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緒論1.1研究背景21世紀以來,我國把保護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不斷發掘和保護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條條例規定: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保護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REF_Ref37025589\r\h[1]。從1982年至2019年,國務院己相繼公布134座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作為134座歷史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8000年文明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保存著大量的歷史遺跡和地域文化,包括西湖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等。隨著京杭大運河的申遺成功,運河兩岸的街巷店鋪、歷史建筑、特色民居、寺廟等都是承載運河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運河兩岸的歷史文化街區是這些文化景觀和歷史建筑最為典型的存在形式。在國家對歷史文脈的大力保護趨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機遇,古城、古鎮地位逐漸上升,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受到中國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的重視,政府希望游客在提高旅游質量的同時能感受特殊的文化創意體驗。但是,過度的旅游開發出現很多問題,如只注重表面的古風而忽略了內在的文化,如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矛盾問題,地域文化的發掘利用不徹底,商業氣息濃厚、內容卻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居民活動空間與游客活動空間沖突等REF_Ref37015874\r\h[2]。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也不能躲過這些問題,作為杭州能彰顯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老城風貌的區域,承載著居民居住和游客旅游的雙重功能,現在仍保存著國家廠絲儲備倉庫、香積寺門前的石塔、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歷史遺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街區內部傳統文化保持與居民現代景觀舒適性出現了矛盾,街區內部巷弄景觀保護受現代居民生活需求的影響,為此,政府決定對整個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巷弄進行改造、更新。并且,巷弄是歷史文化街區的肌理,體現街區整體規劃形態,同時也是城市傳統風貌保留的載體,是歷史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巷弄景觀設計研究意義重大,不僅是對歷史街區的保護,也是對傳統巷弄景觀設計策略的研究。1.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1.2.1國內外歷史文化街區的研究現狀國外20世紀前,人們對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研究還處于發展的萌芽狀態。20世紀初,出現了文化、文化景觀的概念,人們對歷史街區中的文化、景觀有了新的認識。1913年,法國《歷史紀念物法》頒布,提出“歷史街區”的定義,對街區中有價值的紀念物進行保護。在1933年的《雅典憲章》REF_Ref37017243\r\h[3]指出“對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和街區,都應該妥善保存,不可加以破壞”,表明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是整體、可持續的過程,從此之后,歷史街區正式被列入研究。1966年,日本頒布《古都保存法》,提出保護古城歷史遺存的周圍環境以及與歷史遺存連成片區的整體環境。在20世紀后期,英國提出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內部具有建筑藝術特色的區域,包括建筑、空間、古樹等REF_Ref37024245\r\h[4]。到21世紀,很多歷史文化街區依靠社會組織的推動力量,逐漸受到政府重視并納入保護體系,其保護效益與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成正比REF_Ref37023579\r\h[5]。國內我國對于歷史文化街區的研究起步遲,20世紀末,伴隨房地產產業的興起,許多開發商把目光投向了落后衰敗的舊城區,從此國內許多城市開始跟隨舊城改造和開發建設的潮流。城市歷史街區中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建筑、文物、古樹等,但由于許多城市的政府對許多歷史文化街區沒有是實質性的法律保護,縱容開發商對街區內部進行大肆拆建,導致很多歷史街區內部景觀肌理、空間格局、建筑風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REF_Ref37024323\r\h[6]。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歷史名城、歷史街區的不斷重視,相關歷史街區保護制度的確立,人們保護意識的逐漸提升,我國在歷史街區保護工作上有了明顯的改觀。許多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整治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首先是歷史街區保護整體規劃,通過小洲村實際項目的研究,提出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重點是“控制線”,并將歷史建筑保護與環境要素保護作為重要保護內容(孫翔,2008)REF_Ref37024297\r\h[7];其次通過對歷史街區適應性更新景觀的研究,認為歷史街區的空間構成要素、空間環境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韓卓儒,2017)REF_Ref37024262\r\h[8];之后重視對歷史街區的個體建筑的保護利用,以城市復興理論為指導思想,保護修繕歷史建筑、優化經濟產業、保護街區環境,以達到物質與文化并存的目標,強化對文化遺產保護時微觀指導個體建筑的保護(莫畏等,2018)REF_Ref37024277\r\h[9];然后對歷史街區景觀效果進行研究,通過對景觀視域的營造,在景觀設計時,應注重街區內點-線-面的景觀要素,以視域面積的大小表現不同的景觀效果(劉冉,2018)REF_Ref37624941\r\h[10];最后總結出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的三個關鍵是保護歷史原真性、避免過度開發、注重文化傳承(馬云晉,2019)REF_Ref37624951\r\h[11],為后期歷史街區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據。1.2.2國內外巷弄景觀的研究現狀國外國外學者對巷弄的研究較多,多數是關于巷弄景觀空間理論的研究。日本學者蘆原義信在《街道的美學》REF_Ref37024338\r\h[12]中,對日本以及歐洲國家的街巷進行美學分析,根據人的行為和心理,提出街巷比例與尺度的美學原則,這些原則至今都是研究的依據。丹麥建筑師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REF_Ref37024348\r\h[13]一書分析城市居民的日?;顒?,表明人的日常行為會受到公共空間質量的影響。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REF_Ref37024370\r\h[14]主張營造適合人日常行為活動的空間,注重人和人之間的日常交往,感受小尺度街巷中人的行為活動REF_Ref37024438\r\h[15],指出巷道具有承載交通功能、安全功能、交往功能等REF_Ref37091156\r\h[16]。克利夫·芒福汀《街道與廣場》REF_Ref37024452\r\h[17]一書中表明街巷細節設計對城市規劃的重要作用,細節設計主要從功能和結構兩方面來體現REF_Ref37109408\r\h[18]。總體來說國外對巷弄景觀的研究還比較淺顯,目前還處于理論研究的階段,對于巷弄景觀的應用研究還有待發展。國內我國歷史城市保護制度始于1982年,隨著我國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具有歷史人文氣息的古城古巷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巷弄作為體現城市整體形態的肌理,其景觀效果影響著城市街區的整體風貌。遺憾的是國內研究巷弄景觀的書籍較少,只能在一些期刊論文的某些章節有簡單的描述。目前關于巷弄的研究主要是面向古村落巷弄構成、傳統村落巷弄空間的研究,最早是對街巷傳統風貌和發展價值進行概念研究,認為應保護街巷傳統風貌,才能保護城市肌理、延續城市形態,保護歷史價值(魏英,2008)REF_Ref37024480\r\h[19];其次為保護街巷傳統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傳統街巷的背景要素、活力要素、魅力要素進行活力恢復,對街巷內部景觀多樣性設計研究(張旭,2012)REF_Ref37024469\r\h[20];再次通過對黔城古鎮的研究,總結巷弄空間形態及特點,為古城風貌保護提供依據(李露,2014)REF_Ref37024493\r\h[21];然后對福州傳統街巷的保護與整治策略的研究,闡述了巷弄文化保護的意義,主張保護傳統街巷重塑古城景觀風貌(陸曄,2017)REF_Ref37024512\r\h[22];最后景德鎮古窯區中對巷弄的歷史空間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角度分析巷弄適用人群和功能作用(關嘉藝,2019)REF_Ref37024524\r\h[23]。目前國內對巷弄的研究集中在文化保護、空間構成、建筑形態等,巷弄景觀是研究的重要一塊,但缺少對景觀研究的重視。1.3研究目的與意義1.3.1研究目的人們去歷史街區游玩的目的是了解歷史文化、體驗民俗特色、欣賞建筑景觀REF_Ref37026221\r\h[24]。巷弄景觀作為歷史街區整體景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設計意義。文案聚焦于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的建設研究,基于保護傳統景觀的前提下實現對現代居民對生活舒適性的要求進行最大化的改善。具體來講,有以下研究目的:(1)解決傳統景觀保持與現代生活舒適性要求的矛盾問題。(2)改善歷史街區巷弄景觀問題,為居民、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文化的公共空間。(3)修復和保護運河兩岸的歷史文化體系,保護歷史街區地域文化,民俗建筑等。(4)通過對大兜路巷弄環境梳理與整治、設施硬裝、綠化美化及主題小景建設,達到擴大街區景觀腹地,延伸游賞空間的效果,將巷弄打造成與街區歷史風貌協調、結構巧妙、視覺舒適、可入可游的精品巷弄景觀。(5)以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為例,對我國其他城市的巷弄景觀問題的解決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1.3.2研究意義現實意義:(1)巷弄是歷史城市的脈絡與骨架,有承載城市的文化內涵,是歷史城市整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景觀設計,對于城市形態的形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對巷弄的交通、生態環境、旅游、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改善。(2)改善巷弄的交通、生態環境、旅游、基礎設施等現狀,吸引大眾對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文化保護、尺度較小巷弄景觀的關注度。(3)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悠久,其內部巷弄景觀建筑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其內部巷弄肌理更是可以追溯至明清時期,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通過大兜路巷弄景觀預景意向統計研究,為改善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主街與巷弄內部發展不平衡現狀,激活失落空間提供思路。(4)充分發掘大兜路運河文化、市井文化等地域文化,并促進大兜路旅游業的發展。理論探索意義:(1)對巷弄景觀建設思想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2)為傳統巷弄景觀空間的保護更新設計提供新視角與新方法。1.4研究內容通過“國內外現狀研究—案例分析—評價—調研與規劃設計—結論”的結構,基于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的認知與期望度的調查,得出適宜的提升策略,并運用到實際項目當中。(1)通過對國內外理論研究的梳理,了解認識相關內容的研究和發展趨勢,通過對巷弄景觀的案例研究,吸取造景經驗。(2)巷弄景觀的內涵、類型、空間特點和功能作用(3)研究人們對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的認知度和期望度,確定針對該項目的景觀設計對策。(4)將研究成果運用到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設計實踐中,提出景觀設計內容。1.5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1.5.1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收集研究法通過文獻研究,總結國內外巷弄景觀的研究進展和發展現狀,巷弄的功能、類型、景觀特點,為文案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2)田野研究法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內部具有代表性的7條巷弄進行實地調研與考察,通過現場排查和拍照記錄,了解巷弄內部環境衛生差、設施安放無秩序、文化功能喪失、空間擁擠堵塞等現狀問題。(3)案例分析法對國內比較成功的巷弄景觀案例進行分析,借鑒案例中比較成功的景觀設計內容,如:對巷弄空間較為狹小的地方拆除臨時性或無用建筑、對狹窄的巷弄采用垂直綠化等,并把其中成功的設計方法及思路應用到文案項目中去。(4)問卷調查法通過實地走訪和網絡問卷兩種方式,實地走訪當地居民和來往游客,了解他們對巷弄景觀的期望,網絡問卷面對大眾,收集大家對巷弄景觀預景觀的評價。1.5.2技術路線項目研究背景、意義、目的、內容與方法提出問題項目研究背景、意義、目的、內容與方法提出問題概念綜述概念綜述分析問題分析問題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特征研究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特征研究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提出方法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問卷調研提出方法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問卷調研反饋檢驗解決問題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提升策略解決問題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提升策略實踐應用杭州大兜路歷史實踐應用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設計驗證與分析結論與討論驗證與分析結論與討論圖1.SEQ圖1.\*ARABIC1技術路線圖Fig.1.1Thetechnologyroadmap圖片來源:作者自繪2相關案例分析研究2.1案例一成都寬窄巷子2.1.1項目概況寬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街區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古巷并排而成,長約500米,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北方胡同文化在南方的唯一范例。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寬窄巷子歷史街區內部人口密度逐漸增高,居民文化意識淺薄,在巷弄內部亂搭亂建,造成巷弄景觀形態和景觀功能遭到嚴重破壞,隨著時間推移,景觀環境就愈來愈差。對其進行景觀設計勢在必行。2.1.2景觀設計手法在對寬窄巷子的景觀設計中,目的是發掘人類聚居環境與地域文脈的內在聯系,實現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延續及巷弄場所精神的傳承REF_Ref37025535\r\h[24]。巷弄整體設計遵循“修舊如舊”的思想,本著融入文化的原則,把保護巷子的“原真性”作為重點設計,主要有以下設計亮點:(1)歷史場景設計為了讓游客更直觀體驗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寬窄巷子內部一塊區域設計了一個成都生活標本,運用建筑、景觀裝飾、場所功能,再現了民國老成都獨特的民俗和市井文化,如:利用老物件來景觀裝飾,包括老報紙、留聲機、架子床等。(2)景觀文化磚墻的運用以敘事方式對歷史的背景、直面、表情三個部分進行表達。用平面攝影、立體造型設計方法,采用不同時代、不同材料的磚壘砌,采用浮雕技術展現歷史照片,人們可以通過景墻閱讀歷史文字資料、接觸歷史照片,獲得對寬窄巷子認識和感受。(3)文化元素的應用在寬窄巷子內搜集、提煉景觀設計文化要素,如從茶館里里挖掘成都人“閑”、“慢”的生活文化;從寬窄巷子建筑構件、傳統物件等地方提取色彩、材質等文化要素。通過景觀設計方法將文化要素運用到相關的景觀區域或小品中,各種標識牌、垃圾桶采用了各文化要素特征作為展現的基本元素,既有歷史氣息子又不缺乏現代的美感。例如,寬窄巷子LOGO設計就是通過漢字“寬”與“窄”的結合,既有現代文字的現代美感,又有古典文化的意境(如圖2.1)。圖2.SEQ圖2.\*ARABIC1寬窄巷子效果圖Fig.2.1Renderings
of
wide
and
narrow
alleys圖片來源:網絡2.2案例二上?!靶绿斓亍?.2.1項目概況上?!靶绿斓亍钡乩項l件優越,位于上海盧灣區,是商業核心地段,總占地面積3hm2。至今保留著上世紀初典型上海石庫門里弄建筑,被評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REF_Ref37024560\r\h[25]。從1849到20世紀初,上?!靶绿斓亍毕冉洑v了年鴉片戰爭,后經濟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人口密度增大,導致的環境質量下降,建筑破敗,公共服務設施嚴重缺乏,街區景觀質量急需改善。隨后,政府開始對新天地區域進行景觀規劃。2.2.2景觀設計手法在“新天地”巷弄進行景觀設計時,采用“修舊如舊”的手法,保護街區原真性的原則,保留街區原始風貌,僅對建筑立面進行景觀處理,改善街區內部功能單一現狀,使之成為具有商業功能、文化功能、文化功能、景觀功能的綜合性街區。“新天地”在太平橋地區,弄堂較多,巷弄內部空間狹小、不寬敞,植被綠化嚴重匱乏,根本不能滿足現代居民生活對景觀的功能需求。其中兩個細節處理方法十分成成功:增加活動綠化空間拆除巷弄內部臨時性搭建的構筑物和不重要的建筑,為以擴大空間,進行適當的綠化設計,創造綠化景觀空間,滿足居民的日?;顒?。(2)就近取材、廢物再用對街巷進行景觀設計時,所用的材料盡量在原場地選擇,如:一些拆除的建筑部位作為雕塑放置在街區之中,資源運用得當,不僅保留了歷史遺存,也讓來往行人更直觀的感受歷史街區的文化氣息。圖2.SEQ圖2.\*ARABIC2新天地效果圖Fig.2.2Xintiandirenderings
圖片來源:網絡2.3案例三杭州拱宸橋西歷史街區2.3.1項目概況拱宸橋西歷史街區位于杭州市拱墅區,大運河主航道西岸,因處于拱宸橋西側而得名。拱宸橋是水陸交通要道,街區也因此而成為居民聚集地,影響著運河沿岸的歷史演變,街區的景觀也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而備受重視REF_Ref37977618\r\h[26]。2.3.2景觀設計手法拱宸橋西歷史街區景觀設計遵循“古典與現代文化結合”的思想理念,結合景觀美學的理論,本著協調統一的原則,注重文化的體現和植物的應用,目前街區內部的景觀設計可以概括為:(1)景觀小品設施,兼具了實用功能和景觀文化功能。(2)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景觀與傳統文化的矛盾問題逐漸顯現,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在進行景觀規劃時,既保留了現代元素,又運用了古典元素。(3)在植物景觀設計中以硬地盆景作為主要設計方法,既滿足生態功能,又滿足景觀功能,還能保護原有巷道鋪裝不受破壞,一舉三得(圖2.3)。圖2.SEQ圖2.\*ARABIC3街區效果圖Fig.2.3Effect
drawing
ofstreet
圖片來源:作者自攝2.4小結從成都寬窄巷子、上?!靶绿斓亍?、拱宸橋西歷史街區等幾個優秀的實際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歷史街區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現狀問題,對景觀的設計本質上就是保護歷史文脈,延續街區與人的和諧關系。每個案例對歷史街區巷弄的景觀設計手法都有很對相似的地方,但對于不同的街區在景觀設計手法、原則、思想上有很多借鑒之處,大致總結以下幾點:(1)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原始風貌本著保護巷弄“原真性”的原則,對街巷歷史建筑進行修繕,禁止胡亂拆建,保護街區原始肌理,保留歷史印記。(2)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是一個歷史街區的靈魂,在對巷弄景觀進行設計時,應體現文化內涵,實現場所精神的傳承。(3)現代景觀與傳統景觀合理設計歷史街區內部景觀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口密度加大,出現許多隨意搭建、交通擁擠、管線裸漏、空調外機外露等現象,破壞了傳統街區風貌。為解決這種矛盾,景觀設計時,應遵循整體協調性原則,拆除一些臨時性建筑和無用的設施,并增加一些綠化景觀,提取具有文化內涵的景觀元素,進行合理設計。(4)在巷弄景觀設計時,合理運用硬地盆景、小品融入文化、墻面美化等處理方式,可根據實際情況借鑒使用。3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建設方法概述3.1相關概念界定3.1.1景觀“景觀”即景致、景象,最早在《圣經》當中出現,是人目光所以及各部分的總和,由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物體組成。涉及生態學、地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領域,生態學把景觀解釋為生態系統,地理學概括為地理表象,藝術學稱之為風景,建筑學命名為建筑背景REF_Ref37026293\r\h[27]REF_Ref37026221\r\h[28]。3.1.2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可以廣義的概括為歷史文化建筑群及歷史遺存所組成的區域,狹義的概括為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有一定規模的區域REF_Ref37025495\r\h[29]。3.1.3街巷《中國古建筑術語詞典》:“街巷,是指中國古代城鎮道路。說文,‘街,四通道也。巷,里中道路?!畛踅窒锒植环?,戰國以后稱城里十字干道為街,居住區內道路為巷?!盧EF_Ref37109203\r\h[30]《說文解字》:“街,四通道也?!毕锏慕忉屖恰跋铮镏酪病!盧EF_Ref37702569\r\h[31]可見,街巷可定義為,在城市建設之初,機動交通發展前的,傳承居民生活文化,體現城市傳統景觀風貌肌理的巷道REF_Ref37025564\r\h[32]。3.1.4巷弄關于巷弄的研究不多,對于巷、弄的概念及名稱解釋以及分類暫時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分析眾多資料的描述,巷弄定義可以概括為:巷弄是街區中尺度最小、連接入戶的通道,通行系統的末梢,由底、側面圍合而成、具有半私密性質的景觀空間,是市井氣息、地域文化的載體REF_Ref37026237\r\h[33]。3.2巷弄景觀空間特點與功能作用3.2.1巷弄空間“巷”是由底面、側面組成的可供人進行穿行的通道,底面即是路面,一般由石板鋪設而成,側面由兩側建筑圍合而成。根據空間節點分類,將巷弄空間分為①起始空間②變化空間③盡頭空間。巷弄的起始空間就是街巷的入口處,與主街相連,由沿街的建筑側面圍合而成,傳統的巷弄入口處不會做過多的修飾,只有一些巷弄名稱的牌子等,現在為了滿足巷弄景觀的需要,會在入口處放置具有指示牌或者植物修飾,有時候還會有小的牌樓存在,也是滿足旅游功能。變化空間是由兩側建筑圍合而成,巷弄內部肌理走向變化,層次變化主要由巷弄內部的側界面景觀體現。盡頭空間是巷弄的末梢,與巷弄起始空間類似,從盡頭可以回顧對整條巷弄的印象REF_Ref37026423\r\h[34]。3.2.2巷弄的比例與尺度古人對巷道的使用是為了居民通行,所以巷弄的比例與尺度受其功能性影響,指建筑單體高度與巷弄寬度、建筑單體與建筑單體、建筑單體與其他構件的關系。巷弄比例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建筑單體高度與巷道寬度的比例,巷道長度與寬度的比例等。尺度是一種心理反應,是讓人有封閉、狹窄、寬敞的一種感受,現代對巷弄景觀的設計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從視覺和心理上設計出宜人的景觀空間。宜人的尺度是相對尺度,受巷道寬度和巷道兩側建筑高度影響,日本設計師聲原義信曾對此有所研究,該研究指出設巷道寬度為D,建筑單體高度為H,當D:H<1,兩側建筑就會產生壓抑感;當D:H=1,就會有封閉、狹窄的感受;當D:H>1,會有空間圍合感。這也是巷弄空間給人的整體感受REF_Ref37112525\r\h[35]。3.3巷弄景觀的形成與發展巷弄景觀的形成與發展與城市的整治、經濟、文化、自然條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巷弄形成之初,是指在建造房子,為了方便居民通行,在兩個房屋建筑間留的距離,此時只具有通道的功能REF_Ref37026056\r\h[36]。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田地分成“井田”形狀,庶民的房屋建設受“井田制”影響,在農業社會的發展下,形成了“方格網”街區肌理形態。唐朝時期,每塊方格地稱為“里坊”。每塊方格四周用圍墻包圍,形成街巷,方格間形成的界面圍合空間為街,方格內部形成的界面圍合空間為巷,住戶門戶一般在巷內開設,到中、晚塘時期,居民開始在沿街開設門店和夜市REF_Ref37026064\r\h[37]。宋朝時期,形成了方格網形態巷道,稱為“里坊”。工業社會得到發展,居民發展商業經濟,至南宋時期,城內出現臨街建筑,街市商業氛圍濃厚。之后出現“坊巷制”,城市街區基本“線”狀格局出現,街巷尺度較小,但具有居民商業貿易、日常出行、活動交流的作用。明清時期,街巷的主要功能還是滿足人際交往,因其宜人的尺度,形成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街巷內部遺留下一定的歷史痕跡REF_Ref37026071\r\h[38]。至今,巷弄構成傳統城市歷史街區景觀肌理,延續城市格局,反映城市歷史街區原始風貌REF_Ref37026073\r\h[39]。巷弄景觀是街區整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形態的形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目前對于巷弄景觀的發展還處于對于僅僅保護的層面,對于現代社會發展形成的現代景觀并沒有很好的處理措施。所以關于巷弄景觀應當進行積極探索,探討景觀設計的方法、策略以及景觀構想REF_Ref37026075\r\h[40]REF_Ref37026077\r\h[41]。3.4巷弄景觀的類型3.4.1景觀格局分類傳統巷弄尺度較小,走勢帶有曲線或折線,不似現代街巷筆直。兩側界面也有一定變化,產生豐富的街巷空間變化REF_Ref37026173\r\h[42]。巷弄在南北方都有分布,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形態又有所不同REF_Ref37026193\r\h[43]。南方巷弄走勢一般比較婉約,隨意。北方巷弄又稱胡同,因北方總體建筑風格莊嚴、規整,所以巷弄總體格局為橫平豎直的形式。根據巷弄肌理走向不同,可將巷弄分為以下幾種景觀形態:(1)方格網形態方格網形態的巷弄景觀具有規則、整齊的特點,各個巷弄寬度相差不大,以橫平豎直的形態分布,如《周禮·考工記》里描述的,“九徑九緯,中途九軌…”,是一種多分布在北方的巷弄肌理形態。(2)棋盤式形態棋盤式巷弄分布特點與方格網形態相似,依然是規則、整齊肌理走向,但區別在于棋盤式有一條較寬的主街巷分布在中間,尺度較寬,其余小巷子在兩側呈方格網形態分布,類似楚河漢界的棋盤。(3)魚骨形態魚骨形態即一條主街巷,尺度稍寬,側邊分支小巷,小巷繼續分支,每條巷弄走勢帶有曲線或折線,整體形態類似魚的骨頭。(4)串字形態串字形態即若干個組團的巷弄區域隨意分布,由一條巷弄將若干區域串聯起來。每個組團區域內有若干走勢補不定的巷弄。(5)蛛網形態蛛網形態指巷弄走勢和形態不定,寬窄不一,分布隨意,整體格局形似一張蜘蛛網,是一種多分布在南方的巷弄肌理景觀。3.4.1側面界面構成分類歷史文化街區內部巷弄是由建筑界面圍合而成,建筑界面分為正面、側面、背面。根據建筑界面圍合,將巷弄分為三類。(1)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一般是主街,兩側多是商戶(如圖3.1)。巷子寬度寬窄不等,在2-5米的范圍,建筑1-3層居多,有大門、窗戶等建筑構成,商戶大門多是由均等的木板組成的木制排門,窗戶外框則都運用具有文化特色的花紋,沿街還分布路燈、指示牌等小品,綠化根據巷弄寬度有所不同,包括地面綠化、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的功能主要是通道功能,可滿足當地居民的正常出行、社交及游客的旅游需要,其次具有承載文化的功能,區域內悠久的歷史文化都一點一滴體現在巷弄里。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景觀效果好,巷弄里的各種基礎設施都是景觀在組成要素,包括地面、墻面、屋頂、窗、門、臺階等,另外巷弄內部色彩、材質、風格、綠化等是影響景觀效果的重要原因。圖3.SEQ圖3.\*ARABIC1正面巷弄效果圖Fig3.1FrontLanerenderings圖片來源:網絡(2)建筑側面圍合的巷弄建筑側面圍合的巷弄,是商戶、居民的建筑側面圍合而成(如圖3.2)。與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所不同的是,尺度較窄,一般1-2米,門多為主街商戶、當地居民的側門,一般是單扇,窗戶多開在二層以上,據說是古人出于安全考慮,綠化多為垂直綠化,小品數量較少。其主要功能是滿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及少部分游客的需求,也有承載文化的功能。在景觀效果上遜色于建筑正面圍合的巷弄,但其大面積的墻面、垂直綠化具有獨特的美感,給人寧靜悠遠的視覺體驗。圖3.SEQ圖3.\*ARABIC2側面巷弄效果圖Fig3.2Sidelanerenderings圖片來源:網絡(3)建筑背面圍合的巷弄建筑背面圍合的巷弄,與建筑側面圍合的巷弄類似,尺度較窄,在1-2米,一般只有墻面、地面圍合而成。其主要功能是通道功能,為居民出行提供方面。景觀效果較以上兩種遜色,價值不大,巷弄景觀價值因墻面、地面材質、色調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也受綠化效果的影響。(如圖3.3)圖3.SEQ圖3.\*ARABIC3背面巷弄效果圖Fig3.3Backalleyrenderings圖片來源:作者自攝3.5巷弄景觀設計依據與相關理論3.5.1地域文化"地域"指文化形成的地理位置背景,地域文化指一個城市在不斷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源遠流長、具有獨特性的文化傳統,是當地民俗、傳統、生活等方面歷史遺存的體現REF_Ref37026091\r\h[44]。3.5.2場所精神挪威建筑學家諾伯格·舒爾茲認為“場所”是事物在人記憶中物體化、空間化的印象。場所精神指人對事物的精神感受,包括人的方向感、認同感。方向感取決于人的安全感,即能夠知道自己所處空間位置;認同感是指人對自己所處地域的環境、文化認同,并獲得歸屬感。即當場所的環境精神意義給人獨特精神體驗時,就是場所精神REF_Ref37026102\r\h[45]。3.5.3新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指一種新的古典美學營造方式,采用古典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巧妙結合的方式,將現代科學藝術技述和不同材質材料運用到美學裝飾設計當中去,通過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探求來表達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是單一的仿古和復古,具有現代、高雅、古典、美觀的特征REF_Ref37026114\r\h[46]REF_Ref37110111\r\h[47]。3.5.4景觀設計學景觀設計學是對景觀進行景觀設計。“景觀”即風景、景致,是視覺形成的美學感受,在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地理學、生態學中也對景觀有所闡述。景觀設計是對土地和土地上的物體、空間進行設計,使周邊環境功能完善,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景觀設計既是藝術設計又是科學設計,過程包括前期實地調研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保護利用場地資源等,本質上,景觀設計就是土地的設計REF_Ref37026129\r\h[48]。3.5.5景觀美學景觀美學關注景觀要素中的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及相互間關系,通過物質建構來表達,從植物形態、山石風貌等方面構建變化之美、精神和人文之美,再把情感、意識投入到構建的景觀中。中國景觀的特色體現在古典園林的意境營造,它是歷史文脈多年傳承下來的精髓。這就要求設計師能夠在視覺體驗的深層上挖掘出意境,試圖帶領游客感知場所精神。通過“景”感知客觀世界中自然環境為主的信息,通過觀感受這類形象刺激大腦皮層而產生的情緒感受REF_Ref37026138\r\h[49]。3.6巷弄景觀處理方式在對巷弄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主要處理方式是重建、保留、修復三種設計思想。針對具體問題,針對性解決REF_Ref37113167\r\h[50]。(1)重建重建即是對于廢棄、無價值、無意義的景觀構筑物、建筑、設施等進行重新建設。一是在對街區進行全面排查后,對于無用、損壞的管線、隨意搭建的構筑物進行拆除;二是對破壞嚴重又具有保留價值的的構筑物,根據實際情況,以保留原址為原則,對其進行整或者局部的建設。(2)修復對只有輕微破損、污染等巷弄內部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構筑物、小品等景觀構筑物進行修復。例如,墻面局部破損、地面鋪裝破損,只需修復墻面,修復破損的鋪裝即可。(3)保留為保護街區原始景觀風貌,對于保存完好的巷弄將官構筑物、建筑應遵循盡可能保留的原則。對于不符設計思想的建筑、小品等進行改善,最終以保留為目的。3.7巷弄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3.7.1安全性原則作為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主要功能是觀賞和通行,主要使用人群是當地居民和來自各地的游客。在游客觀賞巷弄景觀時,可能會駐足停留,當地居民的日常通行和社交也要通過巷弄,所以巷弄內的景觀設計應該遵循安全性第一的原則。3.7.2融入文化原則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應盡量考慮文化元素的應用,在滿足景觀要求的基礎上把文化作為研究的一部分REF_Ref37113751\r\h[51]。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歷史街巷是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民俗聚集地,街區中居民都是文化底蘊的承載者與傳承者,在對巷弄進行景觀設計時,要關注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注重文化傳承。3.7.3保護原真性原則英國歷史保護專家DerekLinstrum對歷史遺存的保護分為加固、修復、恢復、重建、裝飾五種策略,其中首選加固,其次是修復、恢復、重建,最后是裝飾。在歷史文化街區當中,巷弄內遺存的歷史信息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影響居民、游客對歷史文化價值的直觀認知,只有將歷史信息完整地保存,才能真實還原歷史文化特色,包括歷史建筑,街巷空間、民俗文化等。在巷弄景觀規劃設計時,應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有的街區風貌,盡可能多地保護好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建筑REF_Ref37026492\r\h[52],在營造合理的巷弄景觀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巷弄的原真性。3.7.4整體協調性原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在不同歷史發展下形成的巷弄都有自己原始景觀肌理風貌,其中景觀建筑、風格綠化、小品等也因此使形態表現有所不同。在巷弄景觀設計中,應以保持街巷的原有風貌為前提,將復雜的景觀要素進行合理的空間協調設計,充分表達建筑肌理特色、植物配置特色等,重視變化中的統一,保留整體景觀風格,打造整體協調的巷弄景觀。3.7.5以人為本原則在巷弄景觀設計時,從人的需求角度出發,以滿足人的日常出行和游客人的使用為前提,發掘地域文化底蘊,打造宜人的巷弄景觀特色,形成一個為當地居民和來往游客服務的巷弄景觀。3.8巷弄景觀要素分析3.8.1物質要素建筑要素建筑作為園林構造的五大要素之一,其體量、造型、色彩以及材質都時景觀重要的影響因素。AldoRossi曾經說過:“街道是一間協議的房間,街道是由每幢房子的主人對城市的奉獻”REF_Ref37109753\r\h[53]。所以在巷弄景觀當中,房屋建筑是影響景觀的重要因素之一REF_Ref37110300\r\h[54],建筑是組成街道的主體,也是構成巷弄界面的主要元素,其分布排列方式決定著街區的骨架肌理形態。(1)建筑風格不同的地域環境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影響著不同的建筑風格。例如,南方的馬頭墻與北方的重檐頂,南方的白墻灰瓦朱門與北方的紅墻黑瓦。在巷弄景觀設計當中,建筑風格也是影響景觀效果的(2)建筑材料巷弄景觀作為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景觀組成的一部分,建筑的材料對巷弄景觀的影響非常顯著。不同地域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就具有獨特肌理和質感的巷弄景觀,所以不同建筑材料也成了地方文化的象征REF_Ref37026513\r\h[55]。環境因素(1)地面鋪裝歷史文化街區巷弄的鋪裝材料常用青石板、碎石等,基本功能就是保護地面、美化環境,有時也存在地域文化的痕跡。(2)植被綠化巷弄植被綠化對巷弄景觀的影響十分顯著,是巷弄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季節更替體現出不同旅游景觀。巷弄植被綠化一般分為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地面綠化。在巷弄中,為了節約空間,垂直綠化較多,地面綠化也是以硬地盆景為主,提升了整個巷弄的景觀活力。(3)基礎設施在巷弄中,景觀基礎設施比較少,一般是路燈、雕塑,多在節點處出現座椅、盆景。為了給游客留下美好印象,還會在景觀小品上設計上體現文化的地域特色,在整體上提升景觀風貌REF_Ref37114051\r\h[56]REF_Ref37026545\r\h[57]。3.8.2非物質要素指各地隨著歷史的變遷留下的屬于自己的的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體現風土人情的鄉土活動。3.9小結巷弄是街區中連接入戶的通道,通行系統的末梢,由底、側面圍合而成、具有半私密性質的景觀空間,是市井氣息、地域文化的載體。傳統巷弄尺度較小,走勢有曲有折,兩側界面會產生豐富的空間變化,南方巷弄走勢一般比較婉約、隨意;北方巷弄風格莊嚴、規整。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在農業社會就已經形成,巷弄形成之初只是為了滿足住戶居民通行,后受社會經濟、地域文化、戰爭等影響,逐漸形成棋盤式形態、方格網形態、魚骨形態、串字形態、蛛網形態五種景觀肌理形態。巷弄按照建筑界面側面構成分類,可分為建筑正面圍合巷弄、建筑側面圍合巷弄、建筑背面圍合巷弄。巷弄景觀要素有建筑要素、環境要素。在巷弄景觀進行設計時,應該遵循“現代與古典結合”的思想,根據場所精神理論、景觀設計學理論、景觀美學理論的內涵,本著融入文化原則、原真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整體協調性原則、安全性原則,按照重建、修復、保留三種巷弄景觀處理方式,進行合理的景觀設計。4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預景分析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承載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歷史文化名城種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歷史文化街區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為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地進行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營造,本章通過巷弄景觀的預景研究,為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內各種景觀設施、節點以及巷弄空間方式的營造提供依據。4.1評價方法借用心理物理學原理及其研究方法,開展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預景研究。4.1.1評價媒體在大兜路拍攝的現狀照片37張,以及對現狀進行改造的方案圖、意向圖或(和)文字說明。4.1.2調查人群與調查方法調查人群為公眾,包括教師、藝術家、機關人員、自由職業者等,以及園林背景的本科及研究生,主要通過線上發放問卷,在線回收,同時也在住所周圍進行面對面的問答調查,最后共收集有效答卷309份。4.1.3問卷設計將研究對象分巷弄景觀定位、巷弄空間營造、巷弄內部小空間節點、專項設施、材料與風格五個層次,分別設計若干圖文結合預景方案,制成現狀對象-景觀問卷。(1)巷弄景觀的定位為了對巷弄景觀設計有個整體的把握,提出了八個理想巷弄景觀的選項及一個開放選項:全面復古,古典與現代結合;精致的,簡樸的;視覺體驗優先,文化體驗優先;喧鬧、市井氣息,靜謐、悠閑;其他建議。八個理想巷弄選項又可分為4組,可兩兩對比分析。(2)巷弄空間營造形式選擇街區內4條具有代表性的巷弄,提出了四個不同的巷弄空間營造方式: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其他建議。巷弄從南向北分別命名為巷1、巷2、巷3、巷4。巷1:全長200米,一端是街區主街,景觀良好,另一端是馬路,相對有喧囂嘈雜的聲音。巷2:長30米,一端是街區主街,景觀良好,另一端是馬路,相對有喧囂嘈雜的聲音。巷3:長50米,一端是街區主街,景觀良好,另一端通往其他巷弄,景觀良好,無噪音。巷弄4現狀簡介:長50米,是商戶后廚排污空間,不宜游覽。圖4.SEQ圖4.\*ARABIC1巷弄現狀圖Fig.4.1Lane
status
map圖片來源:作者自攝(3)巷弄內部小空間節點選擇巷弄內部的一些小空間,提出了十個不同的景觀建設方案:花壇優化(組合花壇、閑坐花壇等);霧森水景園;古井+嚕嚕泵(禪意園風格);市井小游園;情景雕塑園(漁市、閑聊、下棋之類);綠植小花園;傳統健身園(秋千、浪木、蹺蹺板等);硬質小平臺;維持原狀;其他建議。節點1現狀簡介:一個種植香樟樹的大花壇,局部木質鋪裝,幾個配電箱和空調外機設備。節點2現狀簡介:一塊約5m*5m的綠地,墻上有電盒電表、空調外機、配電箱等設備。節點3現狀簡介:一個高約1.5M的L型景墻,一棵雞爪槭,一些卵石鋪地,空調外機和消防栓等設備。節點4現狀簡介:臨時搭建的木料棚子,硬質鋪裝,一些盆栽。圖4.SEQ圖4.\*ARABIC2節點現狀圖Fig.4.2Node
status
map圖片來源:作者自攝(4)專項設施對六類基礎設施的景觀建設處理設計了6類預景及其他建議(開放性問題):外加裝置;融入環境;表面處理;植物遮擋軟化;增加裝飾;不做處理;其他建議。六類設施分別是墻面、路面、空調外機、管線、箱柜、巷弄整體。(5)材料與風格不同的設施設置了不同的材料預景方案,包括木、鋼、塑料、石材、竹子、磚石等。整體景觀風格包括:古典簡樸、古典精致、現代簡約、其他建議四種預景方案。色彩有:環境對比色、環境調和色、鮮艷色調、暗色調。4.1.4數據處理與分析答卷數據在EXEL、SPSS等平臺下處理,以公眾對預景的選擇量為目標變量,預景與設施類型為分類指標,進行不同預景選擇意向統計分析。4.2結果分析4.2.1調查人群統計分析問卷面對的人群是社會大眾。參加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2:3。年齡分5段,分布情況為:最多18-25歲占54.05%,其次是26-30歲31.72%,31-40歲9.39%,40歲以上3.88%,最少是18歲以下0.97%。其中44.66%是在校學生。調查人群涉及全國28個省份(見圖4.3),其中60.52%居住普通城市,15.53%居住歷史文化名城,5.83%居住古鎮,18.12%居住鄉村。圖4.SEQ圖4.\*ARABIC3人群來源統計圖Fig.4.3Statistical
chart
of
population
sources4.2.1巷弄景觀定位分析對于弄景觀整體定位問題,以提問選擇量為目標變量,結果顯示,答卷人在八個預設選項中主要選擇了古典與現代結合、文化體驗優先、簡樸的、靜謐悠閑四個選項。圖4.SEQ圖4.\*ARABIC4巷弄定位意向統計圖Fig.4.4Statisticaldiagramoflanepositioningintention由圖示可見,大眾對于理想中的巷弄景觀還是有明顯的選擇傾向,在八個巷弄景觀預設選項當中簡單分為四組做兩兩對比分析,其中古典與現代結合(171)>全面復古(70)、簡樸的(170)>精致的(118)、文化體驗優先(154)>視覺體驗優先(108)、靜謐悠閑(149)>喧鬧市井氣息(80)??梢姶鹁砣藢τ诤啒愕摹⒐诺渑c現代結合的巷弄景觀有明顯傾向,對于文化體驗也在考慮的前三之列。最后有極少數人提出的其他建議是保留當地文化、建筑,商業氣息不宜濃厚,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景觀規劃。4.2.2巷弄空間營造形式分析針對巷弄空間形式營造問題,對三個預案及一個開放性答案進行得分統計,結果如下表所示。表4.SEQ表4.\*ARABIC1巷弄空間營造形式得分數據Tab4.1Scoreanalysisoflanespaceconstructionsituation空間形式巷1巷2巷3巷4開放式34.9524.2749.848.41半開放式58.2554.9635.9220.71封閉式6.1520.7113.9270.55其他建議0.650.320.320.32最高分58.2554.9649.8470.55根據每條巷弄的現狀條件,大眾對每條巷弄的預景意向十分明顯,從上表的得分情況可以看出,每條巷弄最適宜的空間營造形式分別是,巷1半開放式(58.25分)、巷2半開放式(54.96分)、巷3開放式(49.84分)、巷4封閉式(70.55分)。尤其巷4的封閉式意向十分集中。最后個別答卷者給出了其他建議,一建議多使用燈光,使夜景更豐富;二建議與商戶協商,改建排煙方式,保護景觀。4.2.3巷弄節點景觀形式分析對于每個節點景觀造景形式問題,對以下7種預景方案選擇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下表。表4.SEQ表4.\*ARABIC2巷弄景觀節點數據統計Tab4.2Lanelandscapenodedatastatistics預景節點1節點2節點3節點4合計綠植小花園115145107110477情景雕塑園9510291103391古井+嚕嚕泵925710972330霧森水景園70697053262市井小游園58605663237硬質小平臺38575279226維持原狀21215336131平均70737673最高115145109110從預景意向的總體選擇情況來看,高低次序為綠植小花園(477)>情景雕塑園(391)>古井+嚕嚕泵(禪意風格園)(330)>霧森水景園(262)>市井小游園(237)>硬質小平臺(226)>維持原狀(131)。從統計結果看,大眾對于植物營造的景觀節點更為青睞。節點1的預景傾向于綠植小花園,根據其現狀有個大花壇,在進行問卷時,設計了花壇優化選項,比如組合花壇、閑坐花壇等景觀意向,結果顯示136人選擇。所以節點1應著重考慮花壇優化、綠植小花園預景意向。節點2、4預景傾向于綠植小花園,其次是情景雕塑園。節點3選擇趨向于預景古井+嚕嚕泵(禪意風格園),其次是綠植小花園。根據表格結果顯示有131人選擇了維持原貌,節點3的人數更多,說明原來現狀景觀也是有可取之處的,應酌情保留。在其他建議中,僅占0.97%,建議多用植物。4.2.4專項設施分析將巷弄景觀處理意向分為6個類別及一個其他建議(開放性選項),針對墻面、路面、空調外機等設施分別設計預景意向(多選項),以預景意向的選擇量得出處理方案的最優選,結果匯總于下表。表4.SEQ表4.\*ARABIC3巷弄設施得分數據統計Tab4.3Lanefacilitydatastatistics預景類別墻面路面空調外機箱柜管線巷弄整體平均表面處理39.4820.92—24.1631.9731.6129.63外加裝置54.05—59.7151.6757.6162.1457.04增加裝飾46.2046.9241.1043.5345.6339.8143.87融入環境39.7046.8254.6042.7253.07—47.38植物遮擋軟化30.9634.5242.4026.1032.4634.4133.48不做處理9.719.8210.6812.408.407.779.80其他建議0.750.860.491.290.430.430.71平均31.5526.6434.8428.8432.829.36最高54.0546.9259.7151.6757.6162.14根據表結果顯示,答卷人做出了不止一個選擇,總體來說,在對墻面、路面、空調外機等六類設施的預景意向當中,外加裝置(57.04分)>融入環境(47.38分)>增加裝飾(43.87分)>植物遮擋軟化(33.48分)>表面處理(29.63分)>不做處理(9.8分)>其他建議(0.71分)。根據開放性問題的預景收集數據來看,僅僅只占有0.71%,表明預景類別設計比較全面,涵蓋了大多數意向。在六類設施預景顯示,除路面的最優選是增加裝飾外,其他設施的最優選都是外加裝置。表面處理:包括噴漆、碳化、修補、清掃等。外加裝置:包括寶龍式空調外罩、外框雕有體現文化內涵的紋路的箱柜外罩、窗花外罩等。增加裝飾:包括墻面的字畫浮雕、墻式外罩裝飾、市井水缸等。融入環境:包括陽臺式空調外罩、材料包裹融入環境、路面改用老石板、市井水缸外罩等。植物遮擋:包括硬地盆景、竹子等植物沿墻面種植。4.2.5材料與風格分析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眾對巷弄景觀材料的預景傾向于使用木竹、磚石等具有古香古色氣息的材料。對于風格更傾向于古典簡樸。對于色彩更傾向于環境調和色。見下表。圖4.SEQ圖4.\*ARABIC5巷弄風格預景意向統計圖Fig4.5Lanestylepreviewintentionstatisticalchart由圖可知,古典簡樸(170)>古典精致(70)>現代簡約(66)>其他建議(3)。大眾對巷弄景觀材料整體風格更青睞于古典簡樸型的,預景意向十分集中,其次是古典精致型以及古典簡約型。圖4.SEQ圖4.\*ARABIC6巷弄色彩預景意向統計圖Fig4.6Statisticaldiagramoflanecolorpreviewintention由圖可得,環境調和色(156)>環境對比色(82)>暗色調(43)>鮮艷色調(28)。根據統計結果顯示,最受大眾喜歡的材料色彩是環境調和色,其次是環境對比色、暗色調及鮮艷色調。環境調和色是指通過材料與環境在色彩、明度等的細微差別,創造清幽、溫柔、含蓄、婉約、高雅等色彩美感。圖4.SEQ圖4.\*ARABIC7巷弄材料預景意向統計圖Fig4.7Statisticaldiagramoflanematerialpreviewintention由圖可知,磚石(141)>木竹(127)>不銹鋼(72)>水泥涂料(50)>塑料(36)>土(23)。根據統計結果顯示,中選率最高的材料是磚、石、木、竹,總結來說具有歷史氣息、容易展現街區風采的材料比較受歡迎。4.2小結(1)在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建設的整體把握當中,大多數人對于巷弄景觀的意向是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其次是簡樸、文化體驗優先,對大眾的調查結果為項目的研究提供了指導意義。(2)對于景觀節點的景觀意向主要有綠植小花園、情景雕塑園等,排序為綠植小花園(477)>情景雕塑園(391)>古井+嚕嚕泵(禪意風格園)(330)>霧森水景園(262)>市井小游園(237)>硬質小平臺(226)>維持原狀(131)。四個節點的預景意向也有不同,節點1、2、4主要意向集中在綠植小花園,節點3主要集中在古井+嚕嚕泵。各個節點根據現狀條件對于其他預景也有不同選擇,景觀設計的時候可根據情況做適當選擇。(3)根據每條巷弄的現狀條件,大眾對每條巷弄的預景意向十分明顯,每條巷弄最適宜的空間營造形式分別是,巷1半開放式(58.25分)、巷2半開放式(54.96分)、巷3開放式(49.84分)、巷4封閉式(70.55分)。尤其巷4的封閉式意向十分集中。(4)在六類預景意向當中,外加裝置類中選率最高,其次是融入環境類和增加裝飾類,最后是植物遮擋軟化類和表面處理類,中選最少的是不做處理類。不同設施的預景意向:墻面預景意向集中在外加裝置類和增加裝飾類;路面預景意向集中在增加裝飾類和融入環境類;空調外機預景意向集中在外加裝置類和融入環境類;箱柜預景意向集中在外加裝置類和增加裝飾類;管線預景集中在外加裝置類和增加裝飾類;巷弄整體集中在外加裝置、融入環境類。5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提升方案設計研究5.1項目概況5.1.1項目背景隨著大運河申遺成功,運河兩岸的歷史建筑、特色民居等歷史遺存逐漸受到政府的重視,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最能體現文化底蘊的載體,對其進行合理的景觀規劃對于民、對游人皆是有益的。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大運河杭州段東岸,大關橋與江漲橋一段,歷史悠久,宋朝時期是杭州城北主要的集市中心,明清時期曾設集市,創建官辦糧倉,成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商貿、倉儲中心,大運河沿岸皆是水陸碼頭,商鋪眾多,后期逐漸沒落。至現代,隨著杭州城北舊城改造,香積寺、國家廠絲儲備倉庫、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得到保護或重建,杭州老城歷史風貌得以重新展現。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內部出現景觀資源利用不徹底、地域文化缺乏的問題,在景觀細節上設計上遜色于其他街區,所以對其進行景觀上的整治是勢在必行。本研究對大兜路歷史文文化街區的巷弄景觀整治提供優化方案。對大運河這個世界遺產的整體保護產生現實的、積極的影響,也為巷弄景觀的保護與恢復提供了一些思路和依據。5.1.2區位分析(1)杭州市區位杭州,古稱臨安、錢塘。位于中國華東地區、浙江省北部、東南沿海、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人文景觀古跡眾多,歷史文化豐富,具有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杭州自秦朝設立縣治,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又是通商口岸,是歷史上重要的商業集散基地,又是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集散地。(2)項目區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運河大關橋至江漲橋一段東岸。街區毗鄰京杭大運河,北側大關路,東側麗水路,南側香積寺路隧道。圖5.SEQ圖5.\*ARABIC1區位分析圖Fig5.1Locationanalysismap5.1.3地域文化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地處于杭州市這個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第一批國家宣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歲月洗禮下,街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大兜路所在區域是拱墅區湖墅街道的中心區域,北側是明清著名的運河稅關北新關,南側有著名清代糧倉富義倉,西側有明清杭州著名寺廟香積寺,西側是南北大運河杭州段,歷史悠久的拱宸橋也在附近,街巷內角角落落都存在著居民生活的氣息。隨著時間的流逝,街區內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域文化。(1)運河文化一是拱宸橋兩側的蚣蝮,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看守運河1000年,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橋頭或橋身邊的石礅上,并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寓意四方平安之意REF_Ref37026563\r\h[58]。二是錢幣文化運用,京杭大運河最重要的意義是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使得貨幣流通。所以錢幣便是最好的游覽線及鋪裝圖案。真正的突出了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二字。也區別于其他歷史街區的元素與立意,做到了獨一無二REF_Ref37026566\r\h[59]。(2)工業文化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內部仍然保存著國家廠絲儲備倉庫舊址,2004年被列為杭州歷史建筑,建于1951年,由四幢外觀是青磚黛瓦的三層磚木結構樓房組成,占地約2600平方米。周邊還分布有體量與之相近的二層倉庫兩座,三層倉庫兩座、三層辦公及職工宿舍三座,整體風貌基本協調。這是街區內工業文化的主要體現,是商市文化的沿襲。另外巷弄內部分布個各種燃氣管道、排風管也是工業文化的另一個體現。但是在大兜路巷弄景觀的設計當中,目的是弱化工業文化,強化市井文化、運河文化等。(3)市井文化目前街區范圍內仍保存著大量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在香積寺弄兩側成片分布,是街區內傳統民居建筑較為集中的區域,其中建筑、巷弄空間尺度基本保持傳統風貌。街區內居民的生活、出行、交往等活動在時間的發展下形成了獨特的市井文化。(4)佛禪文化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范圍內還存在著廟宇文化的痕跡,最著名的是香積寺,于1986年被列為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目前為止,香積寺仍供游人和當地居民開放。據史料記載,大兜路街區內曾有崇仁廟、包龍圖殿、同善廟、尼姑庵等眾多寺廟,其建筑規?;趾?、體量龐大、分布規整,但是遺憾的是目前僅僅保存了一些石條堆砌的人工構筑物基址及埠頭基質遺跡。香積寺門前石塔,是杭州目前唯一保留的清初佛塔,建于1713年,歷史悠久。(5)商埠文化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毗鄰京杭大運河,這里曾是通商口岸,s是繁華的商業聚集地,街頭有巷尾都會有商埠文化的氣息。圖5.SEQ圖5.\*ARABIC2商埠效果圖Fig5.2Renderingsofcommercialports5.1.4旅游發展需求杭州市作為浙江省的省會城市,又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多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最著名的就是運河文化,千夫拉纖圖也是由此而來,據說乾隆也曾在運河邊與臣子門吃飯賞景。其次還有西湖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等,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承載文化的主要空間,保留了很多清末民初的建筑、名勝古跡、佛寺。但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許多現代設施的出現破壞了傳統景觀風貌,文化體驗也逐漸減弱,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足游客旅游需求,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合理的景觀設計十分重要。5.2基址分析5.2.1用地現狀分析建筑現狀分析(1)建筑類型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一側毗鄰大運河,曾是貿易通商聚集地。目前街區內建筑主要是清末民初時保留下來的,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建筑結構分為磚混結構、磚木結構、混凝土結構。(2)建筑外立面分析大兜路街區內建筑總體保護較好,多是具有馬頭墻的白墻灰瓦建筑。粉墻外面由于時間的沖刷,部分建筑墻皮脫落。巷弄景觀環境現狀分析目前,街區游賞空間主要由“一縱數橫”,與一般曲折復雜的巷弄空間肌理不同的是,大兜路巷弄給人帶來的視覺體驗相對簡單一些,即一條臨河主街與數條橫向連接通道組成,而更多小型巷弄的宜游性尚不完備。巷弄是體現街區形態、方便居民生活、承載地域文化、提供游賞服務的重要空間。巷弄的寬度為1-2米,巷弄兩側的建筑高度平津10米左右,以1-3層居多,這取決于清末民初時居民的交通工具和人行流量,一般是“一肩挑”的寬度。巷弄的空間尺度基本上是窄高型空間,整體空間感受壓抑、單調、雜亂。本街區的巷弄基建雖已完成,但在景觀上還有諸多不足,主要有:局部環境衛生差如圍建雜物間(籬)、地面、近地面空中排油煙、綠地垃圾、斷頭管線未清理等。(2)設施安裝無秩序空調、管線、配線箱等市政設施繁多,安裝隨意而無序。(3)裝飾未到位空調、管線、配電箱等缺少裝飾或遮蓋材料現代、工業感強,與古建風貌、古建結構不協調;或者裝飾工藝粗,如大鏤空、大板材;結構不完整,如圍欄、籬笆無基座、綠地邊緣缺側石。(4)設施破敗管線、箱柜、圍欄等維護不足,景觀破敗不整。(5)文化功能喪失,保護力度不足,導致人文景觀缺乏生機與活力。巷弄界面現狀分析對巷弄界面進行分析時,正面、側面、背面都是相對于主街來說,從主街的視覺角度分析巷弄現狀。(1)正面站在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主街往巷弄的內部看去,展現的即是巷弄的正面。巷弄的正面也是主街的一部分,如圖。在巷弄景觀中,正面是直接體現視覺效果的。目前街區的巷弄正面景觀效果較差,箱柜、管線、踢腳線、以及空調外機等都極大的破壞了景觀效果,對巷弄的原真性和美觀度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大兜路巷弄進行景觀提升設計是十分必要的。(2)側面巷弄側面是巷弄兩側的建筑外墻,站在主街可觀整體景觀效果,進入巷弄內部可欣賞細節景觀。在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中,側面整體景觀效果被隨意排布的空調外機、裸露的燃氣管線等破壞,有些巷弄的側面由于雨水和外界環境的破壞,都已經墻皮脫落,甚至墻面臟亂。(3)背面巷弄背面是近麗水路的一側,直通現代繁華都市。景觀改造時采用封閉或半封閉式原則,并配設環路,從而起到隔離喧囂、營造幽深、小中見大的作用。5.2.2使用人群分析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是現存具有杭州老城風貌的街區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旅游的良選之地。主要使用人群是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當地居民是一直以來生活在大兜路的土著居民,還有各個商戶的居民等,游客來自全國各地的,所以對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建設研究的方案中,既要滿足當地居民的正常出行又要滿足游人的觀賞價值。5.2.3交通現狀分析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曾是商業貿易的中心,交通方便,周邊路網呈“兩橫三縱”的形式,是水陸交通要道。兩個橫向道路由南到北分別是大關路、香積寺路隧道,三縱由東向西分別是麗水路、京杭大運河、湖墅北路,每條主路上都設有公交站點,方便人群來往。街區內部交通呈“一縱數橫”的形式,主街大兜路毗鄰大運河,若干與主街垂直的支巷通往麗水路,街區內部設有停車場,方便當地居民和來往游客使用。街區在大運河沿岸至今仍保留游船碼頭,供游客和當地居民使用。(見圖5.3)5.2.4周邊環境分析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在大運河大關橋與江漲橋一段,周邊環境良好,有居住區、商業場所、教育區、公園等場所。大關路以北有商業大廈、紫荊公園、清莎公園、北新關旅游碼頭等;麗水路以東有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文匯校區)、杭州市長樂幼兒園、錦蘭公寓等;香積寺路隧道以南有富義倉遺址公園、霞灣巷社區、杭州市賣魚橋小學(霞灣校區)、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等;大運河以西有湖墅嘉園小區、樹蘭中學、賣魚橋碼頭等,小河直街、拱宸橋西歷史街區也相距不遠。大兜路地理位置優越,周邊資源豐富,設施齊全。(見圖5.3)圖5.SEQ圖5.\*ARABIC3環境分析圖Fig5.3Environmentalanalysischart5.3設計總則5.3.1設計范圍文案的設計范圍是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整條街區,設計對象是街區內部現狀環江存在許多問題的巷弄,主要對景觀環境現狀比較差的巷弄著重進行設計,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圖5.SEQ圖5.\*ARABIC4設計范圍Fig5.4Designscopeanalysischart5.3.1設計目標(1)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歷史沉淀下來的傳統景觀具有非凡的歷史價值。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景觀保持與現代居民生活舒適性產生了矛盾,例如為了滿足現代生活舒適性的空調、排水管、電線等設施嚴重破壞了歷史文化街區原有的歷史風貌。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探究這一矛盾的解決方法,可以滿足現代居民的生活需求。(2)營造古典街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歷史文化街區逐漸失去其古香古色的氣息。通過合理的景觀設計,使古典街景重新展現。(3)留住文化記憶街區內部承載著許多歷史文化記憶,如運河文化、商埠文化等,還有許多民俗特色。留著這些文化記憶,具有極大的價值意義。(4)再現巷弄風采巷弄是歷史文化街區的骨骼體系,但景觀效果欠佳,對其進行合理的景觀營造,可以再現巷弄風采。5.3.2設計任務(1)融入街區氛圍,打造精品巷弄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杭州老城歷史風貌的街區之一,至今尚存著香積寺石塔、國家廠絲儲備倉庫、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在進行整體的景觀設計時,需要考慮建筑立面、街道的風格、功能基礎設施、材質等盡量保持清末民初的歷史氛圍,以達到打造精品巷弄景觀的目的。(2)提取運河元素,確定街區主題立意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是依運河地形而產生,經過歷史長河慢慢形成的街區肌理,空間與平面肌理都有歷史痕跡可尋,應更深刻的挖掘歷史故事、傳說事跡。通過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來展現神秘感、幽默感,以至于達到文化的內涵升華。那么對于大兜路街園區雕塑的使用,可以考慮結合運河元素的文創產品進行打造輸出。讓游人真正感受到文化濃縮于景觀與物品之中。自身又可以在歷史街園區見到生活在自己身邊的“活”的一個形象濃縮。(3)打造主題小品景觀,體現獨特內涵一是對于主題小品景觀,大兜路中因為香積寺,也可以“禪”為主題的小品,在大兜路中的一些街角處、入口處、沿運河一側的草坪里;二是對于一些創意小品景觀打造可以結合商家的意愿,合力打造符合氛圍的小品景觀;三是植物小品,一些暴露的地方需要大量的植物精細景觀打造;四是燈光小品的指示牌、尤其是沿河的路線上的燈光小品的增加,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換景,實現處處有景可觀。五是更加挖掘中國大運河的文化歷史,通過藝術加工再現運河古文化。例如,塑造避水獸生動活潑的形象,大兜路就是它玩耍的公園;在京杭大運河意義中提取南北經濟交流的錢幣的意義。圖5.SEQ圖5.\*ARABIC5小品意向圖Fig5.5Sketchmap(4)深化綠植設計,營造綠色空間巷弄泛指狹窄的通道,通常是介于建筑物之間或建筑物后方的通道。依嘉義市道路命名及門牌編訂辦法的巷弄定義而言,寬度小于七公尺或長度小于200公尺的通道,依其相連的通道為巷,或是大道、路、街,而分別命名為弄或巷。因此,巷弄可以被視為是都市街廓內部,具有連接街廓外圍街道之功能,且較為狹窄和短小的通行路徑。這個描述非常符合大兜路歷史街區與麗水路之間的巷弄。江南巷弄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溫婉、秀麗的感覺。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綠化是街園區巷弄精品打造的基礎和前提。5.4設計思路根據杭州市的各項歷史文化名城系統建設相關文件,大兜路精品景區定位,提出“修舊如舊,融入文化”的古典與現代文化的融合為景觀設計理念,以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巷弄景觀改造提升為抓手,以擴大街區景觀腹地,延伸游賞空間為目標,借鑒巷弄景觀建設一般原理與成功案例,并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確定景觀設計策略,通過環境梳理與整治、設施硬裝、綠化美化及主題小景建設,將入選巷弄打造成與街區歷史風貌協調、結構巧妙、視覺舒適、可入可游的精品巷弄。5.4.1設計原則(1)巧于因借,多樣統一因形借勢,巧妙施策,設施改造后成為景觀的一部分,應成為建筑構造的一部分。設施裝飾格調統一,款式多變;景點建設主題貫穿,形成系列。(2)化零為整,設計適度簡潔大氣,寧整勿碎,對于設施群應作整體化處理。設計適度,寧欠勿過,不良景觀的遮擋、裝飾不求100%,大致在70%-80%即可。(3)修舊如舊,融入文化尊重古風古制,采用傳統工藝與土木磚石等古建材料為主,體現文化。同時通過載體選擇與意境營造,融入運河文化,如漕運、倉儲、避水獸。市井文化,如街市、錢幣、生活、風俗,及佛禪文化等元素或意象,實現文化景觀化。(4)現實可行,長短結合盡可能設計精、簡多套方案,供決策選擇,做到近期可實施,遠期可進一步精進。5.4.2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4)《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5)(5)《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6)《杭州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7)(7)《風景園林基本術語標準》(CJJ/T91-2017)(8)建設單位提供的街區總平圖以及建設單位的整改意見;(9)建設單位通過的我所大兜路街區景觀提升方案;?(10)大兜路歷史街區整體風貌;(11)國家有關建筑裝飾工程設計規范、規程;5.5整體定位項目總體設計以解決傳統景觀保持與現代景觀舒適性的矛盾問題為切入點,從單個的景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品購銷協議樣本
- 企業單位續簽合同流程
- 設備貸款抵押擔保合同
- 第5章 第1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新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生物(冀少版)
- 人音版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設計:5.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五單元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2節 昆蟲教學設計1 (新版)蘇科版
- 藏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 八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8 Time off Unit 3 Language in use第五課時教學設計(新版)外研版
-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 反應熱教案配套
-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第1課《“電氣時代”的到來》教學設計3 華東師大版
- 水輪機選型畢業設計及solidworks建立轉輪模型
- 無創正壓通氣急診臨床實踐專家共識
- 【精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脫式計算》(含簡便運算)專項練習題
- 常用檢驗項目的醫學決定水平
- 急診及重癥醫學-機械通氣
- YY/T 1248-201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測定試劑(盒)(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 重癥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匯編
- 平面位置(軸線)測量記錄表
- 生物制造國內外狀況課件
- 處分通報范文員工處分通報范文4篇
- 罰沒收繳物品處理管理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