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湛江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擬測試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一、現代文閱讀(35分)(—)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情節”在中文語匯中,用法跟亞里士多德的完全不同。李卓吾批注《水滸傳》:“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節來,只是貴真不貴造。”《水滸傳》三十七回:“宋江因見了這兩人,心中歡喜,吃了幾杯,忽然心里想要魚藻湯吃。”李卓吾批注:“從極小極近處,生出情節,引出魚牙主人來,妙甚。”這些都是以情節論小說的例子。情節,只是說文章中的一個段落、一個關目、一節故事。之所以節目關目又稱為情節,是因為中國文學強調情。人們一般都知道我國詩詞以抒情為主,可是我國敘事文學一樣重視情。或者說我國文化本來就重情。因此我們很少說“事”,總是說“事情”。李卓吾講“從碎小閑淡處生出節目來,情景逼現”,也是由情講節。亞里士多德《詩學》傳入中國后,我們用了“情節”這個詞去譯他的muthos乃是不得已的。因為我國本無他所說的那些概念,故無一相對之詞匯可供對譯。勉強譯為“情節”自然也就引發了不少誤解。例如中國文學中情節的核心精神在于情,亞里士多德卻是位絕對的理性論者。他所說的“情節”與情無關,反而強調理性的統一秩序。這個秩序既需完整,有開始、中間、結尾,又需長短適中,形成一個完美的結構,難怪他被視為美學理性論的創始人,重視秩序、大小、計算、完整等概念。可是,中國人說情節與結構,含意恰好相反。《儒林外史》臥閑草堂本三十三回;“凡作一部大書,如匠石營宮室,必先具結構于胸中。孰為廳堂,孰為臥室,孰為書齋、灶廚,一一布置停當,然后可以興工。”《水滸傳》金圣嘆評本十三回:“有全書在胸而始下筆著書者。”中國小說、戲曲若論結構,大抵如此,會從“胸中丘壑”方面立論。這與亞里士多德從劇本、劇場去談結構長短等,可說南轅北轍。中國人講結構當然也有由文本上說的一面。但這屬于“法”的一面,中國人總喜歡說“文無定法”,不會像亞里士多德那樣拘泥。鄒強說:“隨事作文,不可固執。因文成事,不可板滯。”《水滸傳》金圣嘆評本四十三回:“文無定格,隨手可造也。”這些都是例證。因此,情節乃是因情而生出許多事情、形成許多節目來的。生出,是生命形態的模擬。生命是活的,且能生出新的生命。故情節重在環環相扣,一節生出一節來。金圣嘆評《水滸傳》,屢用“生出”“行到水窮,坐看云起”,即是如此。如評三十回“行到水窮,又看云起,妙筆”,這樣的話語,在其他評書者手中也是非常常見的。這種“生出”的觀念,導致我國小說之情節不是整體統一的有機結構,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節串生一節、環環相扣又奇峰突起的既連又斷的形式,與亞里士多德的想法完全相左。正因有這些不同,我們講情節時,當然也就與亞里士多德所欲關聯的一些東西,例如悲劇、道德實踐、受難等毫無關系了。若從戲劇的角度說,特重情節的亞里士多德悲劇觀,也與我國戲劇迥異。亞里士多德不重戲景,不重唱段。我國戲劇也可以不重戲景,但非常重視唱段。元雜劇就以唱為主,所謂旦本末本,即以正旦一人或正末一人獨唱到底。第一部曲論著作,則是燕南芝庵的《唱論》,其后《中原音韻》《太和正音譜曲律》以降,論戲,均稱為曲。直到李漁的《閑情偶寄》,才在《詞曲部》中分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六方面論戲劇創作。但后繼者并不多,民初,吳梅才在《論劇作法》中,吸收了李漁的觀念,取結構、詞采、賓白科諢等,形成了一套劇作理論。但此所謂結構等,仍與亞里士多德有極大的差距。像李漁說的結構,“戒諷刺、立主腦、脫窠臼、密針線、減頭緒、戒荒唐、審虛實”,顯然與亞里士多德講的毫不相干。為什么論劇者不會像亞里士多德那樣去講情節呢?因為中西之戲劇本來就不同。亞里士多德針對古希臘悲劇立論,我國則至遲在宋代就不可能以“完整統一”“模仿動作”的觀念去編戲。宋代演《目連救母》雜劇,連演八天以上,即已形成連臺本戲的形式。到明代鄭之珍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則多達百出左右。每地演出時,視情況演一天、三天、七天、十天、半個月不等。戲中除了目連救母,尚穿插了許多小節目,如啞子背瘋、尼姑思凡,和尚下山、匠人爭席等,可以依演出之需要而調整。在傳奇方面,南戲《張協狀元》以來,也類似如此,一場接一場。在生、旦戲進行過程中穿插不少凈、丑、末的戲。這種連場的形式,明清傳奇也多如是,與西方戲劇大異。(摘編自龔鵬程《中西戲劇觀念的差異》)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對亞里士多德“情節”概念的誤解,是因為其《詩學》中的“muthos”在中國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匯,而被翻譯為“情節”。B.亞里士多德從劇本,劇場去談結構長短,而中國人講結構則南轅北轍,側重從“法”的一面論說,是從文本上說的。C.吳梅的劇作理論繼承了李漁的戲劇理論,吳梅的《論劇作法》借鑒了李漁的結構、詞采、科諢等,形成了一套劇作理論。D.無論是宋代的雜劇《目連救母》,還是傳奇方面的南戲《張協狀元》,都能一場接一場地演出,與西方戲劇有很大的不同。2.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詩詞以抒情為主,中國敘事文學也注重情感因素,而西方文學不重視情感表達。B.“生出”即■新的生命,金圣嘆首次提出了這一文學概念,他評《水滸傳》曾用到。C.中國戲劇雖然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完全不重視戲景,但是特別重視唱段的設計。D.李漁所論的結構涉及主題、虛實等方面,與亞里士多德講的結構顯然存在著不同。3.下列選項,最不能體現原文中中文語匯的“情節”的內涵和特點的一項是(3分)()A.張竹坡說:文字無非情理,情理便生出章法。這指出了章法出于情理,事出于情。B.李卓吾批注《水滸傳》三十七回:從極小極近處,生出情節,引出魚牙主人來,妙甚。C.脂硯齋評《紅樓夢》:其寶玉之為人是我輩于書中見而知有此人,實未目曾親睹者。D.王希廉評《紅樓夢》:尤三姐公案已了結,尤二姐如何結局當接敘。直寫,文情便少波折。4.下面對原文闡述的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A.李卓吾“每于小小事上生出情節來,只是貴真不貴造”→以情節論小說B.李卓吾“從碎小閑淡處生出節目來,情景逼現”→由情講節C.鄒強“隨事作文,不可固執。因文成事,不可板滯”→文無定法D.金圣嘆“行到水窮,坐看云起”→情節重模擬生命形態5.中文語匯中的“情節”與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情節”有哪些不同?請根據原文簡要說明。(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最后一次巡邏
王曦二班長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離開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個別。這是一個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場集合完畢,只等連長一聲令下,便可以出發,前往實控線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邏。二班長知道,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隊伍出發了。①作戰靴踩在厚厚的雪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把滿滿一山谷的寂靜踩了個碎。副營長扭頭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長,說:“守平,今天是你們班?”二班長愣了一下,趕緊答是。副營長說了聲好,回過頭,又輕輕地說了一聲,很好。二班長希望副營長再說點什么,可副營長不再吭聲,邁步向前走了。二班長只好跟上去,踏著副營長踏出的腳印,低頭默默揣測。二班長是個寡言少語的人,喜歡把什么事都擱心里琢磨,嘴一閉,就成了石頭。這點跟副營長很像。沒辦法,二班長就是他帶出來的兵嘛。十多年前,二班長來到這個駐扎在云端的連隊時,副營長是他的排長。②那時的二班長還是個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軍裝,山風一吹,活像個立在麥地里的稻草人。二班長一直待在這個連隊,歷經了三任連長,四任指導員。連長說,這石頭可真夠硬的,什么事都憋在心里,這怎么行,老憋著會出問題的。指導員說你可把心擱肚子里去吧,咱這石頭外硬內軟,外冷內熱,是塊和田玉,溫的,通透著呢。隊伍沿著流經連隊門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個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條緊湊的線。河不大,是季節性的,還沒入冬就結了冰,斷流了。一斷就是半年。今天的隊伍走得有點悶。帶頭的副營長不說話,大家都不好說話。副營長東瞅瞅西看看,很激動,像是初來乍到一樣。有什么好看的?這條路線他走了少說也上百遍了,以前沒見他這么興奮過。難道是專門來送自己的?肯定不是,二班長覺得自己還沒那么重的分量。他為什么又來跟隊巡邏?沒聽說有什么特別情況。還有他那句“很好”,是什么意思?這一個又一個問題困擾著二班長,他反復琢磨,沒琢磨明白。心里裝的事情多了,二班長腳下就有些重,有些粘,他計劃的告別巡邏,被副營長攪亂了。二班長聽到細微的聲音:5201、5201。出發后不久,這個聲音便時不時從背后傳到他耳朵里。二班長回頭,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個列兵,二班長很滿意,就像看成熟的麥子。二班長家里是農村的,他喜歡莊稼,上高原后,就更喜歡了。③53…37,53……37,身后又傳來列兵的聲音,這次是斷斷續續、有氣無力的。二班長連忙回頭看,一看二班長就有些生氣。“護目鏡胾上!怎么回事?說你幾次了!”二班長訓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護目鏡,心里卻是不大樂意。列兵上高原剛滿兩個月,這是第二次跟隊巡邏。當作戰地圖上那些爛熟于心的黑色三角變成了眼前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時,他才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沒有誰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觀察這些山,要為每座山都寫一首詩。二班長喜歡這個比他小了快十歲的兵。這個小孩能吃苦,愛學習,會寫東西,是連里的宣傳骨干,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說前兩天,列兵找二班長說,想向連里建議買架無人機。二班長問咱又不是空軍,配無人機干什么用?列兵說不是打仗的那種無人機,是小型的,網上就有得賣,能高空拍照。二班長這才明白他說的是什么。二班長說恐怕連里不會批。列兵說試試唄。一試,連長當場就批了。連長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一年來,二班長跟連長的腳步跟得有些吃力。隊伍拉著手翻過積雪過膝的山脊,開進一片開闊的高原戈壁。他們要穿過戈壁,去對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實還很遠,要走三個多小時才能到。副營長接著說:“守平,聽說今年你要走了。”二班長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噥出一個短促的音節:“嗯。”副營長抬頭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語:“當年的老家伙一個個都走了,咱們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二班長現在真的明白了,原來這次巡邏,副營長也是來告別的。隊伍在這里休整。二班長走到連長跟前,叫列兵過來。列兵蹦跳著跑過來,像只雪地里覓食的藏羚羊。二班長說:“程志,不是跟你說過嗎,不要猛沖猛跑。”列兵雙手撐住膝蓋,邊大口喘氣邊答是。二班長說:“程志,報告當前位置。”列兵有些為難地看著自己的班長。二班長說:“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趕緊回答:“當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間。”二班長驕傲地看看連長。連長黑著臉,沒什么表情。二班長讓列兵走開。二班長說:“是個不錯的兵吧?”連長說:“還行。”二班長說:“他現在是我們班的活地圖,才兩個月,資料已經滾瓜爛熟了。”連長說:“不錯。”二班長問:“能留在山上嗎?”連長看二班長一眼說:“石頭你今天話還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誰還能攆他不成。”二班長笑了,放心地走去副營長那邊。列兵覺得班長今天有點怪。班長不守規矩,摘掉了護目鏡和防寒面罩。班長還脫了手套,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長不再是冷冷的班長。班長笑了,有些羞澀,有些傻氣,憨憨的,像一塊開花的石頭。④再次上路,隊伍仍舊那么走著,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條緊湊的線。亳原寂靜無聲。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深深的腳印。(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副營長話少,隊伍出發時副營長跟二班長交流不多,只是簡單問候,但一聲“好”和“很好”都飽含著情感。B.列兵是第二次跟隊巡邏,他有新奇的體驗,他眼中的景象能引發詩情,他對眼前的每座山都熟悉,倍感親切。C.列兵是新一代士兵的代表,能吃苦,愛學習,并且很有想法,他想買架無人機的建議得到了連長的支持。D.當二班長詢問連長列兵能否留在山上的時候,連長說他話多,用“誰還能攆他不成”來表達對列兵的認可。7.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寫巡邏途中作戰靴踩在雪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表現了山谷的寂靜。B.句子②運用疊詞“高高瘦瘦”“松松垮垮”和“麥地里的稻草人”的比喻,寫出了二班長當年的瘦弱。C.句子③中“53……37”承接前面的“5201”,一起為后文“當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間”的回答做了鋪墊。D.句子④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形成對比,“不急,不慢,不停歇”“緊湊”表現出隊伍的訓練有素和戰斗力。8文章是如何塑造二班長的形象的?請簡要分析。(5分)9.文章標題“最后一次巡邏”意蘊豐富,請結合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曹操既得荊州,順流東下,遺孫權書,言:“治水軍八十萬眾,與將軍會獵于吳。”張昭等曰:“長江之險,已與敵共。且眾寡不敵,不如迎之。”魯肅獨不然,勸權召周瑜于鄱陽。瑜至,謂權曰:“操托名漢相,實漢賊也。將軍割據江東兵精糧足當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又今盛寒,馬無藁草;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險,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者,用兵之患周瑜也。瑜請得精兵五萬人,保為將軍破之!”權曰:“孤與老賊誓不兩立!”因拔刀砍案曰:“諸將敢復言迎操者,與此案同。”竟敗操于赤壁。(選自《智囊·識斷卷》,有刪改)材料二:亮見權于柴桑,說權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注]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散,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于今日!”權大悅,與其群下謀之。(選自《資治通鑒·漢記五十七》,有刪改)[注]劉豫州,指劉備,其曾任豫州牧。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將軍割據A江東B兵精C糧足D當為E漢家F除殘去穢G況操自送死而可H迎之耶?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遺孫權書”與“小學而大遺”(《師說》)兩句中的“遺”詞義相同。B.周瑜,字公瑾,東吳名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描述了他的形象C.舉,這里指拿、用,與《鴻門宴》“殺人如不能舉”中的“舉”詞義不同。D.誠,這里指如果,與《陳情表》“愿陛下矜愍愚誠”中的“誠”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曹操在奪取荊州后,順著江水東下,寫信給孫權,約定要和孫權一起來打獵,當時張昭等人震懾于曹操水軍的聲勢而主張迎接曹操。B.在聽了周瑜的分析之后,孫權對曹操的進犯心里有了主意,他用砍斷桌子角的方式表明了堅決抵抗的態度,禁止歸順曹操的言論。C.面對諸葛亮的激將法,孫權以反問劉備為何不投降來進行回擊,后來表明了要和劉備共同抗曹的決心,但也關注了劉備新近戰敗的情況。D.諸葛亮向孫權提出了聯合抗曹的建議,并且預計到曹操戰敗后將形成三方鼎足而立的局勢,孫權聽后非常高興,就去與其部屬商議。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險,不習水土,必生疾病。(4分)(2)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得復而為之下乎!(4分)14.周瑜和諸葛亮對孫權的勸說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離峽州后回寄元珍表臣
歐陽修經年遷謫厭荊蠻,惟有江山興未闌。醉里人歸青草渡,夢中船下武牙灘①。野花零落風前亂②,飛雨蕭條江上寒。荻筍時魚③方有味,恨無佳客共杯盤。[注]①青草渡與武牙灘均為峽州境內地名。②亂,這里有飛舞之意。③時魚,即鮒魚,為名貴食用魚。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兩聯回憶,詩人深情贊美峽州的山水風物,并常在“醉里”“夢中”回到峽州。B.頸聯寫景,到了冬天,峽州野花飄落,一片狼藉,江上飛雨,讓詞人特別感傷。C.尾聯抒情,詩人在享用當地物產的美味時,想起了好友,遺憾不能與好友共享。D.這首詩的結構非常嚴謹,首聯點明了題意,中間兩聯承接自然,尾聯富有情味。16.本詩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都寫到自己的“遷謫”,二者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之渙《登鸛雀樓》中有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荀子·勸學》中的“______,______”兩句也表達了相似的含意。(2)李商隱《錦瑟》中,化用莊子典故和借用鮫人傳說的分別是“______”和“______”,詩人以此來寄托情思。(3)小明在某地旅游時親耳聽到了猿猴的叫聲,感覺有些悲戚。小明想起古詩文中猿的形象常常與愁、悲有關,如“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錦鯉》的服裝設計借鑒水墨畫的寫意留白,為了營造水中的失重感,嘗試數十種面料后選用了輕薄、柔軟的中式絲綢,力求讓裙擺呈現出“(①)”的姿態;《瓷影》的服裝則汲取了青白釉的“青”“白”兩種傳統色,凸顯其“(②)”的特點,展現出大繁若簡的東方美學;《只此青綠》的服裝在裙型上以層疊感形成山巒層疊之勢,色彩則提取《千里江山圖》中的石青與石綠,舞者的
A
,姿態優美,呈現出清雅境界……在這些作品中,美學的構建不只是對古代服飾、色彩的模擬還原,更注重的是“寫意”“傳神”,融入現代表達,進而呈現出“
B
”的意象,用東方審美打動觀眾。舞劇《詠春》中融合了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和香云紗染整技藝。創作過程中,我們深入嶺南地區,尋找傳統的香云紗作為舞者的服裝面料。香云紗面料本來柔軟,但經過數遍手工處理后,再伴隨草、木、泥、水等自然作用,面料增加了韌性,“(③)”。香云紗具有
C
的特點,與詠春拳所傳遞出的“(④)”的精神是一致的。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下列句子中的“精神”與文中加點的“精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她最近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精神上的負擔加重了。B.有了炮聲,兵們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該精神著點了。C.十數枝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顯得分外精神,好不有趣。D.新年伊始,大家都在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20.下列依次填入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①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②素肌玉骨③柔軟卻有身骨
④扶弱小,以武輔仁B.①柔軟卻有身骨
②素肌玉骨③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④扶弱小,以武輔仁C.①柔軟卻有身骨
②扶弱小,以武輔仁③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④素肌玉骨D.①素肌玉骨
②扶弱小,以武輔仁③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④柔軟卻有身骨(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凍雨的形成離不開特定的天氣條件,即從高空到地面存在著“冷—暖—冷”的大氣層結構。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這會使
①
,還會使近地層氣溫驟降,從而形成“冷—暖—冷”的大氣層結構。于是,高層云中的冰晶和雪花下落時,會進入一個比較深厚的暖層,冰晶和雪花完全融化成液態雨滴,繼續下落又會進入低于零攝氏度的冷層,此時的雨滴不會凍結而是成為過冷雨滴,當過冷雨滴遇到冰冷的物體,就會迅速凍結,形成凍雨。②
,凍雨給電力、交通和農業等帶來的危害將更為嚴重。凍雨凍結在電線上,容易導致電線繃斷;凍雨造成的道路結冰,會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凍雨造成的農田結冰,會凍傷農作物。為防范凍雨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公眾在凍雨天氣發生后,
③
。若必須外出,應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步行外出時要保持與車輛的安全距離。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22.請簡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準確流暢,不超過45個字。(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商君書·更法》中說“成大功者不謀于眾”,意為“成就大業的人不要去同眾人謀劃”,這啟示我們,很多時候要敢于堅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而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生活中人們也常說為人處世、干事創業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年湛江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擬測試語文參考答案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內容的能力。“側重從‘法’的一面論說,是從文本上說的”不屬于“中國人講結構則南轅北轍”,應該屬于兩者類似的方面。2.D【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并梳理分析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而西方文學不重視情感表達”說法絕對。B項,“金圣嘆首次提出了這一文學概念”于文無據。C項,“中國戲劇雖然與亞里士多德一樣完全不重視戲景”不合文意,原文是“我國戲劇也可以不重戲景”。3.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特定概念內容并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C項,說的是賈寶玉這樣的人,在真實的生活中也許并不存在,最不能體現中文里“情節”的特點。A項,闡述了中文里“情節”重情的特點。B項,闡述了中文里“情節”的含義,“情節”是文章中的一個段落、一個關目、一節故事。D項,闡述了中文里“情節”環環相扣、不斷“生出”、富有曲折波瀾的特點)4.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的能力。“情節重模擬生命形態”推理錯誤,應是“情節重在環環相扣,一節生出一節來”。5.①中文語匯中的“情節”只是說文章中的一個段落、一個關目、一節故事,與亞里士多德所欲關聯的一些東西,例如悲劇、道德實踐、受難等毫無關系。②中文語匯中的“情節”核心精神在于情,而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情節”與情無關,反而強調理性的統一秩序。③中文語匯中的“情節”講“文無定法”,形式既連又斷,不像亞里士多德那樣講究整體統一的有機結構。(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并進行比較分析的能力。首先通讀材料,梳理有關“情節”的內容;然后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不同;最后概述答案,分點作答。6.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小說相關內容的能力。“他對眼前的每座山都熟悉”曲解文意,原文是“當作戰地圖上那些爛熟于心的黑色三角變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時,他才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沒有誰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觀察這些山,要為每座山都寫一首詩”,可見他熟悉的是作戰地圖上的山,對眼前的真實的山并不熟悉。“倍感親切”于文無據。7.D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小說特定內容與藝術特色的能力。“句子④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形成對比”分析不當,句子④呼應了第五自然段的內容,不“與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形成對比”。8.①正面描寫。如對副營長來巡邏動機猜測的心理描寫,表現了二班長的外冷內熱和細心;如對列兵的訓斥和詢問的語言描寫,表現出二班長對士兵的嚴格要求和細心關愛。(2分)②側面描寫。如通過連長眼中的“石頭”印象和指導員眼中的“和田玉”形象,表現出二班長表面寡言少語,實則外硬內軟;通過列兵眼中班長摘掉了護目鏡和防寒面罩、往嘴里塞雪的“有點怪”的形象,表現出班長對崗位的深情留戀和不舍。(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讀小說,梳理有關二班長的內容;然后結合內容,分析文章塑造二班長形象的手法;最后整合答案,分點作答。9.①“最后一次巡邏”指二班長退伍前最后一次前往實控線附近的山口巡邏,跟山口告別;也指副營長退伍前特地最后一次跟隊巡邏,與戰友告別。②“最后一次巡邏”蘊含著戍邊事業和精神的傳承,二班長和副營長要退伍了,但列兵已經成長起來了,戍邊事業后繼有人,戍邊精神不斷傳承。(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小說標題意蘊的能力。首先通讀小說,理解“最后一次巡邏”的表層含意;然后深入探究,分析“最后一次巡邏”的深層意蘊;最后整合答案,分點作答。10.BDG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原文標點)將軍割據江東,兵精糧足,當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句意:主公占據江東,兵精將廣而糧草充足,應當為漢室除去奸賊,再說曹操現在正自尋死路而我們哪有歸順他的道理呢?11.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識的能力。A項,兩句中的“遺”詞義不同,前者為“送、給予”,后者為“放棄、遺棄”。B項,解說正確。C項,“殺人如不能舉”中的“舉”詞義為“全、盡”,與文中加點的“舉”詞義不同。D項,“愿陛下矜愍愚誠”中的“誠”詞義為“誠意、誠心”,與文中加點的“誠”詞義不同。12.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內容的能力。“約定要和孫權一起來打獵,當時張昭等人震懾于曹操水軍的聲勢而主張迎接曹操”曲解文意,根據原文,是曹操要與孫權交戰,東吳的張昭等人認為曹操兵力強大,主張投降曹操。13.(1)中原地區的曹軍,長途跋涉來到南方(偏狹的江湖地帶),不服水土,一定會生病。(“中國”“江湖之險”“習”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1分)(2)如果大事不成,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濟”“安”“為之下”翻譯正確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對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的理解,翻譯時要注意抓關鍵詞。第(1)句關鍵詞:中國,中原地區;江湖之險,險之江湖,陸地偏狹的江湖地帶,這里指南方;習,習慣、服。第(2)句關鍵詞:濟,成、成功;安,怎么;為之下,屈居于曹操之下。14.①都強調了抗曹的正當性:周瑜說曹操是漢賊;諸葛亮用激將法勸孫權向曹操稱臣,并說劉備是皇室后裔,不可能臣服曹操。(1分)②都分析了曹操的劣勢,幫助孫權樹立信心:周瑜認為孫權占有地利,曹操北有后患,遠道而來不服水土;諸葛亮認為劉備、劉琦還有實力,曹操遠來疲敝,不習水戰。(2分)(意思答對即可)【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內容的能力。根據原文“操托名漢相,實漢賊也”“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今北土未平……此數者,用兵之患也”“曹操之眾,遠來疲敝……逼兵勢耳,非心服也”等內容,分析概括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曹操取得荊州后,順流東下,寫信送給孫權,說“將率領八十萬水軍,與將軍您在東吳交戰”。東吳的張昭等人說:“我們所憑借的只有長江天險,曹操取得荊州后,長江天險已經成為敵我雙方所共有。再說敵眾我寡,雙方兵力懸殊,不如投降曹操。”只有魯肅不這樣認為,他勸孫權立即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商議大計。周瑜趕回后,對孫權說:“曹操雖名為漢朝丞相,其實卻是漢朝的奸賊。主公占據江東,兵精將廣而糧草充足,應當為漢室除去奸賊,再說曹操現在正自尋死路而我們哪有歸順他的道理呢?請主公聽我詳說平曹的計劃。現在北方并沒有完全平定,關西的馬超和韓遂,是曹操的后顧之憂;如今曹操竟舍棄善戰的騎兵,而想與擅長水戰的吳軍在水上決戰;再加上現在正值隆冬時節,馬草軍糧的補給都不方便;中原地區的曹軍長途跋涉來到南方(偏狹的江湖地帶),不服水土,一定會生病。剛才所列舉的,都是曹操用兵的不利情況。周瑜請求主公給我精兵五萬人,我保證會擊敗曹操!”孫權聽了周瑜這番話后說:“我與曹操這老賊勢不兩立!”說完抽出寶刀砍斷桌子一角,說:“諸位再有敢說歸順曹操的,就會和這桌子同樣下場!”后來東吳果然在赤壁打敗了曹操。材料二:諸葛亮在柴桑見到孫權,對孫權說:“如果將軍能以江東的人馬與占據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盡早與曹操斷絕關系;如果不能,為什么不早點解除武裝,向他稱臣!現在,將軍表面上服從朝廷,而心中猶豫不決,事情已到危急關頭,卻不果斷處理,大禍就要臨頭了。”孫權說:“假如真像你說的那樣,劉備為什么不向曹操稱臣?”諸葛亮說:“田橫,不過是齊國的壯士,還堅守節義,不肯屈辱投降;何況劉備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舉世無雙,士大夫們對他的仰慕,如同流水歸向大海。如果大事不成,這就是天意,怎么能再屈居于曹操之下!”孫權勃然大怒,說:“我不能拿全部吳國故地和十萬精兵拱手奉送,去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劉備以外,再沒有能抵擋曹操的人;但劉備新近戰敗之后,怎么能擔當這項重任呢?”諸葛亮說:“劉備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大敗,但現在陸續回來的戰士和關羽的水軍加起來有一萬精兵,劉琦集結江夏郡的戰士,也不下一萬人。曹操的軍隊遠道而來,已經疲憊,聽說追趕劉備時,輕騎兵一天一夜奔馳三百余里,這正是所謂‘強弩射出的箭,到了力量已盡的時候,連魯國生產的薄綢都穿不透’。所以《兵法》以此為禁忌,說‘必定會使上將軍受挫’。而且北方地區的人,不善于進行水戰;另外,荊州地區的民眾歸附曹操,只是在他軍隊的威逼之下,并不是心悅誠服。如今,將軍如能命令猛將統領數萬大軍,與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打敗曹軍。曹操失敗后,必然退回北方,這樣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就強大起來,可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勢。成敗的關鍵,就在于今天!”孫權聽后非常高興,就去與他的部屬們商議。15.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一片狼藉”理解錯誤,詩句意思是“即使是冬天,峽州也有野花迎風起舞”;“特別感傷”不符合這首詩的情感基調。16.①本詩寫自己被貶官到峽州,雖然厭惡那里的習俗,但對那里的山光水色頗有興味,表現出豁達樂觀的思想感情。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遷謫”,是由琵琶女演奏悲憤的琵琶曲引起的,詩人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流露出的是一種被貶后的憤懣之情。(每點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首先通讀這首詩歌,理解大意;然后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屆廣東省湛江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煙臺一中2025屆高三生物試題綜合試卷(15)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立達學院《中醫健康理念》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市南開區2025年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宜興市2024-2025學年數學五下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經濟與橋梁工程造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高中畢業班期末摸底統一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某品牌咖啡營銷策劃與廣告策略
- 2025年杭州大有供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公司第1季度品質部工作總結報告
- 單片機應用技術試題題庫答案
- 燃氣管道安全評估合同
- 2025年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產品開發流程和步驟
- 反恐維穩培訓課件
- 《肺性腦病護理查房》課件
- 藥店醫保自查報告范文
- IPC-4101C剛性及多層印制板用基材規范
- 急診常見疾病護理常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