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一、積累與運用(共28分)1.上初中后,小王同學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下面是小王同學所寫的體會(節(jié)選),請你閱讀并完成下面小題。(4分)漢語諧音藝術(shù)的出現(xiàn),除了跟漢語語音特點有關(guān)以外,還與漢族的民俗傳統(tǒng)和文化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年畫中通常會畫一只喜鵲(zhù)()立于梅枝之上,諧音“喜上眉梢”;過年時,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會像平時那樣責備懲(jiè)(),反而會說一句“碎(歲)碎(歲)平安”……這些都體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的民俗習慣:做事說話要多和好事好詞關(guān)聯(lián),即使不同字也要爭取諧音,希冀將來能幸福成功、快樂平安。(1)文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A.諧(xié)冀(yì)B.諧(xié)冀(jì)C.諧(kǎi)冀(yì)D.諧(kǎi)冀(jì)(2)依據(jù)文段中括號里的拼音填寫漢字。(2分)①(zhù)立②懲(jiè)2.根據(jù)語意,分別在橫線①②③處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在中國文化里,有以虛為美、文貴曲折的傳統(tǒng),而諧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為①_____、避粗俗成②_____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金圣嘆含冤被斬,臨終時對他的兒子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nèi)酸”,聞?wù)呓詾橹錅I,知其用“蓮”諧音“憐”,用“梨”諧音“離”,在內(nèi)斂委婉地表達對兒子未來③_____命運的憐惜。這正是諧音與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關(guān)的佐證。A.①典雅②含蓄③驚慌失措 B.①典雅②含蓄③孤苦伶仃 C.①含蓄②典雅③驚慌失措 D.①含蓄②典雅③孤苦伶仃3.文學社成員在展開探討,請你補全對話中的古詩文。(8分)小語:我曾經(jīng)以為古詩詞中有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但最近復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也不全是如此。比如“夜雨”,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1)”(《夜雨寄北》)著重于凄苦,而陸游的“(2),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則更顯雄壯。小文:我也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同樣是“月”,曹操的“(3),(4)”(《觀滄海))寫出了大海容納萬物的胸襟,而李益的“(5),(6)”(《夜上受降城聞笛》)則著重刻畫夜晚的凄冷。小周:溫習知識居然有這么多新的發(fā)現(xiàn),真是應(yīng)了孔子的那句話:“(7),(8)。”(《論語》)4.學校正在開展以“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活動,研讀組認為,成長蘊藏于人生路上的一次次蛻變。閱讀選段,將讀書摘記補充完整。(6分)讀書摘記選段批注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姓名也難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選自《西游記》第十五回)四個“我不去了”刻畫出取經(jīng)初期的孫悟空①的形象。慌得那群猴攔住道:“大圣爺爺,你往那里去?帶挈我們耍子幾年也好。”行者道:“小的們,你說那里話!我保唐信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jīng)回東土。功成之后,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lǐng)命。那大圣至西岸,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選自《西游記》第三十一回)通過一系列的描寫賦予了孫悟空②的形象。研讀心得:③5.綜合性學習。(8分)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學校將開展以“少年正是讀書時”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wù)。(1)【調(diào)查現(xiàn)狀】學校讓同學進行了一項關(guān)于讀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下面是調(diào)查報告,請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寫出結(jié)論。(2分)學段調(diào)查項目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每天可供自由閱讀的時間1.5小時1.2小時0.5小時經(jīng)典書籍在閱讀中所占比重27.8%35.8%45.6%(2)【分享感悟】下面是某同學的一段讀書感悟,其中有一處語病和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請找出來并提出修改意見。(2分)①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②食物哺育著我們的身體,而書籍滋養(yǎng)著我們的靈魂。③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似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似鳥兒沒有翅膀。④成長路上,書攜著我去歡笑、去感動、去思考,讓我有學識、有遠見。⑤是書,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增強了我的素養(yǎng)。⑥書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感謝有書相伴。語病:第句,修改意見:。標點:第句,修改意見:。(3)【好書推薦】班級要舉辦“好書推薦”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開場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4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28分)6.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16分)引路的風箏①北方的春天,風幾乎天天有,而且是很執(zhí)拗的樣子,這樣的天氣很適合放風箏。當你周末走出家門,在一個小廣場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會看見一個個扯著長線迷戀風箏的人。②那年我18歲,也是一個瘋狂迷戀風箏的人,可惜,我還不怎么會放風箏。第一次手拎著長長的絲線在麥田里奔跑,我像一頭桀驁不馴的小野馬。而風箏更像一頭不聽馴服的小野獸根本不聽我的使喚,任憑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風箏一次也沒有飛起來。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情緒壞到了極點。④母親的那一套理論沒用。什么逆風飛翔,我一直是迎著風在拼命奔跑,而風箏呢?像只笨鳥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個又一個大跟頭。⑤我沮喪極了。⑥母親又貼上來,像一個富有多年指揮經(jīng)驗的教官,大聲說:“不要一直跑!還要回頭向天上的風箏看!緩慢放線!放線!”⑦我照母親的話做了。可是,風箏剛剛飛起不久,突然便一個跟頭栽下來,令人猝不及防。⑧我剛剛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間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風箏一起趴在地上,像一個備受摧殘的傷員,再也站不起來了。⑨這時,我多么羨慕那些手持著長線,操縱著飛得鉆天眼兒高的放風箏的人,風箏靜止了似的俯視著大地,地上的人仰著頭,臉上蕩漾著恬靜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畫。⑩母親趕過來,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著說:“臭小子!就這點兒出息!起來吧!讓媽媽給你做個示范。”?我抹著眼淚,迷茫地坐起身。?很快,母親像極了一個英雄,三兩下便將風箏送上了天空。風箏在母親的手中像一個乖孩子,聽其指揮。長長的線,柔柔的風,美麗的田野,清香的泥土,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而我一直想做這個童話中的王子。?我接過母親手中的線,聽母親指揮著,風箏這時候似乎聽話了很多,靜靜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轉(zhuǎn)身好奇地問母親,為什么風箏身上有一股勁兒,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我讓它往東它偏扭著頭往西?它好像要指揮我一樣??母親笑著說:“你能有這個感覺,說明你快學會放風箏了,其實,我們和風箏是一個整體,當風突然變得強勁了,風箏會向你暗示,這時候你要聽它的指揮,趕快放線;當風弱了,風箏也會提醒你,這時候你要趕快收線,這樣才能保持平衡。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引路人,好絕妙的比喻。?我仰著頭,再次向風箏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涌上心頭,我突然感覺,這天空飛翔的不是風箏,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書包,堅定地對母親說:“我要復讀!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學!”?疲憊的母親,臉上頓時蕩漾起了甜美的笑容。?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學,后來我參加了工作,走上了社會,也遇到過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過來,因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我知道,那是風箏給予我的。(1)文章敘述了我學放風箏的過程,請默讀文章,直接摘錄或者自己概括相關(guān)內(nèi)容,填寫表格。(4分)放風箏的情況我的表現(xiàn)風箏不馴服①②“我”沮喪極了風箏服從母親指揮③④“我”堅定了信心(2)請按括號里的要求,賞析文章中畫線句子。(4分)①而風箏更像一頭不聽馴服的小野獸根本不聽我的使喚,任憑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風箏一次也沒有飛起來。(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②母親趕過來,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著說:“臭小子!就這點兒出息!起來吧!讓媽媽給你做個示范。”(從人物描寫角度賞析)(3)聯(lián)系第③~?段,說說你從“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中得到的啟示。(4分)(4)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本文的母親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親有何相似之處?(4分)7.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2分)【A】“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zhuǎn)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個哲理,嚴肅認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B】談?wù)勗⒀裕鹤哌M寓言的世界①說起寓言這個文體,可謂歷史悠久。據(jù)說,“寓言”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寓言》篇。它的主要特點是“借物論理”,即假借人或物來講述一個道理,闡述一個觀點。一般用假托的故事,以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經(jīng)驗或哲理。②無論寓言里的形象是人還是動植物,寓言都采用比較夸張和幽默,甚至有點荒誕的手法,來講述故事。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③動物故事是寓言的源泉。原始人的生活和動物極為密切,動物不僅直接影響著以漁獵為生的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而且進入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在遠古時代,人的力量比野獸要弱小,所以在人類的意識里野獸中如老虎、獅子、狼、狐貍等是具有超人的力量、超人的智慧、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動物形象。甚至某些民族把動物當作神來崇拜,于是以動物的形狀或?qū)傩员憩F(xiàn)神的故事產(chǎn)生了。后來由于生產(chǎn)力發(fā)展,人類在熟悉動物生活,細致觀察它們形態(tài)、習性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動物與人之間有相似之處,于是便通過想象賦予動物以人的性格,把動物“人格化”,借以展現(xiàn)自己的理想,傳達事理。④無論西方文學,還是東方文學,寓言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古希臘、古印度、古中國三地寓言作品最為有名。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里,就有很多寓言的成分。古印度還有用寓言治病的例子。而我國古代,先秦寓言和后來明朝的劉基寓言,都是很有名的。伊索、萊辛、拉封丹和克雷洛夫號稱“西方四大寓言家”。我認為《伊索寓言》可算作西方兒童文學處于口傳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它與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詩》一樣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很多家庭首選的兒童教科書。⑤不過,寓言在西方文學里一般不被認為是兒童文學,心理學家和童話理論家貝特爾海姆對童話的價值非常肯定,他認為“童話是我們童年接觸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種類(即敘事)”,并認為童話對于兒童的心靈發(fā)展非常重要。但他對寓言就持否定的態(tài)度,他認為寓言“通過文字、動作或事件——盡管這些可能是傳奇式的——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他還斷言寓言的問題在于說理太明白,太道德化,沒有給兒童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間。其實,寓言對兒童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很有閱讀價值,特別是它的哲理性,對培養(yǎng)兒童思維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轉(zhuǎn)自中國作家網(wǎng),有刪改)【C】有只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么干。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愿意,我們不妨較量較量吧!”蚊子吹著喇叭沖過去,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又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wǎng)粘住了。蚊子將被吃掉時,嘆息說:“我同最強大的動物都戰(zhàn)勝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這故事適用于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蚊子和獅子》)(1)請用材料【B】中的一句話解釋材料【A】中劃線句的含義。(3分)(2)結(jié)合你閱讀寓言故事的感受,在材料【A】的橫線上用比喻的修辭續(xù)寫一句話。(3分)(3)材料【B】中,對于“寓言在西方文學里一般不被認為是兒童文學”這一觀點,作者是什么態(tài)度?理由是什么?(3分)(4)寓言有哪些特點?請以材料【C】為例,分點簡要分析。(3分)三、古詩文閱讀(共14分)8.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10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選自《<論語>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1)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2分)A.回也/不改其樂B.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C.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D.非淡泊/無以明志(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2分)A.《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B.《誡子書》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誡”告誡、勸勉的意思,“書”指書信。C.“六十而耳順”一句中“耳順”可理解為順從自己的意愿。D.“將復何及”與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相近。(3)把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學。②非寧靜無以致遠。(4)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結(jié)合《<論語>十二章》和《誡子書》兩篇課文,談?wù)劇爸尽迸c“學”的關(guān)系。(2分)9.古詩欣賞。(4分)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下面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題目點明了作者寫此詩的地點。“北固山”北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次”是“次日”之意。B.首聯(lián)對偶點題,“青山”指北固山,是詩人的行經(jīng)地,“客路”即驛道,是詩人即將要走的路,“客”字流露出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C.頷聯(lián)寫了船上所見之景,詩人通過妙用“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展現(xiàn)了一幅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宏偉畫面,誦讀時應(yīng)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D.“鄉(xiāng)書”“歸雁”暗含著“鴻雁傳書”的典故,且與首聯(lián)“客路”“行舟”遙相呼應(yīng),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2)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詩歌的頸聯(lián)。(2分)四、作文(50分)1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進入初中,我們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體育、勞動、美育等課程中汲取知識、涵養(yǎng)德性;我們在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種類繁多的課后服務(wù)項目中鍛煉能力、塑造性格……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又美好、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少年時光,我們漸漸長成少年應(yīng)該有的模樣。請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中心突出,感情真摯;不得抄襲,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不少于500字。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積累與運用(共28分)1.(4分)上初中后,小王同學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下面是小王同學所寫的體會(節(jié)選),請你閱讀并完成下面小題。漢語諧音藝術(shù)的出現(xiàn),除了跟漢語語音特點有關(guān)以外,還與漢族的民俗傳統(tǒng)和文化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年畫中通常會畫一只喜鵲(zhù)()立于梅枝之上,諧音“喜上眉梢”;過年時,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會像平時那樣責備懲(jiè)(),反而會說一句“碎(歲)碎(歲)平安”……這些都體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的民俗習慣:做事說話要多和好事好詞關(guān)聯(lián),即使不同字也要爭取諧音,希冀將來能幸福成功、快樂平安。(1)文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BA.諧(xié)冀(yì)B.諧(xié)冀(jì)C.諧(kǎi)冀(yì)D.諧(kǎi)冀(jì)(2)依據(jù)文段中括號里的拼音填寫漢字。①(zhù)佇立②懲(jiè)戒【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注意讀音、字形,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讀音及書寫。【解答】答案:(1)B(2)佇戒【點評】漢字的音與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漢字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義不同,但漢字中又存在著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聲字,不易區(qū)分。因此,平時學習中對字音與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誤讀,不誤解,不誤寫。2.(2分)根據(jù)語意,分別在橫線①②③處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谥袊幕铮幸蕴摓槊馈⑽馁F曲折的傳統(tǒng),而諧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為①_____、避粗俗成②_____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金圣嘆含冤被斬,臨終時對他的兒子說“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nèi)酸”,聞?wù)呓詾橹錅I,知其用“蓮”諧音“憐”,用“梨”諧音“離”,在內(nèi)斂委婉地表達對兒子未來③_____命運的憐惜。這正是諧音與文化傳統(tǒng)緊密相關(guān)的佐證。A.①典雅②含蓄③驚慌失措 B.①典雅②含蓄③孤苦伶仃 C.①含蓄②典雅③驚慌失措 D.①含蓄②典雅③孤苦伶仃【分析】本題考查選詞填空。【解答】①處選填的詞語應(yīng)是“直露”的反義詞,所以填“含蓄”;②處選填的詞語應(yīng)是“粗俗”的反義詞,所以應(yīng)是“典雅”;“驚慌失措”指害怕、慌張,嚇得舉止失態(tài);“孤苦伶仃”形容孤獨困苦,無依無靠,③處的詞語應(yīng)修飾“命運”,用“孤苦伶仃”最合適。故選:D。【點評】詞語的搭配要符合兩個原則:一是合乎事理;另一個是合乎習慣。在日常學習中要注意積累。3.(8分)文學社成員在展開探討,請你補全對話中的古詩文。小語:我曾經(jīng)以為古詩詞中有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但最近復習的時候發(fā)現(xiàn),也不全是如此。比如“夜雨”,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1)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著重于凄苦,而陸游的“(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則更顯雄壯。小文:我也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同樣是“月”,曹操的“(3)日月之行,(4)若出其中”(《觀滄海))寫出了大海容納萬物的胸襟,而李益的“(5)回樂烽前沙似雪,(6)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聞笛》)則著重刻畫夜晚的凄冷。小周:溫習知識居然有這么多新的發(fā)現(xiàn),真是應(yīng)了孔子的那句話:“(7)溫故而知新,(8)可以為師矣。”(《論語》)【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jù)提示語句寫出相應(yīng)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jié)合語境填充。【解答】答案:(1)卻話巴山夜雨時(2)夜闌臥聽風吹雨(注意“闌”的書寫)(3)日月之行(4)若出其中(5)回樂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書寫)(6)受降城外月如霜(注意“霜”的書寫)(7)溫故而知新(8)可以為師矣【點評】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nèi)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4.(6分)學校正在開展以“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活動,研讀組認為,成長蘊藏于人生路上的一次次蛻變。閱讀選段,將讀書摘記補充完整。讀書摘記選段批注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姓名也難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選自《西游記》第十五回)四個“我不去了”刻畫出取經(jīng)初期的孫悟空①懼怕困難波折、急躁、桀驁不馴的形象。慌得那群猴攔住道:“大圣爺爺,你往那里去?帶挈我們耍子幾年也好。”行者道:“小的們,你說那里話!我保唐信的這樁事,天上地下,都曉得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jīng)回東土。功成之后,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眾猴各各領(lǐng)命。那大圣至西岸,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凈凈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凈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選自《西游記》第三十一回)通過一系列的描寫賦予了孫悟空②有責任心,對取經(jīng)的堅定、對師父的眷戀和對師徒情的珍惜的形象。研讀心得:③孫悟空成長變化了,對師父從開始的不在乎、不尊重、不耐煩到后來的關(guān)切和尊重;對取經(jīng)從開始的無所謂、隨心所欲到后來的充滿責任感。成長就是離開舒適區(qū),勇于挑戰(zhàn)自我。【分析】《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jīng)”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shù)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jīng),一路降妖伏魔,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解答】本題考查名著人物。①選段一出自《西游記》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這一回中,唐僧在鷹愁澗收得白龍馬。觀音菩薩勸說意志不堅定的悟空用心保唐僧取經(jīng),以便修成正果,并傳給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四個“我不去了”刻畫出取經(jīng)初期的孫悟空直率急躁、懼怕困難、桀驁不馴的性格特點。②選段二出自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這一回中,八戒前往花果山請悟空回去解救被黃袍怪變成老虎的唐僧。八戒使出了激將法,說妖精不把悟空放在眼里。悟空于是和八戒一起去搭救唐僧。說明了悟空有責任心,對取經(jīng)的堅定、對師父的眷戀和對師徒情的珍惜。③空:從悟空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歷經(jīng)磨難,蒙受師父教導,已經(jīng)從一個頑劣的石猴變成了有情有義、初具禪心的佛門之人。答案:①懼怕困難波折、急躁、桀驁不馴②有責任心,對取經(jīng)的堅定、對師父的眷戀和對師徒情的珍惜③孫悟空成長變化了,對師父從開始的不在乎、不尊重、不耐煩到后來的關(guān)切和尊重;對取經(jīng)從開始的無所謂、隨心所欲到后來的充滿責任感。成長就是離開舒適區(qū),勇于挑戰(zhàn)自我。【點評】閱讀名著中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yīng)手。5.(8分)綜合性學習。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學校將開展以“少年正是讀書時”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wù)。(1)【調(diào)查現(xiàn)狀】學校讓同學進行了一項關(guān)于讀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下面是調(diào)查報告,請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寫出結(jié)論。學段調(diào)查項目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每天可供自由閱讀的時間1.5小時1.2小時0.5小時經(jīng)典書籍在閱讀中所占比重27.8%35.8%45.6%(2)【分享感悟】下面是某同學的一段讀書感悟,其中有一處語病和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請找出來并提出修改意見。①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②食物哺育著我們的身體,而書籍滋養(yǎng)著我們的靈魂。③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似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似鳥兒沒有翅膀。④成長路上,書攜著我去歡笑、去感動、去思考,讓我有學識、有遠見。⑤是書,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增強了我的素養(yǎng)。⑥書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感謝有書相伴。語病:第⑤句,修改意見:把“增強”改為“提高”。標點:第①句,修改意見:句號移到引號內(nèi)。(3)【好書推薦】班級要舉辦“好書推薦”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開場白。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少于80字。【分析】(1)本題考查圖文轉(zhuǎn)換表達能力。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學生每天可供自由閱讀的時間,七、八、九年級依次是1.5小時、1.2小時、0.5小時,可得出結(jié)論:學生年級越高,每天可供自由閱讀的時間就越少;經(jīng)典書籍在閱讀中所占比重,七、八、九年級依次是27.8%、35.8%、45.6%,可得出結(jié)論:學生年級越高,經(jīng)典書籍在閱讀中所占比重越大。(2)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標點符號的用法。⑤句中“增強了我的素養(yǎng)”搭配不當,應(yīng)改為:提高了我的素養(yǎng)。①句“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是完全引用,句號應(yīng)該在引號內(nèi)。(3)本題考查擬寫開場白。學生需根據(jù)活動主題“少年正是讀書時”和開場白的特點分析作答,注意表達得體,符合字數(shù)要求。【解答】答案:(1)示例:年級越高,每天可供自由閱讀的時間越少,經(jīng)典書籍在閱讀中所占比重越大。(2)⑤把“增強”改為“提高”①句號移到引號內(nèi)(3)示例:“書猶藥也,善讀可醫(yī)愚”“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等等,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名言都告訴我們讀書是成才的必由之路。一本本書籍就是一座座文化的寶藏,引領(lǐng)我們一步步攀登智慧的高峰。“腹有詩書氣自華”,與書為伴,我們的人生必將一路繁花。“少年正是讀書時”學習活動現(xiàn)在開始。【點評】解答綜合性學習問題,關(guān)鍵在于平時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語文知識,養(yǎng)成從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語文的習慣,在語言的運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28分)6.(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引路的風箏①北方的春天,風幾乎天天有,而且是很執(zhí)拗的樣子,這樣的天氣很適合放風箏。當你周末走出家門,在一個小廣場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會看見一個個扯著長線迷戀風箏的人。②那年我18歲,也是一個瘋狂迷戀風箏的人,可惜,我還不怎么會放風箏。第一次手拎著長長的絲線在麥田里奔跑,我像一頭桀驁不馴的小野馬。而風箏更像一頭不聽馴服的小野獸根本不聽我的使喚,任憑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風箏一次也沒有飛起來。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情緒壞到了極點。④母親的那一套理論沒用。什么逆風飛翔,我一直是迎著風在拼命奔跑,而風箏呢?像只笨鳥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個又一個大跟頭。⑤我沮喪極了。⑥母親又貼上來,像一個富有多年指揮經(jīng)驗的教官,大聲說:“不要一直跑!還要回頭向天上的風箏看!緩慢放線!放線!”⑦我照母親的話做了。可是,風箏剛剛飛起不久,突然便一個跟頭栽下來,令人猝不及防。⑧我剛剛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間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風箏一起趴在地上,像一個備受摧殘的傷員,再也站不起來了。⑨這時,我多么羨慕那些手持著長線,操縱著飛得鉆天眼兒高的放風箏的人,風箏靜止了似的俯視著大地,地上的人仰著頭,臉上蕩漾著恬靜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畫。⑩母親趕過來,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著說:“臭小子!就這點兒出息!起來吧!讓媽媽給你做個示范。”?我抹著眼淚,迷茫地坐起身。?很快,母親像極了一個英雄,三兩下便將風箏送上了天空。風箏在母親的手中像一個乖孩子,聽其指揮。長長的線,柔柔的風,美麗的田野,清香的泥土,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而我一直想做這個童話中的王子。?我接過母親手中的線,聽母親指揮著,風箏這時候似乎聽話了很多,靜靜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轉(zhuǎn)身好奇地問母親,為什么風箏身上有一股勁兒,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我讓它往東它偏扭著頭往西?它好像要指揮我一樣??母親笑著說:“你能有這個感覺,說明你快學會放風箏了,其實,我們和風箏是一個整體,當風突然變得強勁了,風箏會向你暗示,這時候你要聽它的指揮,趕快放線;當風弱了,風箏也會提醒你,這時候你要趕快收線,這樣才能保持平衡。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引路人,好絕妙的比喻。?我仰著頭,再次向風箏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涌上心頭,我突然感覺,這天空飛翔的不是風箏,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書包,堅定地對母親說:“我要復讀!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學!”?疲憊的母親,臉上頓時蕩漾起了甜美的笑容。?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學,后來我參加了工作,走上了社會,也遇到過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過來,因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我知道,那是風箏給予我的。(1)文章敘述了我學放風箏的過程,請默讀文章,直接摘錄或者自己概括相關(guān)內(nèi)容,填寫表格。放風箏的情況我的表現(xiàn)風箏不馴服①“我”情緒糟糕極了②風箏摔了許多跟頭“我”沮喪極了風箏服從母親指揮③“我”感到很好奇④風箏就是引路人“我”堅定了信心(2)請按括號里的要求,賞析文章中畫線句子。①而風箏更像一頭不聽馴服的小野獸根本不聽我的使喚,任憑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風箏一次也沒有飛起來。(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②母親趕過來,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著說:“臭小子!就這點兒出息!起來吧!讓媽媽給你做個示范。”(從人物描寫角度賞析)(3)聯(lián)系第③~?段,說說你從“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中得到的啟示。(4)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本文的母親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親有何相似之處?【分析】本文通過記敘母親指導“我”放風箏這件事而引出“風箏是引路人”的感慨,從而使“我”堅定了去復讀,想要考上理想大學的信念。【解答】(1)本題考查內(nèi)容梳理和概括。結(jié)合“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情緒壞到了極點”可知,①概括為:“我”情緒糟糕極了;結(jié)合“而風箏呢?像只笨鳥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個又一個大跟頭”,②概括為:風箏摔了許多跟頭;結(jié)合“風箏在母親的手中像一個乖孩子,任其擺布”“我接過母親手中的線,聽母親指揮著,風箏這時候似乎聽話了很多,靜靜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轉(zhuǎn)身好奇地問母親”可知,③概括為:“我”感到很好奇;結(jié)合“我們和風箏是一個整體,當風突然變得強勁了,風箏會向你暗示,這時候你要聽它的指揮,趕快放線;當風弱了,風箏也會提醒你,這時候你要趕快收線,這樣才能保持平衡。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可知,④概括為:風箏就是引路人。(2)本題考查句子賞析。①結(jié)合“而風箏更像一頭不聽馴服的小野獸”可知,本句話將“風箏”比作“不聽馴服的小野獸”,可判斷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結(jié)合“根本不聽我的使喚”可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第一次放風箏時,不知該如何將風箏放飛、手足無措的情形。②“趕”“蹲”“拍”是動作描寫,“笑”是對母親的神態(tài)描寫,“臭小子!就這點兒出息!起來吧!讓媽媽給你做個示范”是對母親的語言描寫。“趕”“蹲”“拍”三個動作,表現(xiàn)出母親對“我”的親呢和關(guān)愛,“笑”則是通過溫和的神態(tài)表現(xiàn)母親對“我”的安慰,語言中則表現(xiàn)出對“我”的鼓勵,故這處語句表現(xiàn)出了母親對“我”放飛風箏失敗后的鼓勵、關(guān)愛以及安慰。(3)本題考查主題理解。本文通過記敘母親指導“我”放風箏這件事而引出“風箏是引路人”的感慨,從而使“我”堅定了去復讀,想要考上理想大學的信念。結(jié)合“其實,我們和風箏是一個整體,當風突然變得強勁了,風箏會向你暗示,這時候你要聽它的指揮,趕快放線;當風弱了,風箏也會提醒你,這時候你要趕快收線,這樣才能保持一個平衡。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可知,風箏與我們是一個整體,它會像“引路人”一樣提示我們遇到的是順境還是逆境,從而讓我們更快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結(jié)合“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學。后來我參加了工作,步入社會,也遇到過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過來。因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我知道,那是風等給子我的”可知,在“我”心里,放風箏失敗就像在人生中遇到坎坷,風箏這位“引路人”告訴“我”不能服輸,要迎難而上,故“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啟示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也應(yīng)該迎難而上。結(jié)合“我仰著頭,再次向風箏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涌上心頭。我突然感覺,這天空中飛翔的不是風箏,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可知,風箏這個“引路人”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結(jié)合“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書包,堅定地對母親說:‘我要復讀!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學’”可知,風箏這位“引路人”啟示我們要堅定信念。故“其實,這風箏是我們的引路人啊”啟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堅定信念。(4)本題考查閱讀拓展。本文通過記敘母親指導“我”放風箏這件事而引出“風箏是引路人”的感慨,從而使“我”堅定了去復讀,想要考上理想大學的信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zhàn)勝困難脫險的經(jīng)歷。可見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急于幫助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循循善誘,讓孩子自己戰(zhàn)勝困難。答案:(1)①“我”情緒糟糕極了;②風箏摔了許多跟頭;③“我”感到很好奇;④風箏就是引路人(2)①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風箏比作不聽馴服的小野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第一次放風箏時不得要領(lǐng)、手足無措的情形。②“趕”“蹲”“拍”等一系列動作描寫,“笑’的神態(tài)描寫,以及后面的語言描寫,生動地寫出當“我”放風箏遭遇失敗十分沮喪時,媽媽對“我”的安慰與鼓勵。(3)風箏提示我們遇到的是順境還是逆境,指點我們適應(yīng)環(huán)境;風箏引導我們克服困境,走向成功;風箏教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堅定信念。(4)都是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講事理,使孩子印象深刻,讓孩子自己戰(zhàn)勝困難。【點評】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賞析一般格式為:修辭+修辭特點+內(nèi)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動;擬人生動形象;排比整齊,有氣勢;夸張突出特點;反問加強語氣;反語增加諷刺意味。表述形式:運用了……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7.(12分)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A】“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zhuǎn)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個哲理,嚴肅認真。。”——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B】談?wù)勗⒀裕鹤哌M寓言的世界①說起寓言這個文體,可謂歷史悠久。據(jù)說,“寓言”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寓言》篇。它的主要特點是“借物論理”,即假借人或物來講述一個道理,闡述一個觀點。一般用假托的故事,以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經(jīng)驗或哲理。②無論寓言里的形象是人還是動植物,寓言都采用比較夸張和幽默,甚至有點荒誕的手法,來講述故事。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③動物故事是寓言的源泉。原始人的生活和動物極為密切,動物不僅直接影響著以漁獵為生的人們的經(jīng)濟生活,而且進入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在遠古時代,人的力量比野獸要弱小,所以在人類的意識里野獸中如老虎、獅子、狼、狐貍等是具有超人的力量、超人的智慧、給人類帶來巨大危害的動物形象。甚至某些民族把動物當作神來崇拜,于是以動物的形狀或?qū)傩员憩F(xiàn)神的故事產(chǎn)生了。后來由于生產(chǎn)力發(fā)展,人類在熟悉動物生活,細致觀察它們形態(tài)、習性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動物與人之間有相似之處,于是便通過想象賦予動物以人的性格,把動物“人格化”,借以展現(xiàn)自己的理想,傳達事理。④無論西方文學,還是東方文學,寓言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古希臘、古印度、古中國三地寓言作品最為有名。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里,就有很多寓言的成分。古印度還有用寓言治病的例子。而我國古代,先秦寓言和后來明朝的劉基寓言,都是很有名的。伊索、萊辛、拉封丹和克雷洛夫號稱“西方四大寓言家”。我認為《伊索寓言》可算作西方兒童文學處于口傳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它與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詩》一樣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很多家庭首選的兒童教科書。⑤不過,寓言在西方文學里一般不被認為是兒童文學,心理學家和童話理論家貝特爾海姆對童話的價值非常肯定,他認為“童話是我們童年接觸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種類(即敘事)”,并認為童話對于兒童的心靈發(fā)展非常重要。但他對寓言就持否定的態(tài)度,他認為寓言“通過文字、動作或事件——盡管這些可能是傳奇式的——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他還斷言寓言的問題在于說理太明白,太道德化,沒有給兒童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間。其實,寓言對兒童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很有閱讀價值,特別是它的哲理性,對培養(yǎng)兒童思維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轉(zhuǎn)自中國作家網(wǎng),有刪改)【C】有只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么干。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愿意,我們不妨較量較量吧!”蚊子吹著喇叭沖過去,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又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wǎng)粘住了。蚊子將被吃掉時,嘆息說:“我同最強大的動物都戰(zhàn)勝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這故事適用于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蚊子和獅子》)(1)請用材料【B】中的一句話解釋材料【A】中劃線句的含義。(2)結(jié)合你閱讀寓言故事的感受,在材料【A】的橫線上用比喻的修辭續(xù)寫一句話。(3)材料【B】中,對于“寓言在西方文學里一般不被認為是兒童文學”這一觀點,作者是什么態(tài)度?理由是什么?(4)寓言有哪些特點?請以材料【C】為例,分點簡要分析。【分析】本文是以“寓言”為主題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第一題考查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第二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第三題考查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第四題考查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解答】(1)根據(jù)材料A中的“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可知,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寓言比作一個魔袋,將寓言的內(nèi)容比作里面的東西,將閱讀寓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新的理解體會比作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由此強調(diào)寓言背后蘊含的人生哲理;在此意義上,材料B第②段中的“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與之符合。(2)作答仿寫類題目時,一定要看清題目的具體要求,分析透徹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詞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寫的句子一定要與例句主題相關(guān),格式相同,修辭一樣。根據(jù)例句“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zhuǎn)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個哲理,嚴肅認真”可知,這里是對“寓言”進行比喻,來表現(xiàn)寓言的文體特點。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來寫即可。示例:寓言如同一位神秘的變裝藝人,當它披著故事的外衣走上舞臺時,猶如一幅絢爛的畫卷,色彩斑斕,引人入勝;而當它在故事的舞臺上轉(zhuǎn)身告別時,卻變身成了一位智者,沉思著探討人生的深邃哲理,仿佛是舞臺上的雙重身份,讓人在歡笑和思索之間游走。(3)根據(jù)第④段“我認為《伊索寓言》可算作西方兒童文學處于口傳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它與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詩》一樣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很多家庭首選的兒童教科書”和第⑤段“寓言對兒童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很有閱讀價值,特別是它的哲理性,對培養(yǎng)兒童思維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可知,對于“寓言在西方文學里一般不被認為是兒童文學”這一觀點,作者并不贊同。作者高度評價了《伊索寓言》在西方兒童文學中的地位,認為《伊索寓言》可算作西方兒童文學處于口傳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同時還強調(diào)了寓言對兒童的正面影響,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特別是它內(nèi)容方面的哲理性,對兒童的思維能力的培育有很大作用。(4)根據(jù)材料B第①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借物論理’,即假借人或物來講述一個道理,闡述一個觀點。一般用假托的故事,以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經(jīng)驗或哲理”可知,寓言的主要特點是“借物論理”。聯(lián)系材料C可知,《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故事借蚊子戰(zhàn)勝獅子,卻被蜘蛛消滅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事要不驕不躁,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成功只是暫時的,不能得意忘形;根據(jù)材料B第②段“寓言都采用比較夸張和幽默,甚至有點荒誕的手法,來講述故事”“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可知,寓言都采用比較夸張和幽默,甚至有點荒誕的手法,來講述故事;在體裁上一般比較短小精悍,但又蘊含深刻哲理。聯(lián)系材料C可知,《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將動物擬人化,都能夠說人話,有人的言行動作與心理,雖然篇幅短小,卻寄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答案:(1)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2)示例一: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示例二:寓言是一把鑰匙,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啟發(fā)智慧,讓思想活躍。示例三:寓言是一顆小小的露珠,晶瑩剔透,能以滴水見陽光。(3)作者并不贊同。①他認為《伊索寓言》可算作西方兒童文學處于口傳時期的代表性作品。②他認為寓言對兒童有很多正面的影響,很有閱讀價值,特別是它的哲理性,對兒童的思維能力的培育是不可忽視的。(4)①寓言的主要特點是“借物論理”,即假借人或物來講述一個道理,闡述一個觀點。一般用假托的故事,以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經(jīng)驗或哲理。《蚊子和獅子》這則寓言故事借蚊子戰(zhàn)勝獅子,卻被蜘蛛消滅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事要不驕不躁,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成功只是暫時的,不能得意忘形。②寓言都采用比較夸張和幽默,甚至有點荒誕的手法,來講述故事。《蚊子和獅子》中蚊子、獅子都能說話,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③寓言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它不用很多字,就可以講述大道理,傳達深邃的人生哲學。《蚊子和獅子》僅二百多字,卻能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點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才能正確領(lǐng)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三、古詩文閱讀(共14分)8.(10分)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題。【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選自《<論語>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1)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CA.回也/不改其樂B.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C.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D.非淡泊/無以明志(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CA.《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B.《誡子書》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誡”告誡、勸勉的意思,“書”指書信。C.“六十而耳順”一句中“耳順”可理解為順從自己的意愿。D.“將復何及”與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相近。(3)把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學。②非寧靜無以致遠。(4)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結(jié)合《<論語>十二章》和《誡子書》兩篇課文,談?wù)劇爸尽迸c“學”的關(guān)系。【分析】參考譯文:【甲】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guī)矩。”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解答】(1)本題考查朗讀節(jié)奏。節(jié)奏劃分一參考意義,二參考音節(jié),三參考表達習慣,四參考特殊讀法。ABD.正確。C.有誤,“夫”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故應(yīng)在“夫”后頓開停頓;“才須學也”句中的“才”是“才能”的意思,是主語,故在“才”后斷開停頓。故正確停頓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故選:C。(2)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ABD.正確。C.有誤,“六十而耳順”一句中“耳順”可理解為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故本項表述錯誤。故選:C。(3)本題考查翻譯句子。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及句式的理解。①重點詞語:吾,我;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而,表順承。句意:我十五歲時就立志做學問。②重點詞語:非,不是;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有辦法;致,達到;遠,遠大目標。句意:不寧靜專一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的目標。(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結(jié)合《<論語>十二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可知,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同時志向要專一,不會輕易被改變;結(jié)合“博學而篤志”可知,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能堅定自己的志向;可見“志”是“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結(jié)合《誡子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可知,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據(jù)此可知,“志”是“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勤學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志向的人。答案:(1)C(2)C(3)①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②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4)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時志向要專一,這樣才能潛心學習,不會輕易被改變。“志”是“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勤學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志向的人。【點評】句子劃分停頓:1.主謂之間要停頓。2.動賓(動補)之間要停頓。3.發(fā)語詞和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語氣詞之后要停頓。4.語句倒裝處要停頓。5.承前指示代詞之后要停頓。6.句中轉(zhuǎn)折連詞“而”前要停頓。9.(4分)古詩欣賞。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1)下面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題目點明了作者寫此詩的地點。“北固山”北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次”是“次日”之意。B.首聯(lián)對偶點題,“青山”指北固山,是詩人的行經(jīng)地,“客路”即驛道,是詩人即將要走的路,“客”字流露出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C.頷聯(lián)寫了船上所見之景,詩人通過妙用“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展現(xiàn)了一幅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宏偉畫面,誦讀時應(yīng)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D.“鄉(xiāng)書”“歸雁”暗含著“鴻雁傳書”的典故,且與首聯(lián)“客路”“行舟”遙相呼應(yīng),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2)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詩歌的頸聯(lián)。【分析】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fā)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