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區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 高二下學期3月語文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江西省九師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聯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哭呂衡州①,時予方謫居劉禹錫一夜霜風凋玉芝,蒼生望絕士林悲。空懷濟世安人略,不見男婚女嫁時。遺草一函歸太史,旅墳三尺近要離②。朔方③徙歲行當滿,欲為君刊第二碑。【注】①呂衡州,即呂溫,元和五年改授衡州刺史,四十歲病逝于衡州刺史任上,故稱呂衡州。②西漢梁鴻,字伯鸞。他死后,友人將其埋在吳要離墓冢旁,眾人認為“要離烈士,而伯鸞清高,可令相近”。③朔方:漢代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這里暗用東漢蔡邕之典。據《大學明儒列傳》載:“(邕)數上疏言政闕失,宦者疾之,下洛陽獄,徒朔方五原……會大赦,宥還本郡。”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上句承接詩題,以玉芝經霜風凋零來暗寫友人離世,含蓄蘊藉。B.頷聯上句介紹了友人的抱負,一個“空”字流露出對友人的遺憾與同情。C.頸聯上句寫友人的遺稿應該交給太史收藏,贊譽了友人才學的出眾。D.尾聯上句寫友人在貶謫途中離世,下句表達想為友人篆刻墓碑的愿望。16.古人曾評價本詩“不可泛作哭友詩觀也”,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的理解。(6分)

15.D(“尾聯上句寫友人在貶謫途中離世”錯,尾聯意思是詩人此時處于貶謫境況,待自己貶謫結束,會為友人再刻一塊墓碑。不是說友人在貶謫途中離世。)

16.①為悲痛友人早逝而作。友人空有一身才華、心懷濟世安民之志,卻無處施展,甚至連兒女婚嫁都沒見到就早早去世,令詩人惋惜與悲痛。②為悲嘆自己而作。詩人借蔡邕的典故,表達自己被貶的無奈。③為天下而悲嘆。友人懷濟世安民之韜略,他的離世令蒼生絕望,文士悲痛,是社會的一大損失。(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給分)

江西省白鷺洲中學2023-2024學年度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小題。醉中出西門偶書【注】陸游古寺閑房閉寂寥,幾年耽酒負公朝。青山是處可埋骨,白發向人羞折腰。末路自悲終老蜀,少年常愿從征遼。醉來挾箭西郊去,極目寒蕪雉兔驕。【注】本詩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時作者免官閑居成都。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交代了作者賦閑、住在古寺里面無事可做、只能以酒來消解心中苦悶的生活狀況。B.頷聯中的青山、白發,色彩對比鮮明,給人以視覺沖擊,從而使情感表達更加強烈。C.頸聯在今昔對比中嘆時光流逝,詩人滿懷悲傷遺憾,只能靠追憶少年時的抱負自我寬慰。D.同為出獵場景,“極目寒蕪雉兔驕”與蘇軾“西北望,射天狼”所表達的感情有所不同。16.有人評價此詩:“憤懣卻不消沉。”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15.C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蕪表現了詩人不被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②負于朝廷的愧疚感、為征戰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則表明他依然有壯志豪情和高尚品格。【分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嘆時光流逝”“自我安慰”錯誤。頸聯“末路自悲終老蜀,少年常愿從征遼”意思是人生仕途不順悲傷自己孤獨終老無所事事,從年少起便立志征戰沙場可以不被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表達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背景是他本身就是在滿懷壯志豪情之時被從前線調往后方蜀地任職的,心中壓抑不已,郁憤難平,而在蜀地為官這八年的時間里,也是頻遭調動,甚至幾個月就調動一次。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憤懣表現在首聯、尾聯,借酒澆愁、悲傷終老屬地,極目寒蕪凄涼,凸顯了詩人的逆境,詩人寫自己四處奔波的時光,實在是令陸游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的命運也確實稱得上多舛,有才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心情自是抑郁難平,所以說“青山是處可埋骨,白發向人羞折腰”。但是,意志并不消沉,雖然感覺有負圣朝,但未曾墜落青云之志,反倒是具有窮且益堅老當益壯的心境,比如“雉兔驕”“挾箭西郊去”都可以見證。詩人飽經磨礪,游蕩四方,卻不頹廢消極,志向常在,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白發向人羞折腰”,一頭白發了,要保住晚節,不要向人折腰!身懷浩然正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唾棄奴性、奴顏、媚骨,尤其是對于那些失去了人格、尊嚴和脊梁,最終淪為奴才的人,更是不屑一顧!他自己又怎么會為了能夠返回家鄉,調離蜀地,而去低眉折腰,討好朝中權貴呢?這句“青山是處可埋骨,白發向人羞折腰”其實是他埋藏最深處的心聲,是源自心底最徹底的自白。江西省吉安市吉水中學2023-2024學年度下學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小題。戰城南楊炯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首聯對舉點題,概括寫出征途遙遠、戰斗辛苦,“苦辛”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頸聯從氣候嚴寒落筆,“凍”“寒”“傷”“悲”“愁”等字烘托出戰爭的嚴酷與艱辛。C.尾聯運用對比手法,渲染了環境的惡劣,凸顯了戰士們馳騁疆場、報效君王的形象。D.全詩筆力剛健,意境雄渾,風格豪放,情緒激昂,表現了將士為國立功的戰斗精神。16.本詩的頷聯與高適《燕歌行》的“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施逶迤碣石間”均寫到出征時的陣容,但所運用的手法與寫作目的不同,請對此進行分析。(6分)15.A16.本詩的頷聯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戰場的景象,不但寫出了軍隊威武,而且寫出了士兵斗志。“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施逶迤碣石間”兩句極力渲染唐朝將士出征時的雄壯聲勢,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A.“‘苦辛’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錯,《戰城南》是詩歌以征戰者的口吻講述了遠征邊塞的軍旅生涯。詩中的主人公在敘述戰爭時,豪情滿懷,信心百倍,充滿了勝利的希冀。詩的格調雄渾激越,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之情。故選A。16.本題考查學生對比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表達技巧的能力。本詩的頷聯“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意思是旌旗飄舞就像鳥的彩翼,甲胄映日好似魚的銀鱗。詩人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戰場的景象,戰旗獵獵,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隱隱可見。不但寫出了軍隊威武,而且寫出了士兵斗志。“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意思是軍隊擂擊金鼓,浩浩蕩蕩開出山海關外,旌旗連綿不斷飄揚在碣石山間。這兩句極力渲染唐朝將士出征時的雄壯聲勢,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15-16小題。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風吹雁數聲悲,況指前林是別時。秋草不堪頻送遠,白云何處更相期。山隨匹馬行看暮,路入寒城獨去遲。為向東州故人道,江淹已擬惠休詩②。[注]①賈校書:即賈弇(yǎn),曾任校書郎。振上人:詩僧法振,作者詩友,當時居于“東州”。②江淹:南朝梁詩人,曾模仿惠休《怨詩行》而作《休上人怨別》。惠休:南朝宋、齊間詩人,原為僧。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北風勁吹、大雁悲鳴,詩歌開篇便從觸覺與聽覺角度渲染出送別時的傷感氛圍。B.詩歌第三句與姜夔《揚州慢》中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寫法。C.詩人認為,分別之后友人就會像浮云一樣行蹤不定,二人何處再相見難以預期。D.頸聯描述詩人匹馬獨行返城時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與友人別后的孤獨冷寂。16.學校微視頻社團計劃將本詩拍攝成一個短視頻,將由你擬寫第八句的視頻拍攝腳本。請根據詩歌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6分)分鏡頭腳本時長:20秒場景靜夜擬詩音樂特點①特寫鏡頭②視頻解說(可從內容、情感角度解說;不超過60字)③15.D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D.“詩人匹馬獨行返城時倍感寒冷”錯,頸聯意思是,眼看友人遠去,山巒隨著馬匹行進,天色已晚,道路延伸進寒冷的城池,而我還獨自一人遲遲沒有離去。“山隨匹馬”“路入寒城”寫的是友人行為。故選D。16.①抒情低沉、略帶傷感;②李益提筆伏案寫詩;③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詩,此時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詩創作,表現出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情感意境的能力。尾聯意思是,我已經有了像謝惠休那樣的離別之情,我將告知東州的故友,訴說我心中的感慨。詩人要伏案寫詩抒發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故背景音樂應該是低沉抒情的,滿含著思念之情、傷感之意;根據詩句意思,場景就是李益提筆伏案寫詩;視頻解說,可以介紹李益寫詩的背景及李益內心的情感,即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詩,此時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詩創作,表現出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江西省宜春市豐城市東煌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四、古代詩歌閱讀秋雨夜眠①白居易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注】①這首詩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秋,當時白居易任河南尹。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加上好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更覺寂寞冷淡。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的首句描述了深秋的寒冷,交代了時間;“涼冷”二字未提雨,卻寫因雨而涼冷。B.詩中的“安閑”二字是詩眼,全詩圍繞“安閑”著筆,塑造了夜雨無眠的老翁形象。C.頷聯“臥遲”寫出老年人睡眠少的特點“燈滅后”寫出“臥遲”的時間,突出夜深。D.頸聯“灰宿”“瓶火”反襯老翁怕冷,“香添”一句寫老翁閑散慵懶、不想起床的情態。16.請簡要分析尾聯中詩人的思想感情。(5分)15.D16.(1)老翁“曉晴”時仍未起,漫不經心地看滿階紅霜葉,作者借老翁的形象表達了自己閑散無事、孤寂淡泊的心境。(2)“寒”字寫出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失望,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的心灰意懶。(5分)【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語言、思想情感的能力。D.“反襯”錯。“灰宿溫瓶火”,以烘瓶里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照應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經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此處是“正襯”而非“反襯”。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曉晴寒未起”,風雨過后,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葉滿階紅”,夜來風雨加深了“寒”意,“老翁”“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故表達了作者閑散無事、孤寂淡泊的心境。“曉晴寒未起”,“寒”字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環境的寒冷,也指作者心境的寒冷,寫出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失望,“霜葉滿階紅”,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表現了大自然的冷酷無情。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令詩人深有感觸,揭示了詩人暮年政治上的心灰意懶。江西省景德鎮市樂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古風五十九(其五十二)李白青春流驚湍,朱明①驟回薄②。不忍看秋蓬,飄揚竟何托。光風滅蘭蕙,白露灑葵藿③。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注]①朱明,夏天。②回薄,循環變化。③葵藿,野菜名。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歌開頭兩句,直抒胸臆,“流”和“驟”表現了時間流逝和季節變換之快。B.詩中三四句,從“不忍”“何托”兩個詞可見詩人托物寄興感嘆人生的深意。C.第五六句的意思是,夏雨過后,蘭蕙在風中凋謝,葵藿在秋露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