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1頁
2023屆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2頁
2023屆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3頁
2023屆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4頁
2023屆遼寧省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及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大連市第三中學高三模擬考試

語文試題

本試卷滿分9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親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賴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長期的,因之在

授受之間無法一筆一筆地清算往回。親密社群的團結性就依賴于各分子

間都相互地拖欠著未了的人情。欠了別人的人情就得找一個機會加重一

些去回個禮,加重一些就在使對方反欠了自己一筆人情。來來往往,維

持著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

算賬"。"算賬""清算"等于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

需往來了。

但是親屬不管怎樣親密,終究還是體外之己。如果要維持這種親密

團體中的親密,不成為"不是冤家不碰頭",也必須避免太重疊的人情。

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必須有相當的平衡,這平衡可以在時間上拉得很

長,但是如果一面倒,社會關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強制的力量,

不然就會折斷的,防止折斷的方法之一是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舉一

個例子:云南鄉下有一種稱上寅的錢會,是一種信用互助組織。我調查

了參加寅的人的關系,看到兩種傾向,第一個是避免同族的親屬,第二

是側重在沒有親屬關系的朋友方面。我問他們為什么不找同族親屬入

寅?他們的理由是很現實的。同族的親屬理論上有互通有無、相互救濟

的責任,如果有能力,有好意,不必入寅就可以直接給錢幫忙。事實上,

這種慷慨的親屬并不多,如果拉了入寅,假若不按期交款時,礙于人情

不能逼,結果寅也吹了,所以他們干脆不找同族親屬。我調查時就看到

一位竇首為此發急的情形。他很感慨地說:錢上往來最好不要牽涉親戚。

這句話就是我剛才所謂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的注解。

(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血緣和地緣》)

材料二:

1

在中國人的社會交換體系中,人情是一個核心性的概念。我以對下

岬村送禮規則和多種形式的互惠的討論來探討人情。盡管互惠作為一個

抽象原則也許存在于每一個社會,但事實上在社會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它

如何調節人的行為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我開始探究贈禮、受禮和回禮的

具體活動,逐漸發現下岬村民中有四種通行的禮物交換規則,其中每一

種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則。

第一個規則是,常人總是以互惠的方式與他人往來。這種互惠以長

期的贈禮、受禮和回禮的義務為特征。正如諺語“禮尚往來”,村民們

將第二個字“尚”寫成“上”,“禮”理解為“禮物”。村民眼中的“禮

上往來”意味著“人們以禮物交換的方式來往”。禮物饋贈的第二個規

則是,無論在親屬意義還是在社會意義上,隨禮不能打破現存的社會地

位等級體系。為了遵守規則,避免由于無知而帶來的尷尬,許多村民愿

意與同等身份的人一同去參加儀式活動,尤其是參加村外的儀式活動。

受訪者們也告誡我不要拘泥于送禮的固定標準,因為還有第三條規則,

地方上稱為"禮從往來",或"根據以往的相互關系來置禮"。在這條規則

下,村民們能調節他們相互之間的饋贈關系。

第四條規則涉及到回禮的方式。村民們一致認為,一個受人尊敬的

人應該避免把禮物交換視為還債。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禮的價值,如

果處理不當,就會給人一種還債的印象。下岬村村民不愿理清他們之間

禮物交換的往來賬目,這樣他們就能保持與他人的積極往來。正像社會

學家布迪厄所指出的,“[甲]在任何一個社會可能都能觀察到,如果

不想造成侮辱,回禮必須被推延并有所不同,因為立即送回完全相同的

物品顯然等于是一種拒絕”。當一個人通過增加價值來置辦一件不同的

回禮時,他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對受禮者造成異常的壓力。用地方話來

說,也就是禮大壓死人的意思。正如一個老村民所說:“【乙】如果你

回一份太大的禮,你就是在給受禮的人添麻煩,因為他下次就得加大禮

物來還給你,如果這個人又正好手頭上沒錢,不能回一份更大的禮,他

就會恨你的禮。”

顯然,互惠的原則充當著下岬村中禮物交換的基本原則,但是,下

岬村(也許是整個中國農村)多數的社會交換規則可能而且經常是在眾

2

多因素的影響下,根據特定的情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變動。無疑,發現

這些情況和因素,是理解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性質的關鍵。

正如下岬村民洞見和實踐的,人情是個倫理體系,當一個人與他關

系網中的他人相處時,它指導和規范他的行為。人情倫理只能適用于一

個人的關系網絡之內;關系的邊界和人情的影響范圍由多種形式的社會

交換,尤其是禮物交換來界定。不過,中國社會中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

是,人們傾向于將盡可能多的人拉入關系網,因而不得不將人情倫理運

用到越來越廣泛的人群中。

人情倫理體系有三個結構性維度:理性計算、道德義務和情感聯系。

人情在行動上的復雜性和彈性就源于這三個結構因素變動不定的組合。

盡管在涉及人情的所有社會往來中,這三個維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

情況下,實際的重點可能是其中任何一個。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極端

理性,因而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仔細計算其每一個社會交換行為,而另

一個人則可能恰恰相反,注重道德義務或主要根據人際關系中的感情因

素行事。再者,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根據特殊情形

的特殊需要而改變其行為重點也很常見。

(摘編自閻云翔《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

網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親密社群中,不管是“算賬”“清算”,還是因處理不當造成的“還

債”,都會給人際交往帶來消極影響。

B.寅是游離于同族親屬之外的互助組織,它對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具有

約束力,減輕了因人情帶來的負擔。

C.人情是積極的社會參與,體現了互惠的原則,但個體主動地擴大或收

縮關系網,主要是基于利己的目的。

D.下岬村是熟人社會,在這里禮物饋贈不單是雙方的事,社會地位、社

會評價都會影響贈禮、回禮等行為。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情的維系有賴于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動態平衡,它具有長期性

的特征,因而有可能超越代際而繼續存在。

3

B.在禮物饋贈中,回禮的方式、時機都有講究,這說明人情的意義不僅

建在實物的基礎上,更建立在其象征意義上。

C.研究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的性質,除了把握互惠的基本原則之外,還

需要結合特定的情境來分析人的特殊行為。

D.在社會學中,民眾慣常的話語也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因為它們可以

反映民眾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處事原則。

3.下列《紅樓夢》的相關情節,不能體現材料中的“人情”的一項是(3

分)

A.第1回,甄士隱得知寄居葫蘆廟的賈雨村趕考缺少盤纏,送給他五十

兩白銀,并說“愚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

B.第6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臨走時,王熙鳳讓平兒把二十兩銀子送

至劉姥姥跟前,并說”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

C.第22回,寶釵十五歲生日,湘云因沒有準備禮物,遣人回家,“將

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D.第24回,賈蕓從醉金剛倪二那里借來十五兩銀子,買了冰麝“孝順”

王熙鳳,并謊稱這是一個開香鋪的朋友送給他的。

4.請結合兩則材料內容,給“人情”下一個簡要定義。(6分)

5.材料二兩處引文都是對“回禮”的分析,請談談兩段引文語言表達的

差異。(4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家(選段)

巴金

有一天,覺新的幻夢終于被打破了,很殘酷地打破了。事實是這樣:他在師友的贊譽中

得到畢業文憑歸來后的那天晚上,父親把他叫到房里去對他說:

“你現在中學畢業了。我已經給你看定了一門親事。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我也希望

早日抱孫。你現在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我想早日給你接親,也算了結我一樁心事。……我

在外面做官好幾年,積蓄雖不多,可是個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現在身體不大好,想在家休

養,要你來幫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個內助。李家的親事我已經準備好了。下個月

十三是個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內就結婚。”

4

這些話來得太突然了。他把它們都聽懂了,卻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聲,只是點著頭。

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雖然父親的眼光依舊是很溫和的。

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點頭,表示愿意順從父親的話。

可是后來他回到自己的房里,關上門倒在床上用鋪蓋蒙著頭哭,為了他的破滅了的幻夢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過才子佳人的好夢,他心目中也曾有過一個中意的姑娘,就是那個能夠

了解他、安慰他的錢家表妹(錢梅芬)。有一個時期他甚至夢想他將來的配偶就是她,而且

祈禱著一定是她,因為姨表兄妹結婚,在這種紳士家庭中是很尋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

那么好。然而現在父親卻給他挑選了另一個他不認識的姑娘,并且還決定就在年內結婚,他

的升學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個“她”。對于他,這實在是一

個大的打擊。他的前程斷送了。他的美妙的幻夢破滅了。

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蒙住頭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

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卻為著自己痛哭,為著他所愛的少女痛哭。

到了訂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著,像一個傀儡;又被人珍愛著,像一個寶貝。他做人家要

他做的事,他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他做這些事,好像這是他應盡的義務。到了晚上這個

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從此他丟開了化學,丟開了在學校

里所學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書籍整齊地放在書櫥里,不再去動它們。他整天沒有目的地

游玩。他打牌,看戲,喝酒,或者聽父親的吩咐去作結婚時候的種種準備。他不大用思想,

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來了。祖父和父親為了他的婚禮特別在家里搭了戲臺演戲慶祝。

結婚儀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樣簡單。他自己也在演戲,他一連演了三天的戲,才得到了他

的配偶。這幾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著;像寶貝似地被人珍愛著。他沒有快樂,也沒有

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還有點興奮。可是這一次把戲做完賀客散去以后,他卻不能夠

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為在他的旁邊還睡著一個不相識的姑娘。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做戲。

他結婚,祖父有了孫媳,父親有了媳婦,別的許多人也有了短時間的笑樂,但他自己也

并不是一無所得。他得到一個能夠體貼他的溫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個表妹的差。

他滿意了,在短時期內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種種樂趣,在短時期內他忘記了過去的

美妙的幻夢,忘記了另一個女郎,忘記了他的前程。他滿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個少女

的愛情里。他的臉上常常帶著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圍的人都羨

慕他的幸福,他也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刪改)

5

家(選場)

曹禺

(新婚之夜,鬧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覺新與新娘瑞玨終于默默相對)

[瑞玨輕微的咳嗽,又低下眉。

覺新:(望望玨,又轉過身長嘆)唉!(走近窗前較遠的一頭,把另一扇窗扇又打開,屋

子里漸漸浸進深夜的寒氣。外面杜鵑在湖濱單獨而寂寞她低低呼喚了一兩聲,又消歇了)

瑞玨:(緩緩地抬起頭,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覷視,閃露出期侍撫慰的神色。一種

孤單單的感覺襲進她的心里,使這離開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覺復雜到不可言狀的情懷。她低

頭嘆了一口氣,一時眼前的恐懼,希望,悲哀,喜悅,慌亂,都紛雜地匯涌在心底,終于變

成語言,低低地訴說出來,聲音親切溫婉,十分動聽,如湖邊的一只小鳥突然在夜半醒來,

先還凄迷地緩緩低轉,逐漸暢快而悲痛地哀歌起來)哦,這真像押著寶啊,不知他是美,是

丑,是澆薄,是溫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樂,是辛酸,就再也不許悔改。就從今

天,這一晚!

覺新:(緩緩搖首)唉!……梅呀,為什么這個人不是你?

瑞玨:(翹盼)他……他想些什么?這樣一聲長嘆!天多冷,靠著窗還望些什么哪?夜

已過了大半!

覺新:(同情地)這個人也可憐,剛進了門就嘗著了冷淡!就是對一個路人,都不該這

樣,我該回頭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這間屋,這間屋,我哪忍?我不愿回頭,為著你,

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

端玨:(期盼地)他怎么還不轉過頭來?什么事啊引他想得這樣深?這神情,仿佛在哪

里見過。像漁船進了避風的港。我的心忽然這樣寧靜。一個人能這樣深沉的嘆息,我懂,總

該有些性情!

覺新:(猶豫)可我還是該回過頭去吧?

瑞玨:(納悶)他在念著誰?不說一句話。

覺新:(又轉過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這湖面上的霧,霧里的花。

端玨:(猜測著)他像要來怎么又不來?別,別他也是像我一樣地怕吧?

[夜風吹動窗帷。

(三個弟弟想躲在床下偷聽,但發出聲音被覺新發現,最終被仆人帶走)

覺新:(仿佛抱歉地)我們家的孩子真多!

6

瑞玨:(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誠摯地)我,我喜歡!

[湖邊的杜鵑一聲聲酣快地低唱。

瑞玨:(低聲怯怯地)天快亮了吧?

覺新:(很溫和地)嗯,還早吧?第一遍雞還沒有叫呢。

[杜鵑聲。

瑞玨:(望新,諦聽)這是什么叫?

覺新:(漸漸覺她可親)杜鵑。這外面是一片湖。

瑞玨:(欣悅)一片湖?(不覺走到窗前,杜鵑聲)今年杜鵑叫得這么早。

覺新:(望著她的背影)嗯,湖邊上有梅花。

瑞玨:(扶了窗檻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

覺新:(也跟過去)嗯。(忽然)你,你喜歡梅么?

瑞玨:(感到一陣強烈的快樂,聲音幾乎是抖抖地)我喜歡。(羞怯地回過頭望著床)那

床上不是?

覺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帳檐凝了一刻,回頭)你繡的?

瑞玨:(低頭靦腆地)嗯。

覺新:(不由得低聲稱贊)好。(望望窗戶遲疑一下,忽然去把妝臺上油燈吹熄,像是詢

問她的贊許)吹了燈?

[燈熄了,窗外月光如水,瀉進屋內。屋里只有桌上龍鳳燭的低弱的光,照著一角。

瑞玨:(沒有驚訝,自然而寧貼地)嗯,吹了燈好看月亮。

[覺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見一個故友,而又不敢冒認,那樣欣欣然,澀澀然地,微微點

頭,望著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個一排長窗窗幔完全拉開。窗扇是新方才就開開了的。此

刻在一片迷離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遠遠雪似的梅花像夢一般地從敞開的窗里涌現在眼前。

[月明如畫,杜鵑輕快響亮地在湖濱時而單獨,時而成雙,又時而一先一后地酣唱。

(有刪改)

6.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覺新父親立足覺新年齡和未來處境、父親與自己的心理、家庭狀況、自己的意愿等方

面與覺新的談話,可以看出他考慮周全并對覺新充滿溫情與愛護。

B.小說中“不說一句反抗的話,而且也沒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

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現出覺新稚嫩軟弱的青年形象。

C.小說中在描寫覺新訂婚與結婚時,兩次提到“傀儡”“寶貝”,雖然句式不同,但都說明

7

了覺新的處境,“傀儡”表現覺新的不自由,也為作品主題服務。

D.從兩個文本看,瑞玨是一個相貌俊美,聲音溫婉動聽,處處為覺新著想、溫柔體貼,交

談中讓覺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內心忐忑、緊張、情緒紛雜的姑娘。

7.下列對選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寫,小說以第三人稱全知視南描寫,而劇本通過舞臺說明、心理

獨白等表達,從效果看,劇本更勝一籌。

B.劇本中,杜鵑聲貫穿始終,成為背景音效,增強了戲劇的感染力,而且杜鵑聲的變化也

與主人公心境變化相契合,創作技巧高超。

C.兩人都喜歡“梅”,“梅”成為兩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覺新想的梅卻比瑞玨的含義豐富,

還有對表妹的思念,這是瑞玨不了解的。

D.劇本中,劇情的推進獨具匠心,通過三兄弟在床下被發現并帶走的情節設計,使文章由

前文的心理獨白向對話過渡,水到渠成。

8.請分析劇本中劃線的兩處環境描寫的作用。(4分)

9.戲劇沖突是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征,請分析劇本呈現的戲劇沖突。(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債

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

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

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節選自《禮記?大學》)

材料二

師曠侍于晉侯。晉侯日;“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日;“或者其君實甚。良君將賞

善而刑浮,養民如子,垂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散之如

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匱神乏祀,百姓絕

望,社稷無主,將安用之?弗去何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為之

虱,使師保之,勿使過度。是故天子有公,諸侯有卿,卿置側室,大夫有虱宗,士有朋友,

庶人、工、商、皂、隸、牧、困皆有親呢,以相輔佐也。善則賞之,過則醫之,患則救之,

8

失則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

士傳言,庶人謗,商旅于市,百工獻藝。故《夏書》日:'道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

工執藝事以諫。'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諫失常也。天之愛民苦矣豈決便一人建于民上以

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節選自《左傳?襄公十四年》)

材料三

凡百元首,承天芾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

既得志,則縱情以做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

怒,終茍兔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

索,其可忽乎!

(節選自《諫太宗十思疏》)

10.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標號涂黑。(3分)

天A之B愛C民D甚E矣F豈G其H使I—J人K建L于M民N上。以P從Q其R淫S而T

棄U天V地W之X性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和“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諸”字的含義

相同。

B.“良君將賞善而刑淫”和“《國風》好色而不淫”(《屈原列傳》)中的“淫”字的含義相

同。

C.“蓋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蓋”字的含義不

同。

D.“承天景命”和“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過秦論》)中的“景”字的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家仁愛相親,一國就會仁愛成風;一家相互責備,一國就會貢備成風;一人貪婪暴戾,

一國就會大亂。所以,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調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來,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統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

以后,就樹立了一個榜樣,產生巨大的影響,整個社會都會來仿效。

C.魏征分別從正面“在殷憂”和反面“既得志”兩個方面進行論述,歸結到守業的君主易

失去人心,從而告誡唐太宗不可以帝王之尊傲視群臣,與人民結怨。

9

D.能夠像師曠、魏征那樣,在君權神圣、各國君主專注于擴充自己實力的歷史時代,敢于

當著國君的面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觀點,難能可貴,值得載入史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晉侯日:“衛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對日:“或者其君實甚”

(2)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

14.三段文本在治國理政方面給我們的啟示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問菊

【清】曹雪芹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留病可相思?

體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中“東籬”一詞語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呼應了題目中的“菊”,

首聯表明“問菊”的原因。

B.頷聯中“一樣花開為底遲”一句,詩人表達了對菊花(秋季開放)開放時間晚于百花(春

季開放)的不解和埋怨。

C.頸聯中,霜寒露重,百花凋零,菊花寂寞開放:鴻雁南歸,蟋蟀將死,菊花孤獨自守。

渲染出菊花的遺世獨立的形象。

D.尾聯中,詩人把自己當成菊的知己,此時,前面對菊的所有發問也就變成了自問,菊花

的形象正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16.詩歌的題目是“問菊”,詩人之語每每切合一個“問”字。請從遣詞和用句的角度對此

做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直接描寫了詩人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狀況的兩句是

(2)辛棄疾《善游蠻?書江西造口壁》中以鳥鳴為主要描寫對象,表達了詞人沉郁苦悶的

10

心情的兩句是“,"。

(3)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常出現在古詩文中。如蘇軾《赤

壁賦》中“"一句用星宿給月亮定位,李白《蜀道難》中“”一句則通過星宿

的觸手可及寫蜀道之高險。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本題共2小題,9分)

作為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日月盈仄,辰宿列張,不知啟發了

多少中國人的哲學思考和詩意想象。現在,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讓

曾經的①變得近在眼前。中國空間站在地球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我們即便借助

特殊的望遠鏡拍攝,它也不過是一個浩瀚宇宙背景中的小點。然而,這并不妨礙很多人對“天

宮”的親近感。每一次太空出征,總能引來'‘全民圍觀”。“高光時刻”頻頻刷屏的背后,濃

縮了無數人的關注與期待。在海南文昌,許多游客不遠千里而來,只為近距離感受發射現場

的震撼;在故宮、長城、麗江古城,當中國空間站經過上空,人們紛紛定格瞬間、同框合影;

在展覽館,神舟飛船返回艙、天和核心艙模型旁,參觀者始終②o閃爍星辰化為求

索未知的熱情,牧星耕宇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也方便著日常生活。隨著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能在更多領域體臉航天科技創造的獲得感。在浩瀚宇宙中,中國空間站或許只是③

卻把一個文明古國對科學探索的嶄新高度標注在了無垠蒼穹。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共11分)

豐子愷格外向往孩子們充滿童真的世界,認為大人經常會為一些瑣事牽絆,忘記

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才能保住天真,獨具慧眼。《拉黃包車》(圖1)的畫面中,

兩個孩子在玩“過家家”,在他們的小世界里,一個孩子是“車夫”,①;,

即便沒有玩具,孩子們也總是發揮無限的想象力,創造出了很多樂趣。他們是最自由、

最快樂的人,他們的世界很大,從來不會被任何東西限制。比起大人,孩子們的世界

更加天真、自由。豐子愷的漫畫不僅②;,還描繪了兒童熱愛勞動、互幫

互助的一面。《大家動手大家吃豆》(圖2)的畫面中,③;,他們通過

勞作獲得自己想要的果實,這幅漫畫贊美了兒童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11

豐子愷通過對瞻瞻、阿寶、軟軟等幾個孩子的細致觀察創作了一系列被收錄在《豐

子愷漫畫金集》第二卷中的描繪兒童生活的漫畫。豐子愷提出了“童心觀”,表達了

對兒童時期的眷戀和珍惜o

(圖1)拉黃包車(圖2)大家動手大家吃豆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1、文中畫波浪線處是一個長句,請改成四個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

得改變原意。(5分)

四、寫作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一次模擬考試總結會上,成績第一名的同學介紹了兩條經驗:一是學習需要硬拼,二

是我每次都很幸運。硬拼就是努力,幸運就是恰好考到自己拿手的試題了。對此,老師又補

充道:幸運是建立在知識和能力基礎上的,絕非偶然。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生活中的幸運與成功”為主題,寫一篇發言稿,準備在班內發言。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南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2

答案解析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親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賴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長期的,因之在

授受之間無法一筆一筆地清算往回。親密社群的團結性就依賴于各分子

間都相互地拖欠著未了的人情。欠了別人的人情就得找一個機會加重一

些去回個禮,加重一些就在使對方反欠了自己一筆人情。來來往往,維

持著人和人之間的互助合作。親密社群中既無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

算賬"。"算賬""清算"等于絕交之謂,因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無

需往來了。

但是親屬不管怎樣親密,終究還是體外之己。如果要維持這種親密

團體中的親密,不成為"不是冤家不碰頭",也必須避免太重疊的人情。

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必須有相當的平衡,這平衡可以在時間上拉得很

長,但是如果一面倒,社會關系也就要吃不消,除非加上強制的力量,

不然就會折斷的,防止折斷的方法之一是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舉一

個例子:云南鄉下有一種稱上寅的錢會,是一種信用互助組織。我調查

了參加寅的人的關系,看到兩種傾向,第一個是避免同族的親屬,第二

是側重在沒有親屬關系的朋友方面。我問他們為什么不找同族親屬入

寅?他們的理由是很現實的。同族的親屬理論上有互通有無、相互救濟

的責任,如果有能力,有好意,不必入寅就可以直接給錢幫忙。事實上,

這種慷慨的親屬并不多,如果拉了入寅,假若不按期交款時,礙于人情

不能逼,結果寅也吹了,所以他們干脆不找同族親屬。我調查時就看到

一位竇首為此發急的情形。他很感慨地說:錢上往來最好不要牽涉親戚。

這句話就是我剛才所謂減輕社會關系上的擔負的注解。

(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血緣和地緣》)

材料二:

13

在中國人的社會交換體系中,人情是一個核心性的概念。我以對下

岬村送禮規則和多種形式的互惠的討論來探討人情。盡管互惠作為一個

抽象原則也許存在于每一個社會,但事實上在社會生活的特定情境中它

如何調節人的行為仍然不得而知。于是我開始探究贈禮、受禮和回禮的

具體活動,逐漸發現下岬村民中有四種通行的禮物交換規則,其中每一

種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則。

第一個規則是,常人總是以互惠的方式與他人往來。這種互惠以長

期的贈禮、受禮和回禮的義務為特征。正如諺語“禮尚往來”,村民們

將第二個字“尚”寫成“上”,“禮”理解為“禮物”。村民眼中的“禮

上往來”意味著“人們以禮物交換的方式來往”。禮物饋贈的第二個規

則是,無論在親屬意義還是在社會意義上,隨禮不能打破現存的社會地

位等級體系。為了遵守規則,避免由于無知而帶來的尷尬,許多村民愿

意與同等身份的人一同去參加儀式活動,尤其是參加村外的儀式活動。

受訪者們也告誡我不要拘泥于送禮的固定標準,因為還有第三條規則,

地方上稱為"禮從往來",或"根據以往的相互關系來置禮"。在這條規則

下,村民們能調節他們相互之間的饋贈關系。

第四條規則涉及到回禮的方式。村民們一致認為,一個受人尊敬的

人應該避免把禮物交換視為還債。最通常的方式是略增回禮的價值,如

果處理不當,就會給人一種還債的印象。下岬村村民不愿理清他們之間

禮物交換的往來賬目,這樣他們就能保持與他人的積極往來。正像社會

學家布迪厄所指出的,“[甲]在任何一個社會可能都能觀察到,如果

不想造成侮辱,回禮必須被推延并有所不同,因為立即送回完全相同的

物品顯然等于是一種拒絕”。當一個人通過增加價值來置辦一件不同的

回禮時,他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對受禮者造成異常的壓力。用地方話來

說,也就是禮大壓死人的意思。正如一個老村民所說:“【乙】如果你

回一份太大的禮,你就是在給受禮的人添麻煩,因為他下次就得加大禮

物來還給你,如果這個人又正好手頭上沒錢,不能回一份更大的禮,他

就會恨你的禮。”

顯然,互惠的原則充當著下岬村中禮物交換的基本原則,但是,下

岬村(也許是整個中國農村)多數的社會交換規則可能而且經常是在眾

14

多因素的影響下,根據特定的情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變動。無疑,發現

這些情況和因素,是理解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性質的關鍵。

正如下岬村民洞見和實踐的,人情是個倫理體系,當一個人與他關

系網中的他人相處時,它指導和規范他的行為。人情倫理只能適用于一

個人的關系網絡之內;關系的邊界和人情的影響范圍由多種形式的社會

交換,尤其是禮物交換來界定。不過,中國社會中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

是,人們傾向于將盡可能多的人拉入關系網,因而不得不將人情倫理運

用到越來越廣泛的人群中。

人情倫理體系有三個結構性維度:理性計算、道德義務和情感聯系。

人情在行動上的復雜性和彈性就源于這三個結構因素變動不定的組合。

盡管在涉及人情的所有社會往來中,這三個維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

情況下,實際的重點可能是其中任何一個。換句話說,一個人可能極端

理性,因而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仔細計算其每一個社會交換行為,而另

一個人則可能恰恰相反,注重道德義務或主要根據人際關系中的感情因

素行事。再者,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根據特殊情形

的特殊需要而改變其行為重點也很常見。

(摘編自閻云翔《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與社會

網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親密社群中,不管是“算賬”“清算”,還是因處理不當造成的“還

債”,都會給人際交往帶來消極影響。

B.寅是游離于同族親屬之外的互助組織,它對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具有

約束力,減輕了因人情帶來的負擔。

C.人情是積極的社會參與,體現了互惠的原則,但個體主動地擴大或收

縮關系網,主要是基于利己的目的。

D.下岬村是熟人社會,在這里禮物饋贈不單是雙方的事,社會地位、社

會評價都會影響贈禮、回禮等行為。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情的維系有賴于社會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動態平衡,它具有長期性

的特征,因而有可能超越代際而繼續存在。

15

B.在禮物饋贈中,回禮的方式、時機都有講究,這說明人情的意義不僅

建在實物的基礎上,更建立在其象征意義上。

C.研究中國文化中社會交換的性質,除了把握互惠的基本原則之外,還

需要結合特定的情境來分析人的特殊行為。

D.在社會學中,民眾慣常的話語也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因為它們可以

反映民眾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處事原則。

3.下列《紅樓夢》的相關情節,不能體現材料中的“人情”的一項是(3

分)

A.第1回,甄士隱得知寄居葫蘆廟的賈雨村趕考缺少盤纏,送給他五十

兩白銀,并說“愚雖不才,‘義利'二字卻還識得”。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