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_第1頁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_第2頁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_第3頁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_第4頁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王國平華中農業大學E-mail:gpwang@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2007年底,農業部和財政部選擇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柑橘、蘋果、生豬、奶牛10個農產品,聯合啟動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工作。2009年1月,新增40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至此50個農產品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全面開展。50種農產品1水稻2玉米3小麥4大麥5谷子6燕麥7高粱8馬鈴薯9甘薯10木薯

11食用豆12大豆13油菜14花生15芝麻16向日葵17油用胡麻18棉花19麻20甘蔗21甜菜

22茶葉23蠶桑24食用菌25柑桔26蘋果27葡萄28梨29桃30荔枝31香蕉32天然橡膠33大宗蔬菜34西甜瓜35生豬

36奶牛37肉牛38肉羊39絨毛用羊40肉雞41蛋雞42水禽43兔44蜂45牧草46大宗淡水魚47對蝦48羅非魚49鲆鰈50貝類

體系結構

——50個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首席科學家:

中央科研教學單位37個占74%地方科研教學單位13個占26%

——231個功能研究室:

中央科研教學單位146個占63%地方科研教學單位85個37%

——945個崗位科學家:中央科研教學單位452個占48%地方科研教學單位493個52%

——970個綜合試驗站:依托中央科研教學單位34個占3%依托省級科研教學單位338個占34%依托地區級農科所326個占35%依托企事業單位的218個占23%依托其他單位(職校等)的52個占5%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現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與科技資源,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為主線,建設從產地到餐桌、生產到消費、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環環相扣、服務國家目標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提升農業區域創新能力,增強我國農業競爭力。產業技術體系的結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由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綜合試驗站二個層級構成。國家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組成,每個功能研究室設一個研究室主任崗位和若干個研究崗位。綜合試驗站根據每一個農產品的區域生態特征、市場特色等因素,在主產區設立若干綜合試驗站,每個綜合試驗站設一個站長崗位。(1)開展產業綜合集成技術的試驗、示范。(2)培訓技術推廣人員和科技示范戶,開展技術服務。(3)調查、收集生產實際問題與技術需求信息,監測分析疫情、災情等動態變化并協助處理相關問題。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的設置及構成CARS-29梨產業技術體系

首席科學家:張紹鈴研究室:4個崗位科學家:21人團隊成員:82人綜合試驗站:21個站長:21人團隊成員:84人示范縣:105個技術推廣骨干:420人五年基本研發費:12750萬元現代梨產業技術體系功能研究室、綜合試驗站分布圖國家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遺傳育種研究室病蟲害防控研究室栽培與耕作研究室貯藏加工與產業經濟研究室21個綜合試驗站(一)組織結構:兼顧學科與生態區國家梨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功能研究室名稱建設依托單位遺傳育種研究室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栽培與耕作研究室河北農業大學病蟲害防控研究室華中農業大學貯藏加工與產業經濟研究室南京農業大學崗位專家:合計21名,分布于7所高等院校,2個國家級研究所和6個省級研究所。崗位專家的技術領域:產前7人,產中11人,產后2人,產業經濟1人學科領域:果樹學13人,植物保護學4人,土壤肥料1人,采后與加工2人,經濟學1人崗位專家單位分布高等院校7個國家級研究所2個省級研究所6個1南京農業大學2中國農業大學昆蟲系3華中農業大學植保學院4浙江大學果樹研究所5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6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7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1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2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1浙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3湖北省農科院果茶研究所4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5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6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崗位專家技術領域分布產前7人(育種)產中11人(病蟲、栽培及土肥)產后2人(貯藏加工)產業經濟1人李秀根曹玉芬施澤彬王迎濤王

然張茂君吳俊王國平劉鳳權張青文劉奇志張玉星朱立武張紹鈴秦仲麒滕元文徐陽春常有宏王文輝關軍鋒周應恒崗位專家的學科領域果樹學13人植物保護

4人土壤肥料1人采后與加工2人經濟學1人李秀根曹玉芬施澤彬王迎濤王

然張茂君吳俊張玉星張紹鈴朱立武秦仲麒滕元文常有宏王國平劉鳳權張青文劉奇志徐陽春王文輝關軍鋒周應恒21個綜合試驗站依托單位分布情況省級農科院地市農科院(所)高校其他14511(二)人員結構:21名崗位專家年齡情況45歲以下46-50歲51-55歲512421名崗位專家職稱情況:研究員或教授20名,副教授1名;21名綜合試驗站站長職稱情況:研究員9名,副研究員(副教授)10名,高級農藝師1名,其他(總經理)1名。21名試驗站站長年齡情況45歲以下46-50歲51-55歲9102“十二五”體系建設目標(一)體系建設目標:1、至2015年,建成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1個,完成遺傳育種、病蟲害防控、栽培與耕作、貯藏加工與產業經濟4個功能研究室、21個崗位和庫爾勒等21個綜合試驗站的建設;2、培養科研和技術推廣青年人才,集聚全國梨產業的主要研發力量,建設、壯大一支保障我國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全面提高我國梨產業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3、建立和完善梨產業相關基礎數據庫、技術檔案及產業技術與信息共享平臺;建立科研、生產和企業之間的協作網絡,促進先進技術的推廣,為我國梨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4、通過梨產業技術體系的建設與運行,帶動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的105個示范縣(區)的梨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高標準、規范化示范園10個,建立生產示范園面積3~5萬畝,輻射推廣面積200萬畝以上。(二)產業發展目標:

至2015年,在全國梨主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綜合性狀優良、熟期配套的新品種和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園平均單產提高到1500公斤/畝以上(2009年全國平均梨單產約750公斤/畝),平均優質果率由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建設啟動會在南京圓滿召開

為全面落實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的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5月22日-24日,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啟動會在南京農業大學翰苑賓館召開。體系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及團隊成員共64人出席本次會議在全體大會上,張紹鈴教授介紹了“十二五”梨體系建設的格局,重點說明了三大體系任務及五大研究室任務,進一步明確了崗位及試驗站的工作職責。三大體系任務CARS-29-01A:梨熟期配套新品種選育及區域試驗研究與示范CARS-29-02A:梨省力化栽培技術及模式研究與示范CARS-29-03A:梨果貯藏生理病害的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五大研究室任務CARS-29-04B:縮短梨雜交育種周期關鍵技術研究CARS-29-05B:梨重要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CARS-29-06B:梨園土壤培肥及節水技術研究與示范CARS-29-07B:梨果運輸和貨架期間品質維持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CARS-29-08B:梨產業發展政策研究

CARS-29-09C:梨產業基礎數據平臺建設

C1.中國梨種質資源數據庫;C2.梨和砧木品種數據庫;C3.梨病蟲害發生情況數據庫;C4.梨病蟲害診斷與防治數據庫;C5.梨栽培、耕作信息數據庫;C6.梨主產區氣象、物候期信息數據庫;C7.肥料與施肥制度數據庫;C8.主要農機具及其生產廠家數據庫;C9.梨產業經濟基礎數據庫;C10.梨產業貿易數據庫;C11.梨產業發展動態數據庫;C12.我國梨貯藏保鮮技術及相關企業數據庫;C13.我國梨加工技術及相關企業數據庫;C14.農藥企業和農藥產品數據庫;C15.梨種苗生產企業數據庫;C16.梨產業主要儀器設備數據庫;C17.梨產業全國從事研發的人員數據庫;C18.梨產業全國省以上立項的科技項目數據庫;C29.梨產業技術國內外研究進展數據庫(論文、專利、成果);C20.其他主產國梨產業技術研發機構數據庫。CARS-29-10D:應急性技術服務

1.監測本產業生產和市場的異常變化,及時向農業部上報情況;2.發生突發性事性及農業重大災害,及時制訂分區域的應急預案與技術指導方案;3.組織開展應急性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4.完成農業部各相關司局臨時交辦的任務。5月22日晚召開執行專家組會議5月23日,啟動會召開首席科學家講解任務規劃及任務書填寫說明參會專家合影“果實品質提升技術”

學術論壇在青島圓滿召開

7月28日-30日,由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主辦、青島農業大學承辦的“果實品質提升技術”學術論壇在青島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試驗站站長及團隊成員、示范縣技術骨干共220余人出席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束懷瑞教授、浙江大學陳昆松教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所魏欽平教授、青島農業大學原永兵教授、山東農業大學陳學森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郭文武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張紹鈴教授等果樹學知名專家就果實品質形成的生物學基礎及品質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做了大會主題報告。梨體系專家李秀根、王國平、朱立武、王文輝、王然等結合育種、砧木、栽培、病蟲防控以及采后處理等的研究進展,總結、介紹了果實品質提升技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梨國梨是世界性重要果樹,栽培國家(地區)有76個,栽培面積為174.05萬公頃,總產量為1951.4萬噸。其中:年產梨果20萬噸以上的國家有12個。我國梨總面積為

111.22萬公頃,總產量為1132.4萬噸,分別占世界梨總面積的68.7%,占總產量的57.2%。梨是我國第三大果樹,面積和產量均僅次于蘋果和柑桔。梨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點蘋果:北方柑桔:南方梨:分布廣,在我國除海南省之外均有栽培。梨在我國果品生產中的地位年產梨果≥10萬噸縣(市)有8個;≥5萬噸有15個;≥1萬噸有115個。4個重點區域4個特色片42個縣5省16縣:河北(8個)、山東(1個)、河南(2個)、安徽(2個)、江蘇(3個)。華北白梨區3省8縣:陜西(5個)、山西(2個)、甘肅(1個)。西北白梨區5省10縣:四川(3個)、湖北(3個)、浙江(2個)、江西(1個)、重慶(1個)。長江中下游砂梨區1)遼南南果梨(2個縣)特色梨區2)新疆香梨(2個縣)3)云南紅梨(2個縣);4)膠東西洋梨(2個縣)幾點建議1、強化品牌名果建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