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聯(lián)盟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你的身體怎么知道什么時候該睡覺?是你大腦深處的24小時生物鐘發(fā)射出的信號。生
物鐘會制造出循環(huán)的晝夜節(jié)律,讓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規(guī)時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
著其他的節(jié)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飲食時間、你的心情和情緒、產生的尿量、核心體溫、代
謝率,在比賽中打破奧運會紀錄的可能性與一天中的時間段有關,這并非巧合。破紀錄的可
能性會在人類晝夜節(jié)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時候),因為維持生命的關鍵代謝、心血管、
體溫和激素水平等波動過程,都是由晝夜節(jié)律這個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項巧妙的實驗得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
的成果:時間靜止一一至少對于一株植物來說。含羞草的葉子會在白天追隨天空中太陽的弧
形軌跡,到了夜晚會像枯萎了一樣垂下。第二天早晨,如往常般茁壯。這種特別的植物吸引
了法國地球物理學家德梅朗的注意。當時許多人認為,植物的舒張和收縮行為完全由對應的
日出日落決定,葉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張,并隨著黑夜的降臨而收起。將含羞草置于一個封
閉的盒子里,盡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現(xiàn)得好像沐浴在陽光下一樣;而夜幕
降臨時,即使沒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訊號,整夜保持著葉子下垂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發(fā)
現(xiàn):生物實際上有自己的時間節(jié)律,并不是單純聽從太陽的節(jié)奏性指令。
人類也有類似的體內晝夜節(jié)律。1938年,芝加哥大學的納塞尼爾?克萊德曼教授與他的
研究助理布魯斯?理查森共同進行了一項較為極端的科學研究。他們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碼洞
里,這是地球上極深的洞穴之一一一事實上,它的最深處完全無法探測到陽光滲透。他們一
共在黑暗中度過了32天。除了積攢了濃密的面部須發(fā)外,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了兩大突
破性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形成自己的內源性晝夜節(jié)律,也就是體內自我生成的節(jié)奏。克
萊德受和理查森都沒有隨機地醒來和入睡,即有較長時間的清醒狀態(tài)(約15個小時),并伴
隨有大約9個小時的睡眠。第二個出乎意料且意義更重大的發(fā)現(xiàn)是,而是始終確切地超過了
24小時。這就像一塊計時不準、走得時間較長的手表,隨著外界時間每過一天,我們確定
了一個成年人的體內生物鐘平均持續(xù)時間大約是24小時15分鐘。它與地球的24小時自轉
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個有職業(yè)自尊的瑞士鐘表匠能夠接受的精確計時。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生活在類似的黑暗環(huán)境中。我們通常會感受到來自太
陽的光線,調整我們不精確的、運行時間過長的生物鐘。陽光就像轉動走時不準確的手表側
面旋鈕的食指和大拇指,將其“調”回精確的24小時。24小時生物時鐘坐落在大腦中央一
處被稱為“視交叉上核”的地方。在這一位置上,視交叉上核會對從每只眼睛沿著視神經傳
送到大腦后部進行視覺處理的光信號進行“抽樣分析”,將其重置為精確的24小時周期,從
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個生命體生物節(jié)律交響樂的中央指揮。對于白天活動的量行性物種
來說,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覺。這些過程會在夜間逐漸變得低緩,從而消除產生警覺性的影響。
日光是我們所處環(huán)境中最可靠的重復性信號。大多數(shù)生物會發(fā)展出晝夜節(jié)律的原因(例如溫
度)還是體外活動(例如進食)與地球每日繞軸自轉(太陽出現(xiàn))和黑夜(太陽隱藏)的軌
道力學同步。
熱而,日光雖然不是大腦重置生物鐘時可抓住的唯一信號,但只要日光存在,比如食物、
運動、溫度波動,甚至定時的交流互動等。這就是為什么失明的人不會完全失去他們的晝夜
節(jié)律的原因。任何大腦用于時間重置的信號都被稱為授時因子,雖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
要的授時因子,但還有許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輔助調節(jié)
(摘編自馬修?沃克《我們?yōu)槭裁匆X?》)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晝夜節(jié)律有強大的影響力,它既可以控制人體的休息時間,也可以控制人的代謝率等
節(jié)奏模式。
B.德梅朗通過含羞草葉片的對比實驗,證明了生物體內有自己的時間節(jié)律,并不完全由
日出日落決定。
C.人體內的生物鐘平均持續(xù)時間約為24小時15分,其不精確性促使陽光每天對其進行
重置和調整。
D.人體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繞軸自轉的軌道力學同步,是因為日光是大腦重置生物鐘時的
重要信號。
(2)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第一段中,不同時間段破紀錄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時間等
B.生物的時間節(jié)律和人類的晝夜節(jié)律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前者也對后者的探索研
究具有啟發(fā)意義。
C.“人類也有類似的體內晝夜節(jié)律”一句引出下文,芝加哥大學教授確定了人體內自我
生成的節(jié)奏的平均持續(xù)時間。
D.文末用“最主要”“最優(yōu)先”“最可靠”三個詞語強調光作為授時因子的重要性,但也
不否定其他授時因子的存在。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
A.在除夕,中人往往會教夜守歲,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過了十二點再睡
B.先秦古歌《擊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
C.衡水中學學生講述高三生活,高三學子努力學習,有人早上5:20就已經起床
D.2017年9月9日,中國女排姑娘時隔十六年以五場全勝的成績再次站到了大冠軍杯的
最高領獎臺上。
(4)德梅朗的含羞草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請簡要說明。
(5)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科學性”和“通俗性”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16分)
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離別
[俄]弗嗦羅金
輕盈、透明的霧在東方突然變得粉紅了,閃出一片黃色的火花來,幾分鐘迅速地飛馳而
過
康斯坦丁從他坐著的那只腐爛的大樹樁上站起身來,樹樁的底部在夜間會閃出非常神奇
的亮光。他裹緊大衣,走到懸崖邊。
一條寬闊的河在下方流淌,兩岸長滿了一叢叢墨綠色的蘆葦。
河面非常平靜,既沒有漣漪,也沒有水流的痕跡。只是在那碧綠的水底,就像是些神秘
的生物。
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煙,打開了煙盒。香煙就像清晨那樣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間僻啪作
響。他抽了一口。煙霧是柔和的
看著從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陽,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憊地揉了揉腮幫。“不管怎么說,
這可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沉重,”他憂郁地想到,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樹木你都熟悉……而
我昨天還在謝爾蓋面前吹牛,說我揮揮手就能一走了之。遠方的道路,新的人們……”
他抖了抖煙灰,于是,灰色的小圓柱便落到了蘆葦叢中。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條大魚激起了浪花-----下,兩下,三下。三道不斷擴大的漣
漪蕩漾著
“可能是條狗魚。你瞧它是怎么翻身的,連尾巴都彎了過來。可能有4公斤重。個頭小
的是游不到這里來的……”
他貪婪地吸了口氣,回憶起自己是怎樣在10歲時抓到第一條狗魚的。那也同樣是一個
晴朗無云的夏日的清晨。河里一個人都沒有。他等了很久,可是一條魚也沒咬鉤。他已經準
備聽從老漁夫米赫依爺爺?shù)慕ㄗh,這時,浮子突然不見了,魚竿彎成了拱形。于是,在一個
長著一頭亂蓬蓬的淺色頭發(fā)的少年和一條看不見的魚之間,他渾身濕漉漉的,因為激動而發(fā)
抖,甩在沙地上,那時
他又吸了一口煙,之后慢慢地從鼻孔里把煙吐出來。
“是啊,這一切多么熟悉。上帝啊,要知道我在這里住了37年。青年時代,讀一些描
寫遙遠的國家和無謂的旅行者,描寫愛情的書籍。后來,在這片白樺林里,我第一次親吻了
自己心愛的人……”
他和塔尼婭就是在那里見面的,他是多么愛她啊,愛這個身材勻稱、穿一件輕盈的花布
連衣裙的姑娘,散發(fā)著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
“你就像只雄鷹。”她經常一邊撫摸著他的臉頰,一邊微笑著對他說。
“像只雄鷹?”康斯坦丁笑了,“那就是說,我長了身羽毛!”
“你別笑,”她打斷了他,“別笑……”
這一切都曾發(fā)生過。發(fā)生在這里……
康斯坦丁把沒抽完的煙頭扔了下去,他雙手抓住大衣的領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清晨
這涼爽的空氣散發(fā)著河水的氣味,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國家?是人民?也許,是光著腳丫的
童年以及那根核桃木釣魚竿和那罐鯽魚?或者,燕子在透明的水面上方鳴叫。
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是的,是的。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這樣的清晨過去有,今天有,將來還會有。
(有刪改)
文本二:
散文化小說是小說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元素的創(chuàng)新性小說。它打破了傳
統(tǒng)小說結構模式,不以充滿故事情節(jié)的硬性結構組裝事件和人物,人物大多數(shù)是被簡單意念
塑造出來的扁平、單純的形象,被虛化的人物作為一種意象放入片段式的敘述中,表現(xiàn)特有
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種人情美。散文化小說注重語言的藝術,結構開放而自由,呈現(xiàn)出和
諧柔性的藝術之美。這類小說往往能表現(xiàn)作者的一種強烈的感受,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思想。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斯坦丁“掏出”“打開”煙盒,“冰冷的手指”和“僻啪作響”等細節(jié)都顯示著他內
心的不平靜。
B.”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陽”反襯出康斯坦丁內心”難以置信的沉重”,這說明他對離開
故鄉(xiāng)這一決定后悔了。
C.小說結尾兩次出現(xiàn)“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強調了這樣明亮的夏日清晨承載著康斯
坦丁對家鄉(xiāng)的美好回憶和眷戀。
D.結尾處“這樣的清晨過去有,今天有,將來還會有"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主要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既展現(xiàn)康斯坦丁過去的生活,又表現(xiàn)
他對故鄉(xiāng)深厚的情感。
B.”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段引出了下文康斯坦丁回憶自己小時候在河里第一次抓到
狗魚的相關內容。
C.小說敘述頗具特色,對過去生活的回憶與現(xiàn)實情景交織,虛實相生
D.小說在敘述時運用第三人稱便于客觀表現(xiàn)人物心理與情感,而在回憶某些情景時運用
第一人稱便于全方位展現(xiàn)人物活動。
(3)文本一插入了康斯坦丁小時候捕魚和青年時戀愛的情景,請簡析其作用。
(4)請結合文本二的內容,簡要分析文本一具有散文化小說的哪些特征。
三、文言文閱讀(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量民而已。”曰:“愛民若
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愛
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多徭
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見其勞苦為
之悲。”
武王問于太公曰:“賢君治國何如?”對曰:“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自奉
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于無功;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進賢舉過者有賞:后宮
不荒,女遢不聽;上無淫,下不陰害:不興宮室以費財,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宮無腐蠹之
藏,此賢君之治國也。”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于太公曰:“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不法法,
以其所善為法者也;故令出而亂,亂則更為法,是以其法令數(shù)更也。”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材料二:
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
晏子對曰:“其政任賢,其行愛民,其取下節(jié);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方從邪害民宣有罪
進善舉過春有賞“其政,刻上而饒下,赦過而救窮,不因怒以加罰:不從欲以蘿野不修怒
而危國;上無驕行,下無諂德,下無竊權:上無朽蠹之藏,下無凍餒之民,其民安樂而尚親。
賢君之治國若此。”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
(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
案標號涂黑。
在上不犯A下B在治不C傲窮D從邪E害民者有罪F進善G舉過者有賞。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愛,指愛護,與《過秦論》中“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愛”意思相同。
B.奪,指掠奪,與《陳情表》中“行年四歲
C.謁,文中指請求,與《荊軻刺秦王》中“臣愿得謁之”的“謁”意思不相同。
D.勞民,使百姓辛勞,“勞”與《鴻門宴》“勞苦而功高如此”中“勞”用法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公認為治理好國家的根本是愛護百姓,對其勿殺、勿奪、勿害、勿擾,使其生活安
樂O
B.太公認為賢明的君主對待百姓當如對待家人,能夠真切關心百姓吃穿勞作等方面的問
題。
C.太公認為賢明君主治理之下的國家往往政治清平,法度嚴明,官吏不嚴苛
D.晏子認為國君若能寬嚴有度,不喜怒無常、不自私驕橫,便能使其治下的百姓安樂團
結。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
②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為法者也。
(5)關于賢君如何治國的問題,太公與晏子有哪些相同看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四、詩歌閱讀(9分)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①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注釋】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曾歷黃巢之亂。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詩人對弟侄“居窮道不窮”的做法感到困惑,因此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全篇。
B.頷聯(lián)“雖在”“常修”,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
C.頸聯(lián)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窗外綠竹搖曳,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
D.此詩的語言親切自然、質樸無華,詩句表達對后輩的勸勉,情味息直
(2)此詩蘊含哪些深刻的道理?請結合全詩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寫(6分)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借秦警唐,諷喻
唐朝統(tǒng)治者若不能吸取前人之教訓,必將重蹈覆轍。
②李煜在《虞美人》中以“,”兩句賦予美好事物以濃烈
的主觀色彩,希望它們早點結束,以免反添其愁。
③中國傳統(tǒng)樂器與中國古典詩歌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古代不少文人將樂器寫入詩歌中
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經典詩詞,如“,
六、語言文字運用I(7分)
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山與水,是有靈性的。有句俗語不是說“萬物皆有靈”嗎!然而,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
說法,就能達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其實,山高人為峰這句話出自畫家張大千的友
人所贈對聯(lián)“海到盡頭天是岸,是對于精神層面而言的。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它的慈悲水波,一直與遠方天際相連接。它不僅為千萬
生靈提供生命之泉,著名的愛情之島:君山島。至今盛傳舜帝與妃子的動人傳說。這里的水
鳥成千上萬,翱翔于碧波之上,讓人頓感祥和。再者,白眉白須的古老太行,像一位游僧,
守候于華北板塊的中部,風云幾萬年,一雙草鞋,不改初衷,除疾納福。有一年,我們一群
詩人游走于太行深處,并未依戀杏花村的誘人酒香,神奇地貼在懸崖之上,燦然盛放,也像
夢境。
(1)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
A.有句俗語不是說“萬物皆有靈”嗎?
B.就能達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C.山高人為峰這句話出自畫家張大千的友人所贈對聯(lián)“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
峰”。
D.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如何描寫太行山的?請簡要分析。
七、語言文字運用n(13分)
7.(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①?教育家夏可尊先生曾經說過: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單解作紅色,“夜”
不單解作晝的反面。見了“新綠”二字;見了“落葉”二字,②。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
也在此。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語感就是③。葉圣陶先生把語感的對象由文字擴展為語
言文字。葉老特別強調:“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
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
通常叫做‘語感
外國留學生會說出“太陽升起在浩蕩的草原上”“盡管天塌下來,我也能頂?shù)米 边@樣
的句子,中國人聽到這些句子,覺得有些地方不像中國話。因為我們心底有一種“像”中國
話的感覺,這就是語感。
總之,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yǎng),是個體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
過12個字。
(2)下列選項中的“像”與文段中加點的“像”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他長得很像他的母親。
B.金菊燦然盛放,像神話,也像夢境。
C.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
D.遠遠地看見一座橢圓形的建筑,像是體育館。
(2)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改寫成一個長單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
改變原意。
八、寫作(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熬過黑夜,便是旭日初升。”熬是一種堅持。
“熬過了最難的日子,以后的日子就會更加容易。"熬是一種磨練。
“多年媳婦熬成婆。”熬是一種忍耐。
有人熬著熬著就出眾了,有人熬著熬著就出局了……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文體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聯(lián)盟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你的身體怎么知道什么時候該睡覺?是你大腦深處的24小時生物鐘發(fā)射出的信號。生
物鐘會制造出循環(huán)的晝夜節(jié)律,讓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規(guī)時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
著其他的節(jié)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飲食時間、你的心情和情緒、產生的尿量、核心體溫、代
謝率,在比賽中打破奧運會紀錄的可能性與一天中的時間段有關,這并非巧合。破紀錄的可
能性會在人類晝夜節(jié)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時候),因為維持生命的關鍵代謝、心血管、
體溫和激素水平等波動過程,都是由晝夜節(jié)律這個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項巧妙的實驗得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
的成果:時間靜止一一至少對于一株植物來說。含羞草的葉子會在白天追隨天空中太陽的弧
形軌跡,到了夜晚會像枯萎了一樣垂下。第二天早晨,如往常般茁壯。這種特別的植物吸引
了法國地球物理學家德梅朗的注意。當時許多人認為,植物的舒張和收縮行為完全由對應的
日出日落決定,葉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張,并隨著黑夜的降臨而收起。將含羞草置于一個封
閉的盒子里,盡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現(xiàn)得好像沐浴在陽光下一樣;而夜幕
降臨時,即使沒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訊號,整夜保持著葉子下垂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發(fā)
現(xiàn):生物實際上有自己的時間節(jié)律,并不是單純聽從太陽的節(jié)奏性指令。
人類也有類似的體內晝夜節(jié)律。1938年,芝加哥大學的納塞尼爾?克萊德曼教授與他的
研究助理布魯斯?理查森共同進行了一項較為極端的科學研究。他們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碼洞
里,這是地球上極深的洞穴之-----事實上,它的最深處完全無法探測到陽光滲透。他們一
共在黑暗中度過了32天。除了積攢了濃密的面部須發(fā)外,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了兩大突
破性的發(fā)現(xiàn)。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形成自己的內源性晝夜節(jié)律,也就是體內自我生成的節(jié)奏。克
萊德受和理查森都沒有隨機地醒來和入睡,即有較長時間的清醒狀態(tài)(約15個小時),并伴
隨有大約9個小時的睡眠。第二個出乎意料且意義更重大的發(fā)現(xiàn)是,而是始終確切地超過了
24小時。這就像一塊計時不準、走得時間較長的手表,隨著外界時間每過一天,我們確定
了一個成年人的體內生物鐘平均持續(xù)時間大約是24小時15分鐘。它與地球的24小時自轉
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個有職業(yè)自尊的瑞士鐘表匠能夠接受的精確計時。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生活在類似的黑暗環(huán)境中。我們通常會感受到來自太
陽的光線,調整我們不精確的、運行時間過長的生物鐘。陽光就像轉動走時不準確的手表側
面旋鈕的食指和大拇指,將其“調”回精確的24小時。24小時生物時鐘坐落在大腦中央一
處被稱為“視交叉上核”的地方。在這一位置上,視交叉上核會對從每只眼睛沿著視神經傳
送到大腦后部進行視覺處理的光信號進行“抽樣分析”,將其重置為精確的24小時周期,從
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個生命體生物節(jié)律交響樂的中央指揮。對于白天活動的量行性物種
來說,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覺。這些過程會在夜間逐漸變得低緩,從而消除產生警覺性的影響。
日光是我們所處環(huán)境中最可靠的重復性信號。大多數(shù)生物會發(fā)展出晝夜節(jié)律的原因(例如溫
度)還是體外活動(例如進食)與地球每日繞軸自轉(太陽出現(xiàn))和黑夜(太陽隱藏)的軌
道力學同步。
熱而,日光雖然不是大腦重置生物鐘時可抓住的唯一信號,但只要日光存在,比如食物、
運動、溫度波動,甚至定時的交流互動等。這就是為什么失明的人不會完全失去他們的晝夜
節(jié)律的原因。任何大腦用于時間重置的信號都被稱為授時因子,雖然光是最可靠的也是最主
要的授時因子,但還有許多其他因子可以用于日光的輔助調節(jié)
(摘編自馬修?沃克《我們?yōu)槭裁匆X?》)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B
A.晝夜節(jié)律有強大的影響力,它既可以控制人體的休息時間,也可以控制人的代謝率等
節(jié)奏模式。
B.德梅朗通過含羞草葉片的對比實驗,證明了生物體內有自己的時間節(jié)律,并不完全由
日出日落決定。
C.人體內的生物鐘平均持續(xù)時間約為24小時15分,其不精確性促使陽光每天對其進行
重置和調整。
D.人體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繞軸自轉的軌道力學同步,是因為日光是大腦重置生物鐘時的
重要信號。
(2)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在第一段中,不同時間段破紀錄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時間等
B.生物的時間節(jié)律和人類的晝夜節(jié)律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前者也對后者的探索研
究具有啟發(fā)意義。
C.“人類也有類似的體內晝夜節(jié)律”一句引出下文,芝加哥大學教授確定了人體內自我
生成的節(jié)奏的平均持續(xù)時間。
D.文末用“最主要”“最優(yōu)先”“最可靠”三個詞語強調光作為授時因子的重要性,但也
不否定其他授時因子的存在。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B
A.在除夕,中人往往會教夜守歲,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過了十二點再睡
B.先秦古歌《擊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
C.衡水中學學生講述高三生活,高三學子努力學習,有人早上5:20就已經起床
D.2017年9月9日,中國女排姑娘時隔十六年以五場全勝的成績再次站到了大冠軍杯的
最高領獎臺上。
(4)德梅朗的含羞草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請簡要說明。
(5)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科學性”和“通俗性”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解答】(1)A.”它既可以控制人體的休息時間”錯誤,結合“生物鐘會制造出循環(huán)的
晝夜節(jié)律。C.“其不精確性促使陽光每天對其進行重置和調整”錯誤,結合“我們通常
會感受到來自太陽的光線、運行時間過長的生物鐘”可知。D,歸因錯誤,可能就是為了
使自己的身體和行為活動一一不管是體內活動(例如溫度)還是體外活動(例如進食)
與地球每日繞軸自轉。
故選B。
(2)C.“芝加哥大學教授確定了人體內自我生成的節(jié)奏的平均持續(xù)時間”錯誤,我們確
定了一個成年人的體內生物鐘平均持續(xù)時間大約是24小時15分鐘”可知。
故選C。
(3)第一段的觀點是:生物鐘會制造出循環(huán)的晝夜節(jié)律,讓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規(guī)時段
感到疲倦或清醒,包括你偏好的飲食時間、產生的尿量、代謝率。B.本項符合。
故選B。
(4)①結合“他將含羞草放置在戶外環(huán)境中,葉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張。將含羞草置于
一個封閉的盒子里……”可知,思考背后的原理。
②結合“當時許多人認為,植物的舒張和收縮行為完全由對應的日出日落決定,要敢于
質疑。
(5)①科學性:信息準確可靠。結合“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通常會感受到來自太陽的光
線……”等可知,如用“大多數(shù)人”“通常”等限定性詞語和“晝夜節(jié)律”“視交叉上核”
等術語準確嚴謹?shù)亟沂疽?guī)律,芝加哥大學的納塞尼爾?克萊德曼教授與他的研究助理布魯
斯?理查森共同進行了一項較為極端的科學研究……”等可知,如芝加哥大學的納寨尼爾
?克萊德曼教授與他的研究助理布魯斯?理查森得出的研究成果“他們規(guī)律性循環(huán)的‘睡
眠一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確的24小時,八十多年后我們確定“一個成年人的體內生物鐘
平均持續(xù)時間大約是24小時15分鐘”、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科學內容、走得時間較長的
手表,他們都會通過體內形成的更長的計時法開始計時”可知、走得時間較長的手表”
為喻,而是稍長于24小時,化深奧為淺顯。
答案:
(1)B
(2)C
⑶B
(4)①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思考背后的原理。
②要敢于質疑,敢于驗證自己的想法。
(5)①科學性:信息準確可靠。運用準確的語言和科學術語揭示事物客觀規(guī)律;引用的
材料都是準確無誤的事實材料,而是始終確切地超過了24小時”。②通俗性:用深入淺
出。如作者以“計時不準,說明人的晝夜節(jié)律周期不是精確的24小時,化抽象為形象,
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16分)
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離別
[俄]弗嗦羅金
輕盈、透明的霧在東方突然變得粉紅了,閃出一片黃色的火花來,幾分鐘迅速地飛馳而
過
康斯坦丁從他坐著的那只腐爛的大樹樁上站起身來,樹樁的底部在夜間會閃出非常神奇
的亮光。他裹緊大衣,走到懸崖邊。
一條寬闊的河在下方流淌,兩岸長滿了一叢叢墨綠色的蘆葦。
河面非常平靜,既沒有漣漪,也沒有水流的痕跡。只是在那碧綠的水底,就像是些神秘
的生物。
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煙,打開了煙盒。香煙就像清晨那樣干燥,在他冰冷的手指間僻啪作
響。他抽了一口。煙霧是柔和的
看著從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陽,康斯坦丁笑了笑,疲憊地揉了揉腮幫。“不管怎么說,
這可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沉重,”他憂郁地想到,每一株小草、每一棵樹木你都熟悉……而
我昨天還在謝爾蓋面前吹牛,說我揮揮手就能一走了之。遠方的道路,新的人們……”
他抖了抖煙灰,于是,灰色的小圓柱便落到了蘆葦叢中。
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條大魚激起了浪花-----下,兩下,三下。三道不斷擴大的漣
漪蕩漾著
“可能是條狗魚。你瞧它是怎么翻身的,連尾巴都彎了過來。可能有4公斤重。個頭小
的是游不到這里來的……”
他貪婪地吸了口氣,回憶起自己是怎樣在10歲時抓到第一條狗魚的。那也同樣是一個
晴朗無云的夏日的清晨。河里一個人都沒有。他等了很久,可是一條魚也沒咬鉤。他已經準
備聽從老漁夫米赫依爺爺?shù)慕ㄗh,這時,浮子突然不見了,魚竿彎成了拱形。于是,在一個
長著一頭亂蓬蓬的淺色頭發(fā)的少年和一條看不見的魚之間,他渾身濕漉漉的,因為激動而發(fā)
抖,甩在沙地上,那時
他又吸了一口煙,之后慢慢地從鼻孔里把煙吐出來。
“是啊,這一切多么熟悉。上帝啊,要知道我在這里住了37年。青年時代,讀一些描
寫遙遠的國家和無謂的旅行者,描寫愛情的書籍。后來,在這片白樺林里,我第一次親吻了
自己心愛的人……”
他和塔尼婭就是在那里見面的,他是多么愛她啊,愛這個身材勻稱、穿一件輕盈的花布
連衣裙的姑娘,散發(fā)著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
“你就像只雄鷹。”她經常一邊撫摸著他的臉頰,一邊微笑著對他說。
“像只雄鷹?”康斯坦丁笑了,“那就是說,我長了身羽毛!”
“你別笑,”她打斷了他,“別笑……”
這一切都曾發(fā)生過。發(fā)生在這里……
康斯坦丁把沒抽完的煙頭扔了下去,他雙手抓住大衣的領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清晨
這涼爽的空氣散發(fā)著河水的氣味,它到底是什么呢?是國家?是人民?也許,是光著腳丫的
童年以及那根核桃木釣魚竿和那罐鯽魚?或者,燕子在透明的水面上方鳴叫。
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是的,是的。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
這樣的清晨過去有,今天有,將來還會有。
(有刪改)
文本二:
散文化小說是小說的某些特征被弱化,融入了一些散文元素的創(chuàng)新性小說。它打破了傳
統(tǒng)小說結構模式,不以充滿故事情節(jié)的硬性結構組裝事件和人物,人物大多數(shù)是被簡單意念
塑造出來的扁平、單純的形象,被虛化的人物作為一種意象放入片段式的敘述中,表現(xiàn)特有
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種人情美。散文化小說注重語言的藝術,結構開放而自由,呈現(xiàn)出和
諧柔性的藝術之美。這類小說往往能表現(xiàn)作者的一種強烈的感受,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思想。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康斯坦丁“掏出”“打開”煙盒,“冰冷的手指”和“僻啪作響”等細節(jié)都顯示著他內
心的不平靜。
B.“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太陽”反襯出康斯坦丁內心“難以置信的沉重”,這說明他對離開
故鄉(xiāng)這一決定后悔了。
C.小說結尾兩次出現(xiàn)“一個明亮的夏日的清晨”,強調了這樣明亮的夏日清晨承載著康斯
坦丁對家鄉(xiāng)的美好回憶和眷戀。
D.結尾處“這樣的清晨過去有,今天有,將來還會有"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小說主要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既展現(xiàn)康斯坦丁過去的生活,又表現(xiàn)
他對故鄉(xiāng)深厚的情感。
B.”河的中央泛起了波浪”一段引出了下文康斯坦丁回憶自己小時候在河里第一次抓到
狗魚的相關內容。
C.小說敘述頗具特色,對過去生活的回憶與現(xiàn)實情景交織,虛實相生
D.小說在敘述時運用第三人稱便于客觀表現(xiàn)人物心理與情感,而在回憶某些情景時運用
第一人稱便于全方位展現(xiàn)人物活動。
(3)文本一插入了康斯坦丁小時候捕魚和青年時戀愛的情景,請簡析其作用。
(4)請結合文本二的內容,簡要分析文本一具有散文化小說的哪些特征。
【解答】(1)B.“反襯”錯誤。“這說明他對離開故鄉(xiāng)這一決定后悔了”錯誤。
故選Bo
(2)D.“而在回憶某些情景時運用第一人稱便于全方位展現(xiàn)人物活動”錯誤。
故選D。
(3)①結合“他貪婪地吸了口氣,回憶起自己是怎樣在10歲時抓到第一條狗魚的,插
入的情景表明康斯坦丁童年和青年時期在故鄉(xiāng)的生活有趣而美好。
②結合“是啊,這一切多么熟悉,要知道我在這里住了37年,我喜歡在這里坐著……”
可知。
③結合“他和塔尼婭就是在那里見面的,他是多么愛她啊、穿一件輕盈的花布連衣裙的
姑娘,散發(fā)著稻草和草地花朵的芬芳”可知,富有變化。
(4)①軟性結構模式。結合“康斯坦丁從他坐著的那只腐爛的大樹樁上站起身來。他裹
緊大衣,淡化情節(jié)、平淡。運用特寫的方式營造詩情畫意的意境。
②虛化人物性格。結合“康斯坦丁掏出一盒煙。香煙就像清晨那樣干燥。他抽了一口,
不太濃烈”可知,少有對其性格的細致刻畫,表現(xiàn)對故鄉(xiāng)的深情。
③語言的散文化。結合“清晨這涼爽的空氣散發(fā)著河水的氣味,小說語言清新雋永,具
有畫面美。
答案:
(1)B
(2)D
(3)①插入的情景表明康斯坦丁童年和青年時期在故鄉(xiāng)的生活有趣而美好,使小說的內
容更豐富更充實。
②插入情景更能表現(xiàn)人物情感:康斯坦丁對家鄉(xiāng)的美好回憶突出了他即將離別故鄉(xiāng)的不
舍之情。
③插入情景使行文避免呆板,富有變化。
(4)①軟性結構模式。淡化情節(jié)、平淡。運用特寫的方式營造詩情畫意的意境。
②虛化人物性格。小說對康斯坦丁這一主人公形象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勾畫,將人物與小
說的抒情氛圍相融。
③語言的散文化。小說語言清新雋永,具有畫面美。
三、文言文閱讀(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武王問于太公曰:“治國之道若何?”太公對曰:“治國之道,蒙民而已。”曰:“愛民若
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守,樂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國之道,愛
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務,則害之也,則敗之也;有罪者重其罰;重賦斂者,則奪之也;塞遙
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故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見其勞苦為
之悲。”
武王問于太公曰:“賢君治國何如?”對曰:“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自奉
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于無功;不因喜以賞,不因怒以誅,進賢舉過者有賞:后宮
不荒,女遇不聽;上無淫,下不陰害:不興宮室以費財,不雕文刻鏤以逞耳目;宮無腐蠹之
藏,此賢君之治國也。”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于太公曰:“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何也?"太公曰:“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不法法,
以其所善為法者也;故令出而亂,亂則更為法,是以其法令數(shù)更也。”
(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政理》)
材料二:
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
晏子對曰:“其政任賢,其行愛民,其取下節(jié);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窮從邪害民者有罪
進善舉過者有賞。其政,刻上而饒下,赦過而救窮,不因怒以加罰:不從欲以茅氏,不修怒
而危國;上無驕行,下無諂德,下無竊權:上無朽蠹之藏,下無凍餒之民,其民安樂而尚親。
賢君之治國若此。”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
(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
案標號涂黑。
在上不犯A下B在治不C傲窮D從邪E害民者有罪F進善G舉過者有賞。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愛,指愛護,與《過秦論》中“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愛”意思相同。
B.奪,指掠奪,與《陳情表》中“行年四歲
C.謁,文中指請求,與《荊軻刺秦王》中“臣愿得謁之”的“謁”意思不相同。
D.勞民,使百姓辛勞,“勞”與《鴻門宴》“勞苦而功高如此”中“勞”用法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太公認為治理好國家的根本是愛護百姓,對其勿殺、勿奪、勿害、勿擾,使其生活安
樂。
B.太公認為賢明的君主對待百姓當如對待家人,能夠真切關心百姓吃穿勞作等方面的問
題。
C.太公認為賢明君主治理之下的國家往往政治清平,法度嚴明,官吏不嚴苛
D.晏子認為國君若能寬嚴有度,不喜怒無常、不自私驕橫,便能使其治下的百姓安樂團
結。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多徭役以罷民力,則苦之也;勞而擾之
②為國而數(shù)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為法者也。
(5)關于賢君如何治國的問題,太公與晏子有哪些相同看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解答】(1)句意:在上位面而不欺凌下屬,身居官位眉不輕視困領之人,對進善言。
“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窮”兩句句式結構一致,故分別在“下”“窮”后斷開,故在
兩句中間斷開。
故選BDF。
(2)A.文中的“愛”指愛護。《過秦論》中“不愛珍器里曳肥饒之地”的“愛”指“吝
惜”。
故選Ao
(3)D.“不喜怒無常”錯,原文為“不因喜以加賞,是指國君賞罰分明。
故選D。
(4)①罷,使……疲憊;苦;怒,使……怨怒,就是使他們痛苦,就是使他們怨怒。
②數(shù),多次;法;善,喜歡,是因為(治理因家的人)不把法令當法令。
(5)①由材料一“太公對曰:“治國之道,愛民而已'”,太公和晏子都認為賢君治國需
“愛護百姓”,不多觀游臺池以罷民,宮無腐蠢之藏、材料二“其取下節(jié),下無凍餒之民”
幾處信息可知;③由材料一“賞賜不加于無功,不因喜以賞,害民者有罪、材料二“從
邪害民者有罪,不因怒以加罰”幾處信息可知。
答案:
(1)BDF
(2)A
(3)D
(4)①增加徭役而使民力疲憊,就是使他們痛苦,就是使他們怨怒。
②治理國家卻多次改變法令,是因為(治理因家的人)不把法令當法令。
(5)①愛護百姓;②戒奢以儉。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周武王向姜太公問道:”治國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不過是愛護百姓罷了?”太公回答說:
“使他們獲利而不要損害他們,使他們生存而不要殺害他們,使他們歡樂而不要使他們痛苦,
這治國的根本方法、行為。百姓失去他們的職業(yè);衣事錯過了季節(jié),就是殺害他們,就是掠
奪他們,就是使他們痛苦,就是使他們怨怒,對待百姓如同父母愛護子女,聽說他們挨餓愛
凍就為他們哀傷。”
周武王向姜太公問道:“賢明的君主怎樣治理國家,他的政治清平,賦稅有節(jié)制。他不
因個人的喜好而捐害國法,刑罰不施于無罪的人:不因為高興就賞賜,推薦賢才檢舉過失的
人有賞:后宮不荒淫,在下位的人不會暗中作惡:不大興宮室來耗費錢財,不在宮室;官府
儲藏中沒有腐爛蟲蛀的糧食和財物,這就是賢明君主治理國家的情況!”
周武王向姜太公問道:“治理國家卻多次改變法令?”太公說:“治理國家卻多次改變法
令,把他所喜歡的當作法令,一動亂就另外制定法令。”
材料二:
齊景公問晏子說:“賢明的君主是怎樣治理國家的,在行為上愛護百姓:他們向下索取
適度有節(jié)制;在上位而不欺凌下屬;對放縱邪惡傷害百姓的人要治罪、指出過錯的人要給予
獎勵,對上嚴苛而對下寬容,不因自己生氣了便加以處罰:不放縱自己的私欲而使百姓辛勞;
上邊沒有驕橫的行為,下邊沒有專權的事情,下邊沒有挨餓受凍的百姓,而主張各司其職。
賢明的君主就是這樣治理國家的。“
四、詩歌閱讀(9分)
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①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注釋】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曾歷黃巢之亂。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首聯(lián)詩人對弟侄“居窮道不窮”的做法感到困惑,因此用提問的方式來開啟全篇。
B.頷聯(lián)“雖在”“常修”,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
C.頸聯(lián)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窗外綠竹搖曳,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
D.此詩的語言親切自然、質樸無華,詩句表達對后輩的勸勉,情味息直
(2)此詩蘊含哪些深刻的道理?請結合全詩分析。
【解答】(1)B.”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于詩無據(jù)。
故選B。
(2)首聯(lián)敘侄子雖未入仕卻能于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yè),不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
“家山雖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禮樂風”,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矢志不渝地追求。
尾聯(lián)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尾聯(lián)告訴我們求學需要勤奮。
全詩前句諄諄教誨,年輕時不要怕經歷辛苦磨難;后句是危言警示,說明了一個量變到
質變的辯證道理。
答案:
(1)B
(2)①求學需要沉心靜氣,不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處境再窘迫。②求學需要意志堅定。“常
修禮樂風”可以看出即使身處“干戈地”,堅持修身養(yǎng)性,珍惜點滴光陰,莫向光陰惰寸
功”直接告訴我們,積累“寸功”。
譯文:
為什么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yǎng),我還是與往常一樣。
故鄉(xiāng)雖然飽受戰(zhàn)亂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遠處泉水潺潺。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
賞析:
全詩前句諄諄教誨,年輕時不要怕經歷辛苦磨難;后句是危言警示,說明了一個量變到
質變的辯證道理,平易自然,沒有一難解字句,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
首聯(lián)先敘侄子雖未入仕卻能于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yè),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重視修身立德,仍要“常修禮樂風”,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
頸聯(lián)則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流入硯池,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
伏案苦讀。
尾聯(lián)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
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沒有一難解字句,仿佛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令你
不能不佩服詩人的藝術之高超,若就其佳句來說,令人應接不暇,野泉聲人硯池中”,情景
交融。同時。杜荀鶴是唐末時一位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為宗旨。
五、名篇名句默寫(6分)
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借
秦警唐,諷喻唐朝統(tǒng)治者若不能吸取前人之教訓,必將重蹈覆轍。
②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兩句賦予美好事物
以濃烈的主觀色彩,希望它們早點結束,以免反添其愁。
③中國傳統(tǒng)樂器與中國古典詩歌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古代不少文人將樂器寫入詩歌中
創(chuàng)作出了無數(shù)經典詩詞,如“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解答】故答案為: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重點字:鑒)
(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重點字:秋)
(3)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重點字:唧)
六、語言文字運用I(7分)
6.(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山與水,是有靈性的。有句俗語不是說“萬物皆有靈”嗎!然而,我們又有了一個新的
說法,就能達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其實,山高人為峰這句話出自畫家張大千的友
人所贈對聯(lián)“海到盡頭天是岸,是對于精神層面而言的。
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它的慈悲水波,一直與遠方天際相連接。它不僅為千萬
生靈提供生命之泉,著名的愛情之島:君山島。至今盛傳舜帝與妃子的動人傳說。這里的水
鳥成千上萬,翱翔于碧波之上,讓人頓感祥和。再者,白眉白須的古老太行,像一位游僧,
守候于華北板塊的中部,風云幾萬年,一雙草鞋,不改初衷,除疾納福。有一年,我們一群
詩人游走于太行深處,并未依戀杏花村的誘人酒香,神奇地貼在懸崖之上,燦然盛放,也像
夢境。
(1)文中多處用了引號,下列四處引號中用法和其他三處不同的一項是D
A.有句俗語不是說“萬物皆有靈”嗎?
B.就能達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C.山高人為峰這句話出自畫家張大千的友人所贈對聯(lián)“海到盡頭天是岸,山至高處人為
峰”。
D.八百里洞庭之水是“母性”的。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是如何描寫太行山的?請簡要分析。
【解答】(1)A.表示直接引用。
B.直接引用。
C.直接引用。
D.表示特殊含義。
故選:D。
(2)畫橫線的句子通過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寫太行山。將太行山比作“一位
游僧”,突出了其古老和樸素的特質,描述太行山“守候于華北板塊的中部,一身布衣,
不改初衷,除疾納福”,表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設備包清工合同樣本
- 工業(yè)機器人技術與應用模擬習題與答案
- 植物學習題庫含答案
- 線上升國旗課件
- 水電工程承包合作合同
- 2024年2月份暗物質探測器共有權分割技術標準協(xié)議
- 機電安裝工程合同補充條款范本
- 肩關節(jié)鏡手術護理
- 給排水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3月份墻體廣告動態(tài)紫外線消毒集成協(xié)議
- 污水池內防腐施工方案
- 關于對領導班子的意見和建議
- 火警火災處理標準流程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滲漏治理技術規(guī)程
- 初中美術七年級下冊《第4課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課件
- 土建、裝飾、維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技術標范文
- 宮頸癌病歷書寫模板
- summary-writing-概要寫作-優(yōu)質課件
- 芭蕾基訓課程課時教案
- T∕CIC 049-2021 水泥窯用固體替代燃料
-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導讀》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