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城區三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城區三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城區三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城區三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城區三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共40分.1.“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傳輸,其為利也博(豐厚)哉。”這反映出隋朝開鑿的大運河()A.促進了經濟交流B.促進了貞觀之治C.鞏固了封建統治D.結束了分裂局面2.飽受爭議的揚州曹莊附煬帝墓高票人選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下列說法與隋煬帝無關的是()A.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B.滅掉了南朝最后一個朝代陳,統一了全國c.統治后期暴虐無道,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D.正式設置進士科,按照考試成績選拔人才3.隋唐時期,科舉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報考,而且“取士不問家世”“一切以程文為去留”。材料主要體現出科舉制的特點是()A.注重門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樣C.關注道德品質D.公開公平競爭4.貞觀初,太宗曾對公卿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B.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從簡和輕徭薄賦D.重視人民群眾的作用5.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晚年拒絕納諫,武則天耗費巨大財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我們從中獲得的歷史認識,正確的是()A.三位帝王成就了“貞觀之治”B.他們“政啟開元治宏貞觀”C.封建帝王有明顯的歷史局限D.武則天時朝政迅速走向腐敗6.如圖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圖中②處出現的我國古代盛世局面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開元盛世D.貞觀之治7.據記載,文成公主入截時,攜帶的嫁妝有釋迦佛像,360卷經典,大星珍寶、金鞍玉轡、綢帛、種子,6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100多種醫方、4種醫學論著等。豐富的嫁妝種類折射出唐朝()A.對邊疆統治加強B.民族交融成為主流C.經濟文化的繁榮D.開元盛世成就輝煌8.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樣參加騎馬、打球、飲酒、舞蹈等活動。唐代的女服還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經濟的繁榮B.文學藝術的興盛C.政治的清明D.社會風氣的開放9.唐朝堪稱世界工藝珍品的陶瓷制品是(D)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唐三彩10.唐朝的開放與包容、兼收與井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與輝煌。下面能佐證當時中外文化雙向交流的是()①和親結盟②鑒真東渡③玄奘西行④遺唐使來訪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高僧玄奘和鑒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難萬險,終于到達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東渡”的共同作用是C(A.加強了邊疆管理B.開鑿了絲綢之路C.傳播了中國文化D.擴大了唐朝疆域12.唐朝從“小巴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A.開鑿運河B.安史之亂C.黃巢起義D.靖康之變1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起義()A.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B.推翻了班朝的統治C.平定了安史之亂D.形成了落鎮割據局面14.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內,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但這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五代十國”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歷史根源是(A.安史之亂B.藩鎮割據C.宦官專權D.唐末農民戰爭15.宋朝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而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要職,體現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養生息政策B.重文輕武政策C.重武輕文政策D.對外開放政策16.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決與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宮)通簽書施行。”由此可知,通判()A.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B.是地方的知州。知縣C.牽制地方官的權力D.把地方財賦轉運至中央17.秦朝設“三公”,漢代在“外朝”之外設“中朝”。唐朝設三省六部并在門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書門下之外增設“參知政事”,樞密院和三司,明朝時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并設立內閣,這種演變反映了()A.地方權力的一步步壓縮B.丞相逐步位高權重C.中央集權的一步步加強D.皇權專制步步強化18.北宋與遼、西夏既發生對峙戰爭,又一直進行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在榷場,官府和商人交換各種商品,且數量很大。這種態勢()A.源于遼夏奪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遼宋夏處于長期戰爭狀態C.加深彼此了解促進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進民族19.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遼、西夏)‘送禮’………‘送禮’)是宋朝一個致命的弱點,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禮”政策實行了一個半世紀。”對于這段文字的理解,正確的是()①“送禮”指的是北宋統治者繳納的歲幣以及絹帛②宋朝皇帝向兩個游牧民族“送禮”的原因是戰場上的失利,并向游牧民族稱臣③“送禮”給宋朝政府帶來了一定的財政負擔④“送禮”政策客觀上有利于邊境安定,互市貿易往來。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到9世紀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已經有了農耕、冶鐵、紡織等產業,并開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帝,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契丹服裝樣式也影響到中原地區,宋官方曾多次頒發詔書禁止百姓穿賀丹報裝。上述材料體現了()A農牧文化的交融B.民族政權的并立C.民族戰爭的延續D.對外交往的頻繁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其中21題7分.22題8分,23題8分.24題7分)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統治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用賢能,整頓吏治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注重文教,編修經典材料二唐亥宗本人的變化,是當時社會危機難以克服的主要原因,開元初,他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天寶時則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賢,而是專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楊國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1)唐太宗和唐玄宗統治時期分別出現了什么盛世局面?(2分)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能夠出現這兩個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2分)(2)根據材料二,比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統治的不同之處。(2分)(3)綜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認識?(1分)22.隋唐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的朝代,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皮日休《汴河懷古》材料二見圖2(1)如圖1中隋朝大運河的中心為B,北至A,南至C。(3分)(2)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能說出大運河的開通有什么影響嗎?(3分)積極影響:.消極影響:.(3)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根據圖A和B寫出當時便于耕作和潮溉的生產工具名稱。(2分)AB23.唐朝是中國古代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世界上聲名顯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1)材料一說明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1分)他被當時的少數民族尊稱為?(1分)材料二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2)材料二中的文學體裁在唐代是創作的黃金時期,這一體裁是?(1分)材料二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1分)這一選官制度的確立有哪些作用?(2分)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國人稱印度為天竺。此外,印度還有“身毒”“賢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時認為譯為“印度”比較合適。他回國后,這一譯法逐漸流行,沿用至今。(3)材料四的“他”是誰?(1分)回國后,根據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記錄而成的著作是什么?(1分)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一杜甫《無家別》(1)杜甫的詩被稱作什么?(1分)此事件給唐朝帶來怎樣的影響?(1分)材料二有鑒于百余年間“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教訓,宋太祖將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政權尾大不掉,作為鞏固本朝統治的根本方針。——甘霖《變局》(2)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方鎮太重”反映了哪一歷史現象?(1分)宋太祖為“防止地方政權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由此對宋朝統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1分)材料三自契丹取燕薊以北,拓跋(黨項族)自得靈夏以西,其間所生英豪,皆為其用。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刊,用中國車服,行中國法令。是二敵所為,皆與中國等。一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3)契丹“建立的政權和北宋之間的議和稱為什么?(1分)七年級歷史第一次診斷測試【答案】1.A 2.B 3.D 4.A 5.C 6.C 7.C

8.D 9.D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C 17.D 18.C 19.A 20.A 21.(1)貞觀之治(1分)、開元盛世(1分)順序寫反不得分;善于用人、重視經濟發展、完善科舉制、重視文化教育(任答其中兩點2分)(2)前期:節儉、反對浪費;任人唯賢;勵精圖治(任答其中1點得1分)。后期: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任人唯親: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任答其中1點得1分)(3)認識:發展經濟,關注民生;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對各級官吏要加強監督。(任答其中1點得1分)言之有理即可22.(1)洛陽(1分),涿郡(1分),余杭(1分)。寫北京、杭州不得分(2)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1分)。積極影響: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1分)。消極影響:給人民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1分)(3)A曲轅犁(1分)、B筒車(1分)23.(1)開明的民族政策(1分)只寫“開明”兩個字不得分;天可汗(1分)(2)詩歌(1分)寫詩、唐詩、古詩等不得分;科舉制。(1分);科舉制的創立,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