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同步練習)-【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1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同步練習)-【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2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同步練習)-【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3頁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同步練習)-【中職專用】《世界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同步練習基礎鞏固基礎鞏固一、選擇題1.日本的大化改新,明確規定:要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這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A.背景B.內容C.性質D.影響2.649年,孝德天皇詔令國博士高向玄理與僧昊負責設計“置八省百官”,地方設國、郡、里……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這些措施()A.創立天皇制度B.維護貴族權利C.加強中央集權D.形成武士階層3.如圖所示內容反映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阿拉伯數字的演變過程A.發明與創新B.繼承與發展C.交流與傳播D.互鑒與超越4.阿拉伯國家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曾作出重要貢獻。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穆罕默德建立了地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B.阿拉伯文化曾是歐洲的主流文化C.阿拉伯人在新舊大陸的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D.伊斯蘭教的創立有助于國家統一5.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點是()①誕生于公元前②誕生于亞洲③曾為統治者所利用④曾促進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日本與中國保持著長期的交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深受中國的影響,并在7、8世紀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材料中的“新”表現為()A.大和政權實現統一B.部民為貴族私有民C.建立中央集權制度D.進入幕府統治時期7.把握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項中,沒有因果關系的是()A.羅馬人對猶太人的殘酷統治——基督教產生B.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阿拉伯帝國的滅亡C.十字軍東征——拜占庭帝國衰落D.中世紀城市的興起——歐洲市民階層的形成8.唐朝初年,遣唐使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對之后的日本“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A.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B.引進了中國先進的制度C.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實權9.“它的繁榮可同已經有著近千年封建文明史并已出現過秦、漢帝國的中國的唐帝國的繁榮相媲美,更堪與此時西方的繁榮相媲美,并由于它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繁榮。”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亞歷山大帝國B.羅馬帝國C.阿拉伯帝國D.拜占庭帝國10.“白晝逝去了,伊斯蘭教的醫學和科學卻反射出古希臘文化太陽的光芒,它像一輪明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強調阿拉伯文化()A.繼承和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B.一定程度上為文藝復興提供條件C.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D.創造了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面貌二、非選擇題11.(11分)材料一地主在改革過程中把最好的土地割走,把最壞的土地留給了農民。獲得“解放”的農民又在“工役制”等的形式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盤剝。材料二由于日本歷史上曾有過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以促進本國發展的經驗,日本人把移植外來文化視為當然的事情,只要能夠適應形勢,任何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海外引進,既無顧慮也不以為恥。(1)材料一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1分)揭示了該事件什么實質?(2分)(2)材料二“日本歷史上大規模吸收中國文化,以促進本國發展的經驗”指什么?(2分)涉及什么領域?(2分)近代日本“移植外來文化”的背景是什么?(2分)反映了日本民族什么特征?(2分)

同步練習試題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BCCDBCBACB1.【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其屬于大化改新在經濟上的改革措施,反映的是大化改新具體的改革內容,故選B項;大化改新的背景是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日本國內的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政局混亂,排除A項;大化改新的性質是封建性質的改革,排除C項;大化改新的影響是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649年,孝德天皇詔令”可知,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結合材料“地方設國、郡、里”“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可知,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C項;608年,日本向隋煬帝遞交的國書中第一次出現“天皇”一詞,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維護貴族權利與材料中“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不符,排除B項;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才形成武士階層,排除D項。3.【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古印度人發明了古印度數字,阿拉伯人將它傳播開來,并廣泛使用,因此這種數字就被稱為阿拉伯數字,這體現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傳播作用,C項正確。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4.【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伊斯蘭教的典型建筑是麥加清真寺。伴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鑄成一個強大的民族統一體,建立了統一的國家,故D選項正確;A選項,阿拉伯帝國是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建立,排除A項;B選項,阿拉伯文化是歐洲的主流文化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C選項,題干中的新大陸是美洲,舊大陸是美洲被發現之前的人類已知大陸,阿拉伯國家在兩者的交流中,未扮演關鍵角色,排除C項。5.【答案】B【解析】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誕生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于公元7世紀,②③④均為三者的共同點,因此,答案為B。6.【答案】C【解析】由題干材料中“深受中國的影響”“7、8世紀”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新”表現為日本通過大化改新,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不再是奴隸制國家,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5世紀,大和政權已基本實現統一,時間不符,排除A項;在7世紀中期大化改新后,日本已廢除一切私地、私民,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日本在12世紀晚期才設幕府,進入幕府統治時期,時間不符,排除D項。7.【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阿拉伯帝國1258年被蒙古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建立的時間在阿拉伯帝國滅亡之后,因此奧斯曼帝國崛起導致阿拉伯帝國滅亡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羅馬帝國的統治使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求救世主降臨,產生了基督教,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十字軍東征打擊了拜占庭帝國,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落,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西歐城市的興起,工商業繁榮,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形成,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8.【答案】A【解析】從646年開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完成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故選A項;“引進了中國先進的制度”是大化改新的措施之一,不是實質性變化,排除B項;大化改新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但不是實質性變化,排除C項;日本天皇在大化改新之前已經通過宮廷政變掌握了實權,排除D項。9.【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帝國鼓勵吸收東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奉行開明的文化政策,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學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國的繁榮可同已經有著近千年封建文明史并已出現過秦、漢帝國的中國的唐帝國的繁榮相媲美,更堪與此時西方的繁榮相媲美,并由于它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繁榮,故選C項;亞歷山大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但很快帝國分崩離析,與唐帝國不是同時期的,排除A項;羅馬帝國強盛時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湖,屬于西方文明的代表,此時羅馬帝國已經分裂,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拜占庭帝國屬于西方文明,排除D項。10.【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伊斯蘭教的醫學和科學卻反射出古希臘文化太陽的光芒,它像一輪明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漆黑的夜晚”可知,伊斯蘭教文化中呈現出的古希臘文化特征影響了中世紀,這意味著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故選B項;材料強調的是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而非強調阿拉伯文化對東西方文化的繼承與融合,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阿拉伯文化的獨特性以及成就,排除C、D兩項。二、非選擇題11.【答案】(1)俄國1861年改革(俄國農奴制改革);實質: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2)大化改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背景: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嚴重;特征:善于模仿學習,長于模仿。【解析】(1)事件:據材料一“獲得‘解放’的農民又……重新遭受地主的盤剝”可知,這是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實質:反映了農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