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3-T325-2022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_第1頁
DB1303-T325-2022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_第2頁
DB1303-T325-2022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_第3頁
DB1303-T325-2022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_第4頁
DB1303-T325-2022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20

P53

DB1303

秦皇島市地方標準

DB1303/T325—2022

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

DB1303/T32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秦皇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秦皇島市質量管理協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磊、馮密林、王沁湄、楊瑞波、王伊鳴、韓明波、馮俊穎、趙文龍、馬良松。

II

DB1303/T325—2022

海綿城市綠地設計導則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海綿城市綠地設計的總體要求、建筑與小區綠地、城市道路綠地、公園綠地、防護綠

地、其他綠地的設計要求和海綿設施的選擇。

本文件適用于海綿城市的建筑與小區綠地(含綠色屋頂)、城市道路綠地、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及

其他綠地等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設計。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3891綠化用有機基質

GB50180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50400建筑與小區雨水控制和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GB50420城市綠地設計規范

GB51192公園設計規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CJJ75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

CJJ83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

3術語和定義

GB/T51345、DB1303/T32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綠地greenspace

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用于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為居民提供游憩場地、美化城市的綠地。

3.2

匯水區catchmentarea

地表徑流匯聚到一共同的出水口的過程中所流經的地表區域,是一個封閉的區域。

3.3

綠化用有機基質organicmediaforgreening

以農林、餐廚、食品和藥品加工等有機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可少量添加自然生成或人工固體物質,

能固定植物、保水保肥、透氣良好、性質穩定、無毒性、質地輕、離子交換量高、有適宜的碳氮比、pH

值易于調節,適合綠化植物生長的固體物質。

1

DB1303/T325—2022

3.4

土壤改良soilimprovement

針對土壤的不良質地和結構,采取相應的物理、生物或化學措施,改善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

增進土壤海綿功能,改善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壤條件。

3.5

生態護岸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

采用生態材料修建,能為河湖生境的連續性提供基礎條件的河湖岸坡,以及邊坡穩定且能防止水流

侵襲、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統稱,包括生態擋墻和生態護坡。

3.6

生態浮島ecologicalfloatingisland

漂浮或固著于水體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質,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棲息空間、

改善景觀、消波護岸等功能的人工浮島。

4總體要求

4.1設計要求

海綿城市綠地的設計要求應滿足DB1303/T321-2022《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中表1的要求。

4.2豎向設計

4.2.1海綿城市綠地豎向設計應符合GB50420、CJJ83、《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

系統構建(試行)》及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4.2.2結合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及降水量等因素,與海綿設施和超標雨水溢流排放設施相結合,并與

豎向設計總體布局相適應。

4.2.3避免引發次生地質災害;嚴禁在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進行深挖高填。

4.2.4以總體設計及控制高程為依據,考慮地表雨水的匯集、調蓄利用與安全排放,營造有利于雨水就

地消納的地形并與相鄰用地標高相協調,有利于相鄰用地的排水。

4.2.5結合場地的豎向設計進行匯水區劃分。豎向設計應保證匯水區硬化地表雨水徑流能有效匯集至

海綿設施。低影響開發溢流設施宜設置在其所在匯水區下游或高程低點。

4.2.6宜設置有利于雨水收集、滯蓄和滲透的微地形。在確保地質安全的前提下,山體公園或坡度較大

的城市綠地宜采用適宜的豎向設計手法,營造豐富地形空間景觀。

4.3植被選擇

4.3.1宜選擇秦皇島市鄉土植物。

4.3.2根據地下水位、日照條件、種植土厚度、滯水深度、雨水滲透時間、水污染物負荷等因素,選擇

耐短期水淹、耐旱、耐貧瘠、耐鹽堿、耐污染、抗風等適應不同環境條件的植物種類。

4.3.3兼顧植物的生態、美學與環境景觀價值,根據植物在海綿城市綠地雨水控制中的作用,突顯植物

的觀賞、凈化、滯留、促滲、固土等特性。

4.3.4根據綠地類型及環境條件,選擇抗逆性強、適于粗放管理的植物種類。

2

DB1303/T325—2022

4.4海綿設施選擇

海綿城市綠地海綿設施的選擇應結合建設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水資源特點、場地內部與周邊豎向

關系及土地利用布局等條件,根據秦皇島已頒布的海綿城市相關規劃的控制要求,結合匯水分區特征和

設施的主要功能、經濟性、適用性、景觀效果等因素選擇效益最優的單項設施及其組合系統。設施選擇

參照附錄A。

5建筑與小區綠地設計

5.1通用要求

5.1.1建筑與小區綠地設計應符合GB50180和GB50400的相關規定。

5.1.2新建小區海綿城市綠地設計應納入居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建小區宜結合城市更新、植物維

護、景觀提升等,適時推進海綿城市綠地改造。

5.1.3雨水徑流集中進入綠地海綿設施前,應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進行預處理,防止對綠地環境造成

破壞。

5.1.4凈化后的雨水可結合綠地灌溉系統進行回用。

5.2海綿設施

5.2.1小區綠地內海綿設施有效水深不宜太深,需保證設施安全、美觀。

5.2.2小區綠地內景觀水體可作為雨水調蓄設施并與景觀協調一致。

5.2.3植物選擇應考慮土壤條件、地下水位、景觀等因素,宜選用耐旱、耐污染、耐短期水淹的植物,

確保植物正常生長,充分發揮其觀賞特性。

5.3屋頂綠化

5.3.1以雨水的滯留和凈化為主,并統籌協調屋頂結構荷載、植物種植的關系。

5.3.2宜選擇抗逆性、抗旱性、抗風性較強的植物,宜選用小喬木、灌木或草本植物。

5.3.3種植土厚度要求見表1。

5.3.4鼓勵采用高新技術與材料、高科技產品,如容器式屋頂綠化等。容器式屋頂綠化可采用綠化用有

機基質作為栽培基質,基質技術指標應符合GB/T33891的規定,厚度要求見表2。

表1屋頂綠化種植土厚度要求

植物種類草坪、地被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大喬木

種植土厚度(mm)≥100≥300≥600≥1000≥1500

表2容器式屋頂綠化用有機基質厚度要求

植物種類草坪、花卉地被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大喬木

有機基質厚度(mm)≥65≥100≥200≥300≥600≥1000

3

DB1303/T325—2022

5.4地下室頂板(含設施頂面)綠地

5.4.1地下室頂板(含設施頂面)綠地應根據不同覆土厚度,選擇適用的低影響開發措施。厚度要求見

表3。

5.4.2覆土厚度應結合地下室建筑結構荷載要求、低影響開發建設方案、種植需求等綜合考慮,應在覆

土層底部設置導水、排水設施,并可利用地下空間開發設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表3地下室頂板綠化種植土厚度要求

植物種類草坪、花卉地被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大喬木

種植土厚度(mm)≥250≥350≥450≥700≥1000≥1500

6城市道路綠地設計

6.1通用要求

6.1.1城市道路綠地海綿設施的設計應符合CJJ37、CJJ75及其他現行相關標準規定。

6.1.2在滿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景觀、避免綠化影響交通安全、保證植物生長環境的前提

下進行低影響開發設計。

6.1.3城市道路綠地海綿設施設計應遵循削減地表徑流及污染為主、雨水收集利用為輔的原則;道路

雨水徑流應通過有組織的匯流和轉輸排入綠地,當雨水徑流集中進入綠地時應進行消能、沉淀等預處

理后方可排入。

6.1.4城市道路綠地建設應充分考慮道路管線布局、地下水位、土壤情況、植物種類、施工條件及后

期管理等因素,合理設置海綿設施。

6.1.5充分協調道路綠地內附屬設施與海綿設施的布局關系。

6.1.6植物選擇應考慮土壤條件、地下水位、景觀等因素,宜選用耐旱、耐污染、耐短期水淹的植

物,確保植物正常生長,發揮其觀賞特性。

6.1.7植物配置協調空間層次、樹形樹姿、色彩搭配和季相變化的關系,塑造良好的道路綠地景觀。

6.2具體要求

6.2.1設置海綿設施的側分帶、綠化帶綠地寬度不宜小于2.5m,最小不得小于2.0m。綠化帶宜形成

連續的帶狀綠地,提升其對雨水的蓄滲和消納能力。

6.2.2交通島綠地應結合道路豎向及排水組織設計合理采用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植草溝等海

綿設施。

6.2.3高架橋(含立交橋、互通)橋下綠地宜設置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等海綿設施收納預處理

后的地表徑流;坡度較大區域宜設置植被緩沖帶,減緩地表徑流。

6.2.4城市道路綠地內海綿設施宜采用樹皮等有機覆蓋物凈化、過濾雨水;溢流井設施應配置截污掛

籃。

6.2.5道路綠地宜配備灌溉系統,保證旱季綠地內海綿設施植物的正常生長。

7公園綠地設計

7.1公園綠地海綿設施設計應符合GB51192的規定,同時滿足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4

DB1303/T325—2022

7.2公園綠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85%。在滿足地形等基址條件的前提下,有效消納周邊區域雨水

徑流。

7.3海綿設施的總體設計與布局應與公園的設計主題相吻合,在鋪裝、道路等主要產流源頭設置植草

溝、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帶等設施,并通過豎向設計或連通管與景觀水體、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

徑流排放系統良好銜接。

7.4含景觀水體的公園綠地應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設計,保護并合理利用原有的濕地、坑塘、溝渠等

設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有條件的可結合人工土壤滲濾等輔助設施對水體進行循環凈化。同時可利用凈

化后的雨水作為景觀補水和綠化用水,并進行相應的水量平衡計算。不含景觀水體的公園綠地宜根據地

勢、空間布局等具體條件進行合理建設或改造。

7.5公園綠地應限制地下空間的過度開發,為雨水回補地下水提供滲透路徑。公園綠地面積≤0.3hm2

的,禁止地下空間開發;0.3hm2<公園綠地面積≤2hm2的,可開發地下空間占地面積不得大于綠地總

面積的75%;2hm2<公園綠地面積≤10hm2的,可開發地下空間占地面積不得大于綠地總面積的50%;公

園綠地面積>10hm2的,可開發地下空間占地面積不得大于綠地總面積的30%。綠地地下空間開發應滿

足地面植被覆土需求,且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少于2m。

7.6根據水分條件、徑流水質條件選用耐澇、耐旱、耐污染、凈化能力強的植物種類。

8防護綠地設計

8.1根據空間條件設置雨水調蓄、下滲等設施,利用地形設置雨水轉輸設施,最大限度消納自身及相鄰

區域雨水徑流。

8.2結合其帶狀分布特征,作為超標徑流雨水的行泄通道,與上下游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及城市河道

合理銜接。

8.3結合空間條件和區域排水防澇目標需求,合理處理與周邊城市用地及道路的高程關系,設置適宜的

海綿設施,消納雨水徑流。

9其他綠地設計

9.1山體綠地

9.1.1保護山體原有自然資源及物種多樣性,注重山體地質安全,避免大挖大填、水土流失、土層松散;

符合其他現行相關標準規定。

9.1.2結合山體地形地貌設置海綿設施。在坡度較大區域宜采用階梯綠地、微地形、植被緩沖帶等方式,

增強對雨水徑流的滯納能力。

9.2濱海綠地

9.2.1濱海綠地應在滿足其使用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低影響開發設計。

9.2.2根據岸線土壤及地下水等情況設置植被緩沖帶、下沉式綠地等設施,加強綠地對雨水徑流的凈化

與控制。

9.2.3濱海綠地海綿設施宜選用耐鹽堿的植物種類。

5

DB1303/T325—2022

9.3特殊區域綠地

9.3.1有特殊污染的城市綠地(如化工廠、傳染病醫院、油庫、加油站、污水處理廠等附屬綠地以及垃

圾填埋場恢復綠地等其它綠地),不應采用雨水下滲減排的方式。如需建設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應開展

專題論證和環境影響評價,避免對地下水、周邊水體造成污染。

9.3.2對安全要求較高場所(如幼兒園、兒童游樂區、運動場所周邊等)的綠地應在保證人群活動安全

的情況下設置海綿設施。

6

DB1303/T325—2022

附錄A

(資料性)

海綿設施選擇

表A.1海綿設施選擇

功能控制目標處置方式經濟性使用位置

削減建筑

集蓄城市

單項設施補充峰值凈化徑流徑流徑流分相對建造維護與小公園防護其他

利用轉輸道路

地流雨水總量峰值污染散集中費用費用區綠地綠地綠地

雨水綠

下水量綠地

透水鋪裝○●◎◎○●◎◎●-低低●●●◎◎

綠色屋頂○○◎◎○●◎◎●-高中●◎◎◎◎

下沉式綠地○●◎◎○●◎◎●-低低●●●●●

生態樹池○●◎◎○●◎◎●-中低●●●●●

高位花壇○○◎◎○●◎◎●-中低●◎○◎○

植草溝○●○◎●●○◎●-低低●●●●●

生物滯留設施○●◎●○●◎●●-中低●●●●●

滲透塘○●◎◎○●◎◎-●中中◎◎●○◎

滲井○●◎◎○●◎◎●●低低◎◎●○◎

濕塘●○●◎○●●◎-●高中◎◎●○◎

人工濕地●○●●○●●●●●高中◎○●○◎

蓄水池●○◎◎○●◎◎-●高中◎◎◎○◎

調節塘○○●◎○○●◎-●高中◎○◎○◎

植被緩沖帶○○○●-○○●●-低低●●●●●

人工土壤滲濾●○○●-○○◎-●高中●◎●◎◎

生態護岸○○○●-○○●●-低低◎○◎◎◎

生態浮島○○○◎○○○◎●-中中○○◎○○

旱溪○◎◎◎◎●◎●-●中中◎◎◎◎○

注:●—宜選用◎—可選用〇—不宜選用-—不涉及

7

DB1303/T325—2022

參考文獻

[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

——————————————————

——A

8

DB1303/T325—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總體要求.........................................................................2

5建筑與小區綠地設計...............................................................3

6城市道路綠地設計.................................................................4

7公園綠地設計.....................................................................4

8防護綠地設計.....................................................................5

9其他綠地設計.....................................................................5

附錄A..............................................................................7

參考文獻...........................................................................8

I

DB1303/T334—2022

從業人員情況登記表

序民族/證件聯系發證

姓名性別戶籍登記住址證件號職務任免單位健康證編號工種

號國籍類型電話單位

DB1303/T325—2022

附錄A

(資料性)

海綿設施選擇

表A.1海綿設施選擇

功能控制目標處置方式經濟性使用位置

削減建筑

集蓄城市

單項設施補充峰值凈化徑流徑流徑流分相對建造維護與小公園防護其他

利用轉輸道路

地流雨水總量峰值污染散集中費用費用區綠地綠地綠地

雨水綠

下水量綠地

透水鋪裝○●◎◎○●◎◎●-低低●●●◎◎

綠色屋頂○○◎◎○●◎◎●-高中●◎◎◎◎

下沉式綠地○●◎◎○●◎◎●-低低●●●●●

生態樹池○●◎◎○●◎◎●-中低●●●●●

高位花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