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教學設計_第1頁
雨霖鈴-教學設計_第2頁
雨霖鈴-教學設計_第3頁
雨霖鈴-教學設計_第4頁
雨霖鈴-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雨霖鈴》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雨霖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柳永詞二首》中的一篇。此單元選取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宋詞的各個流派及其基本特征,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明確意象、意境與情感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所選的四位作家是宋詞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詞作,既充分體現了宋詞的藝術價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詞發展的脈絡。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寫作者與情人難舍難分、纏綿悱惻的離別情緒及設想別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鋪敘、渲染的手法,離別前寫氣氛,離別后寫情態、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并多用景物襯托,景中有情、情中見景、情景交融,產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此文集中體現了婉約派詞的風格。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作為高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已學過了一定量的詩詞,但無法靈活運用鑒賞方法;雖能體會本文的情感,卻難把握作者的藝術手段,因此,我把應用恰當的方法品味本詞的情感作為教學重點,把藝術手法的賞析作為教學難點。另外,學生對詩詞朗誦重視不夠,所以,指導詩詞朗誦的方法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讓學生明確誦讀是鑒賞詩詞的基礎,又是鑒賞品味的升華,鑒賞的過程,既是品味的過程,更是為理解背誦做準備。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本著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采用教師展示課件,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指導點撥,學生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學習等策略,為了達到課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實施過程中關鍵是營造詩意氛圍,激活學生思維。四、設計思想思路為五個步驟:誦讀——品情——賞句——練習——背誦。五、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熟讀成誦,理解本詞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典型意象分析,鑒賞本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憑借“了解之同情”,體味詞人所抒寫的感情。六、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賞析名句,掌握融情入景、虛實相生的寫作特點。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賞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感。七、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指導誦讀,以誦讀帶動學生對詞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整體感知。2、情景體驗法。通過想象和聯想,再現情景,進入審美體驗。3、合作探究法。通過合作探究,掌握本詩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教具準備:幻燈片、課文朗讀視頻、《雨霖鈴》mp3音樂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人生當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離和死別。自古以來,多情的人,都會因為離別而感覺到悲傷。我國古代以“離情別意”為題材的詩詞很多,屈原曾說: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李煜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離別是永恒話題,穿越時空,永駐于歲月長河。今天,請讓我們一來學習另一首寫離別的經典之作——《雨霖鈴》。二、學習目標1、體味詩歌情感2、品鑒意象意境3、掌握表現手法三、簡介作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明確:前兩句實寫冬至之夜,詩人羈留他鄉的孤獨冷清的生活畫面。后兩句是虛寫,詩人不說自己思念家人,卻想象家人于冬至節之深夜還坐在一起念叨著自己。虛實結合,使思鄉、思親之情表達的更為深切。七、課堂小結(整體回顧,強調情與景的關系及虛實結合的手法):詞的上闕在凄涼環境的襯托之下,寫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狀。下闕設想遠別后的思念和久別后的凄清。全詞既寫了眼前的離別愁,又寫了未來的相思苦。處處以景物襯托離情,而“一切景語皆情語”,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虛實相濟。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凄婉纏綿的離別之歌。最后,讓我們投入地走進《雨霖鈴》,用我們的深情誦讀向那位偉大的詞人柳永致敬吧!(師生齊讀)八、布置作業1、背誦并默寫本詞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10年江蘇卷)送魏二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