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西省景德鎮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據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資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職可分為最高政務、一般政務、宗教文化、生產經濟、軍事等,地方則有侯、甸、男、衛等行政長官和基層行政官吏“族尹”。這說明商朝A.國家管理體制已日漸完備 B.擺脫了神權對王權的制約C.王權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D.官職分工已十分細致明確2.如表為古代中國不同時期對官員選拔與管理的規定。它反映了這三個時期(

)時期概況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義、中、和)與“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為選拔官吏的標準。秦朝秦律中規定了考課原則——“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唐朝唐玄宗時制定的監察法規——《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惡”。A.細化考察標準,凸顯以德為先 B.選拔官員唯德取人,任人唯賢C.儒家倫理觀始終居于支配地位 D.重視官員道德品行,知刑懂法3.漢代在西南邊郡的廣漢北部、蜀郡北部、益州西部、群舸南部、犍為南部等地設立部都尉進行統轄,實行軍事領護制,守衛邊疆,管理地方各類族群,他們的轄區絕大多數后來演變成了郡或比郡屬國。部都尉的設置表明漢代A.在西南地區強制設立郡縣 B.重視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C.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 D.西南地區開始歸屬中央管轄4.西晉末年,匈奴單于劉淵自稱漢朝劉姓子孫,以復漢為名,建立漢政權,同時,追尊蜀漢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三祖五宗(西漢、東漢、蜀漢8位皇帝)神主而祭之。對劉淵尊漢的合理解釋是A.反映了漢朝在歷史上影響巨大 B.表明劉淵企圖統治全國的野心C.尊漢的目的在于獲取政治資本 D.劉淵提倡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5.宋代,關中地區的呂氏兄弟制訂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村規民約”——《呂氏鄉約》,其中心內容為“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據此可知A.宋代出現儒釋道合流的趨勢B.鄉約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鄉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鄉約削弱了鄉村宗族勢力6.民國考試院成立之初,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要求將考試院設計成類似孔廟布局,他還師法明清的考官和皇帝,親筆寫榜,以示隆重。當國民政府擬定文官禮服時,戴季陶力爭不以中山裝為禮服,而以藍袍黑馬褂為禮服,獲得通過。據此可知,民國考試院的設立A.具有黨治和君治的色彩 B.使官員的選拔與任用脫節C.未擺脫傳統制度的案臼 D.體現公開公正、嚴格考核7.1946年4月,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規定:“邊區、縣、鄉人民代表會議(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人民普遍直接平等無記名選舉各級代表,各級代表會選舉政府人員”。這一文件頒布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邊區蘇維埃政權B.落實重慶和談的民主建國要求C.探索新民主主義憲政D.團結民主力量以贏取解放戰爭8.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對國際體系的態度是某種“拒絕”或“觀察”;改革開放后變為“加人”或“適應”;中共十八大以來變成“爭取更大的發言權,承擔更多的義務”。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國際體系態度的變化反映出(

)A.中國已成為當今國際關系的主導者 B.中國的綜合國力與影響力不斷增強C.國際形勢變化決定了對外態度變化 D.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以貫之9.閱讀下面“少數民族地區與全國的GDP增速對比"圖可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GDP增速逐漸高于全國GDP增速。這一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政府A.堅持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基本政策B.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C.在少數民族地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D.堅持和完善了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0.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睹穹ǖ洹返念C行A.摒棄了原有的法律規范 B.建構了全新的法制體系C.推動了法治文明的發展 D.使中國進入成文法時代11.雅典實行公開審核制度,鼓勵民告官。每位官員經手的賬目皆須接受由公眾抽簽產生的10位會計的核查:離任官員向陪審法庭提交賬目后的3日內,由各地域部落抽簽產生的10位審計員負責受理公眾對離任官員的任何公私指控。這一制度A.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良好運行 B.損害了公務人員的正當權益C.杜絕了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 D.保障了地域之間的利益平衡12.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中規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毀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況下,可對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賠償雙倍于木料價金之訴?!币韵路蓷l文與該條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B.“家長如三次出賣其子的,該子即脫離家長權而獲得解放”C.“死者未立遺囑,又無當然繼承人,其遺產由最近的族親繼承”D.“橡樹的果實落于鄰地時,得入鄰地拾取之”13.赫爾德是德國文壇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領袖,他倡導關注德國民歌,認為民歌之于德語,德語之于德國民族文學,德國民族文學之于德國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這種關注的轉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圖林根人或達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A.德國民歌是德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B.赫爾德發掘了德國民歌的文學價值C.民歌運動有利于增強德國的民族意識D.赫爾德使德國民歌重新煥發了生機14.“光榮革命”后直到1832年議會改革前,在英國的一些選區,地方權貴通過人為操作確定議員,議會席位可以買賣,賄選行為屢見不鮮。這說明英國A.最高權力歸屬仍未解決 B.普選權的推行弊端眾多C.專制獨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設尚需完善15.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啟蒙思想家指出:“專制之下無祖國”,法國大革命被認為是法蘭西民族誕生和民族主義形成的標志。由此可知A.近代民族主義思潮源自啟蒙運動B.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屬于民族革命C.專制政治與近代民族國家不相容D.暴力是形成民族國家的必經之路16.美國疫情嚴重,但沒有官員因此被追責。其原因在于,在選舉民主制下,對高級別政務官員的問責形式主要通過選舉,但選舉周期過長;對事務類官員來說,官員所作所為只要符合程序規定,即使導致比較糟糕的結果,也無需負責。材料意在說明A.美國的政治制度尚未穩定和成熟B.政黨分肥制使政府行政效率日益低下C.西方行政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弊端D.西方缺乏對政府官員的監察問責機制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將軍和司庫官之外,所有官吏均從年滿30歲的公民中抽簽選出。同時還規定,除十將軍外,所有軍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連選連任。如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五百人議事會,即由30歲以上的全體公民抽簽選出:由6000名陪審員組成的公眾法庭的選舉辦法也是抽簽?!幾躁惖抡豆叛诺涿裰髡蔚奶攸c淺析》材料二

唐代的兩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備了現在“民主”的因素。一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權,折射了現代三權分立和內部民主的影子:另一個和當今的公務員制度相似,為國家選拔了人才,實現了社會的有效流動。盡管受時代的制約,唐代的“民主”制度終沒能有效地繼續運行,只能稱其為“閃落的民主”,可歷史見證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進行過的不懈努力?!幾詶畲豪颉斗饨ㄖ贫认麻W落的民主》(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點和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兩大“閃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稱,并分別簡要說明它們被稱為“民主”的理由。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羅馬帝國時期,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都有規模不等的集市分布,羅馬商人的足跡也遍布四方,此時的羅馬社會上借貸、抵押、動產與不動產的買賣已廣為流行,公民與非公民間因經濟往來而出現紛爭不斷,這就需要相應的法律加以規范和調整。羅馬統治階級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選擇“武カ十法治”,這就需要羅馬法學家們從事理論活動,著書立說,開展法學研究,并且借鑒古東方和古希臘的法律成果,形成自己的法律成果及體系?!幾宰T建華《羅馬法發達之成因探析》材料二在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美國和法國等歐美國家相繼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在革命的過程中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憲法,被稱為近代憲法。資產階級國家強調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成,政府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必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制約。其次是以憲法和法律來規定公民基本權利,并且依法約束和控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幾栽S兵《試論近代憲法的基本功能》(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馬法發達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歐美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中國成立后中法關系的變化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之初,法國是西方陣營中追隨美國比較積極的一員。隨著冷戰發展,美國人在北約中以發號施令者自居,這讓崇尚“均勢”的歐洲國家甚感不悅。1959年1月,戴高樂政府提倡實行維護國家主權、民族權益的獨立自主方針,提出了“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的主張。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表《中法建交聯合公報》,西方有媒體將之稱為“外交核爆炸”。在記者招待會上,戴高樂自信地宣布:“法國承認中國只不過是如實地承認世界?!彼嘈拍承﹪艺t早會效仿法國。在這種局面下,美國總統約翰遜于1966年7月宣布實行“遏制但不孤立”的對華政策。——摘編自張偉《中法建交震動西方》材料二

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表示,“我的政策繼承了戴高樂將軍的政策”。1997年中法兩國決定建立全面伙伴關系,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承諾要“加強多極化”,認為雙方“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國際事務負有特殊責任”。2013年4月中法兩國發表《中法聯合新聞公報》,強調“中法關系至關重要,是兩個不同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國家間和平共處、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典范”。中法將在國際秩序方面共同探討多極化進程、多樣化發展,共同推進國際政治、經濟改革,并就各自關切的國際熱點問題進行磋商。——摘編自王毅《對構建中法新型大國關系的幾點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20世紀50-60年代中法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中法建立全面伙伴關系的歷史條件。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孫中山在考察英國等歐美國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后曾指出:“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還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所以,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世界最古最好的制度”?!獙O中山:《五權憲法》(發表于1921年)提取材料中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結合相關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論據準確,邏輯清晰)

〖答案〗〖解析〗1.A〖解析〗從材料可知,商朝在中央和地方的官職有著明確的分工,說明國家管理體制已日益完備,A正確;先秦時期的特點之一就是王權與神權密切結合,B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D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故選A。2.A〖解析〗根據材料“古代中國不同時期對官員選拔與管理的規定”可知,西周時期,以“六德”、“六行”作為選拔官吏的標準,其中“六德”指的是“知、仁、圣、義、中、和”,“六行”指的是“孝、友、睦、姻、任、恤”;秦朝以“五善”考核官吏,“五善”表現為“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唐朝以“《六察法》”管理官吏,其中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惡”。由此可知,這三個時期細化考察標準,凸顯以德為先,A項正確;材料不僅僅涉及選拔官員,還反映了對官員的考核管理,排除B項;西周時期尚未出現儒家學派,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知刑懂法,排除D項。故選A項。3.B〖解析〗材料“漢代在西南邊郡的廣漢北部、蜀郡北部、益州西部、群舸南部、犍為南部等地設立部都尉進行統轄,實行軍事領護制”體現的是漢代通過對周邊地區設置機構來強化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說明的是漢代重視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項正確;部都尉不屬于郡縣制,排除A項;明清時期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排除C項;在此之前西南地區就已經歸屬于中央政權,排除D項。故選B項。4.C〖解析〗這一題需要從劉淵尊漢的目的去考慮?!耙詮蜐h為名,建立漢政權”說明劉淵尊漢的目的是要打著尊漢的名義,來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本,最終建立漢政權,故選C。劉淵尊漢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因為漢朝影響大他就尊漢,故排除A;當時已是西晉末年,全國是統一的,故B的說法不符合史實;D是其尊漢的表現而不是目的,故排除。5.B〖解析〗從材料中“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可知宋代《呂氏鄉約》注重道德、禮俗和互助。這說明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答案〗為B項;材料信息有體現儒家重德,沒有體現道家思想特點,也沒有體現佛教教義,A項排除;《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村規民約”,不能得出成熟結論。C項排除;鄉約可以規范宗族子弟,是加強了鄉村宗族勢力,D項排除。6.C〖解析〗材料“他還師法明清的考官和皇帝,親筆寫榜,以示隆重”“戴季陶力爭不以中山裝為禮服,而以藍袍黑馬褂為禮服,獲得通過”體現的是國民政府考試院仍然為擺脫傳統制度的束縛,仍然堅持傳統的禮制,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黨治,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官員任用和選拔脫節的說法,排除B項;材料與考試過程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尽狐c石成金』】7.C〖解析〗材料表明1946年在陜甘寧邊區進行了民主政治實踐,這是在探索新民主主義憲政的模式,人民代表會議制也為后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故C正確;陜甘寧邊區政府本身就是蘇維埃政權,A項錯誤;B項與此憲法內容無關,民主建國是政協會議的主要內容,排除;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D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8.B〖解析〗本題屬于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可知本題為實質類選擇題。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國際體系態度的變化。根據材料信息可知,中國對國際體系的態度從“拒絕”到“加入”“爭取更大的發言權,承擔更多的義務”表明中國越來越主動地承擔國際義務,說明中國的綜合國力與影響力不斷增強,B項正確;中國并不是當今國際關系的主導者,排除A項;綜合國力變化決定了對外態度變化,排除C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的,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對國際體系的態度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B項。9.A〖解析〗由于我國政府長期堅持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基本政策,并逐漸加大對少數民族的支持力度,使我國少數民族地區GDP增速加快,A項正確;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與材料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在少數民族地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與材料的關系不大,排除C項;堅持和完善了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個綜合的治理體系,不是GDP增速加快的最主要原因,其只是一個基礎的因素,在GDP增速不快的時候我國對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也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10.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民法典》的推行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有利于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發展,C項正確;《民法典》是在原有法律基礎上進行編纂的,是繼承發展的關系,并非摒棄,A項排除;B項“全新”表述不符合史實;D項與史實不符,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就已進入成文法時代。11.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雅典對官員實行嚴格的審計和監督,有利于規范官員行為,減少以權謀私,從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良好運行,故選A;對官員進行審計和監督不一定就是損害公務人員的正當權益,排除B;“杜絕”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內部,與平衡地域利益無關,排除D。故選A。12.D〖解析〗題干信息“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毀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況下,可對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賠償雙倍于木料價金之訴?!狈从车氖橇_馬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A不對,A反映的是法律的公正;B不對,反映的是保護子女的權益;C反映的是財產繼承的問題,排除C;D符合題意。13.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德國文壇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領袖赫爾德,倡導關注德國民歌。他認為德國民歌會使人關注德語、德國民族文學、德國民族,這種關注的轉移,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爾德認為民歌運動有利于增強德國的民族意識,C項正確;“德國民歌是德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德國民歌對增強德國的民族意識的重要性,未體現“赫爾德發掘了德國民歌的文學價值”,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赫爾德使德國民歌重新煥發了生機,排除D項。故選C項。14.D〖解析〗由材料“議會席位可以買賣,賄選行為屢見不鮮”可知,英國的民主制度建設尚需完善,故選D。光榮革命后,通過《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等法律的頒布,英國的最高權力歸屬于議會,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A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普選權是選舉權的延伸,就是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無論他的性別、年齡、種族、信仰、社會狀況,都有參政選舉的權利,結合所學可知此時的英國并未推行普選權,排除B;議會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機構,盡管是國家的權力中心,但不能將其等同于專制獨裁,排除C。15.C〖解析〗由材料“‘專制之下無祖國’,法國大革命被認為是法蘭西民族誕生和民族主義形成的標志”可知,專制政治與近代民族國家并不相容,故選C。啟蒙運動為近代民族主義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但不是民族主義形成的根源,A項表述錯誤,排除;推翻君主走向共和,并不都屬于民族革命,B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不全是經過暴力革命,如英國光榮革命,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16.C〖解析〗根據材料“在選舉民主制下,對高級別政務官員的問責形式主要通過選舉,但選舉周期過長;對事務類官員來說,官員所作所為只要符合程序規定,即使導致比較糟糕的結果,也無需負責”可分析出,西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不能及時起到監督的作用,C項正確;美國的政治制度尚未穩定和成熟說法錯誤,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政黨分肥,排除B項;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選舉民主制,體現不出西方缺乏對政府官員的監察問責機制,排除D項。故選C項。17.(1)特點:輪流執政;公平公正;任期短。(兩點即可)影響:有利于調動公民的參政熱情;為后世提供經驗和教訓;不利于公職人員的專業化和政策穩定。(兩點即可)(2)名稱: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理由:三省六部制:中央決策機制上,形成了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書省執行的流程;三省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三省長官共議國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兩點即可)科舉制:不分門第,打破了士族門閥特權;使許多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使官員選拔更加公開和公平,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兩點即可)〖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雅典時期(歐洲)。特點:由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將軍和司庫官之外,所有官吏均從年滿30歲的公民中抽簽選出”可知,抽簽選舉;據材料“同時還規定,除十將軍外,所有軍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連選連任”可得出古代雅典官吏任用是輪流執政、公平公正,且任期短。影響:據所學知識可知,其影響為:有利于調動公民的參政熱情,但不利于公職人員的專業化和政策穩定,為后世提供經驗和教訓。(2)本題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名稱:由材料二“一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權,折射了現代三權分立和內部民主的影子”“另一個和當今的公務員制度相似,為國家選拔了人才,實現了社會的有效流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兩大“閃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稱是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們被稱為“民主”的理由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決策機制上,形成了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書省執行的流程;三省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三省長官共議國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科舉制:不分門第,打破了士族門閥特權;使許多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使官員選拔更加公開和公平,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18.(1)原因:商品經濟發達的現實需要;帝國擴張過程中,羅馬統治階級對法治的崇尚;法學家的貢獻;借鑒其他國家優秀的法律。(2)功能:以根本大法形式確立本國政體;建立憲法和法律約束的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發展秩序,鞏固國家統治?!冀馕觥剑?)原因:根據材料“在古羅馬帝國時期,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鎮,都有規模不等的集市分布,羅馬商人的足跡也遍布四方,此時的羅馬社會上借貸、抵押、動產與不動產的買賣已廣為流行”可知,商品經濟發達的現實需要;根據材料“羅馬統治階級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選擇‘武カ十法治’”可知,帝國擴張過程中,羅馬統治階級對法治的崇尚;根據材料“這就需要羅馬法學家們從事理論活動,著書立說,開展法學研究”可知,法學家的貢獻;根據材料“并且借鑒古東方和古希臘的法律成果,形成自己的法律成果及體系”可知,借鑒其他國家優秀的法律。(2)功能:根據材料“革命的過程中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憲法,被稱為近代憲法”可知,以根本大法形式確立本國政體;根據材料“資產階級國家強調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成,政府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必須受到憲法和法律的制約”可知,建立憲法和法律約束的有限政府;根據材料“其次是以憲法和法律來規定公民基本權利,并且依法約束和控制國家權力的行使”可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發展秩序,鞏固國家統治。19.(1)變化:由敵對關系到友好建交。敵對原因:美蘇冷戰對峙,法國追隨美國;中國倒向蘇聯;中法制度、意識形態的不同。建交原因:美國企圖控制歐洲;法國崛起,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中蘇關系破裂。(2)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法國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兩國都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中法均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大國的責任擔當。(任答3點)〖解析〗(1)第一小問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之初,法國是西方陣營中追隨美國比較積極的一員”“中法兩國政府發表《中法建交聯合公報》”可得出由敵對關系到友好建交。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信息“西方陣營”“隨著冷戰發展,美國人在北約中以發號施令者自居”“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得出敵對原因:美蘇冷戰對峙,法國追隨美國;中國倒向蘇聯;中法制度、意識形態的不同。建交原因:美國企圖控制歐洲;法國崛起,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中蘇關系破裂。(2)根據材料信息“我的政策繼承了戴高樂將軍的政策”“承諾要“加強多極化”“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并結合所學知識作答,可得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積極參與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