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統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專項訓練題06——古文閱讀理解(+詳細解析)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復習專項訓練06——古文閱讀
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理解。
蕭遙欣
蕭遙欣①,年七歲,出游時,見一小兒,善彈②飛鳥,應弦墜落。遙欣曰:“鳥飛空中,無害于人。游戲之事,亦多端③矣,何必多殘生命以為樂也?”小兒感其言,遂不復彈。
①蕭遙欣:人名。②彈:用彈弓射擊。③多端:多種多樣。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善:_________(2)應:___________(3)遂:___________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游戲之事,亦多端矣,何必多殘生命以為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蕭遙欣是一個怎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
書低
一生賃①僧房讀書,每日游玩。午后歸房,呼童取書來。童持《文選》②。視之曰:“低?!背帧稘h書》,視之曰:“低。”又持《史記》,視之曰:“低?!鄙笤屧唬骸按巳龝?,熟其一,足稱飽學,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
①賃:租。②《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午后歸房()(2)呼童取書來()
(3)僧大咤曰()(4)俱云“低”何也()
5.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此三書,熟其一,足稱飽學,俱云“低”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書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聯系書生的言行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閱讀。
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sòngyǒng)讀,(決絕)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7.劃去括號里不正確的字和讀音。
8.解釋下面字詞。
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文中語句回答。
“讀書有三到”,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閱讀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
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選自劉向《新序·雜事五》
10.“葉公好龍”中的“好”應讀作“_____”,意思是“_____”。
11.葉公是怎么“好龍”的?請用“——”畫出相關語句。
12.從“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這個故事諷刺了。
A.像葉公這樣喜歡像“龍”而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東西的人
B.像葉公這樣膽小如鼠的人
C.像葉公這樣心口不一,嘴上說喜歡某事物,但并不是真的喜歡的人
閱讀理解。
曾國藩談讀書
蓋士人①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②不甘為下流③;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④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①士人:泛指知識階層。②斷:絕對,一定
③下流:下等,劣等。④窺kuī: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
15.運用所提示的方法,解決本文中的文言疑難字義。
方法詞語提示加點詞意思
擴詞篩選法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組詞:雜志、意志、志向……(1)______
查字典有識則知學問無盡①shí見識,辨別是非的能力。②zhì記??;記號。(2)______
16.根據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用“/”進行斷句。(限斷一處)
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17.文中曾國藩對讀書提出的三個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鏈接教材可知,朱熹提出讀書有三到,謂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北人不識菱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①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逼淙俗宰o②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③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瘢俊贝鹪唬骸扒吧胶笊?,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中而曰土產,此坐④強不知以為知也。
①仕:在……做官。②護:掩飾。③去:去除,去掉。④坐:因為,由于。
18.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并:__________________食:__________________
短:__________________強: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這個故事所講的道理和孔子說的()是一樣的。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淺顯文言文,按題目作答。
豺(chái)烹(pēng)羊
盤古初,烏獸皆能言。一日,豺①與羊同澗②飲水,豺欲烹其羊,自念無以措辭③,乃④強責之曰:“汝(rǔ)混濁此水,使老夫不能飲,該殺!”羊對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雖濁無礙?!辈驈拓熢唬骸叭耆ツ昴橙眨鲅缘米镉谖遥嘣摎?!”羊曰:“大王誤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⑤能得罪大王?”豺則變羞為怒,責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彼膦夼胫?。諺云:欲加之罪,何患⑦無辭。即此之謂⑧也。
——選自《意拾喻言》
①豺:與狼相近動物。②澗:小溪流。③措辭:選用詞句,這里指理由、借口。④乃:于是。⑤安:怎么。⑥遂:于是。⑦患:擔心。⑧之謂:說的就是……】
21.“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這是一句()句。
A.設問B.反問C.疑問
22.聯系上下文和平時積累,下面字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汝:你B.烹:殺后煮著吃C.老夫:指老人D.混濁:把水弄臟
2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卑堰@句話翻譯成現代語言,最準確的是()。
A.要想得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理由。
B.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機會。
C.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借口。
24.這個故事讓人明白的一個道理:下面最合適的是()。
A.以弱勝強需要說明理由B.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規律C.以強欺弱是無罪的
25.用自己的話,把“豺欲烹其羊,自念無以措辭。”說得更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內閱讀運用。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③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⑤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⑥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6.以上節選自《論語》,是孔子關于學習__________和學習__________的六句話。
27.用“√”選擇正確的讀音。
是知(zhīzhì)也誨(huīhuì)人不倦
28.想想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敏而好學__________敏以求之者也__________
29.用“/”標出下面這句話的停頓(兩處)。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0.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這句話的大意。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課文中的第__________句(填序號)對于我很有啟發,因為______________。
閱讀理解
王冕讀書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①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②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燉杼?。父怒撻③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④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⑤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⑥。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⑦,冕小兒,恬⑧若不見。
(選自《宋學士文集》)
①隴:田埂。②輒:總是(常常)、就。③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④曷:同“何”,為什么。⑤執策:拿著書。⑥達旦:到早晨,到天亮。⑦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⑧恬:神色安然,滿不在乎的樣子。
32.下列哪一句詩是王冕寫的?()
A.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B.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C.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33.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已而復如初(已經)B.兒癡如此(著迷、入迷)
C.冕因去(離開)D.恬若不見(好像)
34.下列對古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王冕因為不喜歡放牛,所以想讀書。
B.“或牽牛來責蹊田”這一句可以解釋為“有時候牽著王冕的牛來責怪這些牛踐踏了他們的田地”。
C.這篇小古文主要介紹了王冕苦學的三件事。
D.文中“竊入學舍”的“竊”與“夜潛出”的“潛”意思是一樣的,都可以解釋為“悄悄地、偷偷地”。
35.王冕勤學苦讀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下面哪一個成語不是與勤奮好學有關的?()
A.手不釋卷B.懸梁刺股C.鐵杵成針D.胸有成竹
小古文閱讀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xīn)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p>
[解釋]席:坐具、坐墊。軒冕:軒,大馬車;冕,大禮帽。
36.解釋加點字詞語含義。
①寧讀如故:______________②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
37.翻譯句子。
管揮鋤與瓦石不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管寧割席》的故事,后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割開席子分別坐,多比喻朋友之間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絕交。在這個故事中,你看出管寧是個怎樣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詩詞曲鑒賞
比較閱讀古詩,完成下面練習。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瞧,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9.“天下誰人不識君?”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_,這句詩運用了_________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勸君更盡一杯酒”中的“君”指的是___________,這句詩中“___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經勸了多次,喝了多杯,“勸”字委婉地表述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1.“千里黃云白日嘿,北風吹雁雪紛紛”描繪的是一幅()的風光,而“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繪的是一幅()的風光。
A.色彩絢麗B.荒野壯闊C.氣勢磅礴D.清新明朗
42.我還知道《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與這兩首詩表述的主題相符。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
已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43.解釋下列詞語。
生氣:________________恃:_________________
44.“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詩句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46.這首詩表述的思想感情是()
A.這首詩表述了對朝野臣民噤聲現狀的無限悲哀。
B.這首詩表述了期盼上天不拘一格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C.表述了只有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更有生氣的觀點。
D.這首詩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喚風雷般的變革,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述了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
古詩閱讀。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7.《山居秋暝》的是_____。
48.下面與《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
A.落日殘霞B.老樹寒鴉C.明月清泉
49.全詩共四大句八小句,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小句描繪出一幅山中清晨的畫面:秋雨過后,幽靜閑適,清新宜人。
B.三四小句勾畫出一幅幽靜雅致的山間月夜圖: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C.五六小句寫竹林里傳來陣陣歡笑,是姑娘們將要到河邊洗衣去。
D.七八小句表述出詩人的心志:任憑秋天的花草凋謝吧,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古詩文閱讀。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⑴孤村不自哀,尚⑵思為國戍⑶輪臺⑷。
夜闌⑸臥聽風吹雨,鐵馬⑹冰河⑺入夢來。
解釋⑴僵臥:直挺挺地躺著。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寂荒涼的村莊。⑵尚:還,仍然。
⑶戍(shù):守衛。⑷輪臺:古代邊防重地,代指邊關。⑸夜闌(lán):夜深。⑹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⑺冰河:冰封的河流。
背景陸游被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雖已年邁,但收復國土的愿望依然強烈。
50.讀詩歌的題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結合解釋,寫出前兩句詩的意思。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下面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因“僵臥孤村”,加上“風雨大作”,令詩人輾轉難眠,無比悲觀。
B.“為國戍輪臺”是詩人的志向,一個“思”字,表現出他的赤膽忠心。
C.“鐵馬冰河”寫的是詩人的夢境,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一腔熱情只能寄托夢中。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閱讀。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53.詩人遠游是在哪個季節?你從哪句詩中找到的?請把這句詩鈔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王麟洲說,這首詩“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比姸俗种谐霈F了五個地名,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絕無僅有的,請你把這五個地名找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詩人在描寫景物時,往往把靜態與動態的景物描寫構想在同一個意境中,構成一種情趣,從而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本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兩句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為我們描繪出________________
56.詩境中無處不貫穿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峨眉山月”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虛用。詩中還有此用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
57.“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什么?這一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本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你覺得哪句詩最能體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詩人在描寫景物時,可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積累、欣賞:“西塞山前白鷺飛,________________?!薄癬_______________,江楓漁火對愁眠?!薄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參考解析:
1.擅長,善于隨著于是2.玩游戲這件事,有很多種方式,為什么要另外殘害生命來取樂呢?3.蕭遙欣是一個有正義感,有愛心,喜愛小動物,善于勸解他人的人。
1.此題考查字詞解釋。
(1)善彈飛鳥:善于用彈弓射擊飛鳥。善:擅長,善于。
(2)應弦墜落:(空中的飛鳥)無不隨著(彈弓的)聲音墜落。應:隨著。
(3)遂不復彈:于是不再用彈弓射擊鳥。遂:于是。
2.此題考查句子翻譯。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字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游戲之事,亦多端矣,何必多殘生命以為樂也?”
之:的多端:多種多樣何必:為什么多:另外。
這句話的意思是:玩游戲這件事,多種多樣,為什么要另外殘害生命來取樂呢?
3.此題考查人物形象。
文中的蕭遙欣看見有人彈射飛鳥,于是上前勸說,小孩被他的話所感動,于是不再彈鳥。由此可知蕭遙欣是個有正義感,有愛心,喜愛小動物,善于勸解他人的人。
參考譯文:
蕭遙欣剛剛七歲時,有一次出了齋房,看見有一個附近的小孩,善于用彈弓射擊飛鳥,(空中的飛鳥)無不隨著(彈弓的)聲音墜落。蕭遙欣對他說:“小鳥在空中飛翔,對人沒有任何妨礙。玩游戲這件事,多種多樣,為什么要另外殘害生命來取樂呢?”小孩被他的話所感動,就不再用彈弓射擊鳥。
4.回到。叫。驚詫。都。5.這三部書,只要熟讀其中之一,都足以稱為飽學之士了,(你)都說它們“低”,為什么啊?6.從“書生每日游玩”“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可見,這個書生不學無術,是個不愛書,更不愛學習的人。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做好積累,對于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分類做好整理。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1)午后歸房:午后回到房子里。歸:回到。
(2)呼童取書來:叫書僮把書拿來。呼:叫。
(3)僧大咤曰:僧人大為奇怪。咤:奇怪、驚詫。
(4)俱云“低”何也:全都說它們“低”。俱:都。
5.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此:這。熟:熟讀。這句話意思是:這三部書,只要熟讀其中之一都足稱飽學之士了。全都說它們‘低’,為什么啊”
6.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類問題,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再概括出人物形象。閱讀短文,從文中”每日游玩“午后歸房,呼童取書來”我要睡,取書作枕頭耳“可以看出這個書生不讀書,每天只知道游玩,游玩回來就睡覺,根本不讀書。由此可知他是一個不學無術,碌碌無為的人。
參考譯文:
一個書生,租借僧人寺院的房屋讀書,但每天都外出游玩,午后回到房子里,呼喚書僮取書來。書僮拿《文選》,書生看了說:低。拿《漢書》,書生看了說:低。“又拿《史記》,書生看了還說“低!”僧人大為奇怪,說:這三部書,只要熟讀其中之一都足稱飽學之士了。全都說它們“低”,為什么啊”書生說“我要睡覺,取書做枕頭罷了!“
7.yǒng絕8.隨意。要緊,重要。9.心到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7.本題考查對字音和同音字的辨析。
誦讀(sòng):讀出聲音來。
決:副詞。一定。
絕:窮盡的意思。
結合字義,可知,此處“決不能記”的意思是:一定記不住,故選:決,應去掉:絕。
8.本題考查對字詞的理解。
結合“卻只漫浪誦讀”的意思: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芍?,漫浪:隨隨便便。
結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意思: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急:要緊。
9.本題考查對短文內容的理解。
結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的譯文可知,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原因是: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參考譯文: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10.hào喜歡,喜愛11.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12.我感受到葉公看到真龍后極度懼怕的表情和慌亂失態的表現。13.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
東西罷了。14.C
10.本題考查字音和字義。
葉公好龍,拼音:yègōnghàolóng,比喻表面上愛好或擁護,實際上害怕或反對。好,喜歡,喜愛。
11.本題考查尋找關鍵句子。
從“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可知解析,句意: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屋子內外都雕刻著龍。
12.本題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這句話的意思是:,轉身就跑,被嚇的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茫然無措。從葉公見到龍的動作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葉公看到真龍后極度懼怕的表情和慌亂失態的表現,也說明了他不是真的喜歡龍。
1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
是:由此看來。好:喜歡。夫:這,那。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故翻譯為: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14.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故選C。
譯文:
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屋子內外都雕刻著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來到葉公的住所,龍頭搭在窗臺上探看,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被嚇的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茫然無措。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15.志向見識16.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17.有志有識有恒心到眼到口到
15.本題考查了文言文字詞理解。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向就絕對不甘心屈居下等。所以“志”的意思是,志向?!坝凶R則知學問無盡”的意思是有見識就會知道知識無窮無盡。所以“識”的意思是,見識。
16.本題考查了斷句。
“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就絕對沒有做不成的事。故可斷句: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17.本題考查了內容理解和文化常識。
結合原句“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可知,曾國藩對讀書提出的三個要求是:有志、有識、有恒。
課文《古人談讀書》中宋朱熹所說的話,原句: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參考譯文: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18.一起吃錯誤硬要19.我并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20.B
18.本題主要考查字詞解釋。
“并殼入口”意思:連殼一起放到嘴里吃。并:一起。
“食菱須去殼”意思:吃菱角要去殼。食:吃。
“其人自護其短”句意為:他想掩蓋自己的錯誤。短:錯誤。
“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币馑迹哼@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強:硬要。
19.本題考查翻譯語句。
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币馑迹何也皇遣恢溃B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
20.本題主要考查對名人名言的理解。
A.“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辈灰韵虻匚?、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謙虛好學。
B.“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明智的態度。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嗎?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有個出生在北方不認識菱角的人,卻說自己知道菱角,結果鬧出了笑話。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道理:不要不懂裝懂、強不知以為知,否則會鬧出笑話。故事所講的道理和孔子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是一樣的道理。
參考譯文:有個從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連殼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說:“吃菱角要去殼?!彼胙谏w自己的錯誤,于是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問的人又問:“北方也有菱角嗎?”他說:“前山、后山上,哪里沒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長在水中的,那個北方人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21.B22.C23.C24.B25.豺狼想把那只羊殺掉吃了,自己心想沒有(合適的)說辭(理由)。
21.本題考查句式?!叭ツ昴橙?,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意思是去年的某日,我還沒出生呢,怎么會得罪大王?“安能”的意思是怎么能,是反問詞,因此這個句子是反問句。
2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字詞?!袄戏颉背霈F在句子“使老夫不能飲”中,這句話的意思是使得我都不能喝了,因此“老夫”的意思是“我”。
23.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到詞達句順。本句重點詞:欲:想要。患:擔心。辭:借口。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加罪于人,不用擔心找不到借口。
24.本題考查文章主旨。根據文章大意可知豺狼一直在加罪于羊,想要把羊吃了。豺是強者,羊是弱者。本文主要說明了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規律。
25.本題考查翻譯句子。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到詞達句順。本句重點詞:烹:殺后煮著吃。自念:自己心里想。措辭:選用詞句,這里指理由、借口。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豺狼想要把羊吃掉,自己想了下覺得沒有好的理由。
參考譯文:
在盤古時期剛開始的時候,鳥獸都能開口說話。有一天,豺狼和羊一起在河邊喝水,豺狼想要把羊吃掉,自己想了下覺得沒有好的理由,便強詞奪理道:“你把我要喝的水弄臟了,使得我都不能喝了,該死!”羊回答說:“大王在河流的上方,我在河流的下方,即使我弄臟了水也不妨礙您喝水?!辈蚶怯重煿值溃骸澳阍谌ツ甑哪橙?,說了我的壞話,同樣該殺!”羊又說:“大王誤會了。去年的某日,我還沒出生呢,怎么會得罪大王?”豺狼惱羞成怒,狠狠地說:“那一定是你父母!父債子償,你也有罪!”于是,把羊給煮了吃掉!諺語說:想要加罪于人,何愁沒有借口呢!
26.態度方法27.zhìhuì28.聰敏勤勉2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0.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31.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我們做學問,不要光是在書本上下功夫,還要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要謙虛好學,多向他人請教。
26.本題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一種智慧。論述了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是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形容虛心求教的學習態度。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側面。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并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在孔子的觀念當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卻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在于他愛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獻圖書,而且勤奮刻苦,思維敏捷。這是他總結自己學習與修養的主要特點。他這么說,是為了鼓勵他的學生發憤努力,成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意思是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宿不睡覺的去思考問題??墒沁@樣做并沒有任何好處,還不如去學習。這句話主要是用來教導,告訴他們只會思考是沒有用處的,學習也很重要。而只思考不學習也沒用,必須兩者相互結合,才能有好效果。
27.本題考查字音的辨析。
“是知也”中“知”的讀音為zhì,通“智”,意思是智慧。
“誨人不倦”中“誨”的讀音為huì,意思是教誨,教導。
28.本題考查字詞的理解。
解答此題時要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和平時積累的字、詞、句,進行分析得出解析。
敏而好學: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敏:聰敏。
敏以求之者也: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敏:勤勉。
2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應聯系句意,根據主、謂、賓來劃分;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后面要有停頓;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劃好之后再仔細地讀一讀,看是否順口、順暢,意義是否相對完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正確劃分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0.本題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譯。
要求把文言句子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識”的意思是記??;“厭”的意思是滿足;“倦”的意思是疲倦。
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31.本題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與分析。
本題將對自己啟發很大的句子寫出來,將原因寫出來即可。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要虛心學習,不要不懂裝懂。
參考譯文:
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一種智慧。
②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③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④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⑤學習就像追趕什么似的,生怕趕不上,學到了還唯恐會丟失了。
⑥我曾經整天不吃東西,整夜不睡覺,來思考,沒有益處,不如學習。
32.B33.A34.D35.D
譯文:王冕是諸暨縣的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一個人牽了牛來責備牛踩了莊稼。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王冕仍是這樣。王冕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為何不由著他呢?”王冕于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亮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坦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32.本題主要考查對古詩的理解。
A.“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意思: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B.“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意思: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C.“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背鲎悦珴蓶|《卜算子·詠梅》意思: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
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背鲎运未R梅坡《雪梅》意思: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3.本題主要考查對文言文加點詞語的解釋。
A.“已而復如初”意思:過后,王冕仍是這樣。已而:沒過多久。
B.“兒癡如此”意思: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癡:著迷、入
C.“冕因去”意思:王冕于是離開家。去:離開。
D.“恬若不見”意思:卻神色坦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若:好像。
34.本題主要考查對內容的理解。
A.有誤。從“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可知,王冕是癡迷讀書,而不是因為不喜歡放牛,所以想讀書。
B.有誤?!盎驙颗碡燉杼铩币馑迹阂粋€人牽了牛來責備牛踩了莊稼。
C.有誤?!案该僚k]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寫了關于王冕因為勤于學習,在放牛期間偷偷溜去聽課以及晚上在寺里借長明燈光亮讀書這兩件事。而不是介紹了王冕苦學的三件事。
D.正確。文中“竊入學舍”的“竊”與“夜潛出”的“潛”意思是一樣的,都可以解釋為“悄悄地、偷偷地”。
35.本題主要考查對成語故事的理解。
A.手不釋卷:手不離書本。形容勤學不倦。
B.懸梁刺股:把頭發綁在房梁上,錐子刺痛大腿來提起精神學習,比喻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
C.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D.胸有成竹: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36.原來你37.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38.割席斷交愛憎分明不慕榮華淡泊名利
譯文: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匆姷厣嫌幸黄穑軐幰琅f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坐著有圍棚的車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p>
36.本題主要考查解釋文言文字詞。
①寧讀如故: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故:原來。
②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你。
37.本題主要考查翻譯句子。
管揮鋤與瓦石不異: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
38.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管寧割席》的故事,后來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割席斷交”,意思是割開席子分別坐,多比喻朋友之間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絕交。
從“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等語句可以看出管寧愛憎分明、不慕榮華、淡泊名利。
39.董大反問反問起強調作用,強調天下無人不識董大40.元二更對朋友深切關懷和依依惜別41.BD42.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9.考查了修辭手法和字詞理解。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您“君”指的是董大。董大,即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對董大的勸慰,說“莫愁”,說前路有知己,說天下人人識君,以此贈別,足以鼓舞人心,激勵人之心志。這句詩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強調天下沒有不識董大的。
40.考查字詞理解和詩歌的思想感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這句詩的意思是老朋友請你再干一杯美酒。這句詩中的“君”指的是元二。這句詩中“更”的意思是“再”,“更”字表明酒已經勸了多次,喝了多杯。“勸”字委婉地表述了詩人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41.考查對兩首詩的意境的掌握。
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中“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意思是:千里黃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幅荒野壯闊的風光。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濕了輕塵,客舍周偉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幅清新明朗的風光。
42.考查拓展延伸能力。
唐代詩人高適的《別董大》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別詩。我還知道唐代詩人李白的《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也與這兩首詩表述的主題相符。
43.活力,生命力。詩中指朝氣蓬勃的局面。依靠。44.中國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蕩,這種萬馬無聲的局面實在令人悲哀。45.B46.D
43.本題考查詞語解釋,學生注意平時要多積累。
“九州生氣恃風雷”意思是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勃勃生機?!吧鷼狻痹谶@里指的是生氣勃勃的局面?!笆选痹谶@里的意思是依靠。
44.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注意聯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依靠。喑:沉默,不說話?!熬胖萆鷼馐扬L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意思是中國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蕩,這種萬馬無聲的局面實在令人悲哀。
45.本題考查詩歌節奏的劃分。
“九州生氣恃風雷”意思是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勃勃生機。結合詩句的意思可知,詩歌節奏為四一二。故應劃分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故選B。
46.本題考查詩歌中心思想,注意聯系上下文分析。
《已亥雜詩》這首詩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述了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愿望。結合詩歌內容可知,選D。
47.王維48.A49.B
47.此題考查學生作家作品的識記。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48.此題考查學生對實詞的掌握。
“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日落,天色將晚。此指傍晚。
A“落日殘霞”夕陽和稀疏的晚霞,指傍晚景色;
B“老樹寒鴉”是一棵老樹和幾只烏鴉。
C“明月清泉”指天上一輪明月,一股清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泌尿外科疾病護理
- 山東省棗莊市棗莊五中2025年高考歷史試題山東卷沖刺訓練解析含解析
- 平邑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長春市外國語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物理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施工組織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城市學院《中小學美術教材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文理學院《傷寒論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泰安市泰前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教學反饋檢測試題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漢語現代》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25年初三中考模擬試卷(二)生物試題含解析
- 庫欣病診治專家共識要點解讀(2025年)解讀課件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4年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大數據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鼠疫防控知識宣傳課件
- 2025年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第11課《山地回憶》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電容電容器ppt課件
- 物業服務費用測算技術報告詳細
- 沁園春·疊嶂西馳.中職課件電子教案
- 人民醫院驗收管理規定
- 污水處理廠工程分部、分項、檢驗批劃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