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392-2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_第1頁
DB15-T 3392-2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_第2頁
DB15-T 3392-2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_第3頁
DB15-T 3392-2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_第4頁
DB15-T 3392-2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3.080.99CCS

A

0015 DB15/T

3392—2024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工作規范

for

guardianship

work

of

minors

rescue

and

institutions2024-03-15

發布 2024-04-15

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

布DB15/T

3392—2024 前言

.................................................................................

II1

...............................................................................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3 術語和定義

.........................................................................

14 總體要求

...........................................................................

25 臨時監護對象

.......................................................................

26 機構要求

...........................................................................

27 設施設備

...........................................................................

38 人員管理

...........................................................................

39 制度管理

...........................................................................

310 工作流程及要求

....................................................................

3發現與接收

....................................................................

3個案會商

......................................................................

3監護實施

......................................................................

4監護評估

......................................................................

5監護終止

......................................................................

6跟蹤回訪

......................................................................

711 檔案管理

..........................................................................

712 評估與完善

........................................................................

7參考文獻

..............................................................................

8DB15/T

3392—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提出并歸口。學青年政治學院、呼和浩特市德澤公益事業服務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明利、商曉磊、成紅明、范寶薇、李娟、邢衛華、郭曉偉、李曉靜、于濤、王鋒、呂越、寶娃、梁茹。IIDB15/T

3392—20241范圍備、人員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流程及要求、檔案管理、評估與改進。本文件適用于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開展未成年人臨時監護工作。2 規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服務MZ/T

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MZ/T

受監護侵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指引建標

111-2008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標準3 術語和定義GB/T

和MZ/T

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minors

rescue

institutions機構。未成年人 minor未滿18周歲的公民。臨時監護 temporary

guardianship未成年人暫時處于無監護保護或者暫時不宜由監護人繼續監護狀態時,由民政部門代表國家對未成年人進行的監護。DB15/T

3392—2024監護缺失 lack

of

guardianship致未成年人無人監護。監護不當 Improper

guardianship監護人未完全履行監護職責導致未成年人處于危險境地或得不到有效監護。監護侵害 surveillance

infringement監護人性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導致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傷害或者面臨人身安全威脅等行為。4 總體要求構收留撫養的方式開展。5 臨時監護對象未成年人流浪乞討或者身份不明,暫時查找不到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監護人下落不明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監護人因自身客觀原因或者因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不能履行監護職責,導致未成年人監護缺失。監護人拒絕或者怠于履行監護職責,導致未成年人處于無人照料的狀態。監護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未成年人需要被帶離安置。未成年人遭受監護人嚴重傷害或者面臨人身安全威脅,需要被緊急安置。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棄嬰。律法規定及文件規定的其他情形。6 機構要求應具有獨立法人資質。應具有相對獨立、固定、專用的場所。機構選址及規劃布局、建筑標準及有關設施應符合建標

111-2008

4

章、第

5

章相關要求。應對外懸掛統一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標識牌。應開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24

h

負責熱線的受理與運營工作。應在醒目位置公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電話、投訴舉報信箱、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DB15/T

3392—20247 設施設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相關設施設備應滿足未成年人臨時監護工作需要及有關要求。具體符合建標111-2008的要求。8人員管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配備不少于

2

名專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者,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嚴格落實準入查詢、定期查詢違法犯罪記錄制度及強制報告制度等相關政策。入職前,對密切接記錄,或涉嫌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或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其他條件應符合

GB/T

2

條的要求。9 制度管理應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應建立臨時監護檔案管理制度。應建立社會工作服務制度。應建立心理服務制度。應建立監護評估制度。應建立未成年人臨時監護工作協調和轉介制度。應建立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未成年人臨時監護工作的制度。應建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工作人員從業查詢制度。應建立完善侵害未成年人線索強制報告制度。應建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熱線運營管理制度。應建立未成年人信息保護制度。10 工作流程及要求發現與接收10.1.1 與公安機關聯系確認身份信息,留存未成年人攜帶的各類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10.1.2 手續,并提供情況說明,保存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10.1.3應及時受理公安部門護送以及其他途徑轉介的需要救助的未成年人,與護送部門人員辦理救助交接手續,并提供情況說明,保存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10.1.4 應根據接收信息,聯系未成年人監護人或親屬調查核實基本信息和監護情況。個案會商10.2.1召開個案會商會議,與有關部門討論解決個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DB15/T

3392—202410.2.2 參加會商人員可包括:a)

當地民政部門及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負責人;b)

未成年人居住地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干部及民政助理;c)

未成年人居住地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及評估人員;d)

強制報告人員;e)

未成年人所在學校教師;f)

未成年人保護社會工作者;g)

醫務人員;h)

法律專業人員;i)

教育、公安、司法、衛健、共青團、婦聯等相關單位。10.2.3 形成個案會商會議紀要。10.2.4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根據會商結論,制定臨時監護的具體實施計劃。監護實施10.3.1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為臨時監護的未成年人提供以下服務:a)

保障未成年人安全;b)

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包括提供飲食、住宿、更換清洗衣被等基本生活保障;c)

對需要緊急醫療救治的未成年人及時送定點醫院進行診治,協調定點醫院提供醫療康復保障;d)

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協調臨時學校入學就讀就學,提供學習輔導、學習用品等保障;e)

提供心理評估、心理輔導及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服務標準按照

MZ/T

服務;f)

構應及時履行強制報告義務。10.3.2 地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轉介。10.3.3 應建立轉介服務檔案,對轉介服務對象進行登記、跟蹤服務。10.3.4 人基本資料、問題、評估、已提供的服務、困難等。10.3.5 管理單位、受理單位、職責和流程,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10.3.6頻、照片等資料。10.3.7 部門通報信息并請相關部門協助開展干預幫扶:a)

確其委托照護職責,指導監督委托照護人認真履行;b)

具有意思表達能力的未成年人真實意愿;c)

對監護缺失但監護人具備監護能力的,對監護人未完全履行監護職責或未正確履行監護職責的,協調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相關部門對監護人進行訓誡、教育;DB15/T

3392—2024d)

安全或嚴重傷害危險的,應提供法律援助,幫助脫離困境;e)

監護人存在使未成年人面臨嚴重人身安全威脅或處于危險狀態情形,且不宜繼續承擔監護職責的,應依法向人民法院代為申請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撤銷監護人資格;f)

救助對象是棄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要及時將棄嬰送至就近的公立醫療機構進行全身安排好棄嬰在醫療機構內的醫療、陪護等事宜。10.3.8 發展“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建立“社工引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社工”聯動服務未成年人的工作機制。10.3.9 對年滿

16

周歲不滿

18

人救助保護機構救助期限一般不超過

10

d。監護評估10.4.1對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的未成年人開展監護評估。10.4.2 監護評估可由民政部門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自行組織開展,也可委托具備相關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10.4.3民政部門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自行組織開展未成年人臨時監護評估的,應當組建評估小組。評估小組應有

2

名以上熟悉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的在編人員。10.4.4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監護評估的,應當與第三方機構簽訂委托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等。10.4.5 受委托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a)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或依法登記注冊且評估為

級(含)以上的社會組織;b)

業務范圍包含社會調查或評估,或具備評估相關經驗及未成年人保護相關服務經驗;c)

5

名以上具有社會工作、醫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d)

開展評估工作所需的其他條件。10.4.6 評估人員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a)

無違法犯罪記錄,未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自然人)名單;b)

具有社會工作、醫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或從事為未成年人服務相關工作

2

年以上;c)

遵守社會工作職業倫理操守;d)

與未成年人監護人無可能影響公正評估的其他關系。10.4.7 評估工作應由

2

名以上符合條件的評估人員開展,開展評估時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范:a)

年人個人信息和其他不應當公開的信息;b)

秉承客觀公正、中立的原則,真實記錄評估過程中的談話內容和其他材料;c)

嚴格按照評估標準規定的評估流程和評估內容,完整開展評估工作,按時出具評估報告。10.4.8 民政部門自行組織評估時,應在臨時監護后

5

個工作日內完成評估工作。10.4.9 第三方評估機構接受民政部門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委托后,應在

5

個工作日內完成評估工作。10.4.10 未成年人處于危急情形,民政部門或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當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在

24

小時之內完成評估工作。10.4.11 對監護人及家庭進行評估的,開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的評估:DB15/T

3392—2024a)

等;b)

監護能力等;c)

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區環境等;d)

等;e)

未成年人自身或家庭當前面臨的問題及表現等。10.4.12 監護評估時,發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面臨其他危險情形的,應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關部門報告。10.4.13 對擬委托親屬及家庭進行評估的,由蘇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供親屬名單,開展部門擇優確定撫養人。10.4.14對擬委托寄養家庭進行評估的,開展包括但不限于寄養家庭主要照料人的道德品行、鄰里關定寄養家庭。10.4.15 對臨時監護的未成年人,不能采取親屬撫養、家庭寄養方式進行安置的,民政部門應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進行臨時監護。10.4.16 民政部門參考監護評估報告決定對臨時監護未成年人的安置方式。監護終止10.5.1 份,辦理臨時監護終止手續。10.5.2 身份,辦理臨時監護終止手續,并根據未成年人實際情況納入定期巡訪和監護評估范圍。10.5.3 臨時監護終止手續。10.5.4 真查驗材料,核實委托照護人身份,辦理臨時監護終止手續。10.5.5辦理臨時監護終止手續。10.5.6 未成年人年滿

周歲的,應終止臨時監護,辦理臨時監護終止手續后可自行離開。10.5.7對年滿

16

周歲不滿

18

周歲、無精神障礙或智力殘疾跡象的生活無著的流浪未成年人主動要求自行離站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當為其辦理離站手續,清點交接寄存物品。10.5.8 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監護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DB15/T

3392—2024護。10.5.9 未成年人臨時監護終止應開展監護終止評估工作,主要從未成年人被監護狀況包括未成年人力等內容進行評估,形成專業性評估報告。10.5.10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應當查驗未成年人接領人身份證件,保留其身份證件復印件及相關關人的病情信息告知接領人。跟蹤回訪10.6.1 思想、學習、生活狀況、監護狀況等情況,做好回訪記錄,動態更新未成年人檔案。10.6.2 跟蹤回訪中發現未成年人存在新問題或困難的,納入關愛幫扶范圍,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11檔案管理用。

未成年人臨時監護檔案保管期限為

未成年人由臨時監護轉為長期監護時,檔案一并移交,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留存副本。12 評估與完善應建立投訴反饋機制,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服務對象及其家庭所反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