰亂不息,士林分化,儒學逐漸走向衰落,大一統的倫理生命觀受到質疑,加上自然生命觀的影響,隨之人的生命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而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文人們必然會自覺生發出憂慮生死問題、感嘆人生無常的情緒。比如,____________當個體生命置于自然山水,置于茫茫天地,一種基于生命本體的憂生意識使文人們覺悟,個體生命如此短暫與渺小,無論你是圣賢名士,還是凡夫俗子,都不能避免生死的自然規律。特別指出的是,建安時期出現了很多戰爭詩文,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文人們此時已經把目光投注于社會群體,哀嘆亂世群體性的生命遭遇,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這正是憂生意識中的憂世之思。所以,我們在探討憂生意識的時候,不能單純孤立地看待它,對生命本體的憂患往往會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摘編自伍娜《魏晉生命意識及其文學書寫》)材料二《蘭亭集序》一文中,對蘭亭一帶的描繪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東晉士大夫階層醉心山水,并不僅僅是為自然景色所吸引,而且其中蘊藏著對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思索追尋。從西漢中葉至東漢中葉,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按照儒家學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不在人生本身,而在于踐履“仁義”的道德原則,承擔起修齊治平的社會使命。從漢末到魏晉,政治腐敗,戰亂頻仍,政權更迭頻繁,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這種思索和追尋的重心也從普遍的道德原則和社會理想轉移到人生本身,于是生命本體意識迅速覺醒并蔓延開來。人們意識到儒家倡導的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在當時是虛幻的,是靠不住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主要在人生本身。如果說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先秦兩漢時代人們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認識,標志著中華民族對人類總體屬性的理性自覺,那么漢末魏晉時期人們的這種生命主體意識,就標志著中華民族對人的反思,已經從類的自覺發展到了個性的自覺。一旦確定以人生本身作為關注的焦點,人們才深刻意識到人生原來是如此渺小和短暫。與之形成巨大反差或對比的,是時間的永恒和空間的無限。人們在關注人生本身時,自然而然注意到與之相關的時間和空間問題,因此伴隨漢末魏晉時期生命本體意識的覺醒,人們的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合稱宇宙意識)也覺醒了。與此同時,人們的山水意識也覺醒了。這首先是因為,山水是人類生存必須依賴的環境,人類與山水之間本有一種天然聯系。當人們關注人生本身時,自然也開始關注山水,仿佛能從中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律動。其次,與人生的渺小和短暫相比,山水是巨大的、永恒的,草木是生生不息的,因此山川草木是最容易使人們感受到人生渺小和短暫的事物,也成為人們借以感悟和表達生命本體意識和宇宙意識的最佳載體。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反映的正是當時士大夫觀賞山水進而感悟生命本體意識和宇宙意識的思維理絡。在寥寥幾筆勾勒蘭亭一帶的山水景色之后,作者的視野擴展到整個天地之間,接著又上升到對“宇宙之大,品類之盛”的觀照和思考。在這一深廣背景下俯瞰人生,作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人生雖然渺小,但通過不同的方式,有時候還可以實現自己的心愿,“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過這種情形不可能經常遇到,一旦事過情遷,這種快樂就不復存在,剩下的就只有“感慨”了;更讓人“興懷”傷感的是,連作為勾起人們對往日歡樂之回憶的種種場景也“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然而最殘酷的事實,還在于人生短暫,每個人都“終期于盡”,這就不能不引起人莫大的憂生之“痛”了。由“信可樂”“快然”到“感慨”,再到“興懷”,層層遞進,最后觸及人類最深的生命隱痛和悲哀。在意識到這一切都不可改變,而且古往今來人們已無數次體驗過同樣的悲痛之后,作者對所謂“一死生,齊彭殤”的說法給予了否定。“一死生,齊彭殤”也是生命本體意識覺醒后的取向之一,但與它相比,王羲之的取向從自己的真切感受出發,更真誠,更貼近人情,更充分地表達出了當時人們的生命本體意識,也更容易引起后世人的共鳴。(摘編自廖可斌《時空感、山水癬與生命意識——<蘭亭集序>賞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家思想強調倫理道德觀念,道家學說關注人的生命本體,體現出憂生意識,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尚未形成生命意識的自覺命題。B.漢末魏晉社會環境惡劣,士林分化,儒學逐漸走向衰落,由此使漢末魏晉文人心中生發出憂慮生死問題、感嘆人生無常的情緒。C.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既能激發起人生渺小與短暫的憂生意識,又能成為人們借以感悟和表達生命本體意識、宇宙意識的最佳載體。D.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深廣的時空背景下俯瞰人生,抒發情感層層遞進,表達出當時士大夫觀賞山水時真切的生命本體意識。2.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放在材料一第3段畫橫線處的一項是()(3分)A.“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B.“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C.“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阮籍《詠懷》其一)D.“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曹操《短歌行》)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經》時代,人們開始思考生命活力舒展和生命價值的問題,說明憂生意識已經發展成熟。B.建安時期的眾多戰爭詩文表明,由于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憂世意識促使了憂生意識的產生。C.儒家學說認為,踐履“仁義”的道德原則,并承擔起社會使命,個體生命就有了價值和意義。D.漢末魏晉時期生命本體意識的覺醒,推動著人們空間意識、時間意識和山水意識的漸次覺醒。二、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5分)秦腔(節選)賈平凹夏天義在慶玉家的稻田里撒化肥,瞎子二嬸整個下午刮土豆皮,刮了半盆子,就煮了土豆做拌面疙瘩湯。啞巴在院子里劈柴火,柴火是兩塊大樹根,啞巴掄了斧頭劈了半天,才劈開了一塊。二嬸說:“你緩緩,掙出毛病了又害我呀!”啞巴不住手,搶一斧頭吼一聲,天搖地動。五個兒子曾經提議讓老人每周輪流到各家吃飯,夏天義不同意,覺得兒子兒媳們都忙,不方便。更何況夏天義心性強,才不愿意每天拉著瞎眼老婆去上門吃飯,那算什么呀,要飯呀?!夏天義就說:“地我們是不種了,全分給你們,一年每家給我拿小麥五十斤,稻子一百斤,各類豆子雜糧五斤,蔬菜隨便在誰家地里拔。而飯是我們做我們吃。”這樣的日子實行了幾年,夏天義沒有一天不在兒子們的田地里勞作,但勞作并沒落下多少好,幾個兒媳們倒埋怨公公給這家干活多了,給那家干活少了。這些話夏天義沒往心上擱,他勞作是他愿意,不在地里干活反覺得心慌,愛惦著父母早逝,如今孤獨一人的啞巴,讓啞巴常年就吃住在他那兒。夏天義進門的時候,光著雙腿,人累得腰都彎下了。他沒有感覺腿肚子上還趴了一條馬虎蟲,啞巴看見了,就一個巴掌拍去,使夏天義冷不防受了一驚,低頭看,腿上卻出了血股子順腿流,像是個蚯蚓。夏天義去鍋里盛了一碗拌湯煮土豆給了二嬸,自己也盛了一碗,卻見碗里漂了一層白蟲子,說:“面里生了蟲,我重做些別的吃。”二嬸說:“有蟲啦?倒了多可惜。”夏天義也覺得把一鍋飯倒了可惜,就把蟲子一個一個往外撿。慶金進了門,二嬸從腳步聲中分辨出是大兒子,慶金說:“吃的啥飯,我也來碗。”去盛飯時就叫著這么多蟲子怎個吃呀,一時心里酸酸的,端鍋把飯倒了,自己給老人重做。夏天義到伏牛梁小兒子瞎瞎的蔥地邊,一邊澆尿,一邊罵瞎瞎,看見緊挨著的那一塊只有二畝大左右的地里長滿了鐵桿蒿、爬地龍和麻黃草,知道是俊奇的堂哥俊德家的。俊奇背著電工包從312國道上過,夏天義說:“多好的地荒著,這就不種啦?!你堂哥最近回來了沒?”俊奇說:“過年回來了一次再沒回來過。”夏天義說:“他就這樣糟踏土地?!他不種了,你也不種了?”俊奇說:“他說過要我種,卻要我每年給他二百斤糧食,還得繳土地稅。再說我一天忙得不沾家,我家的地都種不過來哩。”夏天義說:“你給他打電話,就說我來種!”晚上,俊奇撥通了俊德的電話,俊德同意代耕,俊奇就代表堂兄和夏天義寫了個協議:土地稅由夏天義承擔外,每年給俊德一百斤小麥和一百斤稻子。寫了協議,俊奇娘說:“他二叔,你種了一輩子地,老了老了,還種這二畝地干啥呀,你還缺吃少穿的?”夏天義說:“地不能荒著么,好好的一碗飯,倒在地上了,能不心疼?我還不至于太老吧?!”俊奇送夏天義回。天上滿是星星,一顆一顆都在擠眉弄眼。夏天義的情緒特別好,順口唱了:“老了老了實老了,十八年老了我王寶釧。”巷道拐過彎是段斜坡,夏天義明明看著兩個石階,要一步跨上去,但腳步沒踩住,咚地窩在了地上。俊奇忙去扶他,他不讓扶,也不讓再送。慶金在家里和四個弟弟、弟媳們正商量,聽見四叔夏天智在院門外喊:“養兒防老,的你們干啥?你爹給你們各家幫著種地,我都有些看不下去,現在竟然讓你爹去種別人的地?!”慶金就解釋,說這事他們事先都不知道,正商量咋辦呀。慶金回到屋里。老二慶玉說:“四叔倚老賣老”四媳竹青說:“話不敢這樣說,四叔還不是為了咱?咱想一想,為啥爹要種人家的地?”慶堂說:“是不是咱給爹的糧食不夠吃?”老三慶滿說:“是你一到飯辰了就唆著自家的娃去么?”瞎瞎看著老三說:“我兒子小,能吃他爺多少飯,爹把一個外人——啞巴常年放家,他飯量大,當然不夠吃了。”慶滿說:“你咋不看啞巴也給老人干活?”聲音都高起來,慶金說:“吵啥呀?!咱把爹的地分著種了,是想讓爹歇著,可爹身子骨還硬朗,這些年還不是看誰家活忙就幫誰干?爹一定在想,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弄一塊地種。”慶玉慶滿說:“是這個想法。爹當了一輩子村干部,現在不當了,他得有個事干呀!就讓他去種吧。”(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略有刪改)4.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篇展現了農村的生活場景:夏天義在施肥,二嬸在做飯,啞巴在劈柴。簡潔、洗練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和諧、溫馨的農家生活畫面,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B.作者先用擬人手法描寫周圍環境來側面烘托夏天義獲得代耕權的快樂,然后又通過描寫他唱戲、一步跨兩個石階的細節直接展現他難以抑制的愉悅。C.結尾夏家的兒子、媳婦們討論父親為何種人家的地,種種自以為是的猜測表明孩子們并不真正理解自己的父親對土地和勞動的那份真摯的情感。D.小說語言通俗質樸,符合農村、農民的題材特;點方言、口語的使用,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不具體刻畫人物的外貌長相,使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意義。5.“地不能荒著么,好好的一碗飯,倒在地上了,能不心疼?我還不至于太老吧?!”這句話是理解小說人物形象的關鍵。請具體分析這句話體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點。(6分)6.小說設置了“啞巴”這一次要人物,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題。(19分)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節選自《說苑·貴德》)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8.下列對文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的“放”字含義相同。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寶。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B.太公建議將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1-12小題。(9分)游諸葛武侯書臺①宋·陸游沔陽②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當時典午稱猾賊,氣喪不敢當王師。定軍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風想像梁甫吟③,尚憶幡然答三顧。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世上俗儒寧辦此,高臺當日讀何書?【注】①諸葛武侯書臺:諸葛亮相蜀時,曾在成都北筑讀書臺。②沔陽:今陜西勉縣,城南定軍山有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遷城北。典午:指司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諸葛亮隆中時,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一項是(
)(3分)A.本詩開篇交代了諸葛武侯祠的地點、環境,渲染出蕭條的氣氛。B.詩中寫司馬懿不敢自稱王師,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的贊美之情。C.詩中運用擬人修辭,回憶諸葛亮的往事,表達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D.詩中以《出師表》肯定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能,認為諸葛亮遠勝前人管仲與樂毅。12.本詩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詩,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諸葛亮,但表達的情感有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五、名句名篇默寫(6分)13.在《離騷(節選)》中,屈原批評世俗之人投機取巧、毫無原則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李白在《蜀道難》中用“,”兩句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15.古代詩人(詞人)想象豐富,把洶涌波濤卷起的浪花比作雪,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
”一句,又如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中的“
”一句。第Ⅱ卷六、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12分)事有湊巧,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方,我聽見過三位老師講“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第一位教師是這樣講的:“‘破釜沉舟’表示堅決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堅決。無論做什么,只要是正當的、應該做的事,就必須抱定只許前進而不許后退、只許勝利而不許失敗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還沒開始就準備下失敗的退路,那樣一定不會成功。當然,前進的目的必須正確。在這一點上,古人不能跟我們相提并論。由于時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來很多是成問題的,下定決心做好事是應當的,如果堅決做壞事,那就不應當了。”第二位教師是另一種講法,他說:“‘釜’就是鍋,‘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動詞。‘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鍋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鑿沉。這樣用法的動詞叫作‘使動詞’。同是做飯的工具,古代叫‘釜’,現代叫‘鍋’;同是水上運輸工具,古代叫‘舟’,現代叫‘船’;這是古今詞匯的演變。像古代叫‘冠’,現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現代叫‘鞋’,都是這種情形。曹植《七步詩》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師講得比較簡單,話說得比較少。他這樣講:“項羽渡河進攻秦朝的軍隊,渡河之后,把造飯的鍋砸碎,把船鑿沉,斷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進無退的決心,終于把秦軍打敗了。后來大家就用‘破釜沉舟’這個成語表示下定最大的決心,不顧任何犧牲的意思。”16.將下列俗語填入文中括號內,恰當的一項是()(3分)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魚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顧17.請在橫線處仿照上句補寫恰當的句子,要求內容正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3分)18.三位教師的講解各有不同,請任選二人,分別作出評論。要求每條評論不超過25個字,句子簡潔流暢。(6分)七、作文(5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1.勤學似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2.學而不思則罔。——孔子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以上詩句給了你怎樣的啟發和思考?請選擇材料中的兩個或三個核心關鍵詞,談談你對“學習之道”的理解。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語文期中考試答案論述類文本閱讀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項,“漢末魏晉社會環境惡劣,士林分化,儲學逐漸走向衰落,由此……”說法有誤。從材料一第3段“當時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戰亂不息,士林分化,儒學逐漸走向衰落,大一統的倫理生命觀受到質疑,加上自然生命觀的影響,隨之人的生命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文人們必然會自覺生發出憂慮生死問題、感嘆人生無常的情緒”來看,選項原因表述不全。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觀點: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文人們必然會自覺生發出憂慮生死問題、感嘆人生無常的情緒。B項,告誡人們惜時努力;C項,表達孤獨、愁悶之情;D項,“憂”的是賢才難求。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發展成熟”說法有誤。材料一第2段說“到了《詩經》時代,人類已經能夠逐漸認識到生命的世俗現實狀態,人們開始憂慮生命活力是否能夠舒展,生命能夠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體現它的價值”,說明“憂生意識”此時才開始產生,并沒有發展成熟。B項,“憂世意識促使了憂生意識的產生”說法有誤。由材料一最后一段“文人們此時已經把目光投注于社會群體,哀嘆亂世群體性的生命遭遇,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這正是憂生意識中的憂世之思”,可見“憂世意識”是隸屬于“憂生意識”的。D項,“推動著”“漸次覺醒”說法有誤。材料二第3段“人們在關注人生本身時……與此同時,人們的山水意識也覺醒了”,“生命本體意識的覺醒”對“人們空間意識、時間意識和山水意識”并無推動作用。根據材料二第3段可知,人們的空間意識、時間意識和山水意識是“伴隨”漢末魏晉時期生命本體意識的覺醒的,故無“漸次覺醒”的意思。二、文學類文本閱讀4.A解析:開頭的環境描寫作用分析有誤。夏天義的勞作,瞎子二嬸摸索著做飯,啞巴努力劈樹根,粗陋的飯食,勾勒出夏天義生活的艱難與清苦。全文的感情基調也不是輕松愉悅的,而是壓抑沉重的。5.①在夏天義看來土地不能拋荒,浪費土地就如同白白糟踐糧食,是讓人心疼、逆情悖理的,體現了老一代農民珍惜糧食和土地的樸素情感。②夏天義不服老,既是熱愛勞動的習慣,更是表明自己不白吃閑飯,在兒子、媳婦們面前維護自己的尊嚴,體現了老一代農民自尊、自強的性格。(每點3分)6.①襯托人物性格。夏天義夫婦收留孤兒啞巴,“愛惦著父母早逝孤獨一人的啞巴,讓啞巴常年就吃住在他那兒”,表現老一代農民的淳樸善良。②與夏家的孩子們構成對比,暗含褒貶態度。啞巴作為殘疾人,幫夏天義家劈柴,以及拍掉夏天義腿上一條馬虎蟲等富有人情、人性美的溫馨場面的描寫,與夏家的兒子媳婦們的計較、自私構成對比,體現作者的褒貶態度。③豐富文章內容。啞巴在夏家的生活,啞巴被收留在夏家引起孩子們的爭論等,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每點2分。有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給分)文言文閱讀7.B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周公說:“讓他們各自住著自己的房屋,耕作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義的人。百姓有過錯,責任在我一人身上。”武王說:“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仁愛而有德行啊。”從內容來看,畫線句是“周公”和“武王”的對話,兩個“曰”是標志,“武王曰”前面是“周公”所言,所以“武王”前面斷開,排除CD;從句式結構來看,“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斷句,且“貴士君子”是動賓短語作“者”的定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故選B。8.A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給人吃;“食野之蘋”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故選A。9.D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來安身存命。故選D。10.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克”,打敗;“召”,召見;“奈……何”,把……怎么辦。(2)“請求”,請求找來;“鰓寡”,喪妻喪夫;“論”,評定;“供秩”,供給生活物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丘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段考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環境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撫順德才高級中學2025年高三高考適應性月考(一)化學試題含解析
-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體育-乒乓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模電 1.3 晶體三極管學習資料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聯合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康復體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大學《臨床基本技能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清華大學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豫章師范學院《室內專題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探尋中國茶:一片樹葉的傳奇之旅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小學2024屆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濟柴190系列柴油機使用維護手冊
- 一年級勞動上冊全冊教案
- (六枝)電廠貯灰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鐵路貨運大數據分析應用
- 2023年電氣中級工程師考試題庫
- 3.2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以大疆無人機為例課件高一地理人教版
- 健康教育心肺復蘇知識講座(3篇模板)
- 2024年陜西省中考數學試卷(A卷)附答案
- 五年級上冊體育教案(表格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