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秦嶺被認為是中國南北分水嶺,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標識之一。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
中提出的“北嶺淮水''說,是近代以來最早以泰嶺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觀點。中國地理自古以南北來劃分,少
以東西來界定,因秦嶺阻隔,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鐵馬秋風”的南北方截
然不同的風景,也存在南稻北麥、南船北馬的迥異生活方式。
以秦嶺為軸心地帶形成的華夏文明具有鮮明的南北文化差異,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華夏民族這樣具有強
烈的南北意識,文化的各個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國人的南北意識不是早就有的,秦漢時,“漢
文化的核心地帶,一直在黃河中、下游流域;關中和山東,曾是兩個高度的開發區漢唐文獻中,秦
嶺之南經常被描述為沼澤與叢林之地,到處是煙瘴之氣、怪鳥異獸,故而開發較遲。及至晉室南遷,才初
步改變北方經濟、文化在華夏文明中占主導地位的態勢。
中國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觀存在差異。秦嶺具有橫亙東西、劃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
華夏民族不斷向秦嶺南籠開拓、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南北意識逐漸形成,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
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清都有秦嶺南北疆域空間和政權上“大一統”的行政區劃。晉之后的一個世紀,
中國又以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劃分而分裂,從而出現南北中國的局勢。從十一到二十世紀,長江流域甚至更
南的地域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文化中心。
中國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現象。中國哲學,春秋時孔墨在北,老莊在南。北方興盛儒學,南方尤喜
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經說,北學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辭賦,南學之典范。文學藝術的南北分
化特征也很鮮明。黃河流域的《詩經》與長江流域的《楚辭》是古代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學的兩座高峰。南
北朝時,北朝詩歌常有慷慨悲壯之氣,南朝辭賦多有婉麗柔媚之美。
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遠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在秦嶺一帶繁衍生息,發展綿延。秦嶺北麓關中平
原是華夏民族文化搖籃,是中國農耕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華夏文化基因產生源地。沿著渭河流域向東形
成一條華夏文明中心軸,先后有周泰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秦嶺南麓的漢中是漢
文化發祥地,劉邦在此經過長時期力量積淀,入關中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今天的漢字、漢語、漢族
都與發祥于漢中的西漢帝國有密切關系,漢文化對東亞文明的發展亦有深遠影響。
秦嶺重峰疊嶂,河溪縱橫,山中云氣變幻、四季景色壯美,驪山晚照、華岳仙掌、太白積雪皆為秦嶺
著名景觀,這孕育了相當發達的山水隱逸文化。隱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最早是與“出仕”相對應的一個
概念,指有才能卻無法出仕,或暫不出仕的士人,隱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
時有很多名士隱居終南山中與達官貴人結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稱之為“終南捷徑”。偉大的山水詩人
王維半官半隱于秦嶺,在桐川隱居時,將生活與藝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禪境,富有意趣。
秦嶺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詩文、山水畫、園林藝術。歷代文人墨客或隱居秦嶺,或游歷于此,寫下流傳千
古的諸多詩篇,既有對秦嶺的整體描述,也有對各山嶺、山脈的吟詠,由此構成絢麗的秦嶺山水文學。以
秦嶺山水為創作對象,中國北方山水畫取得突出成就,王維所繪的《輛川圖》,對后世山水畫產生巨大影
響。北宋著名畫家關仝、范寬常年居住關陜一帶,對華山、終南山潛心揣摩臨摹,對景造意,自成一家,
其作品成為中國山水畫的高峰。
雖然秦嶺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別,但自古以來秦嶺南北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在進行。秦嶺
山中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東至西,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皆是
溝通南北的著名古道。這四條古道均通達漢中盆地,在陜西境內被稱為泰古道,從漢中進入四川后則被稱
為蜀道。子午道開通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全長在千里以上,長而險,沿途居民很少,漢代全程均無行政
建置,一般不為人所用。儻駱道開通時間約在兩漢之間,在跨越秦嶺四條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
且駱水與儻水之間隔水距離較長,行走不易,故這條道路通行耗時最長。褒斜道由秦嶺北側的斜水谷地與
南側的褒水谷地組成,整個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為秦漢魏晉各代關中與漢中之間的
主要交通道路;褒斜道早在西周時期已開通。陳倉道北起今寶雞市,寶雞古稱陳倉,故此道被稱為“陳倉道”;
陳倉道的開通應在商周之際,歷史久遠,道路長達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間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適宜
居住,村落相連,故秦漢時期沿道路設有故道、河池、沮縣三個縣級建置,唐代設有風州、興州兩個州級
建置。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化道路建設蓬勃發展,改寫了古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
交通道路的暢達,帶來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為最。貞觀初,孔穎達、顏師古
等奉詔撰《五經正義》,有折中南北之意。書家歐陽修、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長,
別開生面。近世以來,汽車、輪船、鐵路溝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趨于統一。毋庸置疑,幾千年來華夏
民族在秦嶺南北的黃河與長江間推移,華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間上展開,南北文化區分與融合狀態,秦
嶺是其發展的歷史見證。
(摘編自白寬犁《秦嶺與華夏文明初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基于秦嶺阻隔形成南北迥異的生活方式,張相文提出“北嶺淮水”說,認為秦嶺是中國南北分界線。
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異,促使中國人的南北意識在秦漢時期形成,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
C.秦嶺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搖籃,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發祥地,在此產生的漢文化影響了東亞文明的發展。
D.秦嶺南北文化存在著差別,但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存在,陳倉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經》與《楚辭》是古代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學的兩座高峰,也是中國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證。
B.秦嶺壯美的風景孕育出的山水隱逸文化與士人關系密切,隱居與出仕成為隱逸文化的一體兩面。
C.北宋畫家范寬常年居住關陜一帶,以秦嶺山色為對象進行創作,所以他的山水畫成為中國山水畫的
高峰。
D.本文從不同角度探究秦嶺與華夏文明之間的多重關系,論述了以秦嶺為分界線中國南北的區分與融
合。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秦嶺古道的說法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溝通南北的秦嶺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礎上形成,改寫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
B.因為子午道道路長且險,沒有利用價值,所以漢朝廷又開通了路途最短的儻駱道。
C.《華陽國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蜀之師進軍道路可能是褒斜道。
D.陳倉道沿途多山間谷地,易行走,秦漢在此建州立縣,出現了村落相連的景象。
4.請結合材料內容,從自然、人文兩個角度為秦嶺擬寫一則宣傳標語,要求語言簡練,句式整齊,不超過
30個字。(4分)
5.秦嶺于華夏文明而盲有哪些重要意義?諸結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醒頭草劉正權
“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蘭湯浴?”她微嗔,你當我貪圖享受來了?即便是,也沒誰跑醫館里來消受的。怪自己選的日子不對?又
不是三月三。
①擱古時,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官員們會親領下屬,齋戒,蘭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神靈,
敬祖先。
她不屑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醫問藥,誰有閑暇到醫館來!醫館里面消受,虧他想得出來!
老中醫對她的微嗔報之一笑:“別一看見流淚的紅蠟燭,就認定是抄襲了李商隱的那根,此一浴蘭
湯,與你想象的蘭湯浴,只怕是大相徑庭。”
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
以為跟西安華清池一樣,被冠以蓮花湯、海棠湯的那種蘭花湯。
老中醫所謂的“蘭湯”,不過是采用本地最為常見的醒頭草配制而成。醒頭草是菊科植物,因芬芳辟邪
適合隨身佩戴而得名,泳水河兩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對醒頭草再熟悉不過,自己出生第三天
就跟醒頭草有過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風俗,每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都會用艾葉和醒頭草熬的湯洗個澡,
謂之醒身。
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讀書聰明,當官有為,四十歲出頭就成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長,把文旅
產業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產業。
她這會兒剛從會議上下來,肚子脹鼓。她吃得極少,可連續半個月的會議,到底讓她的腸胃敗下陣來。
不用把脈,只問癥狀老中醫就知道,她這是需要醒脾胃了。
“醒頭草可不是只有醒頭這一個功能的,醒身,醒頭,醒脾胃!”老中醫停領一下,很認真地問她,
“為啥脾胃放在最后,曉得有什么講究嗎?”
她搖頭,談文旅產業發展,是她的強項,論中醫理論,她是盲人騎瞎馬。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點,哪怕在你熟悉的領域!”老中醫這個感慨發得有點兒莫名,好在,他
沒信馬由韁下去,“一個頭腦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會脹鼓的。”
原因很簡單,什么該吃進肚子,什么不該吞下喉嚨,不會心里沒數。
她心里這會兒是沒有數的,在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五”規劃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個關鍵
詞:原生態、傳統文化。
原生態、傳統文化,都是老生常談了,有點兒新意行不!當時她只差沒冷笑。
質疑她轄下文旅產業融合得不夠?都得到省市兩級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認證呢!
②心底的冷笑沒能讓代表眼里燃燒的光芒冷場……
有掌聲,在代表發言時幾度響起。
她的胃,就是在那時脹鼓起來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
或許是浴了蘭湯,晚上,靜坐燈下的她,細嗅老中醫贈送的香囊,③把那個代表的發言進行了一次全
面“反芻”。近幾年,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旅融合”的建設模式,把文化與景區開發聯系在一起,是個好
的開端。但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何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理念中,是我們需要思考
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滲透到旅游產品與項目的開發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上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遞到鼻子下面,這香囊里有醒頭草的氣息,植物是不會說話的,它們
用散發的氣味表達自己對疾病的認知。文化同樣不會說話,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間,這其中既有文化從業者
對文化的認知問題,還有形成這種產業機制的體制問題。由于更多時候是政府和商業資本開發旅游產業,
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這樣的機制中參與進去,還是很難的。
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
黃帝內經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天下萬物皆同此理。
“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那個代表的話猶如當頭棒喝,絲
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怎么說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市長啊。
④醒頭草,醒身,醒頭,醒脾胃!
草都懂得三醒,人自當能夠三省。
原生態、傳統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樸?
她想起來,那個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樸文旅項目的打造,對文化復魅工程身體力行。
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傳統文
化的當代價值,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
愿意參加?”
“太好了!旅游業是老百姓可以參與、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個產業,我一直等著的,就是您這
句話。”代表很興奮。
(原載于《金山》2023年第4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兩句話,內涵頗為豐富,“萬慮清”將醫身與醫心關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恩。
B.“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亂治未亂”暗含女市長對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了前瞻性思考。
C.人大代表認為本市文旅產業“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的宣傳方式缺少文化參與,已經過時。
D.老中醫關于“醒頭草”功能的解讀,促使女市長開始自我反省并最終決定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
7.對文中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運用插敘的方式,介紹了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習俗,為下文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不屑作鋪
墊。
B.句子②寫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依然滿懷激情地表達他對原生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思考。
C.句子③中的“反芻”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市長重新認真思考人大代表的觀
點。
D.句子④雖然與之前老中醫介紹醒頭草功能的話相同,但內涵更豐富;且獨立成段,用意鮮明,發人
深省。
8.小說采用雙線結構,請簡要分析其妙處。(4分)
9.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種場合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小說中的女市長是如何做到的?請結
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盡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基第,又知其數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
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謂至禮不讓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祿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謂至賞不費而天下之士悅。如
此,則天下之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
所謂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此三者成通,然后
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愛人,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則四海之內供
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廢者也。是故誅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守其財。故明王之政,猶
時雨之降,降至則民悅矣。是故行施彌博,得親彌眾,此之謂還師衽席之上。”
(節選自《孔子家語?進言解》)
材料二:
明王之所貴,惟爵其實,爵其實而蒙顯之。不榮,則民不急列位;不顯,則民不事爵;爵易得也,
則民不貴上爵;列爵祿賞不道其門,則民不以死爭位矣。人生而有好惡,故民可治也。人君不可以不審好
惡。好惡者,賞罰之本也。夫人情好爵祿而惡刑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夫民力盡而符
隨之,功立而賞隨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則兵無敵矣。
人君有爵行而兵弱者,有祿行而國貧者,有法立而亂者。此三者,國之患也。故人君者先.便請謁而
后功力,則爵行而兵弱矣。民不死犯難而利祿可尊也,則祿行而國貧矣。法無度數,而事日煩,則法立而
治亂矣。是以明君之使其民也,使必盡力以規其功功立而富貴隨之無私德也故教流成。
如此,則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強矣。故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是以不憂不勞,而功可立
也。
(節選自《商君書?錯法》)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寫在答題卡上。(3分)
使必盡力國以規其功固功立而富貴?隨之回無私同德也回故回教流成。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實,意為他們的實際情況,與《六國論》“其實百倍”中的“其實”用法相同。
B.奪,意為搶奪、掠奪,與《陳情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中的“奪”詞義相同。
C.榮,意為使……榮耀,”會盟而謀弱秦”的“弱”意為使……削弱,兩者用法相同。
D.致,意為得到、獲得,與《屈原列傳》“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詞義不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認為明君不需耗費大量的錢財去取悅賢士,只需用天下的爵位和俸祿就能使賢士得到尊崇
和富貴。
B.材料一認為明君征伐道義廢弛的國家,誅殺其君,改變其政,安撫其民,會得到更多民眾的親附。
C.材料二認為人生來就有喜歡和討厭的東西,君主也不例外;君主明確自己的好惡是施行賞罰的根
本。
D.材料二認為如果君主封賞爵位和俸祿時看重私人請托,就會導致軍隊實力削弱,國家貧窮,社會混
舌晨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如此,則天下之民名譽興焉,此之謂至樂無聲而天下之民和。
(2)夫人情好爵祿而惡刑罰,人君設二者以御民之志,而立所欲焉。
14.關于明君治國,兩則材料闡述的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罷還邊將雍陶
白須虜將畫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
漢主豈勞思李牧,趙王猶是用廉頗。
新鷹飽肉唯閑獵,舊劍生衣懶更磨。
百戰無功身老去,羨他年少渡黃河。
[注]虜將:出身北方少數民族的將領。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交代了邊將的現狀,“白須”狀其年老,“失公權”意為失去了朝廷授予的職權。
B.頷聯與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均用廉頗的典故抒懷,但情感不盡相同。
C.頸聯寫邊將的日常生活:無所事事,喂飽鷹隼,悠閑狩獵;寶劍生銹,懶于磨礪。
D.全詩融議論、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于一體,語言凝練雋永,富有深意,耐人尋味。
16.本詩寫出了“邊將”的復雜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習近平在《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中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
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中國當代青年必須承擔的重任,他引用《論語》中“,"
兩句勉勵中國當代青年。
(2)白居易《琵琶行》中“,”兩句,寫出了琵琶曲余音裊裊、余意無窮的藝術境
界,令人拍案叫絕。
(3)李煜《虞美人》中“,”兩句,寫出詞人于馳騁的想象中,恍然回到了宮中,
看到風物依舊、人事全非,流露出極度失望之情。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本題共5小題,20分)
小小一方腐乳,濃縮著多重蛻變。
黃豆被倒進盛滿水的大缸內,浸泡兩天,(①),成了一個個鼓鼓的小胖子。接著把黃豆磨成
豆漿,再用布袋瀝出豆渣,再把去渣后的豆漿放進大鐵鍋里煮熟。然后起鍋,將滿鍋“瓊漿玉液”舀進“花缸”。
經鹽鹵點化,豆漿似變戲法一樣凝固起來,(②)。輕輕地舀出豆腐,放進模框。被模框塑形的豆
腐成為腐乳的雛形,這是“白坯”。給“白坯”刷一遍曲霉后,封在籠格內,讓它們靜心“修煉”。在適宜的條件
下,曲霉慢慢進入豆腐,慢慢發力,改變豆腐的性狀并生出味道。豆腐會滲出一點水分,接著長出細細的
絨毛,這就是毛霉。幾天之后,絨毛密密地蓋滿籠格。
豆腐終于完成前期發酵的“功課”,出房,見陽光。那時叫它什么都不對一豆腐已霉,腐乳將成未
成。接下去,把整排籠格搬到一個大缸旁,把霉豆腐取出并盤進大缸內,一層層,一圈圈,擠壓也不怕。
將備好的鹽分層撤勻,以抑制毛露生長;再把上百斤左右的黃酒倒進鹽缸內,豆腐淹至“沒頂”,讓它們脫盡
俗氣,在酒中洗浴。這個密封腌制的過程二般要持續一兩個月。腐乳在鹽缸內服服帖帖,四方的豆腐塊已
軟化,內里也已脫胎換骨,成為貨真價實的美味。
在這段充裕的時間里,腐乳似在鹽缸里舉行隆重的“畢業儀式”,又像聚在一起舉辦“高峰論壇”。宴茵
做完交班前的謝幕致辭,鹽繼而成為主角,掌控場面;黃酒進場調味,是重要參與者;腐乳即將煉成,少
不了一場“畢業感言”,它們會訴說蛻變的過程,訴說師傅們的勤勞,也會驕傲地描述自己的滋味。
18.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
字。(4分)
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
分)
20.下列句子中的“一般”與文中加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平時他說出啥意見一般都得到湯阿英的尊重,這點小事更不在話下了。
B.她以為要救中國,一定先有學問,還要有一般志同道合的朋友。
C.不管大家怎樣勸他,他都像秋風過耳一般,根本不聽。
D.雖然他的學習成績一般,但他一直非常努力。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語言生動形象,饒有趣味,請簡要分析。(4分)
22.下面是豆腐到腐乳的發酵流程圖,請根據材料內容填空。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每一段路,都會留下印記。但路可回頭看,不可回頭走。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山東省青島市2024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i.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秦嶺被認為是中國南北分水嶺,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標識之一。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
中提出的“北嶺淮水''說,是近代以來最早以泰嶺為中國南北分界線的觀點。中國地理自古以南北來劃分,少
以東西來界定,因秦嶺阻隔,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鐵馬秋風”的南北方截
然不同的風景,也存在南稻北麥、南船北馬的迥異生活方式。
以秦嶺為軸心地帶形成的華夏文明具有鮮明的南北文化差異,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華夏民族這樣具有強
烈的南北意識,文化的各個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然而中國人的南北意識不是早就有的,秦漢時,“漢
文化的核心地帶,一直在黃河中、下游流域;關中和山東,曾是兩個高度的開發區漢唐文獻中,秦
嶺之南經常被描述為沼澤與叢林之地,到處是煙瘴之氣、怪鳥異獸,故而開發較遲。及至晉室南遷,才初
步改變北方經濟、文化在華夏文明中占主導地位的態勢。
中國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觀存在差異。秦嶺具有橫亙東西、劃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
華夏民族不斷向秦嶺南籠開拓、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南北意識逐漸形成,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
歷史上秦、漢、隋、唐、元、清都有秦嶺南北疆域空間和政權上“大一統”的行政區劃。晉之后的一個世紀,
中國又以黃河與長江流域的劃分而分裂,從而出現南北中國的局勢。從十一到二十世紀,長江流域甚至更
南的地域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文化中心。
中國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現象。中國哲學,春秋時孔墨在北,老莊在南。北方興盛儒學,南方尤喜
道家。《春秋繁露》及其他經說,北學之代表:《淮南子》及其他辭賦,南學之典范。文學藝術的南北分
化特征也很鮮明。黃河流域的《詩經》與長江流域的《楚辭》是古代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學的兩座高峰。南
北朝時,北朝詩歌常有慷慨悲壯之氣,南朝辭賦多有婉麗柔媚之美。
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遠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在秦嶺一帶繁衍生息,發展綿延。秦嶺北麓關中平
原是華夏民族文化搖籃,是中國農耕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華夏文化基因產生源地。沿著渭河流域向東形
成一條華夏文明中心軸,先后有周泰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秦嶺南麓的漢中是漢
文化發祥地,劉邦在此經過長時期力量積淀,入關中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今天的漢字、漢語、漢族
都與發祥于漢中的西漢帝國有密切關系,漢文化對東亞文明的發展亦有深遠影響。
秦嶺重峰疊嶂,河溪縱橫,山中云氣變幻、四季景色壯美,驪山晚照、華岳仙掌、太白積雪皆為秦嶺
著名景觀,這孕育了相當發達的山水隱逸文化。隱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產,最早是與“出仕”相對應的一個
概念,指有才能卻無法出仕,或暫不出仕的士人,隱居山中,或求志,或避世,或待仕,或悟道修行。唐
時有很多名士隱居終南山中與達官貴人結交,借此走上仕途之路,唐人稱之為“終南捷徑”。偉大的山水詩人
王維半官半隱于秦嶺,在桐川隱居時,將生活與藝術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禪境,富有意趣。
秦嶺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詩文、山水畫、園林藝術。歷代文人墨客或隱居秦嶺,或游歷于此,寫下流傳千
古的諸多詩篇,既有對秦嶺的整體描述,也有對各山嶺、山脈的吟詠,由此構成絢麗的秦嶺山水文學。以
秦嶺山水為創作對象,中國北方山水畫取得突出成就,王維所繪的《輛川圖》,對后世山水畫產生巨大影
響。北宋著名畫家關仝、范寬常年居住關陜一帶,對華山、終南山潛心揣摩臨摹,對景造意,自成一家,
其作品成為中國山水畫的高峰。
雖然秦嶺阻隔南北,文化也存在南北差別,但自古以來秦嶺南北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在進行。秦嶺
山中諸多河流形成的天然河谷是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東至西,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皆是
溝通南北的著名古道。這四條古道均通達漢中盆地,在陜西境內被稱為泰古道,從漢中進入四川后則被稱
為蜀道。子午道開通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全長在千里以上,長而險,沿途居民很少,漢代全程均無行政
建置,一般不為人所用。儻駱道開通時間約在兩漢之間,在跨越秦嶺四條道路中最短,道路沿途多坡坂,
且駱水與儻水之間隔水距離較長,行走不易,故這條道路通行耗時最長。褒斜道由秦嶺北側的斜水谷地與
南側的褒水谷地組成,整個道路多谷地少坡阪,且里程不足八百里,成為秦漢魏晉各代關中與漢中之間的
主要交通道路;褒斜道早在西周時期已開通。陳倉道北起今寶雞市,寶雞古稱陳倉,故此道被稱為“陳倉道”;
陳倉道的開通應在商周之際,歷史久遠,道路長達一千二百里,沿途多山間谷地,不但易行走,而且適宜
居住,村落相連,故秦漢時期沿道路設有故道、河池、沮縣三個縣級建置,唐代設有風州、興州兩個州級
建置。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化道路建設蓬勃發展,改寫了古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
交通道路的暢達,帶來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南北文化交融以唐為最。貞觀初,孔穎達、顏師古
等奉詔撰《五經正義》,有折中南北之意。書家歐陽修、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皆兼北碑南帖之長,
別開生面。近世以來,汽車、輪船、鐵路溝通南北,文化和合而趨于統一。毋庸置疑,幾千年來華夏
民族在秦嶺南北的黃河與長江間推移,華夏文明在南北地域空間上展開,南北文化區分與融合狀態,秦
嶺是其發展的歷史見證。
(摘編自白寬犁《秦嶺與華夏文明初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基于秦嶺阻隔形成南北迥異的生活方式,張相文提出“北嶺淮水”說,認為秦嶺是中國南北分界線。
B.南北自然地理的差異,促使中國人的南北意識在秦漢時期形成,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
C.秦嶺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搖籃,也是中國農耕文明發祥地,在此產生的漢文化影響了東亞文明的發展。
D,秦嶺南北文化存在著差別,但文化交流與融合始終存在,陳倉道等古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經》與《楚辭》是古代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學的兩座高峰,也是中國文化存在南北分流的例證。
B.秦嶺壯美的風景孕育出的山水隱逸文化與士人關系密切,隱居與出仕成為隱逸文化的一體兩面。
C.北宋畫家范寬常年居住關陜一帶,以秦嶺山色為對象進行創作,所以他的山水畫成為中國山水畫的
高峰。
D.本文從不同角度探究秦嶺與華夏文明之間的多重關系,論述了以秦嶺為分界線中國南北的區分與融
合。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關于秦嶺古道的說法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溝通南北的秦嶺古道在天然河谷基礎上形成,改寫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史。
B.因為子午道道路長且險,沒有利用價值,所以漢朝廷又開通了路途最短的儻駱道。
C.《華陽國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巴蜀之師進軍道路可能是褒斜道。
D.陳倉道沿途多山間谷地,易行走,秦漢在此建州立縣,出現了村落相連的景象。
4.請結合材料內容,從自然、人文兩個角度為秦嶺擬寫一則宣傳標語,要求語言簡練,句式整齊,不超過
30個字。(4分)
5.秦嶺于華夏文明而盲有哪些重要意義?諸結合材料加以梳理概括。(6分)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
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
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
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相關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
解答時要認真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4)本題考查學生擬寫宣傳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
章的觀點。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
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
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解答】(1)A.“基于秦嶺阻隔形成南北迥異的生活方式”錯誤。以偏概全,還有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風景。
結合“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中提出的‘北嶺淮水’說,是近代以來最早以秦嶺為中國
南北分界線的觀點。中國地理自古以南北來劃分,少以東西來界定,因秦嶺阻隔,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
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鐵馬秋風’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風景,也存在南稻北麥、南船北馬的迥
異生活方式”可知。B.“促使中國人的南北意識在秦漢時期形成"錯誤,結合“然而中國人的南北意識不是
早就有的,秦漢時,'漢文化的核心地帶,一直在黃河中、下游流域:關中和山東,曾是兩個高度的開發
區’”可知。C.“秦嶺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搖籃”錯誤,張冠李戴,結合“秦嶺北麓關中平原是華夏民族文化
搖籃”可知。
故選D。
(2)C.“以秦嶺山色為對象進行創作”錯誤,張冠李戴,結合“對華山、終南山潛心揣摩臨摹”可知。
故選C。
(3)A.錯誤,結合“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化道路建設蓬勃發展,改寫了古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歷
史”可知。B.強加因果。結合“子午道開通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全長在千里以上,長而險,沿途居民很少,
漢代全程均無行政建置,一般不為人所用。儻駱道開通時間約在兩漢之間,在跨越秦嶺四條道路中最短,
道路沿途多坡坂,且駱水與儻水之間隔水距離較長,行走不易,故這條道路通行耗時最長”可知。D.“秦
漢在此建州立縣”錯誤,結合“故秦漢時期沿道路設有故道、河池、沮縣三個縣級建置,唐代設有風州、
興州兩個州級建置”可知。
故選C。
(4)示例:結合“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遠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在秦嶺一帶繁衍生息,發展綿延”
“秦嶺山水文化包括山水詩文、山水畫、園林藝術”可知,秦嶺山水畫卷,華夏文明之源。
(5)①結合“秦嶺具有橫亙東西、劃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華夏民族不斷向秦嶺南麓開拓、發展的過
程中,中國南北意識逐漸形成,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可知,秦嶺橫亙東西、劃分南北,華夏
民族逐漸形成南北意識,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②結合“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可知,
秦嶺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③結合“秦嶺重峰疊嶂,河溪縱橫,山中云氣變幻、四季景色壯美,驪山
晚照、華岳仙掌、太白積雪皆為秦嶺著名景觀,這孕育了相當發達的山水隱逸文化”可知,秦嶺孕育了隱
逸文化和山水文化;④結合“交通道路的暢達,帶來南北文化交流的便利”可知,秦嶺古道促進了南北文
化的交流與融合。
答案:
(1)D
(2)C
(3)C
(4)示例:秦嶺山水畫卷,華夏文明之源。
(5)①秦嶺橫亙東西、劃分南北,華夏民族逐漸形成南北意識,滋養出華夏文明獨有的南北文化;②秦嶺
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③秦嶺孕育了隱逸文化和山水文化;④秦嶺古道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點評】“規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醒頭草劉正權
“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蘭湯浴?”她微嗔,你當我貪圖享受來了?即便是,也沒誰跑醫館里來消受的。怪自己選的日子不對?又
不是三月三。
①擱古時,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官員們會親領下屬,齋戒,蘭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神靈,
敬祖先。
她不屑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醫問藥,誰有閑暇到醫館來!醫館里面消受,虧他想得出來!
老中醫對她的微嗔報之一笑:“別一看見流淚的紅蠟燭,就認定是抄襲了李商隱的那根,此一浴蘭
湯,與你想象的蘭湯浴,只怕是大相徑庭。”
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
以為跟西安華清池一樣,被冠以蓮花湯、海棠湯的那種蘭花湯。
老中醫所謂的“蘭湯”,不過是采用本地最為常見的醒頭草配制而成。醒頭草是菊科植物,因芬芳辟邪
適合隨身佩戴而得名,泳水河兩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對醒頭草再熟悉不過,自己出生第三天
就跟醒頭草有過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風俗,每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都會用艾葉和醒頭草熬的湯洗個澡,
謂之醒身。
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讀書聰明,當官有為,四十歲出頭就成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長,把文旅
產業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產業。
她這會兒剛從會議上下來,肚子脹鼓。她吃得極少,可連續半個月的會議,到底讓她的腸胃敗下陣來。
不用把脈,只問癥狀老中醫就知道,她這是需要醒脾胃了。
“醒頭草可不是只有醒頭這一個功能的,醒身,醒頭,醒脾胃!”老中醫停領一下,很認真地問她,
“為啥脾胃放在最后,曉得有什么講究嗎?”
她搖頭,談文旅產業發展,是她的強項,論中醫理論,她是盲人騎瞎馬。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點,哪怕在你熟悉的領域!”老中醫這個感慨發得有點兒莫名,好在,他
沒信馬由韁下去,“一個頭腦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會脹鼓的。”
原因很簡單,什么該吃進肚子,什么不該吞下喉嚨,不會心里沒數。
她心里這會兒是沒有數的,在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五”規劃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個關鍵
詞:原生態、傳統文化。
原生態、傳統文化,都是老生常談了,有點兒新意行不!當時她只差沒冷笑。
質疑她轄下文旅產業融合得不夠?都得到省市兩級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認證呢!
②心底的冷笑沒能讓代表眼里燃燒的光芒冷場……
有掌聲,在代表發言時幾度響起。
她的胃,就是在那時脹鼓起來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
或許是浴了蘭湯,晚上,靜坐燈下的她,細嗅老中醫贈送的香囊,③把那個代表的發言進行了一次全
面“反芻”。近幾年,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旅融合”的建設模式,把文化與景區開發聯系在一起,是個好
的開端。但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何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理念中,是我們需要思考
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滲透到旅游產品與項目的開發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上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遞到鼻子下面,這香囊里有醒頭草的氣息,植物是不會說話的,它們
用散發的氣味表達自己對疾病的認知。文化同樣不會說話,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間,這其中既有文化從業者
對文化的認知問題,還有形成這種產業機制的體制問題。由于更多時候是政府和商業資本開發旅游產業,
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這樣的機制中參與進去,還是很難的。
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
黃帝內經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天下萬物皆同此理。
“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那個代表的話猶如當頭棒喝,絲
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怎么說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市長啊。
④醒頭草,醒身,醒頭,醒脾胃!
草都懂得三醒,人自當能夠三省。
原生態、傳統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樸?
她想起來,那個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樸文旅項目的打造,對文化復魅工程身體力行。
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傳統文
化的當代價值,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
愿意參加?”
“太好了!旅游業是老百姓可以參與、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個產業,我一直等著的,就是您這
句話。”代表很興奮。
(原載于《金山》2023年第4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兩句話,內涵頗為豐富,“萬慮清”將醫身與醫心關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恩。
B.“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暗含女市長對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了前瞻性思考。
C.人大代表認為本市文旅產業“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的宣傳方式缺少文化參與,已經過時。
D.老中醫關于“醒頭草”功能的解讀,促使女市長開始自我反省并最終決定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
7.對文中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運用插敘的方式,介紹了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習俗,為下文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不屑作鋪
墊。
B.句子②寫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依然滿懷激情地表達他對原生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思考。
C.句子③中的“反芻”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市長重新認真思考人大代表的觀
點。
D.句子④雖然與之前老中醫介紹醒頭草功能的話相同,但內涵更豐富;且獨立成段,用意鮮明,發人
深省。
8.小說采用雙線結構,請簡要分析其妙處。(4分)
9.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種場合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小說中的女市長是如何做到的?請結
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
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
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內容的分析與鑒賞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確的
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雙線結構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小說,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題時,要結合原文進行概括,有理有據,通過人物的外貌、
動作、語言、心理以及正面和側面等描寫進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體現在情節的推進和主題的體現兩個方面。
【解答】(1)C.“'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的宣傳方式缺少文化參與,己經過時”錯誤,由原文“靠網紅
打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可知,不是說這種方式“已經過時”,而是
強調終究會成為過去,生命力不強。
故選:Co
(2)A.“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不屑”錯誤,由原文“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
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可知,應該是為下文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作鋪墊。
B.“寫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錯誤,由原文“當時她只差沒冷笑”“心底的冷笑”可知,這些都
是女市長的心理描寫,所以談不上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
C."'反芻’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錯誤,應該是“'反芻’一詞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
故選:D。
(3)此題先理清兩條線索是什么,然后再從情節結構、人物塑造、主題展現等角度進行分析。
結合“醫館里面消受,虧他想得出來!老中醫對她的微嗔報之一笑……”“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
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她這會兒剛從會議上下來,肚子脹鼓。她吃得極少,可連
續半個月的會議,到底讓她的腸胃敗下陣來。不用把脈,只問癥狀老中醫就知道,她這是需要醒脾胃了”
等信息可知,一條線索是“她”看中醫的過程。
結合“她心里這會兒是沒有數的,在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五’規劃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個
關鍵詞:原生態、傳統文化”“……把文化與景區開發聯系在一起,是個好的開端。但文化不應該僅是外
在符號,……”“上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
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等有效信息,可知,另一條線索是“她”對文旅產業發展理念
轉變的過程。
結合“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上
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遞到鼻子下面,這香囊里有醒頭草的氣息”可知,兩條線索相交于“醒頭草”,
彼此呼應,使情節發展更明晰,結構更集中緊湊,也使文章更為自然,更有可讀性。
結合“她微嗔,你當我貪圖享受來了?即便是,也沒誰跑醫館里來消受的。怪自己選的日子不對?又不是
三月三”可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上有些官員追求享樂。結合“'別一看見流淚的紅蠟燭,就認定是
抄襲了李商隱的那根,此一浴蘭湯,與你想象的蘭湯浴,只怕是大相徑庭。'”可知,此句富有深意,反
映出社會上的一些人先入為主,只堅持己見的做法,由此可見雙線索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多角度多層面表
現社會生活。
結合“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三省
吾身的她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傳統文化的當
代價值,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參
加?'”可知,女市長由開始的堅持己見,到最后認同代表的觀點,使人物形象更鮮明飽滿、立體形象,
使高效發展文旅的主題更豐富深刻。
(4)此題先找到刻畫人物的有效信息,明確其做法和意義,分條分析概括即可。
結合“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原因
很簡單,什么該吃進肚子,什么不該吞下喉嚨,不會心里沒數”以及“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個關鍵
詞:原生態、傳統文化”“……如何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理念中,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把
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滲透到旅游產品與項目的開發中,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我想組織
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參加?'”可知,在
老中醫點撥和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后能反思自己做法的不足,并接受人大代表文化與產業相結合的建議。
結合“質疑她轄下文旅產業融合得不夠?都得到省市兩級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認證呢!"“'靠網紅打
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怎么說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市長啊。”
以及“靜坐燈下的她,細嗅老中醫贈送的香囊……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旅融合’的建設模式,把文化
與景區開發聯系在一起,是個好的開端”“'……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
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參加?'”可知,前期做文旅宣傳以網紅打卡帶貨方式為主,當下
分析未來發展趨勢,決定把文化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調整策略。
結合“她想起來,那個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樸文旅項目的打造,對文化復魅工程身體力行。三省吾身的她
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參加?'”
可知,她當機立斷,利用上巳節傳統節日,開展文創活動,并組織課題調研,邀請人大代表參加,能抓住
時機,因地制宜,作為一市之長,有眼光,有魄力。
答案:
(1)C
(2)D
(3)①一條線索是“她”看中醫的過程:另一條線索是“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合同樣本
- 保溫板合同樣本
- 農村果園流轉合同標準文本
- 農業代耕合同標準文本
- 云倉發貨合同樣本
- 低應變合同樣本
- 2025年租賃合同范本-房屋租賃合同書
- 出國留學中介合同樣本
- 出售自制電車合同范例
- 產品借出合同標準文本
- 肺栓塞的護理診斷
- 幼教培訓課件:《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
- 2024年汽車維修工高級理論考試題庫帶答案(滿分必刷)
- 《自然教育》課件-自然記錄
- 課件:敏捷制造概述-美化講解
- (高清版)TDT 1015.1-2024 地籍數據庫 第1部分:不動產
- CJJT146-2011 城鎮燃氣報警控制系統技術規程
- 臭氧在骨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 2024年安徽省中考英語真題(原卷版+解析版)
- 軸承壓裝力計算軟件
- 2024年佛山市高三二模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二 數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