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屆福建省龍巖市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

2024屆高中畢業班適應性練習卷

語文

注愈事項:

1.答題前,學生務必在練習卷、答題卡規定的地方填寫自己的學校、準考證號、姓

名。學生要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粘貼的條形碼的“準考證號、姓名”與學生本人準考證號、

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

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

在答題卡上。寫在本練習卷上無效。

3.答題結束后,學生必須將練習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就長達5000多年。中華民族在

歷史長河中,艱苦卓絕、革故鼎新,開創了以文治教化為主旨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世界

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諸多典籍就

記載了獨特的文化和文明概念。《周易?貴》說“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

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書一舜典》曰:“睿哲文明,溫恭允塞。”唐代孔穎

達有言:“經緯天地日文,照臨四方日明。"中華民族這種聯通天人、涵蓋天下、崇尚文

德、愛好和平的文化和文明觀念,對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民族融合的大一統文明

型國家。中華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域的單一的漢民族文化,而是有機融合境內各民族、

各地域乃至境外多種異域文化而形成的內涵豐富的文化體系。春秋戰國時期儒家與道家、

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在爭鳴交鋒中彼此吸收借鑒,共同造就了我國文化發展史上的高

峰。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倡導“天

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庸》講“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

焉,萬物育焉”。這些精辟論述集中體現了我國多元一體、求同存異、守中致和等思想

精髓和價值追求。

正是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才使其飽受磨難但歷久彌新、生機勃勃,成為中華民族

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是我們在世界文化

激蕩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比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

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

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

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

道等,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了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當代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們必須全面

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

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更

有力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就在應時處變、開放包容中得到發展進步,并且在相當長的歷史

高中1

高中

時期里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大量吸收融合外來文明成果,使中華文明集千古之智、

采萬邦之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積極向外傳播文明成果,使中華文明澤被

天下、光耀千秋。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

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萬國衣冠拜冕旅”到七下西洋睦遠邦,都彰顯了文化的交

流融通。我國各族人民創作的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

作品,建造的萬里長城、大運河、布達拉宮、坎兒井等偉大工程,都展現了中華文明的

博大精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充分說明,無論

是物種、技術,還是資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斷傳播、交流、互動中

得以發展、得以進步的。”

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得益于中華民族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從古代的佛教傳

入、中學西傳、“伊儒會通”,到近代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

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在中外雙向交流互鑒中不斷豐富升華,并且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

大貢獻。尤其是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和學術思想傳到西方,推動了歐

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世界近現代的社會變革。正因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才“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

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我國有大量優秀文

明成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名

錄,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永恒魅力和世界意義。

(摘編自羅文東《以開放包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獨特的文化和文明觀念,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成就了中

華文明的博大氣象,也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B.春秋戰國時期儒家、道家等流派在爭鳴交鋒中彼此吸收借鑒,產生了許多深刻的思想,

實現了我國文化發展史上重大突破,形成了中華文明的高峰。

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治理思想,也有家國情懷,還有彼此的交往之道等,

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D.作者認為,中華文化的開放包容,使得中華文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走在世界的前

列,這種開放包容的精神集千古之智,歷久彌新,生機勃勃。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華民族以文治教化為主旨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

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也使中國成為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

B.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民族融合的特性,客觀上決定了中華文化不能

局限于單一的漢族文化,而要開放包容、有機融合各方文化。

C.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萬里羌人盡漢歌”,鄭和七下西洋,這些具有文化意義的史實,

證明了開放包容、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原因。

D.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世界近現代的社會變革,吸收借鑒了中華文明的卓越成果,

說明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需要互相取長補短,擇善而從。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尚書?堯典》中說“欽明文思安安”,晉代檀道濟憧憬“文明之世”,唐睿宗選擇以“文

明”為年號,清代李漁主張“辟草昧而致文明”。

B.魯迅說,漢唐雖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那時我們的祖先們對于別系的文化“抱

有極恢廓的胸襟與極精嚴的抉擇,決不輕易地崇拜或輕易地唾棄”。

C.有人類學家把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分為蒙昧期、野蠻期、文明期三個

高中2

高中

階段,并且把文明社會分為“古代文明社會和近代文明社會”O

D.有歷史學家提出:“,文明,一詞天然含義……就是公民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完善化,這就

是在所有成員間進行最公正的力量和幸福的分配。”

4.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現實意義。(4分)

5.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完成這一文化使命,我們應從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請

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

(-)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革命就是解放隨孔厥

革命就是解放!

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

了。

她跟著女宣傳,來到陳家洼,蘇維埃的區政府,扎在那兒

的。那女宣傳,名叫池蓮花,小小個子,瘦瘦的,卻是圓臉,

大眼睛,脾氣挺好,待她就像親人。她給折聚英看了看腳,原

就沒好纏,不用再放了;地又給折聚英絞(剪)了發,也變成

短毛蓋子了。池蓮花自己衣衫本不夠。她卻還把頂光燙的襖子

脫給折聚英。折聚英是后來的丈夫給她題的名字,那時候她只

有個小名叫女子,池蓮花卻給她取了個官名,叫折蘭英。

池蓮花說:“蘭英呀!常言道,再好的女子鍋臺邊轉,女人在窯里是沒好地位的。

做做飯,生生蛋,挨打受罵,委屈一輩子。革命可就要把她們解放呀!”她又詵“可是,

男人還受著地主豪紳的壓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鬧革命!”她拍拍蘭英,

說:“你也工作吧,把千百萬婦女都叫醒!”短毛蓋子的折蘭英,卻不好意思地紅了臉:

“咱一滿解不下!工作咱也不會做!”池蓮花說:“那不怕!只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呀!”

過了幾天,池蓮花就領著蘭英到青化石乏去受訓,那兒,幾眼石窯里,好多農村來的

婦女啊,大腳片的,小腳片的,一滿絞了頭發,整整齊齊的。上起課來,排排兒坐著,

更整齊。教員是個海殼兒老李,精悍身材,禿頭,黑蒼蒼臉上,…長著顆顆兒。這人不

識字,可真能講話,吹吹打打,實在是個海殼兒!他教了她們很多革命的道理,他還教

了他們很多工作的方法。還有一個教員是崔守功,又大又胖,寬寬的臉,戴著老花鏡;

白頭布,藍襖褲,灰大衣。他頂愛批評人。他詵“不批評,不糾正,就沒法進步!”他

說:“咱們的女農民干部,更要受大批評!"開頭婦女們都被他批評得哭了;后來可又都

被他批評得笑了!再后來,她們就畢業了;再后來,她們就要分配工作了,

可是蘭英的公公,三天兩次地捎信來,要她回。他說“咱又不障礙你革命!咱能把

你障礙定嗎?咱可只是要你回窯看看呵,你就偏不回來看看嗎!唉!你這小女子!你就

是沒吃過咱手心里的奶,你也吃過咱手心里的飯呀!”蘭英心動了,她遲疑了一下,就

決心請了假,真的回去了。路上她還用津貼——發的蘇票一買了大西瓜,要請公公吃呢。

雖然這樣,她心里卻也盤算:“回家去,可不會出亂子嗎?”怎奈她雖強,卻是好心腸,

她不忍心不回去看看老年人呵。

然而,革命真是解放!

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從蠟龍區,從烏陽區,一直紅過來,紅過來,把姚店區也紅

高中3

高中

過了。從此,住在劉家溝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稅,分得了足夠的土地,還分得了足

夠的牛羊。這樣一來;公公可就變了,他可變成好脾氣的公公了。蘭英回家的時候,就

見地的公公眉歡: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個碟子八個碗來,讓媳婦子吃個美!一邊,他

嘴里連連說著:“我說么,我說么,哪有胳膊兒往外彎的!你看你來了,你來了,你還

捧個大西瓜!”他還安慰媳婦,說她男人還在外面,說她男人不敢來纏繞的。很明白,

公公是站在革命的媳婦一邊了。媳婦卻記得,公公原是不贊成革命的,他說過:“革命!

提著腦袋耍把戲!”他說過:“革命!瞎子不怕虎!虎頭上搔癢!”可是現在,他得了好處,

他的舌頭操轉了,他說:“嗨!倒究,倒究,磚頭瓦片兒,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紅

軍!啥事都給咱們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過去是虛土打不起墻,咱而今可就有了底子

了!咱從此就——哈哈一有苦能受,有福能享啦!”

在公公面前,蘭英還是有點拘束,可也到底敢說敢笑了。她一面吃好的,一面笑著

問:“公公,你可贊成我工作嗎?”公公用手放在額上,想了一會,卻也笑了出來,說:

“這怎不贊成呢!革命是好事,革命是好事,咱怎能反它的對呢!不過,不過,頂好別

遠走,在本區就行了!”蘭英反駁說:“這區那區,革命不是一個嗎?”公公被說住了,

望著媳婦好一會,望望就不覺嗤地笑出來,說:“這小女子,倒說慣嘴,跑慣腿啦!”

蘭英在家里住了兩天,臨走公公還很客氣;可是臨走男人卻來了,還來得氣勢洶洶

的!然而蘭英不再怕,她靜靜地瞅住男人,只見男人臉上,狠著一副復仇的神氣。他,

指著地說:“好,你例跳門塌戶,有路走啦!咱可偏不讓,不讓你離婚!咱就要去當兵!

就要當紅軍,紅軍的家屬,看你離成離不成!”蘭英很好笑,她還年輕,她還沒想過要

和誰結婚。她說:“好極啦!你當紅軍,咱就是紅軍的婆姨!”

她男人倒真的去當紅軍了。

一九四三年三八節

(有刪改)

[注]:節選自《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的第五章,小說最早發表于《解放日報》。小

說以陜甘寧邊區女參議員折聚英為原型,講述了邊區農村婦女折聚英幼時在隨家人逃荒

的路上被賣作童養媳,因不堪丈夫的打罵與公公的折磨,選擇跟隨女宣傳員池蓮花加入

紅軍,在革命的考驗中舍棄舊家庭、組建新家庭并獲得幸福生活的故事。與節選相關的

后續情節是:丈夫參加紅軍不久就叛變當了民團,還帶人到區政府捉拿折聚英。在政府

的支持下,折聚英與之離婚。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插圖描繪剪著“短毛蓋子”的女宣傳池連花正在與折聚英親切交談的情景,這與文本敘

事相得益彰,也表現黨的宣傳動員的力量。

B.公公在免了租稅、分得足夠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改變了對革命的態度,并贊成折聚英

參加革命工作,顯示了革命對農民的影響。

C.名字的變化折射出人物命運的變化,“女子”體現苦難的過去,“蘭英”是革命生涯的開

始,“聚英”代表開啟新的婚姻生活。

D.丈夫不想離婚,決定去“當紅軍”,折聚英開始覺得很好笑,繼而認同丈夫積極向上的

選擇,認為做“紅軍的婆姨”“好極啦”。

7.下列關于池蓮花這一人物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她所從事的是“把千百萬婦女都叫醒”的工作,這也是她所處時代的革命要求。

B.她熟悉婦女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善于做宣傳鼓動工作,貼合“女宣傳”的身份。

C.小說以她的視角敘事,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感受,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和沉浸感。

D.作為次要人物,著墨不多,但她性格鮮明,與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為映襯。

8.對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4分)

高中4

高中

9.1946年,晉冀魯豫版《人民日報》為孔厥《一個女人翻身的故事》作宣傳推介,稱贊

這篇小說“好看好懂”。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好看好懂”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古代詩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吳人伐州來,楚蕖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吳人御諸鐘離。子瑕卒,楚師燔。

吳公子光曰:“諸侯從于楚者眾,而皆小國也,畏楚而不獲已,是以來。吾聞之曰:'作

事成克其愛,雖小,必濟。'胡、沈之君幼而狂,陳大夫嚙壯而頑,頓與許、蔡疾楚政。

楚令尹死;其師燔。帥賤、多寵,政令不壹。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

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諸

侯乖亂,楚必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后者敦陳整旅。”吳子從之。戊辰晦,戰于雞父。

吳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與陳,三國爭之。吳為三軍以系于后:中軍從王,光帥右,

掩馀帥左。吳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國亂。吳師擊之,三國敗,獲胡、沈之君及陳大夫。

舍胡、沈之囚使奔許與蔡、頓,曰:“吾君死矣!”師噪而從之,三國奔,楚師大奔。書

曰:“胡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嚙。”君臣之辭也。不言戰,楚未陳也。

(節選自《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材料二:

五雞①將吳人以圍州來為長壑而汜之以敗楚師是雞父之汜。

(節選自清華簡②《系年》)

材料三:

大抵自《春秋》以前,《尚書》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經雅言,理有難

曉,諸子異說,義或可憑,參而會之,以相研核。如異于此,則無論焉。夫遠古之書,

與近古之史,非唯繁約不類,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詳備,事罕甄擇,

使夫學者睹一邦之政,則善惡相參;觀一主之才,而賢愚殆半。至于遠古則不然。夫其

所錄也,略舉綱維,務存褒諱,尋其終始,隱沒者多。嘗試言之,向使漢、魏、晉、宋

之君生于上代,堯、舜、禹、湯之主出于中葉,俾史官易地而書,各敘時事,校其得失,

固未可量。若乃輪扁稱其糟粕,孔氏述其傳疑,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節選自《史通?疑古》)

[注]①五雞:伍員之弟。②清華簡: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

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五雞將A吳人以田B州來C為長堅D而汜之回以敗回楚師G是雞父團之汜。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克;指勝過;與《〈論語〉十二章》“克己復禮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

B.疾,指憎恨;與《齊桓晉文之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疾”意思相同。

C.奔,指逃散,與上文“楚菇越帥師及諸侯之師奔命救州來”中的“奔”意思相同。

D.憑,指憑據,與《項脊軒志》“或憑幾學書”中的“憑”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吳國攻打楚國,楚國聯合諸侯前往救援,結果楚將陣亡,楚軍潰敗;面對暫時有利的

局面,吳國君臣積極商討對策,繼續追擊。

B.吳國公子光認為,諸侯國小力微,甘心追隨楚國,但聯盟內部有矛盾,楚國朝堂權力

高中5

高中

分散,政令紊亂,兩國交戰,吳國有勝算。

C在雞父大戰中,楚國軍隊防守嚴密,行動謹慎,先擊破胡、沈、陳三個諸侯國,再打

敗許、蔡、頓三個諸侯國,最終大敗楚國。

D.近古的史書記言詳備,記事不加甄別,學者要辨清善惡賢愚;遠古的史書記事簡要文

筆隱晦,句含褒貶,學者要領會其中的含意。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

(2)夫遠古之書,與近古之史,非唯繁約不類,固亦向背皆殊。

14.從材料三看,我們應該怎樣閱讀史書?請簡要分析。(3分)

(-)古代詩文閱讀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臨江仙?辛未離杭至潤,別張弼秉道①

蘇軾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②愿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③。

[注]①辛未年蘇軾從杭州升調京城,張弼(字乘道)送他到潤州o②庚桑楚向弟子南榮

說明不贊成百姓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漢賢士王生設法成就廷尉張釋之的好名聲。

此處王生指張弼等人。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詞人勸友人歸隱,“歸去”與陶淵明“歸去來兮”中的"歸去”意思不同。

B.詞人表示無論“江南”還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體現他隨遇而安的心境。

C.詞人離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聽到吳越一帶農作物豐收的消息。

D.下闋因事用典,連用幾個相關典故表達了詞人為人處世態度,含蓄而貼切。

16.詞評家認為蘇軾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川(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玉”是一個美好的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清脆悅耳的音樂效果,如李賀《李憑箜篌引》

中的“”;可以用來表現溫潤而美好的感情,如李商隱《錦瑟》中的

a,,o

(2)古人治學,注重質疑和求實。陸游主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蘇

軾在《石鐘山記》中反對“,”的做法。

(3)古代文人對秋天的月亮情有獨鐘,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成為一代代中華

兒女的共同記憶,你最喜歡的兩句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抓吉鎮,是極小一個鎮子。

一斷一斷的,或磚或坯,只有一溜平房。平房之前的土街,不甚寬。走堂堂漁漢,

扭俏俏漁婆。也搖鴨,踱鵝,跑狗,慢老者,快孩子,頗不寂寞。天雨了.天雪了,也

要落在上面。秋日,濕濕濘濘,()一街的黃葉。

高中6

高中

土街,其實也是烏蘇里江的一段堤岸。臨水的一坡,是一排鞠向水面的柳樹。這里

的柳樹,有詩樣的名字,叫“江柳”。江柳的干上,早展,晚夕,常牽著幾只閑船。入

冬,便要被漁漢子拖上來,扣在街邊。扣船的底上,都要()一層茸茸的雪被。很

好看,()在江邊的柳,收不回了,任其凍住。春一到,這柳,那柳,依然要漂亮地

()給你看的。

小鎮的西端,是一片兼作客棧的私家飯鋪。我因腰有舊疾,得知那里有領頗熱的火

炕,經人導引,便歇在那里了。

這飯鋪,說來,也是尋常的一家。有客,便是飯鋪、便是客棧。單是多些陌生的話,

多些格外的風景而已。無客了,淡淡地過冬春更換的日子就是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落裹涉舞B.粘覆涉舞

D.落覆掛飄C.粘裹掛飄

19.文中畫線部分的遣詞造句新穎別致,很有表現力,請簡要分析。(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

“日照香爐生紫煙”是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①由于涉及較深的傳統文化知識和物理

知識,②老師教學時往往不解釋,③然而解釋的也多有誤會,④說應該是“白煙”,⑤

李白可能因為欣賞瀑布太久眼花而看成紫色造成的。

_A_,得先從光的傳播說起。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波長

不一的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當它進入大氣層后,會跟空氣分子、塵埃、氣溶膠等

介質相撞,從而產生散射。散射強度與波長成反比,()秋高氣爽或雨過天晴,大

氣中的塵埃和氣溶膠較少,陽光在大氣分子強烈的散射下,藍光和紫光散射到四周甚至

布滿天空,而人眼對藍色更加敏感,對紫色感覺次之,所以天空看起來呈蔚藍色。

有人會問,_B_,李白為何不寫成“生藍煙”呢?

一是很可能李白觀看瀑布時,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

氣候條件,香爐峰上氣流分子的直徑和紫光的波長差

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強,散射最多,很容易被

人看到。二是相對天空而言,香爐峰距離觀察者更

近,更容易看到紫光。

20.文中第一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

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請在文中畫橫線的A、B兩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

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2.根據圖中信息,請在括號內填入一個包含并列關系的語句。要求對紅光、藍光和紫光

的特點進行比較,表達簡潔流暢,符合語境。(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禮記?大學之道》的經典語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說的是面對復雜多變的

世界,我們應有主次意識和全程意識,準確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以上材料中的經典語句,在新的時代下我們可以辯證思考,從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

闡釋。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

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中7

高中

2024屆高中畢業班語文學科適應性練習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19分)

1.(3分)D

2.(3分)A

3.(3分)B

4.(4分)

①弘揚開放包容精神,體現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②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