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課件_第1頁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課件_第2頁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課件_第3頁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課件_第4頁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護理技術(下冊)》第三版外科護理學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第2節

手術區皮膚準備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思考什么是備皮?備皮的目的是什么?備皮需準備些什么?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備皮,指的是在手術相應部位剔除毛發并進行體表清潔的手術準備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備皮的目的去除毛發和污垢,預防切口感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思考什么時候備?備皮的范圍是?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手術醫囑開出后,術前一天進行。急癥手術則立即備皮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一、備皮范圍及要求以手術切口為中心,向周圍延伸15-20cm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一般手術備皮范圍:(1)顱腦手術:全部頭皮,前額,兩鬢及頸后皮膚,保留眉毛。外科常用護理技術(2)眼部手術:上自前額發際,下至鼻孔,不剃眉毛,內眼手術則剪除睫毛。外科常用護理技術(3)頸部手術:上自下唇,下至胸骨角,兩側至斜方肌前緣。外科常用護理技術(4)胸部手術:上起鎖骨上窩,下至臍水平,前后胸范圍均應超過中線5cm以上外科常用護理技術(5)上腹部手術:上起乳頭連線,下至恥骨聯合水平,兩側至腋中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6)下腹部手術:上平劍突,下至大腿上1/3前、內的皮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7)腎區手術:上起乳頭連線,下至恥骨聯合,前后均過正中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8)腹股溝及陰囊手術:上自臍水平,下應包括大腿上1/3的皮膚,兩側至腋后線,剔除陰毛。外科常用護理技術(9)會陰及肛門部手術:自髂前上棘連線至大腿上1/3,包括會陰、臀部、腹股溝部。外科常用護理技術(10)四肢手術:原則是以切口為中心、上下20cm以上,一般要超過遠、近端關節或為整個肢體。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1)顱腦手術:術前3日剪短頭發,并每天洗頭一次(急癥例外),術前2小時剃凈頭發,剃后洗頭,并戴清潔帽子。(2)顏面部手術:盡量保留眉毛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3)骨、關節手術備皮法:術前三日的第1、2日用肥皂水刷洗備皮區域,并用75%酒精消毒,再用無菌巾包裹。術前1日剃備皮區域的毛發,并用75%酒精消毒,再用無菌巾或無菌敷料包扎備皮區域。手術日晨再檢查一次,注意手術區域有無剃凈,再用75%酒精消毒后用無菌敷料包扎備皮區域。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4)陰囊、陰莖手術:病人入院后每日用溫水浸泡,用肥皂洗凈,術前1日備皮,范圍同陰部手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特殊部位的備皮方法(5)小兒手術只做清潔處理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二、皮膚準備的方法評估患者護士按要求著裝、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用物準備:托盤內盛剃毛刀及刀片、彎盤、紗布、橡皮巾及治療巾、紙巾數張、毛巾、汽油、棉簽、手電筒、治療碗內放軟皂、軟毛刷、臉盆放熱水,骨科手術備皮還應帶手刷、75%酒精、治療巾、繃帶。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與方法:1.帶用物到床旁,做好解釋工作(如在病室內備皮須用屏風遮擋),注意保暖及照明,操作前洗手。2.首先鋪好橡皮巾和治療巾保護床單位,暴露手術部位。3.用軟毛刷蘸肥皂或肥皂水涂局部,一手按緊皮膚,另一手持剃毛刀分區剃凈毛發。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與方法:4.腹部手術應用棉簽蘸汽油,清除臍窩部污垢。5.用毛巾浸熱水洗去局部毛發及肥皂。6.整理病人及用物,洗手。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注意事項:1.注意保暖,備皮時盡量少暴露病人。2.操作時動作平穩、輕柔,無皮膚劃痕的發生。3.剃毛發時應順著毛發生長的方向剃區毛發。4.操作時皮膚繃緊,剃毛刀應予皮膚成45度角。5.備皮范圍正確。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第3節

外科一般換藥法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換藥,指對創傷和手術后的傷口及其他傷口進行清洗、消毒,上藥和更換敷料,以促進傷口愈合的方法。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換藥的目的清除或引流傷口分泌物,出去壞死組織,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生長,促使傷口愈合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一、換藥室的設備及管理換藥室的設備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換藥車換藥臺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換藥床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聚光燈肢體托扶架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消毒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清洗傷口/創面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厭氧菌感染創面的清洗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感染創面的清洗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肉芽水腫創面的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灼傷過度生長的肉芽組織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感染創面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局部炎癥早期外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清潔消毒設備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一、換藥室的設備及管理換藥室的管理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專人負責管理1.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無菌原則及管理制度2.環境管理設在門診或病房一端,寬敞明亮,潔污分離。定期清潔、消毒,檢查滅菌物品。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專人負責管理3.換藥臺和換藥車的管理物品有序擺放,分三排。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專人負責管理3.換藥臺和換藥車的管理物品有序擺放,分三排。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專人負責管理4.操作人員的管理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無菌手套,操作前洗手,執行無菌操作5.保障供應用物充足,及時供應,定期檢查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二、換藥的原則外科常用護理技術1.先換清潔傷口,再換污染傷口,最后換感染傷口。外科常用護理技術2.一期縫合傷口術后2-3天換藥一次;分泌物少,生長良好的傷口每日/隔日換;感染重,膿物多的傷口需每日換藥。外科常用護理技術3.無感染的淺表創面可不用藥,只覆蓋凡士林紗布;感染重,膿物多,水腫創面,應用藥物紗條濕敷;膿腔傷口應紗條引流。外科常用護理技術4.特異型感染傷口就地換藥,不得進入換藥室;專人換藥,戴手套,換下敷料應焚毀,器械單獨消毒、滅菌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三、換藥的方法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換藥評估患者護士按要求著裝、洗手,戴好口罩、帽子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用物準備:治療碗2個,有齒、無齒鑷各1把或止血鉗2把,手術剪1把,酒精棉球,生理鹽水棉球若干,膠布、棉簽。根據傷口需要酌情使用繃帶。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與方法:(1)帶用物到床旁,做好解釋工作(如在病室內備皮須用屏風遮擋),操作前洗手。(2)移去外層敷料,將污敷料內面向上,放在彎盤內。(3)用鑷子或止血鉗輕輕揭去內層敷料,如分泌物干結黏著,可用生理鹽水潤濕后揭下。(4)一只鑷子或止血鉗直接用于接觸傷口,另一鑷子或止血鉗專用于傳遞換藥碗中物品。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與方法:(5)70%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棉球輕拭去傷口內膿液或分泌物,拭凈后根據不同傷口選擇用藥或適當安放引流物。(6)用無菌敷料覆蓋并固定,貼膠布方向應與肢體或軀干長軸垂直。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四、不同傷

口的處理原則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縫合傷口1.正常縫合傷口術后2-3天查看一次,換藥至拆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縫合傷口2.縫線反應

70%乙醇溶液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縫合傷口3.針眼處膿腫無菌針頭刺破,拭去膿液,碘伏消毒4.切口感染紅腫有硬結——紅外線照射波動感——穿刺抽膿,拆處縫線,引流5.有引流的縫合傷口浸濕外層敷料立即更換6.拆線后愈合欠佳傷口蝶形膠布固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蝶形膠布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淺表肉芽組織創面1.健康肉芽組織2,肉芽組織生長過度3.肉芽組織水腫

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淺表感染傷口依沙丫啶或呋喃西林紗條濕敷壞死組織多者可剪除壞死組織硼酸溶液/碘伏紗條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深部膿腔傷口安置導管并用生理鹽水,硼酸溶液/碘伏沖洗,放置引流。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特殊感染傷口壞疽——雙氧水沖洗/濕敷,去除壞死組織真菌感染——酮康唑、大蒜液濕敷外科常用護理技術第4節

縫合與拆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三、拆線P91外科常用護理技術切口愈合分級甲級——愈合良好,無不良反應乙級——切口紅腫硬結,但無膿腫丙級——切口化膿,需切開引流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拆除縫合傷口縫線的方法,。叫做拆線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拆線時間頭面頸部——3-5天四肢手術——10-12天其他部位——7-8天減張縫合——14天外科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步驟與方法:1.揭開敷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