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功能評定_第1頁
運動功能評定_第2頁
運動功能評定_第3頁
運動功能評定_第4頁
運動功能評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運動功能評定一、人體運動的種類1、按部位分類:(1)全身運動(2)局部運動2、按用力方式分類:(1)被動運動:自助被動運動(2)主動運動:

1)助力主動運動

2)主動運動

3)抗阻力主動運動:A、等張抗阻運動

B、等長抗阻運動

C、等速抗阻運動第2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按肌肉收縮分類:(1)靜態收縮:

1)等長收縮:適用于早期康復

2)協同收縮:類似等長收縮(2)動態收縮:

1)等張收縮:A、向心性收縮或等張縮短

B、離心性收縮或等張延伸

2)等速運動::是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運動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變,而張力與速度一直在變化的一種運動方式。第3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運動功能評定1、肌力評定肌力是指肌肉運動時的最大收縮的力量。常用的測定方法有:(1)徒手肌力檢查(MMT)(2)應用簡單器械的肌力測試(3)等速肌力測試。第4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徒手肌力檢查——MMTManualmuscletesting。肌力檢查的一種方法:不借助器材,僅靠檢查者徒手測定受試者在主動運動時肌肉或肌群的收縮力量。是用來評定由于疾病、外傷、廢用所導致的肌力低下的范圍與程度的主要方法。實用、簡單、應用廣泛。第5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MT肌力分級標準級別名稱標準相當正常肌力的%0零(無可測知的肌肉收縮01微縮有輕微收縮,但不能引起關節活動102差在減重/去重力狀態下能作關節全范圍運動253尚可能抗重力作關節全范圍運動,但不能抗阻力504良好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運動755正常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運動100注:每一級還可以用“”和“-”號進一步細分,以補充分級的不足。

本量表適用于5~6歲以后兒童或能理解和合作的兒童。第6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MT分級標準第7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MT的特點不需檢查器具,簡便易行不受檢查場所限制以自身重量作為肌力評價基礎,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可分別測試各組肌肉,幅度從0-5級,一般儀器只適合3級以上結果可靠、有效有一定局限性: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的收縮耐力,且定量分級較粗,難以排除測試者主觀評價的誤差要。第8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應用MMT的一般原則在學習前應對如下問題加以明確:大腦支配的是運動而不是一塊或者一組肌肉的收縮。因此MMT是有關的主要動作肌和輔助肌共同完成的運動。學習MMT一定要強化解剖生理知識,包括每一塊肌肉的起止點,肌肉的作用,引起關節運動的方向和角度,以及當一肌肉力量減弱或消失時可能出現的代償運動。徒手肌力檢查是檢查一塊肌肉或一組肌群的隨意收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卒中、腦外傷所致的偏癱,由于受到原始反射的影響而導致痙攣和出現異常的運動模式,不能完成分離運動。故本法不適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患者。第9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MT評定程序正確的體位固定被測肌肉肢體近端檢查受測試肌肉輪廓讓受試肌肉做標準的測試動作。第10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MT評定時的注意事項采取正確的測試姿勢,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對受試的無力肌肉的替代動作疲勞時、運動后或飽餐后不宜進行測試測試時應左右比較,尤其在4級和5級肌力難以鑒別時,更應作健側的對比觀察施加阻力時,要注意阻力的方向與肌肉或肌群牽拉方向相反;施加的阻力點應在肌肉附著段的遠端部位。對肌力達4級以上時,所作抗阻須連續施加,并保持與運動相反的方向肢體運動時,被檢查肌肉附著點近段肢體應得到可靠的固定第11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關節活動范圍測定關節活動范圍(ROM):是指關節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常以度數表示,又稱關節活動度??煞譃橹鲃雨P節活動范圍和被動關節活動范圍對于兩個長骨構成為關節而言,關節活動范圍是指關節的遠端骨朝向或離開近端骨運動的過程中,遠端骨所達到的新位置與開始位置之間的夾角,即遠端骨所移動的度數。(1)主動關節活動范圍:指作用于關節的肌肉隨意收縮使關節產生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2)被動關節活動范圍:指由外力使關節運動時所通過的運動弧。第12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引起關節活動范圍異常的常見原因:關節、軟組織、骨骼病損所致的疼痛與肌肉痙攣;制動、長期保護性痙攣、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勢等所致的軟組織縮短與攣縮;關節周圍軟組織瘢痕與粘連;關節內損傷與積液、關節周圍水腫;關節內游離體;關節結構異常;各種病損所致肌肉癱瘓或無力;運動控制障礙等第13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ROM測定的目的:發現關節活動范圍障礙的程度;分析可能的原因;選擇治療方法;評價治療效果第14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測量工具通用量角器方盤量角器電子量角器第15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測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第16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主要關節的測量方法手上肢第17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下肢第18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9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主要關節的測量方法肩關節屈曲、伸展ROM測量:坐或立位,臂置于體側,肘伸直,軸心肩峰,固定臂與腋中線平行,移動臂與肱骨縱軸平行。正常值:屈曲0-1800

伸展0-500

第20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肩關節內收、外展

ROM測量:坐或立位,臂置于體側,肘伸直,軸心肩峰,固定臂與與身體中線平行,移動臂與肱骨縱軸平行。正常值:內收0-750

外展0-1800第21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肩關節內旋、外旋ROM測量:仰臥,肩外展90°,肘屈90°,軸心鷹嘴,固定臂與腋中線平行,移動臂與前臂縱軸平行。

正常值:內旋

0-900

外旋

0-900第22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肘關節屈曲、伸展ROM測量:仰臥或坐或立位,臂取解剖位,軸心肱骨外上髁,固定臂與肱骨縱軸平行,移動臂與橈骨縱軸平行。正常值:屈曲0-1500

伸展00

過伸展0-100第23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臂旋前、旋后ROM測量:坐位,上臂置于體側,肘屈90°,前臂中立位,軸心尺骨莖突,固定臂與地面垂直,移動臂腕關節背面(測旋前)或掌面(測旋后)

正常值:旋前

0-900

旋后

0-900第24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腕關節掌屈、背伸ROM測量:坐或站位,前臂完全旋前,軸心尺骨莖突固定臂與前臂縱軸平行,移動臂與第二掌骨縱軸平行。

正常值:掌屈0-900

背伸0-700

第25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腕關節橈偏、尺偏ROM測量:坐位,屈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軸心腕背側中點,固定臂前臂背側中線,移動臂第三掌骨縱軸。正常值:橈偏

0-250尺偏

0-550第26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肢主要關節活動度的評定

關節運動受檢體位測角計放置方法正常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肩屈伸坐或立位,臂置于體側,肘伸直肩峰與腋中線平行與肱骨縱軸平行屈0~180°伸0~50°外展坐和站位,臂置于體側,肘伸直肩峰與身體中線平行同上0~180°內旋外旋仰臥,肩外展90°,肘屈90°鷹嘴與腋中線平行與前臂縱軸平行各0~90°肘屈伸仰臥或坐或立位,臂取解剖位肱骨外上髁與肱骨縱軸平行與橈骨縱軸平行0~150°橈尺旋前旋后坐位,上臂置于體側,肘屈90°,前臂中立位尺骨莖突與地面垂直腕關節背面(測旋前)或掌面(測旋后)各0~90°腕屈伸坐或站位,前臂完全旋前尺骨莖突與前臂縱軸平行與第二掌骨縱軸平行屈0~90°伸0~70°尺側偏移橈側偏移坐位,屈肘,前臂旋前,腕中立位腕背側中點前臂背側中線第三掌骨縱軸

橈偏0~25°尺偏0~55°第27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運動受檢體位測角計放置方法正常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掌指屈伸坐位,腕中立位近節指骨近端與掌骨平行與近指骨平行伸0~20°,屈0~90°(拇指0~30°)指間屈伸同上遠側指骨近端與近側指骨平行與遠指骨平行近指間為0~100°遠指間為0~80°拇指腕掌內收外展同上腕掌關節與食指平行與拇指平行0~60°手部關節活動度的評定

第28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下肢主要關節活動度的評定

關節運動受檢體位測角計放置方法正常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髖屈仰臥或側臥,對側下肢伸直股骨大轉子與身體縱軸平行與股骨縱軸平行0~125°伸側臥,被測下肢在上同上同上同上0~15°內收外展仰臥髂前上棘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垂直線髂前上棘至髕骨中心的連線各0~45°內旋外旋仰臥,兩小腿于床緣外下垂髕骨下端與地面垂直與脛骨縱軸平行各0~45°膝屈伸俯臥、側臥或坐在椅子邊緣膝關節或腓骨小頭與股骨縱軸平行與脛骨縱軸平行屈:0~150°伸:0°踝背屈跖屈仰臥,踝處于中立位腓骨縱軸線與足外緣交叉處與腓骨縱軸平行與第五跖骨縱軸平行背屈:0~20°跖屈:0~45°內翻外翻俯臥,足位于床緣外踝后方兩踝中點小腿后縱軸軸心與足跟中點連線內翻0~35°外翻0~25°第29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髖關節前屈ROM測量:仰臥或側臥,對側下肢伸直,軸心股骨大轉子,固定臂與身體縱軸平行,移動臂與股骨縱軸平行。正常值:前屈0-1250

第30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髖關節內旋、外旋ROM測量::仰臥,兩小腿于床緣外下垂,軸心髕骨下端,固定臂與地面垂直,移動臂與脛骨縱軸平行正常值:內旋0-450

外旋0-450第31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膝關節屈曲、伸展ROM測量:俯臥、側臥或坐在椅子邊緣,軸心膝關節或腓骨小頭,固定臂與股骨縱軸平行,移動臂與脛骨縱軸平行。

正常值:屈曲0-1500

伸展00

過伸0-100

第32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關節運動受檢體位測角計放置方法正常值軸心固定臂移動臂頸部前屈坐或立位,在側方測量肩峰平行前額面中心線頭頂與耳孔連線0~60°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50°左旋右旋坐或仰臥,于頭頂測量頭頂后方頭頂中心矢狀面鼻梁與枕骨結節的連線各0~70°左側屈右側屈坐或立位,于后方測量第7頸椎棘突第7頸椎與第5腰椎棘突的連線頭頂中心與第7頸椎棘突的連線各0~50°胸腰前屈坐位或立位第5腰椎棘突通過第5腰椎棘突的垂線第7頸椎與第5腰椎棘突連線0~45°后伸同上同上同上同上0~30°左旋右旋坐位,臀部固定頭頂部中點雙側髂棘上緣連線的平行線雙側肩峰連線的平行線0~40°左側屈右側屈坐位或立位第5腰椎棘突兩側髂嵴連線中點的垂線第7頸椎與第5腰椎棘突連線各0~50°脊柱活動度的評定

第33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腰椎前屈ROM測量:坐位或立位,軸心第5腰椎棘突,固定臂通過第5腰椎棘突的垂線移動臂第7頸椎與第5腰椎棘突連線。

正常值:前屈0-450第34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胸腰椎后伸ROM測量:坐位或立位,軸心第5腰椎棘突,固定臂通過第5腰椎棘突的垂線移動臂第7頸椎與第5腰椎棘突連線。正常值:后伸0-450第35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6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影響關節活動度測量的因素及測量的注意事項1、嚴格操作,專人負責,提高準確性。2、采用正確的測試姿勢,防止鄰近關節的替代動作。3、應與健側相應關節對比測量。

4、選擇好測量工具和參考點,關節活動時要防止量角器固定臂移動。5、不宜在關節活動鍛煉后檢查。6、先檢查主動活動度,后檢查被動活動度。7、注意不同年齡、性別、職業關系的差別。8、注意疼痛、腫脹、手術后不理解、不合作的因素對關節活動度有影響。第37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上下肢功能的評定上肢功能的評定:主要評定拇指、示指、中指運動功能的,以及肩、肘、腕、指的整體功能和觸覺、深感覺、兩點分辨覺等感覺功能。下肢功能的評定:

主要有步行功能、步態和髖、膝、踝關節和穩定性。第38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肌張力評定肌張力:是指肌肉靜息狀態下的緊張度。檢查時以觸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展肢體時感知的阻力作為判斷依據。必要的肌張力是維持肢體位置,支撐體重所必需的;是保證肢體運動制控能力,空間位置,進行各種復雜運動所必要的條件。肌張力改變包括:肌張力增高、肌張力降低第39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張力改變肌張力改變包括:肌張力增高、肌張力降低1、肌張力增高:(1)痙攣:在被動屈伸其肢體時,起始阻力大,終末突然阻力減弱,又稱折刀現象,為椎體束損害現象。(2)強直:屈伸肢體時始終阻力增加,又稱鉛管樣強直,為椎體外損害表現。第40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1頁,共47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肌張力降低:肌肉松軟、屈伸肢體時阻力低,關節運動范圍擴大,表現為遲緩型麻痹(paralysis),見于周圍神經病變、小腦病變等。特點:肌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