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首發】廣東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夠出現的歷史現象是A.《最后的晚餐》問世 B.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出現 D.無產階級運動風起云涌2.抓住關鍵詞,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與“列寧”“斯莫爾尼宮”“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冬宮”有關的歷史事件是()A.彼得格勒武裝起義B.“五月流血周”C.俄國二月革命D.蘇聯成立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政府為打破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遏制,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條件,開展了積極的外交活動。下列事件符合題意的是()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外交方針③中美建交④重返聯合國⑤香港、澳門回歸。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③④ D.③④⑤4.明治維新內容中屬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是()A.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設備C.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 D.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征收地稅5.劉細君嫁給烏孫國王,成為“萬里和親第一人”。這件事發生在A.漢武帝時期B.唐太宗時期C.元世祖時期D.明太祖時期6.美國華盛頓紀念塔有一塊來自清朝的石碑。下列碑文描述中屬于概述美國政治制度特點的是A.起事勇于勝廣,割據雄于曹劉B.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C.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D.其治國崇尚善俗,不尚武功,亦與諸國異7.朱德在詩歌《遵義會議》中寫道:“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此中頌揚的是A.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B.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D.中國革命事業已經取得巨大勝利8.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組織是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華沙條約組織 C.歐洲聯盟 D.世界貿易組織9.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匯聚成正義的洪流,相互借力給力,同仇敵愾,擊敗了日本、德國、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這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是指A.聯合國B.國際聯盟C.歐洲聯盟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0.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11.以下屬于康熙帝鞏固邊疆的措施是A.打擊倭寇B.平定準噶爾部叛亂C.設立駐藏大臣D.制定“金瓶掣簽”制度12.你若要實地考察我國古代原始居民最早種植水稻的歷史,應到()A.西安 B.北京 C.浙江余杭 D.云南元謀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某班同學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進行探究,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么?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的事件是什么?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什么?黨的歷史上生死放關的轉折點是什么?使北平獲得解放的戰役是什么?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標志是什么?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事件是什么?回首復興之路,你有什么感悟?14.經濟的發展影響著人們社會生活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宋元時期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影響人們城市生活的變化。請舉兩個例子說明宋代經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大大提高,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巨大影響。請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簡述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對農民生活的影響。15.人類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融合,匯成了人類文明奔流不息的長河,請回答:(1)古代亞非文明被稱為大河文明,為什么?古希臘作為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國家,它的哪個城邦所實行的民主政治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2)中華民族十分注重與其他文明的交流,請舉出隋唐時期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的兩例史實。(3)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在此背景下1519—1522年能夠出現的歷史現象是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B正確;A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B。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7年11月7日,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信號,工人、士兵向冬宮發起進攻,列寧領導的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起義的總指揮部在斯莫爾尼宮,所以此題選A。【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下冊·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3、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①項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項1955年周恩來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外交方針;故B項①②正確;③項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④項重返聯合國是在1971年;⑤項香港、澳門回歸分布是1997年、1999年,③④⑤三項都不屬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排除。故選B。4、C【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世紀中期,美國入侵日本,日本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為了變法圖強、富國強兵,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屬于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故C符合題意;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屬于政治方面的內容,故A不合題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設備、實行地稅改革,全國統一征收地稅屬于經濟方面的內容,故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5、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國王,被稱為“萬里和親第一人”。故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6、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1787年美國憲法的的認識。華盛頓領導的美國獨立戰爭宣告結束。為了鞏固革命成果,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享有行政權。總統既是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國會掌握國家的立法權,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司法權,三權分立,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體現了美國政治制度特點,故此題選C。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步入近代·美國獨立戰爭7、B【解析】

依據題干信息“群龍得首自騰翔”可知,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故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中國革命事業已經取得巨大勝利,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8、D【解析】

依據題干“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組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個國際組織是指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簡稱世貿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世貿組織堅持非歧視貿易原則,對發展中國家給予特殊和差別待遇,擴大市場準入程度及提高貿易政策和法規的透明度,從而協調了各成員間的貿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貿易。故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此題應識記與靈活掌握世貿組織的相關知識。世貿組織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擁有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有“經濟聯合國”之稱。9、D【解析】題干涉及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是國際組織,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不符合題干的“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故A不符合題意;國際聯盟是一戰之后成立,不符合題干的“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勝利。”故B不符合題意;歐洲聯盟是在二戰之后的1993年成立,故C不符合題意;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1942年26國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協同作戰,最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人類命運共同體”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D【解析】

上面兩幅圖分別反映了秦始皇統一文字和貨幣的措施,其中統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文化控制,統一貨幣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綜合起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國家統一,此時秦已經統一全國,也就無所謂加速國家統一進程的問題了,因此這兩項措施體現的中心主題是鞏固國家統一。故答案選D。11、B【解析】

B.康熙時期三次率軍親征,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故B正確;A.注意題干“康熙帝鞏固邊疆的措施”,打擊倭寇是在明朝時期,故A錯誤;

C.設立駐藏大臣是在雍正時期,故C錯誤;D.制定金瓶掣簽制度是在乾隆時期,故D錯誤。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2、C【解析】

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出現了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農耕文明。河姆渡人生活在現在的浙江一帶,最早種植水稻,居民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會建造干欄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掌握了制陶技術,能夠在陶器上刻畫動物形象。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鴉片戰爭。辛亥革命。(2)中共一大的召開;遵義會議。(3)平津戰役。(4)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6)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的召開;黨的歷史上生死放關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使北平獲得解放的戰役是平津戰役。(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標志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事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6)學生圍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等作答即可。14、(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住宅區和商業區不再分開,店鋪經營沒有時間限制,出現紙幣交子有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子”,出現元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市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精神生更加豐富。(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汽車和飛機等新交通工具的發明,使人類的生活更加便捷:電燈電影等的發明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工業化的發展對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了教育的大眾化: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大量興建,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平。(3)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提高了農民政治地位:使農民得到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改善了農民生活,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元時期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影響人們城市生活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經濟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有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住宅區和商業區不再分開,店鋪經營沒有時間限制,出現紙幣交子有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子”,出現元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市民日常生活更加方便,精神生更加豐富。(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大大提高,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巨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汽車和飛機等新交通工具的發明,使人類的生活更加便捷:電燈電影等的發明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工業化的發展對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了教育的大眾化: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大量興建,提高了民眾的文化水平。(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國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提高了農民政治地位:使農民得到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改善了農民生活,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15、(1)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