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技術方案)_第1頁
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技術方案)_第2頁
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技術方案)_第3頁
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技術方案)_第4頁
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境影響評估投標方案目錄TOC\o"1-3"\h\u9519第一章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326851第一節項目背景 1315532第二節項目現狀 3018515第三節項目概況 339548第四節對項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 424037一、工作內容及要求 422204二、技術要求 430三、服務要求 435135第二章現場踏勘計劃 4518787第一節現場踏勘總體要求 4529778一、目的與作用 4529807二、工作目標 453145第二節現場踏勘準備 4627478一、準備事項 4619666二、工作組織 475413三、注意事項 4731683第三節現場踏勘時間 4814167第四節現場踏勘流程 4927585一、踏勘方式 4914533二、項目現場踏勘主要內容 5029662三、現場踏勘記錄 5231060四、與業主交流技術要求 5411556第五節現場踏勘制度 5719404第三章項目服務方案 6028023第一節服務目標 6019395一、控制污染目標 6029291二、環境保護目標 6022398第二節服務內容 621037第三節環境評估整體思路 6430262一、評估目的和原則 6422190二、環境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因子篩選 6529985三、評估內容及評估重點 7227686四、評估標準 746703五、評估工作過程 8030774第四節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計劃 81360一、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8110478二、建立專職的環境管理機構 838758三、環境信息公開,引導公眾參與,加強環境教育 8431551四、建立ISO14000體系 849266五、引進清潔生產審核制度 8517698六、導入生態循環經濟理念 8610026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 8710748第五節服務承諾 92117一、項目完成承諾 924908二、項目實施進度承諾 9316341三、項目人員承諾 9321980四、擬投入的設備承諾 968308第六節本地化服務 9714480第七節合理化建議 10028354第四章項目組織機構、人員及設備配備 10324076第一節組織及管理目標 10329241第二節項目組織機構及崗位職責 1052182一、項目組織機構 1058787二、崗位職責 10732573第三節人員配備情況 11526687第四節擬投入的技術設備 12029160第五節人員管理制度 12131502一、考勤制度 12120647二、請假制度 1234719三、會議制度 1241103四、管理人員管理制度 12519512五、懲罰措施 1264686六、獎勵措施 12817229七、培訓管理 12920602第五章環評工作計劃 1362725第一節工作內容 13612420第二節工作進度安排 1415492第三節服務團隊組建 14310223一、常駐項目組 1437630二、后備技術團隊 1448367三、項目專家庫 14425920第四節保障措施 14432740一、組織管理保證措施 14518212二、計劃管理保證措施 14631564三、技術方面保證措施 1474810四、勞力安排保證措施 14731583第六章本項目難點、重點及對策 1495028第一節本項目存在的問題 14930516一、公眾參與不足 1498217二、環境評價制度落后 15024733三、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1512988四、環保影響評價程序不夠嚴謹 15110782第二節本項目問題的解決對策 15232662一、健全環評機制,增強公眾的參與度 15232177二、革新并落實環評制度 1535389三、提升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 15412902四、完善環評審批程序化 1559921第三節本項目工作重點 15616493一、工業園區發展回顧評價 15615201二、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15611789三、規劃協調性分析 15614627四、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 1561413五、資源生態環境要素影響分析 15721151六、提出規劃優化調整建議和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1578960七、三線一單與總量管控 15724451八、結論清單與項目簡化 15725330第七章區域環境現狀調查與評估 15810220第一節環境空氣質量 15815517一、評價因子 1588029二、監測方案 15829077三、監測結果 15913492第二節地表水環境質量 164627一、評價因子 16418064二、監測方案 16523069三、監測結果 1712042四、評價結論 17227721第三節地下水環境質量 17216215一、評價因子 17310538二、監測方案 17323020三、監測結果 17430562四、評價結論 17624698第四節土壤環境質量 17711954一、評價因子 17732187二、監測方案 1778448三、評價結論 1793526第五節聲環境質量 18027813一、評價因子 1809641二、監測方案 18027175三、監測結果 18215546四、評價結論 18422732第八章區域環境功能區劃與評價標準 18511620第一節環境功能區劃 18518595第二節環境質量標準 18512675一、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18530199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18624210三、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 18710573四、聲環境質量標準 1882091五、土壤環境和低泥質量標準 1882135第三節污染物排放標準 19325517一、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9326505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19524077三、噪聲排放標準 19526921第九章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19723825第一節基本概念 19724083第二節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程序 19912172一、確定和篩選影響 19915764二、環境影響的量化 19919539三、影響的貨幣化 20029948四、估算因素分析 20015876五、環境影響經濟評價 2005333第三節環境經濟效益的分析方法 20018901一、費用評價方法 20020719二、效益分析評價 2044609第四節本項目環境影響經濟損益分析 20612697一、社會效益分析 20614487二、經濟效益分析 2061977三、工程環境收益估算 20728079四、環保投資比例系數 210682五、產值環境系數 21027728六、環境經濟效益系數 21132264七、工程環境效益綜述 21117298第十章環境監控計劃 2133790第一節環境監控計劃 21330142一、環境監測的目的 21321107二、監測任務 2141399三、監控要求 21422509四、監測設備 2162362五、運行期監控計劃 21731163六、應急監測計劃 21824491七、驗收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21931089八、監測分析方法 21913199第二節工程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 21928753一、工業園區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況 21913418二、工業園區內工廠污染物排放情況 2211522三、“三同時”驗收監測建議清單 22220748第十一章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 2289496第一節評價目的 22827546第二節評價重點 22826643第三節風險識別 22931448一、物質危險性識別 229363二、生產系統危險性識別 23027322三、危險物質向環境轉移的途徑識別 23119111第四節風險事故情形分析 23224198一、風險事故情形設定 23212898二、源項分析 23218709第五節風險預測與評價 23519481一、預測模型選取 23513289二、預測范圍與計算點 2375969三、事故源參數 2375179四、氣象參數及地形條件 238266五、大氣毒性終點濃度選取 23917706六、預測結果表述 23931122第十二章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24314513第一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2432619一、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24315639二、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24529061三、水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24925320四、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25016814第二節營運期污染防治措施 25212222一、聲環境保護措施 2527380二、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25227756三、水污染防治措施 25217160四、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2534411第三節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2542556一、水環境風險防治措施 25410590二、事故風險應急預案 25421306第十三章質量保障措施 25632009第一節環境影響評估質量保證管理制度 25610788一、目的意義 25627488二、適用范圍 25632305三、踏勘現場 25629088四、項目評議 25617759五、環評文件編制 25627369六、環評文件審核 25722312七、環評文件歸檔 25732323八、環評文件跟蹤 25732285九、責任追究 25713561第二節環境影響評估技術保障措施 25827481一、目的意義 25831953二、適用范圍 2586737三、現場踏勘 25815627四、環評文件編制技術要求 25820574五、時間要求 2697244六、內部審核 26932128第三節環境影響評估質量管理措施 27018139一、成立領導小組 27012313二、成立技術小組,聘請專家進行指導 27116351三、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 2727100第四節環境影響評估獎懲保障 27223939一、目的意義 27229511二、適用范圍 27220256三、獎勵辦法 2726358四、取消獎勵辦法 27317892五、其他 27331320第五節保密管理措施 27423442第十四章應急預案 27626576第一節環境監測應急預案 27628743一、編制目的 27622655二、工作原則 27616238三、應急監測的組織機構與職責 27732401四、應急準備與事故預警 27811588五、應急響應程序 27917669六、應急監測要求 2816563七、應急監測的終止 28529148八、獎勵與責任追究 28510724九、應急監測的保障措施 28514050十、培訓與演習 28619227第二節設備故障應急預案 2873459一、應急保障計劃 28730466二、應急保障準備 28724206三、應急響應 28822848第三節環評人員觸電應急預案 28915576一、編制目的 2898183二、適用范圍 28929205三、發生觸電應急救治方法 29022975四、觸電事故應急處理注意事項 29122373五、脫離電源的基本方法有 2915238六、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 29232618七、應急物資準備 29319339第四節環評人員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2939693一、目的 29327060二、適用范圍 29314589三、職責 293294四、程序 29413138五、疫情防控實操 29514028第十五章檔案管理 29728815第一節環評檔案資料清單 29728第二節檔案管理工作流程 298溫馨提示:本方案目錄中的內容在word文檔內均有詳細闡述,如需查閱,請購買后下載。說明一、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項目理解及需求分析”,可參照第一章。二、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服務方案”,可參照第三章。三、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設備、人員安排”,可參照第四章。四、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評估工作計劃”,可參照第五章。五、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項目特點、難點、工作重點”,可參照第六章。六、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監測方案”,可參照第九章。七、如招標文件評分標準中有“質量保障措施”,可參照第十一章。第一章項目背景及需求分析第一節項目背景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可以直接、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體。其中自然因素的總體稱為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的總體稱為社會環境。環境影響是指開發行為可能引起的環境條件的改變或新的環境條件的形成。環境影響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環境影響評估,別名又稱為環境影響評價,其可定義為預測\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項目開發環境后果的過程。環境影響評估旨在評價和表達\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決策過程中任何可用方法對環境的影響,是確保人員在環境條件下生存的重要方法。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是在資源開發利用和工程設計中,對有關項目在建設和投產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進行預測和評估,并進行各種替代方案的比較,提出各種減緩措施,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動。目的是在保證國民經濟不斷增長的前提下,控制和減少新建和擴建工程對環境的污染。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提升,環境保護與環境治理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國家相關部門也針對環境保護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環境影響評估作為我國環境保護體系的核心組成,實現了對生態環境的提前預警,對于增強環境保護效能,減少環境保護工作的盲目性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實施環境影響評估,改變了過去只重視眼前的、直接的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統一起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過程,也就是認識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活動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過程。一、環境影響評估相關概述(一)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概念自然環境的唯一性決定了項目建設與運行必須建立在不影響環境的基礎上,因此在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時必須首先界定清楚環境影響評估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這主要涉及:1.環境與環境問題。這里的環境概念是指自然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自然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環境既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又是經濟發展的制約條件,人類在進行經濟建設中,必須處理好項目和環境的關系。環境問題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項目排放的廢物超過環境的凈化能力,造成了環境污染;另一類是項目對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當或過度,造成資源的枯竭和環境的破壞。2.環境影響及環境影響分類環境影響是指項目導致的環境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類社會的效應。環境影響概念包括項目對環境的作用和環境對項目或社會的反作用兩個層次。環境影響有多種分類,最常見的有:(1)按影響來源的分類這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是由于項目而對人類社會或環境造成的直接影響,由直接影響誘發的其他后續結果為間接影響。(2)按影響效果分類這可分為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這是一種從受影響的環境將產生的損失或收益的角度進行分類的方法。(3)按影響程度分類這可分為可恢復影響和不可恢復影響,前者指項目造成的環境影響可逐步恢復并達到以前的局面的情況,后者指項目造成環境影響不可能恢復的情況。3.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含義所謂項目環境評估或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即是在項目實施之前,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項目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然后做出全面的科學的定量預測,最終利用各種項目環境影響分析的結果指導項目的決策與實施的工作。項目環境影響分析是項綜合性很強的技術工作,它需要預測項目對大氣、水質、生物、土壤等環境要素的影響,分析各種環境要素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或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估算消除這些危害所需的代價,并就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做出綜合的分析。(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意義和作用項目的各方面決策都離不開對于項目環境影響的評估。具體地說,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意義和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它有助于建設項目選址和布局的合理性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就是要從建設項目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整體出發,考察建設項目的不同選址和布局對國家和區域整體的不同影響,并進行多方案的比較和取舍,然后選擇最有利的方案,以保證建設項目選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它有利于提出和實施環境保護措施一般來說,項目的開發建設和生產活動都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與破壞,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項目環境影響評估要針對具體項目的建設和生產活動,綜合考慮對項目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技術、經濟和環境論證,從而得到相對最合理的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3.它為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導向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可以通過分析掌握一個地區的資源、環境和社會承受能力等狀況,從而對該地區發展方向、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等作出科學的決策和規劃,以指導該地區的區域經濟活動,最終實現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4.它會促進項目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項目環境影響評估涉及到自然和社會科學的廣泛領域,包括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必然會對相關環境科學技術提出挑戰,進而推動相關環境科學技術的發展。(三)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內容和原則1.項目影響環境評估的內容總體而言,我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項目的地理和規模評估這包括對項目影響到的國家和地區地質、地貌、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動物等的識別和影響規模的總體分析。(2)項目自然環境影響評估包括對于地質、地貌、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動物等影響的具體評估。這種評估中應該特別說明,哪些項目環境影響是可以恢復的,哪些項目環境影響是不可以恢復的。(3)項目的自然環境影響的經濟評估這包括對于各種自然環境有利和不利影響的經濟評價,著重應該做項目近期的及長遠的自然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4)項目環境影響的全面評價這包括采取定的綜合評估模型,對未來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技術、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進行定性的、半定量的或定量的評估。(5)提出項目應采取的環保或補救措施這也包括提出項目可能采取的代替方案。2.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原則在進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工作過程中,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這些是指導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的根本原則。(1)目的性與主導性原則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并根據它去確定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內容和任務。我國項目環境評估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保護國民生存環境的健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必須抓住項目建設和運行可能引起的主要環境問題去進行評估,因為針對不同的項目人們沒有辦法按窮盡的方式去評估項目對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只能評估有主導作用的項目環境影響因素和方面,這就是所謂的主導性原則。(2)整體性與相關性原則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應該注重項目對其所在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整體影響。在分別就項目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預測與分析之后,還應該著重分析項目對環境的綜合影響,從而正確全面地分析項目對整個區域環境的整體影響,以便對各種建議或替代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并作出科學的決策。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應考慮項目影響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通過研究各要素之間關系的性質、聯系方式及其緊密程度去判別項目環境影響的傳遞性,然后根據它們的相關性去研究整個項目對于環境系統的逐層、逐級的影響及其傳遞方式、速度及強度等。(3)均衡性與動態性原則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一定要在重視整體效應和相關性的同時,還要充分注意各子系統的特性和對各子系統的影響評估工作的相對均衡。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項目環境影響的預測、分析和綜合評估等都應該體現這種均衡性的原則。項目對于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所以項目的環境評估必須貫徹動態性的原則。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必須研究環境的歷史,項目不同方案在不同階段對于環境的影響大小和特征,并充分預測和分析和項目不同階段對于環境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短期和長期影響,最終能夠科學地、動態的評估項目對于環境的影響。(4)隨機性與風險性原則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是一個動態復雜多變的隨機系統。在項目的實施和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隨機事件,而這些隨機事件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環境危害后果,因此為了避免嚴重的項目環境危害事件的形成和產生,人們必須根據項目的客觀實際,分析和預測項目各項活動可能發生的對于環境造成危害及其可能性。由于存在上述項目環境影響和危害的隨機性,所以項目環境評估必要開展項目環境影響的風險評估研究。這涉及到對于項目各種活動(或叫事件)可能發生的環境危害的分析,這類環境危害的嚴重程度、發生概率、影響范圍、補救措施等方面的全面分析與評估,從而給出一個項目對于環境影響的風險性分析和評價。(5)社會經濟性與公眾參與原則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必須從系統性和整體性上對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價值進行分析和評估,并且根據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對項目環境影響作出合理科學的經濟價值判斷。這就要求在對于項目環境影響信息的處理和表達上除了要使用物理數據之外,更主要的應該解釋和說明這些數據的社會經濟含義。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還必須堅持公眾參與的原則。這要求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和內容都要公開和透明,項目的全體相關利益主體和公眾都有權了解項目環境影響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對于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必須建立社會公眾磋商制度,以確保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公眾參與原則。(二)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程序以下列出了環境影響分析的重要步驟及關鍵點:1.確定范圍此程序有助于確定環境影響評估的范圍,并在詳細研究前識別環境影響評估的關鍵問題。確定范圍是開放且需要合作,應在項目規劃的早期階段予以實施。規劃機構可通過確定范圍迅速識別主要問題。2.基線研究基線研究是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重要參考點。“基線”指提議項目地區的社會、經濟及生態的總體背景信息。以下為收集基線數據的兩個主要目的:(1)根據預測變化對環境因素的狀態和趨勢予以說明,可對重要性進行比較和評價;(2)通過監控提供發現實際變化的方法。3.預測及評估影響涵蓋并考慮影響的預測和不確定性,并對影響預測方法進行比較。預測應基于可用的項目環境基線數據,可通過定量項甚至定性項予以表達4.限制簡要說明限制方法的概念、目的及類型和預防不利影響。限制包含三種主要方法,作用各不相同:預防:針對不利影響的最有效方法,是比試圖通過特殊限制措施緩解不利影響更好的方法。減小:如果無法預防不利影響,則應采取可減小不利影響的方法;補救:當不利影響無法預防或減小時,則需通過修正或補償措施進行補救。5.監控監控是環境影響評估最重要的問題,需對監控原則、類型及制度予以說明,還涉及檢查正在進行的開發是否符合規劃要求。監控有3種類型:基線監控、影響監控及合規監控。監控應持久化并長期實施。中斷監控可能會使項目影響評價不夠精確。(三)環境影響評估的標準對項目環境影響評估而言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據,這就是所謂的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環境標準。1.環境標準的概念和作用這涉及到如下幾個方面的概念和作用。(1)環境標準的概念它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和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在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征、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由國家按照法律和法規制定和批準的對環境結構和狀態要求等方面的相關規范。環境標準是開展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基本依據。(2)環境標準在項目環境影響評估中的作用人們只有遵照環境標準才能做出對于項目環境影響的定量化分析、比較和評估才能正確地判斷項自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好壞,從而才能夠控制項目所處環境的質量,開展項目環境影響的綜合治理。2.環境標準體系按照環境標準的性質、功能和內在聯系可以對環境標準進行必要的分級和分類,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即環境標準體系。我國目前的環境標準體系分為兩級和七種類別,并且還被劃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兩大類。現就我國主要的環境標準分述如下:(1)環境質量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是指在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對各種環境介質(如大氣、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質和因素所規定的容許量和要求。環境質量標準主要包括天氣質量標準、水質質量標準、環境噪聲及土壤、生物質量標準等。它是衡量環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它也是有關部門進行環境管理和制定污染排放標準的依據。環境質量標準又分為國家和地方標準兩級。其中,國家環境質量標準是由國家按照環境要素和污染因素規定的環境質量標準,它適用于全國范圍。地方環境質量標準是地方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某些標準的更嚴格的要求,是對國家標準的補充、完善和具體化。(2)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環境質量要求,結合環境特點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對污染源排入環境的有害物質和產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標準,或者說是排入環境的污染物和產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許限值或排放量(濃度)。污染物排放標準按污染物的狀態可分為氣態污染物排放標準、液態污染物排放標準、固態污染物排放標準及物理污染控制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分為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兩級。(3)環境基礎標準與環境方法標準環境基礎標準是指在環境保護工作范圍內對具有指導意義的有關名詞語符號、指南、導則等所作的統一的規定。環境方法標準是環境保護工作中以實驗、分析、抽樣、統計、計算等方法為對象而制定的標準,它是制定和執行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實現統一管理的基礎。(4)環境標準樣品標準和環保儀器設備標準這是對環境標準樣品必須達到的各種要求所做的正式規定。這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用來標定區器、驗證測量方法、進行量值傳遞或質量控制的標準材料或物質,所以它相當于是“標準的標準”。(5)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凡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條例和標準化方法上規定的強制執行的標準為強制性標準:而凡是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條例和標準化方法上未做硬性規定而不強制執行的標準都屬于推薦性標準。總之,環境質量標準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主要依據;污染物排放標準是實現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環境基礎標準是環境標準體系中的指導性標準,是制定其他各種環境標準的總則、程序和方法:而環境方法標準、環境標準樣品標準和環保儀器設備標準是制定、執行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重要技術根據和方法。這些標準之間的關系是既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共同能夠形成一個體系的關系。二、環境影響評估的發展歷程我國的環境影響評估的建立和發展是吸收國外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逐步完善發展的。(一)國外環境影響評估發展與現狀環境影響評估自1970年在美國出現以來,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環境影響評估規范。由于各國的政治制度、經濟水平、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差異,相應的環境影響評估規范的特色也不盡相同。在一些國家,環境影響評估的對象、范圍、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許多變化。1.評估的范圍由單純考慮對自然因素的影響發展到對社會和經濟影響在內的全面環境影響,出現了一些新的環境影響評估形式,如環境風險評估、視覺影響評估。社會影響評估等等2.評估的方法由各種單一的方法發展到以適應性方法為代表的綜合性方法,并且廣泛地應用了計算機模擬和系統控制理論,從而更加客觀地反映了客觀現實情況,提高了評估的科學性。3.各種評估規范有點互相融合,表現出靈活性與強制性的統一,法律形式的評估規范增加了規定的彈性,政策形勢的評估規范的強制性得到了加強。(二)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的發展歷程1973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標志著我國環保事業的開始,國民環保意識在這個時候有了初步的觀念。這個會議初步孕育了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的思想體系,其會議上的“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觀念為我國的環境影響評估思想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國1973年首先提出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1979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規定: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提出環境影響的報告書。這種制度有橋根據區域環境特征、即根據氣象、地理、水文和生態等條件,對工業區、居民區、公用設備和綠化地帶等作出環境影響評價,以便為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科學依據。按照上述法律,國家計劃、經濟和環境管理部門把環境影響評價定為開發和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從國情出發,中國正在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2003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評法)正式頒布實施。自(環評法)頒布實施以來,為了更好地促進規劃環評的有效實施,國家環境保護部先后在配套法規的制定、技術的準備及人才的培養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為了保障理論和實踐進一步有效結合,2006年國家環部在內蒙古自治區、大連市和武漢市等第1批試點地區進行了規劃環評,取得了成功經驗。此后,又陸續批準江蘇省、湖北省、寧波市、蕪湖市、廣州市為規劃環評試點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東省、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杭州市等許多省市也相繼配套出臺了多項地方性規章制度,有力推動了規劃環評的實施。從國家到地方,規劃環評工作已經逐漸開展。(二)在理論研究方面國內許多學者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學體系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雖然國內學者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所以目前我國尚無通用成熟的技術、方法、評價指標及體系等。特別是當前應用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普遍詳細度不夠、不確定性強、還停留在傳統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而且缺乏在決策中體現環境評價結果的方法,這些缺陷導致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差、預測結果不理想、減緩措施制定得不夠詳細,使得環境評價結論缺乏應有的說服力。預測結果不理想、減緩措施制定得不夠詳細,使得環境評價結論缺乏應有的說服力。規劃環評是政府綜合決策科學性的重要前提保障,是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規劃環評的實施過程中也確實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規劃環評的有效性。尤其是我國目前正在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此時認清影響我國規劃環評有效性的驅動力,識別出實施過程中的癥結所在,為提高規劃環評有效性提出科學的建議和意見,最終確保規劃環評能夠真正為規劃保駕護航,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三、對環境評估工作的分析(一)評估工作的評估對象自然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環境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評估區域,自然環境的評估工作一定要全面落實。不僅要包括水源質量、空氣質量、植被覆蓋面積、綠化程度,還要對偏遠地區如荒漠、戈壁、高原、峽谷地區的環境脆弱程度進行有效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要做到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宏觀把握。地球生物。凡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都應當是評估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動物、植物等各種形式的生命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自然環境,它們同人類一樣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對于那些珍稀或者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更要做好保護和錄工作。說到底,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同呼吸、共生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和諧共處,才能促進地球環境的平衡。人類環境。這里的人類環境主要指人類的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出行娛樂的場所。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各種大型商場和游樂園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因此我們要格外注意對現代建筑物和道路等設施的評估,它們的確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我們也要考慮其環境影響,如建筑物材料是否環保、用電用水是否符合指標、裝修材料是否安全綠色,這些都需要全面認真的評價。(二)環境評估工作的開展作為對環境整體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工作,環境評估工作需要長期地認真開展,它不僅涉及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意識形態領域,更對整個社會、人類的行為有著重要的研究。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談論評價工作的開展:實事求是,講究方式方法。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特殊,這便導致了我國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所以,在進行環境的評估工作時,不僅要注意對監測數據的參考,更重要的是進行實地的考察和檢測。對一些偏遠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的評估工作,一定要落實到實踐,單靠一些數據是無法說明問題的。同時,在評估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和現象要及時記錄,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執法態度,進行評估。認真負責,以嚴謹態度進行環評。由于當前我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所以環境執法和檢測部門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因此在工作時,一定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那些基層的環境檢測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絕不能因為小恩小惠而在評估過程中有所動搖,要本著對政府、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客觀地進行評估工作。注重過程,全面考慮效益。在環境評估的過程中,對于各類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進行詳細、準確的記錄,同時,對于各個地區的環境現狀全面調查和分析。一方面要認真分析企業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妥善考慮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爭取在評估過程中形成對其綜合效益的合理評價,卻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大事化小。統籌全局,同其他環保工作協調進行。一般來說,各項環保工作的開展都是長期的,所以在進行環境工程評估工作時,難免會同其他的工作產生沖突,這是,要妥善同當地環保部門或者上級主管單位進行協調,以免影響工作順利進行。第二節項目現狀一、環境影響評估取得的成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國對于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已經相對成熟,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已經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和接受,在執行方面已基本有障礙。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有效地杜絕了設備工藝落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項目的問題。對于同意建設的項目,通過環境影響評估,進一步加強了環境保護措施,最大程度地減輕了環境影響。規劃環評取得明顯進展。目前,規劃環評在中國還處于探索和積累經驗階段,環境保護部擬在兩年內完成四批國家規劃環評試點工作。內蒙古、大連、武漢等地作為全國試點單位,已經先后開展了針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等的環評工作,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議。經過大力宣傳,全國已有多個省市先后出臺了規劃環評地方性法規;我國規劃環評的法律地位將大大提高,介入國家宏觀決策的作用將明顯增強。二、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發展中的問題(一)時間滯后,信息接收不及時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時候由于該研究項目所處的環境質量狀況、污染等背景資料沒有進行實時更新,在進行調查和數據分析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紕漏。(二)指導性不強在建設項目開展的時候,由于開發商在施工時要求速度,使得在環境影響評估中提出的措施沒能夠落實到位,使其指導實踐性不強。并且許多的地方城市的功能區域沒有合理劃分,讓環境影響評估的合理布局思想沒能得到落實(三)由于一些項目的評估質量不高,常常帶來不應有的糾紛或損失,使提高評估質量成為改進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的關鍵環節。三、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的發展方向(一)發展清潔生產戰略,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環境影響評估對環境保護起著預防作用,這項工作的開展是讓經濟和環境在發展上達到和諧的有效途徑。在最近幾年我國的鋼鐵、電解鋁和水泥的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在這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高污染、高消耗和低產出的問題,讓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現階段的環境影響評估應該注意在生產階段的污染控制問題,發展清潔生產的戰略,將清潔生產這一工作也納入到環境影響評估體系中,推動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公眾參與機制強調公眾的參與是環境影響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的建設工程中將公眾的意見和要求進行及時地反饋解決,能更有效地分析出影響項目建設的因素,為環境影響評估策略的提出提供參考依據。在今后環境影響評估中必須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加強公眾的參與度,調動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并且在了解公眾的看法,吸取公眾的建議和意見中起到和公眾關系發展的和諧性,在集思廣益中為維護公眾的切身利益找到依據,使公眾對項目建設環保措施的實施起到監督作用,并賦予法律保證。(三)推進生態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生態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將是環境影響評價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尤其是流域開發中的生態問題,既包括移民問題,又存在生態風險問題。目前,國內的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已經做了相關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對環境保護事業的關注也提到日程,環境影響評估事業在這種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環境影響評估規范建設和思想發展,能夠保證人類的生存空間,并且能讓我國的經濟朝著可持續的道路發展,所以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相信在我國的建設下,我國的環境影響評估事業一定能得到更加穩健和快速地發展,實現節能減排、保障生態環境,促進我國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節項目概況(備注: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編寫)一、項目基本情況1.項目名稱:2.項目地點:3.行業類別:4.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二、區域概況XX區域是國家或區域政府根據其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XX區域是產業升級的主要載體和推進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也會成為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的區域之一。XX市XX工業園于XX年經省鄉鎮企業局、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批準設立,XX年XX月經省政府審核同意,并報國務院備案予以保留,納入省管工業園行列,為XX市唯一設立在鄉鎮的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XX公頃。目前,該園已有和在建的特鋼生產、模具加工企業十二家,協議總投資額達XX億元。XX年底,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分析和論證,工業園編制了《XX市XX特鋼模具裝備制造特色工業園十一五規劃》,將特鋼生產、模具加工、裝備制造作為園區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充分利用國家實施“中部戰略崛起”、和“XX被國務院列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這些歷史性機遇,發揮XX豐富的礦產資源、優秀的人才資源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和產業對接,聚集產業群,形成產業鏈提高產業關聯度,實現產業延伸和資源升值,努力將XX工業園打造成為XX乃至XX特鋼模具裝備制造特色工業園。與此同時,新一輪《XX市XX鎮總體規劃(修編)XX—XX年》的編制工作已經完成,并經XX市人民政府批準開始實施。為有效地指導園區內項目建設和管理,調整和優化工業園用地功能結構,XX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受XX工業園管委會委托,在《XX市XX特鋼模具裝備制造特色工業園十一五規劃》和《XX市XX鎮總體規劃(修編)2005—2020年》的基礎上,于XX年XX月編制完成了《XX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為進一步完善《XX市XX鎮總體規劃(修編)XX—XX年》,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正確把握工業園發展規模、產業結構、空間布局以及高效配置基礎設施,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從決策源頭控制環境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本項目主要是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對工業園區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盡的實地勘查和污染源調查工作;收集、核實XX市、XX市及XX鎮的相關規劃資料和環境基礎數據;緊緊圍繞地區的發展優勢和環境制約因素,結合專家咨詢,進行來規劃的協調性分析和環境影響識別工作;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的有關要求,編制《XX工業園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二、區域規劃概述與分析(一)規劃概述1.規劃指導思想:以鎮域體系規劃為依據,以“可持續發展”為立足點,結合園區特點,發揮資源優勢,注重生態環境,確定合理容量和開發強度。營造良好的園區環境,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達到高度的統一。2.規劃原則:遵循科學的發展觀,綜合分析工業園的現狀與發展前景,高起點編制本規劃;體現出“一先”、“二同步”。“一先”即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先行,“二同步”即園區生態環境建設與園區項目建設同步;環境綜合治理達標與項目投產同步;體現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滾動開發,協調發展的思路;體現因地制宜,具有科學性、超前性、現實性、可操作性相結合的思想。3.規劃目標:將XX工業園規劃建設成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設施齊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高度統一的具有特鋼模具裝備制造特色的現代化生態型工業園;為XX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增長點;為XX鎮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強勁活力,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新途徑;成為XX市乃至XX地區鄉鎮工業園建設的示范園。4.規劃范圍:本次規劃的工業園區位于XX市XX鎮鎮區西南部,距鎮區中心約2.5km。規劃范圍為:東起XX村,南至XX村,西至XX,北至XX,規劃區總面積XX公頃。5.規劃布局:根據《XX市XX鎮總體規劃(修編)XX—XX年》確定的城鎮發展目標,結合規劃區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需要,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功能協調的現代化工業園。形成“一心”(工業園區研發、服務中心)、“三軸”(南北發展主軸、東西發展主軸、南北發展次軸)“四區”(特鋼模具材料生產區、特鋼模具加工區、特鋼模具裝備制造區、特鋼模具交易區)的規劃結構。詳見下表。XX工業園規劃結構一覽表序號規劃結構備注1“一心”即工業園區研發、服務中心。規劃在園區東北入口處布置工業園區研發、服務中心,集行政管理、金融商貿、科研開發、產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2“三軸”即三條發展軸。以XX大道為軸線,形成南北發展主軸,以XX路為軸線,形成東西發展主軸,以XX路為軸線,形成南北發展次軸。3“四區”根據產業發展分析和工業園區分期建設需要,形成園區西南部特鋼模具材料生產區,東南部特鋼模具加工區,西北部特鋼模具裝備制造區,東北部特鋼模具交易區。6.土地利用規劃:根據XX工業園承擔的城鎮功能、產業發展定位及園區用地開發順序和項目投資、用地性質等情況分析,本次規劃用地布局上盡量體現其功能作用的要求和對環境的適應,同時滿足環境景觀、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要求。規劃園區主要形成四大功能區:即研發、服務區、市場交易區、工業區、集中倉儲區。XX工業園用地構成及布局見下表。XX工業園用地構成一覽表序號用地代碼用地名稱面積(ha)比例(%)合計7.分期建設規劃:根據園區建設現狀和空間發展時序,結合相關意向項目的開發,考慮滾動開發的需要和現狀條件,進行近、遠期建設項目的安排,規劃分建成區和一、二期建設。(1)建成區:目前園區建設主要依托XX路兩側,以XX鋼鐵、遠成鋼鐵等為主的XX家企業已建成投產,對已建成的企業應嚴格按各相關規范、規定,逐步完善達標。(2)一期:按照園區現有條件,選擇基礎設施條件、開發條件較好的地段,主要依托XX大道和南戴公路兩側,安排符合用地性質的有意向或即將落戶的項目快速形成園區規模,對需安排項目用地內的農村居民點進行搬遷安置。(3)二期:按園區確定的空間發展序列,完善園區道路網及市政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加快園區內余下農村居民點的搬遷安置,加強園區生態環境建設,完成規劃區各項發展目標。該規劃還包括:土地利用分項布局規劃;管線綜合規劃(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電力線、綜合電信線和燃氣管等);專項工程規劃(給排水工程規劃,電力、電訊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綠地系統及景觀規劃、環保措施與綜合防災規劃等)。(二)規劃的符合性和有利因素分析規劃與市、區“總規”的符合性表現以下方面:1.符合“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背景下市鎮、發展的要求;2.符合XX市相關政策和XX市園區產業集群發展的策略。3.其他有利因素:(1)工業區與XX鎮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保持了適當的距離(2)規劃的實施可改善部分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控制風險隱患區間(3)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優勢(4)交通區位優勢(5)資源優勢(三)相關規劃對該規劃的制約性及不利因素分析1.XX工業園屬于中部片區,是生態脆弱區。隨著工業園的開發建設以及配套的XX鎮外環線、垃圾填埋場等工程的建設,工業園區將逐步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由原來的農業人工生態逐步轉向城市生態或者純粹的工業生態,建設過程中如管理不善,還將加劇區域的水土流失,還可能導致生態功能和結構的退化,對物種多樣性、異質程度、相對同質和生物量都會造成大幅度降低,區域環境連通程度變差,抵御生態風險的能力降低。2.XX鎮重視生態和人居環境、對工業園的污染控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XX鎮的城鎮建設目標是“綠色、富裕、和諧”,其中“綠色”居于建設目標的首位,可以看出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和工業企業的生產不僅占用土地,改變地表結構,而且其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均會對本地區生態環境以及周邊一定范圍內的居民生活環境造成明顯影響。特別廢氣污染物影響范圍廣,其中含有的特異因子會在空氣中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并為植物所吸收,通過生態鏈傳遞到動物和人。廢水排入溝渠,在岸邊形成一定范圍的污染帶,壓迫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間,改變了近岸水生生物的群落結構;固體廢物的堆放占用耕地,還會通過滲瀝把有毒有害的物質傳遞到土壤,經過植物、動物的生態鏈傳遞給居民。3.資源緊張,工業園的建設將加劇這一矛盾。目前,XX市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外部礦產資源。能源消費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原油消費為輔,電力消費比重不斷攀升,需要通過區外輸入才能滿足XX市生產和生活電力需求。規劃實施將進一步增大對石化產品原料、煤炭、電力的需求量;近年來,地下水已逐漸受到采礦的污染,水質得不到保證,XX工業園的企業也經常由于供水量不足停產。由于地下水資源有限和長期的超負荷開采,所以飲用水和工業用水問題已成為制約鎮區經濟發展的瓶頸。4.限制了XX鎮鎮區的發展。工業園的建設、配套的XX鎮外環線、工業園與鎮區綠化隔離帶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將對鎮區產生影響。規劃區內和周邊居民區可以通過搬遷措施減緩環境的影響和緩解社會矛盾,同時對周邊鎮區建設和土地利用要提出制約性的要求。以老鎮區為基礎,主要沿XX向西、向南方向發展,適當向東發展,同時兼顧XX工業園的發展,老鎮區主要以改造為主。5.總量緊張,環境容量不足。規劃區位于鎮區主導風向的側風向方位,城市大氣環境SO2仍具有一定的環境容量,但需要總量控制;PM10近年來呈逐步上降趨勢,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規劃區與鎮區相距XX公里,雖然規劃提出采取生態廊道和衛生防護控制距離,但要從規劃評價角度分析規模和產業是否滿足容量和質量控制水平要求。進行大氣影響容量和污染影響分析,以確定規劃區域內和主城區的影響程度,從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和新城規劃判定規劃的選址和產業規模的適宜性,通過控制規模和合理布局來減緩不利影響。現有水環境容量的制約。工業園污水的最終受納水體XX湖目前不能完全滿足Ⅲ類水要求。由于環境容量的制約,雖然通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以削減部分污染負荷,但園區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約;第四節對項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備注: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編寫)一、工作內容及要求本次招標內容為XX環境影響評估項目。環境影響評估技術服務內容具體應包含以下內容:1.收集環評編制范圍內用地的相關資料,包括土地現狀及規劃資料、產業發展計劃、行業整治方案等;根據前期的調查及收集資料的情況,按國家的地方最新環境影響環評導則的要求完成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工作;2.根據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法規、標準,有關導則、規范和技術要求,編制《XX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具體內容包括:項目的過程回顧、區域環境影響跟蹤評價、規劃分析、區域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識別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資源與環境承載力分析、環境影響減緩對策與措施、規劃方案綜合論證和優化調整建議,其他章節編制等;3.編制公眾參與調查方案,辦理網上公眾參與公告及登報,組織公眾參與咨詢會等;二、技術要求1.通過規劃范圍內環境現狀與資料收集,并結合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和生態調查,掌握規劃范圍內的環境特征;2.分析項目建設期和建成后的工程特點及環境影響因素;根據周圍環境特點和項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預測規劃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范圍;3.評價本項目環保設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提出進一步防治和減緩污染的對策和建議;4.從環境保護角度,綜合論證規劃項目的可行性,供主管部門決策參考,為規劃方案的確定提供科學的依據,并最終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服務要求1.項目前期資料收集階段:(1)開展XX區域環境影響評估項目,要做好組織上、技術上的準備工作,包括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技術方案制定等。(2)做好項目前期資料的收集,發現和匯總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得出合理評估結果提出建議。2.編制評估報告階段:根據國家、省、市相關技術規范指南,編制報告。3.評估報告評審、備案階段:做好報告的評審工作,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善報告,并協助采購方到環境主管部門進行備案。4.報告質量:環評報告書應符合項目利益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滿足評估和審批需求。5.售后服務階段:安排專人負責XX區域環境影響評估項目:不允許更換負責人員。項目簽訂合同之日起一年內,需要在該區域駐點,協助采購方向他人解答報告內容。第二章現場踏勘計劃第一節現場踏勘總體要求一、目的與作用現場踏勘是環評工作外業的基礎,環評人員以此獲得第一手資料和直觀認知并辨識建設項目選址與周圍環境、相關規劃的協調性,同時對環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確立基本前提。二、工作目標現場踏勘的基本目標是進行現狀調查并對實際情形與書面資料進行對照和確認,確定評價等級與評價范圍,同時為提高環評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現場踏勘還要完成下列工作:1.相關方聯系人與聯系方式,如建設單位、可研編制單位、當地生態環境部開發科、監測單位等;2.索取基本資料,如現狀分析所需的地理地質、氣候氣象、水文、功能區劃、政府規劃、社會環境等,又如已有的環境監測數據;3.確認選址具體位置、平面布置,選址選線周圍的環境敏感點,擬定的水源和排放點納污水體,擬定的大氣排放點和固廢排放為止,廠址的土地性質和歸屬等;4.開展公眾參與的相關事項,如環評公告與意見收集,環評簡本公告與意見收集等;5.其他必要的事項,如安排環境監測計劃或監測布點時當地生態環境部應出具的相關意見等。第二節現場踏勘準備一、準備事項1.項目類別判斷:有可研、可研在做、無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態型;新建、改擴建;建設方是否處于前置審批階段;行業特點、產業政策明確與否;環評報告類別要求與專題設置與否等;2.政策法規研讀:項目相關法律、環保審批機關要求、技術導則與方法、已完成的可研報告或項目建議書;3.資料清單準備:資料清單,包括現狀資料、規劃資料、總量控制資料或環保意見、環境質量、項目周邊敏感點資料、排放位置、監測數據。原則上應滿足報告要求事項和必要數據,便于確定評價等級、范圍、方法和專題設置等。4.問題清單準備:公眾調查問題,咨詢建設單位問題,咨詢生態環境部問題,咨詢科研單位問題等;5.公眾參與準備:包括公告文本、公告方式、公告范圍、調查問卷等;6.監測計劃準備:如可研已完成,可據之作初步計劃,到現場后考察布點以及監測單位選擇等;7.工具準備:公文袋,筆記本,筆,相機,噪聲儀,測距儀等。8.其他。二、工作組織1.項目負責人向公司領導請示相關事宜,批準后開展工作;2.聯系建設單位,請其聯系相關單位,并確定現場踏勘日期,并作簡要溝通、注意事項;3.確定參與人員,預約車輛和工具;現場踏勘人員包括但不限于工藝專家、環保專家、環保設備專家、執法專家、報告編制人員。4.攜帶完備資料清單、必備工具、公眾參與文本等現場考察,必要時財務借支資金;5.踏勘完畢回公司后,進行踏勘總結,并向公司領導簡要匯報以及進一步工作計劃。三、注意事項1.踏勘工作一般在環保審批機關出具意見后進行;2.注意工作的目的性;3.踏勘工作一般需要2—3次,合理計劃,以求高效;4.現場踏勘與外部單位溝通時,應注意維護公司形象、嚴守公司機密,儀表大方,言談舉止有分寸。第三節現場踏勘時間現場踏勘的時間由采購人的招標文件決定。如采購人在招標文件中注明組織集體踏勘并確定時間,我公司將在當天前往現場進行現場踏勘工作。如采購人不組織現場踏勘,我公司將于獲取招標文件1—2日后聯系采購人,并申請現場踏勘,如采購人同意再約定現場踏勘時間。我公司將在獲得許可后書面告知申請人具體踏勘時間和現場踏勘內容、注意事項。我公司承諾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流程進行現場踏勘。現場踏勘申請表項目名稱項目地點踏勘接待投標人單位名稱聯系人電子郵件電話傳真參與人員名單簽名日期(注:人員名單應注明姓名、身份證號碼)第四節現場踏勘流程一、踏勘方式1.查閱資料,去現場前查閱資料,對擬踏勘地點有初步了解(電子地圖、三維地圖、GoogleEarth以及附近做過項目圖件)。2.現場察看,自己在現場實地觀察,測量,必要時進行拍照、攝影(工具:測距儀、相機)。3.與業主座談交流,了解相關信息(如項目附近村名、組名,河流名稱,周邊空地規劃用途等)。4.走訪農戶、項目所在地地方官員等,掌握相關資料(區域規劃、環保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關資料)。二、項目現場踏勘主要內容1.項目地點、廠界范圍、建設規模、性質等。項目地點,指項目所在地州市、縣(市)、鄉(鎮)、村或開發區行政所在地名稱;廠界范圍,指項目規劃建設區域的長寬范圍和四至。范圍要在確定主要參照物(定點)的基礎上,依據現狀或地形進行確認;建設規模,包括項目建設總規模和分期規模、發展規劃項目性質指新、改、擴、遷建等,原有項目所在區域地點;項目周圍其他企業情況,其他工業企業所處位置、名稱、生產銷售何種產品、規模、排污情況。2.了解項目區域產業定位、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環保規劃。3.項目規劃建設區域的自然條件:包括規劃建設區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土壤等。水文地質踏勘應主要了解項目規劃建設區水源保障情況,項目取水來源、排水體制、納污河流;并對主要水源進行實地察看,了解周圍主要水體及納污水體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設施的運行規律等(閘口開閘、閉閘及泵站開關情況),水源保護區范圍、水源取水口位置、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范圍、取水量等。關于涉及新設置排污口項目,還需得到河道管理部門及水行政管理部門同意。4.土地利用現狀:包括土地利用類型、性質,土地利用結構,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等。土地利用現狀應以最新變更的數據為依據,有定點圖、相關規劃文件。5.項目區域規劃建設的基礎設施:包括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已有的水利、交通、電力、林網、污染集中處置、集中供熱等基礎設施的現狀,以及正在建設或擬建且落實了建設資金的基礎設施的情況,規模、能力等信息;因分期建設,規劃要求的暫未配建的計劃建成時間、規模等;與項目有關的設施目前及擬有的能力、余量等信息。需要了解集中供熱及供熱管網建設方案和計劃、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和服務范圍、污水收水管網建設進度。借助其環評報告、驗收監測報告了解基本及運行情況,明確現狀用量、余量。6.項目周圍其他主要設施等的建設內容:包括主要的工業企業、居住、學校、辦公等工程情況,農田水利工程、基本農田情況,田間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等,必須記錄具體名稱、距本項目距離、范圍、規模、有關污染情況等基本信息。周邊建筑物、施工場地的隔離設施。7.交通狀況:主要了解項目規劃建設區內和項目規劃建設區附近的道路、航道級別,車流量以及是否屬于交通干線等情況。8.林網建設狀況:主要了解項目規劃建設區內和項目規劃建設區附近的林帶類型、綠化方案,林網密度、綠化帶長度、寬度等范圍,林帶及綠化規劃等情況。三、現場踏勘記錄踏勘人員在踏勘過程中要做好記錄和錄像工作,踏勘工作結束后要將項目現場踏勘記錄存檔,并將現場特殊情況向部門經理報告,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其他員工溝通。注意點:1.關注周圍敏感目標(方位、距離本項目最近距離、規模)。2.對于房地產開發項目,需特別關注周圍工業企業產污、排污情況、衛生防護距離設置情況(尤其是廠中廠相關情況),涉及項目地塊緊鄰加氣站、加油站、高壓線、移動通訊基站等項目,需及時跟領導反饋相關信息。3.對于不在工業園建設的工業項目,涉及到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有居民點且居民點暫無拆遷計劃的,或者項目周邊緊鄰居民點的,也需盡早跟領導反饋。(特別是太倉的噴漆、噴粉以及酸洗表面處理項目)。現場踏勘確認單(采購人留存)項目名稱項目編號投標人經辦人辦公電話移動電話(須在此加蓋投標人公章)現場踏勘確認回執(我方留存)項目名稱項目編號投標人采購人采購單位經辦人簽字:(須加蓋公章)踏勘時間年月日時分現場踏勘情況記錄表年月日采購單位負責人職務項目名稱建筑面積結構形式項目地點(詳細地址)投資金額聯系人職務聯系方式手機固定電話現場踏勘情況記錄內容踏勘記錄備注建設單位意見現場踏勘意見審查意見負責人簽字:年月日踏勘人員簽字:年月日年月日采購單位有關人員應配合踏勘工作,主動提供有關資料,認真核對記錄情況,如有異議應當場提出;如無異議,應簽字確認,并對已簽字確認情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此表一式兩份,采購單位、投標人各執一份。四、與業主交流技術要求(一)做好前期準備與業主現場交流或電話交流前,可以事先根據項目可研、申請報告以及申報表得到的信息:查閱資料或向其他技術人員請教,基本了解項目的工藝流程和產污情況。分析總結歸納已有資料(可研、申請報告),預計環評進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需要涉及的資料,對已有的資料如果有疑義,可以一并列出提問,但是盡量避免向業主重復要資料。除做好提咨外,在工作筆記上列清需向業主提問的問題,為技術交流做好充分準備,應根據項目實際一次提咨,一次交流結束所有問題。要求做到:提資簡單明了,針對性強;交流提問有的放矢,條理性強;可以一次完成的不做兩次。(二)交流主要內容主要根據環評中要求內容及分析進行展開,重點為提咨中未說明的,而環評中又必須明確的內容。注:一般業主提咨回復未必能達到所要求的深度和范圍,交流的時候可以針對此方面延伸說明。1.建設項目的基本內容(1)項目總投資組成、土建組成及時間安排、職工人數、工作制度等;(2)周圍河流、道路、山谷、行政區劃的具體名稱;(3)改擴建、技改項目企業現有情況(產品、規模、產污環節、產污量、處理工藝方式、排放情況);(4)現有項目環評報告;(5)近期排污申報表;(6)現有環保設施設計文件及圖紙;(7)環保設施驗收監測報告及近期環境監測報告;(8)生態環境部下達的污染物總量文件;(9)以新帶老、總量控制情況。2.工業園廠區的平面布置(1)根據提供的平面圖(沒有平面圖就現場提問記錄,自己繪制,盡量讓業主繪制),理清主要生產裝置、公用工程、儲罐區、危險化學品庫、環保工程(廢氣處理裝置、污水處理站等)、污染源、行政設施及生活設施的布置方向,位置等。(2)主要生產裝置在車間的布置情況,距離廠界距離,排氣筒位置。(可讓業主提供車間平面布置圖,如果車間為多層,需分層提供)。(3)廠區排污口數目、位置,排水體制。(4)項目接管污水處理廠情況(工藝、納污河流、運行情況、有無余量)。3.生產方案的安排生產線的布置、組成(含設備),所在車間,生產的產品及使用的方向。注:(印染、噴漆等項目)需說明項目產能與設備匹配性。4.生產工藝流程各工段工藝說明、物料平衡、水平衡,原料、產品有無有毒有害物質,其毒理特性;每步工序使用原料、投加方式、投加量、使用及控制設備、方式,操作位置要一一對應,產生污染物情況,處置、處理措施。5.污染防治措施各污染措施的處理量或能力、構筑物尺寸、設備組成、水電氣等能源消耗情況、藥劑使用量、進出口濃度、處理流程及原理、處理各單元效率、處理工藝控制技術條件、參數等。6.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水、電、汽、特種氣等;儲運情況:有無易燃易爆物品、有無防爆儲罐或槽車;原料規格及廠內最大貯存量、周轉情況等。明確各個儲罐的容積、結構(拱頂還是浮頂)、材質以及儲存要求(保溫還是常溫常壓)。7.清潔生產:節水、節能、廢物利用等措施,盡可能詳細的生產工藝、設備、能耗、物耗、污染物處理等方面的先進性資料。一般工業項目提咨單、房地產項目提咨單、化工項目提咨單。注:項目名稱須與立項名稱一致。第五節現場踏勘制度一、為進一步規范投標活動中的現場踏勘行為,提高投標文件編制的效率與質量,結合我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二、現場踏勘工作應該遵循高效、便捷、公開、公平、工作、廉潔的原則。三、公司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至少組織2名踏勘人員進行現場踏勘工作。踏勘人員應具備履行現場踏勘職責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由行政管理部門自行決定。踏勘人員應當出具現場踏勘結論。四、行政管理部門針對投標活動的現場踏勘程序按照以下步驟執行。1.明確踏勘任務。投標活動中的現場踏勘,應明確我公司聯合踏勘組,組織至少2名踏勘人員開展現場踏勘工作。2.確定踏勘時間。踏勘人員應當在受理時書面告知申請人具體踏勘時間和現場踏勘內容、注意事項。3.依法現場踏勘。踏勘人員抵達現場向申請人出示工作證后,依據現場踏勘的有關內容和行政許可操作規程的有關標準,逐一調查、核實、確認、檢查、勘驗現場情況,并以文字、錄像、圖片、錄音及其他形式記錄現場踏勘情況,記錄情況應當能滿足現場踏勘要求的內容。4.形成踏勘結果。根據現場踏勘情況,踏勘人員現場出具踏勘結論,申請人或經申請人授權的其他自然人應當在《現場踏勘結論確認表》(以下簡稱《確認表》)簽字確認,拒絕簽字確認的,踏勘人員需對拒簽情況進行記錄。踏勘人員在現場踏勘工作結束后1個工作日內將《確認表》及相關文字、錄像、圖片、錄音及其他形式記錄現場踏勘情況的資料提交至審批事項承辦人。五、現場踏勘完成后,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對文字、錄像、圖片、錄音及其他形式記錄現場踏勘情況的文件按照歸檔范圍收集齊全,進行整理、立卷,以備查閱。1.拍照取證做到全方位,重要細節,企業外觀。2.做好現場檢查相關記載。3.注意踏勘人員言行端莊嚴肅熱情。4.檢查前準備相關表格材料。第三章項目服務方案第一節服務目標一、控制污染目標主園區的污(廢)水經管網收集后進入規劃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排入XX河;XX分園得污(廢)水經管網收集后進入規劃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排入XX江。1.規劃涉及區域環境空氣、聲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不因規劃的開發活動而明顯下降;2.控制和減緩基礎設施建設及規劃實施對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壞,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地表植被,保護生態環境;3.合理規劃布局,有效減緩對主要保護目標的不利影響;4.對工程導致的主要社會影響(移民安置、土地資源等)應妥善解決;5.將產業城擬引入項目存在的環境風險(生產裝置、原料的儲存、運輸等)降至最低。二、環境保護目標(一)大氣環境質量產業城內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規劃區與昭化城區周邊環境空氣質量不受規劃實施影響發生變化。(二)水環境質量規劃的實施不會對XX河、XX江水質造成污染影響。不因本規劃的實施改變區域內地表水體現有的水功能類別。(三)地下水做到區域開發建設不會導致區域地下水污染。(四)聲環境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