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論文)_第1頁
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論文)_第2頁
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論文)_第3頁
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論文)_第4頁
油藏深部調驅技術研究(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深部調驅技術研究礫巖油藏特點存在主要問題調驅技術研究應用效果見效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主要認識主要內容礫巖油藏特點礫巖油藏按儲層物性和流體性質又可劃分為三類:一類油藏:中滲透、中低原油粘度油藏。有效滲透率大于100×10-3μm2,地層原油粘度一般4mPa·s~8mPa·s,屬于礫巖油藏儲層最好的油藏。二類油藏:低滲透、中低原油粘度油藏。有效滲透率30×10-3μm2~70×10-3μm2,地層油粘度2.5mPa·s~14mPa·s,油層連通性差,水驅控制程度低,開發效果差。三類油藏:中滲透、高粘度油藏。儲層中存在高滲透網絡,微裂縫一般較發育,有效滲透率100×10-3μm2~540×10-3μm2,地層原油粘度為21mPa·s~214mPa·s。

非均質的存在造成注水利用率低,注入水無效循環嚴重,油田開發效果逐年變差,穩產難度加大。水K1K2K3油K4K1>K2>K3>K4K1>K2>K3>K4油田存在主要問題48.45049.951.453.7513537394143454749515355厚度動用(%)96年97年98年99年20002001油層動用程度較低油田存在主要問題調剖、調驅與化學驅比照表調驅技術研究油田深部調驅技術和配套工藝技術就是以此為根底開展起來的一項綜合性IOR、EOR及其配套新技術。其中“黃原膠凝膠調驅技術〞、“CDG凝膠調驅技術〞、“LC凝膠調驅技術〞、“預成膠調驅技術〞等主要基于降低油水流度比〔M〕和增大驅替相流動阻力〔剩余阻力系數RRF〕的原理;“2+3〞調驅技術中的“3〞那么主要基于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增加毛管數的原理。ER=ED×EV調驅技術研究攻關目標根據新疆油田非均質嚴重、注水利用率低、注水效果差的特點,在綜合油藏研究、數值模擬、物理模擬、配方研究成果的根底上,進行不同油藏、不同溫度、不同水質的多種配方體系的開發與應用。改善水驅效果,提高注水油田最終采收率。調驅技術研究工程的關鍵技術:〔1〕深部調驅的配方研究及交聯劑的開發;〔2〕助凝劑和促凝劑的開發;〔3〕穩定劑的定量研究;〔4〕深部調驅現場試驗合理注入工藝研究;〔5〕數模及物模技術的應用。調驅技術研究突破點一:研究開發了六大系列的配方體系調驅技術研究1-黃原膠黃原膠體系為分散顆粒狀凝膠,具有假塑性,在受到剪切時粘度變小,當剪切消失后,凝膠經過一段時間后又能恢復原來的交聯強度且易流動。交聯劑與黃原膠凝膠粘度的關系調驅技術研究2-CDGCDG為聚合物和特種交聯劑形成的分散凝膠體系,是以聚合物分子內交聯為主,同時也有少量分子間交聯。作用表達在一是提高涉及體積;二是CDG弱凝膠在油藏中的驅替作用。200mg/LCDG電鏡照片照片200mg/LHPAM溶液電鏡照片照片調驅技術研究3-LCLC凝膠驅—聚合物與金屬或有機交聯劑形成的連續的本體凝膠,粘度大小可根據需要隨意調節。處于低含水開發期的油藏,特別是在注入水突破前,通過凝膠緩交聯技術,使凝膠在深部占據〔inplace〕強水流通道,致使后續注入水開辟新的通道,延長油藏的無水開采期;在油藏的中高含水期,利用LC凝膠可在孔隙介質中運移的性質,改變深部的液流方向,驅替孔隙中的剩余油。聚合物分子量對凝膠粘度的影響調驅技術研究3-LC該技術處于國內先進水平,主要技術創新點在于:由于助凝劑和促凝劑的應用實現了配方體系的三低〔聚合物濃度低、交聯劑用量低、成膠前粘度低〕一高〔成膠粘度高〕,體系本錢低廉,工程試驗結果到達投入產出比1:3.8,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廣應用前景廣闊。調驅技術研究4-“2+3〞通過“2〞的封堵作用,到達改善注入水的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的涉及系數,通過“3〞的增粘或降低油水界面張力作用,到達提高毛管數,大幅度降低剩余油飽和度的目的。“2+3〞技術就是“2〞與“3〞的組合技術,既提高注入水的涉及系數,又提高驅油效率,到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親油表面親水表面活性劑不同濃度的KPS對體系界面張力的影響

調驅技術研究5-SNT

SNT-1型調驅體系是針對高溫油藏的調驅技術,成膠后長期穩定性好,耐注入水沖刷能力強。0.3%SNT-1的注入曲線SNT-1的耐沖刷試驗調驅技術研究6-預成膠體系預成膠體系是針對具有大孔道、裂縫性油藏的調驅技術,二次成膠后強度大,穩定期長。調驅技術研究突破點二:助交聯劑的開發獲得成功突破點三:研制出了實用的自動化注聚裝置

1999年~2006年在新疆礫巖油田127個井組進行了調驅技術應用研究,施工成功率100%,措施有效率88.9%,截止到2006年底,共增產原油110256t,投入產出比達1:4.3〔原油價格按1000元/噸計〕,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應用效果油藏類型措施總井次措施有效井次有效率(%)平均單井增油(t)注入化學劑量(m3)累積增油量(t)礫巖油藏Ⅰ類464190101517030246687Ⅱ類615386.380918098749348Ⅲ類201994.17114535914221合計12711388.9868307050110256應用效果新疆礫巖油田近年調驅效果統計表1〕增油、降含水效果明顯

八區克下組調剖區域經過六年連續的調驅,增油降含水效果明顯,月產油由1097t上升至3427t,含水由92%下降至79%。見效特征2〕動用程度提高8048井調剖后剖面動用由36%上升至64%,厚度動用由24.9%上升至51.3%。見效特征3〕遞減、含水率上升速度減緩見效特征4〕可采儲量增加水驅控制儲量由47.7×104t上升到68.6×104t,提高水驅控制儲量20.9×104t,增加可采儲量10×104t見效特征七中區克下組7210井調驅前后水驅特征曲線比照圖新疆油田調驅典型區塊增加可采儲量統計表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1〕儲層性質的因素1232井組剩余儲量分布圖2〕剩余油的豐度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八1區8050井組施工前后產液量變化示意圖一類相帶增油量明顯高于二類相帶。3〕儲層的物性和連續性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4〕調驅規模整體調驅>整體調剖>單井措施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5〕油藏溫度油藏溫度敏感點在80℃左右,油藏溫度高,配方的本錢加大,效益下降。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6〕配方的適應性根據油藏條件選擇的配方能夠改善注水井的吸水狀況,成交時間可調,盡量保證注入劑在遠井地帶成膠,凝膠的穩定性和耐沖刷性能好。在此根底上,分析井組的儲層物性、連通性、注水見效情況和生產能力,調整配方的濃度和不同配方濃度的注入順序。影響調驅效果因素分析六.1〕以黃原膠、CDG、LC、“2+3〞、預成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