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_第1頁
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_第2頁
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_第3頁
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_第4頁
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考試語文試題匯編:詩歌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春雨[唐]李商隱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①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②,殘宵猶得夢依稀。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注:①白門: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后人常用“白門”指代男女幽會之地。②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含年復一年、人老珠黃之意。12.這首詩題為“春雨”,但在內容上主要是對人物的描寫。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13.有人認為李商隱這首詩歌“朦朧凄迷”,請結合具體內容作簡要賞析。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1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1)請用一個字概括山澗的特點,然后簡要分析這首詩所使用的表現手法。(2)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創設了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列詩歌,完成各題。登岳陽樓(其一)陳與義①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②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注】①陳與義(1090-1138),宋代杰出詩人。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被貶陳留的陳與義,也成了逃亡的難民。他流亡到洞庭湖,幾次登岳陽樓,寫下了數首詩歌以記其事。②三年多難: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15.詩歌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點明登臨岳陽樓的時間,以“無限悲”直接抒發了詩人的情感。16.詩歌尾聯說“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請聯系全詩,說說造成作者“悲”的原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山雨[宋]翁卷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山雨[清]何紹基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12.翁卷《山雨》一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有什么作用?13.這兩首詩都描寫了山雨,在描寫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請作簡要分析。新疆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①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②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③。[注]①辛棄疾:山東人。早年參加抗金義軍,回南宋后歷經宦海浮沉,始終力主北伐抗金。此詞作于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時。②行人:指因宋土淪喪而逃難的人。③鷓鴣:鳥名。古人認為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14.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宋詞從風格上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辛棄疾,還有____________,他的詞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15.怎樣理解“可憐”的含義?16.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次韻留守相公①以羅門新渠并成喜而成詠文彥博萬艘潭匯嘉猷里,分洛疏伊盡北馳。遠引駃風②通越貨,肇營③勝跡在唐時。通渠中梗年滋久,美利④重興勢亦遲。漕口羅門今并復,相君一一授成規。[注]①留守相公:宋代官名,此指西京留守。②駃風:急風,本風。③肇營:開始營造。④美利:豐厚的利益。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據題目分析,留守相公曾為羅門新渠開通寫詩一首,文彥博與之唱和。B.首聯描寫萬船匯聚、沿河北上的景象,可得知嘉猷里為西京交通要沖。C.“越貨”表明此渠運輸地域之廣,而“唐時”則表明其開通時間之長。D.本詩因事而詠,著意敘述“留守相公”開通羅門渠的過程及喜悅之情。15.詩人因何而“喜”?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答案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二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2.新春悵臥,舊地重尋;相望紅樓,夜雨獨歸;春晚悲遠,殘宵夢稀;緘札寄情。13.①意象的使用上,迷蒙的春雨、昏黃的夜燈、西下的斜陽、消逝的春意、羅布的愁云、孤飛的大雁等意象營造了一種凄美、哀婉的氛圍。

②情感的表達上,有尋訪不得的寥落、隔雨相望的冷寂、光陰荏苒的悲苦、音書難寄的凄愴。該詩借迷蒙的春雨,表現抒情主人公迷茫的心境,情景交融,構成朦朧凄迷的藝術境界。【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首詩題為“春雨”,但在內容上主要是對人物的描寫。首聯“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寫新春時節穿著一件夾衣,悵然而臥,白門寂寞,有很多不如意的事,這正是寫人的心情。頷聯“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寫隔著雨凝視著那座紅樓,感到孤寒凄冷,在珠簾般的細雨和飄搖的燈光中獨自回來,這是寫人的行蹤。頸聯“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寫遙遠的路途上應該悲傷春天將要過去,在殘宵的夢中還依稀可以與你相見,寫自己的夢境。尾聯“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寫玉珰和書信怎么樣才可以送給你?萬里陰云下只有一只大雁飛過,寫對遠方之人的思念。這首詩是借助飄灑迷朦的春雨,抒發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總之,全詩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意象、意境的賞析和理解能力。作答的關鍵是從意象和意境的層面分析哪些地方體現出了“朦朧凄迷”的特點。本詩從意象的選擇上看,紅樓、珠箔、燈影、斜陽、愁云、大雁等意象皆在雨中顯現,意象朦朧凄美。再加上悵然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使詩境凄美幽約;從情感上看,春晚日暮和云羅萬里,也烘托出離別的寥落、思念的深摯詩中借助飄灑的迷蒙的春雨烘托別離的寥落與悵惘,渲染傷春懷遠、音書難寄的苦悶,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總之,從意象的使用,情感的表達上,都體現了這種“朦朧凄迷”的特點。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三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靜”,以動襯靜,借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烘托了山澗的空寂靜謐。(2)詩人描寫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鳥、春澗等景物,創設了靜謐、幽美、空寂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愉悅的情感。【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山澗的寂靜。“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是說“這里很少有人出沒,只有桂花的花瓣在無聲飄落,春夜里的山谷就顯得更加空寂、靜謐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說“月亮升起,驚動了山里的鳥兒,時不時能聽到鳥鳴聲從山澗中傳出”。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即用動態的桂花落、月出、鳥鳴和聲音來反襯山澗的寂靜,從而烘托出空寂靜謐的氛圍。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從詩中找找相關意象,如“桂花”“春山”“月”以及“山鳥”“春澗”等等。全詩都是圍繞“靜”展開的,詩人用動態的“桂花落”“月出”和偶而傳出的鳥鳴來反襯了“春澗”靜謐、幽美、空寂的意境。詩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安寧的環境,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詩人借助眼前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自己此時閑適愉悅的情感。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5.①.夕陽遲②.欲暮時16.①秋霜中凄清的景致。

②國家滅亡、時局動蕩的憂慮。

③漂泊天涯、顛沛流離的痛苦。

④感懷家園的愁悶。

⑤韶華已逝,功業未成,老大傷悲的落寞。【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之東長江之西,樓閣上的旌旗靜止,夕陽黃昏緩緩下降,我登臨的地方,是岳陽樓(吳國和蜀國的分界地)。所以,明曉內容,時間就明確了。【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首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寫景,描繪出了一幅靜謐而慘淡的的夕陽入山圖。面對這樣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詩人不由悲從心來。作者首先鋪墊了一個凄涼的基調。頷聯中,“登臨吳蜀橫分地”從歷史角度介紹了岳陽樓,此句仿杜詩中“吳楚東南”,意境雄偉,讓人想起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懷古傷今,怎能不讓人“徙倚”在山水之間。在這樣美麗的岳陽樓畔,詩人卻提不起半點觀賞山水的雅興,僅“徙倚”二字,便把詩人那滿腔愁緒表現的淋漓盡致。頸聯“萬里”“三年”說明了詩人逃難時遙遠的路途以及具體的時間,恰當的表現了自己背井離鄉,漂泊不定的生涯,抒發了感懷家園的愁悶,表達了漂泊天涯、顛沛流離的痛苦。尾聯情景相生,“風霜”既指秋色濃重,又與自己的“白頭”相映襯,且暗示了當時政治局勢的嚴峻,“老木滄波”既指眼前實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飽經風霜的自我寫照。尾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第二十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2.此詩前兩句描寫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為后兩句作者的驚異之情作鋪墊。13.在描寫手法上,翁詩采用側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何詩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除側面描繪山雨之奇外,還在中間兩聯正面描繪山雨的特征。【解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點出時間和地點:一夜,山林中。這兩句寫的是“星月”,其特點是“一夜”“滿林”“白”,意思是“整個晚上,林子里都灑滿了星月的輝光;天上沒有一絲云,也沒聽見有雷震響”,由此可知,開頭兩句展現了天氣的晴朗,根本沒有下雨的征兆。三、四句卻突然一變,說天明時,見到溪中流水湍急,因此知道這座山以外的山曾經下過一場大雨,出人意表,詩人驚喜的心情,強烈地表達了出來,由此可知,詩人在開頭兩句極力寫“晴”其實是為下面兩句的吃驚做鋪墊。【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這兩首詩歌的標題都是“山雨”,這是詩歌描寫的對象,但描寫的方式卻是不同的,先看翁詩,前兩句是寫山間的夜晚,星月皎潔,無云無雷,緊扣一個“晴”字下筆,這是寫雨前之景;后兩句,以“平明”二字與上文的“夜”字相照應,以“忽見溪流急”與上文的“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相照應,而“溪流急”又與“他山落雨來”互為因果,前者為果,后者為因,這是寫雨后之景,詩歌雖是寫雨,卻不寫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換至雨后之景,這屬于側面描寫。再看何詩,而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溪云”兩句,寫溪上云霧,寫山雨,用的是正面描寫之法,“馬上”兩句,寫雨水打濕了詩人的衣巾,淋得村邊的瓜豆枝葉散亂紛披,這也可理解為以正面描寫為主,而“新晴”兩句,則主要是側面描寫,“新晴盡放峰巒出”與“萬瀑齊飛”,這些都是山雨所賜,山雨的洗禮,使得山峰在雨過天晴時更為青翠,而山雨的注入,又使得山野間萬瀑齊飛,可見,寫雨過天晴,山峰青翠重現,山野間萬瀑齊飛,正是從側面寫山雨。新疆烏魯木齊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題【答案】14.①.蘇軾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③.李清照、姜夔15.“可憐”意為“可惜”,詞人朝西北方向眺望中原故都,可惜被無數的山峰阻擋,更添思念之情。(若解釋為“可惱”“可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16.表達了詞人對故土故都的懷念,也抒發了作者對北伐戰爭的復雜心情——既感到正義事業是不可阻擋的,又感到實現它困難重重。【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豪放派是宋詞的一個流派,其成就最大的當屬“蘇辛”,所以,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辛棄疾,還有蘇軾。蘇軾的詞作有很多,比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蝶戀花·春景》等等。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柳永、李清照、姜夔、溫庭筠等。【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詞語的意義的能力。作者此時任江西提點刑獄,遠離長安,才會有“西北望長安”,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但是卻有無數的山峰阻擋,在此情境下蘊含著一種惋惜之情,所以“可憐”可解釋為“可惜”,表達了作者對中原故都思念之情。【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頷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寫的是作者辛棄疾遠在江西,遙望故都長安,可惜有無數的山峰阻擋,表達了詞人對故土故都的懷念。這首詞看似寫景,實則也隱含著作者復雜的心情。“可憐無數山”中“山”喻指阻擋“清江水”“東流去”的力量,即反對北伐抗金的力量。“畢竟東流去”是指人民的抗金意愿不可阻擋,辛棄疾早年參加抗金義軍,回南宋后歷經宦海浮沉,始終力主北伐抗金,所以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既感到正義事業是不可阻擋的,又感到實現困難重重。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