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_第1頁
《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_第2頁
《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_第3頁
《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_第4頁
《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7.200.30

CCSY55

ZGTX

團體標準

T/ZGTX—2023

國際探險公園設立規范

Normsfortheestablishmentofinternationaladventureparks

中國探險協會??發布

T/ZGTX—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國探險協會提出。

本文件由中國探險協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T/ZGTX—2023

引言

《“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形成

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充分發揮國家公園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在保護的前提下,對一

些生態穩定性好、環境承載能力強的森林、草原、湖泊、濕地、沙漠等自然空間依法依規進行科學規劃,

開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戶外運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產品體系。建立部門協同

機制,在生態文明教育、自然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利用方面,加強資源共享、產品研發、人才交流、宣

傳推介、監督執法等合作。”

國際探險公園是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揮公園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作用的創

新模式。為貫徹《“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依法依規對國際探險公園進行科學規劃,在總結和參

考國內外有關公園、旅游、戶外活動及探險領域標準,廣泛征求意見,明確了國際探險公園建設所涉及

的選址、規劃設計以及運維管理等規劃管理技術要求,并為國際探險公園開發及管理機構提供科學、合

理、可行的標準化技術指導,為大眾提供安全、規范的探險場域。

III

T/ZGTX—2023

探險公園設計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國際探險公園的選址、規劃設計和管理運營標準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向社會開放的探險公園開發規劃設計及運營管理指導。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50328建設工程文件歸檔規范

T/ZGTX001探險領隊基本能力要求

T/ZGTX3探險者行為指南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國際探險公園adventurepark

向公眾開放,以探險活動為主要目的,通過自然改造或人工建造配備較為完善的探險活動配套設施,

為人們提供具有自然科學教育、旅游觀光、休閑度假以及多項探險活動項目體驗等功能的綜合型場所。

3.2

國際探險公園功能區adventureparkcontrolzone

國際探險公園下細分的具有不同探險活動主導功能的空間單元。

3.3

探險活動adventureactivities

具有一定冒險系數、在戶外進行的人類活動都應該被劃定為探險活動。

目前較常見的探險活動見附錄A。

3.4

探險活動強度intensityofadventureactivities

探險活動的人數、活動方式、活動范圍等各項指標的綜合強度。

3.5

游客容量touristcarryingcapacity

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一定時期內不對國際探險公園及其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

發展,以及游客旅游體驗質量等各方面帶來無法接受的不利影響的旅游業發展規模最高限度。一般以旅

游地所能容納的游客人數來表示。

3.6

1

T/ZGTX—2023

分時探險adventurebytimesheet

把探險時段劃分成若干個錯峰時間段的探險活動組織方式。

3.7

分區探險adventurebyzone

把各探險功能區組合成若干個探險區段的探險組織方式。

4選址原則

4.1政策合規性

應符合國家、地區有關規劃要求,貫徹執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有關法規和規定。如避開國防軍

事禁區、空港控制范圍區、泄洪或洪水淹沒區、地下可能有文物存才區域。

4.2條件適宜性

資源環境條件適宜的地區與場所,具備開展探險活動的區域與場所。

4.3景觀代表性

具備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對探險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探險旅游業開發利用并產生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種自然景觀及人造景觀屬性。

4.4環境安全性

具備地質條件穩定性,無洪災、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區域,區域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

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

4.5生態合理性

應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因地制宜,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5規劃設計原則

5.1科學規劃性

國際探險公園的整體布局應經過科學的規劃論證,進行專業的場地設計。并依據科學測算的游客量,

配備相應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基礎設施,解決項目交通、電力電信、給水排水、應急救援、生態保護等專

項規劃問題。

5.2建設合規性

國際探險公園建設應與所在地國土空間規劃、自然保護地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規劃等關于旅游、公園等上位規劃相銜接。探險公園范圍內其他規劃應遵從探險公園總體規劃,國際探

險公園總體規劃應與所在區域總體規劃相協調。

5.3生態優先景觀協調性

尊重自然規律,根據國際探險公園所在區域的資源特點、功能,立足可發展探險活動重要自然生態

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及協調性保護,合理確定探險公園規劃設計目標、范圍和分區,彰顯探險公園價值。

5.4低碳經濟性

經濟發展遵循低碳發展模式及方向,遵循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國際探險公園內設計

和建造的建筑達到或優于國家有關節能標準。

5.5探險特色性

國際探險公園的設計應充分突出探險特色,將多種探險項目及探險場域融合在探險公園中,使其與

其他主題公園區別開。

6規劃設計內容

6.1規劃目標、定位

2

T/ZGTX—2023

6.1.1規劃目標

戶外運動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娛樂、聚會的主要選擇之一,中國戶外運動行業消費

劇增。戶外運動行業成為帶動中國各地方旅游、消費的主要增長點之一。因此打造主題化、規模化探險

公園,建設中國戶外旅游創新高地;以相關政府部門陸續出臺的政策為契機,大力發展探險旅游業,打

造戶外旅游創新板塊。

6.1.2規劃定位

國際探險公園規劃建設是探險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戶外探險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環節,

國際探險公園設計規范是規劃、建設和管理體系的重要依據,國際探險公園范圍內的各類規劃應遵從整

體規劃設計并與之協調。

6.2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

6.2.1空間布局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a)應確定國際探險公園規模與接待游客容量;

b)整體布局應因地制宜,充分保護和利用天然地形及自然資源;

c)功能分區應清晰、交通組織流暢;

d)風格與周邊資源協調、可體現相應的探險文化主題;

e)機動車輛應在探險公園規劃的相關指定停車場停泊。

6.2.2功能分區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a)國際探險公園應至少包括探險活動功能區、服務中心、住宿區、公共衛浴間、公共廁所、廢

棄物收納站等基本功能區和設施;

b)根據探險旅游需要可設置戶外運動區、餐飲商業區、露營區、兒童游樂區等特色功能區;

c)根據主題類型、可設置停車場、停機坪、碼頭等功能設施。

6.3探險活動項目

應有必要適宜國際探險公園主題的主要探險活動和附屬探險活動,活動類別宜具備豐富性和一定數

量規模,至少包括活動類別6項以及活動項目15項。

注:目前較常見的探險活動項目見附錄A。

6.4配套設施

6.4.1探險服務配套設施:標示標牌、游客中心、餐飲和住宿、購物、游覽交通。

6.4.2管理服務配套設施:管理辦公、售票服務、環境衛生、醫療和應急救援、治安管理、信息化中

心。

6.5資源環境保護

對國際探險公園內的各項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直接與間接影響評估基礎上,對大氣、水體、土壤、

噪聲等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處理等,應提出環境保護規劃內容,具體包括:大氣環境保護、水環境保護、

土壤環境保護、燈管和噪聲污染控制等。

6.6實施保障

針對國際探險公園的整體規劃設計實施保障體系涉及的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內容:

a)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與國際探險公園建設內容匹配的各項管理制度;

b)組織保障:組織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和管理國際探險公園規劃、建設、運維、服

務等;

c)人員保障:配置專職管理人員,建立規劃、建設、運維、服務等人員保障隊伍;

d)資金保障:編制國際探險公園建設投資預算和資金使用計劃,將國際探險公園運維管理等費

用納入年度預算,定期對信息化投入進行合理性分析和評估;

e)信息安全保障:建立信息技術能力與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宜符合GB/T22239中

的三級;

f)運維保障:建立信息化運維和運行管理辦法,保障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6.7運營管理

6.7.1一般要求

6.7.1.1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遵循資源保護利用和游客服務公共性原則,開展各類探險活動和經

營探險活動;營利性項目應實行特許經營,采取公開招投標等方式確定經營者。

3

T/ZGTX—2023

6.7.1.2國際探險公園開展的各類探險活動和經營活動應符合國際探險公園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規

定,并應根據各類自然景觀資源和文化景觀資源的性質與特點,明確允許、限制、禁止開展的各類活動

項目。

6.7.1.3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對游客進行必要的資源保護科普和安全教育,對不同探險活動制定

相應的活動行為準則并進行培訓。

6.7.1.4不同探險類型活動應配備與之相匹配的專業探險領隊,探險領隊應具備T/ZGTX001的相關要

求。

6.7.1.5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向社會公眾發布公共服務信息,提供游客投訴受理與處理的渠道。

6.7.2探險活動要求

6.7.2.1游客探險活動要求

a)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監測和預判游客探險活動強度,當游客探險活動強度有可能會對國

際探險公園資源造成損害或對游客自身安全造成危害時,應采取限制游客人數、限制探險活

動方式、縮小活動范圍以及關閉探險活動項目等措施;

b)游客探險活動地點的選擇應按照國際探險公園總體規劃相關要求指定的探險活動區域和規劃

批準的探險活動線路和地點;

c)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為國際探險公園內所開展的各類探險活動制定相應的應急事件預案

或管理規則。

6.7.2.2游客量調控要求

a)游客量調控應以國際探險公園總體規劃確定的合理游客容量和極限游客容量為基礎,并以此

制定游客量調控預案和開展游客量動態檢測;

b)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向社會公眾發布游客量預報、預警等公共服務信息;游客量達到極

限游客容量和合理游客容量的70%時應啟動游客安全預警,游客安全預警等級應符合表1的規

定;

表1游客安全預警等級

預警類型預警等級預警指標

黃色預警≥極限游客容量的70%

探險高峰日的

橙色預警≥極限游客容量的80%

極限游客容量

紅色預警≥極限游客容量的90%

黃色預警≥合理游客容量的70%

非探險高峰日的

橙色預警≥合理游客容量的80%

合理游客容量

紅色預警≥合理游客容量的90%

c)游客量調控措施應采取分時探險和分區探險等疏導組織方式,實施調控和檢測。

6.7.3運營維護

6.7.3.1交通組織

a)國際探險公園的區外交通高峰時段的擁堵信息和疏導方案及措施應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

b)國際探險公園的區內交通組織宜實行人車分流,科學調度運營車輛,并應制定高峰時段的應

急預案。

6.7.3.2安全與應急

c)資源環境的潛在威脅、事故和緊急情況等資源安全應建立檢測體系;

d)游客進行探險活動的潛在危險、避險、撤退、搜尋、救援、緊急醫療服務等探險安全應建立

安全監控和緊急救援救助體系;

e)重大或突發事件制定的安全預案和應對措施應進行事先預演。

6.7.3.3業態管理

a)特許經營權的轉讓應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4

T/ZGTX—2023

b)特許經營的經營者及其經營計劃應向社會進行公示;

c)日常經營活動的經營范圍、環保衛生和安全管理內容應建立相應的監督制度。

6.7.3.4信息化管理

a)國際探險公園管理機構應對資源保護、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建立檔案,內容包括圖紙、數

據、文字、視頻等;

b)資源保護資料應永久保存,并應執行國家檔案管理相關文件的規定;

c)規劃建設資料的整理和歸檔應符合GB/T50328的規定。數據信息檔案應做好信息系統網絡平

臺的備份和動態信息的更新。

7規劃設計要求

7.1規劃用地類型

規劃用地包括道路、管理用房、探險旅游服務等,如:會議中心、餐飲、住宿、培訓中心、博物館、

工作室、產業園等。

7.2項目構成

國際探險公園的規劃應包括自然保護項目、探險活動項目項目、探險教育項目、住宿項目、管理服

務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

7.2.1探險保護項目包括:探險活動項目的確界立標、自然保護站、管護點、巡護工程、森林防火、

生態保護、生態恢復及相關設施、設備等。

7.2.2探險教育項目包括:探險的科普教育、探險技能培訓、探討執業資格培訓的場地和相關設施設

備等的建設。

7.2.3探險項目項目包括:探險活動道路、探險活動場地等。

7.2.4探險住宿項目包括:賓館、旅店、主題酒店、康養中心、民宿等的建設。

7.2.5探險產業項目包括:產業園、會議中心、工作室、博物館、商業購物等。

7.2.6管理服務建項目包括:游客服務中心、餐飲、管理中心、醫療急救、安全救護、引導標識等服

務設施設備等。

7.2.7基礎設施項目包括:交通道路、停車場、門禁系統、廁所、電信通訊、供電、給排水等。

7.2.8設施設備項目包括:相關設施、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及已頒布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規

定,符合GB19079(全14部分各類體育場所系列標準)的規定。

8自然保護規劃

8.1自然保護項目的設置

保護工程項目應在了解環境質量、核心資源和建設條件現狀,明確威脅因子和預測游憩發展對環

境影響的基礎上,針對需要保護的自然及人文資源進行設置,符合GB/T20416-2006自然保護區生態旅

游規劃技術規程。

8.2自然保護站的設立

保護站應設置于探險公園內或靠近保護現場及周邊村鎮。保護站建設以管理辦公用房為主,保護站

的保護管理范圍應與探險公園區劃范圍保持一致。

8.3防火巡護工程

8.3.1國際探險公園內森林防火工程建設應納入當地的森林防火體系,統籌考慮生態系統和景觀的完

整性。重點建設火情了望監測系統和防火阻隔系統。

8.3.2火情了望監測系統包括林火視頻監控系統、了望臺、輔助建筑工程等及相關設備。

防火阻隔系統包括防火隔離帶、防火道路及防火林帶等。為有效阻隔林火蔓延,保證國際探險公園內火

5

T/ZGTX—2023

災得到有效控制。

8.3.3應定期對自然生態、道路、安全設施、交通等設施、設備的配備和運轉情況進行巡護。

8.4生態恢復工程

國際探險公園內的生態恢復工程主要為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實施生態恢復應符合以下要求:

——對自然破壞的生態系統原則上不作干預;

——恢復那些受人為干擾的生態系統,采用先進技術促進其恢復;

——必須使用鄉土植物,遵循自然演替規律,參照自然頂級生態系統模式采取恢復措施。

8.5自然保護設備

自然保護工程根據需要可配置珍稀動植物監測設備、野生動物監控設備、濕地保護設備、巡護設備、

防火設備、病蟲害防治設備等。

9探險項目設計

9.1探險項目數量

探險項目應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設計,應有必要的探險的豐富性和數量規模,至少包括一大類10

項或多類別15項以上探險項目,占國際探險公園所有休閑體驗類項目數量的比重應大于40%。

9.2探險項目場所

應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和足夠安全的探險項目空間,應有明確的管理服務場地或用房及活動參與人員

的活動空間。各項目應根據需要配有必要的教練人員、操作人員和維護人員等。

9.3探險項目的審批

高危及特種娛樂項目應獲得工商、體育、建設規劃、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消防、衛生、環保部門

的許可。

9.4探險項目的規劃

每個探險項目均應有符合相應規范的規劃設計圖紙、運營標準手冊、風險評估手冊、安全、醫療和

應急救援預案。

9.5探險項目的驗收

每個探險項目均應有規范的安全設計(結構設計)、有資質的廠家生產的設備設施、需提供產品合

格證并進行正規的驗收程序。

9.6探險項目的管控

利用國際探險公園周圍資源開展的探險項目,應由探險領隊或專業人士組織和帶領,國際探險公園

應具備完善的后勤、維護、安全醫療和應急救援保障體系。

9.7探險設施

9.7.1探險項目設計

需要有專業的設備設計,對設備結構、基礎、形式、安全防范等進行專項考慮。

9.7.2探險設備的生產及安裝

由具有相應資質的生產企業生產及安裝。高危或者高風險項目需要對設備的年檢情況進行記錄及說

明。

6

T/ZGTX—2023

9.7.3特種設備或者高危項目設備

需要經過市場監督局相應安監部門審查通過或者高危運動項目體育主管部門審查通過。

9.7.4探險設施的管控

設置工程管理部對設備空間進行管控,確保設備區域在任何時候有監控管理。有對應的維修工具及

維護管理制度,對設備進行維護。

10管理服務項目設計

10.1國際探險公園服務中心

10.1.1服務中心數量

國際探險公園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合適的地點設置一個或多個游客中心。在項目活動開始的位置設置

項目服務點,也可根據實際運營需求在項目終點設置服務點。設置固定或臨時的項目服務點。滿足休息、

領取裝備、培訓、應急處理、運營物資臨時存放的需求,根據運營需求增設臨時服務點。

10.1.2服務中心位置

游客中心的設置應該做到位置合理,集散方便。在選址時,應選擇地勢平坦、面積較大、視野開闊

的地方,使其能夠容納大量的游客和車輛。游客中心一般設在重要探險項目或探險景區前端,并有無障

礙設施。

10.1.3服務中心功能

應有適宜空間和設施供探險活動的初次體驗的參與者和探險活動的專家等待和短暫休息,具有引導、

服務、休憩、集散及解說等功能。可包括接待大廳、售票室、探險項目展示,探險導游室、探險咨詢師、

餐飲服務、探險裝備室、探險配套產品室、醫療救護室、應急救援室、停車場等主要功能。也應有監控

室、配電室等輔助功能用房。可根據探險公園規模和項目情況增設臨時或可移動服務點,滿足探險服務

人員的休息、辦公、后勤、救援等功能。

10.1.4服務中心規模

服務中心規模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的建設規模確定。

10.2餐飲設施

10.2.1餐飲設施選址

餐飲設施的修建必須符合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的要求,選擇游客使用方便,通風良好,并具有給水排

水條件和電源供應的地段。應防止廚房(或飲食制作間)的油煙、氣味、噪聲及廢棄物等對國際探險公

園自然生態資源的影響。

10.2.2餐飲設施數量

餐廳或攤點規模數量應與接待游客規模相適應。其中固定的集中用餐區至少滿足同時100人用餐。

10.2.3餐飲設施衛生要求

餐飲設施設置應符合GB31654-2021的規定,餐飲、餐具的消毒衛生應符合GB31651-2021食品安

全國家標準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規范的規定。

10.2.4餐飲排污要求

餐飲設施的排污應符合HJ554-2010的規定。

7

T/ZGTX—2023

10.3后勤管理設施

10.3.1應設置專門的后勤辦公場所,滿足管理崗位固定辦公的場地,包括總經理、財務、行政、人事

等工作崗位空間。

10.3.2應設置專門的場地維護及設施設備的維修維護管理的場地、用房和配備專業的人員,定期對場

地及設備進行維修維護。

10.3.3應設置專門的儲藏空間,對不同性質的運營物資進行儲備。

10.3.4應設置專門的醫務設施,能夠對傷員進行簡單處理,對疫情期間的疑似感染源進行隔離。

10.4安保與急救設施

10.4.1國際探險公園的游覽內容及設施的設置,必須確保游人安全。各種游人集中場所容易發生跌落、

淹溺等人身事故的地段,在地形險要的地段,均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及危險提示。有猛獸出入的區域應

設立提示。游人進出的溶洞,其結構必須穩固,應有采光、通風、排水和指示性措施,并應保證通行安

全。

10.4.2為滿足游客急難救助需要,在游客活動相對集中、容易出現突發事故的地方應設置醫療急救設

施設備,并有明顯的標志。根據公園規模和游客量差異,可以設置一個綜合的應急處理中心,也可以

設置多個急救站。

10.4.3應包括應急照明燈、醫療急救藥品、醫療救護器材、應急交通工具、應急通訊系統、安全指引

標識等。

10.4.4應設置24h安保監控系統,監控應能基本覆蓋國際探險公園公共區域,應按GB50395-2007執

行。

10.4.5應配備救生員和救生設備。

10.4.6公共區域應配置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且應符合GB51309-2018的規定。

10.4.7應有覆蓋主要區域的應急廣播系統,并符合GDJ079-2018的規定。

10.4.8應設置應急疏散線路,標識明顯,反應迅速。

10.4.9應配有AED等急救設備。AED及醫務室、疫情隔離室,符合T/ZG2021的規定。

10.4.10在所有的探險項目區建立與應急中心的呼叫聯系。應與轄區公安機關建立報警系統快捷途徑,

快速處理突發事件或緊急救援。

10.4.11應設置后勤保障部門,負責探險公園綜合管理。

10.4.12應與附近醫院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及時運送患者、傷者,就近治療。

10.4.13安全防護設施應符合GB50348-2018的規定。

10.5應急救援設施

網絡系統:打造應急救援預案結合監測點和氣候防護所實時收集場地資訊,即時回饋需求信息。

救援專線:規劃飛行救援與陸地救援專線,做到預警后5分鐘內響應,陸空結合,全域15-30分鐘內到

達現場。

應急補給:結合活動點設置醫療服務站及應急補給所全面做好應急不給和后勤保障服務。

10.6道路交通設施

內部道路規劃:考慮交通連續性并結合地形特點及現狀道路,串聯場地資源及景點,園區內分為現狀一

級道路、規劃一級道路和規劃二級道路,構成完整的道路系統。

停車場及換乘站:結合功能區規劃、資源分布及項目布置等情況,規劃一級停車場2處,二級停車場3

處,臨時停靠點10處及換乘站10處(15-5km)。

10.7智慧園區設施

8

T/ZGTX—2023

應打造園區智慧管理系統,包括前期數據采集、應用與管理、監測與網絡系統的整體構建。數據采集包

括公園數據采集與編輯、公園數據庫建設、空間分析和統計;應用與管理包括數據互動查詢、檢索UI

統計、專題數據處理、信息共享分析;檢測與網絡包括建立園區監測系統、設計網站與網絡系統、打

造地質公園APP。

10.8標識設施

10.8.1界碑標識

國際探險公園區界與進出探險公園的主要道路相交處應設立界碑,各功能分區之間的區界上應設立

界樁。在國際探險公園的一般出入口處、國際探險公園內居民點和人為活動頻繁處應設立標示牌,亦可

根據管理需要,在相應的地點設立標示牌。

10.8.2向導標識

各功能區、建筑物、內部道路的明顯位置處應設置向導牌。包括導游全景圖、導覽圖、道路導向指

示牌、景物介紹牌、警示關懷牌、服務設施名稱標識等。

10.8.3配電箱、河、湖等具有較大危險因素的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10.8.4森林型探險項目涉及林地危險動物、蚊蟲、蜱蟲、爬蟲等危險因素的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

注和預防手段說明。

10.8.5各活動區域、服務設施應設置行為準則、生活服務信息、安全警示牌。

10.8.6各項探險體驗設施應在項目出入口清晰豎立活動說明牌,清晰標明活動參與人員的各項安全限

制,安全活動說明,以及安全維護檢查說明等。

10.8.7國際探險公園應設立探險項目的標志、標識、標牌和解說碑等解說設施,解說設施應選址合理、

圖文清晰、簡潔醒目、科學規范,并與周圍景觀和環境相協調。國際探險公園內的解說設施包括音響

解說設施、便攜式語音解說設施、標牌解說設施、展示陳列設施等,需要對探險項目的操作和風險進行

解釋。

10.8.8各類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標志應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T10001.4的規定。

11基礎設施設計

11.1停車設施

11.1.1停車場建設應與國家公園游客量、交通需求以及區域交通發展政策相協調。

11.1.2停車場建設應符合有關建筑設計、文物保護、環保、節能及安全防護的規定,與周圍景觀相協

調。

11.1.3停車場建設應采用成熟的、適用的、先進技術、工藝、材料與設備。

11.1.4停車場工程項目由停車位、行車通道、出入口、坡道、人行道、以及候車場地及交通工程設施

(防護、標志標線、信號、信息誘導等)構成。

11.1.5有專門的集中的停車場地,通過交通接駁的方式消化內部交通需求,在每個大型項目入口還需

要設置專項的停車場地,以滿足目的性消費的客人的需求。停車位的設置需同時《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

標準》GB/T51294-2018、《旅游風景區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和《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

11.2出入口及電子圍欄的設置

應至少設置1個主要的出入口大門,可輔助設置若干個小型出入口。應設置電子圍欄,對進入國際

探險公園的人員進行智能化檢測。

11.3國際探險公園廁所

11.3.1廁所的設置

應數量充足、分布合理,具體數量根據基地規模應符合GB/T17775-2003的規定設置。廁所的服務半徑

不應超過500m,設置在既隱蔽又方便使用的地方。廁所的設置按日環境容量的2%設置廁所蹲位(包括

9

T/ZGTX—2023

小便斗位數),各廁所內的蹲位數應與公園內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適應。

11.3.2廁所質量要求

11.3.3質量等級應參照GB/T18973-2016。

11.3.4廁所排污

11.3.5排污標準應參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的要求。

11.3.6廁所裝修

廁所外觀應與周圍環境和建筑相協調,主體材料及裝飾材料應選用環保建筑材料,應根據地區特點就地

取材,且符合防火設計要求。

11.3.7其他

11.3.8不具備水沖廁所建設條件的,應采用符合環保要求、維護方便、運行可靠的可移動廁所。

11.4環衛設施

11.4.1國際探險公園內垃圾投放應有規定地點,并妥善進行分類處理。垃圾存放場及處理設施應設在

隱蔽地帶。

11.4.2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規模和客流量設置環衛設施,具體應參照GB/T17775-2003相關細則規定。

11.4.3生活垃圾應采用分類收集方式,應符合GB/T50337-2018的規定,醫療垃圾應單獨收集、處理。

11.4.4依托現有垃圾集中處理中心進行處理,無法滿足需要時應增加設置轉運站。服務范圍內垃圾運

輸平均距離超過10km,應設置垃圾轉運站;平均距離超過20km,應設置大、中型轉運站。

11.5給排水及污水處理設施

11.5.1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用水點實際情況,確定給水設施的規模、位置,布置給水管線。

11.5.2給水系統布置應滿足用水要求和安全需要,并應在對地形、設施布局、景觀要求、技術經濟等

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后確定。

11.5.3用水量應根據游人數量、旅游服務設施的建筑物性質和用水指標進行預測,具體應參照GB/T

51294-2018的規定。其他用水指標應按GB50015-2019執行,位于城鎮區的還應符合GB50282的規定。

供水水質應符合GB5749的規定。

11.5.4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蓄水池。

11.5.5國際探險公園排水工程規劃應符合下列規定:

a)應合理安排雨水排放,污水需收集處理;

b)應確定排水設施規模、管線布置、污水處理工藝及排放標準;

c)基地污水及雨水排放應符合GB8978-2002的規定;

d)排水系統應不設或少設排水泵站;

e)排水管渠應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氣象及施工條件確定材質、構造基礎、管道接口和埋深;

f)污水不應隨意排放。當地質條件允許開挖時,應埋地設置。生活污水,有條件者應與城市污水

處理系統聯網。當無法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時應設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污水未經處理,不得直接排入河

湖水體或滲入地下。

g)“三廢”處理必須與公園建設同時設計,不得影響環境衛生和自然景觀。

H)排水工程規劃應按GB50014-2021和GB50015-2019執行,并符合GB/T51294-218的規定。位于城

鎮區的還應符合GB50318-2017的規定。污水不得隨意排放,無法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時應設污水收集、

處理系統。

11.6電力設施

11.6.1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用電實際情況,依托現有的電力設施進行供電。

11.6.2針對個別需要單獨供電的項目應確定配變電所的位置與容量,變壓器應與其他建構筑物合建,

當用電負荷小且分散時應選用戶外箱式變電站。

11.6.3在游覽道路和游人活動區域,供電線路應沿道路埋地敷設。

11.6.4應根據國際探險公園實際情況,設置應急電源。

11.6.5位于城鎮區的按GBT50293-2014執行、位于農村地區的按DL/T5118-2010執行。當旅游服

10

T/ZGTX—2023

務設施分散且規模較小,設置供電線路不經濟時,可根據當地條件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水能、沼

氣生物能等能源。

11.7電信網絡設施

11.7.1通信信號應全面覆蓋國際探險公園范圍,按GB/T50853-2013執行,位于農村地區的可參照執

行。

11.7.2電話需求量應滿足當地電信部門的規定和管理方要求,服務中心應設置公用電話。

11.7.3應配備弱電系統,用于綜合布線、公共廣播、無線對講、信息發布、程控交換機、數字視頻監

控、門禁系統、入侵報警系統、監控中心、綜合管網系統、通訊網絡系統等安裝。

11.7.4監控系統設置應包括確定監控中心地點和主要攝像機位置、線路走向等,并應確定系統配置。

11.7.5應設置緊急呼叫設備、緊急呼叫按鈕、有線電話、有線網絡和應急電話等,以應對外部急救、

游客自救等突發情況。

11.8防災設施

11.8.1消防

各類建筑和設施的消防規劃應按GB50016-2018的規定執行,應設置防火檢查站,并配備消防器具

和防火通信網絡。位于森林或草原區域的還應符合森林防火條例、草原防火條例的規定。

11.8.2防災

在城鎮區的應按GBT51327-2018執行、在農村地區的應按《村鎮防災規劃技術規范》(征求意見

稿)執行。對難以避讓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地質災害,應提出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相結合的

防治方式。對有重大隱患又不能避讓的地質災害的點,包括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應配置預警系統。

11.8.3抗震

國際探險公園建筑抗震應符合GB18306-2015和GB50011-2016的規定,供水、供電、通信等生命

線工程設施的抗震設防標準應提高一級。

11.8.4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保證游人游覽安全,提出游人安全防護、游覽管控和應急救助等措施。

11.8.5國際探險公園防災避難場所及相應設施應設置在較平坦、安全地段,并應符合GB51143-2015

的規定。

11.8.6當國際探險公園位于海濱水域活動區域,應對海洋災害提出預警、防范等安全措施,服務設施

應避開海洋災害易發生區域和海洋危險生物活動區域,必要時應規劃設置防浪、防風設施,水上游樂應

劃定安全區域和配備安全設施。

11.9無障礙設施

應在國際探險公園重要位置設置無障礙設施,便于有需求的游客使用及應對突發情況。無障礙設施

應符合GB50763-2012的規定。

11.10其他活動設施

11.10.1應設置其他活動區,包括文化展示、表演、觀景等。

11.10.2應根據探險公園實際情況配套其他功能區。

11

T/ZGTX—2023

附錄A

(資料性)

探險活動目錄

A.1探險活動目錄。

表A.1探險活動目錄

探險類型活動類別活動項目

戶外徒步走徒步穿越、山地越野跑、定向越野、雪鞋徒步、樹梢漫步、赤足公園、叢林迷

宮等

越野/城市障礙跑類泥濘/林下跑、越野跑、軍事拓展、城市障礙跑酷等。

攀爬繩索及鋼索類登山、攀巖、飛拉達(走鋼絲)、攀冰、攀登雪山、繩索探險、攀樹、繩降、

索降、橋降、扁帶、軌道膠囊自行車等

天坑/洞穴探險天坑探險、洞穴探險、洞潛、模擬探洞等。

高空類(蹦極、溜索、空軌滑降、索道三角翼)、半空類(大秋千)、地面類

速度滑降類

(軌道滑車、山地滑板車、極限大滑梯、滑草、滑沙)等等。

全地形車穿越、全地形車競速、越野摩托車穿越、越野摩托車競速、蜘蛛車穿

機動車運動類

越、卡丁車競速、越野車穿越、雪地摩托等。

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速降、自行車泵道、軌道自行車、小輪車、腳踏卡丁

自行車騎行

車等。

陸地探險

兒童無動力探險樂繩索攀爬、爬網、呼啦墻、蹺蹺板、秋千、滑梯、沙坑、小攀巖、鉆洞、小蹦

園類床等。

馬術類各類馬術、騎乘等。

自然教育類自然課程、叢林技能野外生存、科學考察等。

滑雪、滑冰、旱冰、四季仿雪、甜甜圈滑道、魔毯無限雪道、速降賽道模擬機、

冰雪滑行類輪滑、滑板、雪地摩托車、雪上飛碟、雪上飛片、蛇形雪橇、狗拉雪橇、雪地沖

鋒舟、雪地香蕉船等。

射擊類狩獵、射擊、射箭、攻防箭、CS等。

舞獅、舞龍、劃龍舟、踩高蹺、運動風箏、踢毽子/毽球、腳斗士、打陀螺、

民間民俗類達瓦孜、獨竹漂、押加、民族摔跤、射弩、民族跳板、馬球、馬上“叼羊”、疊

羅漢等。

其他蹦床、高空網兜蹦床等。

涉水運動類人工溯溪、自然溯溪、攻防水寨、戲水樂園等。

水上探險人工白水漂流、自然河道漂流、沖浪、模擬沖浪機、索道劃水、帆艇類(皮劃

水面運動類

艇、漿板、帆船、帆板、摩托艇、噴射快艇、可潛水鯊魚艇)、水上拖曳漂浮類

12

T/ZGTX—2023

探險類型活動類別活動項目

(水上自行車、水上香蕉船、水上拖曳傘、水上充氣互動類、充氣水堡等)水上

噴氣背包飛行器、高臺跳水、懸崖跳水等。

垂釣類溪釣、塘釣、庫釣、磯釣、船釣、海竿釣、冰釣等

潛水類潛水、浮潛

航空運動類跳傘、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滑翔翼、運動飛機等

空中探險

高空滑降類翼裝飛行、模擬風洞、跳傘等

A2探險項目風險等級

表A.2探險項目風險等級

項目輕度探險(1~3級)重度探險(4~6級)極限探險(7~9級)

徒步休閑遠足/徒步旅行<3日,山地/沙漠徒步穿越≥3日,高海拔徒步穿越≥7日,平

低海拔,地形簡單,輕裝平均每天≥10km,重裝均每天≥20km,重裝

登山—海拔≥4500m,碎石、雪地海拔≥6000m,雪地地貌,

地貌,不需要專業攀登技術需要專業攀登技術

越野跑—距離≥50km,累計爬升<距離≥100km,累計爬升≥

4km,山地等級<64km,山地等級≥6

定向越野校園/廣場定向,圖紙線路公園、城區等較復雜的地山地等野外環境,圖紙線路

距離≤4km域,圖紙線路距離>4km距離≥6km

野營營地露營/野餐,生活設施沙漠/山地/海島野外生存,高海拔無人區野外生存,無

較完備有一定補給補給

探洞—半洞/全洞水洞,垂深、洞人工洞穴(掩體),洞長≥

長均≥50m500米,垂深≥200m

攀巖頂繩攀登,簡單攀爬,難度先峰/頂繩攀登,難度≥先鋒/頂繩攀登,難度≥5.13

≤5.95.10

攀冰冰況好,坡度<60°,行走冰況較好,連續性≥60°陡冰況復雜,連續性90°垂

為主坡,部分90°直陡坡

繩降—穩定架構/巖石懸崖,高度巖石懸崖/瀑布,結構不穩

≥20m定,高度≥50m

溯溪單日活動,地形起伏較小,≥2日,有小落差瀑布、深≥5日,有較大的瀑布、深

水流較淺且緩慢潭的峽谷地形潭,或未知地

13

T/ZGTX—2023

滑雪人工雪道,坡度較緩自然雪道,地形起伏較大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臺

滑雪、自由式滑雪

騎行市鎮/近郊路段,往返≤騎車旅行≥3日,地形較復高海拔/無人區騎行≥7日,

150km,爬升≤15km雜,單程≤120km,爬升不地形復雜,坡度≥>20°

超過總路程1/4,坡度≤

20°

山地自行車—道路不平坦,有各種突起障

連續不規則臺階、中級以

礙物,坡度較小的臺階、初

上速降、斷層等危險道路

級速降

汽車越野短途旅行<3日,地形簡單,中長途旅行≥3日,地形較長途旅行≥7日,路面頻

障礙較少,坡度≤15°復雜,障礙較多,泥潭、沙繁出現巨大石塊、深坑和

地、石塊、淺坑混合路面,路障,泥潭較深難以通

石塊高度≥30cm,水深超過過,水深≥70cm,坡度

輪胎一半高度,坡度>15°達40°,坡度>30°

沖浪—駕乘≥1m的海浪駕乘≥3m海浪,掌握底

轉、頂轉等技術

漂流水流較緩,落差較小,浪高水流較急,落差較大,浪高黑水漂流,水流線路復

<1m且有規律,通道清晰≥1m,頻繁且較不規則,通雜,水流猛烈,障礙物較

可辨,彎道平緩,幾乎無障道較難辨認,障礙較多大很難逾越,或有大浪、

礙跌水、急轉、急漩

獨木舟—封閉性水域,水流較緩,水開放性水域,受天氣、海

浪小浪、瀑布等自然環境影響

較大

潛水封閉水域,浮潛開放性水域,肺潛深度≥密閉空間水域探險,肺潛

18m,自由潛≥6m水深≥40m,自由潛≥

30m

帆船運動—駕駛≤40英尺的帆船,內駕駛>40英尺的帆船,

河封閉水域航行航海探險,≥3日

帆板運動風力≥3m/s風力≥3m/s風力≥10m/s

風箏沖浪—風力≥6節,水面滑行風力≥20節,騰空動作

海釣氣候適宜,近海海岸,筏釣遠海海域,受天氣影響較遠海海域,受天氣影響較

14

T/ZGTX—2023

小,磯釣/船釣大,海浪較大,磯釣/船

封閉性水域,距水面高度<開放性水域,距水面高度

5m,水深>5m,水底地形干≥5m,水深>5m,水底

懸崖跳水—

凈無暗流,地形不明確,未知有無暗

跳傘—高空跳傘低空跳傘

飛行高度≤500m,飛行距離飛行高度≥500m,飛行

滑翔傘—≤50km,天氣較好距離≥50km,有一定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