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摸底卷(河北版)
(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
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0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三年初中生活恒然而逝,臨別的憂傷濁色西生。【甲】回
首昨日,我們相聚在這花團錦CU的校園,相識在這溫馨和諧的集體。【乙】師長的諄諄教導,
同學的嬉鬧歡笑猶在耳畔;綠茵場上盡情馳號揮灑汗水的英姿,自習課上咚咚不作取知識
的身影,如在眼前。【丙】人的一生必然要走過許多“驛站”,每個“驛站”,既意味著前
一段旅途的結束,又是新征程的開始。【丁】明日,我們將繼續追尋先賢足跡,為中華之崛
起而讀書,的(卜后繼,逐夢前行,期待在下一個“驛站”,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1)給文段中加點字注音。
悄然()馳騁()
(2)文段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油然而生B.諄諄教導C.孜孜不倦D.前仆后
繼
(3)將“而今,我們心頭不免涌起縷縷悵惘。”一句放入文段,銜接最恰當的是()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
處
【答案】(1)①q近。②cheng(2)D(3)C
【解析】
【小問1詳解】
悄一qiio,悄然:形容寂靜無聲。
騁一cheng,馳騁:形容奔騰活躍。
【小問2詳解】
A.油然而生: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X在此形容離別時憂傷的情緒自然而然的產生,
使用正確;
B.諄諄教導:懇切、耐心地教導。在此形容老師教誨,使用正確;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在此形容學生認真學習,使用正確;
D.前仆后繼:前邊的倒下了,后邊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怕犧牲,英勇奮戰。不能用來形容
學子,用錯對象;
故選D。
【小問3詳解】
甲乙兩處的“回首昨日,我們相聚在這花團錦簇的校園,相識在這溫馨和諧的集體”“師長
的諄諄教導,同學的嬉鬧歡笑猶在耳畔;綠茵場上盡情馳騁揮灑汗水的英姿,自習課上孜孜
不倦汲取知識的身影,如在眼前",回憶的是往日情景;
丁處的“明日,我們將繼續追尋先賢足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前仆后繼,逐夢前行,期
待在下一個‘驛站‘,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是對于明天的美好期待;
故“而今,我們心頭不免涌起縷縷悵惘”應填入丙處,由過往的回憶到如今愁緒萬千,再到
對未來的期待;
故選C。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必須加強自我約束,否則,如果不能約束自己,沉溺其中,就會
后患無窮。
B.自6月1日起,我國將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和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
C.要不要大量閱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D.工信部將加大寬帶降費提速專項行動的力度,最近幾天頗受關注。
【答案】C
【解析】
【詳解】考查病句修改。
A.已經說“不能自我約束”,“否則”多余,去掉即可;
B.“護膚品”屬于日用消費品,不能并列。去掉“和日用消費品”即可;
D.成分殘缺,在“力度”后加“的消息”,在“關注”前加“人們”;
故選C。
3.在下列橫線上填寫出相應的句子。
(1)晴川歷歷漢陽樹---------(崔穎《黃鶴樓》)
(2)略無慕艷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從形聲兩方面表現戰斗的激烈,襯托出人的意氣風
發,英勇無畏的句子是:_
(4)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兩句運用中國繪畫的“留白”手
法,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不舍及朋友離去后的無限惆悵之情。
【答案】①芳草萋萋鸚鵡洲②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③馬作的盧飛快④
弓如霹靂弦驚⑤山回路轉不見君⑥雪上空留馬行處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古詩文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找
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注
意:萋萋、編、的盧、霹靂。
4.在新聞活動探究單元,“新聞小主播”為同學們播報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請你完成
以下學習任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
動,環繞器3000N軌控發動機點火工作約15分鐘,探測器順利進入近火點高度約400千米,
周期約10個地球日,傾角約10°的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實現
“繞、著、巡”第一步“繞”的目標,環繞火星獲得成功。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由地火轉移階段進入火星捕獲階段后,天問一號環繞器攜帶的中分辨
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離子與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測儀等載
荷將陸續開始工作,對火星開展多維度探測。
(1)任務一:請你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2)任務二:中國太空家族的命名內藏玄機,例如火星探測器的名字“天問”收自偉大詩
人屈原的作品《天問》,該作品表達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宇宙的追問和探索,這也是火星探
測任務的意義所在。根據你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在以下三個命名中選擇其中一個,說說它的
妙處。
①月球探測器“嫦娥”
②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③中繼通信衛星“鵲橋”
【答案x1氏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火星捕獲,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獲得成功,
將對火星開展多維度探測。
(2)示例:
①“嫦娥”這個命名的妙處在于:“嫦娥奔月”是我國最早關于月球想象的神話傳說,嫦娥
奔向月球,月球探測器也是從地球奔向月球進行探測,意蘊正好吻合。
②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里的悟空神通廣大,擁有火眼金睛,善于發現。暗物質粒子探測
器要在茫茫宇宙中尋找暗物質粒子,“悟空”這個命名非常合適。
③鵲橋是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溝通情感的橋梁用在提供通信支持的中繼衛星身上
再合適不過了。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概括新聞內容。新聞主要的概括可以根據新聞的導語、主體來擬定,可按照“對象
+事件”的形式進行概括。結合導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
制動”,主體內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由地火轉移階段進入火星捕獲階段后,天問一號環繞
器攜帶的中分辨率相機……將陸續開始工作,對火星開展多維度探測”可知,對象是“天問
一號探測器”,事件是“成功實施火星捕獲,將對火星開展多維度探測”;據此可概括為: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火星捕獲,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環繞火星獲得成功,此后將
對火星開展多維度探測。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及拓展延伸。聯系命名的出處,分析其蘊含的傳統文化、寓意即可。
示例一在中國的古老神話中月球住著嫦娥與玉兔,于是我們的登月探測器叫做“嫦娥”,
而月球車叫做“玉兔”,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附近叫做“廣寒宮”,完美地契合了我們中
國古老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使得古人的美好愿望實現,也使中國的航空事業充滿歷史
文化氣息,表現了古往今來對月球的神往與探索,使得科技和人文完美融合。
示例二:“鵲橋”來源于中國民間故事牛郎織女中的喜鵲搭橋,是一個“情話”的傳遞者。
而“鵲橋”中繼通信衛星是地球和位于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傳輸信號與數據的橋梁,
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富有詩情畫意又兼具寫實風格。
示例三:“悟空”是神魔小說《西游記》中的人物。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中的“悟”
有領悟的意思,“悟空”寓意領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寓意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
探測器猶如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識別暗物質的蹤影。
二、閱讀(50分)
5.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行路難(節選)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
①“楊花落盡子規啼”描寫了(時間)時節的景象,烘托了氛圍。
②“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最突出的寫作手法是_______________O
(2)從以上兩首詩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白?結合具體詩句寫出你的認識。(答出兩點
即可)
【答案】(1)①暮春②哀傷惆悵③用典
(2)①我看到了一個情深義重的李白,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中,我看
到了李白對友人的遭遇十分同情關切,對友人的離開依依不舍。②一個對前路迷茫的無奈,
但依舊勇往直前的李白,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我看到了李白對前路茫茫
的不知所措,從“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我看到了李白勇往直前的堅定。
【解析】
【小問1詳解】
考查詩句賞析。
①楊花落盡子規啼: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寫景兼點時令,描寫了暮春時節的景象。
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作者擇取兩
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②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像姜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又像伊尹做夢,他乘
船經過日邊。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
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歲在磺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湯聘前曾夢
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這兩句詩最突
出的寫作手法是用典。
【小問2詳解】
考查賞析詩人形象。
根據甲詩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可知,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
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
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情深義重的詩人形象。
根據乙詩中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可知,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
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
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從中可以看到
一個對前途感到迷茫,無所適從的詩人形象。
根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可知,詩人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能乘長
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有著強烈自信,對
未來充滿希望,積極向上的詩人形象。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始,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父松病亟①,嘗屬熹日:
“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沖三人,學有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
而惟其言之聽。”故熹之學既博求之經傳,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延平李侗老矣,嘗學于羅
從彥,熹歸自同安②,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
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嘗謂圣賢道統之傳散在方
冊,圣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賢之經訓。熹沒?,朝廷以
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④立于學官。
(節選自《宋史?朱熹傳》,有刪改)
①亟(了):危急。②同安:地名。③沒:同“歿”,死。④訓說:訓釋解說。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嘗屬熹曰屬:
(2)嘗學于羅從彥嘗:
(3)大抵窮理以致其知致:
(4)于是蝎其精力竭: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慨然有求道之志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B.其為學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C.而以居敬為主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D.而道統之傳始晦而樂亦無窮也(《醉翁亭記》)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即死,汝往事之,而惟其言之聽。
(2)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
9.從選文和《送東陽馬生序》中可以看出,真正的“為學者”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請簡
要概括。
【答案】6.①同“囑:囑托②曾經③得到④竭盡7.D
8.(1)我就要死了,你去侍奉他們,而且要完全聽從他們的話。
(2)不惜遠行數百里,徒步前往李侗處從學拜師。
9.①從小喜歡學習或樹立求學的遠大志向。②師從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虛心求教。③結
交有識之士(名士),勤勉地向他人學習。(答出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
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1)句意為:曾經囑托朱熹說。屬:同“囑”,囑托。
(2)句意為:曾經向羅從彥學習。嘗:曾經。
(3)句意為:大致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得到其內在規律。致:得至山
(4)句意為:于是,朱熹竭盡自己的精力。竭:竭盡。
[7題詳解】
A.結構助詞,的/助詞,主謂間取獨,不譯;
B.代詞,指朱熹/代詞,這;
C.介詞,把/連詞,表結果,以致于;
D.都是連詞,表順承;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作答此題,要遵循“字字有落實,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
的原則。注意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重點詞語:
(1)即:就要;汝:你;事:侍奉;之:代詞,他們;惟:只,全完;其言之聽:賓語前
置,應為“聽其言”,聽從他們的話。
(2)數百里:幾百里;往:前往;從:跟從;之:代詞,他。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容概括。
①從本文第一段“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可知,朱熹從小喜歡學習,樹立求學的遠大志
向;從《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幼時即嗜學”可知,宋濂從小喜歡學習。故概括為:從小喜
歡學習或樹立求學的遠大志向。
②從本文第一段“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彥沖三人,學有淵源……汝往事之,而
惟其言之聽……故熹之學既博求之經傳,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可知,朱熹師從有道德、有
學問的人,并虛心求教;從《送東陽馬生序》中“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
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可知,宋濂拜德高
望重的鄉之先達為師,故概括為:師從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虛心求教。
③從本文第一段“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里。徒步往從之”可知,朱熹不遠幾百里,結交名
±,勤勉地向他人學習;從《送東陽馬生序》中“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可知,
宋濂曾經步行百里外向先達學習,故概括為:結交有識之士,勤勉地向他人學習。
【點睛】參考譯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當初,朱熹年少的時候,慷慨激昂有追求道義
的志向。父親朱松病情危急時,曾經囑托朱熹說:“籍溪人胡原仲、白水人劉致中、屏山人
劉彥沖三個人,學問有淵源根底,我一向尊重敬畏他們,我就要死了,你去侍奉他們,而且
要完全聽從他們的話。”因此,朱熹的學問既能廣泛地求索于儒家經典,又能普遍地結交當
代的飽學有識之士。延平人李侗老了,曾經向羅從彥學習,朱嘉從同安卸任歸來,不惜遠行
幾百里。徒步前往李侗處從學拜師。
朱嘉做學問,大致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內在規律,并自我檢束,將理論運
用到實踐中去,以持身恭敬為主。他曾說過,古代圣賢的思想學說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
賢經書的宗旨沒有闡明,圣賢思想學說的傳授也就含混隱晦。于是,朱熹竭盡精力,深入探
究圣賢的思想準則。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訓釋解說的書
作為學校的教材。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小題。
安全的空中旅行
①現在,長途旅行乘坐飛機是最節省時間的方式,但總有些人會認為飛機不安全。即使
不得不乘坐飛機出行,整個飛行過程也是惶恐不安的。為什么人們會覺得乘坐飛機不安全呢?
他們在擔心什么?
②很多人認為在陸地上行駛的交通工具,不管汽車還是火車,如果遇到機械故障,一般
可以停下來檢修,等待故障解除或救援,而飛機就不同了。其實這種擔心有些杞人憂天,現
代化的民航客機一般都有2—4臺渦輪風扇發動機,即使在飛行中一臺發動機停工,也可以
使用另外的發動機,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機場。相反,如果你認為地面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
行駛中隨便停車檢修,那真是大錯特錯了。近年來無論是在公路上還是在高鐵上,都出現過
因停車而造成的重大事故。
③顛簸在飛行中比較常見。遇到氣流顛簸,飛機就變成了一個載著幾百人的過山車,忽
上忽下,乘客輕則心驚肉跳,重則人仰馬翻...我們不得不承認,飛機顛簸起來可不像汽車
在路面上顛簸那樣。大型客機飛行在大氣對流層的上部,接近平流層的底部(8000—11000
米),對流層就是風雨雷電的所在之處。還好,現代客機一般都裝備氣象雷達,通過雷達回
波圖可以準確判斷前方的雨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氣象部門的預報,基本上可以避開惡劣天氣。
④不過,陽光明媚時,你也別洋洋得意,高空中才真是“無風三尺浪”。即使在沒有云
的高空,飛機也經常遇到“晴空顛簸”。這是大氣活動造成的,通常出現在6000米以上的
高空,是與對流云團無關的亂流,氣象雷達也監測不到。遇到這種顛簸也不可怕,飛行員有
足夠的反應時間和處理預案,乘客只要乖乖地聽從空乘人員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帶,
感受一下腎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
⑤有些第一次坐飛機的乘客會問:為什么不給我降落傘?萬一....我還可以跳傘!跳傘
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傘這項運動可不像街頭籃球一樣,隨隨便便找個地方就可以
開展。從幾千米高、一40℃左右的空中跳傘,呼吸著稀薄的空氣、面對未知的著陸點,你還
有勇氣和自信嗎?而且幾百人從4一6個艙門跳出飛機,你以為你是空降兵嗎?
⑥實際上,在絕大多數航空事故中,飛機仍然是可控的。在可控的情況下迫降,成功率
非常高。與其盲目驚慌地跳出飛機,還不如把身家性命交給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讓他從容地
化險為夷。
⑦無數事例證明:0據統計,民用飛機造成多人傷亡的事故率約為三百萬分
之一。也就是說,要積累三百萬個航班,意味著你每天坐一次飛機,也要8200年才有可能
遇到一次飛行事故。
(選自《科學Fans》2012年第12期,有刪節)
10.通讀全文,說說為什么空中旅行是安全的?
H.給第⑦段橫線處填上一句恰當的話,使句子符合文意。
12.上飛機時有乘客要求發放降落傘。如果你是空乘人員,該怎樣向乘客解釋?
【答案】10.即使遇到故障,飛機也有備用發動機使它安全降落;遇到惡劣天氣,飛機裝有
氣象雷達,基本能夠避開惡劣天氣;晴天若遇到暗流,飛行員有足夠的時間和處理預案。
11.民用航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或者乘飛機旅行是安全的)o
12.不能隨意發放降落傘,理由有三:其一,跳傘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其二,跳傘對高
度,溫度,空氣狀況,著陸點有著較高的要求;其三,人多窗門少,很危險。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據第②段“其實這種擔心有些杞人憂天,現代化的民航客機一般都有2—4臺渦輪風扇發
動機即使在飛行中一臺發動機停工,也可以使用另外的發動機,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機場”
可概括出:即使遇到機械故障,飛機也有備用的發動機使它安全降落;
根據第③段“還好,現代客機一般都裝備氣象雷達,通過雷達回波圖可以準確判斷前方的雨
云,再加上地面航空氣象部門的預報,基本上可以避開惡劣天氣”可知,遇到惡劣天氣,飛
機裝有氣象雷達,基本上可以避開惡劣天氣;
根據第④段“遇到這種顛簸也不可怕,飛行員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和處理預案,乘客只要乖乖
地聽從空乘人員的要求,在座椅上系好安全帶,感受一下腎上腺素上升的刺激就好了”可知,
晴天若遇到亂流(“晴空顛簸”),飛行員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和處理預案。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補寫句子。
補寫句子,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此題要注意補寫的語句在語
段的開頭,應當有統領語段的作用。根據文章題目“安全的空中旅行”以及文章第②一⑤段
內容,無論是飛機與陸地交通工具作比較,還是羅列飛機飛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但
是均有安全防護措施;再結合第⑦段“據統計,民用飛機造成多人傷亡的事故率約為三百萬
分之一。也就是說,要積累三百萬個航班,意味著你每天坐一次飛機,也要8200年才有可
能遇到一次飛行事故”可知,強調的中心只有一個:乘坐民用航空是最安全的。故可補寫:
民用航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或乘飛機旅行是安全的。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據文章第⑤段“跳傘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跳傘這項運動可不像街頭籃球一樣,隨
隨便便找個地方就可以開展”可概括出:跳傘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根據第⑤段“從幾千
米高、-40。。左右的空中跳傘,呼吸著稀薄的空氣、面對未知的著陸點,你還有勇氣和自信
嗎?”可概括出:跳傘對高度,溫度,空氣狀況,著陸點有著較高的要求;根據第⑤段“而
且幾百人從4—6個艙門跳出飛機,你以為你是空降兵嗎”可概括出:人多窗門少,很危險。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小題。
開往春天的生命之車
朱鴻達
①第一次坐長途汽車,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莘縣第一中學。開學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親便
步行到村東頭的路口等長途汽車。當時我剛16歲,從未遠離家門。
③月明星稀,涼風習習。在小路上,父親提著一個裝滿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
著頭斜挎著一個紅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卻不知為何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似乎只有跟在父親
身后才能獲得一絲安全感。那時的父親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齡相仿,但作為“面朝
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的農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進縣城。
④老家距縣城較遠。當時道路很差,長途汽車也未更新換代,途中隨時上下旅客,50多
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個多小時。漫長的路途,我和父親并排坐著,彼此沒有交流,我呆
呆地望著窗外稍縱即逝的風景。偶爾,匆匆一瞥間能看到父親清瘦的臉頰、額頭的皺紋和雙
鬢花白的頭發,幾次想和父親說話,卻欲言又止。
⑤時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親的黑發卻變成了村北河溝里花白的蘆葦蕩,而額頭則被
歲月用無情的刻刀刻滿皺紋,臉頰變得更加黛黑和清瘦。三年后,我到濟南上大學。從未去
過濟南的父親依舊和我在村東頭坐上了開往濟南的長途車。在省城生活學習了四年的我,變
得自以為是,對父親的言語或行為頗有微詞,常常打斷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氣壯地反駁。而
父親無奈的目光總是默默地從我視線中移開,然后低下頭緘默不語。
⑥年少輕狂的我,從未真正體會過父親內心的想法和感受。以致很多年后,當我再次回
想這段往事,常常自責自己的幼稚和無知。
⑦大學畢業后,我坐著長途汽車從濟南回到故鄉,母親騎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到村東頭,
站在瑟瑟的秋風中等我。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記得她見到我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
笑容。我把行李放到三輪車上,然后和母親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抬頭望去,故鄉已在眼前,
而未來的路卻一片迷茫。轉身望著漸行漸遠的長途汽車,心想,再次遠行不知道是何時?
⑧經歷了峰回路轉,經歷了輾轉流離。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生命的腳步早已沿著村口那
輛長途汽車走遍了大江南北,而生命的根脈仍在故鄉的土壤里成長。
⑨后來,每次遠行仍是父親送我,而每次迎接我的永遠是母親慈祥的笑容。曾經我從未
在意,為何每次都是父親送行,母親接我?多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父親默默地帶我走上
更遠更廣闊的路,母親則迎接我回到故鄉,回到溫暖的家。
⑩記憶中,在農村生活大半輩子的母親,除去種地做飯,幾乎沒有機會去縣城,也沒機
會坐長途汽車,她的生命植根在故鄉的院落,植根在故鄉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燦爛的時光留
給了子女,留給了莊稼,以致她生命活動的半徑在方圓十幾里的范圍內。我絞盡腦汁苦思冥
想很久,母親幾次較遠的車程便是附近的舅媽家、伯父家和姨媽家,這里安放著她的親情與
牽掛。
?時光如長途汽車一去不返,只留下蹉鴕的歲月。今天,我有了自己的汽車,想帶父
母出去轉轉,卻發現二老如故鄉那株斑駁衰老的老榆樹,已經沒有力氣前往更遠的地方了,
而僅存不多的時間都留給了兒孫,他們正乘著一輛破爛不堪的長途汽車售攀毛是地駛向生命
的終點。
?去年的秋末,家里添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購買前我征求父母的意見,他們堅定地說,
不用買,買了也沒用。而當我把三輪車騎到他們面前,他們卻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臉上洋溢
著滿滿的幸福。
?時至今日,每次遠行,望著滿頭白發和滿臉皺紋的父母而心酸。他們曾帶我走過人
生的四季,領著我走過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卻只能看著他們一天天衰
老,漸漸地離我而去。而我也會送走我的兒女,依依不舍的望著他們坐上長途汽車,漸行漸
遠的消失在我淚眼模糊中。
(選自《散文選刊》2021年3月,有刪改)
13.結合全文,說說作者對父親情感態度變化。
14.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
父親的黑發卻變成了村北河溝里花白的蘆葦蕩,而額頭則被歲月用無情的刻刀刻滿皺紋,臉
頰變得更加薰黑和清瘦。(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15.文章第⑥段中說“常常自責自己的幼稚和無知”,請結合上文,說說“我”的“幼稚和
無知”表現在哪里?
16.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第⑩段畫線句的理解。
17.通讀全文,說說文章題目“開往春天的生命之車”的含義。
【答案】13.從高中時的依賴到大學時的不屑彳艮多年后深感自責,而現在是滿懷感恩之情。
14.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父親的白發比作花白的蘆葦蕩,將歲月擬人化,生動形
象地刻畫出父親衰老滄桑的形象。
15.上大學后,“我”自以為是地打斷父親的言行,卻不知道此舉深深地傷害了父親,也沒
有體會到父親內心的難受,更不明白父親不予計較的寬容與苦心。
16.這句話的意思是母親一生都未曾離開過故鄉,這里有她全部的親情和牽掛,內容上寫出
了母親將全部心血付給了家庭,表現了母親甘心付出,重視親情,牽掛親人的品質;結構上
為下文寫我想帶父母遠行、為他們買電動三輪做鋪墊。
17.表面意思是我在父親的陪伴下坐著長途汽車讀書,遠行,走向更遠,更廣闊的天地;深
層含義是兒女一路上在父母的呵護下,沐浴著親情,學習成長,追求著美好的生活,走向燦
爛的人生。
【解析】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人物情感分析。
結合第②段“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莘縣第一中學”和第③段“卻不知為何有一種莫名
的恐懼,似乎只有跟在父親身后才能獲得一絲安全感”可知,高中的時候,“我”依賴父親;
結合第⑤段“三年后,我到濟南上大學。從未去過濟南的父親依舊和我在村東頭坐上了開往
濟南的長途車。在省城生活學習了四年的我,變得自以為是,對父親的言語或行為頗有微詞,
常常打斷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氣壯地反駁”可知,這里表現“我”對父親言行的不敬,故可
概括:大學的時候,“我”對父親是有輕視,不屑的;
結合第⑥段“以致很多年后,當我再次回想這段往事,常常自責自己的幼稚和無知”可知,
多年后“我”后悔、自責當年的幼稚和無知;
結合第?段“時至今日,每次遠行,望著滿頭白發和滿臉皺紋的父母而心酸。他們曾帶我
走過人生的四季,領著我走過生命的十字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卻只能看著他們一
天天衰老,漸漸地離我而去”可知,“我”看到父母的蒼老而辛酸,回顧父母的付出,滿懷
感激。故可概括:現在,“我”滿懷感恩之情。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對句子的賞析。我們可以采用的答題模式是:此句運用了(修辭手法、人物描
寫方法、詞語)+表達效果(如生動形象、生動細膩)+寫出了的內容+表達的情感。題干要
求從修辭角度賞析。
“父親黑發卻變成了村北河溝里花白的蘆葦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父親的頭發比作
“花白的蘆葦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因歲月而變得衰老的樣子;“歲月用無情的刻刀
刻滿皺紋”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歲月擬人化,賦予歲月以人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
親隨歲月流逝而滿臉皺紋,衰老滄桑的樣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第⑤段“在省城生活學習了四年的我,變得自以為是,對父親的言語或行為頗有微詞,
常常打斷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氣壯地反駁。而父親無奈的目光總是默默地從我視線中移開,
然后低下頭緘默不語”,第⑥段“年少輕狂的我,從未真正體會過父親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可知,上大學后,“我”自以為是地打斷父親的言行,卻不知道此舉會傷害父親,也沒有體
會到父親內心的難受,更不明白父親不予計較的寬容與苦心。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從內容上來看,“她的生命植根在故鄉的院落,植根在故鄉的土地上,把生命最燦爛的時光
留給了子女,留給了莊稼”寫出了母親把全部心血都獻給了家庭,一生都未曾離開過故鄉。
由此可以看出母親重視親情、牽掛親人,有著甘心奉獻的樸實品質,表達了“我”對母親的
贊揚與感激之情。從結構上來看,由下文第?段寫的“我”有了自己的汽車后想帶父母遠行
和第?段寫的“我”給父母買電動三輪車的事情可知,第④段寫母親“她生命活動的半徑在
方圓十幾里的范圍內”,也是為下文寫這兩件事做了鋪墊。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標題的含義。分析標題的含義標題含義一般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兩個方面來分析。
表層含義即標題的字面意義,深層含義即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
表層含義:結合第②段“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莘縣第一中學。開學前一天清晨,天蒙
蒙亮,我和父親便步行到村東頭的路口等長途汽車”,第⑤段“三年后,我到濟南上大學。
從未去過濟南的父親依舊和我在村東頭坐上了開往濟南的長途車”,第⑦段的“大學畢業后,
我坐著長涂汽車從濟南回到故鄉,母親騎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到村東頭,站在瑟瑟的秋風中
等我”,第⑨段“多年過去了,我終于明白。父親默默地帶我走上更遠更廣闊的路,母親則
迎接我回到故鄉,回到溫暖的家”可知,父親陪“我”坐車送“我”去讀書,送“我”去走
向更廣闊的生命之旅。故表層含義指:父親陪“我”坐長途汽車去讀書,把“我”送到更廣
闊的天地;
深層含義:結合第?段“時光如長途汽車一去不返,只留下蹉坨的歲月”“而僅存不多的
時間都留給了兒孫,他們正乘著一輛破爛不堪的長途汽車搖搖晃晃地駛向生命的終點”可知,
把生命比成一趟列車;結合第?段“他們曾帶我走過人生的四季,領著我走過生命的十字
路口,最后走向人生的春天,我卻只能看著他們一天天衰老,漸漸地離我而去”可知,這里
的“春天”指的是生命的美好階段,“生命的十字路口”指的是生命的選擇路口,“生命之
車”比喻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呵護和關愛。故深層含義是指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親情的關愛
呵護下,“我”一路學習成長,逐漸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去追求更光明的未來,更美好的人
生。
閱讀名著相關內容,完成小題。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①話說遂公孫招贅魯府,見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還不知小姐又是個才女。且他這
個才女,又比尋常的才女不同。魯編修因無公子,就把女兒當作兒子,五六歲上請先生開蒙,
就讀的是《四書》《五經》;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教他做“破題”“破承”“起講”“題比”“中比”成篇。那先生督課,同男子一樣。這小
姐資性又高,記性又好。到此時,王、唐、瞿、薛,以及諸大家之文,歷科程墨,各省宗師
考卷,肚里記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來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團錦簇。魯編修每常嘆道:
“假若是個兒子,幾十個進士、狀元都中來了!”閑居無事,便和女兒談說:“八股文章若
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
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小姐聽了父親的教訓,曉
妝臺畔,刺繡床前,擺滿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人家送來的詩詞歌
賦,正眼兒也不看他。家里雖有幾本甚么《千家詩》《解學土詩》《東坡小妹詩話》之類,倒
把與伴讀的侍女采蘋、雙紅們看;閑暇也教他諳幾句詩,以為笑話。
②此番招贅進蓬公孫來,門戶又相稱,才貌又相當,真個是“才子佳人,一雙兩好”。
料想公孫舉業已成,不日就是個少年進士。但贅進門來十多日,香房里滿架都是文章,公孫
卻全不在意。小姐心里道:“這些自然都是他爛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爾,
正貪歡笑,還理論不到這事上。”又過了幾日,見公孫赴宴回房,袖里籠了一本詩來燈下吟
哦,也拉著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時還害羞,不好問他,只得強勉看了一個時辰,彼此睡下。
到次日,小姐忍不住了,知道公孫坐在前邊書房里,即取紅紙一條,寫下一行題目,是“身
修而后家齊”,叫采蘋過來,說道:“你去送與姑爺,說是老爺要請教一篇文字的。”公孫
接了,付之一笑,回說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況到尊府未經滿月,要做兩件雅事;這樣
俗事,還不耐煬做哩。”公孫心里只道說,向才說這樣話是極雅的了,不想正犯著忌諱。
③當晚,養娘走進房來看小姐,只見愁眉淚眼,長吁短嘆。養娘道:“小姐,你才恭喜,
招贅了這樣好姑爺,有何心事,做出這等模樣?”小姐把日里的事告訴了一遍,說道:“我
只道他舉業已成,不日就是舉人、進士;誰想如此光景,豈不誤我終身!”養娘勸了一回。
公孫進來,待他詞色就有些不善。公孫自知慚愧,彼此也不便明言。從此啾啾唧唧,小姐心
里納悶。但說到舉業上,公孫總不招攬。勸的緊了,反說小姐俗氣。小姐越發悶上加悶,整
日眉頭不展。夫人知道,走來勸女兒道:“我兒,你不要恁般呆氣。我看新姑爺人物已是十
分了;況你爹原愛他是個少年名士。”小姐道:“母親,自古及今,幾曾看見不會中進士的
人可以叫做個名士的?”說著,越要惱怒起來。夫人和養娘道:“這個是你終身大事,不要
如此。況且現放著兩家鼎盛,就算姑爺不中進士,做官,難道這一生還少了你用的?”小姐
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依孩兒的意思,總是自掙的功名好,靠著祖
父,只算做不成器!”夫人道:“就是如此,也只好慢慢勸他。這是急不得的。”養娘道:
“當真姑爺不得中,你將來生出小公子來,自小依你的教訓,不要學他父親,家里放著你恁
個好先生,怕教不出個狀元來?就替你爭口氣。你這封誥是穩的。”說著,和夫人一齊笑起
來。小姐嘆了一口氣,也就罷了。落后魯編修聽見這些話,也出了兩個題請教公孫。公孫勉
強成篇。編修公看了,都是些詩詞上的話,又有兩句像《離騷》,又有兩句“子書”,不是
正經文字;因此,心里也悶,說不出來。卻全虧夫人疼愛這女婿,如同心頭一塊肉。
(節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
18-閱讀選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梳理故事情節。
充滿期待一()—滿心失望一()
19.《儒林外史》寫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請結合選文,探究其諷刺藝術。
【答案】18.①產生懷疑②無奈接受
19.示例:(1)善用對比夸張,使諷刺強烈:家道鼎盛,知書達理,理家有道的魯小姐本應
婚姻幸福、生活美滿,卻偏偏醉心功名,望夫成龍,而把日子過得很壓抑痛苦;藻公孫祖、
父二代淡泊功名,不想讓后輩再受科舉的危害,卻不想家里娶到一個熱衷功名的媳婦,可見
功名盛行的科舉時代,人人深受其毒,不能獨善其身。
(2)善抓日常細節,使丑態畢露:如魯編修每常嘆道:“假若是個兒子,幾十個進士、狀
元都中來了!”一句日常慨嘆之語,可見魯編修一生迷戀科舉功名,至死不悟。
(3)善運白描手法,使真切傳神:如小姐聽了父親的教訓,曉妝臺畔,刺繡床前,擺滿了
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只寥寥幾語,便見其從小家教之嚴,科舉文化
毒害之深。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梳理故事情節。
根據第②段“小姐心里道:'這些自然都是他爛熟于胸中的了。'又疑道:'他因新婚燕爾,
正貪歡笑,還理論不到這事上。'又過了幾日,見公孫赴宴回房,袖里籠了一本詩來燈下吟
哦也拉著小姐并坐同看。小姐此時還害羞不好問他只得強勉看了一個時辰彼此睡下”,
“公孫接了,付之一笑,回說道:'我于此事不甚在行。況到尊府未經滿月,要做兩件雅事;
這樣俗事,還不耐煩做哩。’公孫心里只道說,向才說這樣話是極雅的了,不想正犯著忌諱”
可知,魯小姐對公孫能力產生了懷疑;
根據第③段“說著,和夫人一齊笑起來。小姐嘆了一口氣,也就罷了”可知,魯小姐對公孫
無奈接受。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內容的分析。
根據第③段“但說到舉業上,公孫總不招攬。勸的緊了,反說小姐俗氣。小姐越發悶上加悶,
整日眉頭不展”“況且現放著兩家鼎盛,就算姑爺不中進士,做官,難道這一生還少了你用
的”可知,善用對比夸張,使諷刺強烈:家道鼎盛,知書達理,理家有道的魯小姐本應婚姻
幸福、生活美滿,卻偏偏醉心功名,望夫成龍,而把日子過得很壓抑痛苦;
根據第①段“魯編修每常嘆道:’假若是個兒子,幾十個進士、狀元都中來了!'”可知,
善抓日常細節,使丑態畢露:如魯編修每常嘆道:“假若是個兒子,幾十個進士、狀元都中
來了!”一句日常慨嘆之語,可見魯編修一生迷戀科舉功名,至死不悟;根據第①段“小姐
聽了父親的教訓,曉妝臺畔,刺繡床前,擺滿了一部一部的文章;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
人家送來的詩詞歌賦,正眼兒也不看他”可知,善運白描手法,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理工大學《形體與舞蹈IV》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農林學院《面向對象應用開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工建筑物(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文理學院《模擬電子技術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燕山大學《英語4》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宿州航空職業學院《結構檢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數據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夏令營合作合同協議
- 工程人工承包合同
- 養老院聘用合同書
- (一模)桂林市、來賓市2025屆高考第一次跨市聯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詳解)
- 四川省宜賓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 北京市消防條例解讀
- 電纜溝、電纜管、電纜井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公務員考試中財務知識的考察試題及答案
- 治理鹽堿可行性報告
- 部編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卷(有答案)
- 《人工智能技術基礎》課件-第六章 知識圖譜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Unit 4 學情調研測試卷(含答案)
- DL∕T 1751-2017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余熱鍋爐運行規程
- 醫院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