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 四、項目選址分析 6 六、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 九、項目的效益分析 1一、項目單位基本情況安徽省碭山供銷總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2009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認定我社為全國基礎薄弱縣級供銷社。該公司下轄14個直屬公司,19個中心服務站,678家農資經營網點,108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現有在職干部職工79人。其中:高級經濟3人,經濟師10人,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3人,會計師3人,審計師2人,統計師2人。公司主要從事百貨、中小農具、農藥、農膜、化肥、日用品等購銷業務,注冊資金52.7萬元。近年來由于競爭激烈、經營陣地萎縮的影響,經濟困難,基礎2008年碭山供銷總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成立后,面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經營陣地不斷萎縮,供銷社形象在人民群眾心目中逐漸談化的局面不等不靠,大膽改革,真抓實干,首先從農資、回收經營網點的恢復入手,僅半年多的時間,全縣農資經營網點恢復306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恢復68個,新建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中心3個。目前,全縣各鄉鎮重點集市已全部恢復農資經營網點和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當年總公司營業額突破2億元,其中農藥化肥等農資商品及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占整個經營的3/4。其次是積極參與全縣農業產業化的調整,由總公司發起成立的“碭山縣程莊瓜里蔬菜專業合作社”讓供銷系統多數干部職工看到了供銷社生存的希望和工作的方向,找準了2為農服務的切入點。該專業社現有社員580戶,入股資金46萬元,耕地面積2950畝,大棚瓜菜面積1800畝,2008年大棚瓜菜平均畝收入超過1萬元。供銷總公司承擔該專業合作社農藥、化肥、農膜、種子統一購銷供應,產品集中銷售、生產技術統一指導的重任。在當地群眾中有較高的信譽。總公司2008年6月開始啟動的300畝工廠化瓜果蔬菜育苗基地項目,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程莊鎮鎮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縣政府承諾:該項目投入運營后,將在全縣進行推廣、并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和3年免稅等優惠傾斜政策。程莊鎮黨委、政府在項目所需土地的流轉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持,排除干擾、克服困難,把一塊該鎮地理位置最好,最適宜種植瓜果蔬菜的300畝土地、流轉給該項目。項目區王屯行政村的廣大干部職工,對這一項目的實施表示歡迎和期盼!安徽省碭山供銷總公司,主要從事百貨、中小農具、日用品、農藥、農膜、化肥的購銷,注冊資金52.7萬元人民幣,在全縣轄區內各鄉鎮設有19個中心店,近年營業額已突破2億元,其中農藥、化肥等農資商品經營額1億元,年利稅300余萬元。現有職工79人。二、項目的實施目標及指導思想該項目年育苗能力達到7500萬株,育苗移栽2.5萬畝,使3項目區大中拱棚蔬菜生產提早上市20-30天,產量提高15-20%,總增產蔬菜1344萬公斤,增加純收入1205萬元;日光溫室平均畝產6000公斤,畝產值達到1.44萬元。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支撐,以政府為引導,以培育大戶、建設基地、搞活流通為重點,著力培育集約化、規模化的優質商品蔬菜基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三、項目的規模、內容與特色(一)項目的投資規模該項目總占地面積300畝,總建筑面積133880平方米,總投資金額550萬元人民幣。(二)項目投資內容1、土建工程(1)智能化育苗室:2000平方米五連棟,智能育苗溫室5(2)高效結能日光溫室(50畝)(3)日光示范種植大棚(150畝)(4)基質處理車間200平方米(5)填盤及播種車間160平方米(6)管理用房200平方米(7)農民電教培訓室200平方米4(8)田間道路5000平方米(9)溫室供熱管道1500米(10)配電線路500米(11)深水井一眼2、設施設備(1)儀器設備:基層攪拌機、消毒機、裝盤機、插種機各一套。噴灌行車2輛、微噴設備20套、種苗運輸車2車、調溫調濕設備50套、育苗架10套。(2)其它設施設備:①供電設施設備②供排水設施設備①供電設施設備③消防設施設備④辦公設施設備⑤電教設施設備3、土地流轉4、流動資金5、其它費用(三)項目的特色種,覆蓋等一系列作業實現了自動控制,苗齡比常規苗縮短10-520天,勞動效率提高了5-7倍。常規育苗人均管理2.5萬株,穴盤育苗人均管理20-40萬株,由于機械化作業管理程度高,減輕了作每定植一畝蔬菜(平均4000株)相當于搬走4000—6000斤土,而穴盤育苗采用輕基質,定植時每株苗只有35-50克重,定植一畝地只相當于常規育苗工作量的十分之一。自配混合育苗基質配方:蚯蚓糞(過篩)80%,椰殼糠(過篩)20%;鋸未(木糠、過篩)經3個月以上堆漚(噴水加氮)發酵處理40%,蚯蚓糞(過篩)60%;也可單用過篩蚯蚓糞,但其成本稍許過高,重量較大,用于培育瓜類品種最宜。一粒并且集中育苗,每萬株苗耗能是常規苗的25~50%,節省能源2/3。單位面積上的育苗量比常規育苗高,根據穴盤每盤的孔數不同,每畝地可育苗21~84萬株.采用穴盤育苗能有效的增加保護地生產面積。由于上以原因,穴盤育苗和常規育苗相比,成本可降低30~50%。3、便于規范化管理:在缺少育苗技術的地區尤其適合,采4、適宜遠距離運輸:穴盤育苗是以輕基質無土材料做育苗6適合遠距離運輸。5、穴盤育苗適合于機械化移栽:移栽效率提高4~5倍,穴盤育苗可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使農民從"小而全"農業中解放出來。它為蔬菜生產機械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用工廠化專業化生產方式育苗,有利于推廣優良品種,減少假冒7、采用大棚工廠化穴盤育苗是提高蔬菜抗災應急能力重要保證:農業遇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只能是災后補種,但爭取農時季節播種育苗是關鍵,只有采取大棚工廠化育苗才能搶上時間季節,確保災后及時供苗補種。(一)場址所在位置及現狀1、地點與地理位置本項目選址在碭山縣最東部的程莊鎮王屯村。該村東與蕭縣的黃口鎮接壤,北與江蘇的豐縣相鄰,南近淮北市區。2、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占地面積該項目總占地面積300畝,由程莊鎮王屯行政村流轉,項目承辦單位每年付土地所屬權農戶每戶土地1000元。流轉年限暫定10年。73、場址現狀場址已實現“三通一平”,由于該選址坐落在項目承辦單位的程莊鎮瓜果蔬菜專業合作社范圍內,項目具有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專業合作社大力支持積極配合,項目區農民迫切要求。(二)社會經濟狀況(1)地質地貌碭山縣境地勢平坦,系黃河沖積而成,境內中部略高,南北稍低。黃河故道以北平均海拔47.8米,以南平均海拔44米,縣西北最高處海拔54.8米,縣東南最低處海拔40.4米。由于黃河屢次泛濫及改道,中小地勢起伏,崗、坡、洼相間,這種微域地形的地貌變化,使水、鹽重新分配,形成碭山縣的廢黃河高灘地,決口扇形地,緩平坡地,淺平洼地,背河洼地五種地貌類型。碭山縣地處山東臺背斜徐蚌拗折帶,沉積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層,其厚度至東向西逐漸增大。縣境南部的關帝廟、小屯一帶,第四系厚度為318.15米~456.77米。下伏基巖為古生代二迭系砂頁巖。碭城南4里王莊鉆孔打至500米尚未穿過第(2)水文氣候碭山縣地處新汴河、南四湖兩大水系,同屬淮河流域。兩水系以故黃河南堤為分水嶺,以北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積8440.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6.9%,主要河流有故黃河、復新河;以南為新汴河水系,匯水面積752.8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3.1%,主要河流有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東洪河、文家河等。碭山縣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縣境內降水總量豐水年為13.41億立方米,平水年為9.32億立方米,枯水年為6.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9.51億立方米。碭山縣境內河流均系雨源型間歇性河道,地表水徑流年際變化較大,年份內分配不均,大部分降水集中在汛期,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7%。多年平均徑流深為92.5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1億立方米;最大量(1963年)徑流深為373.3毫米,年徑流量4.45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深為16.2毫米,年徑流量0.19億立方米。正常年全縣地表蓄水量為4829.5萬立方米。碭山縣地下水屬入滲-蒸發-開采型。主要來源是大氣降水的入滲,側向補給及越流補給微弱。在揭露深度范圍內為孔隙水。依據埋藏條件、水力性質劃分為0-50米的淺層孔隙水含水巖組和大于50米的中、深孔隙含水巖組,根據區域地下水動態監測資料分析,兩組之間水力聯系微弱。富水性按勘探鉆孔成井砂層累計度(細砂、粉砂、亞砂土)劃為富水區、中等富水區、弱水區三個類區。全縣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01億立方米,可開采模數16.84萬立方米/平方公里。9碭山縣位于黃淮海平原的南部,氣候界于暖溫帶和北亞熱帶之間,屬于季風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溫度14.1℃(1955-2000年),極端最高溫度41.6℃(1966年),極端最低溫度-19.9℃(1955年);平均年降水743.3毫米,最多年降水1333.4毫米 (2003年),最少415.0毫米(1966年);年日照時數2219.1小時。四季最多風向:秋、冬季偏北風;春、夏季偏東風。年無霜期201天。主要氣象災害:旱、澇、霜、風、雹、大霧等影響農業生產。(3)工程地質碭山縣東、西有寒武、奧陶系地質構成。山丘平行延伸兩側,其余均為平原,海撥一般為2.5-32.5米,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坡度為萬分之一。北區第四紀地層分布廣泛,地基承載力山前地帶可達18噸/平方米。地下水層多為石灰巖層隙間水,含水較豐富。項目區最大凍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設用地的綜合自然條件較好。碭山縣區域大地構造屬中淮地臺魯西隆起區南極,區境范圍內除寒武系、奧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為第四系掩蓋,低山殘匠占全部總面積的4.7%。本區第四系分布廣泛,孔隙水儲存于第四系砂層之中,主要大氣降水為主補給水源。淺層地下水流向與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東南。地下水位升降隨季節(降水量)變化,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作用。根據項目區地質普查鉆孔揭露地層屬第四級河流沖擊相地層,分述如下:①粉質粘土,淺褐黃色,可塑狀,中偏高壓縮性,在埋深約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較多,部分段為粉土,松散狀,結構性差。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壓縮性,見少量淡水螺殼,完整。③粉質粘土,黃綠色,硬塑狀,中等壓縮性,含有鈣質結核,在埋深約6米處較富集。④粉細砂,淺黃色,級配性差,中密,本層埋深7.1米鉆至15.0米未揭穿。層厚不詳。除第一層外,其他各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均在140KPa以(4)交通條件碭山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是中華名果“碭山酥梨”的原產地和最集中產區,近百萬畝連片果園堪稱世界之最。京九、京滬鐵路,105、206國道“擦肩而過”,隴海鐵路、310國道貫穿全境,百里黃河故道橫臥其間。2、社會經濟條件碭山縣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之處,隴海鐵路、310國道貫穿全境,黃河故道橫貫其間,大京九、京滬鐵路、連霍高建、105、206國道擦肩而過。全縣轄13個鄉鎮,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總人口95萬。年生產總值57.31億元,財政收入2.04億元,第一產業完成20.58億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88085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085公頃,油料播種面積14715公頃,蔬菜播種面積8870公頃。碭山縣是國家級生態高發展、全國科技進步縣、全國綠化工作先進縣,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素有“梨都”之稱,被譽為“果海綠洲”近百萬畝連片果園年產各類水果30億斤,其中碭山酥梨年產量15億斤左右,占全國梨產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國水果生產的強縣之一,是全國水果加工第一大縣。九五年經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鑒定,獲綠色食品標志。碭山縣蔬菜種植歷史悠久,管理技術成熟,其大棚菜種植推廣早于山東壽光,辣椒種為全國最大的產業化基礎。隨著碭山縣全面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林果富縣,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公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創綠色食品的意識不斷強化,對農資產品的要求不斷優越的地理區位和發達的條件,使碭山在解放前即成為周邊地區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河南永城、夏邑、江蘇豐縣、山東單縣先后在碭山建有中轉倉庫,商品輻射能力較強。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銷售額175063萬元左右,由完成農資商品銷售額10億元,其中化肥農藥銷售額6.5億元左右,計有1000家經營店(經營戶)。五、項目建設技術方案(一)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建設方案主要是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建設、連棟準育苗室、高標準智能化溫室建設、塑料大棚建設。2、灌溉溝渠及滴灌工程主要是灌溉溝渠的建設及滴灌系統。總計需3000畝。3、溫室道路工程每個區域建設田間道路,共需5000平方米。項目建設需建設低壓線路500米,總計需投資15萬元。5、溫室建設溫室的設計與一般建筑物類似,都是以結構物的用途、規模、場地等基本條件為基礎,要建造堅固、安全、經濟、實用的展覽溫室,必須進行細致的設計工作,本項目的建筑規格為長×寬為2(連棟)×60m×8m。(1)主要構件的設計溫室的承重結構是由檁條、屋架、柱、基礎等部分組成。屋架承受風荷載、雪荷載以及屋面材料的重量。屋架受力后,連同它本身的自重把力傳給柱子。最后由柱子再傳給基礎,由基礎再傳給地基。支承這些荷載而起承重作用的就稱為結構,結構的各個組成部分稱為構件。結構(構件)在承受荷載時,如果受力過大,超過了它的承載能力,就有可能造成溫室、塑料棚的較大變形,甚至破壞倒塌。(2)采暖裝置與計算①最大采暖負荷的計算最大采暖負荷是采暖設計的基本數據,其大小直接影響到整個設施經濟性。I能量平衡一個完整的能量平衡系統包括太陽能及其通過覆蓋材料的透射、通風換熱、冷風滲透熱損失、與地面的熱交換、作物生理生化能量的轉換、長波輻射、工作人員和設備產生的熱量以及加熱系統的供熱等。最大采暖負荷可簡化為用以平衡設施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和冷風滲透兩項熱損失的能量需求。Ⅱ圍護結構的傳熱耗熱量溫室或大棚通過其各個暴露的表面的傳熱耗熱量可用下式整個設施的圍護結構傳熱耗熱量Q1等于它的圍護結構各部分基本傳熱耗熱量q1的總和。Ⅲ冷風滲透耗熱量在風壓和熱壓造成的室內外壓差作用下,室外的冷空氣通過溫室的縫隙滲入室內,被加熱后逸出。把這部分冷空氣從室外溫度加熱到室內溫度所消耗的熱量,稱為冷風滲透耗熱量Q2。冷風滲透耗熱量按下式計算最大設計熱負荷Q即為:②采暖裝置溫室的采暖采用熱水式采暖系統,熱水采暖系統是由熱水鍋爐、供熱管道和散熱設備三個基本部分組成。(3)通風設備溫室等設施通風的目的有三個:①排除設施內的余熱,使室內的環境溫度保持在適于植物生長的范圍內。②排除余濕,使室內環境相對濕度保持在適于植物生長的范圍內。③調整空氣成分,排去有害氣體,提高室內空氣中CO2的含量,使作物生長環境良好。(4)降溫設備溫室降溫方式依其利用的物理條件可分為以下幾類:遮光法在屋頂以一定間隔設置遮光被覆物,可減少太陽凈輻射約50%,室內平均溫度約降低2℃。通風換氣法利用換氣扇等人工方法進行強制換氣,降低溫室內空氣溫度。(5)溫室配電系統的組成溫室配電系統包括配電所(間、盤)和各個分配電箱、低壓配電線路、用電設備三個部分。從電器上講,系由開關電器、保險電器、計量電器及用電器等組成。①配電變壓器:它是直接將高壓電變為低壓電以供應用戶的設備,是電力工業生產過程中應用最廣的變壓器。②低壓配電室:低壓配電室是整個配電所的組成部分之一,無論在建筑上的防火、防汛、防雨雪、防小動物侵入以及通風條件等方面,都要符合電力工程規程。③量電裝置:電源送到配電室(所)后,首先經過量電裝置再到一系列配電裝置;量電裝置根據負荷的大小配置,電力負荷和照明負荷應分開裝設。量電裝置包括總熔絲盒、總線、電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以及電度表、電流表、電壓表等。(二)工廠化育苗技術路線與工藝流程采用精量播種機往穴盤中播種經過包衣的種子,每穴1粒,出苗后各占其位,互不干擾。如番茄、瓜類等每畝栽苗3500株,可用72孔穴盤播種,需50余盤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即可,所占苗床面積小,便于管理,育苗工廠的種子來源渠道正當,能保證品種純度。穴盤育苗常采用的基質為草炭和珍珠巖等。草炭養分齊全,珍珠巖通透性強,按比例攙合。這些基質都沒有遭受過任何病菌、蟲卵和草籽的污染,可以保證幼苗健壯生長。穴盤干籽播種澆水后即移入催芽室。催芽室溫度和濕度可根據不同種子發芽時的要求自行調節。出苗后即移入綠化室見光綠化,防止旺長,并根據不同生育期調整室內溫度、濕度、光照,促使幼苗健壯生長。穴盤育苗,起苗時從盤中拔出,不傷根,可達到全根定植的效果。定植后只要溫、濕度適宜,不經緩苗即可進入正常生長狀態。工廠化育苗生產工藝技術流程圖清洗苗盤裝盤節水灌溉技術播種覆土澆水催芽室催芽出苗產品質量檢測保鮮技術營養土準備嫁接換根商品苗(三)蔬菜育苗產業化技術體系方案我國蔬菜種苗產業化必須建立一整套新的育苗技術體系。新的育苗技術體系框架可歸納為“一二三四五”模式:一優化:依據市場需求,選擇對路的蔬菜優良品種育苗;二簡縮:簡化育苗程序,適當縮小苗齡與縮短育苗期,以利于培育壯苗與降低育苗費用。三改革:改床土育苗為無土育苗;改育苗床或一般容器育苗為穴盤育苗;改育苗中以控為主為促控結合,保證秧苗健壯地生長。四改善:改善秧苗的營養環境,改善育苗的溫度條件,改善苗期病蟲的預防措施,改善育苗者的工作環境。五效益:改革后的育苗效益主要表現在:單位育苗面積成苗數量增加一倍以上;秧苗的壯苗指數提高20%-30%;育苗成本下降20%;定植后增產增值15%-20%以上;育苗產業的凈收入比一般保護地生產提高1倍以上,爭取更大的效益。六、項目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一)投資估算依據1、建筑材料、設備單價按市場詢價和廠家詢價。2、土建工程定額根據2008年《全國統一建筑工程概算安徽省估價表》估算。3、項目單位提供的有關資料。(二)建設投資估算1、建設投資估算內容建設投資由建筑工程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工程建設其地費用、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建設期利息構成。其中,建筑工程費、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形成固定資產;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可分別形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基本預備費、漲價預備費、建設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為簡化計算方法,一并計入固定資產。2、建設投資額估算根據生產工藝要求,確定所需的廠房建筑和生產設備以及公用、輔助設施。項目工程占地300畝。投資估算如下:(1)建筑工程費:380萬元(2)設備購置費:70萬元(3)安裝工程費:41萬元(4)工程建設其它費用:4萬元(5)土地流轉費:30萬元(6)鋪底流動資金:35萬元(7)項目建設投資總額:550萬元(三)流動資金估算流動資金采用分項詳細估算法進行估算,根據產品生產、原材料儲備等需要,并考慮商品銷售情況和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收支狀況,參照行業平均先進水平,估算出項目達產年需流動資金35萬元。(四)投資估算匯總表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匯總表單位:萬元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金額(萬元)土建工程1智能化育苗室:2000平方米五連棟,智能育苗溫室5棟。2高效結能日光溫室(50畝)3日光示范種植大棚(150畝)4基層處理車間200平方米5填盤及播種車間160平方米86管理用房200平方米7農民電教培訓室200平方米8田間道路5000平方米59溫室供熱管道1500米7配電線路500米5深水井一眼6(二)設施設備1噴灌行車2輛、微噴設備20套、種苗運輸車2車、調溫調濕其它設施設備供電設施設備供排水設施設備8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金額(萬元)消防設施設備2辦公設施設備5電教設施設備5(三)土地流轉(四)流動資金(五)其它費用4(五)資金籌措方案該項目總投資550萬元人民幣,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15萬元人民幣,流動資金投資35萬元人民幣。資金來源:項目單位自籌400萬元人民幣,爭取總社專項扶持資金150萬元人民幣。七、項目的管理與實施進度(一)管理機構及運行方式1、組織管理項目監督單位:碭山財政局、碭山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協作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安徽省農業大學園藝系、碭山農技推廣中心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由碭山供銷總公司經理。項目管理單位負責督促、檢查、協調項目實施;項目監督單位負責資金的撥入,并對實施單位資金使用進行監督、檢查驗收;項目實施單位負責項目內容建設及技術指導;項目協作單位組織協調所屬農戶,解決實施過程遇到的問題。資金設專帳管理,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按實施方案進行資金使用,實行財務報帳制度,按進度定期在碭山農業委員會報帳,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3、運行機制實行“三位一體”,一步到位的技術推廣機制,即由鄉鎮政府、推廣機構、公司技術人員與基地農戶共同發展。鄉鎮政府負責基地面積的落實,使任務落實到實處。技術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結合碭山“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全縣組織技術人員參與公司技術服務,與農戶簽訂優質蔬菜生產技術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體,進行全程技術服務。農戶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和要求進行實施。技術人員報酬除原基本工資外,要按完成技術合同標準和公司年終收益一定比例再提成;政府支持基地農戶積極參加農村合作化組織和蔬菜產業化協會組織,負責執行蔬菜產業化的有關政策和法規,聯系技術人員推廣先進的管理技術,建立營銷窗口,聯絡農村經紀人,真正擔負起基地牽動兩頭的運行機制,即示范生產基地和市場營銷的義務。(二)項目實施進度1、建設工期本工程從正式開工到投產使用,建設工期為18個月。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本工程的建設周期可分為項目前期、施工準備、項目建設期三個階段。其中項目前期2個月,施工準備2個月,項目建設期14個月。3、項目實施進度表(橫線圖)序號工作階段1項目前期2施工準備3土建施工4設備采購與安裝5聯合試運轉6竣工驗收八、項目的投資和支出情況(一)已建設內容△土建工程1、智能化育苗室2000平方米五連棟已建兩棟2、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已建30畝3、日光示范種植大棚已進70畝4、基質處理車間、填盤及播種車間已完成5、配電線路及深水井已完成截止到2009年6月土建工程建筑面積77019平方米,已完成土建工程的57.5%。△設備設施設施設備購置已完成投資總額的63.6%。△已投入資金項目已投入土建工程資金236.3萬元,設施設備資金已投入60.42萬元。合計投入資金296.72萬元。已完成全部固定資產總投資的58.15%。(一)企業利潤(1)育苗收入(2)示范種植產品收入120萬元230萬元(1)財務費用20萬元(2)設備損耗年均10萬元(3)土地流轉費年需35萬元(4)生產投入100萬元(5)其它費用合計總成本費用170萬元350萬-170萬=180萬元(二)財務評價的折現率,即,經分析計算得出該項投資回收期=(累計現金流量開始出現正值年份數)-1+{上年累計現金凈流量的絕對值/當年凈現金流量}經計算本項目投資回收期為3年。(三)盈虧平衡分析盈虧平衡分析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臨界點分析。進行這種分析時,將投產后正常年份的產量或者銷售量作為不確定因素,求取盈虧平衡時臨界點所對應的產量或者銷售量。其數字越低,表明項目適應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