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縣大龍水電站環評_第1頁
順昌縣大龍水電站環評_第2頁
順昌縣大龍水電站環評_第3頁
順昌縣大龍水電站環評_第4頁
順昌縣大龍水電站環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37—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順昌縣大龍水電站項目代碼2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地理坐標(117度34分30.984秒,27度0分38.879秒)建設項目行業類別四十一、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88、水力發電4413用地(用海)面積(m2)/長度(km)用地面積268.04m2建設性質R新建(遷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R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順昌縣財政局順昌縣水利局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順計[2003]57號,順政水[2015]134號總投資(萬元)190.72環保投資(萬元)15環保投資占比(%)7.86施工工期無是否開工建設□否R是:順昌縣大龍水電站于1970年建成投產,1999年進行改造,2017年8月對水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改造,2018年2月30日完成調試并投入運行。順昌縣大龍水電站投入運營至今均未依法辦理環評相關手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項目無需接受行政處罰。根據省水利廳小水電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工作要求及福建省順昌縣水利局《關于印發順昌縣127座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一站一策”整改方案的通知》(順政水[2018]92號)(詳見附件5),該水電站建設項目屬于127座整改電站之一,目前電站已完成整改(詳見附件7),本次為補辦環評審批手續。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影響類)(2021年試行)》,引水式水電站需設置地表水影響專項評價,項目已設置地表水環境影響專項評價,詳見附錄一。規劃情況1、《南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富屯溪、建溪流域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流域綜合規劃的通知》(南政辦〔2017〕142號);2、《南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平市“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南政辦〔2016〕127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南平市環境保護局,批文號:南環保審[2015]22號。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1)與富屯溪流域綜合規劃符合性分析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富屯溪、建溪流域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流域綜合規劃的通知》(南政辦〔2017〕142號),關于水利發電規劃原則同意《規劃》提出的電站梯級開發方案,對列為規劃新建的電站暫緩建設,待相關行政許可條件成熟后再單獨報批,安排建設,規劃進行增效擴容、改造的電站應符合《關于開展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閩水農電〔2012〕1號)的要求。項目位于富屯溪(南平境內)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慈悲溪流域。根據《富屯溪流域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流域綜合規劃》,慈悲溪(含河坑溪、石湖溪、羅坊溪)規劃電站10座,分別是慈悲溪干流的雙溪口電站(已建)、宋厝電站(已建,進一步論證)、上坊電站(已建)、大龍電站(已建,進一步論證);河坑溪支流的半坑電站(已建,進一步論證)、慈悲一級電站(已建);羅坊溪上的干山電站(已建)、天宏電站(已建)、良坊電站(已建);石湖溪上余富電站(已建,進一步論證)。項目屬于慈悲溪流域已建電站,大壩經安全論證尚有10年以上使用年限,項目增效擴容改造不改變大壩運行工況、不增加水庫庫區淹沒、不改變水庫主要特性、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符合《關于開展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閩水農電〔2012〕1號)的要求,符合《富屯溪流域5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流域綜合規劃》中的相關要求。(2)與富屯溪流域綜合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符合性分析本項目位于富屯溪流域,根據《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本項目(順昌縣大龍水電站)屬于規劃中進一步論證電站(存在減(脫)水段,未保證下泄最小生態流量)。根據《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2014年11月)中意見:①該電站被列入327座違規小水電;②根據閩環保評[2011]64號文,該電站不符合環保要求;③根據閩水辦[2011]21號文,該電站符合防洪安全要求;④根據閩政[2013]31號文,對符合防洪安全但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由各設區市政府組織進一步充分論證提出具體處理意見。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水電資源開發管理的意見》(閩政〔2013〕31號),對符合防洪安全但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由設區市政府組織進一步充分認證提出具體處理意見。根據《順昌縣人民政府關于順昌縣水電站清理整治調查評估情況的報告》(順政綜〔2022〕25號)、《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報送南平市水電站清理整治評估報告審查意見的函》(南政函〔2022〕22號),大龍水電站被列入整改類電站,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平市水電站清理整治行動組織實施方案的通知》(南政辦發明電〔2021〕59號)列入整改類電站,建設運行相關審批手續不全的水電站,按照管理權限,由市或縣(市、區)對口職能主管部門根據綜合評估意見以及整改措施落實情況,依法查處,并指導水電站業主辦理完善有關審批手續,限期完成。根據省水利廳小水電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工作要求及福建省順昌縣水利局《關于印發順昌縣127座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一站一策”整改方案的通知》(順政水[2018]92號)(詳見附件10),該水電站建設項目屬于127座整改電站之一。項目于2018年5月制定了《順昌縣大龍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一站一策”改造方案》(詳見附件11),2020年11月10日順昌縣水利局、順昌縣環保局對水電站減水斷流問題整改成果進行現場核查(詳見附件12),項目通過泄洪閘小開度泄流,并且安裝在線監控及視頻裝置,同意上報驗收。2020年12月8日,順昌縣水利局、南平市順昌生態環境局、順昌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順昌縣發展和科技局組成整改預驗收組,對水電開發造成的減水斷流問題推動解決不力整改任務開展整改工作預驗收,根據驗收組成員意見,順昌縣對水電開發造成的減水斷流問題推動解決不力問題措施已落實,整改目標已達到,完成整改任務。根據2021年福建省中央環保督查結果(詳見附件13、附件14),南平市5萬千瓦以下水電站實際為940座,其中744座完成下泄設施改造及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并接入福建省生態流量監控考核系統平臺,有效解決了水電站導致的減水脫流問題,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原則上同意電站予以保留。本項目屬于上述744座完成下泄設施改造水電站之一,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綜上分析,順昌縣大龍水電站完成下泄設施改造及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并接入福建省生態流量監控考核系統平臺,有效解決了水電站導致的減水脫流問題,從而符合區域生態環保要求,地方政府原則上同意保留該電站,因此經前期整改后,大龍水電站目前能符合富屯溪流域綜合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的相關環保要求。其他符合性分析(1)與國家能源局“十三五”水電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符合性分析相關內容:“優化小水電改造思路。實施各類擴機增容、增效擴容等小水電改造,按照現行有效的環保標準進行環境論證和項目環評,增加環保措施,加大生態流量。”本項目于1970年建成投產,原裝機400kw。2017年8月對水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改造,本次改造維持原有大壩、引水系統運行工況不變,防洪標準不變,不對電站水工建筑物進行改造,僅對機電設備進行改造。項目通過泄洪閘小開度泄流,以滿足最小下泄流量0.083m3/s的要求,并且安裝在線監控及視頻裝置。符合性分析:雖然項目建成早于規劃期,但可符合國家能源局“十三五”水電發展規劃。(2)與《南平市“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2016年-2020年)》符合性分析相關內容:“除以防洪、供水、灌溉等為主兼顧發電的水資源開發項目外,原則上不再新建水電站。對區域生態影響大的小水電,實行有序關停退出。鼓勵不改變生態環境、不增加水庫庫區、不改變水庫主要特性的水電站進行技改增效,促進水資源進一步得到科學、充分的利用。”符合性分析:本項目屬流域綜合規劃環評中需進一步論證的已建電站之一,目前本項目已按相關要求安裝了“電站生態流量監控系統”并與相關部門聯網,且在壩址處安裝攝像頭,實時監控下泄流量,以保證最小生態流量保質保量的下泄;攔河壩設溢流堰、沖砂閘,引水渠前端設生態閘,沿途設有沖砂閘、節制閘,正常情況下根據“電站生態流量監控系統”實時監控的下泄流量情況,調節沖砂閘、節制閘開度向下游河道泄放生態流量,以更好的保證所需的下泄流量不小于0.083m3/s,同時,電站的實施可充分利用水利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電站已運行多年,周邊及沿線的生態環境已基本恢復。因此,本項目與《南平市“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2016年-2020年)》相符合。(3)與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符合性分析功能區劃內容:根據《順昌縣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本項目所處生態功能區劃涉及順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遺產和林業生態環境生態功能小區(120472103),生態功能區劃及保護要求見表1-1和附圖4。表1-1順昌縣生態功能區劃一覽表生態功能小區主導功能及重點范圍順昌西部中、低山、丘陵重要文化遺產和林業生態環境生態功能小區(120472103)主導功能:重要文化遺產。重點:加強天然林的管育(36001-36003,36024,36039),強化寶山風景區(24002)和七臺山旅游生態影響區(33006)的景區建設和重點景觀保護。干山、土壟、武坊、甲頭、慈悲等大干鎮西北部地區,面積約125.63平方公里。協調性分析:項目不位于寶山風景區和七臺山旅游生態區,電站建設期的生態環境影響都已經得到了恢復,水庫周邊森林植被覆蓋率高,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符合功能要求。因此,項目建設與該區域水土保持的主導功能定位相符,與《順昌縣生態功能區劃》相協調。(4)與水電業政策法規符合性分析與水力開發有關的政策法規及相關規定見表1-2。表1-2與政策法規及相關規定對比序號相關文件主要政策內容項目與政策符合性比對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四、電力:1、大中型水力發電及抽水蓄能電站電站現狀已安裝下泄流量系統,用于生態流量下泄,且已安裝流量計及在線監控系統,可以保證最小生態下泄流量。項目不屬于限制類,符合當前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無下泄生態流量的引水式水力發電”為限制類2《關于有序開發小水電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的通知》(環發[2006]93號)1、做好小水電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依法實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2、嚴格小水電項目建設程序和準入條件,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3、強化后續監管,落實各項生態保護措施4、擴大公眾參與,強化社會監督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依法實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落實了生態下泄流量3《關于進一步加強水電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環辦[2012]4號)進一步強調水電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積極發展水電要在“生態優先、統籌考慮、適度開發、確保底線”的原則指導下,全面落實水電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項目落實水電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了生態下泄流量“……對部分生態脆弱地區和重要生態功能區,要根據功能定位,實行限制開發;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及其他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原則上禁止開發水電資源。……”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敏感區域,符合要求4《關于深化落實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通知》(環發[2014]65號)1、河流水電規劃應統籌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2、水電項目建設應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3、切實做好移民安置環境保護工作4、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實施保障機制5、加強水電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監督管理本項目不涉及環境敏感問題,落實了下泄流量等環境保護措施,項目不涉及移民,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障機制健全,下泄流量監督管理完善5《關于加強水電站運行管理的通知》(閩政辦[2011]146號)水電站技術改造應在保證大壩運行工況不變的情況下,對引水建筑物、發電廠房、機電設備、下泄流量監控裝置等進行技術改造,同時應滿足以下條件:1.大壩需經安全論證尚有10年以上使用年限;2.不增加水庫庫區淹沒;3.不改變水庫主要特性;4.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不影響生態環境。本項目1.大壩經安全論證尚有10年以上使用年限;2.不增加水庫庫區淹沒;3.不改變水庫主要特性;4.不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不影響生態環境。6《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規范水電資源開發管理的意見》(閩政[2013]31號)1、嚴格控制影響生態環保的新建水電項目:不符合規劃或位于未經規劃流域的水電站開發項目,各級各部門不得審批建設。繼續嚴格控制以發電為主的水電站新建項目…2、穩步推進現有水電站技術改造:支持現有水電站對引水建筑物、發電廠房、機電設備、送出工程、下泄流量監控裝置等進行技改,實施增效擴容,消除安全隱患,提高水電能效,改善水環境。對運行時間已達到設計年限、且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水電站,有關部門不得受理延續運行年限的申請,不得批準其進行技改,由當地政府依法依規組織拆除。本項目不屬于新建水電站,電站現狀已安裝下泄流量系統,用于生態流量下泄,且已安裝流量計及在線監控系統,可以保證最小生態下泄流量0.083m3/s,運行時間還未達到設計年限,因此本項目符合該要求。(5)與《水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原則(試行)》符合性分析表1-3《水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原則(試行)》對比分析序號原則內容符合性分析1第二條項目符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滿足流域綜合規劃、水能資源開發規劃等相關流域和行業規劃及規劃環評要求。符合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本電站為需進一步論證電站(脫水段長且占所在河道比例高,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項目落實了下泄流量的整改措施,減小對生態環境影響2第三條工程布局、施工布置和水庫淹沒原則上不占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永久基本農田等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占用區域和已明確作為棲息地保護的河流和區域,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要求相協調,且不對上述敏感區的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主要保護對象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永久基本農田等敏感區域3第四條項目改變壩址下游水文情勢且造成不利生態環境影響的,應提出生態流量泄放等生態調度措施,明確生態流量過程、泄放設施及在線監測設施和管理措施等內容。電站現狀已安裝下泄流量裝置,用于生態流量下泄,且已安裝流量計及在線監控系統,可以保證最小生態下泄流量4第五條項目對魚類等水生生物洄游、重要三場等生境、物種及資源量等造成不利影響的,應提出棲息地保護、水生生物通道、魚類增殖放流等措施。不涉及水生生物洄游、重要三場等生境5第六條項目對珍稀瀕危等保護植物造成影響的,應采取工程防護、異地移栽等措施…。不涉及珍稀瀕危植物、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6第七條項目施工組織方案具有環境合理性,對棄土(渣)場等應提出防治水土流失和施工跡地生態恢復等措施…。水電站已運行多年,經過多年植被恢復。目前施工場地已被平整并復墾綠化,恢復至和周圍地表植被統一的狀態。7第八條項目移民安置,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的,應提出生態保護、污水處理與垃圾處置等措施。無移民安置8第九條項目存在外來物種入侵或擴散、相關河段水體可能受到污染或產生富營養化等環境風險的,應提出針對性風險防范措施和環境應急預案編制要求。本項目未出現上述環境風險9第十條項目為改、擴建的,應全面梳理現有工程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全面有效的整改方案。本項目為已建項目10第十一條按相關導則及規定要求,制定生態、水環境等監測計劃,并提出根據監測評估結果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或優化環境保護…提出運營期生態、水環境環境監測計劃11第十二條對環境保護措施進行了深入論證,明確措施實施的責任主體、投資、進度和預期效果等。對環保措施進行了可行性論證并估算(6)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水電站清理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符合性分析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水電站清理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1〕38號)要求,按照退出、整改、完善三類,實施水電站分類整治。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違規水電站,限期在2022年底前退出;審批手續不全、影響生態環境的水電站,限期在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允許正常運營的水電站要持續完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提升運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根據《順昌縣水電站清理整治核查評估報告》及《順昌縣水電站清理整治核查評估報告生態破壞情況及項目環評部分審查評估意見》,大龍水電站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及其規劃環評結論,已取得立項批復,已辦理了取水許可證、土地使用手續、林地使用手續,有達標泄放最小下泄流量等,但電站未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手續及環評驗收,根據福建省水利廳、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福建省發展改革和委員會《關于印發福建省水電站清理整治綜合評估工作指南的通知》(閩水辦〔2021〕9號),大龍水電站行政許可手續不全,需完善有關手續,列入整改類電站。我單位已按相關要求委托睿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對大龍水電站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綜上,項目符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水電站清理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21〕38號)要求。與《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年7月29日)符合性分析根據《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年7月29日)要求,禁止新建、擴建以發電為主的水電站項目。已開發建設的水電站應當按照下泄流量在線監控裝置,執行最小生態下泄流量和調水方案的有關規定。項目屬于已開發建設的水電站,電站采用泄洪閘小開度泄流,并完成了最小下泄流量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并接入福建省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控考核系統,2021年全年累計達標率99.97%。綜上,項目符合《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年7月29日)要求。與《水資源調度管理辦法》(水調管〔2021〕314號)符合性分析根據《水資源調度管理辦法》(水調管〔2021〕314號)要求:開展水資源調度,應當優先滿足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態用水,統籌農業、工業用水以及水力發電、航運等需要;區域水資源調度應當服從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水力發電、航運等調度應當服從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大龍水電站庫區主要功能為發電、灌溉,灌溉用水主要從電站尾水處引水,庫區至電站之間減水段無灌溉用水,項目電站發電優先保證基本生態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剩余水量用于發電,符合《水資源調度管理辦法》(水調管〔2021〕314號)要求。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①生態保護紅線項目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南平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為7641.98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29.05%。生態保護紅線最終面積與比例以省政府發布結果為準。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福建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調整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17]80號),福建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調整工作方案如下:“二、調整范圍和內容(四)調整禁止開發區域納入的內容。根據科學評估結果,將評估得到的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極敏感區進行疊加合并,并與以下保護地進行校驗,形成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疊加圖,確保劃定范圍涵蓋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育區和核心景觀區;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濕地公園的濕地保育區和恢復重建區;飲用水水源地的一級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等。以及“(五)調整生態公益林等其他需要納入紅線的保護地納入范圍。此前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作為一個單獨的紅線保護類型,調整以后不再單列。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根據生態功能重要性,將有必要實施嚴格保護的各類保護地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主要涵蓋:國家一級公益林、重要濕地、沙(泥)岸沿海基干林帶等重要生態保護地。”項目建設區未涉及生態保護紅線,項目已建成運行多年,施工期產生的生態影響也已基本恢復;占地面積小,運行期間基本無污染物排放,能夠確保生態功不降低、面積減少性質改變。因此,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不沖突。②環境質量底線A、水環境質量底線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水環境質量目標為:到2025年,全市地表水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均達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本項目所在地屬于其中劃定的水環境一般管控區。水環境一般管控區以維持區域水質和水生態現狀為基本目標,限制新建、擴建污染嚴重工業項目,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發展。落實普適性治理要求,確保污染達標排放。本項目生活污水用于周邊林地施肥不外排,根據監測數據表明,慈悲溪水環境質量能夠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符合水環境一般管控區要求。B、大氣環境質量底線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環境空氣質量目標為:到2025年,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水平,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保持22μg/m3以下,臭氧超標天數有所下降。本項目所在地屬于其中劃定的大氣一般管控區:以產業轉型、污染減排為主。本項目運營期無廢氣排放,根據順昌縣人民政府發布的《順昌縣2020年11月城區空氣質量狀況報告》,順昌縣屬于空氣環境質量達標區,符合大氣一般管控區要求。C、土壤環境風險防控底線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土壤環境風險防控目標: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3%,本項目所在地屬于土壤一般管控區,管控目標為嚴格空間布局約束,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本項目已建成并運行多年,工程運營期間無廢水、固廢等向土壤環境排放,在全面落實防控措施的情況下,物料或污染物的地面漫流對土壤影響較小,符合土壤一般管控區要求。③資源利用上線根據《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A、水資源利用上線順昌縣至2025年水資源利用上線為1.90億立方米。本工程屬于水電站建設項目,項目利用慈悲溪豐富的水資源發電,實現多年年均發電量233.2萬kwh,有效的利用了水資源,可提高地區資源利用上線的額度,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B、土地資源利用上線南平市土地資源重點管控區集中分布于富屯溪、建溪流域、武夷山河源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本項目不屬于南平市土地資源重點管控區。項目位于福建省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電站已建成并營運多年,不新增用地,不會突破土地資源利用上線。C、能源資源利用上線項目所在地不屬于成果報告中劃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項目為水力發電項目,項目運行過程無廢水、廢氣排放,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來發電,減少燃煤發電產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與南平市能源資源利用上線要求相符。綜上,本項目建設符合《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南政綜〔2021〕129號)中資源利用上線的要求。(4)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對照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福建省第一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閩發改規劃[2018]177號),本項目已按要求安裝生態下泄流量計,確保最小下下泄流量0.083m3/s,并配套在線監控裝置,保證下游河段生態用水。根據《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大龍水電站屬于進一步論證的已建水電站,因此,本項目不屬于禁止或限制類項目,可見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環境準入要求。同時,對照《南平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平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本項目位于順昌縣一般管控單元,對照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項目不在順昌縣一般管控單元空間布置約束控范圍內,符合準入要求。適用范圍準入要求本項目情況符合性順昌縣一般管控單元空間布局約束1、一般建設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通過自然資源部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依法依規報國務院批準。嚴禁通過擅自調整縣鄉國土空間規劃,規避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審批。2、不得將確需退耕還林還草的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不得將已退耕還林還草的土地納入土地整治項目,不得擅自將永久基本農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和坡改梯耕地納入退耕范圍。3、禁止隨意砍伐防風固沙林和農田保護林。4、禁止在鄰近基本農田區域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具有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或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5、嚴格控制新建、擴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等高污染、高風險的涉氣項目。6、限期搬遷或關停單元內布局不合理、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污染企業。本項目為水力發電項目,位于順昌縣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項目不占用基本農田,2003年6月取得本項目立項的批復》(順計[2003]57號),建設與空間布局約束要求不相沖突符合綜上所述,項目選址和建設符合“三線一單”控制要求。二、建設內容地理位置順昌縣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西部,北緯26°38′~27°12′,東經117°29′~118°14′,面積1985km2。東北與建陽、建甌相銜,東南與延平相鄰,南與沙縣接壤,西與將樂毗鄰,縣域面積1985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街道)、130個行政村,人口24萬,常住人口19萬。交通便利,鷹廈鐵路、寧光高速公路、316國道、528國道貫通全境。順昌縣大干鎮位于順昌縣西北部,富屯溪中段,東經117°30′-118°14′,北緯26°39′-29°12′之間。東北與順昌縣埔上鎮相連,北與邵武市洪墩、衛閩兩鎮交界,西南與將樂縣萬安、安仁兩鄉毗鄰,南與順昌縣元坑鎮和將樂縣的高塘鎮接壤,東南與順昌縣水南鎮相依。距離縣城21公里,屬三縣(市)邊陲之地。全鎮土地面積209.4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山地面積26.53萬畝。轄13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73個村民小組,48個自然村。順昌縣大龍水電站廠房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7′19″,北緯26°53′36″,距大干鎮22公里,距順昌縣城43公里,項目地理位置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工程概況順昌縣大龍水電站位于大干鎮慈悲村境內,為慈悲溪徑流引水式電站,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9平方公里,壩高3.8m,庫區無調節性能,主要功能為發電、灌溉,主要灌溉區位于項目電站下游,從電站尾水引水。該電站于1970年建成投產,原裝機400kw,毛水頭35.49m,設計水頭34.04m,電站投產以來多年平均發電量為233.2萬kwh。經過多年運行表明,慈悲大龍水電站電站運行年限久,機組設備在性能和結構方面都已陳舊、事故增多、檢修頻繁,設備陳舊,技術落后,自動化程度低,效率低下。為了充分利用水能,讓該電站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2017年8月對建設的那為對水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改造,本次改造維持原有大壩、引水系統運行工況不變,防洪標準不變,不對電站水工建筑物進行改造,僅對機組設備改造和土建部分改造。改造后,裝機800kw(2×400kw),年均發電量315.9萬kW?h,設計水頭34.04m,年利用小時4013小時。2、建設內容:項目主要包括攔水工程、引水工程、發電工程及其配套環保工程等,項目主要建設內容詳見表2-1。表2-1項目主要建設內容一覽表工程項目項目組成備注主體工程攔河壩引水壩頂高程238.673m,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壩長25米,最大壩高為3.8m,左岸設有兩扇閘門,一扇為沖沙閘門,高3.5米,寬1.8米;另一扇為渠道進口閘門,高為1.7米,寬為2米,閘門設有攔污粗柵已建引水渠道引水渠道總長1740m,渠道斷面尺寸上寬2.8m下寬1.8m高1.7m,為了減少渠道長度,沿途開挖隧洞一座,長110m,隧洞為鋼筋砼襯砌,斷面矩形寬2m高1.5m,建渡槽三座總長410m,斷面矩形寬2m高1.5m,為減小渡槽與隧洞尺寸,降低工程造價,其坡降取1.5‰,其余取1‰。2017年改造時,引水渠沿線增設一座沉沙池,沉沙池面寬10m,深3.8m,寬深比為2.63已建壓力前池寬度為9.6m,長度為20m,設有排沙閘和攔污柵;前池為C20砼結構已建壓力管道壓力鋼管兩根直徑均為1000mm,壁厚10mm,單根管長71.5m,一機一根管道已建發電廠房電站橫向分為主廠房和副廠房,主廠房20.24×8m,副廠房長18m,寬5.5m;裝機容量800kW(2*400KW),2臺水輪機、2臺發電機已建升壓站升壓站為戶外型,布置在廠房南側,主變壓器采用落地式布置已建尾水構筑物發電廠房后2m排入慈悲溪已建輔助工程辦公、宿舍用房主副廠房上層設職工宿舍,用于員工辦公休息已建公用工程供電慈悲村現有電網已建供水山澗水已建臨時工程施工場地工程設置1個臨時施工場地,臨時施工場地目前已完成生態回復施工期時建設,現已拆除施工道路利用原有鄉村道路/環保工程化糞池本電站廠房已建有1個5m3的化糞池已建生態流量下泄設置本電站是直接引用慈悲溪地表水發電,電站通過機組發電或開啟攔河壩泄水閘門保證最小下泄生態流(0.083m3/s),并配套在線監控裝置已建危廢暫存間規范化危廢暫存間(5m3)新建(本次整改建設)3、主要工程參數:主要工程參數詳表2-2。表2-2項目工程特性一覽表大龍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后特性表指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一、流域特性壩址以上集雨面積km229多年平均降雨量mm1700多年平均徑流深mm808多年平均流量m3/s0.828設計洪水流量5%m3/s297校核洪水流量0.5%m3/s361二、電站特性設計水頭m34.04最大水頭m35.12最小水頭m32電站裝機容量kw800機組數目臺2保證出力70%kw204多年平均電能萬kWh315.9裝機年利用小時數h4013三、水壩特性漿砌重力壩高m3.8壩寬m25.4四、啟閉設備排沙閘門啟閉機臺2型號QPQ5進口閘門啟閉機臺1型號QPQ5壓力池閘門啟閉機臺1型號QPQ5五、廠房特性廠房長m20.24廠房高m14.5廠房寬m13.74六、水輪機特性水輪機型號HLa244-WJ-50額定出力kw453.1額定轉速n1000設計水頭m34.04設計流量m3/s1.53真機效率%88裝機臺數臺2調速器臺YWT-200吸出高程Hs(m)3.22七、發電機特性發電機型號SFW400—6/850額定容量kw400額定電壓V400額定電流A721.69額定轉速轉/分1000勵磁電壓V31勵磁電流A159.5勵磁方式無刷勵磁八、變壓器特性型式S9—1000/10額定容量kvA1000額定電壓kv10/0.4工程等級本項目工程為低壩引水式徑流開發電站,總裝機容量800kW。根據水利部SL252-2000《水力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本工程屬V等工程,引水壩、引水渠道、壓力鋼管、發電廠房及升壓站等主要建筑物為5級。電站廠房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50年一遇洪水校核。攔水壩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洪水一遇校核。5、工程運行方式:圖2-1工程運行方式圖簡介:項目電站發電采用攔水壩攔水引水,通過渠道將水引到壓力前池,得到水頭,水流通過壓力管道進入水輪機,將其水勢能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變為電能,電能通過變壓器調整輸送到電網。整個生產過程不會改變水的物化性質。總平面及現場布置順昌縣大龍水電站廠房及水壩均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為徑流引水式電站。順昌縣大龍水電站主要由攔河壩、發電引水系統、發電廠房、升壓站、電站辦公樓等建筑物組成。引水渠道位于慈悲溪右岸,發電廠房位于壩址下游1.6km慈悲溪右岸,升壓站位于發電廠房南側。主要生產設施平面示意圖詳見附圖2,站房平面布置圖詳見附圖3。施工方案順昌縣大龍水電站于1970年建成投產,1999年進行擴建,2017年8月對水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改造,2018年2月30日完成調試并投入運行。施工期回顧如下:(1)施工條件順昌縣大龍水電站攔河壩建在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此處上游地形較開闊,庫容條件好,下游較窄且巖基裸露,可以節省大壩工程量。廠址位于壩址下游約1.6km的慈悲溪右岸。工程的基礎設施包括攔河壩、引水系統、廠房對外交通道路及輸電線路等。慈悲村公路可通至電站,可以滿足壩址施工材料和設備運輸要求,不另設施工便道。(2)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均采用天然建筑材料,主要的建筑材料有土料、塊石料和砂石料等。塊石、條石、碎石、砂通過外購獲得。(3)施工用地和供水施工供電:工程壩區用電取自慈悲村現有380V民用電。施工供水:施工用水取自周邊山澗水。(4)施工場地布置施工場地利用電站原有場地、房屋建筑等。地形較開闊可以滿足本工程施工布置需要。(5)棄渣場工程不設棄渣場。其他(1)水庫淹沒本項目為徑流開發水電站,壩高3.8m,無明顯庫區,回水段較短,無淹沒區,不涉及移民安置和新增占地。(2)工程占地工程中臨時渠系工程、壓力管道工程和廠房及升壓站工程占地268.04m2。占地主要包括施工臨時設施用地(主要為各功能區的臨時生活辦公區、施工生產區、施工材料倉庫等)等的用地。(3)移民安置項目不淹沒房屋,不需要人口搬遷,不存在移民安置問題。

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環境現狀3.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為了了解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有關要求,2020年11月(2020.11.1~2020.11.30)順昌縣環境空氣自動站有效監測天數30天,空氣質量指數(AQI)范圍22~63,空氣質量保持良好,優良天數100%,其中:優19天,良11天,首要污染物為PM10,詳見圖3.1-1。圖3-1順昌縣2020年11月城區空氣質量狀況報告截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的6.2.1.2要求:“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可采用評價范圍內國家或地方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中評價基準年連續1年的監測數據,或采用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數據”,本此評價選取順昌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環境空氣質量環境狀況信息,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的要求,環境現狀監測數據可行。3.2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根據福建省創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27~28日對慈悲溪流域水質監測結果,各項水質監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III類水質標準,水質現狀良好。具體評價過程詳見附錄一地表水環境影響專題評價。3.3聲環境質量現狀為了解本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質量現狀,福建省創新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于2021年10月27日對站房廠界聲環境進行監測(檢測結果詳見附件17),監測點位見圖3-2,監測結果見表3-1。表3-1區域噪聲環境監測結果一覽表監測點位監測值(Leq)晝間(dB)夜間(dB)N1項目東側廠界外1m54.347.3N2項目南側廠界外1m54.849.3N3項目西側廠界外1m53.746.8N4項目北側廠界外1m52.045.9執行標準6050根據監測結果可知,電站房廠界四周的晝間、夜間噪聲可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良好。圖3-2噪聲監測點位圖3.4生態環境現狀評價(1)調查范圍庫區(回水段)及壩址下游脫減水段(1600m)、輸水線路等占地區域及其周邊500m范圍內生態環境現狀。(2)調查內容調查內容包括工程評價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植被類型及分布狀況、保護植物及古樹名木、陸生動物資源及分布、珍稀保護動物等陸生生態現狀情況;魚類資源、底棲生物、珍稀保護物種等水生生態現狀情況。(3)調查方法陸生植被:在調查過程中,確定評價范圍內的植物種類及資源狀況、珍稀瀕危植物的種類及生存狀況。實地調查采取樣方調查法,記錄評價范圍你常見植物種類,對保護植物、古樹名木調查采取現場調查和民間查訪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陸生動物:采取現場走訪和帶樣現場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對評價范圍內野生動物分布情況后進行調查。水生生物:收集已有相關資料。3.4.4.1陸生生態現狀及評價(1)植被現狀調查與評價根據實地調查及有關資料,區域地帶性典型森林植被為常綠闊葉林,而殘存的原始林不多,常見的為次生常綠闊葉林,灌木林以及其他森林植被。植被的區系成分組成以泛熱帶分布為主,其次為熱帶和溫帶,并含有一定的特有種屬,區域內未發現古樹名木、珍稀保護植物。由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干擾,原生性的常綠闊葉林已不復存在,現有的常綠闊葉林均為被破壞或被強度干擾后形成的次生性的典型常綠闊葉林或為次生性常綠闊葉灌叢,其植被分布大都呈斑塊狀,并具有叢生性、多分枝、種類多樣、優勢種不明顯等特點。在評價區分布的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毛竹、雜木等植物。(2)陸生動物現狀調查與評價根據有關資料,項目生態環境評價范圍內的出沒動物種類主要有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昆蟲等,目前,項目區域內未發現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和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本區的山地、山澗、河溪帶周邊分布著灌草叢林,以及附近農田、居民點。該處在本區內動物物種資源最為豐富,如兩棲綱的沼蛙、斑腿樹蛙、澤蛙、花狹口蛙、竹蛙,哺乳綱的褐家鼠、爬行綱的壁虎、石龍子等。(3)土壤現狀調查與評價流域內分布的地帶性土壤主要為紅壤,其次為黃壤。紅壤包括紅壤、暗紅壤、黃紅壤亞類,黃壤主要包括暗黃壤、粗骨性黃壤亞類。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的水熱條件和植被類型的影響下,相應形成了各種山地土壤,流域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大致是:海拔700m以下為紅壤分布區,600~900m地帶為黃紅壤過渡區,800m以上為黃壤分布區,400m以上的局部地區分布有小面積的山地草甸土。3.4.4.2水生生態現狀及評價(1)魚類根據《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富屯溪魚類組成上以鯉科魚類為主,側條厚唇魚(Acrossocheilusparallens)、半刺厚唇魚(A.hemispinus)、溫州厚唇魚(A.wenchowensis)、薄頜厚唇魚(AcrossocheilusOshima))、鯉魚(Cyprinuscarpio)、臺灣鏟頜魚(Varicorhinusbarbatulus)、鯽魚(Carassiuscuvieri)等均較為常見;另外胡子鯰(Clariasfuscus)、鮠魚(Leiocassislongirostris)等也較為常見。根據文獻,流域內還分布有日本鰻鱺(Anguillajaponica)、赤眼鱒(SpualiobarbusCurriculus)、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s)、鳡魚(Elopichthysbambusa)、細鱗斜頜鯝(Xenocyprismicrolepis)、銀鯝(X.argentea)、圓吻鲴(Distoechodontumirostris)、銀飄魚(Pseudolaubucasinensis)、平胸魴(Megalobramaskolkovii)、大眼華鳊(Sinibramamacrops)等多種經濟魚類。底棲動物評價區底棲生物主要包括軟體動物、寡毛類、多毛類等,常見的有淡水殼菜(Limnopernalacustris)、河蜆(Corbiculafluminea)、中華顫蚓(Tubifexsinicus)、水蛭(Hirudineasp.)、疣吻沙蠶(Tylorrhynchusheterochaetus)等。浮游動植物①浮游動物本次評價引用《富屯溪(南平境內)500km2以下流域綜合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對臨近流域蛟溪浮游動植物調查結果。浮游植物調查結果:共計采獲浮游植物38種(含亞種和變型),其中硅藻的種類最多,共有20種,占本調查浮游植物總種類數的52.6%;其次分別為綠藻7種,占18.4%;藍藻有3種,占7.9%;隱藻、裸藻、甲藻、金藻各2種,合占21.1%。調查范圍內浮游植物多樣性較好。浮游動物調查結果:共計采獲浮游動物18種,其中原生動物8種,占總種數的44.4%,輪蟲5種,占總種數的27.8%,枝角類2種,橈足類3種,調查范圍內浮游動物多樣性較好。圖3-3項目現狀照片(一)攔水壩下泄流量口圖3-4項目現狀照片(二)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本工程不在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以及特種林區內,項目周圍主要敏感點及環保目標詳見表3-2及附圖4。表3-2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項目環境保護目標與廠址方位和最近距離環境特征影響因素環境質量要求大氣環境慈悲村廠址東南371.1m//《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地表水環境慈悲溪壩址上游至壩址下游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9km2庫區、減水河段的水文情勢、生活污水《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生態環境水生生物庫區、減水河段/攔水壩壩阻隔,工程河段水文情勢改變、生態破壞等對水生物生物多樣性影響保護區域生態系統敏感區,使評價范圍內土壤、植被破壞得到控制并逐步補償和恢陸生生物恢復陸生生物發電廠房、庫區周邊/土地利用方式改變對動物及水生生物的驚擾、破壞部分棲息環境評價標準1、環境功能區劃及環境質量標準(1)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項目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為二類區,環境空氣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詳見表3-3。表3-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摘錄)污染物取值時間濃度限值采用標準SO21小時平均500μ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4小時平均150μg/m3年均60μg/m3NO21小時平均200μg/m324小時平均80μg/m3年均40μg/m3PM1024小時平均150μg/m3年均70μg/m3PM2.524小時平均75μg/m3年均35μg/m3O31小時平均200μg/m3日最大8小時平均160μg/m3CO24小時平均4mg/m31小時平均10mg/m3(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項目周邊水域為慈悲溪,根據《南平市地面水環境質量功能類別區劃方案》,慈悲溪為III類地表水功能區,水質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具體指標見表3-4。表3-4《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摘錄)序號項目Ⅲ類單位來源1pH6~9無量綱《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2溶解氧≥5mg/L3高錳酸鹽指數≤6mg/L4NH3-N≤1.0mg/L5總磷(以P計)≤0.2mg/L≤0.05湖、庫6總氮(湖、庫,以N計)≤1.0mg/L7石油類≤0.05mg/L注:項目屬無調節性能的河道型微小水庫,總磷執行河流標準,即≤0.2mg/L(3)聲環境質量標準項目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本評價區域聲環境為2類區,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詳見表3-5。表3-5《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摘錄)聲環境功能區類別晝間夜間2類60dB(A)50dB(A)2、污染物排放標準(1)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項目運營期不產生廢水,生活污水采用三級化糞池處理,用于周邊林地施肥,不排放。(2)噪聲污染物排放標準廠界噪聲排放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詳見表3-6。表3-6《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摘錄)廠界外聲環境功能區類別時段晝間夜間2類60dB(A)50dB(A)(3)固體廢物排放標準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均應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的有關規定要求。危險廢物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以及修改單要求(國家環保部公告2013年6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總量控制根據《福建省環保局關于做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污染物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和國家“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案。“十三五”規劃主要控制污染物質指標為原有的CODcr、NH3-N、SO2、NOx及新增四項指標TN、TP、VOCs、煙粉塵,根據國家總量控制要求,對全國實施重點行業工業煙粉塵總量控制,對總氮、總磷和揮發性有機物實施重點區域與重點行業相結合的總量控制。項目運營期間無廢水產生,但電子設備在檢修時會有少量廢棄油污,這些含油污廢水不能直接排入河中,應采用隔油池處理達標后用于廠區綠化。此外電站運行時間,電站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會產生一定的生活污水,此部分污水產生量小,生活污水采用三級化糞池處理,用于周邊林地施肥,對河流水質基本無影響。項目運營中沒有生產廢氣產生,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因此,項目無需申請總量。

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電站于1970年建成投產,1999年進行改造,2017年8月對水電站進行增效擴容改造,2018年2月30日完成調試并投入運行,此后電站一直正常運行至今,再無新的施工情景發生,因此,施工期環境影響采用走訪項目周邊居民及向業主咨詢核實方式進行收集資料,對施工期環境影響進行回顧性評價。①施工廢水對環境影響施工期間項目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用于周邊林地施肥,施工廢水經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據當地群眾反映,本電站建設期間,采取措施得當,沒有發生因本項目的建設而造成的水污染事故。②施工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施工期主要是施工揚塵及汽車尾氣對周邊環境空氣的影響,廢氣排放量很小,通過采取灑水抑塵措施,減輕了施工揚塵對環境的影響,通過現場勘查,施工期間施工揚塵廢氣未對周邊環境空氣造成重大影響。③施工噪聲對環境的影響電站于2018年全部建成投產,施工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難以核查。采用走訪項目周邊居民及向業主咨詢核實方式調查施工期施工噪聲對周邊環境影響情況,據當地群眾反映,本電站建設期間,采取措施得當,施工期間未出現周邊居民投訴現象。④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施工期間產生的固廢主要是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分類收集后集中清運、處置。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分揀,可以回收利用的部分進行綜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送至城管部門指定的地點堆放。現場調查期間,未發現有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傾倒的施工期環境遺留問題。⑤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期施工活動將破壞施工區植被,直接影響的植被類型主要為灌叢、灌草叢、杉木林、馬尾松林、竹林等,以灌草叢為主,工程施工面較小,工程占地影響很小,施工結束后,臨時占地的植被類型可恢復到現有的質量水平。項目屬無調節性能的河道型微小水庫,庫區淹沒面積小,淹沒的植物均為一般常見種,主要以灌木叢、草本植被為主,淹沒線以上地帶可見到相似的群落,水庫蓄水不會改變整個評價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穩定性。建庫后,岸邊、河谷地帶原有的野生動物部分生境將被淹沒,將使得陸生動物的棲息地相對縮小。對于部分低海拔灌叢、草叢中棲息的兩棲爬行動物、鳥類和獸類,其棲息地將會被部分破壞,但它們都具有一定的遷移能力,食物來源也呈多樣化趨勢,因此水庫蓄水不會對它們的棲息造成較大的影響。在蓄水后的一段時間,農耕區的小型獸類的種群密度將會一定幅度地上升,特別是鼠類可能會在庫周高密度集結。根據現場踏勘,電站建設造成的植被破壞已經完成自然恢復,施工期施工場地已平整,施工營地建筑物已拆除,項目區域無建筑垃圾殘留。目前植被恢復情況良好,無裸露跡地、邊坡存在,區域環境現狀良好。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4.1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水電站運行50余年,庫區內已形成穩定的生態環境,1999年技改工程不涉及大壩,技改項目完成后,水電站水壩前蓄水深度、面積均不變,對現有河流水文地質條件和水生生態環境基本不造成影響。4.1.1對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1)對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的影響由于電站基本不形成水庫,浮游植物適宜于在靜水或緩流水生活,浮游植物種類有所增加,底棲生物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加,主要有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一些甲殼動物等種類。(2)對魚類的影響評價區魚類均為慈悲溪流域常見種類,根據實地調查,評價區河段未發現有珍稀瀕危的野生魚類等生物資源分布,亦未發現涉及有主要敏感生物生境如索餌場、產卵場、越冬場等三場分布。①水文條件改變對魚類環境的影響本水電站無庫容,回水段較短,水庫水文條件變化不大,魚類的棲息環境也變化不大。通常,水庫蓄水后,流速減緩、泥沙沉積、餌料增多,這種條件適合與喜緩流水或靜水生活的魚類而不利于喜急流水生活的魚類的生存。②水質變化對魚類的影響枯水期攔水壩起一定攔截效果,使水的透明度明顯增高,直接或間接對水生生物產生有利影響,在生態系統中,入射的光多,植物生長茂盛,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也相應增加,即水體的含沙量降低,水生生物的生物量增大。壩前一定區域浮游生物增加,為魚類提供了充分的食物;在沿岸帶和消落區內,則有一些挺水植物和著生的絲狀藻類生長,可供植食性魚類攝食,這些植物在淹沒腐爛后,為水體提供大量有機和無機物質,提高了肥力。4.1.2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1)對陸生動物的影響水電站建成運行后,對于爬行動物和小型獸類,如低海拔分布的蜥蜴類及蛇類,由于原分布區被部分破壞,導致這些動物的生活區向上遷移;對于部分棲息于低海拔灌叢、草叢的鳥、獸,其棲息范圍也被部分破壞,但因其具有一定遷移能力,食物來源也呈多樣化,工程建設不會對它們的棲息造成較大影響。隨著電站工程建設的結束,生態環境逐漸恢復,動物種群也得以恢復。(2)對陸生植物的影響①對陸生植物的影響本水電站無庫容,回水段較短,回水段區內林木物種在其他地區廣為分布,項目營運對陸生植物的影響輕微。②水庫氣候效應對植物分布的影響攔河壩較矮,豐水期水流會漫過水壩。枯水期蓄水后,水域面積增加,熱容量增加,年溫差有所減少,局部小氣候對植被產生影響,闊葉樹種的種類會增加,垂直分布范圍將會有所擴大。減水河段也會緩慢改變河谷區域的氣候,帶來植物群落結構的改變。但由于減水河段對氣候的影響非常有限,故對植被的影響小。從總體上說,電站建成后,雖然對開發河道周邊的植物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影響范圍和程度有限,沒有使該區域內的物種在空間分布格局發生明顯的改變,也沒有改變慈悲溪流域內的植被類型及造成某一物種在該區域的消失。4.2其他污染影響4.2.1水環境影響分析詳見附錄一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專章。4.2.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已建成營運多年,工程附近無廠礦企業等較大的環境空氣污染源,空氣清新,項目運行過程不產生廢氣,對周圍環境基本上沒有影響。4.2.3聲環境影響分析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為水輪發電機組運行產生的噪聲,噪聲污染源強詳見表4-1。表4-1主要生產設備噪聲污染源強一覽表序號生產設備數量等效聲級dB(A)降噪措施噪聲屬性及性質1水輪發電機組2臺95設備基礎減振,廠房隔聲機械連續性固定源由于水電站建成后的噪聲源(水輪機、發電機)均安裝在廠房里,經廠房建筑物的密閉隔離。根據監測數據可知,項目廠界四周晝間噪聲為52.0~54.8dB(A)、夜間噪聲為45.9~49.3dB(A),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排放標準。4.2.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項目運營期的固廢主要是員工生活垃圾、壩前浮渣及廢機油。(1)員工生活垃圾項目勞動定員2人,住場員工生活垃圾產生量按照0.5kg/d·人計,則每天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0kg/d,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約0.365t。一般固廢集中收集后定期送至慈悲村,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理。(2)一般固廢根據項目引水情況,受降雨及河流沖刷等因素影響,攔河壩上、壓力前池會堆積部分砂石,影響項目引水流量,需定期清理,年清理浮渣量約為1t/a,收集后直接用作周邊綠化覆土,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3)危險廢物發電機組透平油更換產生廢機油、廢油桶及含油抹布,一般在設備檢修的時候產生,約1年檢修一次,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一次產生量約為75kg。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危廢]與[固廢]相關回復匯編(19問):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廢棄的含油抹布的豁免條件為未分類收集,豁免內容為全過程不按危險廢物管理,但不改變其危險廢物的屬性。且根據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和固廢管理要求,不得故意將此類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因此項目含油抹布按危險廢物進行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我公司危險廢物經收集后暫存于危廢貯存間,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對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主要危險廢物基本情況見表4-2。表4-2主要危險廢物基本情況信息表廢物名稱危險廢物類別危險廢物代碼年產生量(t)產生工序及裝置形態主要成分有害成分產廢周期危險特性污染防治措施*廢機油HW08900-249-080.04機組維修液態機油機油1年1次T/I廢機油采用機油桶貯存;貯存于危廢貯存間,并做好防滲漏、防曬、防風措施,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廢機油桶HW49900-041-490.015機油使用固態鐵桶、機油機油1年1次T/I含油抹布HW49900-041-490.02機組維修固態含油抹布機油1年1次T/I現狀廢機油集中收集暫存于廠房內廢機油收集桶中,但目前未設置單獨的儲存間,以及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及其修改單的相關規定,進行耐腐蝕、防滲漏處理。廢機油的最大儲量為80kg。若儲油桶底部發生破損,將導致廢機油全部泄漏,最大泄漏量為80kg,泄漏的危險廢物將污染周邊環境。報告要求對此進行整改,設置單獨的危廢儲存間,危險廢物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分類暫存于電站主廠房內劃定的危廢貯存區。該區域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2013修訂版)》(GB18597-2001)建設,儲桶底部墊防漏托盤,保證危廢泄漏事故控制在儲存區內;產生危廢定期交由有資質的單位接收處置,并規范填報危廢產生和轉移清單。本項目固體廢物對外環境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4.2.5地下水工程運營期間無生產、生活污水向地下水環境排放,無地下水污染因素,故本電站正常運行時對地下水環境影響較小。4.2.6土壤工程運營期間無廢水、固廢等向土壤環境排放,在全面落實防控措施的情況下,物料或污染物的地面漫流對土壤影響較小,故本工程運營期對土壤環境影響較小。4.2.7水土流失影響分析項目攔河壩等水工建筑物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淹沒、占有、碾壓部分土地,損壞原有的水土保持設施,使表層土抗蝕能力減弱;另一方面施工過程中,壩基、廠房、引水系統、施工場地的開挖、填筑等動用的土石方較多,特別是開挖邊坡、棄渣的堆置,使巖土物質與原地面相比,結構疏松,孔隙度大,極易造成水土流失。本項目建成投產多年,施工期開挖擾動地表,碾壓土地和損壞林草植被的施工活動已停止;同時,由于工程設計中已考慮的與水土保持有關的防護工程,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電站運行期間主要是加強水土流失的控制。4.2.8環境風險分析4.2.8.1風險調查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重點關注的危險物質及臨界量”,并結合《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方法》附錄A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物質及臨界量清單,本項目為水電站工程,屬于非污染開發工程,不涉及危險生產工藝,涉及的風險物質主要是危險廢物(廢機油,一次性產生量40kg)。4.2.8.2風險潛勢初判根據現場調查及業主提供資料可知,本項目廢機油最大儲量為80kg。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B“重點關注的危險物質及臨界量”,油類物質臨界量為2500t,項目Q值確定表見表4-3。表4-3建設項目Q值計算表危險物質名稱CAS號最大貯存量qn(t)臨界量Qn(t)Q值計算廢機油/0.0825000.00003根據上表可知,本項目危險廢物值Q=0.00003<1,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根據環境風險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項目只需開展簡單分析。4.2.8.3環境風險識別(1)風險物質識別對照《危險化學品名錄(2018年)》、《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附錄A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物質及臨界量清單。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公司風險物質主要有潤滑油以及營運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危險廢物(表4-4和表4-5)。表4-4風險物質識別表物質名稱風險因素最大儲存量貯存方式風險類型風險環節潤滑油易燃易爆液體80kg桶裝泄漏原料倉庫區表4-5主要危險廢物儲存一覽表廢物名稱危險廢物分類編號年產生量(t)包裝方式危險特性儲存位置廢機油HW08900-249-080.04桶裝(50kg)毒性、易燃性危廢儲藏間(2)生產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項目為水電站工程,屬于非污染開發工程,生產過程不存在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風險。(3)風險識別結果根據順昌縣大龍水電站整體分析,項目營運期間主要環境風險源為危險廢物(廢機油)泄漏風險。4.2.8.4環境風險預測與評價(1)危險化學品(透平油)泄漏環境風險分析本項目不設置危化品倉庫,電站在大檢修時根據檢修時間進行采購透平油并及時進行更換。(2)危險廢物(廢機油)泄漏環境風險分析根據業主提供的資料,廢機油最大儲量為80kg。建設單位將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2013修訂版)》(GB18597-2001)設置臨時危廢貯存間,儲桶底部墊防漏托盤。保證危廢泄漏事故控制在廠區內;同時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接收處理。4.2.8.5環境風險管理目前本項目已運行多年,根據可能發生環境風險的原因,提出如下防范和應急措施。廢機油設置專用貯存間存放,不得存放在指定地點外的其它地方,存放點應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2013年修訂)》(GB18597-2001)的要求做好防滲工作;危廢貯存間內應設置防泄漏的堵截裙腳,地面與裙腳所圍容積不小于單體存量及總存量的1/5,應有泄漏收集裝置,及時收集泄漏的油品;危廢在電站內的貯存期不應超過1年,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防止危險廢物泄漏對環境的影響,嚴格禁止私自出售及處置危險廢物。4.2.8.6環境風險分析結論根據風險物質識別,本項目主要危險物質為機油,Q=0.00003<1,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Ⅰ,對環境風險做簡單分析。本工程在運行期可能存在發生突發環境事故為危廢(廢機油)泄漏。本評價建議建設單位加強日常管理,落實環評提出的各項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措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事故發生概率,以及突發環境事件可能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在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后,項目環境風險處于可接受水平。選址選線環境合理性分析(1)用地手續合法性分析順昌縣大龍水電站位于順昌縣大干鎮慈悲村,已取得順昌縣建設局出具的《大干鎮大龍水電站機房規劃選址意見書》(順建村址(2004)026號,詳見附件7)及順昌縣國土資源局出具的《大干鎮大龍水電站機房用地預審意見》(編號2005預04號,詳見附件8),根據項目選址意見書,項目機房占地面積0.0268公頃,其中林地0.0227公頃,水域0.0041公頃,未占用基本農田,項目占用林地0.641公頃,已取得福建省林業廳出具的《大干鎮大龍水電站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閩林地審字【2003】347號,詳見附件9),項目用地手續合法,符合順昌縣土地利用規劃,選址合理可行。(2)選址合理性分析電站壩址處不在地質構造斷裂帶、破碎帶,電站廠區占地為巖基,河床覆蓋層較厚,承載力較高,地質條件良好。電站廠址位于河流旁,場地及其周圍無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質現象。場地內分布的巖土體類型較簡單,無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地下埋藏物。區內無區域性深大斷裂帶通過,除基巖風化裂隙發育外,構造較簡單,工程場地穩定。因此,項目廠址選址是合理的。(3)土地利用規劃符合性本項目工程利用的溪流為慈悲溪,溪流落差大,水量充沛、溪流穩定,有利于建設開發小水電。電站工程區域地質條件好,壩基穩定,庫區內沒有移民,也不存在重要礦藏、自然遺跡、人文遺跡、珍稀瀕危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等需要特別保護的目標,選址是可行的。(4)環境相容性分析本項目的周邊主要為山地和道路,本項目與周邊的環境相容性較好。根據污染源分析及措施的可行性分析,本項目的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經過各項治理措施,均可達標排放,基本不改變區域的環境功能區劃。綜上,本項目的選址合理。五、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根據現場踏勘,電站建設造成的植被破壞已經完成自然恢復,施工期施工場地已平整,施工營地建筑物已拆除,項目區域無建筑垃圾殘留。目前植被恢復情況良好,無裸露跡地、邊坡存在,區域環境現狀良好,未發現歷史遺留問題。運營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為減小運營期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本項目采取了以下措施:庫區與減脫水段生態保護措施①壩前生態保護措施建設單位定期自行清理壩前垃圾漂浮物、干枯樹枝、樹葉等,杜絕垃圾圍壩現象。②減脫水段生態保護措施2018年5月制定了《順昌縣大龍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一站一策”改造方案》(詳見附件11),2020年11月完成生態下泄流量整改,根據2020年11月12日順昌縣水利局、順昌縣環保局對水電站減水斷流問題整改成果進行現場核查(詳見附件12),項目通過泄洪閘小開度泄流,并且安裝在線監控及視頻裝置,在線監控設施安裝符合規范,同意上報驗收。根據福建省水電站生態流量監控考核系統,2021年全年累計達標率99.97%。通過優先保證下泄生態流量,定期維護視頻監控設備和在線流量計,確保設備正常使用和在線監測信息傳遞;在枯水期,來水量較小,通過開啟泄洪閘小開度泄流,確保壩址處下泄流量不小于下游的最小生態需水量0.083m3/s,河道來水量在保證生態用水后再用于發電;對于部分水段積水現象,采用天然石鋪平,增加水面率,保證減脫水段水環境安全。(2)水資源利用保障措施優先保障電站下游農田灌溉用水,確保農田灌溉不受本項目建設的影響,當引水發電與農田灌溉用水、生態用水產生沖突時,優先保證農灌用水、然后再生態用水、最后剩余水量才用于發電。(3)其他保護措施對電站廠房周邊和引水管進行植物綠化,形成人造景觀。運行期禁止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入河道。另外,本環評建議可采取以下措施,以進一步減小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1)建設單位要按照最小下泄流量的調控原則安排水庫的生產調度運行。電站運營機制:豐水期上游來水足夠保證最小下泄流量,當枯水期出現上游來水量小于最小下泄流量時,電站利用庫容現有的發電水量來補充最小下泄流量,當庫容水量不夠或用盡時,應優先保證下泄生態流量,電站嚴禁蓄水,應停止發電,保證來水全部下泄即上游來多少水,下泄多少水。(2)通過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形成流動的水域空間,改善人水關系,創造親水空間,形成水域景觀,也為各類水生生物和動植物種提供棲息地。(3)完善人工增殖放流實施及相關制度,保護魚類種質資源,減少對魚類的影響。(4)加強管理,日常跟進記錄生態流量下泄情況,以保證向下游減水河段下泄流量不小于0.083m3/s水量。圖5-1順昌縣大龍水電站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現場照片其他1、運營期水污染防治措施詳見附錄一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專章。2、運營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已有噪聲污染防治措施項目選用優質低噪聲設備,對設備采取基礎減振措施,設備安裝位置遠離廠界,生產時注意關閉門窗、加強廠房隔聲。電站噪聲進一步污染防治措施加強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避免因設備非正常運轉產生高噪聲。項目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后,廠界晝夜間噪聲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限值要求,措施合理可行。3、運營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運營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柵欄攔下的浮渣、機檢維修產生的廢機油及廢機油桶。(1)已有固廢防治措施①在廠區內設專門的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集中后送至慈悲村垃圾收集點由環衛部門每日清運、統一處理;②庫區漂流雜物每年不定期進行清理,及時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防止垃圾腐敗,孳生各種有害物質,產生二次污染(2)本次新增固廢防治措施目前電站未設置危廢貯存間,未與有相關資質的合法單位簽署危廢處置協議,危險廢物處置臺賬制度不完善。因此,水電站應設置危險廢物暫存場所,暫存場所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修改單要求規范設置。本項目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施)基本情況詳見表5-1。表5-1建設項目危險廢物貯存場所(設施)基本情況表序號貯存場所(設施)名稱危險廢物名稱危險廢物類別危險廢物代碼位置占地面積貯存方式貯存能力貯存周期1危廢貯存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