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_第1頁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_第2頁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_第3頁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_第4頁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第一章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大

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進程,增強民

用煤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中華人民共

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空氣

質量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文件,編制《民用煤大氣污

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1.2適用范圍

1.2.1本指南明確了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的技術流

程、技術方法、質量控制等內容。

1.2.2本指南適用于指導戶用燃煤爐具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

制工作,其他類型民用源排放清單編制方法見國家頒布的清單編制

技術指南。

1.2.3本指南涉及的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

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可吸入顆粒

物(PM10)、細顆粒物(PM2.5)。

—5—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

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

《大氣細顆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大氣可吸入顆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當上述標準和文件被修訂時,使用其最新版本。

1.4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動力煤:通過煤的燃燒來利用其熱值的煤炭產品統稱動力用煤。

動力用煤按用途可分為發電用煤、工業鍋爐及窯爐用煤和其他用于

燃燒的煤炭產品等。

民用煤:用于居民炊事、取暖等分散式使用的動力用煤,可分

為民用散煤和民用型煤兩類。

民用散煤:未經成型加工的民用煤。

民用型煤:以適當的工藝和設備加工成型的民用煤,包括蜂窩

煤和其他型煤。

民用煤爐:指以煤為燃料、額定供熱量小于50kW的民用爐具。

揮發性有機物(VOCs):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

—6—

者根據規定的方法測量或核算確定的有機化合物。

可吸入顆粒物(PM10):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10μm

的顆粒物。

細顆粒物(PM2.5):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顆粒物。

排放清單:指各種排放源在一定的時間跨度和空間區域內向大

氣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的量的集合。

活動水平: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以及在界定地區里,與大氣污

染物排放相關的生產或消費活動的量。

排放系數:指單位活動水平排放的大氣污染物量。

質量分級:指根據排放系數的獲取方式,對排放系數數據的可

靠性和準確性劃分的等級。

衛星影像:通過衛星進行遠程拍攝的圖片或者視頻,包括中分辨

率(空間分辨率5-30m)、高分辨率(空間分辨率1-5m)、甚高分辨

率衛星影像(空間分辨率優于1m)。

建筑基底面積折算系數:基于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解譯的平房

面積與基于高分辨率衛星影像解譯的平房面積的比值。

采暖面積系數:采暖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比例。

1.5指導原則

1.5.1科學實用原則:在確保排放清單編制工作的科學性與規

范性的同時,增強為污染防治決策服務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1.5.2因地制宜與循序漸進原則:各地根據自身污染特征、基本條

件和污染防治目標,結合社會發展水平與技術可行性,科學選擇所需數

據的獲取方法。隨著環境信息資料的完備,不斷完善和更新源排放清單。

—7—

1.6組織編制單位

本指南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

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共同起草編制。

第二章民用煤源分類

根據民用煤污染源的特點,按燃料類型分為型煤、散煤、其他,

作為第二級分類。下面又具體分為蜂窩煤、其他型煤、無煙煤、煙

煤、蘭炭、焦炭等,作為第三級分類。應根據數據可得性優先采用

第三級分類編制排放清單。

表1民用煤污染源分類

第一級分類第二級分類第三級分類

蜂窩煤

型煤

其他型煤

無煙煤

民用煤散煤

煙煤

蘭炭

其他

焦炭等

第三章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的技術流程和方法

3.1排放源分類分級體系的確定

編制民用煤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時,應首先對清單編

制區域內的排放源進行初步摸底調查,明確當地排放源的主要構

成,選取合適的排放源分類級別,以確定源排放清單編制過程中

—8—

的活動水平數據調查和收集對象。

3.2排放清單計算空間尺度的確定

民用煤污染源一般按面源考慮。面源是指難以獲取固定排放位

置和活動水平的排放源的集合,在清單中一般體現為省、地級市或

區縣的排放總量。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衛星觀測的居民平房對民用煤燃

燒源的排放量進行空間定位。按照民用煤的用途(炊事、采暖等),

分別核算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排放量。

3.3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方法

民用煤污染源各類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均采用排放系數法核

算,計算方法見公式1。

(公式1)

EAEF=×∑(mm)/1000

i

式中,E為排放量(t);

A

m為排放源活動水平(t);

EF

m為排放系數(kg/t-煤);

i為某一種大氣污染物;

m為煤的類型(型煤、無煙煤、煙煤、蘭炭等)。

3.4數據調查收集和活動水平的獲取

編制排放清單時,應當針對第二級或第三級排放源逐一制定活

動水平調查方案,建立活動水平調查清單,確定調查流程,明確數

據獲取途徑。

編制排放清單時應當明確數據獲取的基準年份,活動水平調查時

—9—

盡可能收集與基準年份相對應的數據。基準年份數據缺失的,可采用

相鄰年份的數據,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決定是否進行適當調整。

獲得的活動水平數據應采取統一的數據處理方法和數據存儲格

式,保證數據收集和傳遞的質量。應安排專人對數據進行檢查和校

對,對可疑的異常數據進行核實。

民用煤污染源的活動水平A,即民用煤爐的煤炭消耗量。第一級活

動水平數據的獲取可采用統計調查法;如需要更細致的第二、三級分

類活動水平數據,在無法直接從當地能源統計數據或農村統計數據中

獲取相關信息時,可采用逐村調查法、抽樣調查法或衛星遙感法獲取

不同時段(采暖季、非采暖季)各類型民用煤的活動水平數據。

3.4.1統計調查法

可從當地能源統計數據或統計年鑒的能源平衡表中獲取生活消

費的煤炭消費總量。

3.4.2逐村調查法

基于統一的調查表(見附錄A),由調查區域內的各基層組織發

動各家各戶填寫調查表。每戶農戶填寫型煤、煙煤、無煙煤、蘭炭、

焦炭等燃料的全年及采暖季用煤量,同步調查爐具類型信息,把各

村得到的信息逐級匯總,并由村、鎮、縣、市各級逐級開展質量控

制和抽樣監督。

3.4.3抽樣調查法

調查對象:城鄉結合部、山區、平原區或其他平房居民。

調查范圍:以村/社區作為調查樣本單元,以戶為單位進行調查。

以縣/區為總體,結合縣/區內村/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氣候差異、

—10—

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等要素進行樣本抽取,抽取樣本量不少于總體

村/社區數量的1%且覆蓋總家庭戶數的1%以上。

調查方法:現場調查。可采取召集居民集中填報配合入戶現場

調查的方式開展問卷調查。問卷填寫方式可采取調查員詢問調查對

象填寫,也可現場發問卷由調查對象填寫后再經調查員確認審核的

形式。調查問卷見附錄A。

3.4.4衛星遙感法

利用遙感與GIS技術獲取民用燃煤平房的空間分布及面積,結

合現場抽樣調查估算單位平房面積的燃煤量,從而測算某地區民用

煤活動水平數據。

3.4.4.1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平房面積解譯方法

(1)居住平房信息提取

利用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對平房面積和分布進行遙感監測,獲

取平房斑塊,并對結果進行外業驗證、匯總與統計,得到遙感解譯

的建筑基底面積S,監測頻次為一年一次。

為確保平房監測的圖斑精度,要求對提取的圖斑結果按5%的抽

樣率進行驗證,滿足1:10000比例尺下視覺無偏差的圖斑數量達90%

以上視為精度合格。

(2)居住平房精細面積信息提取

在RS、GIS、GPS技術的支持下,以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識別和

解譯入戶調查選取的樣本村莊,入戶調查的樣本村莊不低于總體村

莊數量的1%,以獲取樣本村莊平房的實際建筑基底面積S1。

3.4.4.2民用煤活動水平估算方法

—11—

民用煤燃煤量采用由點到面的方式進行估算。以遙感監測的居

住平房空間分布數據為基礎,在基于抽樣調查獲取相關系數的基礎

上(調查表見附錄A),估算居住平房燃煤量。計算方法見公式2:

3

M=∑Si×Ji×hi×dri×10(公式2)

式中:M為居住平房燃煤量(t);

Si為各區縣居住平房高分辨率遙感影像解譯成果的平房面積

(km2);

S

J=∑2j/j

S1jS

Ji為各區縣采暖面積折算系數;:其中2為實地入戶

2

調查得到的采暖面積(m),S1為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遙感解譯的該

戶居民的建筑基底面積(m2),j為各區縣入戶調查的個數;

j

h=∑hj/j

h為各區縣平房層高系數;1,h為入戶調查獲取的

房屋層數;

T

dr=∑j/j

2S

dr為單位采暖面積燃煤量系數(kg/m);2j,T代表家庭不

同時段(采暖季、非采暖季或全年)的燃煤總量(kg)。

3.5活動水平數據質量控制

活動水平數據質量控制包括正確性檢驗、一致性檢驗和完整性

檢驗三個方面。

正確性檢驗包括明確各排放源活動水平數據來源,確保記錄和

歸檔的正確性;校對數據,對可疑異常數據進行核實;檢查數據單

位是否正確。

—12—

一致性檢驗包括檢驗不同排放源活動水平調查空間和時間范圍

是否相同;排放量計算參數是否具有內在一致性。

完整性檢驗指檢查活動水平調查范圍是否涵蓋所有排放源類

型,確保不重不漏。

對于抽樣調查法,應加強抽樣審核。由上級調查機構對下級調查

機構的數據進行逐級隨機抽樣審核,按抽樣調查樣本量的5%進行數據

復核。審核應從各項數據的來源、填報的準確性和合理性、邏輯關系、

數據的有效性、質量管理等方面詳細審核,提出書面審核意見。

3.6排放系數獲取途徑及等級劃分

3.6.1排放系數獲取途徑

民用煤排放系數的獲取方法包括按實驗檢測法(見附錄B)和文

獻調研法。優先采用實驗檢測法獲取排放系數,若不能通過實驗檢

測法獲得排放系數,可采用文獻調研法。

實驗檢測法是在民用煤爐大氣污染物排放專用檢測平臺上,模

擬民用煤使用過程,通過連續檢測、統計計算獲得污染物排放系數

的方法。該方法能反映污染源的實際排放情況,獲取的排放系數準

確度高。具備檢測條件的情況下,應通過實驗檢測法測定當地典型

民用煤排放系數。若某地區的某類民用煤品質差異較大,可用實驗

檢測法對不同品質的煤分別測定排放系數,再根據用煤量比例加權

計算得到本地區此類民用煤的排放系數。

文獻調研法是指通過從科技文獻、排放系數數據庫等資料中收

集整理民用煤爐具排放測試數據,獲取燃用不同燃料民用煤排放系

數的方法。

—13—

3.6.2排放系數等級劃分

排放系數根據其測量的技術方法、樣本數量和質量等因素劃分為

A、B、C、D四個等級。分級目的在于方便使用者了解實測數據的可靠

性和準確性,以便正確合理地選擇使用。排放系數具體分級如下:

(1)A級:實測數據,基于完善可靠的方法且具有足夠的細節

可供充分驗證,測試樣本由隨機抽樣獲得,樣本數量大于等于10個。

(2)B級:實測數據,基于完善可靠的方法,測試樣本數量小

于10個;或者測試樣本量大于等于10個,但缺少相關的測試細節

供驗證,無法判斷測試樣本數量是否具有代表性。

(3)C級:無實測數據,采用的是文獻中相同燃料和爐具的排

放系數。

(4)D級:無實測數據,用燃料和爐具相似的排放系數推導得到。

3.6.3推薦排放系數

在不能通過實驗檢測法獲得排放系數,且通過文獻調研無法查

到適用排放系數的情況下,可使用下面給出的幾種民用煤主要大氣

污染物排放系數推薦值,見表2。根據當前國內民用型煤的加工情況,

表2中只給出型煤綜合排放系數推薦值。

表2民用煤排放系數推薦值單位:kg/t-煤

污染物類別排放因子(kg/t-煤)質量分級

型煤型煤6.8St,dA

無煙煤5.0St,dB

SO2散煤

煙煤7.4St,dA

其他蘭炭3.8St,dA

—14—

污染物類別排放因子(kg/t-煤)質量分級

型煤型煤0.8A

無煙煤1.1A

NOx散煤

煙煤1.6A

其他蘭炭0.9A

型煤型煤72.8A

無煙煤69.9A

CO散煤

煙煤140.1A

其他蘭炭138.7B

型煤型煤1.1C

VOCs無煙煤1.8C

散煤

煙煤4.0B

型煤型煤1.1B

PM10無煙煤2.2B

散煤

煙煤13.5B

型煤型煤0.8A

無煙煤1.4A

PM2.5散煤

煙煤10.8A

其他蘭炭1.1B

注:(1)表中的蘭炭包括蘭炭塊及以蘭炭為原料(不摻加原煤)加工成的蘭炭制品。

(2)SO2的排放系數是以燃料的干燥基全硫分含量(St,d)形式表示的,例如當煤中的干燥基

全硫分含量(St,d)為0.5%時,則排放系數表中的St,d就取0.5。

(3)如果本地區的某類民用煤質量上存在較大差異,可根據煤質情況對不同質量的煤分別進

行排放系數計算,然后根據用煤量比例加權計算得到本地區這類民用煤的排放系數。

3.7排放清單的數據格式

根據上述居民燃煤分級分類,結合不同類型煤炭消耗量調查結

果,不同煤炭類型多種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核算并匯總得到縣(區)、

—15—

市級、省級及國家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排放清單的數據格

式如附錄C所示。可結合上述時間和空間尺度的確定,進行排放清

單時空分配,得到高分辨率居民燃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

第四章排放清單的應用與評估

4.1排放清單的應用

(1)科學研究

用于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基于民用煤污染源排放清單和

其他污染源排放清單,分析重點排放區域、重點排放源對當地大氣

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分擔率。

用于大氣污染機理與成因分析。民用煤作為一項重要的大氣污

染源,其排放清單作為空氣質量模型的輸入,可進行時空連續變化

的污染特征分析。特別是對于一些民用煤起重要作用的污染時段,

如采暖季,利用空氣質量模型進行污染形成過程的分析對于制定有

效的控制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用于大氣污染物污染來源解析。通過民用煤排放清單,得到分

區域排放量匯總統計,分析各區域中民用煤對當地排放總量的分擔

率和對濃度的貢獻率。

(2)環境管理

民用煤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與評估。通過減排情景設計,借助

空氣質量模型,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預評估,明確民用煤污染防治

的方向,幫助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案和達標規劃。

—16—

民用煤相關排放標準的制訂。掌握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

定量化其排放貢獻,可為民用煤相關排放標準制修訂提供支撐。

可用于環境監管和重污染應急方案制訂。燃煤是大氣污染的重

要來源,在重污染PM2.5快速爬升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識別和量化

民用煤的環境影響對于環境監管和重污染應急方案制訂有重要的作

用,并為區域民用煤的聯防聯控提供依據和參考。

4.2排放清單的評估與驗證

大氣污染物排放源清單由于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

的監測誤差、隨機誤差、關鍵數據缺乏以及數據代表性不足等因素

而具有不確定性,排放清單的準確性可通過不確定性分析方法評估。

作為不確定性的兩個參數——排放系數和活動水平,根據不同

源分類等級和數據來源,運用統計分析、構建概率分布函數等方法

定量化其質量等級及不確定性范圍。可選用的方法是蒙特卡洛方法,

評估內容是排放總量的置信區間。不確定性分析可用于重要污染源

信息的甄別,評估排放清單的準確性。

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如遙感反演、空氣質量模型等方法對排放

清單的準確性進行驗證,開展不同空間尺度下排放清單不確定性對

比分析,根據驗證分析結果,研究空氣質量濃度與排放清單的響應

關系。例如利用空氣質量模型模擬并與同時段空氣質量觀測結果比

較,對排放清單進行間接驗證。根據不確定性定量評估結果,對引

起清單不確定性的主要因素,重要不確定性源進行質量保證和質量

控制方法研究,降低其不確定性,從而提高清單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17—

附錄A

民用煤使用情況調查表

____省_____市_____縣/區

201_年

__________________村/街

一、戶主姓名

二、家庭人口______人

三、住房面積______平方米

四、供暖面積______平方米

______⑴蜂窩煤爐⑵其他型煤爐⑶無煙煤爐⑷煙煤爐

五、煤爐類型

⑸其他類型:____________

______⑴自己到礦山拉⑵當地經銷商購買⑶政府統一銷售點購買

六、購煤渠道

⑷其他渠道:____________

七、采暖時段201_年__月__日~201_年__月__日

八、位置信息經度_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___(精確到度分秒)

九、房屋層數

煤炭類別:⑴蜂窩煤⑵其他型煤⑶無煙煤⑷煙煤⑸蘭炭

⑹其他:____________

2.用途3.煤類別(選擇序號)4.用量(噸/年)

炊事

十、煤炭使用采暖

類別及用量

其他(請注明)

戶主:填表人:填表日期:201年月日

—18—

附錄B

民用煤爐大氣污染物排放系數實驗檢測法

B.1范圍

本附錄規定了民用煤爐污染物排放檢測平臺、檢測方法以及

排放系數計算方法。

B.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附錄的引用而成為本附錄的條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

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附錄,然而,鼓勵根據本附錄達成協

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附錄。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

采樣方法

HJ/T76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

測方法(試行)

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B.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附錄。

B.3.1民用煤爐

額定供熱量小于50kW,具有炊事和采暖供熱能力的煤爐。

B.3.2檢測平臺

—19—

基于稀釋采樣原理、為民用煤爐排放系數檢測專門設計的平

臺,主要由吸風罩、管道、排風機、排氣筒等部分構成,在該檢

測平臺上可準確測定煙氣流速,可進行顆粒物等速采樣。檢測平

臺示意圖見圖1。

圖1民用煤污染物排放系數檢測平臺示意圖

B.4檢測平臺設計要求

B.4.1吸風罩和管道采用不銹鋼材質,管道內壁光滑,法蘭

連接順暢且密閉。

B.4.2管道直徑在200~300mm范圍。

B.4.3管道內煙氣流速在10~15m/s范圍。

B.4.4管道設計應能滿足按《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

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的要求進行顆粒物和氣

態污染物采樣,并預留采樣孔。

B.4.5吸風罩安裝高度及吸風罩內口與民用煤爐煙囪出口

的距離,以既不影響爐具內燃料正常燃燒又能保證爐具各部位產

—20—

生的煙氣全部被吸入管道為宜。可根據煙氣吸入效果,確定在吸

風罩下面是否加圍擋。

B.4.6為減少實驗檢測造成的環境污染,在廢氣排放前可加

裝廢氣處理裝置。

B.5檢測過程

B.5.1實驗前將爐底清理干凈,加入一定量燃料,用液化石

油氣或丙烷引燃,引燃時間通常為20min(無煙煤等低揮發分燃

料30min),點火完畢記錄引燃物消耗量。

B.5.2模擬民用煤實際使用過程:早晨6點加煤,保持旺火,

8點加煤封火;晚上18點加煤,保持旺火,22點加煤封火;如

此循環2-3個使用周期(1個使用周期24h)后讓火自然熄滅。

B.5.3扣除點火和滅火后的檢測時間長度應至少涵蓋2個

使用周期(48h)。

B.5.4對從點火到滅火整個模擬使用過程排放的污染物進行

連續采樣或連續監測,連續監測的數據記錄時間間隔不大于1min。

B.5.5每次的加煤量,用最小感量為0.01kg的電子秤準確

稱重并記錄。

B.5.6實驗過程中應同時進行煙氣溫度、壓力、流速的測量

并記錄。

B.5.7實驗檢測過程中應同時檢測稀釋空氣的環境背景濃

度值。

B.6分析方法

B.6.1顆粒物按《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

—21—

物采樣方法》(GB/T16157)的要求進行連續采樣,或按《固定

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試行)》

(HJ/T76)、國家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中的自動分析方法要求進行連續監測。

B.6.2氣態污染物按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3095-2012)中的自動分析方法要求進行連續監測。

B.7計算方法

B.7.1實驗結束,根據測得的濾筒/濾膜重量增加值、污染

物濃度連續監測值、管道直徑、煙氣流速等參數,計算從點火到

滅火全過程污染物總量。

B.7.2從B.7.1得到的污染物總量中扣除稀釋空氣中所含

污染量以及引燃物燃燒產生的污染物量,得到純燃煤污染物產生

量。

B.7.3按下式進行排放系數計算:

排放系數=純燃煤污染物產生量/總加煤量

—22—

附錄C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數據格式

燃煤量(t)全年排放量其中:采暖季排放量

省、自治區、

城市縣/區煤炭類別

直轄市

全年采暖季PM10PM2.5SO2NOXVOCsCOPM10PM2.5SO2NOXVOCsCO

蜂窩煤

其他型煤

無煙煤

煙煤

蘭炭

焦炭

—23—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農藥工業特征大氣污染物

序號CAS中文名序號CAS中文名

1—氮氧化物3375-15-0二硫化碳

250-00-0甲醛3475-18-3二甲硫醚

351-68-3二甲胺3575-31-0異丙胺

456-05-32-氨基-4,6-二氯嘧啶3675-34-31,1-二氯乙烷

556-23-5四氯化碳3775-44-5光氣

656-40-6甘氨酸3875-65-0叔丁醇

757-13-6尿素3975-87-6三氯乙醛

859-88-1鹽酸苯肼4075-93-4硫酸單甲酯

960-29-7乙醚4175-97-8頻那酮

1060-35-5乙酰胺4276-02-8三氯乙酰氯

1164-17-5乙醇4377-73-6雙環戊二烯

1264-18-6甲酸4477-78-1硫酸二甲酯

1364-19-7乙酸4578-79-5異戊二烯

1467-56-1甲醇4678-82-0異丁睛

1567-63-0異丙醇4778-93-32-丁酮

1667-64-1丙酮4878-95-51-氯丙酮

1767-66-3氯仿4979-01-6三氯乙烯

1867-68-5二甲基亞砜5079-04-9氯乙酰氯

1968-12-2二甲基甲酰胺(DMF)5179-11-8氯乙酸

2071-36-3正丁醇5279-22-1氯甲酸甲酯

2171-43-2苯5387-60-53-氯-2-甲基苯胺

2274-87-3氯甲烷5488-06-22,4,6-三氯苯酚

2374-89-5一甲胺5595-47-6鄰二甲苯

2474-90-8氰化氫5695-50-11,2-二氯苯

2574-93-1甲硫醇5795-53-4鄰甲苯胺

2674-96-4溴乙烷5895-54-5鄰苯二胺

2775-00-3氯乙烷5995-57-8鄰氯酚

2875-04-7乙胺6095-64-73,4-二甲基苯胺

2975-05-8乙腈6195-65-83.4-二甲基苯酚

3075-08-1乙硫醇6295-76-13,4-二氯苯胺

3175-09-2二氯甲烷6395-82-92,5-二氯苯胺

3275-13-8異氰酸酯6496-22-03-戊酮

—22—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常見農藥中間體品種

表A.1常見農藥中間體品種

序號中間體名稱農藥類別主要產品

甲草胺、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異丙

甲基二乙基苯胺()酰胺類

12--6-MEA草胺等

22-6-二乙基苯胺(DE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