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政治專題_第1頁
中國近代政治專題_第2頁
中國近代政治專題_第3頁
中國近代政治專題_第4頁
中國近代政治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專題主要包括近代列強的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的重大歷史事件如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及中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史實。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華民族危機逐步加深,飽經苦難的中華民族逐步覺醒,各階級、各階層奮起抗爭與探索,展開了中華民族對抗外來侵略,追求民族獨立復興的艱難歷程。【專題綜述】中國近代政治專題.模塊導航概覽中國世界特征工業文明撞擊下的近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奮起血與火的征服和資本主義近代化的新篇表現政冶: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政冶:資本主義政冶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經濟: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經濟: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思想文化:中西文化的交匯與碰撞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思想文化:近代以來日新月異的科技和多姿多彩的藝術.(1)本專題是高考命題密集區之一,高考考查的比重相當大,列強侵華的影響與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是高考考查的主題內容,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共民主革命的歷程、抗日戰爭等是命題的重點。(2)本專題的命題將會立足根底,突出主干,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多是鏈接性考查。命題多會運用新情境、新材料設計考查問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列強侵華和中國人民抗爭與探索中重大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背景、特點及其影響等方面的理解。【考向預測】(3)本專題考查將與社會現實熱點緊密結合,特別是突出中華民族獨立復興的歷程,滲透著愛國主義精神。特別要關注2021年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60周年、?辛丑條約?簽訂110周年、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等熱點問題。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根本上每年都會出現周年紀念類試題,但出題方式多為隱形,多數題目不直接說明是多少周年,主要是通過提供新材料或創設新情境給予適當的關注。如:2021年是1940年百團大戰70周年。.(1)復習本專題,注意把握兩條根本線索:一是列強的侵略,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漸深化及中國人民對抗外來侵略的歷程;二是圍繞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展開的追求民族、國家富強的探索歷程。(2)復習列強的侵華史,要注意從政治侵略、經濟侵略、文化侵略等綜合分析,歸納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的史實和影響,并結合世界歷史開展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和評價。【復習策略】.(3)復習中國近代各階級的抗爭與探索時,注意梳理各階級各階層抗爭與探索的主要活動、特點等,深刻理解20世紀中國社會的兩次歷史性巨變;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比較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的異同,認識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民主革命的開展規律和趨勢。要從民主革命的任務和社會的主要矛盾變化,分析國共兩黨的關系,突出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民主革命斗爭中逐步形成的。(4)復習本專題時,應注意滲透社會現實熱點。注意近代中華民族獨立與現代中華民族復興、崛起的內在聯系。.專題網絡構建【答案】①甲午中日②八國聯軍③太平天國④洋務⑤五四⑥清政府⑦抗日⑧解放.重點要點探究?探究點一列強侵華的影響及階段特征

1.侵華階段特征、影響時期階段特征影響19世紀40年代—60年代(1)侵略方式:以發動戰爭為打開中國大門的手段,以商品輸出為主要侵略方式(2)國家:英法為首,俄美隨后(1)政治: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經濟: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3)思想: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4)外交:國門大開,清王朝被迫開放19世紀末20世紀初(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到實行“以華治華”;經濟:商品輸出為主到資本輸出為主(2)國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獨霸中國(1)政治:民族危機加深,推動了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2)嚴重摧殘了中國的民族經濟,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3)思想:維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對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沖擊,新文化運動更是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4)外交: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反動政府成為列強侵華工具20世紀三四十年代(1)侵略方式:侵華方式主要從“以華治華”到獨霸中國,主要國家是美日(2)侵華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強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獨霸中國(1)政治: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成國共合作抗日(2)經濟:民族工業發展陷入困境.2.對列強侵華戰爭的認識(1)從起因看,與世界資本主義開展階段和程度緊密相關,具有明顯的階段特征。(2)從發動者看,侵華國家從一國到多國,再從多國到一國。地域上由以歐洲列強為主到以日美為主,反映近代國際關系由以歐洲為中心向兩側轉移的變化。(3)從列強侵華目的上看,最終目的是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規定的開埠通商、協定關稅、資本輸出等,都是這一根本目的的具體表達。(4)從結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外,其他均以中國失敗告終。說明了只有全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才能取得還擊外來侵略的勝利。(5)從列強侵華的影響看,對中國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落后,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開展;另一方面,沖擊瓦解了中國舊的經濟和政治秩序,擴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疇和規模,客觀上有利于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拓展升華】近代資本主義列強的主要侵華方式(1)發動侵華戰爭:如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法西斯侵華戰爭。(2)簽訂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3)侵犯中國主權:如開辟租界、控制關稅、破壞司法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等。(4)干預中國內政、操縱中國政權:如控制清政府、操縱北洋軍閥政府、扶植蔣介石等。(5)割占中國領土:割占了中國的香港、東北、西北、臺灣等地區的大片領土。.(6)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破壞辛亥革命、阻撓北伐戰爭、支持反革命政變、幫助蔣介石進攻解放區等。(7)經濟侵略:如勒索賠款、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輸出資本及掠奪土地、勞動力、資源等。(8)精神文化侵略:如傳教、實行奴化教育等。【拓展升華】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政治兩次鴉片戰爭被打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半封建社會經濟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運動開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思想文化向西方學習新思潮興起,西學東漸.例1[2021·海南歷史]恩格斯在評論某次戰爭時指出:“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各項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成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恩格斯所評論的戰爭是指()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英國、法國、俄國,可以聯想到第二次鴉片戰爭,說明英法聯合侵華,而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占據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故俄國獲利的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例2〔2021年新課標全國卷〕在遭到中國軍隊打擊之后,侵華日軍某部在一份報告中稱:“其上級干部多為經驗豐富干練之士,其統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對分散于廣闊地區之多數小部隊巧妙的指揮運動,必須矚目。〞上述評論所指的戰役應是A.太原會戰B.平型關戰役C.百團大戰D.武漢戰役【解析】C此題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經驗豐富的干部巧妙指揮小部隊打擊侵華日軍,引起日軍重視。應選C。.例3〔2021年四川卷〕鴉片戰爭前夕,林那么徐致信英國女王,表示相信英國政府是受到英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欺騙而走上歧途,懇請她制止鴉片貿易。這說明林那么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實現禁煙B.希望擴大中英正常貿易C.開展禁煙得到了英王認可D.對英國的政治了如指掌【解析】A題目所指主要是林那么徐在尋求禁煙的適當方式。B項不屬題意,C項從題中無法推斷,D項根本不成立,因為在君主立憲制下,英王無權干預政府。.

[名師點津]近代列強侵華的表現、影響及反映的歷史階段特征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內容。如2021年全國課標卷第35題、江蘇卷第6題對甲午戰爭的考查;2021年海南卷第14題、2021年海南卷第13題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階段特征、評價的考查;2021年上海卷第36題對鴉片戰爭前后中國和外國的不平等待遇的考查;廣東卷第27題關于中國形象的考查等。預計2021年高考仍將會在侵華戰爭表現、影響等方面進行命題考查,還會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考查列強侵華戰爭的影響。.?探究點二近代前期重大抗爭與探索的特點、奉獻及影響1.近代前期民主革命運動的特點(1)革命具有廣泛性。(2)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3)革命具有層次性。(4)革命具有繼承性。(5)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2.抗爭與探索的奉獻和影響.(1)農民階級的抗爭與探索:太平天國運動中表現為建立起以天京為中心的政權與清政府對峙;公布了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在義和團運動中表現為掀起的革命運動,打出了“滅洋〞的挽救民族危機的旗幟,抗擊了八國聯軍的侵略,粉碎了列強妄圖瓜分中國的迷夢,具有愛國主義精神。(2)資產階級的抗爭與探索: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美國三權分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第一次轉變,使近代前期中國的政治民主化到達頂峰。.【輕巧識記】辛亥革命(1)指導思想:三民主義。(2)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3)五個“第一〞: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第一次巨變。.(4)結果: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但是,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例1【2021年蘇北四市第二次調研考試】?天朝田畝制度?中規定生產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那么歸國庫〞,由國家統一支配,甚至連雞狗等禽畜也不例外。這實質上說明太平天國A.試圖保持社會的公正無差B.實行絕對平均主義C.安排一切經濟和社會生產活動D.徹底消滅人們的私有觀念【解析】BA項說的范圍過大,與題干中的生產者相矛盾,C項和D項過于絕對化,所以排除A、C、D三項。.例2[2010·山東文綜]下圖為一位同學的課堂筆記,記錄了對某一歷史事件的不同評價。據此,推斷他學習的內容是A.太平天國運動B.義和團運動C.辛亥革命D.北伐戰爭A【解析】注意圖片中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破壞了最先進省份的生產力〞“提出的一些政策是歷史的倒退〞等信息,可聯系到太平天國運動的有關史實。太平天國運動反侵略反封建,提出了?資政新篇?,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但?天朝田畝制度?,平分土地,絕對平均主義,不適應世界資本主義開展的潮流,堅持維護小農經濟,產品統交圣庫等政策,這些是歷史的倒退,從此角度看,是阻斷了中國的近代化。.例3〔2021年廣東卷〕“民眾以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謂‘民國共和’那么取得從來未有之名義而已。至其實質如何,都非所問。〞這說明A.辛亥革命具有堅實的群眾根底B.新文化運動具有歷史必要性C.國民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D.君主立憲制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解析】B此題主要考查學生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眾把清室退位與‘民國共和’混為一談,這說明喚醒國民民主意識的重要性,也表達了新文化運動解放人們思想具有歷史必要性。.例4〔2021年全國卷1〕1913年,某身著日式服裝的革命黨人途遇一老農,老農詢問其國籍,某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被告知亦為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這說明A.國內民眾的反日情緒強烈B.革命黨人處于不合法狀態C.辛亥革命對農村影響有限D.農民階級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C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的群眾根底,是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應選C。其他選項與材料無關。.[名師點津]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是近代前期抗爭與探索的兩大階級,主體階級是資產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如2021年山東卷第11題對太平天國運動評價的考查;2021年安徽卷第15題、廣東卷第16題、浙江卷第20題、海南卷第22題、江蘇卷第22題;2021年山東卷第29題;2021年寧夏卷第31題、上海卷第11題、廣東卷第11題等都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內容。復習時要重視分析兩大階級探索的主要表現、特點及影響,特別是2021年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60周年、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應引起注意。.?探究點三中共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重要史實1.革命道路探索——從二大到八七會議:①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綱領,但是在革命道路上根本上照搬了蘇聯的城市為中心的道路。②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為中國革命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①八七會議旗幟鮮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時機主義錯誤。②1935年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了黨內存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共逐步走向成熟。.【思維擴展】(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國共關系項目階段主要矛盾國共關系國民革命時期廣大人民群眾同北洋軍閥的矛盾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時期廣大人民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國共兩黨十年對峙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民族矛盾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解放戰爭時期廣大人民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國共兩黨內戰.(2)中國社會各階級探索救國道路的主張、實踐及特點①農民階級a.實踐:先后掀起兩次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b.主張:?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扶清滅洋〞。c.特點:具有革命性的一面,農民階級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同時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階級屬性決定了革命斗爭只能是“血濺軒轅〞。.②地主階級a.實踐: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掀起洋務運動。b.主張:林那么徐、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提出“自強〞、“求富〞。c.特點:“中體西用〞,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③資產階級a.實踐:維新變法運動、實業救國、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北伐戰爭等。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或利用三民主義、民主和科學,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開展資本主義。.特點:具有先進性,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但同時又具有妥協性、軟弱性的一面,決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屢戰屢敗〞。④無產階級a.實踐: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b.主張: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指導,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c.特點:集革命性、先進性于一身,決定其領導革命取得最終的勝利。.例1〔2021年重慶卷〕?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體黨員書?指出:“我們的黨公開成認并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證明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力量。〞這里談到的錯誤,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A.放棄了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B.采取了“左〞傾冒險主義方針C.放棄了民族革命戰線的領導權D.排斥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解析】A“八七會議〞當糾正的錯誤,國民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革命武裝的領導權,因此選A。.例2〔2021年全國卷2〕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開展到10000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快速開展主要是由于A.共產國際的大力支持B.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興起D.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解析】D注意時間是1925年,這是解答此題的關鍵,屬于以“時間〞作為基點的選擇題類型。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舉行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的歷史功績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國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并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二是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指出中國革命需要“工人農民及城市中小資產階級普遍的參加〞,三是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同時,既要“反對封建的軍閥政治〞,還要“反對封建的經濟關系〞。這次大會黨已經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根本思想的要點提出來了,宣傳了自己的思想主張;1925年5月的五卅運動,事件發生后,中共中央屢次開會研究對策。蔡和森提出:應當把工人的經濟斗爭轉變到民族斗爭。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運動浪潮,以不可遏止的浩大聲勢迅速席卷全國。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的過程中也得到很大開展。這年年初黨召開四大時還只有黨員994人,同年10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到達一萬人。說明共產黨快速開展是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所產生的作用。.

例3[2010·北京卷]右圖是拍攝于山海關的歷史照片。圖中的解放軍主力即將參加()A.遼沈戰役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D.渡江戰役東北解放軍入關C【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三大戰役概況的掌握。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三次戰役。圖片是東北解放軍入關的重要提示,應該先排除遼沈戰役,據史實可知此時的東北解放軍入關是為了參加解放平津的戰役,此題答案是C。.[名師點津]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史實是高考命題的密集區域。如2021年北京卷第18題對東北解放軍入關作戰的考查;2021年全國課標卷第33題、天津卷第8題、北京卷第17題、山東卷第29題,2021年海南卷第18題、山東卷第12題等都是對抗日戰爭的考查;2021年廣東卷第8題、上海卷第28題對五四運動的考查等。估計2021年高考仍將會從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的方針、政策,革命斗爭的策略等方面進行命題考查,復習時注意分階段進行梳理,突出民主革命開展的階段特征。.?探究點四民主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關系的開展演變近代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經歷了“合作——對抗——再合作——再對抗〞的曲折歷程。從歷史上看,國共兩黨合作或者對抗,是由多種因素制約的。主要表現為:

(1)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共產黨代表工農群眾的利益。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關系矛盾斗爭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兩黨就有結束對抗走向合作的可能;當階級矛盾上升時,兩黨合作關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對抗。(3)國際政治勢力的態度與有利的國際環境的影響。進步的國際政治勢力的態度與有利的國際環境就能促成兩黨之間的合作,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插手,就會加速兩黨關系的破裂。.

例1[2010·安徽文綜]右圖是一幅近代戰爭示意圖,與此對應的時代主題是()A.“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B.“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C.“共赴國難”D.“將革命進行到底”B【解析】此題考查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革命斗爭的時代特征,間接考查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解答此題注意從圖中尋找有效歷史信息,從廣州出發,進軍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為北伐戰爭。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的國民大革命,故B項符合題意。A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主題,C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主題,D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主題。.例2〔2021年天津卷〕?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A.甲午戰爭爆發B.中華民國建立C.抗日戰爭爆發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解析】C1937年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進攻中國的開始,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正式爆發。自此以后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帶著全國各族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可以說,抗日戰爭的爆發,揭開了“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例3〔2021年重慶卷〕美國總統在?致蔣介石并轉重慶人民的信函?中說:“為向中國人民——尤其重慶市民——對于聯合國家作戰努力之偉大奉獻表示敬意起見,茲特附呈紀念狀一幀。貴國人民對于侵略者之堅強抵抗,已為貴國之友人樹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實發生在A.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B.國共十年對峙期間C.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D.國共全面內戰期間【解析】C此題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從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發生在抗戰期間,美國總統強調中國當戰對世界聯合國家作戰的奉獻,抗戰期間屬于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例4〔2021年全國卷1〕國民黨?中央日報?就國共關系某一事件的影響評論道:“這一結果固然還有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內戰之不致發生,卻已有確實的保障。〞這指的是A.國民黨一大召開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雙十協定?的簽訂D.達成?國內和平協定?【解析】C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開始,故A錯;國名黨沒有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和談破裂,故D錯。.[名師點津]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從兩黨關系的演變可以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展階段的特征及中共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政策。如2021年安徽卷第16題對大革命時期主題的考查、全國文綜卷Ⅰ第16題對抗戰勝利后重慶談判的考查;2021年福建卷第17題對八路軍主力集結地開赴華北戰場作戰的考查、廣東卷第9題對第二次國共合作的考查、2021年海南卷第17題對第一次國共合作影響的考查;2021年海南卷第20題對西安事變影響的考查等。復習時要注意國共兩黨關系開展演變的歷程、影響及變化的因素和國共關系變化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影響等。.高考解密聚焦熱點考向一中華民族的奮起和革命傳統的弘揚【考題呈現】(2021年高考安徽卷)右圖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漫畫?葫蘆尚未捺下,瓢兒又起來了?,它說明()A.清朝統冶面臨崩潰B.保路風潮已被鎮壓C.武昌起義即將爆發D.革命派的實力強大例1【解析】漫畫中“葫蘆〞和“瓢〞喻指各省革命黨人起義,漫畫的寓意是各省革命黨人起義此起彼伏,清王朝統治風雨飄搖,處于崩潰的局面,因此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都與該寓意不符合。【答案】A.(2021年高考天津文綜卷)?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該文發表的歷史背景是()A.甲午戰爭爆發B.中華民國建立C.抗日戰爭爆發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例2【解析】題干材料反映的信息是抗日戰爭爆發后,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空前覺醒。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了全民族抗戰,成為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應選C項。【答案】C.【熱點領悟】1.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大門。隨后,西方列強接蹱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撓,前仆后繼,英勇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復興道路。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浪高過一浪。在反對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歷經抗爭、失敗、再抗爭的屢次反復,中國人民終于贏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反對國內外反動派的斗爭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樣,近代中國人民對抗侵略壓迫,追求民主獨立,對抗封建專制、追求民主進步的愿望,終于實現了。.2.弘揚革命傳統弘揚長征精神,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在長征途中,正是這種凝聚力,使紅軍隊伍顧全大局,緊密團結,堅持革命的理想與信念,不怕犧牲、患難與共,從而取得長征的勝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全面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夢想考場】1.(2021年北京海淀期末練習)1923年12月北京大學二十五周年紀念日曾做過一次民意測驗,有一題目是:“以下各種方法,你以為哪種可以救中國?〞結果,答復國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選項的票數缺乏30票。這里的“國民革命〞是指()A.開展工人運動,奪取全國政權B.反帝反軍閥,謀求中國的統一C.發開工農革命,實行武裝割據D.發動廣闊農民,進行土地革命解析:選B。“1923年12月〞這個時間是解題關鍵。中國共產黨吸取二七慘案的經驗教訓,認為需要團結革命力量;而國民黨方面孫中山經歷斗爭屢次挫折,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表示愿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而打倒列強除軍閥,更是符合人民的心聲,一場國民革命勢不可擋,它是由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2.(2021年杭州市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20世紀20年代后期的井岡山斗爭,使我黨培育和形成了閃耀著共產主義光輝的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不包括()A.韜光養晦、培育新生B.堅決信念、艱苦奮斗C.實事求是、敢闖新路D.依靠群眾、敢于勝利解析:選A。江澤民同志將井岡山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堅決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其中“堅決信念〞指的是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領剩余部隊進入井岡山,繼續革命,并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對革命充滿自信;“敢闖新路〞指的是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眾〞指的是開展土地革命,調動一切反封建因素。應選A項。...熱點考向三聚焦2021年周年紀念大事【考題呈現】(2021年高考課標全國卷)在遭到中國軍隊打擊之后,侵華日軍某部在一份報告中稱:“其上級干部多為經驗豐富干練之士,其統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對分散于廣闊地區之多數小部隊巧妙的指揮運用,必須矚目。〞上述評論所指的戰役應是A.太原會戰 B.平型關戰役C.百團大戰 D.武漢戰役例1【解析】通過題干侵華日軍某部“對分散于廣闊地區之多數小部隊巧妙的指揮運用,必須矚目〞可以判斷應該是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這樣可以排除A、D兩項。題干中提到“遭到中國軍隊打擊……‘其上級干部……統率才能十分高超’〞可以判斷應該是影響比較大的百團大戰。【答案】C.(2021年高考江蘇卷)近代以來,辛亥革命在中國社會開展進程中具有某種標志性的意義,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是多方面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現多種說法。美國學者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對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兩種說法。第一種將辛亥革命理解為1911年秋至1912年春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種把辛亥革命理解為20世紀社會革命中的1900~1913年階段。請答復:(1)第一種說法主要是從哪一方面審視辛亥革命?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結合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的變革對第二種說法加以說明。(3)運用上述視角認識五四運動的影響。例2.【解析】此題是研究性學習的典型考題。第(1)問要求從政治文明開展的角度進行說明,要求有較高的歷史概括能力。第(2)問指向非常明確,要求從社會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舉例說明,難度較低。第(3)問能力要求較高,是學以致用的典范,此問解決完全依托于前兩問。【答案】(1)政治革命。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公布。(2)民主共和的觀念逐漸傳播并深入人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社會習俗的變革之風初開。(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思想解放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新文化對社會習俗的變革產生重大影響。.2.2021年周年紀念大事(1)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聲,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時代特點。(2)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3)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中國社會近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4)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5)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大舉侵略中國東北。每年的9月18日16時,全國各地都警笛長鳴,警示“九一八〞事變的民族危亡,告誡要居安思危。.【夢想考場】1.(2021年浙江杭州高中月考)1851年與1911都是辛亥年,在中國發生了兩場大規模的革命運動。這兩場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是()A.領導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國B.革命者都是為生計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兩者都建立了革命政黨,創辦了刊物D.革命都是從中國南方開始,高潮發生在長江流域解析:選D。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D為這兩場革命運動的相似之處.2.(2021年哈爾濱市模擬)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