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國海油研究報告:深水、超深水油氣資源前景廣闊評論:海洋油氣尤其是深海油氣探明率低,具有非常大的發掘潛力。目前陸地油氣勘探技術成熟,油氣探明程度較高,新發現油氣規模逐步變小,而海洋油氣資源探明率較低,勘探潛力較大。截至2017年,陸地油、氣儲量探明率分別為36.72%及47.01%,遠高于海洋油、氣儲量探明率的23.70%及30.55%。海洋油氣探明率隨著水深加深而極具降低,海洋石油方面,淺水(<400米)、深水(400-2000米)、超深水(>2000米)探明率分別為28.05%、13.84%及7.69%;海洋天然氣方面,淺水(<400米)、深水(400-2000米)、超深水(>2000米)探明率分別為38.55%、27.85%及7.55%。油氣探明率隨深度增加快速下降。由于海洋油氣勘探處于早期階段,海洋油氣成為最現實的油氣開發新領域。海洋油氣開發裝置與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油氣開采從淺水走向深水。海洋油氣開采史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1917-1976年為淺水發展階段,海洋油氣最早借助木質鉆井平臺及人工島開發。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坐底式平臺、自升式平臺、鉆井船、半潛式鉆井平臺等鉆井裝置,此時作業水深大多局限在500米以淺的海域;(2)1977年-2009年為深水發展階段,此時期旋轉導向鉆井、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順應塔、第四代半潛式鉆井平臺以及張力腿平臺的發展,為深水油氣勘探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技術和裝備基礎;(3)2010年以來為超深水發展階段,深吃水立柱生產平臺、第五代半潛式鉆井平臺、遠洋鉆井船、智能深水鉆井平臺等裝備的發展,使超深水領域的發展得到極大推動。技術發展帶動成本不斷下降,經濟性提升是海洋油氣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以鉆井速度為例,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鉆完井時間由2010年的240天,下降至2017年的46天,降幅超80%。深水油氣田發現到開發投產時間周期也逐漸縮短,1991?2000年全球深水油氣田投入生產時間約在勘探發現后7年,2011年以來,全球深水油氣田發現至投產平均周期縮短至3.6年,超深水油氣田縮短至2.9年。由于成本降低和管理優化,全球深水油氣項目平衡油價由2014年的78美元/桶降至2021年的49美元/桶,降幅達37%。大部分深水項目平衡油價低于55美元/桶,以巴西為代表的部分項目平衡油價低于40美元/桶,深水項目在全球油氣領域競爭優勢明顯增強,技術進步促進了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進程。海洋油氣勘探支出持續快速增加,將帶動海洋油氣儲量及產量快速上升。根據睿咨得能源統計,油氣勘探支出方面,2020年由于影響,海上油氣綠地項目投資急速萎縮,隨著疫后恢復,海上油氣綠地項目投資額快速增加,2022年突破1000億美元,今明兩年有望繼續維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高位,體現了海洋油氣的高景氣度。海洋油氣儲量發現方面,2000年到2010年,平均年均發現350億桶油當量,深水發現占30%,2011年到2023年,年均油氣發現180億桶油當量,深水發現的占比達到了51%。即全球油氣勘探的整體大趨勢是發現越來越少,但是深水發現占比越來越多。海洋油氣產量方面,根據IEA數據,深水原油產量有望由2015年的6百萬桶/天增加至2040年的10百萬桶/天,深水天然氣年產量則有望從2015年的830億立方米,快速增加至2040年的4610億立方米。這些統計都在指向海洋、深海將是未來石油工業的一個重點方向。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快速發展躋身先列,海洋油氣是未來增儲上產的重點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經歷了從合營到自營,從淺海到深海的發展歷程。(1)中國海上石油開發始于1956年對鶯歌海和渤海的勘探,截至1978年,海上石油產量僅為9萬噸左右,此階段為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實驗開發階段。(2)改革開放后,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開始了對外合作的道路,通過區塊的開放、合作開發,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無論從勘探、開發、生產建造還是管理水平,都取得了質的飛躍。到1990年,我國海洋石油年產量已經達到126萬噸。(3)經過前期合作,我國海洋油氣工業有了一定積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開始嘗試自營模式。截至1995年年底,中國自營油田產油量占比從合作初期的5%上升至25%,我國初步掌握了海上油氣評價和開采技術。(4)1996年以后,我國海洋石油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96年9月中海油宣布原油產量達1000萬噸,同年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進入深水時代。近年來我國流花及陵水深水油氣田的成功開發證明我國海洋油氣工業實現了重大跨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目前海上石油貢獻了我國大部分石油增量,海洋油氣仍將是增儲上產重點方向。2023年中國海洋原油產量6220萬噸,新增產量約360萬噸,占全國原油產量增量的60%以上;海洋天然氣產量約238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增量的15%。中國的海洋油氣資源占國內總資源量的1/3,其中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國總增量的80%以上。當前中淺層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日趨成熟,近海的深層油氣資源、深水海域的油氣資源及已開發的海上稠油和低滲透油氣資源仍是我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重點方向。公司油氣資源規模大,堅持增儲上產,產量快速增長公司擁有豐厚的資源基礎,截至2023年末,公司凈證實儲量約為67.8億桶油當量(考慮權益法核算的凈證實儲量3.8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8.7%,其中國內凈證實儲量為40.5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2.6%,海外凈證實儲量為23.5億桶油當量,同比增長4.0%;2023年,公司儲量替代率達180%,連續7年儲量壽命持續維持在10年以上。2023年,公司凈產量達到678.0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8.7%。公司資產遍及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尼日利亞、伊拉克、烏干達、阿根廷、美國、加拿大、英國、巴西、圭亞那、俄羅斯和阿聯酋等。分區域來看,2023年國內凈產量占比69%,海外凈產量占比為31%。國內凈產量127.8萬桶油當量/天(合467.8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7.8%;海外凈產量52.4百萬桶油當量/天(合210.2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2.0%。在國內油氣增儲上產戰略引導下,公司國內六年獲得六個億噸級油田。公司在國內通過自營作業及合作項目,在渤海、南海西部、南海東部、東海和陸上進行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自2018年總書記作出關于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以來,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2019年公司研究出臺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公司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儲量要翻一番。公司貫徹“深化渤海、發展南海、推進東海、拓展非常規、探索中南部”的區域發展戰略,突出“深耕在生產、推進新項目、突破低邊稠、攻克化學驅、加快深水區、發展煤層氣、強攻致密氣、突破頁巖氣”的開發部署思路,加大了前期研究項目推動力度,強化勘探開發一體化體系建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和工作機構。公司在先進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下,先后斬獲大型凝析氣田渤中19-6、億噸級油田墾利6-1、億噸級油氣田渤中13-2、億噸級油氣田墾利10-2、億噸級油氣田渤中26-6,尤其2024年更是在兩周內先后宣布勘探獲得開平南油田、秦皇島27-3油田兩個億噸級油氣田。國內油田中渤海儲量、產量及產量增幅均居首位。截至2023年底,公司國內合計凈證實石油儲量為40.49億桶油當量,其中渤海、南海西部、南海東部、東海、陸上凈證實儲量分別為19.68、8.62、8.93、1.93、1.33億桶油當量。從儲量增幅看,渤海、南海西部、南海東部、東海、陸上儲量分別增加2.47、-0.41、2.11、-0.01、0.36億桶,渤海的儲量及儲量增幅較為領先。從產量來看,2023年公司渤海、南海西部、南海東部、東海、陸上合計凈產量分別為59.98、22.16、37.52、3.12、4.99萬桶油當量/天,相較2022年,產量增幅分別為4.21、1.09、1.95、1.19、0.85萬桶油當量/天。渤海油田是公司最主要的原油產區,為我國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海域面積7.3萬平方公里,其中可勘探礦區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包括5個構造帶,6個億噸級大油田,形成4大生產油區和8個生產作業單元,作業水深約為10米至30米。截至2023年底,渤海凈證實儲量為1968.4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4.37%。2023年公司渤海合計凈產量為599847桶/天,同比增長7.55%。渤海是公司天然氣儲量、產量增長的重要來源。目前,渤海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5000億立方米。未來,公司聚焦淺水深層/超深層勘探,扎實推進渤海萬億大氣區勘探工程。渤海油田目前處于儲量發現高峰階段早期,未來儲量有望維持高速增長。渤海油田勘探高峰早期階段始于1992年,經歷了三次儲量增長高峰。第1個儲量增長高峰期為1992?2005年,大體以新近系為主的勘探時期,先后發現了歧口17-2油田、秦皇島32-6油田、旅大10-油田等20余個新近系大中型油田。每口探井控制面積約100-200km2,單井控制儲量超700萬噸,年均探明速率為1.3%。第2個儲量增長高峰期為2006-2014年,大體對應多層系立體勘探時期,發現了錦州25-1油田、蓬萊9-1油田、墾利10-1油田等多個億噸級油田,每口探井控制面積約50-100km2,單井控制儲量約為400萬噸,年均探明率為1.6%,大于第1個增長高峰期的探明率,反映了儲量增速進一步加快。第3個儲量增長高峰期為2015年至今,大體對應著精細勘探階段,每口探井控制面積<50km2,單井控制儲量約為393萬噸,年均探明率為1.7%,高于第2個增長高峰期。這表明雖然近年來渤海油田勘探難度越來越大,但儲量仍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并未呈現放緩的跡象,未來儲量有望維持高速增長的趨勢。渤海油田資源潛力較大,根據現有理論及數據挖潛目標明確。截至2023年,渤海油田上報探明石油天然氣儲量當量超過50億噸。“十三五”期間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表明,渤海油田的總資源量約為140億噸,未來勘探領域主要為潛山領域、古近系領域、新近系領域及頁巖油氣領域。潛山領域重點圍繞遼北潛山帶、遼南潛山帶和環渤中凹陷的隱蔽型潛山開展攻關,原油資源潛力約為2.6億噸,天然氣資源潛力為1600億m3;古近系領域圍繞遼中—遼西北部洼陷帶、石南陡坡帶東段、渤中凹陷西南環地區與黃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帶開展勘探,原油資源潛力約為4.1億噸,天然氣資源潛力為300億m3;淺層新近系領域圍繞環渤中凹陷,資源潛力為2億噸;非常規油氣領域優選萊州灣凹陷頁巖油進行重點探索,資源潛力為8.6億噸。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產油區之一,我國主權面積占三分之二。南海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千米,我國主權面積占三分之二,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海盆之一。公司目前在南海的勘探開采主要集中于南海北部,為了便于管理,國家將南海油氣田以珠江出海口為界,劃分為“南海西部油田”與“南海東部油田”。南海油氣資源豐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區之一。我國對南海的勘探始于20世紀80年代,探明石油資源儲量152億噸。南海西部油田勘探面積近50平方公里,主要由崖城13-1,東方1-1,南海文昌13-1,文昌13-2,潿洲10-3,潿洲12-1等油田組成。其中崖城13-1氣田是中國海上最大的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的氣田,東方1-1氣田為我國海上最大的自營天然氣田。截至2023年底,公司南海西部油田儲量為861.9百萬桶,同比增長-4.56%。2023年南海西部合計凈產量為221573桶/日,同比增長5.14%。目前,南海西部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近萬億方。未來,公司將聚焦深水深層和深水超淺層勘探等,扎實推進南海萬億大氣區勘探工程建設。南海東部油田礦區面積約25.8萬平方公里,現有7大油氣產區,包括51個在生產油氣田、42座生產設施,主要由陸豐13-1、陸豐22-1、惠州21-1、流花11-1、西江24-3等油田組成。其中流花11-1油田為中海油與阿莫科、科麥奇公司合作開發,為目前中國海上最大的合作油田。1990年以來已累計生產油氣超過3.5億噸油當量,成為保供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能源支柱。截至2023年底,南海東部儲量達到892.6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30.94%。2023年南海東部合計凈產量為375232桶/天,同比增加5.50%。公司已經開發多個深水、超深水油田,南海深水油氣田蓬勃發展。目前世界公認的深水定義是:從水面到海床垂直深度500-1500米水深稱為深水,1500米水深以深為超深水。全球能夠進行深水-超深水油氣田開發的國家約10個,其中多數國家是依靠少數歐美發達國家進行水水油田開發的。公司經過20余年理論技術攻關,建立了深水區優質儲層發育模式與天然氣成藏模式,形成一套表層批鉆、探井轉開發井、井壁強化等深水優快鉆完井關鍵技術,理論技術獲得突破后,形成了鉆井、測試等一整套深水勘探技術體系,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具備深水勘探作業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擁有三個國內深水油氣田:荔灣深水氣田、流花深水油田和陵水深水氣田。荔灣深水氣田屬于南海東部油田,由公司和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合作開發。荔灣3-1氣田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深水油氣田,位于南海東部,中國香港東南300千米處,平均水深1500米,于2006年6月被發現,探明儲量1000億-1500億立方米。2009年初啟動開采項目,由中國海油與和哈斯基能源公司合作開發,中國海油擁有該氣田51%的權益,后者將持有49%的股份。氣田自2014年4月24日正式商業性投產,揭開了我國深水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的序幕。流花深水油田屬于南海東部油田,是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包括流花16-2、流花20-2和流花21-2三個油田。油田群平均水深412米,是中國海上開發水深最深的油田群,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海上油氣田水下生產系統,開發技術難度和復雜性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9月首個油田投產以來,流花16-2油田群產量節節攀升,截止2023年6月,油氣日產量保持在1.1萬噸油當量以上。陵水深水氣田屬于南海西部油田,是我國第一個自營深水氣田。陵水深水氣田所在水域水深在1500米左右,油氣層在海床下2000米左右,屬于超深水井。其發現時間為2014年9月,是我國第一個自營深水氣田。陵水17-2深水氣田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方,天然氣日產量達1516噸(油當量)。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志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進入“超深水時代”。南海北部深水區仍處于勘探早期階段,油氣勘探前景廣闊。目前南海北部深水區已發現的油氣主要位于瓊東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深水區勘探仍處于早期階段,仍具備繼續發現千億立方米級氣田群的潛力。珠江口盆地方面:深水區包括珠Ⅱ坳陷的白云凹陷和南部坳陷帶的鶴山、荔灣、興寧凹陷以及潮汕坳陷,水深多數>1500m,根據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結果(2015年),瓊東南盆地的樂東-陵水凹陷、長昌凹陷、松南低凸起和松南-寶島凹陷主要以生天然氣為主,天然氣資源量為3.36萬億立方米。根據盆地石油地質條件、資源潛力和勘探成效等特征分析,瓊東南盆地的有利勘探方向為:①樂東-陵水凹陷的中央峽谷、陵南斜坡帶;②松南-寶島凹陷的反轉構造帶、寶島北坡海底扇;③長昌凹陷的環A洼圈閉帶(海底扇)。瓊東南盆地方面:深水區主要包括樂東、陵水、松南、寶島、長昌、北礁6個凹陷和松南、陵南2個低凸起。根據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結果(2015),珠江口盆地深水區珠Ⅱ坳陷原油資源量為4.62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1.47萬億立方米;南部坳陷原油資源量為4.64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0.26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于珠Ⅱ坳陷的白云凹陷、東沙隆起、云荔低隆起、云開低凸起,南部坳陷的荔灣凹陷。珠江口盆地的有利勘探方向為:①白云凹陷的主洼深水扇、主洼兩翼、西南斷階帶;②荔灣凹陷的深水扇。南海中南部地質條件優越,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南海中南部主要發育曾母、萬安、文萊-沙巴、北康、中建南、筆架南、雙峰、南沙海槽、禮樂、西北巴拉望、南薇東、南薇西、九章和安渡北等14個沉積盆地,總面積約為75萬平方千米。南海中南部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地質資源量為116萬噸,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26.3萬億立方米。南海中南部油氣資源主要分布于文萊-沙巴、曾母、萬安盆地,三大盆地累計地質資源量占總量的72.5%。目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圍繞“九段線”周邊主要的含油構造展開油氣勘探活動,相當數量的區塊屬于“九段線”內,或處于爭議地區,但是這些國家的勘探開采活動多集中在淺水區,深水區相對鉆井較少,仍有較大勘探潛力。東海油氣資源豐富,產量快速增加,未來儲量增長潛力巨大。中國在東海已開發及勘探的油氣田有春曉、平湖、殘雪、斷橋和天外天等7個油氣田。春曉油氣田由春曉、殘雪、斷橋、天外天等4個油氣田組由中海油和中國石化投資建設。1995年發現,2005年正式投產,目前因與日本領海的領海爭議,油氣開采受到一定影響。平湖油氣田是我國東海海域第一個發現并投入開發的復合型油氣田,2003年擴建一期實施后,日供氣規模從120萬立方米提高到了180萬立方米。截至2018年底,東海已發現16個氣田,其中儲量大于1000萬億立方米的特大型氣田4個,且盆地整體勘探程度較低,尚有一批預測儲量規模較大的含氣構造,發現大中型氣田的希望較大。截至2023年底,東海合計證實儲量達192.8百萬桶,同比增長-0.67%;2023年東海合計凈產量達31154桶/天,同比增長61.19%。公司布局煤層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公司在穩步推進常規油氣增儲上產的同時,通過子公司中聯公司積極布局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已在沁水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建成神府、臨興和潘河三大生產基地。公司具備煤層氣與致密氣勘探開發技術能力,重點包括高階煤煤層氣勘探開發及薄層疊置致密氣低成本開發技術能力。截至2023年底公司陸上煤層氣合計證實儲量為133.2百萬桶,同比增長37.04%,2023年公司陸上煤層氣合計凈產量為49919桶/天,同比增長20.65%。公司油氣勘探理論與技術進步引領油氣資源發現。渤海活動斷裂帶油氣差異富集理論,南海北部大陸邊緣深水油氣成藏理論及南海西部高溫高壓天然氣成藏理論的重大創新,引領了中國海油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深水領域、高溫高壓層系獲得了一系列油氣勘探重大突破。同時隨著近些年來油氣勘探逐漸向深層、深水領域拓展,基于深埋潛山成藏理論的創新,引領了渤中19-6大型凝析氣田的發現。“盆-源-熱”共控地質理論,明確了深水區可以形成近百億噸油當量資源;水道砂巖儲集-垂向裂隙輸導-晚期充注的軸向峽谷成藏模式,突破了世界深水大型峽谷水道僅局限于垂向發育的認識,引領了瓊東南盆地深水區中央峽谷水道陵水17-2、陵水25-1、陵水18-1等氣田的發現,開辟了海域深水天然氣勘探的新領域。淺水領域開采技術不斷優化,助力渤海油田產量快速提高。公司針對渤海地質特點研發形成了適用于渤海中深層天然氣安全環保高效勘探開發的鉆完井關鍵技術體系并不斷優化。渤海油田的儲層描述技術、地質數模和建模技術、工程建造技術以及在生產油田綜合調整技術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例如,中國海油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連續開展三次“優快鉆井”提升行動,通過利用海上大位移井和海上叢式井等技術,使平均鉆井周期從57天下降至10天以內,鉆井效率提升了6至7倍,為渤海油田的快速發展打通了關鍵瓶頸。此外,以“叢式井”調整增產為例,針對海上大中型油氣田開發井網密度大、碰撞風險高等難題,渤海油田研發形成了海上叢式井組平臺位置綜合優選及極限井槽分配技術,實現一個平臺打88口井。深水領域公司不斷突破海上高溫高壓鉆井技術、深水鉆井技術、深水隔水管作業技術等關鍵技術,成功實現多個深水油田開發。公司先后在地層壓力預測、井身結構設計、套管選材、鉆井提速、固井及鉆井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攻關研究,并通過現場的實踐和優化,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適用于鶯歌海盆地高溫高壓地層特點的新的鉆井技術體系。實現了該地區高溫高壓探井鉆井作業時效高、事故率低、費用控制合理的目標,為鶯歌海盆地東方13-1和東方13-2氣田的發現起到了關鍵作用。公司通過對外合作,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深水鉆完井技術體系,包括深水表層導管安裝技術、深水淺層安全高效鉆井技術、深水深層鉆井技術等,打破了西方少數國家技術壟斷的局面,順利完成了陵水17-2氣田的開發建設,初步表明公司形成了深水鉆井技術體系和自主化能力。我國海洋開發裝備快速突破,支持油氣資源走向深藍。海洋油氣的開發基本概括為勘探、鉆井、采油、集輸等一系列過程。目前,深海主要的鉆井平臺有半潛式鉆井平臺和鉆井船。適用海域范圍廣、抗風浪能力強、穩定性好的半潛式鉆井平臺將成為100m以上到幾千米中深水海域油氣田開發的主要鉆井平臺類型;FPSO(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作為油氣生產的中轉站,在大型油氣田區域化開發中逐漸成為主流裝備。深海工程裝備方面:我國自主研發并建成了以“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海洋石油201”深水起重鋪管船、“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探船為代表的具備3000m水深作業能力的5型6船深水作業工程裝備,其中“海洋石油981”是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其長度達114米,寬89米,高137米,自重3.067萬噸,承重12.5萬噸“海洋石油981”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學與心理學的交叉應用試題及答案
- 文化市場的品牌建設與傳播策略試題及答案
- 裝配電工初級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應知的急救知識考查試題及答案
- 科目一全部試題及答案2024
- 健康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文化產業人才流動試題及答案研究
- 文化產業管理考試的個案分析與討論試題及答案
- 三年級多音字練習
- 行政客服面試試題及答案
- 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國故事英文版課件
- 繪本故事:睡睡鎮
- 酒店住宿水單模板1
- 保利幕墻工程技術標述標課件
- 體育50米快速跑教案9篇
- 大跨結構的經典之作-鳥巢論文
- 訂單延期交貨的相關處理規定
-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使用規范
- 汽車維修工(中級)技能理論考試核心題庫(職校考試600題)
- 工商聯各項規章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