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_第1頁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_第2頁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_第3頁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_第4頁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教有所思的心得體會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并非為了爭辯和反駁,也非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深思和斟酌。確實,我在假期里繼續沉浸在李鎮西的《教有所思》中,以審視我的教學行為,權衡我的教學理念。當閱讀到“也談語言的華麗與樸實”這一篇章時,李鎮西老師提及判定學生寫作水平高低的四個方面:一是寫作內容,二是寫作興趣,三是寫作創新,四是文章修改能力。深思這四個方面,若能全面涵蓋,一篇優秀佳作自然應運而生。在這四個方面中,我認為最具挑戰的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佳的啟蒙老師,只有擁有興趣才能激發創作的熱情。然而,在電子化時代,能吸引學生興趣的事物實在太多。要求他們靜心創作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那么,我們是否應該從激發學生動力的角度來考慮呢?壓力是激發動力的原動力,因此教師需要適度施加壓力。每學期八篇作文的要求遠遠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寫作需求,因此平時的日記也應該被充分利用。上學期開始,我校對日記模式進行了改革,采用循環日記的方式,使學生在評價他人文章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寫作。出于自尊和小組榮譽的考慮,大多數學生都認真對待循環日記,認真寫作,認真評價,認真修改。在寫作、評價和修改的過程中,優秀的學生努力讓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而后進生也不愿讓自己的文章太差。因此,每個人的寫作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再說寫作內容,作為教師多年來批閱了大量學生作文和日記,有哪些文章能讓你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呢?我認為只有一點——真實表達,真誠感悟,言之有心。然而,許多學生的文章卻充斥著華麗的語言,總分總的結構,排比句式的運用,以及大量的成語堆砌。這些華而不實的“錦繡”充斥著眼前,卻缺乏真情和意境。雖然這些技巧可能被視為高超,但我認為這是技術的陳詞濫調。就像我不喜歡聽歌手過度運用各種技巧演唱一樣。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開始時模仿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模仿,必須學會創新。這也涉及到“寫作創新”的問題。我所教的學生中有不少在各種作文比賽中獲獎,而我發現獲獎學生中沒有一個參加過作文班。這意味著什么呢?我們的作文班存在著機械式作業、程式化的教學問題。缺乏創新,只有雷同,大同小異。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僅五句、二十八字,卻無一字提及秋天,作者以景物寄情,將情感融入景象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凄涼動人的秋日夕照圖,精準地表達了旅人的凄苦心境。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離不開廣泛閱讀,更需要用心體悟。自上學期以來,我們開始實施“語文主題學習”課程改革,對于我校家庭條件不太優越的學生來說,大量閱讀得以實現,我相信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會有顯著提升。說一個人巧言令色,給人以虛偽的感覺,總想敬而遠之。文章何嘗不是這樣,華麗有余而內涵不足,又有幾人樂意捧讀呢?本書是展現作者教育情懷、人生體味和社會視野的隨筆集。李鎮西老師善于從尋常小事中發現人生的真善美,于司空見慣處抨擊教育的假丑惡,他用他敏銳與敏感的洞察力、思維力寫下一篇篇樸實而又充滿魅力的教育詩篇,他既敢說真話,也敢說反話。在他亦正亦邪、詼諧有趣的文字中,反映著他民主與愛心的魅力人格,體現著他兢兢業業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的高尚情操。讀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主要有兩點:第一、有愛才有真正的教育。作為老師,應具有三顆心:童心、愛心、責任心。應該有一顆把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子女的愛心,有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熱忱地投入到教育中。正是有了這樣潛心的愛,李老師才能有這些教育行動,才能寫出這些文章來,我們也有愛心、責任心,但對比李老師,我們還有差距,我們更缺失的是一顆童心,李老師能和學生一起郊游、踢球、玩斗雞,我們則大多認為那都是小孩們的游戲,不屑參加或者放不下老師的架子懶得參加。素質教育,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李老師的方法去引導學生、管理學生、要求學生,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至少應該盡可能的放下老師的“架子”,“俯下”身子,更加貼近學生,與學生保持朋友一樣的距離,與他們(她們)親近,和他(她)們聊天。不要總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第二、有思考和積累才會有成功的教育。有思考才能有提高。善于思考才使李老師閃現出個性的光芒。而善于批判反思和積累則是他成功的基石。李老師寫的全是生活和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小事,他非常善于從這些小事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且及時積累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某個時候,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一個觀點、一個關于某事的想法,或者一個精彩的故事片段,并且自己認為很不錯,就想自己什么時候有時間,一定把它們寫出來,然而到了想寫的時候,卻早已忘了那些念頭、觀點、想法、片段。我想,那些一瞬間的年頭、觀點、想法、片段,也許就是作家所說的靈感,也許作家能將它們及時做個記錄、積累,而我們卻沒有,這也許就是作家能成為作家而我們不能的原因之一吧。同樣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有時也遇到過一些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小事,我們也有過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有過有價值的想法,但沒有及時積累下來,而讓這些有價值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這就是我們同李老師的差距。也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思考和反思,不夠深刻;也有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站在教育者的責任立場上去思考,這更是我們同李老師的差距。我想我們與李老師的差別不僅僅是學識,更多的在于一種態度、理想、信念……我們應該像他那樣用一顆愛心去捕捉生活和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育機遇;去思考、反思、積累,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教師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經找不到興趣,找不到意義了。面對不想做又必須做的工作,只有簡單地應付。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一個個跳動的生命,有時顯得那樣的無動于衷、麻木不仁,剩下的只是職業的責任和養家糊口的需要,對教育中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反映已顯得有些遲鈍了。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對工作是被動而非主動,逐漸喪失了對教育的熱忱和愛好之心。這時的工作是一種苦役,是一種督促和驅使,讓人感到厭惡,更談不上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幸福感。平日的閑暇多以找朋友聊天和打牌為主,生活越來越多地被懶惰占據了。但是,為什么處在同樣的教育環境中,有的人能從教育中感受到快樂,成為名師,成為教育專家,而有的人只能成為勉強勝任的教書匠,淪為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奴隸。這時的我們不禁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生活,審視自己的懶惰,反思自己對工作的厭倦,對工作的缺乏熱情。我們甚至可以暢想:假如擁有一顆善于發現教育美麗的心靈,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許就不再是枯燥無味、自我重復。通過讀書,終于讓我明白: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這種規范、狹隘、重復、忙碌的生活狀態,要改變這種生存狀態,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一種吸引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細節決定成敗,這是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教有所思》之后最大的體會。在書中,你清楚地可見李老師的為人、性格、喜怒哀樂。結合之前所看的《愛心與教育》、《最好的老師》,我對李老師為什么能夠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漸漸找到了答案。文如其人,通過讀李老師的文章,感覺到李老師是一個非常真實坦誠的人,是一個率性而為的性情中人,是一個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是一個非常善于思考和創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個對祖國的教育事業乃至祖國的命運有著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以我,一個渺小的初出茅廬的執教者的觀點,李老師是做了真正的教育。別的撇開不說,單就平常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說起。孩子渴了進辦公室喝水和教師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了。這本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李老師卻從中深挖到了一個教育界普遍的現象:平等關系,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學生進辦公室喝水肯定是自己動手倒,臨走還會向你道謝。可你想到嗎?你在教室改作業紅筆沒水時,學生們會紛紛拿出自己心愛的紅筆跑上講臺毫不猶豫地借給你。還有個女孩子更加細心地將紅筆轉一下,旋出紅筆芯塞到你的手中。而你拿起就抓緊時間改作業。不知你是否忘了一件事,還是你已與孩子們在無形之中劃出了界限?你覺得這樣的師生關系平等嗎?開始時我只對書中所描寫的師生故事感興趣,漸漸地卻對他的整個人產生了興趣。借用李老師書中谷建芬老師的話:“成功和成名是兩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著他事業成功,事業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師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師到一位名教師,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師經常提醒自己:“先為人,次為知識分子,再為教育者,終為語文老師。作為知識分子的教師,同時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應該站在人類精神文明的制高點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課,他的心中應該裝著整個世界——國際風云、時代變化、社會焦點……這些都應該在他心靈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漣漪或巨瀾。”讀著李老師的書,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時而親切,時而熟悉,時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