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數據監測語文 2024.04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中國古人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獨特的認識。中國人是以藝術化的態度對待自然,視人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天人合一”成為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觀念。與這種強調主體與客體融合為一的人生理想相適應,中國的美學中產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學原則。它作為美學原則,直接地影響了山水文學的創作和發展。情景交融的美學思想在中國發生很早,其理論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在關于藝術如何生成的問題上,在古代中國人看來,藝術創作的動機首先來自人對于物的感觸,有了特定的感觸才會有創作的欲望,由此開始藝術的創作。此種對于藝術與現實關系的看法,正是“情景交融”理論的基礎。中國人一開始就用“物感說”來解釋藝術的生成。提出物感說,是因為中國人重視現實的人生感受,重視心與物的交互作用,他們從不把藝術當作“游戲”式的消遣品去作精力過剩的摹仿。西方藝術被認為是再現型的藝術,中國藝術被認為是表現型的藝術。山水文學是以自然景物為題材的文學藝術。從表面上看;幕仿說支配下的再現型藝術似乎應當更適合表現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適宜于山水文學的生長。而實際上,從一方面看,重視現實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領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進而將對自然景物的觀照和體悟表現出來。因而注重于對于自然的感受、體驗,為在形象的藝術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而把自然景物作為媒介,這樣的表現型藝術才真正適合于山水文學的生長和發展。另一方面,西方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理論雖然在廣泛的意義上包括對整個宇宙人生的摹仿,但它所強調的主要是對于人物性格、動作和事件情節的模仿,整個西方美學都較少注意對自然景物的表現。而中國人由于很能體驗細膩的情感,能在自然萬象上發現潛伏的生命活力,其物感說中“物”的部分,雖然可以包括事件情節以及人事,但更主要、更經常地卻是指自然的景物。總之,中國人一方面強調主觀的感受,一方面強調客觀的景物,追求著二者的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1頁(共11頁)融合。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英學原則,當然極利于山水文學的發展。中國情景交融的美學理論在中國古代發展的非常豐富。所謂“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就是其理論表述。在藝術創作中,他們認為“必情與景會、景與情合。始可言詩矣“。西方羨學由于較少注意情景關系的問題,其創作所以有自然主義和唯情主義的兩極風格。中國美學理論由于意識到若將情景“截分二掇,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所以沒有導向自然主義和唯情主義的兩極,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內在美、整體美、和諧美。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是一個完整統一的藝術境界。重視景,即重視了作為客觀基礎的自然物象;重視情,即重視了作為主體意識的主觀作用,對于自然的自覺審美正起于客觀物象與主體情思的對應交感。對于山水藝術來說,有了景就有了藝術的客觀基礎,有了情就有了藝術的內在生命。所以情景交融的美學理論符合于審美和創作的內部規律,它也就能夠促進山水文學的產生和發展。(摘編自王可平《“情景交融”與山水文學》)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促成了“情景交融”美學原則的產生,而“情景交融”美學原則直接影響了中國山水文學的發展。B:中國古人認為藝術創作源于人對物的感觸。由于這種對藝術與現實關系的看法,因·此有了“情景交融”的理論。1C.在表現自然景物方面,表現型藝術和再現型藝術的區別在于對外物是感知并表達出來,還是主要作樣貌摹仿。C中國“情景交融”美學理論豐富,認為情與景不可分割,而西方美學注重客觀景物的描繪,對主觀情感的表達震不關心。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對“情景交融”美學思想的發展歷程、特點以及對山水文學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的闡述。B.文章第三段從兩方面對西方藝術和中國藝術進行了對比,論證了西方藝術是再現型的藝術,中國藝術是表現型的藝術。C.文章認為西方美學受到摹仿說理論的影響,較少表現對自然景物的觀照和體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山水文學的生長和發展。D.文章多次引用古人的語句,增強了論證說服力,體現了中國“情景交融”的美學理論的豐富性,和西方美學形成鮮明對比。3.下列選項中,飛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是一個完整統一的藝術境界”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B.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謝榛《四溟詩話》)C.?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王夫之《古詩評選》)D.“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書策之內。”(寒炳《畫山水序》)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2頁(共11頁)(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當你面對餐桌上的熒味佳肴時,你可曾想過,這些食物的祖先曾經都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野生動植物,比如蔬菜,大部分蔬菜的祖先是野生植物,小部分是藻類和真菌。這些野生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民族馴化,成了更加適合人類種植和食用的農作物小麥來自新月沃土,水稻來自中國南方,茄子來自印度河河谷,它們分別被居住在這些地方的人類馴化。農作物在不同文明間的傳播,使得現在的我們能夠在一張餐桌上吃到這些被馴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植物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它們的很多性狀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人類的食用。人類經過漫長的歷程,有意或無意地選擇了野生植物有利于人類的遺傳變異,將野生植物改造成了適合人類食用的農作物,這一改造的過程就是“馴化”。你只需要在超市對生菜和萵筍進行觀察,就可以體會到馴化的威力。生菜和萵筍外形相似,然而葉與莖的比例不同:生菜葉大而莖短,萵筍葉小而莖長。其實,生菜和萵筍是同一物種(萵苣)的不同品種,由于分別被朝著食用葉和食用莖的方向馴化,形成了今天兩者外形的巨大差異。并不是每一種植物都能夠被馴化。世界上共有近26萬種開花植物,然而只有幾百種得到了或多或少的馴化,其中只有十幾種才是我們的主要農作物。其余的植物沒有被馴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植物自身不適合被馴化的原因有很多:異花傳粉植物由于很容易和野生品種雜交,因而改良的品質難以得到保留,所以主要農作物均為自花傳粉的植物。多年生的喬木和灌木把大量能量消耗在人無法食用的木質化枝干上,而一年生的草本把大量能量投入在果實和種子中,因而主要農作物絕大部分為草本植物。某些植物具備難以馴服的保護性的物質。野生杏仁和橡實均味道苦澀,因為它們分別含有苦杏仁苷和單寧酸(防止種子被吃掉)。然而野生杏仁失去苦味需要單基因突變,野生橡實失去苦味需要多基因突變,根據遺傳規律,野生杏仁更容易出現不苦的突變體,被人保留。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杏仁在公元前8000年即被馴化,橡實至今仍未被馴化。另外,即使是現在看來很適合食用的玉米,其野生祖先也有不適合食用的性狀:產量不如野生小麥。這可能就是相比于小麥,玉米更晚被馴化的原因,且馴化之初的玉米棒只有3-4厘米長。植物的馴化除了需要適合馴化的性狀,還需要同一域有其他適合馴化或在別處馴化后傳入的動植物使得當地人從采集狩獵社會進入農業社會。由于不具備上述條件,南非、西歐、北美洲東部的人們未能很早進入農業社會。南非人未能馴化當地的野生高粱,西歐人未能馴化當地的野生亞麻,北美洲東部的印第安人未能馴化當地的野蘋果,高粱、亞麻、蘋果分別在中非、新月沃土、天山山脈被馴化,后來傳入了南非、西歐和北美洲東部。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3頁(共11頁)而新月沃土的動植物組會——提供淀粉的小麥和大麥,提供蛋白質的兵豆、豌豆、鷹嘴豆、山羊、綿羊、豬和牛以及作為纖維和油的來源的亞麻,使得新月沃土的先民們能夠迅速進入集約型糧食生產的農業社會。生物學特性決定了農作物和家畜容易適應緯度接近、經度差異大的環境,卻難以適應經度接近、緯度差異大的環境。歐亞大陸廣闊的東西軸線,使得馴化的動植物較為容易地傳播到了歐亞大陸的其他地方。而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漫長的南北軸線以及撒哈拉沙漠、巴拿馬地峽等地理屏障的作用,則阻礙了它們在非洲和美洲的傳播,從而阻礙了這些地方的農業文明的發展。(摘編自薛浩然《植物相伴的文明與生活》)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同地區野生植物被馴化,然后農作物在不同文明間的傳播,使得現在的我們能夠吃到馴化自世界各地的植物。B.有些植物沙有被馴化有可能是因它們自身性狀,也有可能是因當地沒有其他適合馴化或在別處馴化后傳入的動植物。C.新月沃土的動植物組合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促進了社會形態的轉變,使得新月沃土進入集約型糧食生產的農業社會。D.植物的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的力量,也可以看到人類不懈的努力。5.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A.蔬菜大部分起源于野生植物,這些野生植物來自不同地區,被當地的人類馴化,成為更加適合人類種植和食用的農作物。B作者以生菜和萵筍的差異為例,說明了即使是同一物種,通過人類馴化也會產生顯著的形態差異。C.作者使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較的說明手法,說明了植物自身不適合被馴化的多種原因,使得文章內容科學準確,具有說服力。D.因為非洲和美洲大陸經度跨越大而且有地理屏障,所以馴化的動植物不易在非洲和美洲傳播。6.小麥作為最早被馴服的植物之一,自身具備很多易被馴服的特性。請結合文章,概括小麥可能具有哪些適合被馴服的特性。(6分)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4頁(共11頁)(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北平的冬天梁實秋說起冬天,不寒而栗。我是在北平長大的。北平冬天好冷。過中秋不久,家里就忙著過冬的準備,作“冬防”。陰歷十月初一屋里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點。搖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駱駝馱著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門口,煤黑子把煤末子背進門,倒在東院里,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后等著大晴天,三五個煤黑子帶著篩子、耙子、鏟子、兩爪鉤子就來了,頭上包塊布,腰間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煙袋。煤黑子搖煤球的那一套手藝真不含糊。煤末子攤在地上,中間做個坑,好倒水,再加預先備好的黃土,兩個大漢就攪拌起來。攪拌好了就把爛泥一般的煤末子平鋪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塊蛋糕似的,用鏟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約一丈見方。這時節煤黑子已經滿身大汗,臉上一條條黑汗水淌了下來,該坐下休息抽煙了。休息畢,煤末子稍稍干凝,便用鏟子在上面橫切豎切,切成小方塊,像廚師切菜切蘿卜一般手法伶俐。然后坐下來,地上倒扣一個小花盆,把篩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塊的煤末子鏟進篩子,便開始搖了,就像搖元宵一樣,慢慢的把方塊搖成煤球。然后攤在地上曬。一篩一篩的搖,一篩一篩的曬。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邊看,覺得好有趣。萬一天色變,雨欲來,煤黑子還得趕來收拾,歸攏歸攏,蓋上點什么,否則煤被雨水沖走,前功盡棄了。這一切他都樂為之,多開發一點酒錢便可。等到完全曬干,他還要再來收煤,才算完滿,明年再見。煤黑子實在很苦,好像大家并不寄予多少同情。從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見幾個頑皮的野孩子,還不免聽到孩子們唱著歌謠嘲笑他:煤黑子,打算盤,你媽洗腳我看見!我那時候年紀小,好久好久都沒有能明白為什么洗腳不可以令人看見。煤球兒是為廚房大灶和各處小白爐子用的,就是再窮苦不過的人家也不能不預先儲備。有“洋爐子”的人家當然要儲備的還有大塊的紅煤白煤,那也是要砸碎了才能用,也需一番勞力的。南方來的朋友們看到北平家家戶戶忙“冬防”,覺得奇怪,他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厲害。一夜北風寒,大雪紛紛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幾個人能有謝道韞女士那樣從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膚的朔風吹得縮頭縮腦,各自忙著做各自的事。我小時候上學,背的書包倒不太重,只是要帶墨盒很傷腦筋,必須平平穩穩的拿著,否則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5頁(共11頁)墨汁要灑漏出來,不堪設想。有幾天還要帶寫英文字的藍墨水瓶,更加惱人了。如果伸手提攜墨盒墨水瓶,手會凍僵。手套沒有用。我大姊給我用絨繩織了兩個網子,一裝顯盒,一裝墨水瓶,同時給我做了一副棉手筒,兩手伸進筒內,提著從一個小孔塞進的網繩,于是兩手不暴露在外而可提攜墨盒墨水瓶了。饒是如此,手指關節還是凍得紅腫,作奇癢。腳后跟生凍瘡更是稀松平常的事。臨睡時母親為我們備熱水燙腳,然后鉆進被窩,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樹頂的干枝上經常落著幾只烏鴉,呱呱的叫個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鴉圖!但是遠不及西安城里的烏鴉多。北平喜鵲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翹著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說它是來報喜,我不知喜自何來。麻雀很多,可是豎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覓食,一副可憐相。不知什么人放鴿子,一隊鴿子劃空而過,盤旋又盤旋,白羽襯青天,哨子忽忽響。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風箏,沙雁蝴蝶龍晴魚,弦弓上還帶著鑼鼓。隆冬之中也還點綴著一些情趣。過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貼春聯、放鞭炮、煮餃子、接財神。其實是孩子們狂歡的季節,換新衣裳、磕頭、逛廠甸兒,流著鼻涕舉著琉璃喇叭大沙雁兒。五六尺長的大糖葫蘆糖稀上沾著一層塵沙。北平的塵沙來頭大,是從蒙古戈壁大沙漠刮來的,來時真是胡塵漲宇,八表同昏。脖領里、鼻孔里、牙縫里,無往不是沙塵,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標幟。愚夫愚婦們忙著逛財神廟,白云觀去會神仙,甚至趕妙峰山進頭炷香,事實上無非是在泥濘沙塵中打滾而已。在北平,裘馬輕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極大多數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著粗笨臃腫的大棉袍、棉褲、棉襖、棉袍、棉背心、棉套褲、棉風帽、棉毛窩、棉手套。穿絲棉的是例外。至若拉洋車的、挑水的、掏糞的、換洋取燈兒的、換肥子兒的、抓空兒的、打鼓兒的……哪一個不是衣裳單薄,在寒風里打顫?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幾乎到處是蕭瑟貧寒的景象。北平冷,其實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我在沈陽度過兩個冬天。房屋雙層玻璃窗,外層凝聚著冰雪,內層若是打開一個小孔,冷氣就逼人而來。馬路上一層冰一層雪,又一層冰一層雪,我有一次去赴宴,在路上連跌了兩跤,大家認為那是尋常事。可是也不容易跌斷腿,衣服穿得多。一位老友來看我,覿面不相識,因為他的眉毛須發全都結了霜!街上看不到一個女人走路。路燈電線上踞著一排鴉雀之類的鳥,一聲不響,縮著脖子發呆,冷得連叫的力氣都沒有。更北的地方如黑龍江,一定冷得更有可觀。北平比較起來不算頂冷了。冬天實在是很可怕。詩人說:“如果冬天來到,春天還會遠么?”但愿如此。(有刪改)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6頁(共11頁)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作者從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兩個角度來描繪北平冬天的蕭瑟,表達了對北平強烈的喜愛與留戀。B.文本語言極具地域特色,“琉璃喇叭大沙雁兒”“洋取燈兒”“肥子兒”等詞語,增添了京韻京味。C.文本由“冬防”寫到“煤黑子”,旨在與下文“衣衫單薄”的底層勞動者相呼應,體現他們生活的艱辛。D.文本結尾處提到比北平更冷的地方還有沈陽、黑龍江,拓展了文章的廣度從而豐富了文章的內容。8.文本開篇作者就寫到“說起冬天,不寒而栗”,請結合全文談談北平的“寒”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9.文本最后一段引用了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如果冬天來到,春天還會遠么?”。這句話是理解本文思想與情感的關鍵,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材料一: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法曰:“不戰在我。”唐武德中,太宗帥兵渡河東討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時年十七,從軍,與太宗登玉壁城觀賊陣,顧謂道宗曰:“賊恃其眾,來邀我戰,汝謂如何?”對曰:“群賊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以力爭。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將竭,當自離散,可不戰而擒也。”太宗曰:“汝見識與我相合。”后果食盡夜遁,追入介州,一戰敗之。(節選自《百戰奇略·不戰》)材料二:太宗曰:“兩陳相臨,欲言不戰,安可得乎?”靖①曰:“昔晉師伐秦,交綏而退。《司馬法》曰‘逐奔不遠,縱綏不及’,臣謂綏者,御轡之索也。我兵既有節制,敵兵亦正行伍,豈可輕戰哉!故有出而交綏,退而不逐,各防其失敗者也。孫武云‘勿擊堂堂之陣,無邀正正之旗’。若兩軍體均勢等,茍一輕肆,為其所乘,則或大敗,理使然也。是故兵有不戰有必戰夫不戰者在我必戰者在敵。”太宗曰:“不戰在我,何謂也?”靖曰:“孫武云‘我不欲戰者,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敵有人焉,則交綏之間未可圖也,故曰不戰在我。夫必戰在敵者。孫武云‘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敵無人焉,則必來戰,吾得以乘而破之,故曰必戰者在敵。”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7頁(共11頁)太宗曰:“深乎,節制之兵!得其法則昌,失其法則亡。卿為纂述歷代善于節制者,具圖來上,朕當擇其精微,垂于后世。”靖曰:“臣前所進黃帝、太公二陣圖,并《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臣敢不奉詔,當纂述以聞。”(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注】①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是故兵A有不戰B有C必戰D夫不戰者在E我F必戰G者H在敵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敝,意為使……疲憊、困乏,與《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的“敝”意思不同。B.行伍,代指軍隊。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過秦論》中“躡足行伍之間”與文中皆此意。C.邀,意為邀請,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的“邀”意思相同。D.朕,太宗自稱。在《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中作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戰在我”的重點在于面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不利情況以及敵方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應充足的形勢,我方應避其鋒芒,持久防御,以靜制動。B.面對李世民的詢問,李道宗認為,敵方兵鋒勢不可擋,當用計加以摧敗,避免正面迎敵。待其糧草耗盡,可不戰而擒獲其眾。他的見解得到了李世民的肯定。C.《孫子兵法》有云,若我軍不想與敵人作戰,哪怕只是在地上畫出界限權作防守,敵人也無法同我軍作戰,那是因為我軍誘使敵軍搞錯了進攻的方向。D.面對太宗的旨意,李靖則認為,他呈送的黃帝、太公二陣圖、《司馬法》及諸葛亮奇正之法均已詳備,而史官知用兵者甚少,記載文字太少,恐難以奉詔。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2)故有出而交綏,退而不逐,各防其失敗者也。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8頁(共11頁)(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王維寒更傳曉箭①,清鏡覽衰顏。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借問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閉關。【注】①曉箭:拂曉時漏壺中指示時刻的箭標,常借指時間。②袁安:東漢大臣。《后漢書·袁安傳》載,有一年,洛陽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獨有袁安門前積雪如故。洛陽令按戶查看,只見袁安直挺挺地躺著。便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應當去求人。”③翛(xiāo)然:無拘無束的樣子。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詩歌題目可以得知,這是一首思友之詩。冬晚遇雪,對雪思人,傳達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B.首聯中王維在冬日的寒夜想到了友人,通過虛寫友人在鏡中看到自身衰老的模樣,表達對友人的關懷。C.王維寫雪不同于常人。頷聯筆墨空靈,從“風驚竹”到“雪滿山”聽覺到視覺的轉換,使詩歌富有層次感。D.尾聯用袁安臥雪的典故喻指胡居士,含蓄地表現出胡居士在困難面前不乞求于人,固窮守志的風骨。15.王國維把中國古詩詞里的審美境界分為兩種: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并分析詩歌頸聯是怎樣體現“無我之境”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荀子在《勸學》中也用“,”強調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2)張若虛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來表現春潮澎湃、氣象更新的景象。這與王灣《次北固山下》“2.兩句所展現出的氣象非常相似。(3)古代的詩人受到《楚辭·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啟發,創造出“落木”一詞,以指代落葉。該詞在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如“,”。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9頁(共11頁)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題。雖說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者①,但絕大多數人茶客都算不上。正如每個人都吃飯卻沒幾個美食家,每個人都寫字卻沒幾個書法家。如饑似渴地喝了半輩子茶,似乎勉強可以算個茶客,但與真正的茶人相比②。民間有句俗話:“()。”茶雖不像其他食物那樣是生命維系之必需,但“餐飲”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茶余”“飯后”緊密相連,這從另一個角度表明“飲”的③。字時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寓意。常言說“酒燥茶靜”,茶生靜氣,可入肌膚、滌心塵。人茶,汲天地之精華,沐日月之靈性。一個“茶”字拆開來,“人”位于“草”“木”之間,造要選擇與過往和解,茶,無疑可以充任最佳的催化劑。17.請在文章的橫線處填寫恰當的成語。(3分)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俗語,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B.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C.茶水喝足,百病可出D.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19.請仿照文段中畫橫線句子的拆字方法及語義表達,自選一個漢字進行解讀。要求闡釋準確,語言流暢。(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在久負盛名的美國休斯敦哈比劇院,能容納數百人的放映大廳座無虛席,紀錄片《天山腳下》此時正在上映。這部紀錄片反映的是①。“沒想到新疆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今年我要去看一看。”這是來自美國觀眾的反饋,生動展現了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粘連”作用。不僅僅是紀錄片,從中國西部電影展到圖片展,從民族服飾展到樂器展,為期一周的“感知中國”系列活動,讓美國休斯敦、邁阿密兩座城市的民眾親身體驗到中國西部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獨特魅力。“栩栩如生的中國形象”,也因此更加立體和豐滿。“澆灌花朵的是雨水不是雷鳴”,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走出去,同樣也需要“潤物細無聲”。記得去年在一艘郵輪上,中國陜西、浙江、四川等地文藝工作者先后登場表演。陜西安塞腰鼓表演,體現了西部人民的樸實和坦蕩;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展示了中國江南的柔美意境;川劇變臉,②………整個航程下來,不少外國觀眾產生了“看看真實中國”的迫切想法可見,用恰當的方式在傳播對象心中埋下文化興趣的種子,假以時日,③。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10頁(共11頁)
團隊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且漸親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士越來越多,而文化交流公認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途徑。海天各一處,共飲一泓水。文化的魅力在于“擬諸形容、象其物宜”,用一種感性的方式展現一個國家的風貌。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成于無形,柔軟似水,卻能直抵人心而凝結一切。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卻不去抗爭,反而自暴自棄。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便會一直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那咱們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給您透露一個大秘密,這是人類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以上兩則材料分別出自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雅克和他的主人》,富含人生哲理。請據此寫一篇體現你感悟與思考的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年級語文質量數據監測第11頁(共11頁)2024年呼和浩特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數據監測語文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1-9題,36分)1.C【解析】A項“‘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促成了‘情景交融’美學原則的產生”說法錯誤,B項強加因果,D項“漠不關心”說法錯誤。2.B【解析】第三段論證的觀點不是“西方藝術是再現型的藝術,中國藝術是表現型的藝術”。3.D【解析】D項意為“古圣人的思想意旨雖然很奧妙,又隱微難見于物象之外,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用心研究書策而了解到”,和情景無關。4.A【解析】不同地區野生植物被馴化和農作物在不同文明間的傳播不存在先后關系。5.B【解析】A項野生植物未必是當地人馴化的,C項未采用打比方說明手法,D項“經度跨越大”錯誤。6.①小麥是自花傳粉的植物。②小麥是一年生草本植物。③小麥沒有難以馴服的保護性物質。④小麥的產量高。(每點2分,共6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滿分。)7.A【解析】“強烈的喜愛和留戀”理解不當。8.①北平的冬天天氣寒冷,會將人凍傷。②北平的環境惡劣,即使過新年時也充滿塵沙。③北平普通百姓生活辛苦,到處是蕭瑟貧寒的景象。(每點2分,共6分。)9.①冬天已來到,溫暖的春天也將在不久之后至來。文章以雪萊的名句收束意蘊深厚。②“冬天”不僅是季節的冬天,也隱喻了底層百姓生存的困境。從北平氣候之寒寫到北平百姓之貧寒,表現出作者對底層百姓和社會現實的隱憂與思考。③“春天”也不僅是季節的音樂,作者借春天即將到來表達了對底層百姓生活貧寒的同情與關切,同時也隱含舊社會終移會被新社會取代的美好愿景。(每點2分,共6分,從思想和情感兩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10-16題,34分)10.BDF11.C【解析】文中意為攔擊,堵截。12.D【解析】“臣敢不奉詔,當纂述以聞”理解錯誤。13.(1)如今我們挖深壕溝筑高營壘,來挫敗敵人鋒芒,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深:深挖。高:筑高。挫:挫敗。每點1分,句意2分。)(2)所以才有兩軍出兵后各自撤退,退而不追的情況,這都是為了預防各自的失敗。(出:出戰,出兵。交綏:敵對雙方的軍隊各自撤退。每點1分,判斷句1分,句意2分。)14.B【解析】此句寫的是詩人在鏡中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顏,考點關于虛實的理解。15.①“無我之境”指看似客觀描摹景物,實則將作者心境隱晦地蘊含在景物中,物我合一,難以區分客觀景物和作者心境。是一種更傾向于客觀描繪和內在感悟的藝術境界。(學生能根據對觀點句的理解寫出與參考答案意思相近的內容即可。)②頸聯通過“灑空”“積素”分別描繪大雪漫空飛舞,在地面堆積的畫面;“深巷靜”“廣庭閑”則渲染雪夜里深巷、廣庭的清寂。“靜”與“閑”既是寫景,也傳達出詩人幽靜清閑的心境。③頸聯寫景中詩人抒發感情更加內斂和平和,詩人的感情表達更為微妙和細膩,情感與自然景物的結合顯得更為天然和無痕,彰顯出“無我之境”的特點。(觀點句理解2分,頸聯分析內容2分,表達效果2分,共6分。分三點作答僅供參考,學生只要在答案中彰顯采分的三個層次即可得分。)16.(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3)示例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示例二: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每空1分,共6分。第三小題答案不唯一,符合情境即可得分。)三、語言文字運用(17-21題,20分)17.①數以萬計(突出人多的成語即可)②相差甚遠(突出差距大的成語即可)③必不可少(突出重要性的成語即可)(每空1分,共3分。答案不唯一,有錯別字不給分。)18.D【解析】強調茶與其他食物的關系。19.【示例】①意:一個“意”字拆開來,“音”站在“心”上邊,造字時融入了音為心聲、所思在心的做人道理。②誠:一個“誠”字拆開來,“言”立在“成”旁邊,造字時融入了言有信、事必成的做人行事準則。③辯:一個“辯”字拆開來,“言”位于雙“辛”中間,造字時融入了辯是非、別真偽的智慧和能力。(選字恰當,合理拆解2分,語義表達與寓意相符2分,共4分。答案不唯一。)20.①中國新疆少數民族的地域文化②詮釋四川人民的熱情與奔放③種子自然會發芽、開花、結果(中國文化必將聲名遠揚)(每點2分,共6分。第一空結合語境,站在外國的立場談中國時要有國家屬地意識,答案中要包含“中國”。第三空強調播種后的結果即可。意思相近,字數符合即可得分。)21.【示例】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日漸密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士越來越多,而文化交流是公認的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途徑。(隨著中華市與世界的互動日漸密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國的外國人士越來越多,而文化交流被公認是拉近彼此距離的有效途徑。)(每處2分,共4分,一處為搭配不當,一處為語序不當,第二處也可改為被動關系。)四、作文(60分)22.【材料解讀】本次作文材料由作家米蘭·昆德拉作品中的兩段話組成,均富有人生哲理,能給學生以成長啟迪。第一段話強調人在面對自身弱點時,不是努力抗爭、改變,而是自暴自棄,無原則地選擇跟自身弱點和解,其結果將是麻木不仁、深陷弱點,失去成長改變的愿望,漸漸失去戰勝困難的能力。第二段話強調人在迷茫時,不應猶豫不前,要有行動力。人生難免遇到困苦和難題,只有摒棄軟弱和迷茫,鼓足勇氣,大步向前,行動起來,才有抵達遠方的可能。兩段材料有著緊密的關聯,立意時要審清材料內容,理清材料關系,圍繞“弱點”和“行動”的關系來立意。鼓勵學生有個人真切的思考與感悟,能寫出貼近個人生活的作文可酌情加2—3分。【參考立意】①正視軟弱,選擇向前②擺脫軟弱束縛,行動超越自我【評分標準】起評分:46分一類上:56-60分一類下:51-55分二類上:46-50分二類下:41-45分三類上:36-40分三類下: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考試內容概述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考試的重要信息來源及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模擬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資產保全與增值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測的法規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職業現狀試題及答案
- 惠州酒店亮化施工方案
- 2024項目管理執行效果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方向試題及答案
- 整合資料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級第二次調研考試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
- 一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在網上交流信息教學設計 清華版
- 廣西《疼痛綜合評估規范》(材料)
- 廣東省2024-2025學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檢測政治試卷及答案(二)高三試卷(佛山二模)
- 11.1 杠桿 課件 2024-2025學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學期
- 搶救工作制度課件
- LOGO更換普通夾板作業課件
- 2025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班會課件
- 美容師考試與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及試題答案
-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勝利第一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無聽力原文及音頻)
-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在路徑優化中的實踐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