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施細則樣本_第1頁
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施細則樣本_第2頁
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施細則樣本_第3頁
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施細則樣本_第4頁
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施細則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煙臺萬華PO/AE一體化項目PO/MTBE裝置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行細則WHYT/XZ-S04-2200-014煙臺萬華環氧丙烷項目監理部序號版次編制審批時間014A/00藺維章姜有志01月16日目錄TOC\o"1-4"\h\z\u1總則 42合用范疇 43編制根據 44工程概況 54.1工程概況 54.2重要實物工程量 54.2.1主裝置區工程量 54.2.2罐區工程量 74.2.3第四循環水站工程量 84.2.4制冷站工程量 84.2.5材料表 95專業工程師職責 95.1通用職責 95.2專業職責 106程序和規定 116.1施工單位資質審查 116.2人員資質審查,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資質審查 116.3施工方案報審及其內容規定 116.4施工機械、特種設備、檢實驗儀器 126.5材料報驗及其內容規定 126.6質量驗收 126.7變更管理 136.8第三方檢測管理辦法 136.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36.10質量事故報告和解決程序 146.11HSE管理 146.12籌劃管理 146.13工程量記錄、進度款支付管理 147各級別質量控制點及重要控制指標 147.1質量控制共檢點 147.2重要控制指標 157.2.1總施工程序圖 157.2.2開箱檢查 167.2.2.1對儀表設備及材料開箱檢查規定 167.2.2.2對儀表盤、柜、箱開箱檢查規定 177.2.3對儀表調校室規定 177.2.4儀表取源部件安裝 177.2.4.1普通規定 177.2.4.2溫度取源部件 187.2.4.3壓力取源部件 187.2.4.4流量取壓部件 187.2.4.5物位取源部件 207.2.4.6分析取源部件 207.2.5儀表校驗 207.2.6儀表盤柜箱安裝 217.2.6.1普通規定 217.2.6.2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 227.2.6.3就地儀表盤、箱安裝 237.2.7現場儀表安裝 247.2.7.1溫度檢測儀表 247.2.7.2壓力檢測儀表 247.2.7.3流量檢測儀表 247.2.7.4物位檢測儀表 267.2.7.5機械量檢測儀表 277.2.7.6成分分析和物性檢測儀表 277.2.7.7其她檢測儀表 287.2.7.8執行器 287.2.7.9控制儀表和綜合控制系統 297.2.7.10儀表電源設備 297.2.8儀表管道安裝 307.2.8.1普通規定 307.2.8.2測量管道 317.2.8.3氣動信號管道 327.2.8.4氣源管道 327.2.8.5液壓管道(壓力不不不大于1.6MPa) 337.2.8.6盤、柜、箱內儀表管道 347.2.8.7管道實驗 347.2.9脫脂 357.2.10防護 367.2.10.1隔離與吹洗 367.2.10.2防腐與絕熱 377.2.10.3伴熱 377.2.11儀表線路安裝 387.2.11.1普通規定 387.2.11.2支架制作與安裝 397.2.11.3電纜槽安裝 407.2.11.4保護管安裝 417.2.11.5電纜、電線敷設 427.2.11.6儀表線路配線 437.2.12電氣防爆和接地 447.2.12.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儀表裝置施工 447.2.12.2接地 477.2.13儀表實驗 487.2.13.1普通規定 487.2.13.2單臺儀表校準和實驗 487.2.13.3儀表電源設備實驗 507.2.13.4綜合控制系統實驗 507.2.13.5回路實驗和系統實驗 517.2.14交接驗收 538工程交工驗收 538.1交工文規定 538.2交工文獻種類 538.3監理資料 541總則《自動化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實行細則》是北京華夏石化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煙臺萬華環氧丙烷項目監理部為本工程編制專項指引性文獻,一方面用于外部承包商組織施工及驗收管理,另一方面用于我司項目監理部專業工程師工作指引。2合用范疇本監理實行細則合用于儀表安裝、調試施工監理控制。3編制根據3.1監理合同3.2與本工程關于勘察報告、設計圖紙及其他設計文獻3.3國家和建設部制定關于工程建設政策、法律、法規3.4已批準本工程《監理規劃》3.5已批準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3.6國家、行業原則規范GB50093-《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35-《工藝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金屬管道篇)》GB50236-《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H/T3501-《石油化工劇毒、易燃可燃介質管道施工及驗收規范》SH3518-《閥門檢查和管理規程》GB5016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7-199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lkv及如下配線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H/T3503-《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交工技術文獻規定》SH/T3543-《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過程技術文獻規定》GB/T50319-《建設工程監理規范》SH/T3903-《石油化工建設工程項目監理規范》4工程概況4.1工程概況工程名稱:萬華煙臺PO/AE一體化項目PO/MTBE裝置工程地點: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化學工業園工藝概述:PO/MTBE裝置采用美國Huntsman公司共氧化法,運用異丁烷、純氧、丙烯及甲醇為原料生產環氧丙烷(PO),同步副產品叔丁醇(TBA)及甲基叔丁基醚(MTBE)。裝置區配公用工程單元涉及蒸汽、鍋爐水解決、循環水、冷凍水、丙烯制冷、廢水汽提、罐區等輔助系統。該項目由裝置區、罐區、制冷站、循環水站四個單元構成。工程規模:裝置建設規模為24萬噸/年環氧丙烷(PO)及76萬噸/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產品。本專業涉及過氧化反映及TBHP精致單元、環氧化反映和催化劑配備單元、TBA精制及催化劑解決單元、環氧丙烷精致單元、MTBE反映及精致單元、PO/MTBE丙烯制冷單元、PO/MTBE主裝置公用工程單元等儀表設備安裝、調試。工程總量:儀表設備總計6189臺/套。線纜總計1072公里。4.2重要實物工程量4.2.1主裝置區工程量序號儀表名稱單位數量1氣相色譜儀臺842氧氣分析儀臺303TOC分析儀臺24電導率分析儀(FF)臺155電導率分析儀(智能型)臺66PH分析儀(FF)臺97溶解氧分析儀臺28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器臺1509微量水分析儀臺410平衡流量計臺2711原則孔板套23012文丘里管臺613阿紐巴臺2514限流孔板12815差壓流量變送器(FF)臺16216差壓流量變送器(智能型)臺14317內藏孔板差壓變(FF)臺2718內藏孔板差壓變(智能型)臺1419質量流量計(FF)臺1820質量流量計(智能型)臺3021電磁流量計(FF)臺622熱質流量計(智能型)臺423渦街流量計(FF)臺3724渦街流量計(智能型)臺4025電磁流量計(智能型)臺326轉子流量計臺4127玻璃板液位計臺16128磁性液位計臺4829差壓液位變送器(FF)臺4030差壓液位變送器(智能型)臺16231浮筒液位變送器(FF)臺632浮筒液位變送器(智能型)臺1733放射性液位計(智能型)臺134雷達液位計(智能型)臺535壓力表塊71936電遠傳差壓變(智能型)臺2537差壓變送器(FF)臺3838差壓變送器(智能型)臺1839壓力變送器(FF)臺9240壓力變送器(智能型)臺19641多點溫度元件套16/14042溫度元件臺25943溫度變送器(FF)臺26844溫度變送器(智能型)臺29745一體化溫變(FF)臺19446一體化溫變(智能型)臺11847雙金屬溫度計臺9148溫度計套管套34449氣動調節閥(蝶形-FF)臺1850氣動調節閥(球形-FF)臺20851氣動調節閥(V球形-FF)臺1952氣動開關閥(蝶形)臺11653氣動調節閥(蝶形-智能)臺5754氣動調節閥(球形-智能)臺25555氣調節閥(V球形-智能)臺1556自力式調節閥臺1957減溫器臺4258氣動開關閥(角型)臺159氣動開關閥(O球型)臺8960就地mA批示儀臺161就地FF批示儀臺262震動監測盤面2總計53264.2.2罐區工程量序號儀表名稱單位數量1氧含量分析儀臺72TOC分析儀臺23可燃氣體檢測器臺704平衡流量計臺15限流孔板套266轉子流量計臺67差壓流量變送器(智能型)臺18渦街流量計(FF)臺109渦街流量計(智能型)臺510質量流量計(FF)臺2111質量流量計(智能型)臺112電磁流量計(FF)臺713電磁流量計(智能型)臺114玻璃板液位計臺215磁性液位計臺1516差壓液位變送器(FF)臺117差壓液位變送器(智能型)臺218雷達液位計(FF)臺119雷達液位計(智能型)臺2820伺服馬達液位計(智能型)臺2421超聲波液位開關臺4222壓力表塊11023壓力變送器(FF)臺3224壓力變送器(智能型)臺3925差壓變送器(FF)臺526一體化溫度變送器(FF)臺4127一體化溫度變送器(智能型)臺528雙金屬溫度計塊4429溫度元件套430溫度變送器(FF)臺431氣動開關閥(O球型)臺2432氣動開關閥(蝶形)臺633氣動調節閥(球型-FF)臺3134氣動調節閥(球型-智能型)臺4135自力式調節閥臺736就地FF批示儀臺637接地開關臺4總計6804.2.3第四循環水站工程量序號儀表名稱單位數量1可燃氣檢測器臺102平衡流量計臺43差壓流量變送器(智能型)臺24電磁流量計(FF)臺55差壓流量變送器(FF)臺26渦街流量計(FF)臺17渦街流量計(智能型)臺28電磁流量計(智能型)臺19雷達液位計(智能型)臺210壓力表塊3011壓力變送器(智能型)臺212壓力變送器(FF)臺1213溫度變送器(FF)臺2514一體化溫度變送器(FF)臺115一體化溫度變送器(智能型)臺316雙金屬溫度計塊617氣動調節閥(蝶形-FF)臺218氣動調節閥(球形-FF)臺119減溫器臺2總計1134.2.4制冷站工程量序號儀表名稱單位數量1TOC分析儀臺22電導率分析儀(智能型)臺13平衡流量計臺14限流孔板套15差壓流量變送器(智能型)臺16渦街流量計(FF)臺67渦街流量計(智能型)臺18電磁流量計智能型)臺19阿紐巴臺210原則孔板套111差壓流量變送器(FF)臺112磁性液位計臺313差壓液位變送器(FF)臺214壓力表塊1115壓力變送器(FF)臺616壓力變送器(智能型)臺317一體化溫變(FF)臺418一體化溫變(智能型)臺219雙金屬溫度計塊520溫度元件套221溫度變送器(FF)臺222氣動開關閥(蝶形)臺223氣動調節閥(球型-FF)臺224氣動調節閥(球型-智能型)臺225氣動調節閥(蝶形--FF)臺526就地FF批示劑臺1總計70項目設備總計61894.2.5材料表材料單位裝置區四循街區制冷總計槽盒總計km1203.210.71.35135電纜總計km81047.6187281072鍍鋅管km70.170.240.17.5不銹鋼管km470.45.40.9554接線箱個551201325708鍍錫銅板塊1717鋼管km4.40.21.50.426.5鋼板㎡71570372251182型鋼km981.24.570.751045專業工程師職責5.1通用職責與本項目監理規劃及公司體系文獻有關管理規定相似,詳細參見有關文獻。5.2專業職責認真審視設計文獻及設計規定,準備設計審查和設計交底問題,并參加會議;審查承(分)包單位(如下統稱為施工單位,雖然有EPC總包狀況下)資質,并報總監審批;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管理人員資質和特種作業人員資質;審查施工單位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提出修訂意見并復審,涉及其中籌劃、HSE管理等,并與安全工程師會簽后提交總監審批;準備監理技術交底材料,編制監理實行細則,組織召開專業監理技術交底會,審查承包商工作準備(涉及施工交底記錄檢查),協助總監審查承包商開工準備條件;檢查進場材料數量、外觀、規格、尺寸、級別等,審查質量證明文獻與否設計文獻及規范規定,涉及儀表施工所用接地材料、橋架槽盒、儀表線纜、線纜配管材料、預埋鋼板等,按照一定比例實行平行檢查檢查;配合項目部工藝管道工程師檢查驗收用于儀表系統管道,涉及測量管道、氣動和液動信號管道、氣源管道和液壓管道,以及涉及到管件、法蘭、緊固件、墊片、閥門和其她支承件;參加儀表設備、盤柜采購單位組織開箱檢查工作,檢查開箱檢查報告填寫并備案備查,如有必要督促完畢緊急放行程序,并督促關閉;檢查承包商儀表校驗間布置、環境,并檢查承包商儀表校驗設備檢定文獻;檢查承包商用于儀表專業施工機具與否滿足施工規定;旁站各類儀表元器件校驗首件,并在尋常巡視中抽查;檢查取源部件所在部位開孔和安裝、儀表設備和儀表盤柜箱支架、儀表設備和盤柜箱安裝、儀表槽盒支架及槽盒架設、儀表線路保護管及儀表線路敷設、儀表接地系統、配合工藝管道工程師檢查儀表管路安裝和焊接、檢查儀表回路聯通調試、綜合控制系統實驗以及回路實驗和系統實驗;過程中發現不合格施工操作及時制止,簽發監理工程師告知單,并復查施工單位整治狀況予以關閉;協助安全工程師進行現場施工過程安全管理;控制施工單位施工進度籌劃,發現問題及時發出監理工作聯系單予以糾正;審查施工單位形成施工記錄和過程報審文獻,并訂立審批意見;審查施工單位提交月度工程量記錄報表;定期審查施工單位管理體系運營及其記錄,參加監理例會,就施工質量、進度、安全等向承包商提出規定。組織檢查批及分項工程驗收,參加分部和單位工程驗收、評估工作。6程序和規定6.1施工單位資質審查施工單位(含EPC)采用監理表式A3作為封皮報驗單位資質,后附報驗證件清單、單位營業執照、承包資質和專業承包資質、關于質量、環境、安全認證證書、有關年檢證書等復印件,本部由監理工程師、安全工程師和總監依次審批,如建設單位有規定,施工單位應在本部審批后進一步向建設單位報審,并獲得批復。6.2人員資質審查,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資質審查施工單位采用監理表式A4作為封皮報驗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資質,后附人員一覽表和表內所列人員資質證書復印件,焊工須查驗其原件。檢查重點: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證件有效性;管理人員資質符合其工作職責;焊工查驗其原件;儀表校驗及施工人員執業證書。6.3施工方案報審及其內容規定施工單位采用監理表式A2作為封皮報驗施工方案,由監理工程師、安全工程師、總監依次審批,如建設單位有規定,施工單位本項目部審批后應進一步向建設單位報審,并獲得批復。審查重點:內容完整,編制根據對的,采用原則版本有效,審批手續齊全;施工辦法先進合理、施工辦法費用在控制范疇之內;進度籌劃安排應符合總進度籌劃規定;質量保證體系完善,重點部位、核心工序質量保證辦法詳細,質量控制點一覽表內容完整和精確;HSE管理體系完善,保證辦法詳細,與正在運營生產裝置隔離辦法可靠;設備材料一覽表內容完整、精確;項目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配備滿足工程需要;施工機具、檢測儀器和勞動力配備合理、齊全;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施工過程中各專業之間、與其她標段承包單位之間銜接配合辦法適當。6.4施工機械、特種設備、檢實驗儀器施工單位采用監理表式A13作為封皮報驗其進場機具、特種設備、檢實驗儀器,后附報驗機具清單及其有關檢定和年檢證書復印件,監理工程師會同安全工程師對其進場機具進行實物和證書復核,并訂立報審文獻。對于分批進場上述機具規定施工單位及時報驗,并復核。6.5材料報驗及其內容規定施工單位采用監理表式A9作為封皮報驗進場材料、構配件,后附報驗材料清單及其質量證明文獻。施工中需要報驗材料和構配件涉及:儀表接地材料,涉及連接工藝所采用連接件及材料;儀表支架所用鋼材及其焊接材料;儀表槽盒;儀表取源部件和現場儀表設備及本細則第四章工程量表中所列各種儀表設備;儀表盤柜箱及各類顯示設備、主機;儀表電線電纜;儀表脫脂原料;儀表所用管道及其配件、閥門按照管道施工規定執行。6.6質量驗收施工單位采用監理表式A4作為封皮報驗檢查批,封面上應注明檢查批中所包括單項工程、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名稱。施工中需要報驗分項涉及:接地施工、支架制作和安裝、槽盒安裝、線纜鋪設、盤柜箱安裝及與其關于各種預埋、預設施工;儀表設備校驗;儀表設備安裝;儀表管路焊接、安裝、無損檢測、試壓條件確認、試壓等工序;儀表聯校條件確認、聯校;系統上電條件確認、調試記錄、功能檢測。6.7變更管理此某些內容應按照建設單位有關管理規定執行,若無,按照我公司有關管理規定和慣例管理程序執行,變更分為設計變更和工程聯系單,設計變更由設計院積極或依照建設單位規定發出,經建設單位設計管理部門或人員簽發,施工單位執行;工程聯系單由施工單位依照現場變化和建設單位規定變動發出,經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審批通過后執行。在變更執行過程中涉及費用變動時,施工單位應及時辦理簽證手續,簽證時限為14天。6.8第三方檢測管理辦法檢測單位在單位資質、人員資質、機具證明、方案等方面管理流程同于施工單位管理流程。6.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專業工程師在檢查中發現質量缺陷或質量隱患(不合格品),應及時告知承包商及時整治,告知形式可分為:口頭、書面兩種形式,每種形式告知均應形成記錄;口頭告知應在工作日記中記錄,書面告知采用監理表式B1《監理工程師告知單》;承包商整治完畢后應書面告知(采用監理表式A6《監理工程師告知單回答單》)專業工程師復驗簽認;如承包商不及時改正,情節較嚴重,項目負責人應發出《工程暫停令》,指令某些工程或所有工程暫停施工。待承包商改正后,報項目部進行復驗,合格后按開/復工條件辦理復工。6.10質量事故報告和解決程序工程質量事故解決執行國家、行業或建設單位關于詳細規定,質量事故發生后工作程序:總監應簽發《工程暫停令》,并規定停止進行質量缺陷部位和與其關于聯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應規定承包商采用必要辦法,防止事故擴大并保護好現場,同步規定質量事故發生單位迅速按類別和級別向相應主管部門上報,并于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組織項目專業工程師收集整頓過程控制文獻;配合質量事故調查小組取證、分析和鑒定工作;監督承包商按照研究擬定事故解決方案進行整治;協助事故調查小組完畢事故報告編制;承包商待事故解決基本結束后,按開/復工條件辦理復工。6.11HSE管理詳見項目部針對本項目編制《HSE管理籌劃》及《HSE管理監理實行細則》。6.12籌劃管理施工單位除在施工方案中編制施工總體進度籌劃外,應采用監理表式A11作為封皮報驗周、月施工籌劃,監理工程師依照項目總體進度狀況審核,必要時規定其進行修訂,并依照籌劃調節現場施工力量。6.13工程量記錄、進度款支付管理施工單位在申請進度款時以監理表式A5為封皮報驗上期已經完畢工程量,后附工程量完畢清單和進度款計算書,監理工程師對施工單位所報驗工程量予以復核,如遇實際狀況不符,依照實際狀況批復工程量記錄報審文獻,總監依照監理工程師復核意見采用監理表式B3開具進度款支付證書,施工單位進一步向建設單位申請支付。7各級別質量控制點及重要控制指標7.1質量控制共檢點?序號工程質量控制點級別表號備注?1檢查產品合格證書B2儀表安裝方案審查BR3儀表安裝(1)DCS機柜/儀表盤/操作臺安裝檢查記錄ARJ601SH/T3503(2)綜合控制系統基本功能檢測記錄ARJ602SH/T3503(3)報警/聯鎖系統與可編程序控制系統調試記錄ARJ603SH/T3503(4)DCS/SIS送電條件確認ARJ604SH/T3503(5)DCS畫面檢查A(6)DCS基本功能檢測A(7)儀表設備校驗項目確認表ARJ605SH/T3503(8)聯校實驗條件確認表ARJ606SH/T3503(9)聯校調試記錄ARJ607SH/T3503(10)儀表管道耐壓/嚴密性實驗記錄ARJ608SH/T3503(11)儀表管道泄漏性/真空度實驗條件確認與實驗記錄ARJ609SH/T3503(12)儀表保護箱、保溫箱安裝B、CR(13)儀表管路試壓脫脂、酸洗B、CR(14)節流裝置安裝檢查B、CRG613SH/T3543(15)電纜(線)絕緣電阻測定BRJ507SH/T3503(16)電纜敷設B、CRG615SH/T3543(17)接地極、接地電阻測定BRJ118SH/T3503(18)高溫高壓儀表管嘴焊接檢查B、CR(19)溫度儀表安裝檢查B、CR(20)壓力儀表安裝檢查B、CR(21)流量儀表安裝檢查B、CR(22)物位儀表安裝檢查B、CR(23)分析儀表安裝檢查B、CR(24)氣體檢測儀表安裝檢查B、CR(25)調節閥安裝檢查B、CR(26)其她儀表安裝檢查B、CR7.2重要控制指標7.2.1總施工程序圖7.2.2開箱檢查開箱檢查應由采購單位組織,別的參建單位參加。按照裝箱單進行檢查并記錄。7.2.2.1對儀表設備及材料開箱檢查規定包裝及密封良好;型號、規格、數量與裝箱單及設計文獻一致;銘牌、附件、備件齊全;產品技術文獻和質量證明文獻齊全;外觀檢查合格。7.2.2.2對儀表盤、柜、箱開箱檢查規定表面平整、內外表面漆膜完好;外形尺寸和安裝孔尺寸,盤、柜、箱內儀表、電源設備及所有部件型號、規格均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7.2.3對儀表調校室規定室內清潔、安靜、光線充分、通風良好、無振動和較強電磁場干擾。室內溫度保持在10℃~35℃之間,相對濕度不不不大于85%;儀表實驗電源電壓應穩定。交流電源及60V以上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10%,60V如下直流電源電壓波動不應超過±5%;儀表實驗用氣源應清潔干燥,露點比最低環境溫度低10℃以上。氣源壓力應穩定;校驗用原則儀器,應具備有效計量檢定合格證,其基本誤差絕對值不適當超過被校儀表基本誤差絕對值1/3。7.2.4儀表取源部件安裝7.2.4.1普通規定取源部件安裝材料,不低于設備或管道級別;設備取源點應在設備制造時同步安裝,管道取源點應在管道預制或安裝時同步安裝;取源點焊接、熱解決工作,與設備、管道焊接及熱解決同步;取源部件在高壓管道、合金鋼管道、有色金屬管道和設備上開孔時應采用機械辦法;氣割開孔時孔口應打磨,孔壁光滑無毛刺;在砌體和混凝土澆注體上安裝取源部件,應在砌筑或澆注同步埋入,當無法做屆時,應預留安裝孔;取源部件安裝開孔,不適當在焊道及其邊沿上;取源部件安裝后,應及時封閉,防止雜物進入;取源部件安裝后,同工藝管線和工藝設備共同進行壓力實驗。7.2.4.2溫度取源部件與工藝管道垂直安裝時,取源部件軸線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在工藝管道拐彎處安裝時,應逆著介質流向,取源部件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相交;與工藝管道傾斜安裝時,宜逆向介質流向,部件軸線應與管線軸線相交;取源部件安裝在擴大管上時,擴大管管徑不不大于100mm。7.2.4.3壓力取源部件與溫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道上時,壓力取源部件應裝在溫度取源上游測;壓力部件端部不應超過工藝設備或工藝管道內壁,取壓孔與取壓部件無毛刺;被測流體有灰塵、固體顆粒、沉淀物等時,在垂直和有坡度設備和管道上,取壓部件應傾斜向上安裝;在水平管道上應順流束成銳角安裝;壓力取源部件在水平和有坡度工藝管道上安裝時,取壓點方位應符合下列規定:測氣體壓力時,在工藝管道上部;測液體壓力時,在工藝管道下部與管道成0~45℃夾角范疇內,圖2液體位置;測量蒸汽壓力時,在工藝管道上半部及下半部與管道中心成0~45℃夾角范疇內。在砌筑體上安裝取壓部件時,取壓管周邊用耐火纖維堵嚴,并用耐火泥封堵。7.2.4.4流量取壓部件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最小長度規定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在規定最小直管段范疇內,其表面應清潔、無凹坑、無突出物,且不得設立其她取源件或檢測件;夾緊節流件用法蘭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對焊法蘭與管子焊接后,管與法蘭內壁平整,管口與法蘭內壁平齊;法蘭面與管道軸線垂直,垂直度允差為1度;法蘭應與管道軸線同軸,同軸度允差見下游直管段最小長度規定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節流裝置在水平和有坡度管道上安裝時,取壓口方位應符合下列規定:測量氣體流量時,在管道上半部;測量液體流量時,在管道下半部與工藝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范疇內測量蒸汽流量時,在工藝管道上半部與管道水平中心線成0~45℃夾角范疇內。孔板或噴嘴單獨鉆孔角接取樣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上、下游側取壓孔軸線,分別與孔板或噴嘴上、下游側端面間距離應等于取壓孔直徑一半;取壓孔直徑宜在4mm~10mm之間,上、下游側取壓孔直徑應相等;取壓孔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垂直相交。孔板采用法蘭取壓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上、下游側取壓孔軸線,分別與孔板上、下游側端面間距離應為25.4mm±0.8mm;取壓孔直徑宜在6-12mm,上、下游側取壓孔直徑相等;取壓孔軸線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孔板采用D和D/2取壓時,應符合下列條件:上游取壓孔軸線與孔板上游側端面間距離應等于D±0.1D;下游取壓孔軸線與孔板上游側端面間距離應符合下列條件:(1)當β≤0.6時,為0.5D±0.02D;(2)當β>0.6時,為0.5D±0.01D;(3)取壓孔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上、下游側取壓孔直徑相等。用均壓環取樣時,取壓孔應在同一截面上均勻布置,且上、下游取壓孔數量相等;比托管、文丘里比托管和均速管等流量檢測元件取源部件軸線應與工藝管道軸線垂直相交。7.2.4.5物位取源部件內浮筒及浮球液面計采用導向管或其她導向裝置時,導線管或導向裝置應垂直安裝,應保證導線管內液流暢通;雙室平衡容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安裝前符合制造尺寸,檢查內部管道嚴密性;垂直安裝,其中心點應與正常液位相重疊。力穩定、反映敏捷、成分真實地方。在水平和有坡度工藝管道上安裝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裝方位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規定;當被測氣體內具有固體或液體雜質時,取源部件軸線與水平線夾角應不不大于15度;單室平衡容器安裝,并應符合安裝標高;安裝浮球液位儀表法蘭短管應保證浮球能在全量程范疇內自由活動。7.2.4.6分析取源部件在水平和坡度工藝管道上安裝取源部件,其安裝方位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被分析氣體內具有固體或液體雜質時,取源部件與水平夾角應不不大于15℃。7.2.5儀表校驗儀表校驗調節后應達到下列規定:基本誤差應符合該儀表精度級別容許誤差;變差應符合該儀表精度級別容許誤差;儀表零位對的,偏差值不超過容許誤差1/2;指針在整個行程中應無抖動、摩擦和跳動現象;電位器和可調節螺絲等可調部件在調校后應留有再調節余地;數字顯示表無閃爍現象。智能儀表通電前還應對其硬件配備進行檢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確認電源線、接地線、通訊總線連接無誤、保險絲完好無損、插卡位置對的;有關DIP地址開關、跳線設立應符合設計文獻和產品技術文獻規定;所有連接螺釘均應緊固;儀表校驗合格后,應及時填寫校驗記錄,規定數據真實、筆跡清晰,并由校驗人、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簽認,注明校驗日期,表體貼上校驗合格證標簽(帶有儀表位號)。7.2.6儀表盤柜箱安裝7.2.6.1普通規定儀表中心距操作地面高度宜為1.2m~1.5m;顯示儀表應安裝在便于觀測示值位置;儀表設備不應安裝在有振動、潮濕、易受機械損傷、有強電磁場干擾、高溫、低溫、溫度變化激烈和有腐蝕性氣體位置;需要安裝測量管道儀表設備應盡量接近取壓點;集中或成排安裝儀表,應布置整潔、美觀;檢測元件應安裝在能真實反映輸入變量位置;在工藝設備和管道上安裝儀表應按設計文獻擬定位置安裝,儀表設備上所示安裝方向應與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一致;儀表安裝過程中不應敲擊及振動,安裝后應平正牢固。儀表與工藝設備、管道或構件連接及固定部位應受力均勻,不應承受非正常外力;直接安裝在工藝設備和管道上儀表所用安裝材料應不低于所安裝工藝設備和管道級別;直接安裝在工藝管道上儀表或測量元件,在管道吹洗時應將其拆下,待吹洗完畢后再重新安裝,儀表外殼上箭頭指向應與管道介質流向一致;帶毛細管儀表設備安裝時,毛細管應敷設在角鋼或管槽內,并防止機械拉傷。毛細管固定期不應敲打,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50mm。周邊環境應無機械振動,溫度無激烈變化,如不可避免時應采用防振或(和)隔熱辦法;儀表設備上接線盒引入口不應朝上,當不可避免時,應采用密封辦法。7.2.6.2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位置和平面布置,應按設計文獻施工;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型鋼底座制作尺寸,應與盤、柜、操作臺相符,其直線度容許偏差為lmm/m,當型鋼底座長度不不大于5m時,全長容許偏差為5mm;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型鋼底座安裝時上表面應保持水平,其水平度容許偏差為lmm/m,當型鋼底座長度不不大于5m時,全長容許偏差為5mm;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型鋼底座應在地面施工完畢前安裝找正。其上表面宜高出地面。型鋼底座應進行防腐解決;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在振動場合,應按設計文獻規定采用防振辦法;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在多塵、潮濕、有腐蝕性氣體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應按設計文獻規定選型并采用密封辦法;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之間及盤、柜、箱和操作臺內各設備構件之間連接應牢固,安裝用緊固件應為防銹材料。安裝固定不應采用焊接方式;單獨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固定牢固;垂直度容許偏差為1.5mm/m;水平度容許偏差為1mm/m。成排儀表盤、柜、箱和操作臺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同一系列規格相鄰兩盤、柜、臺頂部高度容許偏差為2mm;當同一系列規格盤、柜、臺間連接處超過2處時,頂部高度容許偏差為5mm;相鄰兩盤、柜、臺接縫處正面平面度容許偏差為lmm。當盤、柜、臺間連接處超過5處時,正面平面度容許偏差為5mm;相鄰兩盤、柜、臺之間接縫間隙,不不不大于2mm。儀表盤、柜、操作臺安裝,應采用緊固件固定,且應牢固,不應采用焊接。7.2.6.3就地儀表盤、箱安裝就地儀表盤、箱、保溫箱和保護箱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且應安裝在光線充分、通風良好和操作維修以便地方,不應影響工藝操作、通行和裝置維修,周邊環境溫度不適當高于45℃;在多塵、潮濕、有腐蝕性氣體或爆炸和火災危險區域內安裝就地儀表盤(箱),應按設計文獻檢查確認其密封性和防爆性能滿足使用規定;在振動場合安裝儀表盤(箱)應采用防振辦法;儀表箱、保溫箱、保護箱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固定牢固;垂直度容許偏差為3mm,當箱高度不不大于1.2m時,垂直度容許偏差為4mm;水平度容許偏差為3mm;保溫箱、保護箱底距地面或操作平面宜為600mm,表箱支架應牢固可靠,并應作防腐解決;成排安裝時應整潔美觀。就地接線箱安裝時,到各檢測點距離應恰當,箱體中心距操作平面高度宜為1.2m~1.5m。7.2.7現場儀表安裝7.2.7.1溫度檢測儀表測溫元件安裝在易受被測物料強烈沖擊位置,以及當水平安裝時其插入深度不不大于1m或被測溫度不不大于700℃時,應采用防彎曲辦法;表面溫度計感溫面應與被測對象表面緊密接觸,固定牢固;壓力式溫度計溫包必要所有浸入被測對象中,毛細管敷設應有保護辦法,其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50mm,周邊溫度變化激烈時應采用隔熱辦法。7.2.7.2壓力檢測儀表測量低壓壓力表或變送器安裝高度,宜與取壓點高度一致。測量高壓壓力表安裝在操作崗位附近時,宜距地面1.8m以上,或在儀表正面加保護罩。7.2.7.3流量檢測儀表節流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孔板入口和噴嘴出口邊沿應無毛刺、圓角和可見損傷,并按設計數據和制造原則規定測量驗證其制造尺寸;安裝邁進行清洗時不應損傷節流件;節流件必要在管道吹洗后安裝;節流件安裝方向。必要使流體從節流件上游端面流向節流件下游端面。孔板銳邊或噴嘴曲面側應迎著被測流體流向;在水平和傾斜管道上安裝孔板或噴嘴,若有排泄孔時,排泄孔位置為:當流體為液體時應在管道正上方,當流體為氣體或蒸汽時應在管道正下方;環室上有“十”號一側應在被測流體流向上游側。當舊箭頭標明流向時,箭頭指向應與被測流體流向一致。節流件端面應垂直于管道軸線,其容許偏差為1°∠;安裝節流件密封墊片內徑不應不大于管道內徑,夾緊后不得突入管道內壁;節流件應與管道或夾持件同軸,其軸線與上、下游管道軸線之間不同軸線誤差ex應符合下式規定:差壓計或差壓變送器正負壓室與測量管道連接必要對的,引壓管傾斜方向和坡度以及隔離器、冷凝器、沉降器、集氣器安裝均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轉子流量計應安裝在無振動管道上,其中心線與鉛垂線間夾角不應超過45°∠,被測流體流向必要自下而上,上游直管段長度不適當不大于2倍管子直徑;靶式流量計靶中心應與管道軸線同心,靶面應迎著流向且與管道軸線垂直,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渦輪流量計信號線應使用屏蔽線,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前置放大器與變送器間距離不適當不不大于3m;渦街流量計信號線應使用屏蔽線,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放大器與流量計分開安裝時,兩者之間距離不應超過20m;電磁流量計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流量計外殼、被測流體和管道連接法蘭三者之間應做等電位連接,并應接地;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被測流體流向應自下而上,在水平管道上安裝時,兩個測量電極不應在管道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流量計上游直管段長度和安裝支撐方式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橢圓齒輪流量計刻度盤面應處在垂直平面內。橢圓齒輪流量計和腰輪流量計在垂直管道上安裝時,管道內流體流向應自下而上;超聲波流量計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對于水平管道,換能器位置應在與水平直徑成45°∠夾角范疇內。被測管道內壁不應有影響測量精度結垢層或涂層;均速管流量計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總壓測孔應迎著流向,其角度容許偏差不應不不大于3°∠;檢測桿應通過并垂直于管道中心線,其偏離中心和與軸線不垂直誤差均不應不不大于3°∠;流量計上、下游直管段長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7.2.7.4物位檢測儀表浮力式液位計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浮筒液位計安裝應使浮筒呈垂直狀態,處在浮筒中心正常操作液位或分界液位高度;鋼帶液位計導管應垂直安裝,鋼帶應處在導管中心并滑動自如;用差壓計或差壓變送器測量液位時,儀表安裝高度不應高于下部取壓口;注:吹氣法及運用低沸點液體汽化傳遞壓力辦法測量液位時,不受此規定限制。雙法蘭式差壓變送器毛細管敷設應有保護辦法,其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50mm,周邊溫度變化激烈時應采用隔熱辦法;核輻射式物位計安裝前應編制詳細安裝方案,安裝中安全防護辦法必要符合關于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衛生防護國標規定。在安裝現場應有明顯警戒標志;稱重式物位計安裝應符合電阻應變式稱重儀表安裝規定。7.2.7.5機械量檢測儀表電阻應變式稱重儀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負荷傳感器安裝和承載應在稱重容器及其所有部件和連接件安裝完畢后進行;負荷傳感器安裝應呈垂直狀態,保證傳感器主軸線與加荷軸線相重疊,使傾斜負荷和偏心負荷影響減至最小。各個傳感器受力應均勻;當有沖擊性負荷時應按設計文獻規定采用緩沖辦法;稱重容器與外部連接應為軟連接;水平限制器安裝應符合設計規定;傳感器支承面及底面均應平滑,不得有銹蝕、擦傷及雜物。測力儀表安裝應使被測力均勻作用到傳感器受力面上;測量位移、振動、速度等機械量儀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測量探頭安裝應在機械安裝完畢、被測機械部件處在工作位置時進行,探頭定位應按照產品闡明書和機械設備制造廠技術文獻規定擬定和固定;渦流傳感器測量探頭與前置放大器之間連接應使用專用同軸電纜,該電纜阻抗應與探頭和前置放大器相匹配。安裝中應注意保護探頭和專用電纜不受損傷;電子皮帶秤安裝地點距落料點距離應符合產品技術文獻規定,秤架應安裝在皮帶張力穩定、無負荷沖擊位置。7.2.7.6成分分析和物性檢測儀表分析取樣系統應按設計文獻規定安裝,應有完整取樣預解決裝置,預解決裝置應單獨安裝,并宜接近傳送器;被分析樣品排放管應直接與排放總管連接,總管應引至室外安全場合,其集液處應有排液裝置;濕度計測濕元件安裝地點應避開熱輻射、激烈振動、油污和水滴,或采用相應防護辦法;可燃氣體檢測器和有毒氣體檢測器安裝位置應依照所檢測氣體密度擬定。其密度不不大于空氣時,檢測器應安裝在距地面200~300mm位置;其密度不大于空氣時,檢測器應安裝在泄漏域上方位置。7.2.7.7其她檢測儀表核輻射式密度計安裝前應編制詳細安裝方案,安裝中安全防護辦法必要符合關于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衛生防護國標規定。在安裝現場應有明顯警戒標志;噪聲測量儀表傳聲器安裝位置應有防止外部磁場、機械沖擊和風力干擾辦法;安裝輻射式火焰探測器時,其探頭上小孔應對準火焰,防止熾熱空氣和熾熱材料輻射進入探頭。7.2.7.8執行器控制閥安裝位置應便于觀測、操作和維護;執行機構應固定牢固,操作手輪應處在便于操作位置;安裝用螺紋連接小口徑控制閥時,必要裝有可拆卸活動連接件;執行機構機械傳動應靈活,無松動和卡澀現象;執行機構連桿長度應能調節,并應保證調節機構在全開到全關范疇內動作靈活、平穩;當調節機構能隨同工藝管道產生熱位移時,執行機構安裝方式應能保證其和調節機構相對位置保持不變;氣動及液動執行機構信號管應有足夠伸縮余度,不應妨礙執行機構動作;液動執行機構安裝位置應低于控制器。當必要高于控制器時,兩者間最大高度差不應超過10m,且管道集氣處應有排氣閥,接近控制器處應有逆止閥或自動切斷閥;電磁閥進出口方位應安裝對的。安裝前應按產品闡明書規定檢查線圈與閥體間絕緣電阻。7.2.7.9控制儀表和綜合控制系統在控制室內安裝各類控制、顯示、記錄儀表和輔助單元,以及綜合控制系統設備均應在室內開箱,開箱和搬運中應防止激烈振動和避免灰塵、潮氣進入設備;綜合控制系統設備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基本底座安裝完畢;地板、頂棚、內墻、門窗施工完畢;空調系統已投入運營;供電系統及室內照明施工完畢并已投入運營;接地系統施工完畢,接地電阻符合設計規定。綜合控制系統設備安裝就位后應保證產品規定供電條件、溫度、濕度和室內清潔;在插件檢查、安裝、實驗過程中應采用防止靜電辦法。7.2.7.10儀表電源設備安裝電源設備前應檢查其外觀及技術性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繼電器、接觸器和開關觸點,接觸應緊密可靠,動作應靈活,無銹蝕、損壞;固定和接線用緊固件、接線端子應完好無損,且無污物和銹蝕;防爆電氣設備及附件密封墊、填料函,應完整、密封;設備電氣絕緣性能、輸出電壓值、熔斷器容量應符合產品闡明書規定;設備附件齊全。就地儀表供電箱規格型號和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不適當將設備安裝在高溫、潮濕、多塵、有爆炸及火災危險、有腐蝕作用、有振動及也許干擾其附近儀表等位置。當不可避免時,應采用適合環境特定型號供電箱,或采用防護辦法;就地儀表供電箱箱體中心距操作地面高度宜為1.2~1.5m,成排安裝時應排列整潔、美觀;電源設備安裝應牢固、整潔、美觀,設備位號、端子標號、用途標志、操作標志等應完整無缺;檢查、清洗或安裝電源設備時,不應損傷設備絕緣、內部接線和觸點某些。不應將設備上已密封可調部位啟封,因特殊因素必要啟封時,啟封后應重新密封并做好記錄;盤柜內安裝電源設備及配電線路,兩帶電導體間,導電體與裸露不帶電導體間,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對于額定電壓不不不大于60V線路,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均為3mm;對于額定電壓不不大于60V且不不不大于300V線路,電氣間隙為5mm,爬電距離為6mm;對于額定電壓不不大于300V且不不不大于500V線路,電氣間隙為8mm,爬電距離為10mm。強、弱電端子應分開布置;金屬供電箱應有明顯接地標志,接地線連接應牢固可靠;供電系統送電前,系統內所有開關均應置于斷開位置,并應檢查熔斷器容量、在儀表工程安裝和實驗期間,所有供電開關和儀表通電斷電狀態都應有顯示或警示標記。7.2.8儀表管道安裝7.2.8.1普通規定儀表管道埋地敷設時,應經試壓合格和防腐解決后方可埋入。直接埋地管道連接時必要采用焊接,在穿過道路及進出地面處應加保護套管;金屬管道彎制宜采用冷彎,并宜一次彎成,彎制后,應無裂紋和凹陷;高壓鋼管彎曲半徑宜不不大于管子外徑5倍,其她金屬管彎曲半徑宜不不大于管子外徑3.5倍,塑料管彎曲半徑宜不不大于管子外徑4.5倍;儀表管道安裝前應將內部清掃干凈。需要脫脂管道應經脫脂檢查合格后再安裝;高壓管道分支時應采用三通連接,三通材質應與管道相似。管道連接時,其軸線應一致;直徑不大于13mm銅管和不銹鋼管,宜采用卡套式接頭連接,也可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承插法焊接時,其插入方向應順著流體流向;當管道成排安裝時,應排列整潔,間距應均勻一致;儀表管道應采用管卡固定在支架上。當管子與支架間有經常性相對運動時,應在管道與支架間加木塊或軟墊;儀表管道支架制作與安裝,應滿足儀表管道坡度規定。支架間距宜符合下列規定:鋼管:水平安裝1.00~1.50m;垂直安裝1.50~2.OOm;銅管、鋁管、塑料管及管纜:水平安裝0.50~0.70m;垂直安裝0.70~1.OOm。不銹鋼管固定期,不應與碳鋼材料直接接觸。7.2.8.2測量管道測量管道水平敷設時,應依照不同物料及測量規定,有1:10~1:100坡度,其傾斜方向應保證能排除氣體或冷凝液;測量管道在穿墻或過樓板處,應加保護套管或保護罩,管道接頭不應在保護套管或保護罩內,管道穿過不同級別爆炸危險區域、火災危險區域和有毒場合分隔間壁時,保護套管或保護罩應密封;測量管道與高溫設備、管道連接時,應采用熱膨脹補償辦法;測量差壓正壓管和負壓管,應安裝在環境溫度相似地方;測量管道與玻璃管微壓計連接時,應采用軟管,管道與軟管連接處,應高出儀表接頭150~200mm;測量管道與設備、管道或建筑物表面之間距離不適當不大于50mm,測量油類及易燃易爆物質管道與熱表面之間距離不適當不大于150mm,且不應平行敷設在其上方。7.2.8.3氣動信號管道氣動信號管道安裝時應避免中間接頭。當無法避免時,應采用卡套式中間接頭連接。管道終端應配裝可拆卸活動連接件;外觀不應有明顯變形和損傷;敷設管纜時環境溫度不應低于產品技術文獻所規定最低環境溫度;敷設時,應防止管纜受機械損傷及交叉摩擦;敷設后管纜應留有余度。7.2.8.4氣源管道氣源管道采用鍍鋅鋼管時,應用螺紋連接,拐彎處應采用彎頭,連接處必要密封;纏繞密封帶或涂抹密封膠時,不應使其進入管內。采用無縫鋼管時,應焊接連接,焊接時焊渣不應落入管內;控制室內氣源總管應有不不大于1:500坡度,并在其集液處安裝排污閥,排污管口應遠離儀表、電氣設備和線路。裝在過濾器下面排污閥與地面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空間;氣源系統配管應整潔美觀,其末端和集液處應有排污閥。水平干管上支管引出口,應在于管上方;氣源系統安裝完畢后應進行吹掃,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吹掃前,應將控制室氣源人口、各分氣源總人口和接至各儀表氣源人口處過濾減壓閥斷開并敞口,先吹總管,然后依次吹干管、支管及接至各儀表管道;吹掃氣應使用合格儀表空氣;排出吹掃氣應用涂白漆木制靶板檢查,1min內板上無鐵銹、塵土、水分及其她雜物時,即為吹掃合格。氣源系統吹掃完畢后,控制室氣源、就地氣源總管人口閥和干燥器及空氣貯罐人口、出口閥,均應有“未經允許不得關閉”標志;氣源裝置使用前,應按設計文獻規定整定氣源壓力值。7.2.8.5液壓管道(壓力不不不大于1.6MPa)貯液箱安裝位置應低于回液集管,回液集管與貯液箱上回液接頭間最小高差,宜為0.3~0.5m;油壓管道不應平行敷設在高溫設備和管道上方,與熱表面絕緣層距離應不不大于150mm;液壓泵自然流動回液管坡度不應不大于1:10,否則應將回液管管徑加大。當回液落差較大時,為減少泡沫,應在集液箱之前安裝一種水平段或U型彎管;回液管道各分支管與總管連接時,支管應順介質流動方向與總管成銳角連接;貯液箱及液壓管道集氣處應設有放空閥;放空管上端應向下彎曲180°∠;供液系統用過濾器安裝前,應檢查其濾網與否符合產品技術文獻規定,并應清洗干凈。進口與出口方向不得裝錯,排污閥與地面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空間;接至液壓控制器液壓管道,不應有環形彎和曲折彎;液壓控制器與供液管和回流管連接時,應采用耐壓撓性管;供液系統內逆止閥或閉鎖閥,在安裝前應進行清洗、檢查和實驗;供液系統壓力實驗,應符合本規范第7.7節規定;供液系統應進行清洗,并應按設計文獻及產品技術文獻規定進行檢查、調節和實驗;供液系統清洗完畢,液壓裝置供液閥、回流閥及執行器與總管之間切斷閥,均應有“未經允許不得關閉”標志。7.2.8.6盤、柜、箱內儀表管道儀表管道應匯集成排敷設,做到整潔、美觀,固定牢固;儀表管道與儀表線路應分開;儀表管道與儀表連接時,不應使儀表承受機械應力;當儀表管道引入安裝在有爆炸和火災危險,有毒及有腐蝕性物質環境儀表盤、柜、箱時,其引入孔處應密封。7.2.8.7管道實驗安裝完畢儀表管道,在實驗前應進行檢查,不得有漏焊、堵塞和錯接現象;儀表管道壓力實驗應以液體為實驗介質。儀表氣源管道和氣動信號管道以及設計壓力不大于或等于0.6MPa儀表管道,可采用氣體為實驗介質;液壓實驗壓力應為1.5倍設計壓力,當達到實驗壓力后,穩壓1Omin,再將實驗壓力降至設計壓力,停壓1Omin,以壓力不降、無滲漏為合格;氣壓實驗壓力應為1.15倍設計壓力,實驗時應逐漸緩慢升壓,達到實驗壓力后,穩壓1Omin,再將實驗壓力降至設計壓力,停壓5min,以發泡劑檢查不泄漏為合格;當工藝系統規定進行真空度或泄漏性實驗時,其內儀表管道系統應隨同工藝系統一起進行實驗;液壓實驗介質應使用干凈水,當對奧氏體不銹鋼管道進行實驗時,水中氯離子含量不得超過25mg/L。實驗后應將液體排凈。在環境溫度5℃如下進行實驗時,應采用防凍辦法。氣壓實驗介質應使用空氣或氮氣;壓力實驗用壓力表應經檢定合格,其精確度不得低于1.5級,刻度滿度值應為實驗壓力1.5~2.0倍;壓力實驗過程中,若發現泄漏現象,應泄壓后再修理。修復后,應重新實驗;壓力實驗合格后,宜在管道另一端泄壓,檢查管道與否堵塞,并應拆除壓力實驗用暫時堵頭或盲板。7.2.9脫脂用于脫脂有機溶劑含油量不應不不大于50mg/L。含油量50~500mg/L溶劑可用于粗脫脂;脫脂溶劑不得混合使用,且不得與濃酸、濃堿接觸;用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烯脫脂時,脫脂件應干燥、無水分;接觸脫脂件工具、量具及儀器必要經脫脂合格后方可使用;脫脂合格儀表、控制閥、管子和其她管道構成件必要封閉保存,并加標志;安裝時禁止被油污染;制造廠脫脂合格并封閉儀表及附件,安裝時可不再脫脂,但應進行外觀檢查,如發既有油跡及有機雜質時,必要重新脫脂;脫脂合格后儀表和儀表管道,在壓力實驗及儀表校準、實驗時,必要使用不含油脂介質;脫脂應在室外通風處或有通風裝置室內進行。工作中應采用穿戴防護用品等安全辦法;有明顯銹蝕管道部位,應先除銹再脫脂;易拆卸儀表\控制閥和管道構成件在脫脂時,應將需脫脂部件、附件及填料拆下放入脫脂溶劑中浸泡,浸泡時間應為1~2h;,不易拆卸儀表脫脂時,可采用灌注脫脂溶劑辦法,灌注后浸泡時間不應少于2h;管子脫脂可采用在脫脂槽內浸泡辦法,浸泡時間應為1~1.5h。采用擦洗法脫脂時,應使用不易脫落纖維布或絲綢。不應使用棉紗,脫脂后禁止纖維附著在脫脂件上;用NaOH溶液脫脂時,應將溶液加熱至60~90℃,浸泡脫脂件30min,用水沖洗后再將脫脂件放入15%HN03溶液中中和,然后用清水洗凈風干;經脫脂儀表、控制閥、管子和其她管道構成件應進行自然通風或用清潔無油、干燥空氣或氮氣吹干。當容許用蒸汽吹洗時,可用蒸汽吹洗;用清潔干燥白濾紙擦拭脫脂件表面,紙上應無油跡;用紫外線燈照射脫脂表面,應無紫藍熒光;用蒸汽吹洗脫脂件,將顆粒度不大于1mm數粒純樟腦放人蒸汽冷凝液內,樟腦在冷凝液表面不斷旋轉;用濃硝酸脫脂時,分析其酸中所具有機物總量,不應超過0.03%。7.2.10防護7.2.10.1隔離與吹洗采用膜片隔離時,膜片式隔離器安裝位置,宜緊靠檢測點;采用隔離容器充注隔離液隔離時,隔離容器應垂直安裝,成對隔離容器安裝標高,必要一致;采用隔離管充注隔離液隔離時,測量管和隔離管配管應恰當,使隔離液充注以便,貯存可靠;隔離液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與被測物質不發生化學反映;與被測物質不互相混合和溶解;與被測物質密度相差盡量大,分層明顯;在工作環境溫度變化時,揮發和蒸發小,不粘稠,不凝結;對儀表和測量管道無腐蝕。采用吹洗法隔離時,吹洗介質人口應接近檢測點。吹洗和沖液介質應符合下列規定:與被測物質不發生化學反映;清潔,不污染被測物質;沖液介質無腐蝕性,在節流減壓之后不發生相變;吹洗流體壓力高于被測物質壓力,以保證吹洗流量穩定和持續。7.2.10.2防腐與絕熱碳鋼儀表管道、支架、儀表設備底座、電纜槽、保護管、固定卡等需要防腐構造和部位,當其外壁無防腐層時,均應涂防銹漆和面漆。涂漆應符合下列規定:涂漆前應清除被涂表面鐵銹、焊渣、毛刺和污物;涂漆施工環境溫度宜為5~40℃;多層涂刷時,應在漆膜完全干燥后再涂下一層;涂層應均勻,無漏涂;面漆顏色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儀表管道焊接部位涂漆,應在管道系統壓力實驗后進行;儀表絕熱工程可隨同設備和管道絕熱工程一起施工,并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和現行國標規定;儀表絕熱工程施工應在測量管道、伴熱管道壓力實驗合格及防腐工程竣工后進行。7.2.10.3伴熱當伴熱方式為重伴熱時,伴熱管線應與儀表及儀表測量管道直接接觸。當伴熱方式為輕伴熱時,伴熱管線與儀表及儀表管道不應直接接觸,可用一層石棉板加以間隔。碳鋼伴管與不銹鋼管道不應直接接觸;伴管通過被伴熱液位計、儀表管道閥門、隔離器等附件時,宜設立活接頭;當采用蒸汽伴熱時,應符合下列規定:蒸汽伴管應單獨供氣,伴熱系統之間不應串聯連接;伴管集液處應有排液裝置;伴管連接宜焊接,固定不應過緊,應能自由伸縮。接汽點應在蒸汽管頂部。當采用熱水伴熱時,應符合下列規定:熱水伴管應單獨供水,伴熱系統之間不應串聯連接;伴管集氣處,應有排氣裝置;伴管連接宜焊接,應能自由伸縮,固定不應過緊。接水點應在熱水管底部。當采用電伴熱時,應符合下列規定:電熱線在敷設前,應進行外觀和絕緣檢查,其絕緣電阻值不應不大于1MΩ;電熱線應均勻敷設,固定牢固;敷設電熱線時不應損壞絕緣層;儀表箱內電熱管、板應安裝在儀表箱底部或后壁上。7.2.11儀表線路安裝7.2.11.1普通規定電纜電線敷設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和導通檢查,并用直流500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100V如下線路采用直流250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其電阻值不應不大于5MΩ;當設計文獻有特殊規定期,應符合其規定;光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光纜敷設前應進行外觀檢查和光纖導通檢查;光纜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光纜外徑15倍。線路應按最短途徑集中敷設,橫平豎直、整潔美觀,不適當交叉。敷設線路時,應使線路不受損傷;線路不應敷設在易受機械損傷、有腐蝕性物質排放、潮濕以及有強磁場和強靜電場干擾位置,當無法避免時,應采用防護或屏蔽辦法;線路不應敷設在影響操作和妨礙設備、管道檢修位置,應避開運送、人行通道和吊裝孔;當線路周邊環境溫度超過65℃時,應采用隔熱辦法。當線路附近有火源時,應采用防火辦法;線路不適當敷設在高溫設備和管道上方,也不適當敷設在具備腐蝕性液體設備和管道下方;線路與絕熱設備和管道絕熱層之間距離應不不大于200mm,與其她設備和管道表面之間距離應不不大于150mm;線路從室外進入室內時,應有防水和封堵辦法;線路進入室外盤、柜、箱時,宜從底部進入,并應有防水密封辦法;線路終端接線處以及通過建筑物伸縮縫和沉降縫處,應留有余度;電纜不應有中間接頭,當無法避免時,應在接線箱或拉線盒內接線,接頭宜采用壓接;當采用焊接時應用無腐蝕性焊藥。補償導線應采用壓接。同軸電纜和高頻電纜應采用專用接頭;線路敷設完畢,應進行校線和標號,并測量電纜電線絕緣電阻;測量電纜電線絕緣電阻時、必要將已連接上儀表設備及部件斷開;光纜光纖連接辦法和測試規定應符合產品闡明書規定。光纖連接應按照制造廠規定工藝辦法進行操作,采用專用設備進行熔接。連接操作中應防止損傷或折斷光纖。在光纖連接前和光纖連接后均應對光纖進行測試;在線路終端處,應加標志牌。地下埋設線路,應有明顯標記;敷設線路時,不適當在混凝土梁、柱上鑿安裝孔。在有防腐蝕層建筑物和構筑物上不應損壞防腐蝕層。7.2.11.2支架制作與安裝制作支架時,應將材料矯正、平直,切口處不應有卷邊和毛刺。制作好支架應牢固、平正;安裝支架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在容許焊接金屬構造上和混凝土構筑物預埋件上,應采用焊接固定;在混凝土上,宜采用膨脹螺栓固定;在不容許焊接支架管道上,應采用U型螺栓或卡子固定;在容許焊接支架金屬設備和管道上,可采用焊接固定;當設備、管道與支架不是同一種材質或需要增長強度時,應預先焊接一塊與設備、管道材質相似加強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支架不應與高溫或低溫管道直接接觸;支架應固定牢固、橫平豎直、整潔美觀。在同始終線段上支架間距應均勻;支架安裝在有坡度電纜溝內或建筑構造上時,其安裝坡度應與電纜溝或建筑構造坡度相似。支架安裝在有弧度設備或構造上時,其安裝弧度應與設備或構造弧度相似。電纜槽及保護管安裝時,金屬支架之間間距宜為2m;在拐彎處、終端處及其她需要位置應設立支架;直接敷設電纜支架間距宜為:當水平敷設時為0.8m;當垂直敷設時為1.0m。7.2.11.3電纜槽安裝電纜槽安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電纜槽內、外應平整,槽內部應光潔、無毛刺,尺寸應精確,配件應齊全;電纜槽不適當采用焊接連接。當必要焊接時,應焊接牢固,且不應有明顯焊接變形;電纜槽采用螺栓連接和固定期,宜用平滑半圓頭螺栓,螺母應在電纜槽外側,固定應牢固;電纜槽安裝應橫平豎直,排列整潔。電纜槽上部與建筑物和構筑物之間應留有便于操作空間。垂直排列電纜槽拐彎時,其彎曲弧度應一致;槽與槽之間、槽與儀表盤柜和儀表箱之間、槽與蓋之間、蓋與蓋之間連接處,應對合嚴密。槽端口宜封閉;電纜槽安裝在工藝管架上時,宜在管道側面或上方。對于高溫管道,不應平行安裝在其上方;電纜槽開孔,應采用機械加工辦法;電纜槽應有排水孔;電纜槽垂直段不不大于2m時,應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內增設固定電纜用支架。當垂直段不不大于4m時,還應在其中部增設支架;電纜槽直線長度超過50m時,宜采用熱膨脹補償辦法。7.2.11.4保護管安裝保護管不應有變形及裂縫,其內部應清潔、無毛刺,管口應光滑、無銳邊;鋼管內壁、外壁均應做防腐解決。當埋設于混凝土內時,鋼管外壁不應涂漆;加工制作保護管彎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保護管彎曲后角度不應不大于90°∠;保護管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所穿入電纜最小容許彎曲半徑;保護管彎曲處不應有凹陷、裂縫和明顯彎扁;單根保護管直角彎不適當超過2個。當保護管直線長度超過30m或彎曲角度總和超過270°∠時,應在其中間加裝拉線盒;當保護管直線長度超過30m,或沿爐體敷設,以及過建筑物伸縮縫時,應采用下列熱膨脹辦法之一:依照現場狀況,彎管形成自然補償;增長一段軟管;在兩管連接處預留恰當間距,外套套管單端固定。保護管兩端管口應帶護線箍或打成喇叭形;金屬保護管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螺紋連接時,管端螺紋長度不應不大于管接頭長度1/2。埋設時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對口處應處在套管中心位置;焊接應牢固,焊口應嚴密,并應做防腐解決。鍍鋅管及薄壁管應采用螺紋連接或套管緊定螺栓連接,不應采用熔焊連接。在也許有粉塵、液體、蒸汽、腐蝕性或潮濕氣體進入管內位置敷設保護管,其兩端管口應密封。保護管與檢測元件或就地儀表之間,應用金屬撓性管連接,并應設有防水彎。與就地儀表箱、接線箱、拉線盒等連接時應密封,并將管固定牢固;埋設保護管應選最短途徑敷設,埋入墻或混凝土內時,離表面凈距離不應不大于15mm;保護管應排列整潔、固定牢固。用管卡或U型螺栓固定期,固定點間距應均勻;保護管有也許受到雨水或潮濕氣體浸入時,應在其最低點采用排水辦法;穿墻保護套管或保護罩兩端延伸出墻面長度,不應不不大于30mm。保護管穿過樓板時應有預埋件,當需在樓板或鋼平臺開孔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孔位置恰當,大小適當;開孔時不得切斷樓板內鋼筋或平臺鋼梁。埋設保護管引出地面時,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當從地下引入落地式儀表盤、柜、箱時,宜高出盤、柜、箱內地面50mm。7.2.11.5電纜、電線敷設敷設儀表電纜時環境溫度不應低于下列溫度值:塑料絕緣電纜0℃;橡皮絕緣電纜-15℃。敷設電纜應合理安排,不適當交叉;敷設時應避免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她硬物體之間摩擦;固定期,松緊應恰當;塑料絕緣、橡皮絕緣多芯控制電纜彎曲半徑,不應不大于其外徑10倍;儀表電纜與電力電纜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互相間距離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電纜槽內,交流電源線路和儀表信號線路,應用金屬隔板隔開敷設;電纜沿支架敷設時,應綁扎固定,防止電纜松脫;明敷設儀表信號線路與具備強磁場和強靜電場電氣設備之間凈距離,宜不不大于1.50m;當采用屏蔽電纜或穿金屬保護管以及在帶蓋金屬電纜槽內敷設時,宜不不大于0.80m;電纜在隧道或溝道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電纜槽內。電纜敷設后,兩端應做電纜頭;制作電纜頭時,絕緣帶應干燥、清潔、無折皺、層間無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線時,不應損壞絕緣;在潮濕或有油污位置,應有相應防潮、防油辦法;綜合控制系統和數字通信線路電纜敷設應符合設計文獻和產品技術文獻規定;設備附帶專用電纜,應按產品技術文獻闡明敷設;補償導線應穿保護管或在電纜槽內敷設,不應直接埋地敷設。當補償導線與測量儀表之間不采用切換開關或冷端溫度補償器時,宜將補償導線和儀表直接連接;對補償導線進行中間或終端接線時,不得接錯極性;儀表信號線路、儀表供電線路、安全聯鎖線路、補償導線及本質安全型儀表線路和其她特殊儀表線路,應分別采用各自保護管。7.2.11.6儀表線路配線從外部進入儀表盤、柜、箱內電纜電線應在其導通檢查及絕緣電阻檢查合格后再進行配線。儀表盤、柜、箱內線路宜敷設在匯線槽內,在小型接線箱內也可明線敷設。當明線敷設時,電纜電線束應采用由絕緣材料制成扎帶扎牢,扎帶間距宜為100~200mm。儀表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接線前應校線,線端應有標號;剝絕緣層時不應損傷線芯;電纜與端子連接應均勻牢固、導電良好;多股線芯端頭宜采用接線片,電線與接線片連接應壓接。儀表盤、柜、箱內線路不應有接頭,其絕緣保護層不應有損傷。儀表盤、柜、箱接線端子兩端線路,均應按設計圖紙標號。標號應對的、筆跡清晰且不易褪色。接線端子板安裝應牢固。當端子板在儀表盤、柜、箱底部時,距離基本面高度不適當不大于250mm。當端子板在頂部或側面時,與盤、柜、箱邊沿距離不適當不大于lOOmm。多組接線端子板并排安裝時,其間隔凈距離不適當不大于200mm。剝去外部護套橡皮絕緣芯線及屏蔽線,應加設絕緣護套。導線與接線端子板、儀表、電氣設備等連接時,應留有余度。備用芯線應接在備用端子上,或按也許使用最大長度預留,并應按設計文獻規定標注備用線號。7.2.12電氣防爆和接地7.2.12.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儀表裝置施工防爆設備應有銘牌和防爆標志,并在銘牌上標明國家授權部門所發給防爆合格證編號;防爆儀表和電氣設備引入電纜時,應采用防爆密封圈擠緊或用密封填料進行封固,外殼上多余孔應做防爆密封,彈性密封圈一種孔應密封一根電纜;防爆儀表和電氣設備,除本質安全型外,應有“電源未切斷不得打開”標志;采用正壓通風防爆儀表箱通風管必要保持暢通,且不適當安裝切斷閥;安裝后應保證箱內能維持不低于設計文獻規定壓力;當設有低壓力聯鎖或報警裝置時,其動作應精確、可靠;本質安全型儀表安裝和線路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本質安全電路和非本質安全電路不應共用一根電纜或穿同一根保護管;當采用芯線無分別屏蔽電纜或無屏蔽導線時,兩個及其以上不同回路本質安全電路,不應共用同一根電纜或穿同一根保護管;本質安全電路及其附件,應有藍色標志;本質安全電路與非本質安全電路在同一電纜槽或同一電纜溝道內敷設時,應用接地金屬隔板或具備足夠耐壓強度絕緣板隔離,或分開排列敷設,其間距應不不大于50mm,并分別固定牢固;本質安全電路與非本質安全電路共用一種接線箱時,本質安全電路與非本質安全電路接線端子之間,應用接地金屬板隔開;儀表盤、柜、箱內本質安全電路與關聯電路或其她電路接線端子之間間距不應不大于50mm;當間距不能滿足規定期,應采用高于端子絕緣板隔離;儀表盤、柜、箱內本質安全電路敷設配線時,應與非本質安全電路分開,采用有蓋匯線槽或綁扎固定,配線從接線端到線束固定點距離應盡量短;本質安全電路中安全柵、隔離器等關聯設備安裝位置,應在安全區域一側或置于另一與環境相適應防爆設備防護內,需接地關聯設備,應可靠接地;采用屏蔽電纜電線時,屏蔽層不應接到安全柵接地端子上;本質安全電路內接地線和屏蔽連接線,應有絕緣層;本質安全電路不應受到其她線路強電磁感應和強靜電感應,線路長度和敷設方式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本質安全型儀表及本質安全關聯設備,必要有國家授權機構發給產品防爆合格證,其型號、規格代替,必要經原設計單位確認。當電纜槽或電纜溝道通過不同級別爆炸危險區域分隔間壁時,在分隔間壁處必要做充填密封;安裝在爆炸危險區域電纜電線保護管,應符合下列規定:保護管之間及保護管與接線箱、拉線盒之間,應采用圓柱管螺紋連接,螺紋有效嚙合某些不應少于5扣,螺紋處應涂導電性防銹脂,并用鎖緊螺母鎖緊,連接處應保證良好電氣持續性;保護管穿過不同級別爆炸危險區域分隔間壁時,分界處必要用防爆阻火器件和密封組件隔離,并做好充填密封;保護管與儀表、檢測元件、電氣設備、接線箱、拉線盒連接時,或進入儀表盤、柜、箱時,應安裝防爆密封管件,并做好充填密封。密封管件與儀表箱、接線箱、拉線盒之間距離不應超過0.45m。密封管件與儀表、檢測元件、電氣設備之間可采用撓性管連接;所有保護管系統必要密封。對爆炸危險區域線路進行接線時,必要在設計文獻規定采用防爆接線箱內接線。接線必要牢固可靠,接觸良好,并應加防松和防拔脫裝置;火災危險環境所采用儀表及電氣設備,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用于火災危險環境裝有儀表及電氣設備箱、盒等,應采用金屬制品。7.2.12.2接地用電儀表外殼、儀表盤、柜、箱、盒和電纜槽、保護管、支架、底座等正常不帶電金屬某些,由于絕緣破壞而有也許帶危險電壓者,均應作保護接地。對于供電電壓不高于36V就地儀表、開關等,當設計文獻無特殊規定期,可不作保護接地;在非爆炸危險區域金屬盤、板上安裝按鈕、信號燈、繼電器等小型低壓電器金屬外殼,當與已接地金屬盤、板接觸良好時,可不作保護接地;儀表保護接地系統應接到電氣工程低壓電氣設備保護接地網上,連接應牢固可靠,不應串聯接地;保護接地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在建筑物上安裝電纜槽及電纜保護管,可重復接地;儀表及控制系統應做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涉及信號回路接地和屏蔽接地,以及特殊規定本質安全電路接地,接地系統連接方式和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文獻規定;儀表及控制系統信號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應共用接地裝置;各儀表回路只應有一種信號回路接地點,除非使用隔離器將兩個接地點之間直流信號回路隔離開;信號回路接地點應在顯示儀表側,當采用接地型熱電偶和檢測元件已接地儀表時,不應再在顯示儀表側接地;儀表電纜電線屏蔽層,應在控制室儀表盤柜側接地,同一回路屏蔽層應具備可靠電氣持續性,不應浮空或重復接地;當有防干擾規定期,多芯電纜中備用芯線應在一點接地,屏蔽電纜備用芯線與電纜屏蔽層,應在同一側接地;儀表盤、柜、箱內各回路各類接地,應分別由各自接地支線引至接地匯流排或接地端子板,由接地匯流排或接地端子板引出接地干線,再與接地總干線和接地極相連。各接地支線、匯流排或端子板之間在非連接處應彼此絕緣;接地系統連線應使用銅芯絕緣電線或電纜,采用鍍鋅螺栓緊固,儀表盤、柜、箱內接地匯流排應使用銅材,并有絕緣支架固定。接地總干線與接地體之間應采用焊接;本質安全電路自身除設計文獻有特殊規定外,不應接地;當采用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