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民族理論新編復習5566版貴州民族大學民族與社會學院融通538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知識要點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是中國56個民族的總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已經結合成相互依存、統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少數民族人口少數民族人口及其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55個少數民族共1億多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8.41%。我國人數最多和最少的少數民族:壯族(16178811人),珞巴族(2965人)。少數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國家中人數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國指漢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苗、彝、壯、布依、朝鮮、滿等民族。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后,通過識別并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由于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長5.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長6.92%。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有1617.88萬人,占全國人口比重為1.3%,其他人口較多的前十位依次為滿族(1068.23萬)、回族(981.68萬)、苗族(894.01萬)、維吾爾族(839.92萬)、土家族(802.81萬)、彝族(776.23萬)、蒙古族(581.39萬)、藏族(541.6萬);布依族(297.15萬萬)。民族分布特點: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民族自治地方(1)1954年憲法將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確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稱,除特殊情況外,按照地方名稱、民族名稱、行政地位的順序組成。民族自治地方一經建立,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撤消或合并。我國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的自治地方;二是以一個大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同時包含幾個人數較少的少數民族建立的自治地方;三是以兩個以上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聯合建立的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權(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內部事務的權力。(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權保護和開發本地方自然資源。(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權自主安排和使用本地方財政收入。(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權自主使用和發展本地方通用的語言文字。(6)民族自治機關有權自主發展本地方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建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區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50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其中最早的是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民族要素: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心理認同。“三股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我國民族問題突出表現在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集中地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上。發展理所當然、勢所必趨地成為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核心和根本途徑。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西部特別是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貧困人口相對集中,是國民經濟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使之與全國的發展相協調,是現階段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迫切要求。表現:各民族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是解決民族問題的物質基礎;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務。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以“三個離不開”的思想為指導,進一步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強有力的保證。蒙古族三大歷史名著:《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格薩爾》(藏族民間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江格爾》(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柯爾克孜族著名的傳記性史詩)。三個多民族省:云南,貴州,新疆。(1)若論絕對數量最多,則是廣西最多;若論比例最多,則是西藏,95%以上。(2)若論民族個數最多,則屬云南,世居民族25個。(3)貴州省。14.信仰藏傳佛教:藏、蒙古、土、裕固、門巴、珞巴、納西、普米等民族信仰藏傳佛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內蒙古、云南等省區。藏傳佛教在藏民族中有很長的歷史,公元7世紀佛教自印度傳入西藏地區,經過與當地傳統的原始多神教——本教的長期斗爭與融合,約在公元10世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傳佛教。所謂“大藏區”,就是要將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藏族居住區合并在一起,建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藏族自治區”,總面積約占全國領土的1/4。而所謂“高度自治”,包括要求中央政府不能在西藏駐軍,西藏可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保持外交關系。搞獨立,分裂國家的實質;損害中國主權、破壞領土完整的問題。15.喇嘛教: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又稱為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稱佛教三大體系。藏傳佛教是以大乘佛教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與顯教傳承。雖然藏傳佛教中并沒有小乘佛教傳承,但是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遠的影響。花炮節:侗、壯、仫佬族傳統節日。流行于廣西三江、龍勝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于鐵炮頂端,然后點燃放炮,小鐵環沖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五炮。搶花炮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搶花炮原為還愿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群眾性文體活動,并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余分布在莎車、澤普、葉城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吉克族人口數為41528。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使用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莎車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維吾爾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庫爾干,地處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東部。境內群山聳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終年積雪,冰川高懸,險峻奇麗,儀態萬千。雪嶺冰峰之下的河流兩岸谷地,既有連綿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穡的土地。自強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這里。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阿詩瑪:是流傳在撒尼人民口頭上的一支美麗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體創作,它充分體現了撒尼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人情。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阿詩瑪》,于1982年獲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屆國際音樂最佳舞蹈片獎。自此民間敘事長詩《阿詩瑪》開始享譽海內外。從那時起,一個勤勞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的阿詩瑪形象,活在了國人的心中,另有同名的香煙和景點。孔雀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中最負盛名的傳統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其中以云南西部瑞麗市的孔雀舞(傣語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傳一千多年前傣族領袖召麻栗杰數模仿孔雀的優美姿態而學舞,后經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成型,流傳下來,形成孔雀舞。旗袍: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不屬于漢服(即華夏衣冠)體系。民國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征大量毀壞。十二木卡姆:維吾爾族巨大音樂經典套曲。源于喀什噶爾民間古典音樂,繼承融合了疏勒樂、龜茲樂、于闐樂的傳統,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歌、舞、樂三種藝術高度統一的特征,是維吾爾族音樂之母,也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瑰寶。民族干部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重大意義①少數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區改革和建設中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②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③培養和任用少數民族干部是堅持民族平等和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條件;④培養和任用少數民族干部是實現和鞏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重要保障。少數民族杰出人物回族革命先驅—馬駿。張伯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貢獻。向警予—我國婦女運動先驅。農運領袖——韋拔群。龍華英烈—龍大道。關向應:黨和軍隊卓越政治工作領導人和優秀指揮員。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杰出領導人——周保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少數民族大將——粟裕烏蘭夫盧漢阿合買提江·哈斯木與新疆三區革命。阿沛·阿旺晉美與西藏和平解放。黨一大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貴州荔波人,1901年生,水族。1918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1921年春,參與發起組織濟南共產主義小組。7月,與王盡美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革命時期,先后組織青島膠濟鐵路工人大罷工和青島紗廠工人大罷工。1927年,任山東省執行委員會書記。1928年12月在濟南被捕。鄧恩銘臨刑前,留下這樣的詩句: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獨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1931年4月5日,在響亮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聲和悲壯的國際歌聲中,一位著名共產黨人在濟南緯八路英勇就義。這位烈士便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恩銘馬本齋: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平原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的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被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馬本齋就是這支英雄支隊的司令員。馬本齋1901年生于河北獻縣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身奉軍當兵升至團長。全國抗戰爆發后,在家鄉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1938年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次年改稱冀中軍區回民支隊,任司令員。他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眾中有很高威望。從1937-1944年,率部經歷大小戰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打得敵人聞風喪膽。1938年10月,馬本齋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于長期艱苦作戰,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前,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戰到底!”同年2月7日,在山東莘縣病逝。李四光:中國現代地質學開拓者李四光:1889年生,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政協副主席。為我國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巨大貢獻。1971年4月29日病逝。我國的語言系屬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大體可歸于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公民民族成分的確定為了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國公民正確表達民族成份的權利,做好民族成份填報工作,國家民委、國務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公安部聯合于1990年5月10日下發了《關于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規定》。《規定》對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問題作了如下規定:(1)確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須以國家正式認定的民族族稱為準,不得以國家未確認的族稱為自己的民族成份。(2)個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確定。(3)不同民族的公民結婚所生子女,或收養其他民族的幼兒(經公證部門公證確認收養關系的),其民族成份在不滿十八周歲以前由父母或養父母商定;滿十八周歲者可由本人決定,年滿二十周歲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雙方原來的子女如系幼兒,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歲以前由母親和繼父、或父親和繼母商定;雙方原來的子女已滿十八周歲的,不改變原來的民族成份。(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間發生的收養關系、婚姻關系,不改變各自的民族成份。(6)原來已確定為某一少數民族成份的,不得隨意變更為其他民族成份。民族貧困地區(1)全國農村貧困標準:國家統計局根據農村居民生活消費價格指數推算,2010年全國農村貧困標準為1274元。(2)民族八省區:是指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五個自治區和貴州、云南、青海三個省。民族扶貧:(1)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民族地區發展的全局。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幫助邊境地區和人口較少聚居地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重視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堅持改革開放,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3)推進西部大開發,把握好民族地區,加速發展的契機。(4)國家大力扶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即多渠道加大對少數民族和發展地區的資金投入;加大對其的政策支持。(5)發達地區對口支援,扶貧少數民族地區發展。(6)堅持自力更生,努力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民族區域自治的必要性是我們黨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須全面貫徹執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不是單純的民族自治,也不是一般的地方自治,而是民族自治和區域自治結合起來的制度,所以叫民族區域自治。必要性:民族區域自治是載入我國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制度,必須長期堅持和完善。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是推進民族地區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是保障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是徹底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需要。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是管長遠、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是一項戰略任務,要大力培養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1)少數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區改革和建設中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2)培養少數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3)是堅持民族平等和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4)是實現和鞏固國家統一的,民族團結的重要保障。少數民族干部的特點和優點:1)民族性:少數民族干部來自本民族群眾之中,同本民族群眾有“天然”的密切聯系,熟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了解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心理愿望和民族意識。2)代表性:少數民族干部了解和熟悉本民族和本地區的歷史、現狀和特點,對本民族的解放和發展、對本民族的地位和權利,對改變本民族地區的落后面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3)不可代替性:少數民族干部土生土長,屬“永久牌”而非“飛鴿牌”;他們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最靠得住的力量”;這樣的干部才“靠得住、用得上、過得硬”;他們的作用是外來干部無法代替的。少數民族干部重要的作用:橋梁作用:少數民族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少數民族群眾的橋梁;骨干作用:少數民族干部是組織少數民族人民群眾從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骨干;帶頭作用:少數民族干部是帶領少數民族人民群眾前進的帶頭人;保證作用:少數民族干部是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是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凝聚核心:少數民族干部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領導力量和核心力量。重要意義:(1)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民族地區全面貫徹落實的需要。(2)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振興民族經濟和實現全國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民族地區發展,干部是關鍵。(3)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堅持民族平等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4)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鞏固國家統一、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的重要保障。少數民族干部與漢族干部之間緊密團結、相互學習、彼此尊重、密切合作,為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社會穩定,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民族平等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國家為少數民族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條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義務維護法律的尊嚴。(1)理論來源:民族平等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它引申于一般的平等原則。從平等思想的傳播看,它由最初個別思想家的一種思想觀念逐漸成為公眾輿論,一項司法原則、一個政治動員的口號。平等觀念的核心內容始終是與人的權利相聯系的。(2)民族平等觀念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中首先提出來的。它們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心聲,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3)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思想的理論來源:首先,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平等是在批判地吸取了資產階級的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的合理內核,并對其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造之后的產物。其次,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平等思想與他們承認各民族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歷史作用,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直接相關。(4)民族平等的基本內容:首先,主張一切民族不分大小、強弱、先進后進,一律平等。其次,主張各民族一切權利平等。一方面反對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權;另一方面保護弱小民族實現平等權利。第三,不僅主張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要求實現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事實上真實的平等。第四,主張通過消滅階級、消滅私有制,逐步實現各民族真正的平等。(5)民族平等的意義: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核心內容之一;民族平等是我國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平等是建立和諧社會、促進各民族繁榮發展的基礎;民族平等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標準。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1)從部落發展成為民族和國家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規律。(2)民族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同源異流民族分化規律之一。即同源異流的分化。次生形態的民族在民族形成后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民族的分化、同化、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態民族。次生形態民族的形成規律屬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規律。(1)“同源異流”: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發生過無數次的民族分化、同化、組合。有的民族源頭相同,但在漫長的發展演進中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例如,苗族、瑤族、畬族的形成就是這樣。(2)“異源同流”:有的民族則是在歷史的某一時段,從某些民族中分脫出來,融合其他民族因素,發展成為一個新的民族。例如,回族的形成就是這樣,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到中國以后與中國當地的各民族長期交往,通婚,逐漸形成的一個新的民族。民族發展的外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民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階級斗爭是影響民族發展的重要的因素。民族基于歷史和現實形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動因之一。民族精神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整體發展程度,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綜合素質。民族發展的外部條件:民族關系與民族發展(重要的外部條件);自然環境與民族發展;社會環境與民族發展。民族素質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內部因素:(1)民族屬性,包括民族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生物屬性,民族的多樣性決定了民族的發展既是社會的發展,又是自身的發展。(2)民族結構,是民族的物質產品生產,精神產品生產和自身生產及其相關方面的有機排列和組合,民族內部結構的協調時民族發展獲得動力、協調力的基礎和前提。(3)民族素質,是民族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民族發展的重要條件,對民族發展關系很大。外部條件:(1)民族關系,協調、和諧的民族關系,是民族健康,迅速發展的條件和助推力,反之則會阻礙民族的發展。(2)自然環境,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3)社會環境,民族所處社會的階層構成及其關系,國家政權的性質,社會政治和法律制度等,良好健康的社會環境會促進民族的發展。民族工作的問題(1)民族工作主題的提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簡稱“兩個共同”)。這是2003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提出的。(2)民族工作主題的內涵: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民族工作主題提出的偉大意義:“兩個共同”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新世紀的創新發展。“兩個共同”是深刻認識世界各國處理民族問題經驗教訓的科學總結,為新時期民族工作開拓了新視野。“兩個共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指針。“兩個共同”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兩個共同”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工作上的集中表現。民族問題的性質民族問題的定義: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其中包括四個方面的內涵:民族自身的發展問題;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民族與階級之間的關系問題;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問題。民族問題既包括民族自身的發展,又包括民族之間、民族與階級、國家之間等方面的關系。在當今世界,民族問題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民族問題屬于社會問題范疇,關于民族問題的認識和界定,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民族的發展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發展。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民族差別是民族問題產生的基本因素;民族交往是民族問題發生基本前提;生產資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剝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階級社會產生對抗性民族問題重要社會根原。在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集中地表現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上。發展理所當然、勢所必趨地成為解決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核心和根本途徑。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西部特別是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貧困人口相對集中,是國民經濟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使之與全國的發展相協調,是現階段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迫切要求。民族問題的特性:民族問題的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重要性,國際性。現階段我國民族問題的四個交織:①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交織;②現實問題和歷史問題的交織;③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的交織;④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的交織。性質:一般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可以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方法加以解決。但是,由于國際上還有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在國內的一定范圍也還存在階級斗爭,國內外的階級敵人總要千方百計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所以在民族問題上也還有敵我矛盾存在。此外,如果執政黨在民族政策上背離了馬列主義的路線,或者處理民族問題時采取了錯誤的方法,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在局部地區或個別問題上,使民族關系的矛盾激化,甚至發展為對抗。(事實上的不平等)。階級社會民族問題的性質:在階級社會里,民族是由不同的階級組成;不論是國際范圍還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主要是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民族不平等的問題。部落的二重性:人們共同體和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形式,決定了從部落發展中產生兩個平衡的新事物,一個是民族,一個是國家。部落的二重性與民族、國家形成的關系。民族關系的核心問題(1)民族利益是民族關系的基本問題。(2)民族權利是民族關系的關鍵問題。(3)民族發展是民族關系的核心問題。(4)民族生存發展的權利和利益是民族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股權保證合同范例
- 農場基地出租合同樣本
- 關于鍋爐合同樣本
- 中山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寫過勞動合同標準文本有效
- 代簽服務合同標準文本
- 共同經營酒店合同樣本
- logo制作合同樣本
- 公章免責協議合同樣本
- 信用證貿易合同樣本
- GB/T 45417-2025汽車再生制動功能缺陷分析指南
- 學校供水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點梳理總結
- 2021年5月四級江蘇省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理論知識》真題及答案
- 2025年入團的考試試題及答案
- 部編人教版語文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講教材解讀(集體備課)
- (完整文本版)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單詞表默寫版1-144
- 中國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學課件
- 籍貫對照表完整版
- 火力發電企業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參考)
- 英文譯稿《已上市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臨床變更技術指導原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