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 選修4-人教版高三選修4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 選修4-人教版高三選修4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 選修4-人教版高三選修4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 選修4-人教版高三選修4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 選修4-人教版高三選修4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用版)2016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專題限時訓練選修4(建議用時:30分鐘)1.(2015·南京師大附中高三5月模擬)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處理好民族關系是古代政治家們尤為關注的問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突厥頡利破后,諸部落首領來降者,皆拜將軍中部將,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與朝士相半。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涼州都督李大亮以為于事無益,徒費中國,上疏曰:“臣聞欲綏遠者必先安近。中國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猶于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傾國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變其俗,乃置于內地,去京不遠,雖則寬仁之義,亦非欠安之計也,每見一人初降,賜物五匹,袍一領,酋長悉授大官,祿厚位尊,理多糜費。以中國之租賦,供積惡之兇虜,其眾益多,非中國之利也。”太宗不納。——吳兢《貞觀政要》材料二“朕閱經史,塞外蒙古多與中國抗衡,自漢、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歸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瘡瘍,方用針灸,肌膚無恙,而妄尋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亂則聲討,治則撫綏,理之自然也。自古以來,好勤遠略者,國家元氣,罔不虧損,是以朕意不以生事為貴。”“羅剎(俄羅斯)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余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朕親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康熙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分析李大亮認為“于事無益,徒費中國”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體現唐太宗開明民族政策的措施。(2)對比材料二和材料一,歸納康熙帝與唐太宗治理少數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康熙帝在捍衛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中遇到了什么新問題?結合所學,指出康熙帝最終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請簡要評述。解析:(1)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一中“臣聞欲綏遠者必先安近。中國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猶于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措施,結合唐太宗時期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行政機構作答即可。(2)第一小問手段,根據材料一中“自突厥頡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歸納唐太宗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根據材料二中“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歸納康熙帝的少數民族政策,再結合二者相同之處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新問題,根據材料二中“羅剎(俄羅斯)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余年……朕親政之后,即留意于此”進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問評述,注意設問要求“最終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結合《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相關史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國根本,對少數民族的供養、賞賜會加重百姓賦稅負擔;少數民族風俗難改;威脅中原統治。(任答兩點即可)措施:在東突厥故地設羈縻府州;在西突厥故地設安西都護府;與吐蕃和親,冊封西北各族首領及其后嗣。(任答三點即可)(2)手段:亂則聲討,治則撫綏。(或鎮壓與撫綏相結合,剿撫并用)新問題:沙俄入侵中國東北。解決:1689年,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捍衛了我國東北邊疆(從法律上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維護了國家主權。2.(2015·江蘇淮安高三模擬)華盛頓順應時代大勢,一生三進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力影響美國歷史發展進程,終成一代偉人。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華盛頓不僅在獨立戰爭的烽火中統率大陸軍取得了反英戰爭的勝利,贏得了國家的獨立,而且為建立統一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作出了許多貢獻。首先,他制止試圖建立君主政體的軍事政變……為此他制止了兩次軍事政變,并竭力消除再度發生政變的可能性……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義的憲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為美國制定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反對君主政體和建立“法治政府”是華盛頓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余志森、尤天然《華盛頓反君主政體的思想和實踐活動》材料二華盛頓確實大有做國王的機會,但他最終辭職,拒絕做國王,固然,這里華盛頓不貪戀權力的個人品德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還在于美國既有的社會歷史環境:存在擁立“英雄”當國王、做皇帝的社會因素和國際因素,而更有美國社會創建新體制、實行民主共和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方面的“時勢”條件。——陳光裕《評說歷史人物要注意史觀的正確把握與恰當運用》材料三歷史人物的個性作用的發揮要以既定社會條件為舞臺,不能違背經濟必然性的客觀規律,社會總趨勢不會因此改變,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個性作用;在承認這些的前提下,又承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作用確實是不同甚至極其不相同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人物個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質。——遲克舉《試論歷史人物的個性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華盛頓一生“三進三退”的主要史實。請將答案填寫在下列表格中相應的位置。時間進退戰爭時期領導獨立戰爭,贏得國家獨立①和平時期②1788年,憲法通過,再次踏上歸程就任首任總統,組建聯邦政府③(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華盛頓“三進三退”的主要因素。(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時勢”與“杰出人物”之間關系的認識。解析:(1)①是材料一中“制止試圖建立君主政體的軍事政變”,即交出軍權,拒當國王。②是材料一中“主持制定共和主義的憲法”。③是不做終身總統,急流勇退,維護民主共和。(2)從材料二中“這里華盛頓不貪戀權力的個人品德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還在于美國既有的社會歷史環境”兩個方面分析。(3)從華盛頓的政治活動看,“時勢”與“杰出人物”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答案:(1)史實:①交出軍權,拒當國王②主持制憲,為民主政治奠基③急流勇退,開創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先例。(2)因素:不戀官位,不慕權勢;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個人幸福之上;堅持民主,警惕專制;高超的政治智慧;美國的社會歷史環境。(3)認識:時勢造就杰出人物;杰出人物會影響時勢發展。3.(2015·山西晉中5月高考考前適應性訓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非暴力就是以積極的形式來對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非暴力就是純粹的愛。我在印度教的經典中,在《圣經》和《古蘭經》中都讀到過它。……非暴力并不意味著向壞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協。非暴力意味著以人的全部心靈來反對專制者的意志。只要在這種人類法則指導下進行斗爭,哪怕一個人也能反抗非正義帝國的全部權力。——甘地《非暴力主義思想》材料二雖然生為一名印度人,并堅守著一些印度傳統,但甘地的遺產卻仍然可以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對甘地的重新發現已經與大規模的和平主義運動,以及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的自然、環境……問題聯系了起來。——(意)詹尼·索弗里《甘地與印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內容。(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甘地受到世界人民尊重的原因。解析:(1)據材料一中“只要在這種人類法則指導下進行斗爭,哪怕一個人也能反抗非正義帝國的全部權力”結合所學得出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自治,據材料一中“非暴力就是純粹的愛”得出人道主義(泛愛論),據材料一中“我在印度教的經典中,在《圣經》和《古蘭經》中都讀到過它”得出宗教平等(寬容)觀念。結合所學,從發揚民族文化、重視民族教育、經濟自主、經濟正義的思想等幾個角度回答亦可。(2)據材料一“非暴力就是以積極的形式來對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非暴力就是純粹的愛”得出以自我犧牲精神和博愛精神致力于人類正義事業,據材料二中“對甘地的重新發現已經與大規模的和平主義運動,以及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的自然、環境……問題聯系了起來”得出其和諧思想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結合所學,從領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被宗教狂熱分子刺殺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內容:①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印度自治;②人道主義(泛愛論)為核心的社會平等思想;③發揚民族文化、重視民族教育;④宗教平等(寬容)觀念,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答出經濟自主、經濟正義的思想亦可)(2)原因:①領導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②以自我犧牲精神和博愛精神致力于人類正義事業;③其和諧思想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發展;④被宗教狂熱分子刺殺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4.(2015·江蘇海安高級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金陵中學高三四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義利觀主要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這就決定了義利觀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上,它更多地強調精神,以便于戰勝在物質上強于我們的敵人;在國家或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上,它更多地強調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或集體的利益,以便于在國破家亡中救亡圖存;等等。——鄭永扣《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義利觀理論形態的歷史演進》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決不是提倡各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決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錢”看。——《鄧小平文選》第2卷材料二我們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中國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中國同太平洋島國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習近平《永遠做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誠朋友》(1)據材料指出毛澤東和鄧小平義利觀的差異,結合時代背景簡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2)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對義、利的認識。解析:(1)第一小問差異,據材料一“在物質和精神的關系上,它更多地強調精神,以便于戰勝在物質上強于我們的敵人;在國家或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上,它更多地強調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或集體的利益,以便于在國破家亡中救亡圖存”可知毛澤東強調義高于利,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據材料一“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一定的物質利益,但是這決不是提倡各人拋開國家、集體和別人,決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錢’看”可知鄧小平更多地強調個人利益,同時要兼顧國家、集體利益,反對見利忘義;第二小問原因,抓住設問關鍵詞“時代背景”,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的義利觀形成于民族危機嚴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是首要任務,鄧小平的義利觀形成于改革開放時期,經濟建設、強國富民是國家的中心工作。(2)認識,據材料二“中國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和“中國同太平洋島國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可知任何階段的任何個人、階級、國家都有自身的義、利,但必須符合一定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或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