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課前預習案】使用說明1.充分預習,整體感知。2.自主學習,規范作答。3.合作探究,整理歸納。一、學情分析對于相當一部分當代中學生來說,魯迅的作品太遠了、太深了,語言太難懂了。因此,教授魯迅的經典雜文《拿來主義》,必須對學情進行準確的定位,找準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與課文的銜接點。在上一單元,經過對《勸學》等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比喻論證也是《拿來主義》這篇文章最為突出的論證特色。因此,我認為可以從比喻論證入手,讓學生體會文章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并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理解文章中提出的“拿來主義”的真正內涵。二、學習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因果論證,感受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2.學習比喻論證法,體會其論證效果。3.鑒賞魯迅雜文犀利、幽默的語言風格。4.學習魯迅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方法并思考其現實意義。三、課時安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介紹雜文的相關文體知識,讓學生對雜文形成初步認識;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文章的社會批判性;通過學習濃縮全文的方法,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本文的論證思路和主要論證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深入理解本文比喻論證的形象性;練習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第三課時教學目標: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總結“拿來主義”的觀點態度,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四、資料鏈接1.作家作品魯迅(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1898年離家到南京學習,1902年留學日本,1909年回國,1918年5月發表《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礎。主要作品: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南腔北調集》《花邊文學》《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2.魯迅雜文3.寫作背景五、自主學習1.注音、釋義。孱()頭孱()弱自詡()腦髓()譬()如蹩()進蹩()腳國粹()給()予宅()子冠()冕:殘羹()冷炙():禮尚往來:2.什么是“閉關主義”?什么是“送去主義”?什么又是“拿來主義”(主張)?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拿來主義:六、合作探究1.整體感知。下面幾種關于課文段落的劃分法,你認為哪種最恰當?為什么?(1)分為兩部分:第一段(14):破“送去主義”第二段(510):立“拿來主義”(2)分為三部分:第一段(15):提出問題,主張“拿來主義”第二段(69):分析問題,闡明什么是“拿來主義”第三段(10):解決問題,總結“拿來主義”(3)分為四部分:第一段(12):開篇扣題(沒有人說道“拿來”)第二段(35):否定“送去主義”,主張“拿來主義”第三段(69):正面分析“拿來主義”(破,立)第四段(10):總結“拿來主義”的做法、結果、前提和意義我認為(只填序號)最恰當,理由:2.本文的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是前一部分卻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這種“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什么好處?3.“送去”、“拋給”、“拋來”分別是什么意思?“拋給”為什么又可稱為“送來”呢?4.文章把文化遺產比喻成“大宅子”,那么前三種三種人和拿來主義者的態度、方法及其實質,分別是怎樣的?請填表。大宅子人物態度、方法實質拿來主義者5.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表達:效果:6.談談你對“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的理解。7.魯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和幽默是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犀利:能夠三言兩語,甚至只用一句話、一個詞語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幽默: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合物,在論辯的文章中還顯示了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請從課文當中找幾例具體分析。(可以結合P46課后練習三)【課堂教學案】一、新課導入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發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二、學習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因果論證,感受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2.學習比喻論證法,體會其論證效果。3.鑒賞魯迅雜文犀利、幽默的語言風格。4.學習魯迅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方法并思考其現實意義。三、知人論世1.作家作品魯迅(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1898年離家到南京學習,1902年留學日本,1909年回國,1918年5月發表《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礎。主要作品: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南腔北調集》《花邊文學》《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2.魯迅雜文魯迅創作方面最杰出的是雜文創作。魯迅的雜文“象投槍,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雜文是一種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或社會傾向的文藝性政論文,它短小、活潑、鋒利、雋永,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雜感、短評、隨筆、編后、序跋、札記等。我們現在所說的雜文,主要是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文藝色彩濃烈的議論文章。魯迅的雜文或嚴峻凜然,或清新雋永,或鋒芒畢露,或潑辣犀利,或意味深長,堪稱魯迅文學中的“精品”,它思想深刻、邏輯嚴密、說理透辟、語言幽默、諷刺性強,鋒利如匕首投槍,確有針砭時弊之效,激濁揚清之力,具有高度藝術性的特點。雜文是文藝性的論文。它有四個特征:戰斗性與愉悅性的和諧統一;論辯性與形象性的有機結合;幽默、諷刺與文采的巧妙運用;短小精悍。3.寫作背景自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20世紀30年代,反革命的文化“圍剿”,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泛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情景,魯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寫下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后來成為中國無產階級對待文化遺產的代名詞,普遍采用至今)。最初發表在6月7日的《中華日報》副刊上,署名霍沖,后編入《且介亭雜文》。四、基礎梳理1.注音、釋義。孱()頭孱()弱自詡()腦髓()譬()如蹩()進蹩()腳國粹()給()予宅()子冠()冕:殘羹()冷炙():禮尚往來:明確:cànchánxǔsuǐpìzháibiébiécuìjǐzháiguāngēngzhì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語,很體面,有氣派。冠,古代帝王的禮帽。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舍。禮尚往來:禮節上重在有來有往。尚,崇尚、重在。2.什么是“閉關主義”?什么是“送去主義”?什么又是“拿來主義”(主張)?明確:閉關主義: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送去主義:這里指國民黨政府實行的投降賣國,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政策。拿來主義:這里指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地去取,也就是說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學習外國的長處。(“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五、整體感知下面幾種關于課文段落的劃分法,你認為哪種最恰當?為什么?(1)分為兩部分:第一段(14):破“送去主義”第二段(510):立“拿來主義”(2)分為三部分:第一段(15):提出問題,主張“拿來主義”第二段(69):分析問題,闡明什么是“拿來主義”第三段(10):解決問題,總結“拿來主義”(3)分為四部分:第一段(12):開篇扣題(沒有人說道“拿來”)第二段(35):否定“送去主義”,主張“拿來主義”第三段(69):正面分析“拿來主義”(破,立)第四段(10):總結“拿來主義”的做法、結果、前提和意義我認為(只填序號)最恰當,理由:明確:這三種意見從思路上看都符合邏輯都是可以的。但第一種意見強調了“破”,更體現了文章的針對性,且更簡潔,所以一般都采用第一種分法。六、文本探究1.本文的重點是論證“拿來主義”,但是前一部分卻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這種“破”字當頭的結構有什么好處?明確:(1)使論述有歷史深度,在總結近百年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立論。從廣闊的背景上點明了從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是從一個極端到另有個極端,反動落后的本質一脈相傳。清政府搞閉關主義,落后挨打;蔣介石搞送去主義,喪權辱國。出路在哪里?只有實行拿來主義!這種立論站得高,看得深,有歷史深度。(2)從對比中分析問題,有說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義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因此,從揭批入手,再轉入正面論述,水到渠成,立論更鮮明有力。2.“送去”、“拋給”、“拋來”分別是什么意思?“拋給”為什么又可稱為“送來”呢?明確:“送去”是主動送去,媚外求榮,自欺欺人。“送來”是被動接受,沒有選擇,大受其害。“拋來”是隨意的,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拋給”是有意的,帶惡意的輸出。也可理解為“拋來”是受動的,“拋給”是主動的。“送來”是特意的,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3.文章把文化遺產比喻成“大宅子”,那么前三種三種人和拿來主義者的態度、方法及其實質,分別是怎樣的?請填表。大宅子人物態度、方法實質拿來主義者明確:孱頭怕給污染,徘徊不敢進懦弱無能、拒絕繼承借鑒的逃避主義者昏蛋勃然大怒,放火燒光保清白割斷歷史、盲目排外的虛無主義者廢物羨慕接受,欣然入室吸鴉片崇洋媚外,“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批判繼承4.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何不同?明確:表達:拿來主義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是占有、挑選。對其中的精華部分要全部吸收。對那些精華糟粕互見,要區別對待的部分,應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中有害的舊形式應當廢除,只保留一小部分作為反面教材,文化遺產中腐朽的東西則要徹底拋棄。表達效果:課文用“魚翅”“蘿卜白菜”“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等當時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破立鮮明,取舍清楚,語言生動,妙語橫生,閃爍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增強了藝術性和感染力。5.談談你對“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的理解。明確:明確了“拿來主義”的兩個基本目標,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改造民族素質和建設民族新文化的極端必要性和重要性,揭示了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系,顯示了魯迅認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真知灼見。7.魯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和幽默是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犀利:能夠三言兩語,甚至只用一句話、一個詞語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幽默: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合物,在論辯的文章中還顯示了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請從課文當中找幾例具體分析。(可以結合課后練習三)答案見《教學參考書》。【課后鞏固案】一、基礎鞏固1.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自詡(xǔ)腦髓(suǐ)勃然(bó)B.孱(chàn)頭譬(pì)如冠(guān)冕C.徘徊(huí)國粹(cuì)摩(mó)登D.吝嗇(sè)蹩(bié)進給(geǐ)予2.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女婿展覽傳道殘羹冷灸B.勇猛獎賞養料禮上往來C.污染鼓吹煙具故弄玄虛D.辯別儀節毛廁磕頭賀喜3.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①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___不是太陽,他發了瘋。②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____。③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____。

A.畢竟恐怖危險B.究竟恐怖危機C.究竟恐慌危險D.畢竟恐慌危機4.下列各句中的標點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B.但是,幾百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C.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D.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5.下面幾句中加點的詞語用得準確、生動,理解不正確的一句是()A.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捧”表示鄭重,幾張畫卻鄭重地掛過去顯得寒傖可憐)B.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用“催進”諷刺“送去主義”的賣力媚態)C.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

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為展品下落不明)D.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進步”是運用反語進行諷刺,實為“墮落”之意)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A.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B.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C.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D.自從給槍炮打破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7.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比的鮮明和反襯的強烈,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比如開頭大談“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好像繞了一個大圈子,其實正好和“拿來主義”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們的弊端越多,毛病越大,越可反襯出“拿來主義”的必要和可貴。B.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的比喻來闡明抽象的道理,是本文寫作上突出的特點。比如將文化遺產比作“大宅子”,將文化遺產中的糟粕比作“鴉片”,既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又能使人得到藝術的愉悅。C.本文雖然是一篇專談批判繼承問題的文章,但作者卓越的幽默和諷刺能力也力透紙背地一再表現出來。D.本文全面而形象地闡明了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批判了種種錯誤態度,指出正確的繼承和借鑒是建設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條件。二、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題。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么,怎么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8.這一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A.舉例論證B.舉例和比喻論證C.舉例和類比論證D.比喻論證9.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請用簡潔語言概括他們的表現。第一種人:。第二種人:。第三種人:。10.本段最后說“‘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請結合文章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拿來主義”者是怎樣做的。三、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題。拿來與送來林默涵①近來,很有些人把魯迅先生所提倡的“拿來主義”拿來,為自己搬進西方的現代主義、存在主義等等作辯護。其實,這是對“拿來主義”的誤解。②“拿來”是與“送來”相對稱的。自從帝國主義者發現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以后,首先送來的就是鴉片煙,其數量逐年增加,結果不但撈走了大量銀兩,而且使中國出現了許多面黧肌瘦的“大煙鬼”。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較有識見的官吏,也擔心這樣下去,“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不得不起來抵制鴉片輸入了。然而,帝國主義者硬是要“送來”,并且用槍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這就是有名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不止一次,還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領,第二次圓明園被燒了。③除了最先送來的英國的鴉片外,接著還“送來”了許多東西: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這就使清醒的人們,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魯迅先生說:這是因為那些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所以,他提倡“拿來主義”。④“拿來”是“要運用腦髓”,根據我們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亂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來”的東西。這就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拿來主義”。拿來是有辨別,有選擇的,他舉了一個例子:比方一個窮青年,由于某種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對宅子里的東西就要區別對待,看見有營養的東西,可以拿來吃掉;看見鴉片當然不必丟進毛廁,可以送到藥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來大吸剩下的鴉片,那就是廢物了。⑤我們歷來主張向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學習和借鑒,而且已經這樣做了;但我們也歷來反對盲目照搬外國,全盤西化,——事實證明,這是極端有害的。在今天,我們更要引進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四化”建設之用,但不能把資本主義社會沒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當作奇貨搬進來。我們要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沉著,勇敢,有辨別,不自私”,才能從復雜紛繁的外國文化藝術中,汲取對我們有益的東西,這才是真正實行魯迅所主張的“拿來主義”。⑥現在,還有沒有“送來”的東西呢?還是有的。比如,淫穢書刊和黃色錄相帶之類,就是別人極力要“送來”的,其毒害程度不亞于鴉片煙。雖然送來者不敢像過去那樣明目張膽,并且強迫你接受了。但若渾渾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濫,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這種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廢物了。11.第①自然段中“搬進西方的現代主義、存在主義等等”指的是()A.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等種種無用的東西。B.如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精神鴉片。C.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腐朽沒落的文化思想。D.淫穢書刊和黃色錄相帶之類的文化遭毒品。12.第②自然段兩個“鴉片戰爭”,前一個用引號,后一個沒有用,這是為什么?()A.前一個加引號表示特定稱謂;B.前一個加引號表示直接引用;C.前一個加引號表示強調突出;D.前一個加引號表示諷刺或否定;13.用一句話歸納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答:14.第③自然段“這就使清醒的人們,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怖”中加點的“這”指代的內容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歸納。答:15.根據第④自然段的內容,給“拿來主義”下定義。答:四、語言表達16.下列句子正確的順序排列應是(只填寫序號)。①總之,我們要拿來。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④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⑤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17.填空。因為曾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之稱。魯迅先生因此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