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自考必備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自考必備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自考必備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自考必備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自考必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史二10.漢魏六朝詩派:清道光咸豐時期,湘人王闿運別樹一幟推尊漢魏

—?、名詞解釋六朝詩歌,史稱漢魏六朝詩派,亦稱湘湖詩派.王闿運論詩自尊八代,

1.江西詩派:江西詩派是宋代影響最大的一個詩歌流派,江西詩派有明言復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種擬作層出不窮.但后世論者一致

一祖三宗之說,一祖為杜甫,三宗是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得名于指認其詩墨守古法.這表明擬古之倡在時代巨變中已無出路,故隨著

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領袖是黃庭堅,其它主要人物有:黃此派另外兩位作者鄧輔綸、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詩派亦告式微.

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韓駒等.江西詩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詩派為11.湘鄉派:桐城派中興之主曾國藩為湖南湘鄉人,由于曾對桐城

觀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風格和師承為判斷的根據,非地域之劃分,入詩派的承續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時代變遷和文風轉換對散

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詩派是元佑學術的一部分,是作為“紹文的需求,又為桐城派所講求的身心義理之學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學

述”政治的對立物而發展起來的,其盛衰與政局有密切的聯系.識宏通,持論堅勁,入情切理,駢散雜廁,聲采炳煥,為其弟子服膺,故

2.江湖詩派:南宋后期繼永嘉四靈而興起的?個詩派.大都是一些落形成并興盛于同治年間的曾氏及其門生弟子被人稱為湘鄉派.

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進退無據,只得流12.常州詞派:嘉慶時期,常州人張惠言與其弟張埼及周濟等崛起

轉江湖,靠獻詩賣藝維生,或游走干謁公卿權貴之門,或結友招群于市于詞壇.張惠言從內容質實的角度主張恢復風騷傳統,強調比興寄托.

井鄉間,在相互唱和酬詠中消磨歲月,形成一種彼此相近的作詩習氣.為了矯正陽羨派的粗獷和浙西派的輕弱,他提倡“以國風、離騷之情

當時有書商陳起與江湖詩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詩集》,后以江湖集趣,鑄溫、韋、周、辛之面目”,要求詞要通過比興手法達到”賢人

內詩氣味相似,故稱之曰江湖詩派.君子幽約怨俳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辭之"

3.國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間,金與南宋議和,偃武修深美周約”的體式.由于張惠言的重大影響,這種理論在當時相當流

文,建學養士,于是涌現出一批在金朝領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如蔡行,張埼、周濟、董士錫、周之琦等積極追隨,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常

珪、黨懷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們的創作風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州詞派.

文人,屬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學的發展進入了自具風格的新13.茶陵詩派:成化至弘治年間,李東陽以內閣大臣的身份主持詩

時期.元好問在其所編的《中州集》中將他們歸為“國朝文派”.壇,追隨者趨之若鷲,形成了一個以李東陽籍貫命名的茶陵詩派.詩

4.唐宋派:是出現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間,以反駁李夢陽、何景明為風仍屬臺閣體余波,但李不滿于臺閣體的無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纖

代表的前七子的復古理論為主要目標的文學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弱文風,主張以杜甫的詩風來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詩歌語言的藝術,

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其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具有脫離臺閣體公式形式的意義,成為從臺閣體向前七子之間的過

張恢復唐宋時的散文傳統,倡導文道統一.渡人物.

5.陽羨派;清初陳維松的詞師法蘇、辛,尤其接近辛棄疾的豪放蒼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內

涼詞風.因陳維松是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地名稱"陽羨”,所以以陳維的文學派別,因他們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他們以李

松為代表的詞派被稱為“陽羨派”.屬于這一詞派的還有曹貞吉、蔣贄的“童心說”為指導,提出了"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主張,用”獨

士鋒等.抒性靈”來反擊文學領域中理學的束縛,找到了以獨創的精神來表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舉南宋姜夔、張炎一類婉約詞人之作,認現個人真情實感這一文學的最高境界,主張創新,比較重視文學的時

為張炎所說“清空"境界為作詞的最高標準.在實際創作中,比較注重候精神,在詩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詞的格律和技巧,而對詞的意境和內容有所忽略.他的詞論主張和詞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詩歌日益顯露出郃兩"、“俚”的弊

作受到許多浙西詞家的認同,許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標榜的姜夔和張炎病,所以有竟陵派出來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領鐘惺和譚元春都是

為楷模,一時此風大盛,其影響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詞壇.湖廣竟陵人而得名.他們繼承了公安派關于抒發“性靈”的文學主張,

后來龔翔麟選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但他們認為“性靈”不來自詩人的胸臆,而來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

詞為《浙西六家詞》,遂有“浙西詞派”之名.們主張"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種孤僻的情懷.在

7.桐城派:清中葉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劉大藝術上,他們不滿于公安末流的淺易風格,力倡所謂“幽深孤峭”的

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稱為“桐城派”.其散文理論的基本風格,不惜用怪字,押險韻,有意破壞語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

特征是: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以為清王朝政權服務為目的,以先瞥牙,刁鉆古怪,走向了極端.

秦兩漢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為楷模,在文章體制和作法上有細致規則16.清雅詞派:指南宋中后期詞壇崛起的一個詞派.此詞派的開山

的系統散文理論.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其散文理論的核心是“義大師是姜夔.他在題材內容方面主要承襲周邦彥詞寫戀情和詠物的

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論更加完整和系統化,提出了義理、考傳統,在詞的格調、意境方面有新的開拓,格調高雅,詞境疏朗開闊,

證、文章三者兼備的理論,并在自己周圍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以其〃清空”、“騷雅”的風格特色,成為南宋雅詞的典范.此后,自

8.陽湖派:嘉慶年間,當桐城派極盛之際,悻敬和張惠言接受桐城派吳文英、史達祖至王沂孫、張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詞.在遣辭和

理論影響,對桐城派的理論作了一些修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他們音律上益求清麗工整,重詠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詞由共賞變

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隨者都是陽湖人,故被稱為“陽湖派”.為純粹的文人吟唱.他們的作詞途徑和特色雖各有不同,但追清趨雅

9.宋詩派:道光、咸豐之際,詩歌在題材上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卻是共同的.

詩體、作詩之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學宋”.故17.蘇辛詞派:北宋詞中的豪放詞派.南宋偉大愛國詞人辛棄疾,-

民國后論者以宋詩派或宋詩運動稱之.所謂"宋"與“宋詩”,概指以生以英雄自詡,其稼軒詞充分表現了他的英雄抱負,補襟懷磊落,慷

蘇軾、黃庭堅為主的宋人詩風,上溯開啟宋代詩風的杜甫及韓愈.”學慨淋漓,將氣高天下的東坡詞風在南宋發揚光大,加之與當時渴望恢

宋”大體上是提倡以學問補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詩,同時以宋詩復的國勢民情相推移磨蕩,又與南渡初期的張元翰、穎孝祥諸家的

的開拓精神去擴大表現范圍.詞風相翕合,又有陳亮、劉過等詞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氣勢磅礴、悲

涼感憤的蘇、辛詞派.

18.西昆體:是北宋初期影響極大的詩歌流派.有廣狹二義,狹義單道光、咸豐以來的宋詩傳統自居,其實"同"字所指同治并無著落,

指其近體律詩,廣義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創始諸人在秘閣唱和改稱“光宣”更切實際.這派詩人的創作多始于光緒中葉以后,故同

的詩集稱《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冊府之意.共收詩人十七位,皆西光體即是指稱光緒、宣統以至民國后的宋詩派.同光體詩人中以陳

昆健將,而以楊憶、錢惟演、劉筠為魁首.楊、劉齊名,當時影響很大.三立成就最高,沈曾植、鄭孝胥等為重要員.

19.山谷體: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楊萬里在《誠齋詩話》中稱黃庭29.新文體:梁啟超倡導文界革命,但比提出文界革命口號影響更

堅詩為〃山谷詩體”,嚴羽《滄浪詩話》將其列為"山谷體”.其基本大的是他本人的散文創作.至1902年,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

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脫俗.藝術特點有三:1.以學杜為宗旨,重視中正式提出“新文體”一詞.這種“新文體”從語體上說,是一種介乎

句法,發展拗句、拗律體制;2.強調無一字無來處,用典以故為新,變文白之間的文體;從文體上說,是打破各種文體界限,將議論與敘

俗為雅,長于點化鑄造,富有思致和機趣;3.好奇尚硬,造語洗凈鉛華,事、抒情相結合,富于邏輯性、富于鼓動性的長篇新體散文;從寫法

獨樹雋旨,風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瀏亮芋綿的一面.上說,是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切能用的、有用的古文、駢文、

20.后山體:陳師道號后山居士,著有《后山集》.作詩學黃庭堅,學辭賦、佛典、語錄、八股文、西學譯文、日本文的詞匯、句式、體

力專精,講苦吟,求奇拙,標舉"寧拙勿巧,寧樸勿華”,力求簡省字句制,形成兼采眾長而又獨具?格的寫作方法.

以接棄華麗辭藻.其詩均為嘔心瀝血之作,其錘煉辛苦處與黃庭堅無30.東坡體:即指宋代蘇軾的詩歌.其詩于情無所不暢,于景無所不

異,但因其缺乏華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詩被稱為“后山體”.取,各體兼備,風格多樣.其基本風格有二:-是剛健中含婀娜的清

21.半山詩: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寧居住的地方,他這個時期的麗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曠閑逸.而最能體現其“坡仙”的曠

詩歌被編訂為《半山集》,亦稱為“半山詩",主要體裁是絕句.達品格的主導傾向,是其高風絕塵的詩風,即一種超越世俗塵慮羈絆

22.簡齋體:即指陳與義的詩.陳與義號簡齋,著有《簡齋集》.其詩的風神韻致和審美境界,"東坡體”是宋詩的一種風格范式,對宋詩

學杜甫,又深受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他雖也重視句法,造語能于唐詩之后別開生面起了關鍵性作用.

凝煉,但并不株守江西詩派成規,能突破黃、陳瘦硬詩風的局限,主張31.王荊公體:王安石曾封荊國公,故世稱王荊公.王安石晚年居住

”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淺語入詩,去繁緡,尚簡潔,注重白描和在江寧之半山,寫詩主要用七絕體.這一時期的詩歌被編定為《半山

詩歌的恢弘圓融,形成了雄渾沉郁的獨特詩風,為當時詩壇新添一格.集》,詩風由早年的奇險勁峭而變為閑淡沉郁,人稱"半山詩"或“半

他的詩歌被稱為“簡齋體”,對宋詩發展作出了貢獻.山絕句”.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中,在宋代詩體中列有”王荊公

23.稼軒體:辛棄疾號稼軒.是一位具有英雄氣慨的詞人,才氣縱橫,體”,實則指王安石晚年的詩歌創作.亦即“半山詩"或"半山絕句”.

筆力超拔.他的詞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有極大的開拓和創新.他以散文32.”朱希真體":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過了七年漂泊生活,晚年

句法入詞,以經子詩賦之語入詞,以詞說理,帶來了詞體的大解放.無被迫隱居,常放浪于煙霞之間,寫下了大量的隱逸詞,多歌唱看透塵

論作長調或小令,都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情和體現了自己的人格.他世后的隨緣自適、逍遙行樂,但又深藏憂怨,有較濃的虛無思想色彩.

繼蘇軾之后極大地開拓了詞境,使詞在與樂分離之后,仍能夠作為一其詞語言淺白如話,形象單純、明凈,風格飄逸自然,開南宋隱逸詞

種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化的新體格健詩獨立存在.他的詞不僅“橫絕派之先河.這種在當時詞壇能自成一家的風格物色,被稱為"朱希真

六合,掃空萬古",而且“包羅萬象”.這種在宋代詞壇別開生面、既體”.又因其詞集為《樵歌》,故亦稱之為”樵歌體.

慷慨豪放又溫婉嫵媚,而以豪放悲壯為主導風格的詞,人們稱之為”稼33.神韻說:清初詩派之一,創始人王世禎.所謂“神韻說"就是力圖

軒體”.擺脫政治等社會因素對詩歌藝術的干擾,更多地關注詩歌本身淡遠

24.易安體: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其詞藝術成就很高,在當時就廣為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蘊藉的語言,從而加強詩歌排閑解愁的消遣娛樂

流傳,被稱為“易安體”.特點有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功能.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韋、柳一派的詩風,作品也以描

流暢的音律聲調作詞,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是其最突出特點⑵既融入寫山水景色和個人情懷為主,但缺乏真情實感是其主要毛病.

家國興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愴的格調;3.34.格調說:清中葉宗法唐詩的詩歌流派,創始人沈德潛.所謂“格

倜儻的丈夫氣,其作詞既有女性的溫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缺乏的調說”,就是用唐詩的格調去表現封建政治和倫理道德觀念.他力主

俊爽開朗,能把婉約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恢復儒家"溫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詩教傳統,提出"詩教之尊,

柔中有剛,蘊含著激昂豪邁之氣.可以和性情,厚人倫,感神明”的口號,使詩歌為封建統治服務.

25.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為題材,以師法35.肌理說:翁方綱既不滿于王士禎“神韻說"之空泛,又不滿于沈

自然的白描手法寫詩,具有想象新奇風趣,語言通俗明快,風格流轉圓德潛“格調說”的食古不化,提出〃肌理說”對二者加以匡正.所謂"

活的特點,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舊格,成為南宋詩風轉變的一個關鍵.肌理說”包括以儒家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面的”文

其所創詩歌,被稱為“誠齋體”.理”,實際上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據來充實詩歌內容,達到義

26.鐵崖體:元代后期著名詩人楊維楨號鐵崖,他所作宮詞、竹枝詞理與文理的統一.這是宋詩以學問為詩的再版,是以學術代替詩歌創

和古樂府在當時極為流行,世稱“鐵崖體"或“鐵體”.風格香艷綺靡.作的一條歧路.

27.臺閣體:明永樂至天順年間,以宰輔權臣楊士奇、楊溥和楊榮為36.性靈說;清代中葉,真正與宗唐、宗宋詩派相對立、真正繼承

代表的?批文人壟斷了文壇.他們的創作內容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晚明以來的主情傳統,與道統文學觀相對立的詩歌流派.創始人袁枚,

為主旨.所用文體以詩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詔令奏議外,多屬所謂性靈派,即是上承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詩歌主張,認為寫詩要抒

應酬、題贈或應制、頌圣之作,風格雍容華貴,典雅工麗.由于他們均發人的直性情.

為臺閣重臣,地位特殊,故使這種文風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以致沿為流37.活法說:呂本中后期所提出的作詩主張.呂本中的“活法"即"

派,稱臺閣體.規矩備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提倡”好

28.同光體:晚清宋詩運動之第三期.他們不明言宗宋而稱"不墨守詩流轉圓美如彈丸",有意識"以蘇濟黃",消除江西詩派末流的生

盛唐“,即以學宋為主,而不以此自限.稱“同光”乃出于標榜,以上承硬造作之弊,為宋詩發展開拓出“流轉圓美”的新途徑.

38.童心說:李贄把文學作為宣揚其反傳統、肯定個性精神的社會都有一個“靈”字,詩風又極為相近,故謂之“永嘉四靈”.他們都是

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為文學創作和由葉適的鼓吹而聞名于世,視為同一詩派,謂之四靈詩派.

評價的最高準則.童心說是晚明李贄提出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48.遺民詩人:清初詩壇,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詩人,他們保持自己的

于童心焉者也.”他把文學作為反傳統、反權威.民族氣節,對時末清初的戰亂和民生疾苦銘刻在心,對清統治者在政

39.二窗:吳文英號夢窗,其詞集為《夢窗詞》;周密號草窗,其詞集治上采取不合作態度.拒絕入仕為官.他們用詩歌揭露清兵暴行,頌

為《草窗詞》.二人同為南宋中后期清雅詞派的作家,詞的內容也多揚抗清英烈,堅持民族氣節,寄托故國哀思詩風慷慨蒼涼、激昂悲

為身世之感和離別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時傷世的黍離之悲,藝術上二壯.這一類詩人被稱為遺民詩人,其代表人物為顧炎武、吳嘉紀和屈

人均追求清麗工巧,旨趣相近.故時人并稱他們為“二窗”.大均.

40.富貴詞人: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詞人晏殊.他一生居顯宦要職,有"49.遺民作家:指南宋滅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著

太平宰相”之稱,但其在政治上無大建樹,而以詞傳名.他?生生活優名的有汪元量、劉辰翁、鄭思肖,以及謝翱、林景熙和謝仿得等.他

裕,生活態度雍容閑雅.其詞多祝壽、詠物和歌頌升平,這類詞多宴游們由宋入元之后,用詩、詞、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懷時事,傷悼故

之余的消遣之作,在過分滿足的生活里找一點春花秋月的閑愁來吟詠,國,抒寫興亡感慨,表現了堅守氣節的遺民心態,表達了亡國遺民的

雖無鏤金錯彩的刻意藻飾,但掩蓋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貴之氣,總體而悲憤之情.后人稱這樣一個作家群為遺民作家.

論,尚未擺脫五代綺艷詞風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貴詞人”之稱.50.元曲四大家:指前期元雜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后期

41.南渡詞人:即指北宋滅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詞人.其代表人元雜劇作家鄭光祖.因為他們在元代雜劇創作中成就高、影響大,所

物是李清照、朱敦儒.他們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韻》一書中將他們并列,稱為"關、關B、白、

年的生活經歷,并且都已是稍有名氣的詞人.靖康之變以后,他們也被馬”,后又稱之為“元曲四大家”.

迫南渡,由于政局的劇變,國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們頗多家國之感51.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詩派的淵源和宗師而言的,江西詩派

和身世之悲,發而為詞,多有凄苦的哀嘆和深沉的感傷,詞風發生明顯的創始人黃庭堅在藝術上以學杜甫詩為宗旨,尤其是學其到夔州以

的變化.人們習慣把宋室南渡后由北入南的詞作家們稱南流詞人.后的詩作,后來作家亦多主學杜,故其?祖為杜甫.除黃庭堅外,陳師

42.南洪北孔:是對清初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稱.洪昇是錢道、陳與義亦是江西詩派的中堅人物,故江西詩派的三宗是黃庭

塘人,有著名歷史劇《長生殿》傳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歷史劇堅、陳師道、陳與義.江西詩派的“?祖三宗”說由江西詩派的鼓吹

《桃花扇》傳世.這兩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戲劇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清初感傷審美思潮的重要實績.52.元詩四家: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間活躍于文壇的四位

43.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號稱"清初三大作家,他們是虞集、楊載、范槨和揭假.他們均因有文才而被選入翰

家”,他們的散文比較注意從文章風格上糾正晚明散文的放誕的纖佻林院,并以較為出色的詩文創作成為京師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

習氣,主張恢復唐宋散文的醇厚傳統.三人中以侯方域成就較為突出.譽詩壇.其中尤以虞集名聲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壇的領袖人物.

44.前后七子:從明朝中期開始,詩歌掀起了一場以復古面目出現的53.南施北宋:清初入仕詩人施閏章與宋琬的并稱.施閏章,宜城人;

革新活動.以李夢陽、何景明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邊貢、王宋琬,萊陽人.二人一南一北,他們的思想屬于理學復古的保守派,所

廷相、徐禎卿等人的文學群體,稱''前七子”.他們提出了〃文必秦漢,以在詩歌上俱主張溫柔敦厚的詩風,故稱南施北宋.

詩必盛唐”的口號,目的是掃蕩臺閣體的無聊文風,力圖恢復文學自54.姚門四杰:指桐城派創始人之一姚鼐親授弟子中的四位士子,他

身的獨立地位.但由于他們的創作理論落后,缺乏創新,有泥古不化的們是劉開、管同、方東樹、梅曾亮.其中梅居京師二十年,名重一時,

傾向.至嘉靖、隆慶時期,出現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包括謝劉、管在鴉片戰爭前己謝世,后曾以姚瑩取代劉開,推為姚門四杰.

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在內的文學群體,稱“后七子”.55.話本小說:是經過文人編篡整理的小說話本.所謂“話本”,就

他們一方面繼承了前七子關于重視文學自身價值的觀點,另一方面,是〃說話人”說話所依據的底本,原只是師徒相傳的“說話”的書面

他們在復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遠.他們成員間的文學主張和創作記錄,是口頭文學,所以是口語體,口氣也是針對聽眾的.但我們今天

風格差異較大,它并不是一個主張和創作實踐完全統一的文學流派.所能見到的小說話本,已是經過下層文人加工、可供閱讀的話本小

45.宋末元初四大家;張炎、王沂孫、周密和蔣捷,都是由南宋入元說了.

代的詞人.張炎、王沂孫、周密均為南宋中后期清雅詞派的作家,蔣56.擬話本:明代后期,隨著長篇通俗小說的繁榮,話本小說也發生

捷詞雖較少束縛,有自然之趣,且時有豪放,風格多樣,但在煉字、求了重要變化:由過去供藝人講述的底本變而為社會上普通讀者的案

聲律及追求雋婉方面,仍不脫姜夔、吳文英的影響.由于他們詞風有頭讀物,出現了大批以閱讀為編寫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說.這種在體

相近之處,又都是宋末元初詞壇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稱他們為"宋末元制上與宋元話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賞性質的白話短篇小說,即是"

初四大家”.擬話本",或稱"擬宋市人小說”.

46.辛派詞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詞風與辛棄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57.科學小說:是清末“新小說”的乂一重要類型.魯迅指出科學小

包括早于辛棄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張元韓、穎孝祥等,也包括和辛棄疾說可以“掇取學理,去莊而諧,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則必能于

同時或后于辛棄疾在作詞方面追步辛棄疾的作家陳亮、劉過等人.他不知不覺間,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

們都以濃郁有愛國激情和慷慨悲壯的詞風,共同促成了蘇、辛詞派的并指導出科學小說創作的基本耍則:”默揣世界將來之進步,獨抒奇

形成,成為詞史上一筆富貴的精神財富,為宋詞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想,托之說部.經以科學,緯以科學,緯以人情.離合悲歡,談故涉險,

貢獻.均錯綜其中.間雜譏彈,亦復譚言徵中.”其代表作有俞萬春的《蕩

47.永嘉四靈: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詩人,即徐磯,號靈淵;徐寇志》等.

照,安靈暉;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他們都是永嘉人,字號中又58.明代傳奇:是指在宋元南戲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它將

南戲這種質樸的民間戲劇形式進行了雅化,體制上更加宏偉,藝術上

也趨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宮調來區分曲牌.由于它在與折之間,起過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

體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戲和雜劇,使其規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潑,只用賓白.

更適合文人施展才華、抒寫情志,也更為民眾所喜聞樂見,故其發展67.章回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唯一體裁,它是在民間說話

流行很快,成為明代戲曲舞臺上占主導地位的形式.藝術中“講史”一家中發展演變而來的.由于所講歷史事件年代長、

59.南戲:又稱南曲戲文.它原是宋代以來南方浙、閩一帶用村坊小人物多、事件復雜,不可能一次講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講完,因此,

曲演唱的民間小戲,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大曲、諸宮調、滑第講?次使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這就相當于后來章回小說的

稽戲等民間說唱伎藝和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成,故開始稱“永嘉雜一回.這種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說發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國志

劇"或“溫州雜劇”.元滅宋統一中國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戲的通俗演義》等作品中已大體形成,如全書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節,

故事題材和演唱藝術又受到北雜劇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節前有簡單目錄.

的戲劇形式.68.諸宮調:指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首尾一韻的短套,再用不

60.譴責小說:他的概念不見于"小說界革命”中,而是魯迅1920年同宮調的短套聯綴成長篇的說唱體文學形式,它由韻文和散文兩部

治小說史時的新創.魯迅認為:嘉慶之后,內亂外患不斷,有識之士呼分組成,采用唱歌與說白相同的方式演說故事,基本上屬于敘事體.

吁維新與愛國.戊戌變法失敗后,又有庚子賠款和義和團之變,人們知69.子弟書: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創并流行的講唱文學.清初,很多

政府不足與圖治,頓有措擊之意,〃其在小說,則揭發伏藏,顯其弊惡,旗籍子弟在戌邊時利用當時流行的俗曲和滿族薩滿教的巫歌”單鼓

而于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并及風俗.雖命意在于匡世,似與諷刺詞”的曲調,配以八角鼓擊節,編詞演唱,以抒發思歸之情,或反映軍

小說同倫,而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甚且過其他其辭,以合時人嗜好,則中時事.這種演唱后來傳入北京,約在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

其度量技術之相去亦遠矣,故別謂之“譴責小說”,代表作有李寶嘉以這種曲調為基礎,參照當時民間鼓詞的形式,創造出一種以七言為

《官場現形記》等.體,沒有說白,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書段,演唱時仍以八角鼓擊節,正式

61.散曲: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是一種稱為子弟書.

起源于民間新聲的音樂文學,是當時一種雅俗共賞的新體詩.在元代,70.才子佳人小說: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愛情婚姻為題材的小

散曲一般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說,但又有特殊的狹義所指.它在情節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見鐘情,

62.彈詞: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講唱文學形式.它起私訂終身,撥亂離散,及第團圓.創作傾向主張存情去欲,較有代表性

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詞話,開始出現于明中葉,至清代極為繁榮,的作品是《玉嬌梨》、《平山冷燕》和《好逑傳》.

是清代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流傳作品最多的?種.它由71.神魔小說:是明中后期產生的寫神魔故事的章I可小說.《西游

說、噱、彈、唱等部分組成,唱詞以七言句為主,間有三言襯字.其作記》開風氣之先.以后有模仿《西游記》的,如《四游記》、《西游

品多為長篇,每次開說前往往插上一段開篇,相當于話本中之人話,供補》等;還有別敘故事講神魔之爭的,如《封神演義》、《三寶太監

演唱者定場試音之用.彈詞多用第三人稱敘述,文字淺近,語言上有”西洋記》等.

國音"和“土音”之分.72.域外游記:明清同治年間,中國人所寫域外游記開始出現,作者

63.小品:“小品”一詞原為佛教用語,明代后期開始用來指一般文或為出使、旅居、專察,在目睹與中國完全異趣的外國風光人情特

章,以區別于以往那些關于國家政典、理學精義的〃高文大冊”,而提產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后,為文以記之.所寫內容因作者涉足異域

倡一種靈活便利、抒發真情的新體散文.它不專指某種文體,尺牘、后觀念的新變,這些游記中的優秀作品均呈現出一種新面貌、新文

游記、雜記、隨筆、書信、日記、傳記、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內.晚明風,自成一種新文體,故統稱之為域外游記.

時期,這種文章風格正好適應了當時人們抒張個性、追求自由的社會73.邏輯文:錢基博謂梁啟超的新文體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時,

心理和公安派“獨抒性靈”的文學主張,于是便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有異軍突起、文理密察,而衰以邏輯,所以這文體被稱之為邏輯文.

來.公安三袁、陳繼儒、王思任、祁彪佳、張岱等均為著名的小品文這種文體實指章士釗的文體.此類文章嚴格按邏輯行文,論理周密,

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張岱成就最高.文法謹嚴,追求為文的邏輯獨至之境,行文主潔,不枝不蔓,恰如其分,

64.狹邪小說: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有一批以狎優狎*為題材的小說張弛有度,措辭力戒模糊,務求鞭笞入里,脈絡分明.

出現,魯迅稱之為"專敘男女雜沓"的“狹邪小說”其主要代表作有毗74.俠義公案小說:清中葉以后,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表現俠客義士

陵的《品花寶》、魏秀仁的《花月痕》、俞達的《青樓夢》、韓邦的小說大量涌現.咸豐同治年間既有兒女之情,又有英雄之氣的《兒

慶的《海上花列傳》及張春帆的《九尾龜》等.女英雄傳》出現,這就是近代小說史上的俠義公案小說.它們是清中

65.新小說:是相對于“舊小說”而言的,專門指擁護”小說界革命”葉以后,鄉勇游民從軍作戰獲取功名,引起民眾羨慕,社會推重勇俠

的作者創作的各種類型、各種面貌的小說作品.其涵義有二:一是〃粗豪的綠林習氣,又不必違背忠義,甘心為高官大吏奔走的閱讀心理

使小說新”,即刷新小說,一新小說之面貌,一;一是指新面貌的、新的產物.

樣式的新質小.前者是〃小說界革命”的任務之「后者即是小說界革75.說鐵騎兒:宋代說話中的一家.講說士馬金鼓故事,尤其是宋代

命的直接產物和主要結果.”新小說"五花八門,晶類繁多,文白雜陳,北方民族戰爭中的英雄傳奇故事,是英雄傳奇小說的來源.

雅俗共存,風格各異,顯示了一代文人空前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中以76.二拍:是凌濠初編撰的擬話本小說集《拍案驚奇》和《二刻拍

政治小說、譴責小說和科學小說最為引人注目.案驚奇》的合稱,各收擬話本小說四十篇,除一篇重復,一篇為雜劇

66.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外,實有七十八篇,它在內容上更有時代氣息和作家個人特色,在藝

熟的戲劇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構成.折是音樂單位,一折里只用同術上也更具有統一的劇作個性,它是擬話本小說在體制上定型的標

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楔志,也是明代擬話本小說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

子的篇幅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劇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77.借才異代:金初文壇的作家,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由遼入

金的文臣,如韓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虛中、吳激、蔡

松年等.占據金初文壇的,幾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清人莊仲方在的近體律詩;三是晚唐體,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們推崇賈島、姚合,

《金文雅序》中稱這種現象為〃借才異代”,此說揭示出了金初文學多寫閑情逸趣.宋初〃三體”詩,即指三個詩派.

的起因及性質.86.四大傳奇:指元代后期出現的著名南戲《荊釵記》、《劉知遠

78.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湯顯祖的傳奇《紫釵記》、《牡丹亭還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簡稱荊、文IJ、拜、殺.傳奇

魂記》、《南柯夢記》、《邯鄲夢記》,代表了他戲劇創作的全貌,原指唐代文人創作的文言小說,后來被借用作戲劇的名稱,元代的南

并且這四部傳奇又均與夢相關,而湯顯祖是臨川人,故而合稱為"臨川戲劇本均注有“元傳奇”字樣.至明代,傳奇成為由南戲發展而成的

四夢”.又因湯顯祖的書齋名為玉茗,幫又稱"玉茗堂四夢”.南方諸聲腔戲曲的通稱,主要指弋陽腔和昆山腔的劇本,以別于北雜

79.六一風神: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所謂六一風神即指歐陽修散劇.即是說,傳奇作為戲曲文學形式,是從元代南戲開始形成.故元后

文的美學風格.歐文措辭平易,語言精煉而有變化,親切自然,條達疏期的四部著名南戲被稱為“四大傳奇”.

暢,讓讀者從尋常的敘說和描寫之中體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遠的意境,87.小說界革命:是晚清文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1902年,梁啟超

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復之中領略特有的情致韻味.這種偏于陰柔之美,創辦《新小說》雜志,并發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正式

纖余委備而婉曲有致,詩味醇濃而情韻綿邈,含蓄蘊藉而平易自然的提出了小說界革命的口號,重點論述了小說界革命之必要,指明小說

風格,標志著歐陽修的散文創作傾心于風神姿態,故稱之為六一風神.界革命的中心意圖是"改良群治",認為"欲新民,必自新小說始”.

80.南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于蘇州虎丘.以高旭、陳去它適應了晚清社會文化與文學求新求變的內在要求,促進了新小說

病為主要創始人和領導核心.其寓意為"操南音不忘本”,實寓反抗北的誕生和興盛,取得了比詩界革命、文界革命更大的成功.

庭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滿清”.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一時間,南北愛88.義法:"義法”是方苞的文學見解.他認為作文要講究義法,"義”

國詩人、進步文士紛紛加盟,1916年時達千余人.這個具有明顯近代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是說文章要有內容;言有序,是說

性質的文學社團,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報刊和文學刊物的主持人均文章要有條理、有層次、有技巧,也就是指形式.方苞主張要寫好文

在其中.1917年因為同光體的態度不滿,柳亞子與他人爭執,南社幾章,必須學習古文的法則,必須向古代學習.這既是道統又是文統,是

乎分裂.此后每況愈下,至五四后解體.道統和文統相結合的完整的體系.

81.詩文革新運動:北宋中葉,歐陽修登上文壇,學作古文,倡導古文二、簡答題.

運動,并很快成為文壇領袖.他不遺余力地褒獎提攜王安石、曾鞏和1、北宋初期的復古思潮在文壇并未成為主流

三蘇,在明確理論指導下積極從事古文創作,形成了浩大的聲勢,確立復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學發展的一種趨勢.柳開是北宋復古革

了古文在散文領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領域的革新也影響到詩歌創作,新思潮中最初覺醒的儒者代表,既顯示了"文”“道"之間與生俱來

作詩也講“氣格",出現了"以文為詩”的現象,開創了一代詩風.人們的聯系,同時也預示了兩者本質上的某些對立和最終的必然分裂.田

把這場有推動宋代文學發展、使宋文、宋詩都能夠自具面目而獨樹錫更具文人氣質,代表了五代文氣習染較深的文學之士對改革文風

一幟的文學變革稱為詩文革新運動.的自覺.穆修則在搜求校刻韓、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沒.但復占思潮在

82.詩界革命:戊戌維新失敗之后,梁啟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啟北宋初期并未成為主流,僅處于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少數幾個作家

發從覺悟為宗旨,提倡和發動文學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詩先驅自覺的階段.

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記》中,梁啟超首次標示詩界革命,2、宋初”三體詩”(白體、西昆體、晚唐體)

批評了千年的古典詩歌傳統,第一個尖銳指出傳統詩的終結性命運.白居易體宋初詩壇最早流行應答酬唱、淺切以曉的"白樂天體”,

在對黃遵憲等人的新學之詩的經驗教訓作了檢討之后,提出詩界革命代表人物有徐鉉、李昉及他們的后起之秀王禹偶.李昉等宋初白體

應以"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三者具備為衡量標準.1902詩人倡導學習的是樂天后期的唱和詩.晚唐體白樂天體之后真宗

年,在其《飲冰室詩話》中,將詩界革命的標準修訂為"以舊風格含新時盛行晚唐體,他們尊崇的對象是賈島、姚合,多寫山野閑逸情趣,

意境",或"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成為詩界革命的綱領.詩界革詩意偏狹,以錘煉字句為能.

命除黃遵憲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啟超是發難者,康有為為巨擘,其余晚唐體詩派特點:(1)題材狹窄,現實性差.(多寫身邊景與瑣事);(2)

則有丘逢甲等.“詩界革命”對此后的舊體詩創作有深遠影響,并在觀藝術上注重構思的精巧,寫得清新秀雅(細碎小巧).晚唐體有寇準、

念上為“五四”的新詩運動作了準備.林逋、魏野、潘間等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以梅、鶴為伴,稱梅妻

83.三言:是馮夢龍編篡整理的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它包括鶴子,以詠梅詩著稱,傳世佳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昏”.(《山園小梅》)

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為主要表現對象,具有雅俗共賞3、王禹他在文論上的貢獻?

性質的新型通俗小說形態,是明代擬話本小說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于傳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這是他在理論上的貢獻,

84.四大奇書:從清代開始,人們通常把《三國演義》、《水滸所謂明心,是指自己的內心世界臻于高尚,是指立身無愧,以文明心

傳》、《西游記》和《金瓶梅》稱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奇書”.和傳道,實質上是要求文道路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

這四部小說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即歷史演義小4、楊億的《南朝》詩的借古諷今之意

說、英雄傳奇小說、神摩小說和世情小說;實際上,它們又是南宋時《南朝》是詠史詩.寫法上仿效李商隱的同題之作,鋪陳南朝三百年

期說話藝術中主要四家的延續和發展:即《三國演義》是講史小說間帝王荒淫亡國的史實,特點是(1)借占諷今(2)精于用典(3)音節流

的發展,《水滸傳》是說鐵騎兒的發展,《西游記》是說經小說的發暢⑷辭采華麗.很能體現西昆體''取材博瞻,煉詞精整”的特色.作

展,《金瓶梅》則是小說家小說的發展.者寫這首詩,是要勸告人們不要忘記荒淫亡國的史實,勸告君主不要

85.三體詩:宋初詩壇詩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樂天體,代表人重蹈覆轍走南朝的亡國之路.暗含有借古諷今之意.

物是李昉、姚鉉和王禹儲,他們倡導學習白居易后期的閑適唱和詩;5、西昆體的創作特色與《西昆酬唱集》

二是西昆體,代表人物是楊億、錢惟演和劉筠,他們倡導學習李商隱

《西昆酬唱集》是楊億、劉筠等人彼此唱和,互相切磋的結集本,是者》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此詩反映農村貧戶的艱難生活,對

西昆體之所以能夠形成?個詩歌流派的重要標志.西昆體的創作特色農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對官吏的欺詐奴役行徑表示極大的憤慨,具有

是學李商隱的近體律詩,講究聲律文采,修辭重用典.其長處是文辭密深刻的批判現實意義.詩歌語言樸素平易,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描寫中,

麗,氣象典雅,掃五代之衰颯,創造純宋人之詩歌;短處是太雕琢而無蘊涵著真實深刻的思想感情.

自然態度,太堆砌而少意味.11、蘇舜欽詩歌風格特點,其《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的藝術

6、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領袖地位的表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