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
準考證號____________
絕密★啟用前
湘豫名校聯考
2023年12月高三一輪復習診斷考試(三)
歷史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10頁。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
號填寫在試卷指定位置,并將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然
后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信息,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
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作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
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
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據《國語?周語》記載,春秋前期,周襄王曾謂“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
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
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這表明當時
A.各諸侯國君主權力大小相同B.貴族政治秩序開始確立
C.各諸侯國君主社會地位對等D.分封制隱含了等級界限
2.老子主張“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則指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
時”,倡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主張“仁政”以“富民”為前提,“因
民之利而利之”。這些主張
A.指出了富民應為治國的有效手段B.蘊含了“民本”“德治”的要求
C.體現了春秋戰國仁政思想的萌芽D.促進了封建小農經濟的形成
3.東漢末年,學者仲長統在《昌言?理亂篇》中指出,當時的豪族“連棟數百,膏
田滿野”,且其“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都城”,至于“琦賂寶貨”
歷史試題第1頁(共10頁)
“馬牛羊豕”等更是不計其數。這反映出東漢末年
A.抑商政策的加強B.存在地方割據的隱患
C.土地兼并的緩解D.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
4.曹丕采納尚書陳群提議的九品中正制,把官吏選舉權集中于中央,由中央委
任“賢有識鑒”的中央官兼任中正,負責考察本籍(包括流散在外地者)的士
人和官吏,分為九個等級,提供給吏部作為任用和黜陟的依據。中正官往往
被大族壟斷。據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確保了官員的素質才能B.兼具選官和監察的職能
C.是士族興起的根本原因D.默許地方割據勢力興起
5.韓愈(768—824年)在其《原道》《原性》等作品中,不僅論述了儒家道統傳授
的淵源,強調孔孟在儒學中的作用,而且在論及性情時吸取了人心見性成佛
的理論,用以闡述《大戴禮記?大學》中“正心誠意”之說,并且把正心、修身、
齊家同治國、平天下聯系在一起。韓愈的做法
A.傳承了重儒禮佛的觀念B.促進了佛教文化的興盛
C.奠定了理學形成的基礎D.推動了道家思想的發展
6.據《海水燕談錄?歌詠》中記載,宋人張蕓叟“奉使大遼,宿幽州館中,有題子
瞻(即蘇軾)《老人行》于壁者。聞范陽書肆亦刻子瞻詩數十篇,謂《大蘇小
集》這反映了北宋時期
A.各政權間文化認同趨近B.政權關系趨向和好
C.民族之間差異不復存在D.文化交融日益加強
7.下面為元代刊刻的某一話本插圖(局部)。這反映出當時
A.世俗文學發展適應了市民階層的品味
B.歷史題材作品成為文學主流
C.活字印刷技術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繁榮
D.藝術創作推動文學體裁革新
歷史試題第2頁(共10頁)
8.下表是關于明代某一社會現象在相關史料中的記述。由此可見,當時
文獻記述文獻出處
江南商品經濟繁榮的蘇州,“洞庭之民,鮮務農耕,多商
嘉靖時期《吳邑志》卷首
于遠”
福建福州“閭巷少年仰機利,泛溟渤危身取給,不避刀鋸萬歷時期《福州府志?
之誅”土風》
“弘治時,世臣富;正德時,內臣富;嘉靖時,南賈富;隆、萬
孫之屬《二申野錄》卷四
時,游俠富。然流寓盛,土著貧矣”
A.區域經濟聯系日趨緊密B.江南經濟重心地位確立
C.傳統社會結構面臨沖擊D.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
9.中國近代某部著作,系統地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
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概況,尤重對各國重大政治事件、商務關
系的介紹,特別是中英商務的考察。并且對當時中國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
大洋洲及非洲都有所記述,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介紹則更為詳細。該著
作的撰寫意圖是
A.迎合禁煙斗爭的需要B.分析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
C.總結強國御侮的辦法D.適應當時海禁大開的局面
10.某學者認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生“有正負兩方面做他的發動力”:正的方面
是,“國人知識漸增,對于西方文化認得清楚了,知其精髓所在,所以主張吸
收過來”;負的方面是,鼎革“十年以來政治改革的失敗,覺非從政治以外下
工夫不可”。該學者意在說明新文化運動
A.是一個西潮沖擊下的反應B,斗爭矛頭指向了封建禮教
C.越過政治而直入文化主題D.是一場資產階級文化運動
11.1919年3月,北京政府接到密報稱,有“過激黨”將在上海召開會議,討論西
伯利亞動亂、中國、日本及歐美等國的社會運動,經查確有其事;同時在天
津也發現了“鼓吹社會革命、無政府同盟、罷工等邪說”的宣傳冊。這反映
了當時
A.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B.北京政府關注中共的革命活動
C.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D.北洋軍閥統治受到了嚴重沖擊
歷史試題第3頁(共10頁)
12.下面是1928年中共遂川工農兵政府中的群團組織建設統計表。據此可知
群團
建立經過詳請負責人
組織
1928年1月,譚震林在蔣世良任總
五華書院召開了工人、共700余人,其中100余人組成了工會委員長,
工會
商業店員大會,宣布成糾察隊譚震林任指
立縣總工會導員
2月,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
劉鵝任主任
婦女1928年始,區、鄉各級內設婦女委員會,轄10個鄉婦女會
組織政府都設立了婦女組織5月,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吳仲蓮、彭儒
婦女運動委員會分任正副主任
農民工農兵政府成立同時,城區、盆珠、雪田等地的全部,碧洲、王佐農任委
協會縣農民協會成立橫嶺等部分地區建立了農民協會員長
A.黨的群眾路線得到貫徹B.蘇區政權建設取得突破
C.工作重心開始轉向農村D.國民革命形勢蓬勃發展
13.1935年,中共中央發表文章指出,“不管什么階級”“不管什么黨”,統統被看
作“兄弟”或“同胞”,并且提出為“民族”“國家”“領土”而戰,強調必須“使我
們的政策,具有明確的人民性質和深刻的民族性質”。這反映出當時
A.中共中央力圖開辟革命的新道路B.全國性抗戰動員大規模展開
C.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已經形成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14,下表為小豫同學在研讀某部中國近代史著作“第二章全面內戰的烽火”的
章節目錄后整理的排序情況。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第一節軍事調處的失敗(注:即和談失敗)
國民黨的全面軍國共雙方的軍事國民黨的重點軍國共關系的最
第二節
事進攻動員事進攻終破裂
國共雙方的軍事國民黨的全面軍國共雙方的軍事國民黨的重點
第三節
動員事進攻動員軍事進攻
國民黨的重點軍國共關系的最終國民黨的全面軍國共雙方的軍
第四節
事進攻破裂事進攻事動員
國共關系的最終國民黨的重點軍國共關系的最終國民黨的全面
第五節
破裂事進攻破裂軍事進攻
ABCD
歷史試題第4頁(共io頁)
15.1953年4月,我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政務院為準備普選進行全國人
口調查登記的指示》,標志著人口普查的開始。這個文件指出:“為了使全
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依法參加選舉,必須做好登記選民的工作。”普查采
用統一的表格,項目包括:姓名、與戶主關系、性別、年齡、民族、本戶住址等
六項。這次普查
A.適應社會主義制度內需B.推動多黨合作制度完善
C.建立新型民族自治制度D.凸顯人民民主專政理念
16.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
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
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反映了當時中共中央
A.強調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與公有制相結合
B.沖擊了公有制實現形式一元化的觀念
C.主張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明確了公有制與其他經濟成分的關系
17.西亞地區腓尼基人的殖民活動大約開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其最著名的
殖民地莫過于北非的迦太基,同時在意大利的西海岸、塞浦路斯島南部沿
海地區以及愛琴海的一些島嶼上,他們也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據此可知
A.人類不同文明交往范圍擴大
B.腓尼基人重視對外貿易
C.第一個橫跨歐亞非帝國建立
D.地中海沿岸工商業發達
18.19世紀,歷史學家格羅特認為,亞歷山大時期是古希臘文明的衰落乃至于
消亡的時期,此后的歷史也就失去研究的必要性了;后來德國史學家德羅
伊森研究后,指出了“希臘化”的全新含義——“古希臘政治、教育制度在東
方民族中的擴散”,“希臘化時代''才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這反映出
A.同一歷史事實不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B.歷史研究需要繼承傳統史學研究成果
C.歷史研究深受時代環境等因素影響
D.后期學者研究比前期學者研究更可靠
歷史試題第5頁(共10頁)
19.美國史學家湯普遜對中世紀西歐的發展狀況概述如下:
一柒吊面茨菽,第1±程,亮薄提布?…二太斯的聚房:共同招利益和共一同薪醫盍原干
;在居民中間養成一種強烈的共同意識;那反映在以和平方式要求領主,不論是男爵、:
住教或主持,承認城市為一個自治社會;如果這項要求被拒絕,就以暴力方式來反抗:
:封建權力*并要求憲章的自由。;
他概述的這些狀況
A.推動了封建割據局面的形成B.導致了工商業經濟逐漸復興
C.反映了王權呈現出衰弱趨勢D.有利于城市公共秩序的建立
20.《拿破侖法典》中規定,每個法國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行為能力。盡管有某
些限制,但基本上每個成年人都有自主權利;賦予物主廣泛的權利,確立私
有財產的保護;強調契約的法律效力,使當事人有權自由地達成協議,同時
也要承擔履行契約的義務。這表明該法典
A.具有濃厚貴族寡頭特征B.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C.是普通法系的重要成果D.踐行了啟蒙思想家的理想
21.1875—1913年,德國的生鐵和鋼產量增長了7倍。1900年,德國的鋼鐵產
量超過了英法的總和。1914年德國鐵的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1/4,僅次
于美國,居第二位。材料中現象反映了
A.歐美列強之間的矛盾激化B.新興工業部門迅速崛起
C.德國工業化推進速度較快D.美德經濟進入壟斷階段
22.下面為某一時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在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圖。這一
時期
吸?善利嗯
M西>
蘇丹
共同
紅目利亞
例豌」嚼
法屬——法國殖民地
英屬一英國殖民地
葡屬一葡萄牙殖民地觸士蘭(砌)
比屬一比利時殖民地
南韭聯邦型娜包理)
西屬一西班牙殖民地
意屬一意大利殖民地
歷史試題第6頁(共10頁)
A.傾銷工業品成為經濟掠奪的主要手段
B.非洲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
C.列強矛盾激化導致國際局勢日益緊張
D.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23.一位美國學者在評價蘇聯某一時期時說:“運用機器和加強教育……照明
和供暖都很好的工廠,現在能使數百萬工人冬天也能像夏天一樣有效地勞
動……拖拉機的運用加速并減輕了勞動,尤其是翻耕,它過去總是給俄國
農業造成難以克服的問題。”這說明蘇聯
A.工業化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B.新經濟體制優勢明顯
C.農業與工業實現了協調發展D.與美國矛盾逐漸緩和
24.1971—1973年,尼克松政府為了改善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刺激美國產品出
口,采取美元與黃金脫鉤、提高附加稅等措施,甚至主動使美元貶值。之
后,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采用浮動匯率,也不再承擔維持本國貨幣與
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這說明
A.美國經濟霸權急劇衰落B.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失靈
C.資本主義陣營開始分化D.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
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內藏庫實際是宋朝皇帝親自掌管的理財機構,號稱“天子之
別庫”。內藏庫財賦的用途較廣,如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到景祐四年
(1037年)正月,三司共向內藏庫借貸錢帛917.2萬貫匹。這種借貸往往是
有借無還的。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提取內藏庫錦綺綾羅100萬匹,“下
陜西路市汆軍儲”。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提取內藏庫900萬緡,用
來犒賞軍隊。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秋霖害稼,“出內帑銀四十萬兩,變
汆以濟民”。欽宗靖康初年,“御筆:內藏庫支錢一萬貫,付李毅充應副道君
皇后修造使用”。
材料二內藏庫內部設監官,委派諸司使或副使(武臣)和內侍充
任....元豐改制,內藏庫名義上隸屬戶部和太府寺。戶部所屬金部右曹案
“主行內藏受納寶貨、支借拘催之事”,太府寺兼管奉宸、內藏庫的受納事
務。至于兩庫“支用多少”,戶部和太府寺“不得以會計”“文籍舛謬,不得以
稽察;歲久朽腐,不得以轉貿”。兩庫“總領之者,止中官數十人”。徽宗時,
歷史試題第7頁(共10頁)
內侍受到重用,”內侍總領內藏,予奪專己,視戶部為僚屬“。在這種情況
下,內藏庫全歸內侍控制。南渡后高宗時,內藏庫仍然不隸戶部和太府寺。
紹興十三年,規定“有司輒敢(向內藏庫)會問,與供報者,皆坐之”。于是,
內藏庫全由內侍管理,而與外廷無涉了。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其凡主編《中國大通史?宋》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內藏庫財賦的用途。(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內藏庫財政管理制度建立的
背景和作用。(8分)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實現經濟上趕超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是20世紀社會主義國家
普遍實行的經濟發展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新產生的絕大多數社會
主義國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被侵略、被壓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
命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世界兩大陣營的對立和戰爭威脅,使得
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任務也更加迫切。社會主義只有在經濟發展上
表現出超過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發展。這是戰后社
會主義國家趕超型發展觀和戰略形成的根本原因。這種發展觀可以蘇聯
的工業化理論為代表。它作為20世紀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蘇聯的主流
理論和指導思想,不僅對蘇聯,也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摘編自武力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
材料二經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近一年的醞釀,1953年9月,新中國
正式形成過渡時期總路線,即“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
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
歷史試題第8頁(共10頁)
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同年,第一個
五年計劃啟動,重工業的發展被擺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業優先
的工業化戰略的確立與迅速推進,直接影響和決定了中國在隨后幾十年中
的經濟運行方式和發展軌跡。
一摘編自鄭有貴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949—2012)》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工業化
建設的背景。(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初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的特點。(6分)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在17、18世紀,當土耳其走下坡路時,土耳其人仍然輕視基督
教徒。1666年,大維齊對法國大使說:“難道我不知道你們,不知道你們是
一個不信教的人,是一頭豬,一條狗,吃糞的嗎?”
在印度次大陸,當葡萄牙人在果阿立住腳之后,在1560年引進宗教裁
判所時,印度當地人對此十分反感。一個印度人在1616年告訴一個英國
教士:“基督教是惡魔的宗教;基督教徒酗酒;基督徒做了很多壞事;基督徒
打很多人;基督徒好罵人」
歐洲一般公眾在這以前很久就知道印度,并且由于讀到關于德里的
“大莫臥兒”的富有和豪華的報道而驚嘆不止。在1658—1660年,在德里當
帝王家庭的醫生、法國人弗蘭索阿?伯爾尼爾看到著名的孔雀王座后,作
了如下的描寫:“大莫臥兒帝國皇帝有七個豪華的寶座,一個寶座鑲滿了鉆
石,其他的寶座有的用紅寶石,有的用綠寶石或珍珠鑲嵌而成。”印度梵學
家不愿意把他們的神圣的學問傳授給外國人,但是也有少數歐洲人,主要
是耶穌會神父們,取得了梵文的知識,包括文學及哲學。
歷史試題第9頁(共10頁)
1600—1700年,東西方文化交流顯然比以前有更大的進步。利瑪竇、
南懷仁、湯若望來華傳播歐洲的自然科學,是“西學東漸”的表現。這個時
期“東學西漸”也是明顯的,來華傳教士大量翻譯介紹中國古典文學、哲學
作品,大大影響了歐洲知識界。
——摘編自吳于窿、齊世榮著《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東西文化交流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時期東西方在文化交流中的態度
差異及其原因。(8分)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美國學者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
把唐時的中國比喻成為泰山壓頂的巨龍。英國作家喬?韋爾斯在《世界史
綱》中飽蘸筆墨抒寫唐帝國的強盛,在他的筆下,唐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
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鮮明對比。
在古代世界范圍內,隋唐帝國的強盛的確令人艷羨。
——摘編自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根據材料并結合具體史實,任選角度,自擬題目,闡釋“令人艷羨”的隋
唐帝國。(要求:視角多元,觀點正確,史論結合。)
歷史試題第10頁(共10頁)
湘豫名校聯考
2023年12月高三一輪復習診斷考試(三)
歷史參考答案
題號123456789101112
答案DBBBCDACDcCA
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DBDBACDDCDAA
一、選擇題
1.D【解析】本題考查周朝的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使各有寧宇,以順
及天地“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實施導致了各諸侯國君主存在等級差異,即諸侯國君主的等級制度是隨著分封
制的實施而形成的,故D項正確。各諸侯國君主權力的大小,與其社會等級地位有很大關系,A、C兩項錯
誤;貴族政治秩序確立于夏商時期,分封制只是延續了過去貴族世襲的做法并有所發展,B項錯誤。
2.B【解析】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材料表明,春秋時期,孔子主張“仁政”以“富民”為前提,“因民
之利而利之”,這說明孔子把富民視為治國安邦的重要手段,而非有效手段,A項錯誤;古代中國發初于農耕
文明,農業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以農業勞動力的“安居樂業”為前提,因此,這些主張蘊含了“民本”“德治”的
思想,故B項正確;孔子和老子是春秋時期人,C項錯誤;小農經濟形成于戰國時期,緣于生產力的發展和土
地私有制的出現,D項錯誤。故選B。
3.B【解析】本題考查漢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分析材料可知,東漢末年,豪族田莊的規模龐大,存在地方割據的
隱患,故B項正確。根據材料中“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可知,當時抑商政策有所松弛,A項錯誤;根據材料中
“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可知,當時土地買賣現象日益增多,土地兼并更加嚴重,C項錯誤;土地兼并現象嚴重,
佃農會逐步依附于豪強地主,進而喪失人身自由,且材料中并未體現人身依附關系的內容,D項錯誤。
4.B【解析】本題考查九品中正制。根據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意在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同時又有考察官員
和士人的職能,故B項符合題意。九品中正制不能確保官員的素質才能,尤其是過于注重門第之后,A項錯
誤;士族興起是多種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選官制度不是根本原因,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在
一定時期內加強了中央集權,D項說法錯誤。
5.C【解析】本題考查唐代文化傳播與交流。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佛教和道教的發展使儒學的正統
地位受到挑戰,故而唐中期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抨擊佛道,同時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的主張,這有利于儒
學的發展,為后來程朱理學的提出奠定了基礎,故C項正確,D項錯誤;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魏晉南北朝時
期,佛教文化已經興盛,B項錯誤。
6.D【解析】本題考查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文化認同。根據材料可知,在文學藝術上,宋代蘇軾的詩在遼國地區
廣為流傳,這是因為北宋與遼對峙時期,在漢文化與游牧文化碰撞、交融的過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吸收了中原
地區的漢族文化,這反映了北宋時期宋遼之間文化交融EJ益加強,故D項正確。“政權文化認同趨近”是指宋
代北方各游牧民族逐漸的“漢化”,材料并未提及,A項錯誤;宋遼當時仍處于對峙時期,B項錯誤;C項與史
實不符。
7.A【解析】本題考查元代話本。根據材料中“元代刊刻的某一話本插圖(局部)”和圖片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
知,當時世俗文學的發展適應了市民階層的品味,故A項正確。B項中“主流”材料無法體現;材料信息無法
表明是“活字印刷技術”的影響,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文學體裁革新的信息,排除D項。
8.C【解析】本題考查明代商品經濟發展與競奢風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當時人們對
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
財富狂熱追求的風氣下移,導致農村出現了棄農經商的現象,這反映了商品經濟對傳統社會結構的沖擊和挑
戰,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區域經濟之間的聯系,A項錯誤;宋代江南經濟重心地位即已確立,B項錯誤;
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金錢的誘惑,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轉變,這與經世致用思想并無關聯,D項錯誤。
9.D【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根據材料中“系統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中英商
務的考察''”并且對當時中國.介紹則更為詳細''可知,這部著作與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徐繼畬相吻
合。當時,徐繼畬在福建處理對外交涉事務,留心搜集外國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書,系統介紹
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
紹,以適應當時海禁大開的局面,故D項正確。A項是林則徐撰寫《四洲志》的目的;B、C兩項均為魏源撰寫
《海國圖志》的目的。
10,C1解析】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材料中“西方文化認得清楚了...所以主張吸收過來”說明,新文化運動
學習西方先進文化;“覺非從政治以外下工夫不可”說明,新文化運動應越過政治主題,因此,該學者的論述
意在說明新文化運動越過政治而直入文化主題,故C項正確。A項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新文化運動
斗爭矛頭指向了封建禮教,但與材料無關,B項錯誤;材料并未提及新文化運動的性質,D項錯誤。
11.C【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根據材料可知,1919年中國國內有“過激黨”在進行社會運
動,并且出現了鼓吹社會革命、罷工等的宣傳冊,這說明馬克思主義當時已在中國得到傳播,故C
項正確。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A項錯誤;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是1921年,B
項錯誤;D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
12.A【解析】本題考查黨的群眾路線。根據材料可知,1928年,在中共的領導下,各種工會、婦女組織、農民協
會等在遂川各地建立起來,參加人員橫跨多個階層、不同層次,這說明黨的人民群眾路線得到貫徹,故選A
項。蘇維埃政權建立于1931年,排除B項;黨的工作重心轉向農村是在1927年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排除
C項;國民革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13.D【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材料中“1935年”“不管什么階級”“不管什么黨”,統統被看作“兄
弟”或“同胞”,并且提出為“民族”“國家領土”而戰,“使我們的政策,具有明確的人民性質和深刻的民族性
質”反映出,當時中共中央基于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提出各階層聯合起來進行抗日
的主張,故D項正確。中國革命的新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在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建立時已經開辟,A項錯誤;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性抗戰動員隨之大規模展開,B項錯誤;抗日統一戰線正式
形成是在1937年,C項錯誤。
14.B【解析】本題考查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根據表格中“第二章全面內戰的烽火”“第一節軍事調處的失
敗”可知,第二節應是國共雙方的軍事動員,之后是國民政府在軍事上全面進攻,進而國共關系于1946年6
月全面內戰爆發后最終破裂,最后是國民政府在軍事上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解放區,故B項正確。
15.D【解析】本題考查人民民主專政。根據材料可知,這次人口普查就是為實現全民普選做準備,目的是讓
民眾樹立“主人翁'’意識,因而其凸顯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念,故選D項。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是在1956年,
排除A項;多黨合作制度的完善是在1956年,排除B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于1949年,排除C項。
16.B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體制改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最終確定了
積極發展私營經濟的政策和市場經濟改革目標,此后不同所有制聯合而成的企業聯合體、股份制、股份合
作
制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紛紛出現。因此,在改革實踐的基礎上,中共十五大作出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
應當多樣化的論斷,故B項正確。這一論斷把公有制實現形式與公有制加以區分,A
項錯誤;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中共十四大,C
項錯誤;公有制與其他經濟成分的關系在中共十四大時已得到明確,D項錯誤。
17.A【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明交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
個文明基本上是獨立發展的,而材料中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亞地區腓尼基人已在北非與西歐地區進行殖
民活動,因而這反映出當時人類不同文明交往范圍的擴大,故A項正確。
18.Ct解析】本題考查史學研究。材料表明,史學界關于“希臘化時代”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由于“希臘化時
歷史參考答案第2頁(共4頁)
代”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以及史學家自身生活的時代局限性,導致歷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傾向性,故C項
正確。在“希臘化時代”的研究進入人們的視野之前,格羅特的研究結論不利于學術界對“希臘化時代”做出
全面、深入和系統的研究,結合德羅伊森的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可知,A、B兩項錯誤;德羅伊森提出的
“希臘化”的全新含義帶有明顯的希臘中心主義色彩,忽視了希臘和非希臘文化交流的雙向性,抹殺了東方
文明對希臘化時代所作出的巨大貢獻,D項錯誤。
19.D【解析】本題考查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材料中“強烈的共同意識”“承認城市為一個自治社會”
“就以暴力方式來反抗封建權力并要求憲章的自由”說明,城市取得越來越多的自治權,這有助于城市公共
秩序的建立,故D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封建割據局面的形成、工商業經濟逐漸復興均是中世紀西歐
城市興起的背景,而非結果,A、B兩項錯誤;中世紀西歐王權呈現出加強趨勢,C項錯誤。
20.D【解析】本題考查《拿破侖法典》相關內容。根據材料可知,《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和平等、所有權及契
約自治的原則,踐行了啟蒙思想家的理想,故D項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該法典內容未體現君主立憲制度
的內容,排除B項;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系,《拿破侖法典》屬于大陸法系法典,排除C項。
21,C1解析】本題考查德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材料德國鋼鐵工業迅速發展反映出,德國工業化推進速度
較快,C項正確。歐美列強之間的矛盾激化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項;鋼鐵工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
已經出現,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美德進入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壟斷階段,排除D項。
22.D【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圖體現了1870年至19世紀末
帝國主義列強對非洲瓜分殆盡的情形,當時世界廣大領土淪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
最終形成,故D項正確。工業革命后,傾銷工業品成為列強對外經濟掠奪的主要手段,A項錯誤;第一次世
界大戰后,非洲民族獨立意識EJ益覺醒,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B項錯誤;20世紀
初,列強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形成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制造政治危機和軍事沖突,國際局勢日
益緊張,C項錯誤。
23.A【解析】本題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學者評價的時期為蘇聯前
兩個五年計劃時期,這一時期蘇聯工業化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故選A項。新經濟體制出現在勃列日涅夫
時期,排除B項;C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材料沒有關于蘇聯與美國矛盾逐漸緩和的信息,排除D項。
24.A【解析】本題考查世界貨幣體系的演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資本主
義經濟“滯脹”,美國經濟實力削弱,不愿意也無力繼續履行其原先在貨幣、貿易方面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粵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程序與程序設計》教學設計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11.2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2025年醫院科室年終總結范文(18篇)
- 采購工作計劃書范文(17篇)
- 《植物安全生產概述》課件
- 《辯論賽技巧與策略》課件
- 2025體育教師學期工作總結(15篇)
- 巴黎圣母院讀書心得總結800字(18篇)
- 自由題目演講稿(4篇)
- 骨干教師培訓計劃(16篇)
- 員工食堂就餐協議書
- 創傷緊急救護知識課件
- 醫院單位單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 湖北省第十屆湖北省高三(4月)調研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03月廣東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公開招聘專干5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實驗小學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高溫急救知識培訓
- 學前教育學 課件 第1、2章 緒論;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的方法
- 2025北京豐臺高三一模物理試題及答案
- 江南美術遺產融入美育的數智化路徑探索
- 西雅圖駕駛證考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