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必考_第1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必考_第2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必考_第3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必考_第4頁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必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巖石與土壤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小明準備把爸爸送給自己的三塊巖石做成標本:他找來了一只紙盒,然后給巖石編了號,再對照巖石標本圖鑒進行了識別,下一步他應該做的是()。A.放進紙盒里保存B.給巖石添加標簽C.拿到學校里與同學進行交流2.小科隔著一塊礦物碎片邊緣看字,書上的字模糊不清,由此推測這塊礦物的透明度為(

)。A.透明B.半透明C.不透明3.下列關于巖石和土壤的說法,正確的是(

)。A.巖石和土壤是不變的B.土壤的類型對植物生長沒有影響C.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我們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4.有一種礦物,能用指甲刻畫出痕跡,這種礦物的硬度為(

)。A.較硬B.較軟C.軟5.在觀察巖石和礦物的方法中,錯誤的是(

)。A.刻畫礦物區別礦物的硬度B.用眼睛觀察邊緣推測透明度C.用嘴嘗巖石的味道6.關于礦物,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礦物的表面顏色都是黑色的B.有的礦物硬度比指甲小C.巖石一般是由幾種礦物組成的7.巖石的(

)可以告訴我們其形成的年代。A.顏色B.硬度C.化學成分8.我們可以借助(

)觀察巖石、沙和黏土的顆粒大小。A.量筒B.放大鏡C.天平9.巖石與礦物在學了《巖石與土壤》這個單元后,同學們帶著自己收集到的巖石和礦物到學校,并且對它們的特征進行了探究。小科帶來的是從家里廚房裝修用到的一種巖石,其表面呈花斑狀,由黑、白、肉紅和無色透明的顆粒組成,很堅硬,據此,你判斷這種巖石是(

)。A.大理石B.花崗巖C.砂巖10.將3種土壤分別裝入漏斗,到達同一高度,再將等量的水分別倒入3個漏斗中,觀察當水流過3種土壤時發生的現象,這是在比較(

)。A.土壤的顆粒大小B.土壤的滲水性C.土壤的黏性二.填空題(共10題,共52分)1.學校圖書館的地面由花崗巖鋪成,它是由(

)、(

)、(

)三種礦物組成的。2.巖石一般是由一種或幾種(

)組成,研究巖石的一種方法就是尋找巖石中的(

)。3.小明通過查閱資料可知,仙人球耐旱、不耐濕,喜歡結構松散,通氣透水性好的土壤,因此適合在(

)中生長。水稻喜歡水量充足、有黏性的土壤,適合種植在(

)中。家里的盆栽植物一般選擇疏松,通氣,透水,保水保肥的(

)較適宜。(填“黏質土”或“沙質土”或“壤土”)4.花崗巖中含有三種不同的礦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紅色的是(

),黑色的是(

)。5.劃玻璃的刀頭上裝了一粒很小的金剛石,刀頭用力在玻璃上劃一下,就會在上面留下一道劃痕。如果用普通的不銹鋼刀尖用力劃玻璃,上面不容易留下痕跡。由此可以判斷,在“玻璃”、“金剛石”和“不銹鋼”三種物質中,硬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6.地面上死亡的(

)、(

)完全腐爛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質就是(

)。它是植物生長的(

),它越多,土壤越(

)。7.土壤可以按照顆粒大小分成(

)、(

)和(

)三類。8.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礦物碎片的邊緣能否看到其他物體來衡量礦物的透明度,把礦物分為不透明、(

)和(

)三種。9.我們要想知道巖石的硬度,可以用(

)、(

)和(

)去刻畫巖石。10.從土壤的剖面圖中可以看出,自下而上分為基巖、基巖碎屑、下土層、(

)。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土壤的滲水性與它含沙的量有關系。(

)2.利用石膏的硬度可以做粉筆。(

)3.礦物通常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組成巖石。(

)4.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菊石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海洋。(

)5.巖石和礦物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人類開采這些資源以后,它們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們可以隨意開采資源。(

)6.鉛筆芯并不是用鉛做成的,而是用石墨這種礦物制成的。(

)7.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發現菊石化石,說明很久以前這里曾經是海洋。(

)8.巖石和礦物可以用于建筑、工業、藝術,但絕不能用于食物中。(

)9.巖石都是由三種礦物組成的。(

)10.巖石和土壤非常常見,它們往往只用幾天時間就形成了。(

)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1.請將以下觀察方法與對象連線。五.簡答題(共5題,共25分)1.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保護土壤?(寫3點)2.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巖石、礦物、土壤等自然資源?3.巖石和土壤有什么用途?(各至少三條)4.你認為巖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點?它們都有哪些用途?我們可以從哪里發現它們?5.人類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寫3點)六.綜合題(共3題,共28分)1.在登山途中,小明撿到了路邊草叢里的幾塊小石頭。他借助放大鏡等工具進行了探究,在本子上記錄了以下信息:巖石1有黑、白等顏色的粗顆粒組成,有的顆粒透明,有光澤;用小刀刻畫無痕跡。巖石2有小卵石等粗顆粒組成,顏色灰灰的,摸起來粗糙,用小刀不能刻畫出痕跡。巖石3由灰色細密顆粒組成,用肉眼可以看出明顯分層,用銅鑰匙敲擊時聲音不清脆,但能刻畫出痕跡。巖石4由黑、白色較粗的顆粒組成,許多顆粒有光澤,銅鑰匙刻畫后有痕跡。(1)從上面的信息中,可以知道小明是從哪些方面來觀察、探究巖石的?(請至少寫出2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斷巖石1與巖石4的硬度。巖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巖石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進一步區別巖石1和巖石4,你覺得還可用哪一種方法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巖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質,是組成地球的重要資源。他們的形成有的需要幾百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由于太陽、風、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許多大塊的巖石可能碎裂,形成較小的顆粒、沙和黏土。土壤對我們人類非常重要,為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人類必須依賴土壤才能生存,因此應該珍惜土壤,保護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費。通過閱讀上述材料,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1)土壤中含有:(

)、(

)、(

)、(

)、(

)、(

)。(2)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

)(對的打√錯的打×)(3)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土壤和巖石資源?(至少答兩點)3.小明同學課下上網查資料,找到了關于莫氏硬度的一篇文章:莫氏硬度是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準,由德國礦物學家莫斯首先提出。礦物硬度的確定是根據兩種礦物相互刻畫時是否刻傷的情況而定的。莫氏硬度分為10個等級。小明拿出之前郊游時收集的三塊礦石,分別編號為1號、2號、3號,然后開始相互刻畫進行實驗研究。(1)小明發現1號可以在2號上劃出劃痕,所以(

)的硬度較高。(2)1號也能在3號上劃出劃痕,這說明這三塊礦石中硬度最高的是(

)。(3)若想將三塊礦石的硬度進行排序,小明接下來應該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2.B3.C4.C5.C6.A7.C8.B9.B10.B二.填空題1.長石;石英;云母2.礦物;礦物3.沙質土;黏質土;壤土4.長石;云母5.金剛石;不銹鋼6.動物;植物;腐殖質;必需肥料;肥沃7.沙質土;黏質土;壤土8.半透明;透明9.指甲;銅鑰匙;小刀10.表層土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五.簡答題1.植樹造林、環保宣傳、不亂扔塑料垃圾和電池等。2.巖石和礦物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被開采后,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保護、合理利用巖石和礦物。土壤為我們提供了食物,還為人和許多生物提供生存家園,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保護、合理利用巖石和礦物。3.巖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煉礦物、用來裝飾和制成藝術品等。土壤是動植物的棲息地,可以固定植物的根系,具有自然肥力,能夠促農作物生長。4.巖石比較堅硬,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土壤是顆粒狀的,比較松軟。巖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來做建材,可以用來做裝飾品等等。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調節的功能,土壤是動物植物棲息的場所。地球上到處存在著巖石,地球的表面被堅硬的巖石包裹著,巖石有的被土壤覆蓋著,有的直接裸露出來。我們可以在草叢,花壇等到處都可以發現土壤。5.噴灑農藥、踐踏草坪、開窯燒磚、開山毀林等。六.綜合題1.(1)巖石顆粒大小、顏色、透明度、硬度、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