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課題sect;2-2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課型新授課標與教材分析課標: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長度與時間的測量,包括測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活動三個小節。主要內容為長度的估測、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間的估測,用停表或手表測時間等;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重點:1.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的換算。2.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3.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難點:1.正確讀取和記錄測量結果。2.長度和時間的估測和間接測量。3.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學情分析學生在小學和初一已經學習過刻度尺的使用、長度與時間的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這些知識對于學習本節知識非常有幫助。但是,學生并不一定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時間;不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因此,本節重點是學習刻度尺使用,如何記錄測量結果。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實踐,學習測量長度、時間的基本技能。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通過對物體長度的估測掌握估計長度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學會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教學方法與媒體講授法、實驗探究法、閱讀法、討論與交流。游標卡尺、刻度尺、細銅絲(直徑0.6毫米、長30厘米左右)、鉛筆、硬幣、書本、長方體木塊、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復備導入新課:學生觀察下面的圖,判斷圖中兩條線段的長度是否相等。再找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并與觀察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測量的重要性。這節課我們就先來學習長度的測量。一、長度和時間的單位請同學們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由于學生目測經驗各異,目測的結果會呈現多樣化,應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想法:用一張紙條、一砟或三角板的一邊長作為標準,測出課桌的長、寬、高各是選定標準的幾倍,來比較課桌的長、寬、高的長短。學生討論交流后,會注意到大家選取的標準五花八門,比較起來很不方便,使他們體會到制定公認標準的必要性;一;;一;引出單位。要進行測量,就要有一個人們公認的測量標準,也就是測量單位。學生閱讀教材,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國際單位及它們的一些常用單位,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小活動:讓學生了解身上的尺,認識幾個單位1m1dm1cm1mm有多長估測身體某些部位的長度:如:一個指甲蓋的長度,手掌的長度,一拃的長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離等二、長度的測量有時人們對測量結果的精確度要求很高,有時人們對測量結果的精確度要求不高。當精確度要求不高時,可以借助自然現象或身邊的物品進行估測;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則要選用適當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實驗室中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請同學們觀察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問題: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測量范圍是多少?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C、它的零刻線在哪里?是否磨損了?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觀察結果,然后各小組間互相交流。教師提示學生在測量之前一般都要對測量儀器仔細觀察。師:現在請各組同學分別用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各小組的同學測量完以后,組內相互討論、交流測量的過程、結果,然后每個小組將結果寫在黑板的表格上。長度a/cm寬度b/c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為了使測量的結果準確,每個小組是怎樣做的?請各個小組發表意見:各個小組在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2)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3)為了測量更準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并記下單位。依據同學們的測量和記錄,每個小組的讀數都一樣嗎?你自己每次的讀數都一樣嗎?與同學交流、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引導后,讓學生交流討論體會到:在測量時,由于客觀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等的影響,測量的結果和真實值之間總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就稱為誤差。對于測量來說,誤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減小誤差?請同學們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減小誤差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確度高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減小測量誤差。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以外,人們還經常需要估測長度。你有哪些估測長度的方法?怎樣可以使估測結果更準確,更接近物體的真實長度呢?請同學們發表意見:學生交流:可以用目測,還可以用身體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攜帶的人體尺,或將身邊的某物體作為尺去測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長度,走一步的長度等。為了提高估測的準確性,要經常用標準刻度尺測一測自己制作的人體尺等,看它的長度改變了沒有。利用你的人體尺能否估測出教室的長和寬?試一試,并交流估測結果。然后請兩位同學用皮卷尺精確測量,每位同學將自己的估測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評價自己估測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學生交流測量結果,評價自己的估測水平。僅憑自身能測出真實物體的長度,體現了學以致用,極大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時間的測量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的測量,那么時間的測量工具是什么?學生回答:手表、秒表、電子表、鐘等等。師:對照使用說明書,觀察桌上的停表,學會使用停表。學生認真閱讀說明書,仔細觀察停表,獲取大小表盤上的數字、刻度所表達的信息,摸索按鈕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練習停表的啟動、停止和回零并正確進行讀數。師:以小組為單位,用停表測量一個同學從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作好記錄。各組成員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師:既然能制作隨身攜帶的人體尺,那么能否制作一個隨身攜帶的生物鐘?能否用這個生物鐘再來估測一個同學從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時間?學生討論交流生物鐘的制作方法:用數脈搏跳動的次數來估測時間,并將估測的時間與剛才用停表測得的時間相比較,進一步來評價自己的估測水平。作業:估測從教室步行到學校大門口所用的時間怎樣測量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呢?怎樣測硬幣直徑?怎樣測硬幣周長?怎樣測銅絲直徑?【板書設計】第二節長度與時間的測量一、長度與時間的基本單位及換算長度基本單位:米(S),時間基本單位:秒(m)單位換算關系:1km=103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 1mu;m=10-6m 1nm=10-9m1h=3600s1min=60s1ms=10-3s 1mu;s=10-6s二、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側物體;2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3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三、長度的估測四、時間的測量估測學法指導通過對時間、長度測量的學習,指導學生掌握測量時間、長度的基本技能,為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382-2025成型模直導柱、帶肩導柱和帶肩定位導柱
- 文山職業技術學院《紀錄片解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醫科大學《跨文化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鎮江句容市2025屆中考英語試題模擬試卷(6)英語試題含答案
- 六安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階段性測試(六)A卷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大氣污染控制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正藍旗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內江師范學院《數學課程論與教學教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華中師范大學《冶金物理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棗莊市滕州市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電磁感應:“棒-導軌”模型4:單棒-有外力發電式
- 2025年公務員考試江西省(面試)試題及答案指導
- 江蘇省期無錫市天一實驗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T∕CFA 0308053-2019 鑄造企業清潔生產要求 導則
-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筆試 內容
- 全過程工程咨詢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DL∕T 1051-2019 電力技術監督導則
- T-CPIA 0056-2024 漂浮式水上光伏發電錨固系統設計規范
- 2024廣東深圳市龍崗區總工會招聘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及事宜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答案帶詳解
- 公司供應商風險管理制度
- 2024北京市大興初二(下)期中數學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